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六_3_第1课时《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 名师教学教案

解决问题(1):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只需要估算出大概值。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學习“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
(板书课题)3.一: 232元<250元二:29×8≈240(元)30 约等号 240元<250元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
课件出示敎材第70页例7主题图。
(一)阅读与理解 1.从图中获取数學信息 (1)三(1)的同學要参观航空展览,从图中,你知道每张票多少钱? 2.读题,明确题意。
(1)请读题,题中,三(1)班有几人参加?问题是什么?(2)这些信息可以这样表示:(二)分析与解答 ①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填表格,學习卡1(3分钟)②4人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分钟)③展示汇报。
A:直接计算。
B:估算。
(讲解约等号:估算的得数不是准确值,不能用“=”连接,应该用“≈”连接,读作约等于。
) 板书:方法一: 232元<250元方法二:29×8≈240(元) 240元<250元 30 约等号答: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三)回顾与反思 比较、验算单价 (元) 人数 (人) 总价 (元)829?1. 读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能用列表法表示题意。
2. (學习卡1)独立列式计算:29×8。
3.4人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2分钟)4.展示汇报: ①直接计算。
②估算。
听老师的讲解,认识约等号。
5.比较、验算 ①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容易?(简洁,方便,可以口算)②这个估算合不合理? 验算:想(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①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容易?(估算更简洁,方便,可以口算)②这个估算合不合理? 验算:想(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四)尝试估大与估小 (學习卡2) 1.完成敎材第70页“想一想”。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用估算解决问题》精品教学课件

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呢?
结束语
大千世界,充满着无数的奥秘,希 望同学们能遇事独立,积极探索钻研, 解决更多的难题。
感谢各位聆听
自主探究
先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 223+234得多少呢?
先估算 223+234
把 223 看成 220,把 234 看成 230
。
220+230=450,
223+234 一定大于 450,坐不下。
巩固练习
1. 如果两个旅行团分别有 196 名和 226 名团员, 这两个旅行团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196接近200,441-200接近240, 240和226相比,足够大了。 两个旅行团坐得下。
巩固练习
2. 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1) 203 195 123 285 308 215 114
接近100
接近200
接近300
123,114
203,195, 215
285,308
巩固练习
2. 按要求把下面的数填在相应的圈中。
330 210 480 190 3. 找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203 194 517 999 200 200 500 1000
871
870、880
自主探究
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怎么利用这些信息解决问题呢?
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
可以先估一估
223大于200,234也大于200 223+234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四课时 用估算解决问题
课堂目标
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及 能力,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 行估算。
6.4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案2023-2024学年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教案标题:6.4 用估算解决问题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并能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进行灵活计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例如:小华有32元,他想买一本书,书的价格大约是30元,他还剩下多少钱?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观察32和30这两个数,引导学生发现32比30稍大一些。
(2)引导学生用30来估算32,即将32看作30,计算32-30=2,得出小华还剩下2元。
(3)讲解估算的概念:估算是一种利用四舍五入法,将数看作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进行计算的方法。
3. 演示讲解(1)以32-30为例,演示估算的计算过程。
(2)让学生尝试用估算方法解决以下问题:① 估算42-28的结果。
② 估算54 37的结果。
③ 估算128÷32的结果。
4.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估算方法进行解决,并分享解决过程和结果。
5.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和步骤,并举例说明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以下问题:① 估算45-19的结果。
② 估算63 48的结果。
③ 估算156÷39的结果。
2.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可以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接着,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小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估算知识,并学会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将估算方法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环节详细补充和说明:小组合作环节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估算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估算解决问题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估算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概念,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估算的概念和方法。
2. 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估算的原理,灵活运用估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讲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作用。
(2)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1)让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2)教师点评,强调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关键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的重要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估算方法的正确运用。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实践操作的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三年级上册数学 第六单元 教学课件PPT (1)

30×3= 90 90×8= 720
400×6= 2400 3000×3= 9000
实战演练 知识点1:口算乘法
练 习 要录入一篇720字的作文,1分钟打78个,
9分钟够吗?
分析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可 以将多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 整十、整百数,再来计算。
80×9=720 78×9<720 答:9分钟不够。
1230
分析
计算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 乘的顺序是一样的。注意要用一 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 包括因数中间的0。
复习回顾 知识点2:笔算乘法
3.末尾有0的乘法
250×6= 1500
250 × 1 36
1500
分析
计算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 可以先用一位数去乘0前面的数, 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 的末尾添上几个0。
求单一量,再求总量;②先求总量,再求单一量。
实战演练 知识点3:解决问题 练 习 一批电脑捐给希望小学。如果每班3台,正
好可以分给15个班,如果每班5台,可以分给几个班 ?
3×15÷5=9(个) 答:可以分给9个班。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练习十六;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实战演练 知识点2:笔算乘法 练 习 笔算下面各题。
314×5= 1570 709×4=2836 457×4=1828
280×7= 1960 612×8=4896 258×6=1548
复习回顾 知识点3:解决问题
15元买了3个人偶摆件。
(1)买8个人偶摆件,需要多少元?
15÷3=5(元) 5×8=40(元)
复习回顾 知识点2:笔算乘法
3.末尾有0的乘法
250×6= 1500
250 × 1 36
三年级人教版教案《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人教版教案《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2. 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估算方法的灵活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估算方法,如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等。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为什么要进行估算?估算有什么作用?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2. 通过例题,演示估算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
3. 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2. 提问:估算有什么优点和局限性?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3. 给学生发放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估算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掌握估算的基本技巧。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拓展,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估算的优点和局限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几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运用估算方法解决。
2. 引导学生讨论并分析案例中估算的方法和步骤。
3. 教师讲解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估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七、小组合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进行估算解决。
2. 学生通过讨论、合作,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上第六单元《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环节一:问题激趣,导入新课。
】(一)算一算(多媒体出示练习题,学生举手抢答)1.小明一家7口人坐火车去北京旅游,全买二等座火车票一共需要多少钱?385×7=2695(元)2.演播厅大约一共可以坐多少人?200×4=800(人)3.提问:这次为什么算得快?有时候如果只需要知道大致结果,用估算会更快!(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师:今天就来学习利用乘法估算快速解决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题目的对比,让学生体验到有时候用估算也能解决问题,而且比较便捷,速度上更快,让学生初步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优势,激发学生对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兴趣。
]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一)理解题意(课件出示主题图)例7 植物园门票每人8元。
三(1)班有29人去参观,带250元买门票够吗?1.提问:①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③你能独立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请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分析题目内容,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和思维习惯。
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方法1.各抒己见,比较辨析方法一:答:232元<250元,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师:说一说你运用竖式使用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运用竖式精确计算可以非常准确地得出想要的结果,够还是不够,非常清楚,一目了然。
师:再来看另一种方法。
方法二:29×8≈240(元)29接近30,可以把29看成30,30乘8等于240。
29<30,29×8<240,30人买门票需要240,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师:说一说你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是什么?为什么呢?生:像这样的问题并不需要知道算式的准确答案也能进行判断,运用估算,可以非常迅速的得出结果,非常方便。
师:不错,确实是这样,很多时候当不需要精确计算的答案的时候,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可以更高效更方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解决问题》教学课件

米、分 米、厘 米、毫 米之间 的关系
课后作业
1. 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 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情境导入
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我们学习的长度单位有:米、 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长度单 位间的进率是 10。
你能读懂路牌的意思吗? 到丽江机场还有 12 千米。 到关坡还有 26 千米。 到丽江还有 41 千米。
2 在直尺上,指出10厘米的长度。10厘米是
1 分米。
1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手势表示出 1 分米的长度。
想一想,1 米等于多少分米?
1厘米 = 10毫米 1分米 = 10厘米
1米 = 10分米
3 (教科书第23页例3)
3厘米=( 30 )毫米
想:1 厘米是 10毫米,
3厘米是( 3 )
新课探究 (教科书第21页例1)
1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厘米。
数学书的长大 宽大约是 20 厘米。 约是 25 厘米。
厚大约是 1 厘米。
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 我量出的长是 26 cm。
量出的宽在 18 cm到 19 cm之间。
6 小格
数学书的厚度不 到 1cm,怎么办?
2. 妈妈要切一块长3厘米的火腿,每6毫米 米切一片,如果一刀切一片,妈妈一共 要切多少刀? 3厘米 = 30毫米 30÷6−1 = 4 (刀) 答:妈妈一共要切 4 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关于“毫米”的知识?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 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1厘米 = 10毫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新知 (一)阅读理解,收集信息。
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 门票够吗?
1. 从题目中你们还知道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呢?
已知条件:29人去参观,门票8元/人。所求问题:带250元买门票够吗?
2.你能列出算式吗?
29×8
探究新知 (二)分析解答,探究方法。
3. 自主解决问题。
三(1)班有29人参观,带250元买 门票够吗?
集思广益
方法一
用竖式来准确计算 29×8=232(元)
想一想:如果95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 800元够吗?
95×8≈720(元)
95元>90元,95×8> 700(元)
90
带700元不够。
95×8≈800(元)
95元<100元,95×8<
800(元)
100
带800元够了。
该怎样解答呢?请把你的想法用算式表示出来,并和同桌进行交流。
归根结底: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把两、三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
整千数,再按照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 口算方法来算,估算出积的近似值,中间用“≈” 连接。
温故知新 1.估算下面各题。 12×5≈50 89×7≈630
53×6≈300 49×4≈200
77×8 ≈
640
29
×
78
23 2
232元<250元,带250元买 门票够了。
方法二
估算 29×8≈ 240(元)
30 240元<250(元) 带250元买门票够了。
提示: 1.“≈”读作“约等于”。 2.把29看作30之后,因数变大了,积就变大了,积变 大之后都足够,说明原来更够。
对比: 两种方法哪种更好、更简便?为什么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