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植物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植物学复习提纲

植物学复习提纲

植物学复习提纲植物学⼀、形态术语部分1、茎的⽣长习性:类型;平卧茎与匍匐茎,缠绕茎与攀援茎的区别(1)直⽴茎(erect stem):茎垂直地⾯直⽴⽣长,如各种树⽊及⽟⽶、⽢蔗等。

(2)平卧茎(prostrate stem):茎平卧地⾯⽣长,节上不产⽣根,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repent stem)茎平卧地⾯⽣长,但节上⽣根,如⽢薯、狗⽛根、草莓等。

(4)攀缘茎(scandent stem)茎不能直⽴,由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助攀援器官使植物攀附于他物上,如葡萄、爬⼭虎、凌霄等。

(5)缠绕茎(voluble stem)茎不能直⽴,以茎本⾝缠绕于他物上,如牵⽜、菟丝⼦、⾦银花等。

2、叶序的类型:单叶与复叶,复叶与枝条的区别叶序:互⽣、对⽣、轮⽣、丛⽣、基⽣单叶:⼀个叶柄上只⽣⼀个叶⽚。

复叶:⼀个总叶柄上⽣有2⾄多数叶⽚。

3、雄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1)离⽣雄蕊:雄蕊的花药和花丝全部分离。

桃,梨(2)单体雄蕊:花丝基部连合成⼀体,形成⼀管状结构包在花柱外侧,花丝上部及花药则彼此分离。

⽊槿(3)⼆体雄蕊:花丝连合成两组(数⽬相等或不等)。

刺槐(3)多体雄蕊:花丝连合成多束。

蓖⿇⾦丝桃(4)聚药雄蕊:花丝分离,花药合⽣。

菊科植物(5)⼆强雄蕊:花中雄蕊四枚,⼆长⼆短。

益母草(6)四强雄蕊:雄蕊六枚,四长⼆短⼗字花科植物(7)冠⽣雄蕊:4、雌蕊的类型:定义和植物举例雌蕊的类型单雌蕊:花中具⼀个由⼀⼼⽪构成的雌蕊。

桃刺槐复雌蕊:花中具⼀个由⼆个以上⼼⽪构成的雌蕊。

丁⾹梨离⼼⽪雌蕊:⼀朵花中具有多数离⽣的单雌蕊。

芍药黄刺玫5、胎座的类型:定义和⽰意图(1)边缘胎座:雌蕊由单⼼⽪构成,⼦房⼀室,胚珠着⽣于⼼⽪的腹缝线上。

(2)侧膜胎座:雌蕊由两枚以上的⼼⽪构成,各⼼⽪边缘互相合⽣,形成⼦房⼀室的复雌蕊胚珠沿腹缝线着⽣。

(3)中轴胎座:雌蕊由两枚⾄多枚⼼⽪构成,各⼼⽪在⼦房中间互相结合,形成中轴,⼦房室数与⼼⽪数相等,胚珠着⽣于中轴上。

《植物学》复习资料(2022

《植物学》复习资料(2022

2022年春季学期植物学复习参考资料植物学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原生质体;2.后含物;3.初生纹孔场;4.胞间连丝;5.皮孔;6.周皮;7.内皮层;8.维管束;9.凯氏带; 10.早材与晚材; 11.边材与心材; 12.完全叶与不完全叶; 13.单身复叶; 14.花; 15.雌配子体与雄配子体;16.四强雄蕊; 17.单体雄蕊与二体雄蕊; 18.聚药雄蕊;19.单雌蕊与复雌蕊; 20.心皮;21.胎座;22.双受精; 23.离生单雌蕊; 24.真果与假果;25.假种皮;26.无融合生殖;27.核型胚乳;28.不定胚; 29.细胞型胚乳; 30.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31.颖果;32.单果与复果;33.聚合果与聚花果;34.双名法与三名法;35.单轴分枝与合轴分枝;36.分蘖;37.颈卵器与精子器;38.孢子体与配子体;39.孢子与配子;40.真花学说与假花学说;41.世代交替;42.原叶体与原丝体;43.地衣; 44.维管植物;45.孢子植物;46.沼生目型胚乳;47.初生壁与次生壁;48.头状花序与隐头花序;49.穗状花序与复穗状花序;50.总状花序与复总状花序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中,除细胞核外具双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和。

2.分生组织按在植物体中分布的位置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和三种类型。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4.根据形成层有无可知,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是维管束,而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是维管束。

5.主根是由发育而来,侧根起源于。

6.茎的伸长生长是和共同活动的结果。

7.玉米等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从外至内大体包括表皮、、和四部分。

8. 分化成熟的质体中,起光合作用的细胞器为,贮藏淀粉的细胞器为。

9. 传递细胞属于组织,石细胞属于组织,蜜腺属于结构。

10.根和茎的生长点的细胞属组织,传递细胞从功能上来看属组织。

11. 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副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结构。

第八讲+民族植物学

第八讲+民族植物学

二 植物资源利用分析模型:植物利用库
• 按照人类对某一个植物种依赖程度的大小, 把被利用的所有植物种群视为“植物利用 库”
Ⅰ级库
Ⅱ级库
植物资源利用库之 间的相互关系
Ⅲ级库
• Ⅰ级库-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需求资源 • Ⅱ级库-区域性重大资源 • Ⅲ级库-大部分为野生或处于人工保护 下的野生植物
三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新产品开发
• 人类对植物的传统利用既有对植物的物 质的利用,也体现对植物精神的利用
药品
化妆品
民族传统药物
生物农药
保健品
食品添加剂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民族植物学评估方法 指标体系
• 当地传统植物学知识的拥有程度,包括民间分类、鉴 定识别、植物命名和生态学知识 • 植物利用的多样性指数 • 农业生态系统中遗传资源的多样性指数 • 野生植物采收和管理的传统实践应用指数 • 保护植物多样性的文化方式和内涵及保护途径 • 社区资源管理的参与程度指数 • 传统知识在社区传承的社会机制状况
植物资源开发研究的途径 • 系统研究法-理论依据是植物体内有用物 质在植物界的分布与植物系统发育的相关 性 • 民族植物学研究法-研究利用植物的传统 知识和经验为主要内容,同时也研究社会 结构、行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 植物资源的综合评价法
• • • • • •
新植物药品 新植物食品 用于生态恢复的绿色能源植物 绿化观赏植物 生态系统管理技术方法 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
第八讲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
民族植物学
一 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概述
• 概念 • 可持续发展-指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 时又不危及后代需求的发展。 • 可持续农业-指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一定的 管理和利用,在这种管理和利用模式下使其 生物多样性、生产力、繁殖力、功能的实现 能力和活力等得到维持,从而在不危及其他 生态系统的情况下,在不同的水平上和范围 内,发挥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

民族植物学

民族植物学

? 芡实 ? 木薯
? 香椿
野生蔬菜
Hale Waihona Puke ? 蕺菜? 地肤 ? 黄花菜
野生水果及坚果
? 野山楂
? 沙棘
? 皱皮木瓜 ? 橄榄
野生饮料
? 世界三大饮料:茶、可可、咖啡
? 茶原产中国 ? 可可原产墨西哥 ? 咖啡原产埃塞俄比亚
蒙古族用的饮料植物
? 罗布麻
? 地榆
? 黄芩 ? 绣线菊
? 芍药 ? 棉团铁线莲
第二节 野生食用植物的引种与驯化
?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说-是人类对植物引种 驯化成果的科学总结
? 人类驯化了植物,植物也对人类形成了依 赖
? 植物的引种驯化大大降低了人类利用野生 食用植物的风险,提高了人类利用食用植 物资源的效率
第三节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
?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较为典型的有: ? 传统庭院生态系统
? 轮歇农业生态系统 ? 传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其他食用植物的传统利用
? 食用色素植物-乌饭树
? 刺槐花
? 构树
传统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特征
人类对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利用涉及到人 类的饮食、健康、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
? 人类对野生食用植物的传统利用的五个特 征
? ⑴利用种类的多样性 ? ⑵利用部位的多样性 ? ⑶利用方式的多样性 ? ⑷选择野生食用植物的随机性 ? ⑸影响食用植物采集因子的多重性
民族植物学
第三讲 植物与人类饮食
第一节 野生食用植物
?野生粮食 ?野生蔬菜 ?野生水果 ?野生饮料 ?食用色素 ?食用调料等
研究食用植物的意义
?食用植物与地区、人群有关
?食用植物的潜在价值是遗传资 源的利用
?从民间获取野生食用植物的栽 培与利用

植物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培训资料

植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双名法2.孢子植物3.传递细胞4.系统发育5.接合繁殖6.原丝体7.梯形结合8.个体发育9.世代交替10.双名法11.核相交替12.珠鳞13.精子器14.有性繁殖15.颈卵器16.聚花果17.种子休眠18.凯氏带19.胞间连丝20.同功器官21.同源器官22.细胞分化23.双受精24.叶镶嵌25.异形叶性26.细胞周期27.聚合果28.内起源29.外起源30.通道细胞31.细胞器32.髓射线33.运动细胞34.离生雌蕊35.木质部36.环带37.聚药雄蕊38.异形叶性39.纹孔40.质体41.韧皮部42.组织43.维管束44.内膜系统45.叶绿体二、填空1.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根据其结构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基本类型。

2. 原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初生结构,维管形成层细胞分裂分化形成次生结构,副形成层细胞分裂形成韧皮部结构。

3. 一片彻底叶包括叶片、_叶柄_和_托叶_三部份。

4. 植物茎类由上至下挨次可分为分生区、伸长区和_成熟区三个区。

5. 高等植物包括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四大类群。

6. 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为四强雄蕊,锦葵科为单体雄蕊,菊科为聚药雄蕊。

7. 被子植物的繁殖过程中,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珠孔发育成种孔、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

8. 马玲薯食用的部份是块茎。

甘薯食用的部份是块根,荔枝食用的部份是假种皮。

9. 根据质体所含色素的不同可分为白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10. 细胞质可进一步分化为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

11.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最普通的贮藏物质,常以淀粉粒的形式存在,淀粉粒可分为单粒、复粒、半复粒和三种。

12.植物的根尖可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等四区,其中不活动中心位于分生区,根毛在成熟区。

13.双子叶植物茎的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两种不同形状的细胞构成。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重点

植物学(下)期末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1、种:一个种的所有个体的各部器官(尤其是繁殖器官)具有十分相似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

野生种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

同一种植物的不同个体间可以繁殖出正常的能育后代。

不同种生殖隔离。

2、孑遗植物:在地质历史的较老时期曾经非常发达,种类很多,分布很广,但到了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只一、二种孤立地生存于个别地区,并有日趋绝灭之势的植(动)物。

如仅产于我国的大熊猫及原来仅产于我国的银杏、水杉等都是著名的孑遗生物。

3、花图式:是用花的横剖面简图来表示花各部分的数目,离合情况,以及在花托上的排列位置,也就是花的各部分在垂直于花轴平面所作的投影。

4、植物分类学:植物分类学(PlanttaXOnomy)是植物学中主要研究整个植物界不同类群的起源、亲缘关系以及进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也就是把极其繁杂的各种各样植物进行鉴定、分群归类、命名并按系统排列起来,以便于认识,便于研究和利用的科学。

5、裸子植物:是介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一类维管植物。

它和苔辞、蕨类植物的相同之处是具有颈卵器。

能产生种子,但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因胚珠和种子裸露而得名。

6、活化石:广义的概念:凡地质历史上所发生的,至现代还生存着的生物,都可叫活化石。

狭义的概念与孑遗生物相近,现代孑遗生物一定都是活化石。

7、双受精现象:即两个精细胞进入胚囊以后,1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合子,二相染色体,2n),发育为胚;另1个与2个极核融合后,发育为三相染色体(3n)的胚乳。

8、花程式:是借用符号及数字组成一定的程式来表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以及它们彼此的关系。

二、填空:1、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门、纲、目、科、属、种。

2、双名法的构成: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倡导,采用拉戊文或其他文字拉戊化来书写。

组成:属名+种加词+(命名人)(属名:各级分类群种重要的等级,常为植物的形态特征、特性及用途等。

是植物成分命名的基础。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

植物学期末期末复习资料植物学期末复习资料1.植物:多为营固生活的具细胞壁的:自养的生物。

(植物界各大类群:藻类(蓝、甲、隐、红、黄~藻门,、菌类植物(细菌门,黏菌门,真菌门)、地衣植物(地衣门)、苔藓植物(苔藓、蕨类植物门)、维管植物(裸子.被子植物门)2.《植物名实图考》:图文并茂。

作者以野外观察为主,参证文献记述为辅,主张"目验",每到一处,注意"多识下问",虚心向老农、老圃学习,把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绘制成图,到现在还可以作为鉴定植物的科、属甚至种的重要依据。

3.《齐民要术》: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综合性农书。

4.《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的药学著作,载有药物1892种5. 《植物种志》:是现代植物分类学开始的一重要标志,被看作早期欧洲植物志,被王文采称为世界第一部“世界植物志”。

初步建立了双名命名法。

6.双名法:属名+种加名+种定人名。

7.分化:在植物的个体发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在细胞匪类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产生稳定的差异,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这一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有机体发育的基础与核心,分化的关键在于基因选择性表达)。

8.组织: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9.胚:由胚芽(由生长点与幼叶组成(有的植物无幼叶)禾本科植物的胚芽外面有胚芽鞘包围着),胚轴(市连接胚芽、胚根和子叶的轴(包括上胚轴和下胚轴)),胚根(由生长点与根冠所组成,禾本科植物的胚根外包有胚根鞘),子叶(双子叶植物的胚有两片子叶,但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

)组成。

10.胚乳:胚乳是被子植物种子贮藏养料的部分,由两个极核受精后发育而成,所以是三核融合的产物。

11.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包在种子的最外面,坚韧,起保护作用。

禾本科植物的种皮与果皮不易分开。

12.瘦果:是由1-3心皮组成,上位子房或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内含1粒种子的一种不裂干果(闭果)。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火把果
蔷薇科
火棘属
木本
果实
白族、彝族在过火把节的当天食用。
羊奶果
胡颓子科
胡颓子属
木本
果实
傣族直接食用新鲜果子。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山橄榄
木犀科
木犀榄属
木本
果实
苗族直接食用新鲜果子或腌制后食用。
马桑
马桑科
马桑属
木本
果实
汉族食用果子。
野芒果
漆树科
芒果属
木本
果实
傣族食用果子。
鸡束子
山茱萸科
鸡束属
木本
果实
苗族食用果子。
山葡萄
葡萄科
葡萄属
藤本
果实
大多数民族食用。
多一
——
——
木本
果实
白族腌后食用。
(四)、野生饮料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茶科
茶属
木本

白族做成“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
可可
梧桐科
可可属
木本
果实
景颇族做成饮料来食用。
咖啡
茜草科
咖啡属
木本
果实
傣族做成咖啡喝。
民族植物学与人类饮食
(一)、野生粮食
植物名称
科名
属名
种类
食用部位
民族利用情况
野葛
豆科
葛属
草本

大理白族山民挖来它的块茎把他们和开水捏揉成洁白的混合物,然后用白布过滤,把留下的汁做成一个圆圆的饼状物,并放在太阳下晒干水分,这样做成的干葛粉类似于淀粉,它是农清火去燥的佳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既研究人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民族植物学发展历程:
1.萌芽和奠基阶段(1896年之前):虽然此阶段涉及时间范围很长,民族植物学在出现初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正是在此阶段人类对植物界的认识和利用等方面的只是积累为民族植物学的产生奠定了丰厚的学科基础。

2.形成阶段(1895-1940年):在此阶段,民族植物学正式成立,确立了早期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发展阶段(1941-1970年):这一时期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突破了创立时的局限,尤其是生态学等概念的引入使民族植物学成为了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

4.成熟阶段(1978年以后):现代民族植物学概念的确立,使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趋完善。

除了定性方法的不断发展外,定量研究方法也不断创立或引入民族植物学研究中。

在此阶段,中国也逐渐成为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在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队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基础: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民族植物学不仅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同时也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植物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构成了民族植物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三个阶段:
1.描述阶段:这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阶段,目的在于调查,记载和整理民间利用植物的全面知识,并采用编目的形式进行文字描述,图形表达,声像记录,数据整理和建立信息库。

2.解释阶段:本阶段研究是在描述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基本内容除谁WHO,什么WHAT,什么时间WHEN和如何利用HOW以外,增加了由谁用by who和为什么用WHY等内容,是相当复杂而深入的科学解释工作。

3.应用阶段: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到直接应用的阶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民族植物学研究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并手机相关背景资料 2.确定研究地点和选材要素3. 民族植物学资料的采集 4. 民族植物学凭证标本的采集 5.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
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中包括文献研究,民族植物学编目,访谈法,参与式调查方法,野外调查资料的定性分析,还包括语言分析,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化学分析方法,药理学方法,比较宗教学方法等。

野外食用植物的作用:按照传统利用野生食用植物的特点,可以将人类利用的野生食用植物分为野生食用粮食,野生蔬菜,野生水果,野生饮料,以及食用色素,调料等类型。

它们为人体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提供了物质保障。

食用植物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存在很大差异,甚至在拥有相同植物资源的同意环境中,野生食用植物的加之和利用方式等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间也不尽然相同。

这些差异常常可以作为探索人与植物和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突破口。

野生食用植物的一个主要潜在价值是遗传资源的利用。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典型的三个概念:传统庭园农业生态系统,轮歇农业生态系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

传统文化的概念:指历史上人类自身创造的,累积的,并在不断扬弃的过程中世代传承下来的物质和精神产物,这些产物可能今天仍然背沿用,也可能因为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被逐渐淘汰。

自然圣境:是文化景观的重要形式,泛指由原住民和当地人公认的赋有精神和信仰文化意义的自然地域。

它把自然系统和人类文化信仰系统融合在一起,赋予了自然景观一个特定的文化意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自然圣境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通过文化信仰,宗教仪式以及相关的经济和生态过程与外界保持密切的信息—物质—能量交换,是高度开放的,自然与文化之间有形结合的特殊形式。

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相比较,圣境在文化内涵和管理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自然物种的多样性,文化背景的多元性,复杂性,管理方式的灵活性。

自然圣境的特征:1.以保护自然或近似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目的 2.非生产性或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然生态系统或公共属地 3.由当地社区管护或若干社区公管 4.有较长的历史以及相关史料记载或口碑传承可循 5.有一定空间面积和多个原生物种组成
传统知识:是一定地域内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对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动物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深刻认识并经过世世代代实践检验的知识,技巧和经验。

传统知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
1.有关生物资源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包括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民间艺术,文学作品,
工艺品,绘画等,传统宗教文化如图腾,宗教习俗,神山圣境等,习惯法和乡规民约等。

2.有关地理标志的传统知识:指某特定地区的特定生物资源产品,能体现该区域特定的生
物资源,环境。

社会经济和民族文化特征。

如:怨男的普洱茶体现了传统生物资源,传统加工技术和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药用民族植物学:是以人类利用植物资源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传统知识和经验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具体涉及到民族民间有关药用植物的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分布,药用植物资源与环境的关系,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以及不同民族民间利用植物资源实践的比较。

传统知识的应用:1.传统知识与遗传多样性 2.传统知识与无终多样性保护 3.传统知识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管理
影响植物经济利用的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能源植物:指当地社区利用野生的或有意栽培的能满足能源需求的植物类型。

双名法:指用拉丁文给植物的种起名字。

需用两个拉丁词来表达。

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词(即种名),第三个词为命名人。

综合理解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上来看:民族植物学将人类利用和保护植物的传统实践作为主要
研究内容,一方面可以揭示人类认识和利用植物界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也可从人类利用植物资源的实践经验中挖掘更为有效利用植物资源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达到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上来看:民族植物学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三个主要方法之一,民族植物学在资源开发研究过程中不仅提供了十分有用的信息资料,而且基于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累积下来的经验和知识使开发研究的成功率大幅度的提高/
植物分类方法: 通常使用的植物分类方法是自然分类法。

自然分类法是以植物的形态结构作为分类依据,以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作为分头标准的分类方法。

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是票据植物之间相同点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态结构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点,于是就认为它们比较接近,而菊花与大豆、水稻相同的地方比较少,于是认为它们比较疏远。

植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种。

现在运用是是瑞典博物学家林耐于1753年创立的双名法。

第一个词是属名,第二个词是种加启,最后一个是命名人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