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劝君读篇古书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性格决定命运

性格一词来源于希腊词,意为印记、雕刻。
这是本性雕刻在我们身上的东西。
我们能抹掉它吗?这是一个庞大的问题。
如果我有一只鹰钩鼻子和一双猫眼睛,我能用面罩把它们隐藏起来。
而对于自然赋予我的性格我能隐藏得更好吗?一个天生陛格暴躁、行为凶暴的人去晋见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上诉一件不公正的事。
国王的表情,大臣们的恭敬的举止,以及此人所处的位置,在他身上产生了强有力的效应;他不自觉地低下眼睛,粗糙的声音变温和了,他谦卑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人们会相信他天生就像大臣们一样文雅(至少在这个时刻)。
在大臣中间,他甚至感到手足无措;可是如果弗朗素瓦一世善于观察表情,那么就会很容易地从他虽然低下却燃烧着隐蔽的火花的眼睛里,从他肌肉紧绷的脸上,从他紧闭的嘴唇上发现,这人不像他被迫伪装的那样温和。
后来此人跟国王一起去了帕维亚,和他一起被俘,一起被带到马德里囚禁起来;弗朗索瓦一世的威严再也不能对他宗教和道德对天性的力量有约束作用,但它们不能消灭它。
酒鬼在修道院里每餐只能喝一杯苹果酒,不会再喝醉,但他永远喜欢酒。
施加同样的影响了,因为他和他尊敬的对象混得很熟。
一天,他给国王脱马靴,脱得很不好,由于不幸而变得性情乖僻的国王发怒了,于是这个人把国王送上了西天,把他的靴子扔到了窗外。
西克斯图斯五世教皇天生脾气暴躁、固执己见、目中无人、鲁莽冲动、喜欢报复、傲慢无礼,他的性格似乎由于他执政初期的考验而表现得温和了。
但当他在自己的阶层中开始享有一些声誉时,他就对一个侍者发了脾气,拳头也就像雨点般地打到侍者身上。
当他在威尼斯成为宗教法庭的审问官时,他开始蛮横地行使他的职权。
但他成为红衣主教后,由于他一心想当教皇,这种狂热就压抑了他的天性;他把他的本性和性格都隐藏起来;他假装谦卑,假装身体不好;一旦被当选为教皇,他马上就恢复了出于策略而长期压抑的性格;他是所有教皇中最傲慢、最专制的。
即使你用干草叉把天性赶走,它仍会迅速回来。
宗教和道德对天性的力量有约束作用,但它们不能消灭它。
《一生的忠告》知识改变人的命运

§第1封信珍惜时间从现在开始孩子,现在正是你为以后人生打基础的阶段,所以好好地把握现在,对你将来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如果用存款来比喻,那么现在就是往银行里存钱的时候,我敢保证你现在存得越多,利息也越多,将来的回报也会更加丰厚。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知道,在你人生的道路上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我想告诉你很多事,教会你很多道理,以帮助你顺利走上人生的坦途。
但是,我现在最想告诉你的还是那句老话,那就是要从现在起珍惜时间以及掌握一些珍惜时间的方法。
不错,这句话人人都会说,可是在我认识的人当中,却很少有真正懂得珍惜时间的人,真正做到珍惜时间的就更少了。
正如富兰克林所说,时间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没有时间,就没有生命,没有生命一切都不存在。
当你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转动,那嘀嗒嘀嗒的声音在提醒你,你的生命正在流逝,秒针每移动一下就表示你的生命已经缩短了一秒钟。
当你看着桌上的日历一张一张翻过去,每翻过去一张就表示你的生命又缩短了一天。
没有人会慷慨地浪费自己的生命,但许多人却不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
一个成功者应该珍惜自己的时间。
世界上那些工作紧张而有序的人都视时间如生命,不肯轻易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
要衡量一个人对时间的重要性知道多少,只要看看他利用时间的效率就足够了。
而一个人利用时间的效率关系着他的人生前途。
在你的学习生涯中,你一定要充分利用富裕的时间,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学业中去,在这个阶段奠定好自己知识的基础。
如果你不好好利用这段学习时间,让时间从身边溜走,那么你在这一阶段所得到的知识就会大为减少。
也许,在当时你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损失,但当你某一天工作时,你会发现以前的某一天正是由于浪费了时间而没有学到的知识正好是你所需要的。
相反,如果你能充分地利用好学生时代的这段时间,在以后的某一天你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回报。
不浪费时间就意味着一个人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要善于管理时间和利用时间。
要做一个善于管理时间的人,就要经常为自己制定短期的计划和详细的时间表,另外还要有长期的计划和长远目标。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相信自己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内心深处所确认的东西众人也会承认——这就是天才。
尽管摩西、柏拉图、弥尔顿的语言平易无奇,但他们之成为伟人,其最杰出的贡献乃在于蔑视书本教条,摆脱传统习俗,说出他们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思想。
一个人应学会更多地了解和观察自己心灵深处那一闪即过的火花,而不只限于仰观诗人、圣者领空里的光芒。
可惜的是,人总不留意自己的思想,不知不觉就把它抛弃了,仅仅因为那是属于他自己的。
在天才的著作里,我们认出了那些自己业已放弃的思想,它们显得疏放而庄严。
于是它们为我们拱手接纳——即便伟大的文学作品也没有比这更深刻的教训了。
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
随着学识渐增,人们必会悟出:嫉妒乃无知,模仿即自杀;无论身居祸福,均应自我主宰;蕴藏于人身上的潜力是无尽的,他能胜任什么事情,别人无法知晓,若不动手尝试,他对自己的这种能力就一直蒙昧不察。
相信自己H巴!这呼唤震颤着每一颗心灵。
伟人们向来如此,他们孩童般地向你倾吐心声,把自己的心智公之于众,自本自为,从而拔萃超类。
但人们却常被自己的意识关进了囚牢。
一旦他的言行给自己带来声誉,他便受制于众人的好恶,从此难免要取悦于人。
他再也不能把别人的感情置之度外了。
对外界的妥协态度,威胁了人们的自信力。
往往,你对自己往昔的言行且警且畏,只图与之相协调,因为除了自己往昔的行为以外,再无其他数据可供别人来计算你的轨迹了,而让人失望又非你所愿。
但为什么要回顾过去,为什么为了不与你在大庭广众下陈述过的观点相抵触,就拖着记忆的僵尸不放呢?假如那是你无须反驳的谬论,那又这些失而复得的思想警谕我们:在大众之声与我们相悖时,我们也应遵从自己确认的真理,乐于不作妥协。
怎样呢?看来即使在纯记忆的行为里,你也不能只单单依赖记忆力,而应该把往事摆在千目共睹的现在来判断,从此以后不断自赎自新——这才是智慧之道。
愚蠢的妥协调和是小人的伎俩,它为渺小的政治家、哲学家和神学家所崇拜。
全文仅86字足以影响人一生!诸葛亮诫子书原文

全文仅86字足以影响人一生!诸葛亮诫子书原文但通过深深的反省和检讨之后,我依然没有放弃自己。
正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虽然我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我希望老师可以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弥补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给我重生的机会吧!我要知错就改,争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
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第一课: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学须静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
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现代人大多数终日忙碌,你是否应在忙乱中静下来,反思人生方向?第二课: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
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简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在鼓励消费的文明社会,你有否想过节俭的好处呢?第三课:计划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来。
面对未来,你有理想吗?你有使命感吗?你有自己的价值观吗?第四课:学习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
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第五课:增值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感悟生命_不要祈求太多

赵咏鸿
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
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会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
活着,我们不要祈求太多。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上苍待我们何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
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地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无二的。
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
你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
不要祈求太多,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
每天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每年一点点,几年下来,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一辈子下来,我们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整个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我也就会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遗憾而懒于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会显得过于臃肿,你就会感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负累,因无法带得动而终生不能轻松。
任何奢望都是不应该有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上也不会长钞票。
实实在在地做事,实实在在地做人,实实在在地对待每一个时日,你才会拥有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宽容的人们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豆。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淌。
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
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
这条小溪并不像江河那样波澜滚滚,但对于需求不多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晚上,村民们饮毕牲口,灌满水桶,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尽享天伦之乐。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来,他们在阴凉角落里度过了整个白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书苦思冥想。
他们向儿孙们唠叨着古怪的字眼,可是孩子们却惦记着玩耍别人从远方捎来的漂亮石子。
这些字眼的含义往往模糊不清。
不过,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所知的部族写下的,因此神圣而不可亵渎。
在无知山谷里,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
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
”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
所以,大家都和睦相处。
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
谁要是得不到果园里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深夜,在小镇狭窄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诉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
这些男男女女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另一些人曾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
但他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
日月流逝,年复一年。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外面是一片漆黑,一个人正在爬行。
他手上的指甲已经磨破。
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的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接着他昏了过去。
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吊床。
到了早晨,全村都已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他的周围,摇着头。
他们明白,这样的结局是注定的。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
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志,犯了弥天大罪。
他的伤一旦治愈,就必须接受审判。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
他们没有忘记他母亲的那双奇异闪亮的眸子,也回忆起他父亲30年前在沙漠里失踪的悲剧。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生之痛

人拒绝现实世界,但又不愿意脱离它。
事实上人们依恋这个世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远非要忘记这个世界,相反,他们为不能足够地拥有这个世界而痛苦。
这些奇怪的世界公民,他们流浪在自己的祖国。
除了在瞬间即逝的圆满时刻中,整个现实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完善的。
他们的行为躲开他们进入其它行为中,以意外的面孔来审视他们,并且像水一样向着尚不为人知的河口流去。
察看河口,控制河流,最后将生活作为命运来把握,这就是他们对他们祖国最深切的最真实的怀念。
但是,这种看法,至少在认识方面最终将他们同自己调和起来,只能在死亡的短暂时刻才出现,如果它会出现的话,一切都在此告终。
为了在世界上存在一次,就必须永远不再存在。
那么多的人对其他人的羡慕就此产生。
由于发现了这些外部的存在,人们便赋予他们以一种他们实际上不可能有的,而对旁观者来说显而易见的和谐与统由于缺少永不厌倦的幸福,一种长期的痛苦至少会造成一种命运。
不,我们所受的最残醅的折磨总有一天会结束。
一。
旁观者只看到这些生命的脊线,而没有意识到损害着他们的细部。
在这个意义上,每个人都努力将自己的生命变成艺术作品。
我们希望爱情永存,但我们知道爱情无法永存。
如果爱情奇迹般地永存于人的整个一生,那它是不完善的。
也许,我们在这难以满足的对持续的需要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世的痛苦,如果我们知道这种痛苦是必要的话。
有时,伟大的灵魂似乎由于不能常存而惊恐,这比痛苦引起的惊恐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缺少永不厌倦的幸福,一种长期的痛苦至少会造成一种命运。
不,我们所受的最残酷的折磨总有一天会结束。
供年轻久使用的短语与哲理邪恶是由好人发明的神话,以说明他人的古怪的吸引力。
穷人一旦具备了个人姿态,贫穷问题便不难解决了。
看到灵魂与肉体间差别的人是两者均不具备的人。
一个做工考究的扣眼是艺术与自然的惟一联系。
宗教在被证实为真实之时就将死亡。
科学是已死宗教的记录。
教养良好之士辩驳他人;智慧贤明之士辩驳自己。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人生的忠告_一生的忠告

这是一个外交家爸爸写给孩干的信,这些古老而美好的信笺,是献给该子们的,也是献给父母们的……第1封信现在是夯实你的人生基础的时候我想让你知道的事太多,但是,没有一件事比现在要告诉你的更重要,那就是时间的宝贵与如何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
以我的经验,要衡量一个人对时间的重要性知道多少,只需观察他利用时间的方法就足够了。
而一个人对时间的重要性知道多少,则关系着他未来的人生走势。
一个知道时间重要性的人和一个视时间如粪土的人相比,两者的人生差异也将会有天壤之别。
在此,我只想谈谈对你未来漫长的一生影响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你成年前的几年,应该做的事。
读书时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所要阅读的内容里,让思想奔驰在书本的内容中。
与人相处时,将注意力倾注在所见所闻里。
首先,我希望你在18岁以前,就能奠定知识的基础。
因为在我看来,如果不在这一阶段储备足够的知识,你对未来的人生期望将难以如愿。
在你年纪渐长以后,知识将可成为你休憩的港湾、避难的场所,在此,我不得不十分严肃地提醒你:浪费眼前的时间,会铸成一生的后悔!还有一点要提醒你的是,年轻时如果没有打好学识的基础,到你上了一定年纪后,就会变成一个乏味的没有魅力的人。
同时我也很能理解,你偶尔也会对手中的书感到厌倦,对此我也没有他法,只能劝告你不妨这样去想:这是一条非走不可的路,现在多用功一小时,就可以早一小时到达目的地,早日获得自由。
第14封信为一件事痴迷是非常幸福的在你学习时,希望别忘了我一再对你强调的那一点,那就是,当你在做事的时候,集中精神是最重要的。
除了正在做的这件事之外,别的什么事情都不要想。
不只是学习时需要如此,游戏时也是一样。
我希望你游戏的时候能够和学习时_样认真。
相反,如果你在这两种场合都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那么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将会毫无进展,也无法从中获得丝毫的满足感。
一个人如果无法将所要关注的对象集中于心上,或者无法将不必集中的对象驱逐于脑外。
这样的人不论做任何事都将一无所获,甚至连游戏时也无法尽兴地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在人心大坏,国文程度也大坏,古书简直没几个人读了。
因为要去台中办两天事,所以今天连写六篇文章。
写到这第五篇时,忽然想到,何不带读者读篇古书呢?换换胃口,不也很好?于是就这么办了。
这篇古书是《史记陆贾传》中的两段。
陆贾是跟汉高帝刘邦打天下的知识分子。
打到天下后,刘邦叫他去说服南越王,越就是粤,就是今天广东、广西和越南一部分。
秦朝末年,那边的封疆大吏是赵佗(赵他),他是南海郡尉,因为南海郡守缺,乃由郡尉行郡守事,南海就是广东广州。
赵佗是赵国真定(河北正定)人,他是北方人,派到南方做官,做到郡尉,故叫“尉他”,他到南方做官,不是一个人去的,是和大量的中国移民一起去的,与当地土人杂居。
但他趁中原大乱,要搞两广独立了。
刘邦因此派陆贾去。
下面就是古文。
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
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
陆生至,尉他结(把头发做成髻状而结之,做两广土人打扮),陆贾,告诉他你有的部队“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又局促穷山恶水之间,面积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省”,你怎么跟中国比呢?
箕倨见陆生(伸出两腿,坐没坐相以见陆贾,表示无礼)。
陆生因进说他日:“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
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涡且及身矣!且夫秦失期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人关,据成阳。
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疆(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
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
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
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选未集之越,屈疆于’此。
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于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日:“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
”因问陆生日:“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
”复日:“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日:
“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疆楚,为天下与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
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闲,壁若汉一郡,王何乃比于汉!”尉他大笑日:“吾不起中国,故王此。
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苦汉?”(我没有在中国发展,所以在此地称王。
假如我能在中国发展,我怎么会不如刘邦?)大说(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日:
“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赐陆生橐中装,直(值)千金,他送亦千金。
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
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这篇古书最引人注意的,是外省人到了广东广西,居然要搞两广独立了,他一切都原住民化,认同得惟妙惟肖,预备大过其小朝廷的瘾,不料好梦不长,中原派来了令他眼界大开“日闻所不闻”的陆贾,告诉他你有的部队“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又局促穷山恶水之间,面积不过是中国的一个“省”,你怎么跟中国比呢?赵佗是聪明人,他权衡利害,不敢闹了。
赵佗知道他抵抗不了中国,但他活得久,又能纠缠,他死拖活拖,共拖了刘家四代,从汉高帝、惠帝、文帝,一直拖到武帝时代,他才死去,死前对汉朝仍称臣,但骨子里还打着“青天白
日”的老招牌,“南越其居国窍如故号名”。
在他死后二十六年,汉武帝还是统一了中国,把两广独立的可能性,彻底消灭了。
那一年是公元前111年,距今正好两千年。
两千年后我们看南越的故事,总该领悟到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