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宏标创新思维与国学智慧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概要: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通过教学各环节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必将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所以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数学能力的提高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从小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我国公民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心理素质的形成,小学数学的教学,直到今天还严重地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特别是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还存在着重考试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育轻德育,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克服这些不良的倾向。

创新思维是不依常规而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的程度,向不同的方面,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维反映了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对问题尽快联想、进行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方案的特点。

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同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在求异、变通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以乐于求异的心理倾向作内驱力。

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诱导学生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时出现的求异因素,教师要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感觉到自已求异成果的价值,反馈出更大程度的求异积极性,在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在获得问题多解的追求中得到更大的乐趣,备受创新思维的成功喜悦,渐渐养成求异的意识,发展稳定的心理倾向,这样遇到具体问题时就会能动地做出“还有其它的解法吗”、“再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一下”的求异思考。

只有在这种心理倾向的驱使下,相遇的基础知识,解题经验等才会处于活跃状态,才可能对问题的数量作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思考,逐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

会计领军人才面试题目

会计领军人才面试题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会计领军人才面试题目篇一:会计领军人才20xx考试题目会计领军人才20xx考试题目一、不定项选择(25分)共10题。

涉及辞退福利等会计准则、管理会计、内部控制、企业管理等方面的题。

考前复习也没用,主要是知识点分散,难度不大,考察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准确性。

特点:分值不高、风险很大(不定项选择)。

二、综合分析题总特点:难度不大,考试严格在要求范围内;小题目多,但是一个不会不影响其他题。

1、金融资产问题(25)。

会计处理问题,重点考了持有到期核算、转换;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方面。

有大概5个小题。

特点:难度不大,阅读量适中。

主要考核具体业务处理情况。

书写速度也是一个考察点(要求说明业务处理对错,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处理)。

2、(管理会计)平衡计分卡问题(25)。

.企业财务策略判断,各个发展阶段的财务策略;传统效益评价的问题;剩余收益、经济增加值计算,优点是什么。

特点:计算内容少,但要求对细节掌握准确。

3、内部控制问题(25)。

列了几个经济行为,说明是否符合内控要求,如何改进。

特点:问题明显,改进措施考察是否全面。

三、英文题近期国内外刊物上对中国经济的评价或面临的形势。

单词是关键,否则蒙都没法蒙。

平时注意多看国内外材料(考前也知道应该看,还是不好掌握,关键看从事的工作性质)。

1、中石化改革(25)。

选择、英译汉。

2、soe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25)。

选择、选择并说明、作文(soe改革的建议)通过考试,发现考题不难,阅读量大,书写量也较大。

平时积累是关键,考前准备几乎不起作用。

对新近改革的内容一般会回避,避免出现学习内容和考试内容差异过大的情况。

考题可能早就拟好了。

总之,参加考试就是胜利!考上后才是最麻烦的(自己查一下)。

篇二:会计领军心得启发感触提高期待—参加泰安市会计领军人创新管理与系统提升班体会山东东岳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张会艳20xx年夏天,对于我来说是个值得记忆的日子。

这一年的六月份,经过笔试和面试,我有幸成为泰安市会计领军人才中的一员。

在想象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

在想象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
长东 ! ” “ 孟 夫子 , 你 要远 行 了 , 留下 我孤 身一人 , 怎不 令我 黯
朗读 是很 难理 解到 位 的 。 在 课堂 教学 中 , 通 过多媒 体 模拟 直 观、 真 实 的 生活 , 以音 乐 、 MT V渲 染 气 氛 , 将 文 字 与 音 乐 结 合 起来 , 更能带 给 学生 强烈 的 视觉 与听 觉刺 激 , 使 学 生能 够 见其景 , 听其乐 , 生其 情 , 动其 容 , 激起 丰 富 的想 象 , 受 到 深
争力, 是人的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 义务教育
语文 课程 标准 》 指出 :语 文教 学 要注 重 开发 学 生 的创 造潜
能, 促 进学 生的 可持 续发 展 。 小学 生 思维 活跃 , 富于 想象 。 因
2 . 熏陶情感 , 激发想象的动力。想象起源于生活实际 。
但 由于时 空 限制 ,小学 语文 教材 中 有 的课 文与 学生 生活 实 际相 隔遥 远 , 这就 给学 生 学 习造成 了 障碍 。在 教学 过 程 中 , 教师可 创 设一 定的 教学 情境 ,以引起 学 生心 灵 的震 撼和 情 感的共 鸣 , 这 对培 养和 发展 学 生 的想 象力 十分 必 要 。例如 ,
此, 小 学 语 文教 学 中 , 教 师 要 充 分发 挥语 文 学 科 的 功能 , 在 听说 读写 的基 础 上 引导学 生想 象 , 培 养学 生 的创新 能 力 。


激励 志趣 , 唤起 想 象 , 活跃 创新 思维
儿童 天真 好奇 , 凡事 爱 问为 什 么 , 喜欢 根 据 自己的想 象 和 经 验去 解释 、 质疑 、 探索 。 因此 , 语 文 教学 中 , 教 师 要善 于 激 励学 生 的志 趣 , 唤 起其 丰富 的想 象 。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选课手册(2010-2011-2)教务处2009年12月目录目录 (2)说明 (6)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 (6)二.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分类 (6)三.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学分 (7)四.通识教育核心课程的选课 (8)课程介绍 (10)人文学科 (11)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 (11)科学技术史 (12)交响音乐鉴赏 (13)中西乐理及其应用 (14)美国的文化与历史 (15)天文学史 (16)中外文化 (17)大学语文 (18)20世纪中国文学名著欣赏 (19)中国文化史八讲 (20)文学与人生 (21)哲学智慧与创新思维 (22)唐诗宋词人文解读 (23)中国文化的全球传播 (24)跨文化交流 (25)历史视野下的美国文化 (26)英美名诗赏析 (27)古希腊文明演绎 (28)建筑赏析 (29)生命伦理学 (30)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31)汉字文化 (32)《论语》、《孟子》选讲 (33)马克思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34)莎士比亚戏剧赏析 (35)世界华文文学专题 (36)西方美术史 (37)英语公众演讲 (38)老庄原典选读 (39)英语写作 (40)创新与创业 (41)20世纪英美短篇小说选读 (42)创造力与创意思维 (43)社会科学 (44)法律与道德 (45)大学生健康心理学 (46)公共政策与公民生活 (4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48)中俄关系的演变与展望 (49)城市文明的历史与未来 (50)经济与法律 (51)美国宪法与美国社会 (52)现代日本政治 (53)性与健康 (54)政府与市场 (55)诺贝尔医学奖 (56)信用与法律 (57)刑法与生活 (58)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59)程序设计思想与方法 (59)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I (60)人与环境 (61)低碳能源 (62)脑与机器人 (63)创新思维与现代设计 (64)形象思维与工程语言 (65)大学化学 (66)在实验中探究化学 (67)生命科学发展史 (68)生命科学导论 (69)生命科学实验探索 (70)工程技术探究 (71)海洋世界探秘 (72)从物理实验看世界 (73)能源与环境 (74)探索微观物质世界 (75)信息素养与实践 (76)宇宙与人类 (77)材料与文明 (78)自然界中的混沌与分岔 (79)数学或逻辑学 (80)统计原理 (80)逻辑与思维训练 (81)2010-2011-2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上课安排表 (I)说明一.通识教育与通识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1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1

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北票尹湛纳希高中敖青英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

江泽民总书记在1992年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超越式教育,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而要在人文本质上培养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

因此,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

创新教育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授之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要导之以“创”,让学生在全面优良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实践迸出智慧的火花。

语文作为母语,一方面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我国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组成部分。

中学语文教育的创造力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并且要强化实践性,使之切切实实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落实。

要实施语文创新教育,就必须真正尊重学生人格,民主平等,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查阅工具书,去思考,去探求,去讨论,去争辩,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使已有的智力在实践运用中得到重组、得到发展,开发每一个学生创新潜能。

使学生亲身体验探索过程的心理历程,丰富、砺练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准。

这种实践的、活动的语文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丰富和改造主体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就是创新能力的养成、内化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将创造性思维运用于阅读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一篇篇教材(特别是文学作品)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和领悟力。

每一篇活生生的作品,都包含着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每一篇作品都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作品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下)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 (下)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我们应该如何思维俞吾金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下)2011-01-02 08:55:00 来源:解放日报--------------------------------------------------------------------------------打印文章发送给好友分享腾讯微博开心新浪微博搜狐微博网易微博QQ空间人人豆瓣白社会和讯微博Digg MySpace Y ahoo! Buzz Linkedin Mixx[提要] 俞吾金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思想者小传俞吾金浙江萧山人,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和国外思潮研究中心(国家985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复旦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暨人文社科学部主席、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国务院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外国哲学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已出版的科研成果中,有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一等奖。

2011年1月将出版的个人新著有《生活与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和《俞吾金讲演录》(长春出版社)。

既要学习好问也要批判辩证相关新闻:名师预测2011年考研英语作文题据说,在弗洛伊德的书房里,悬挂着奥古斯丁的名言:“如果怀疑,立即去求证。

”其实,中国人所崇尚的“学问”,既包含“学”字,也包含“问”字。

假如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效思维的概率很高,已经很不错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达到创造思维的境界。

创造思维蕴含着有效思维,但又不能归结为有效思维,因为要创造性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还需要更高的智慧。

在我看来,创造思维并不是高不可攀的。

如果人们自觉地确立以下四种意识,不但能接近,甚至完全有可能进入这种思维方式。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PPT课件
31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开发和善用大脑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左脑和右脑的功能分工
左脑
语言 声音 逻辑 运算 列表
右脑
节奏 图像 颜色 整体把握 直觉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问题

1、右脑发散思维

2、左脑集中思维

揭示 问题
3、右脑创新思维 4、左脑逻辑思维
维 漏 斗 模 型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集中在主要原因上
讨论看法时, 我们会用到:
• 多次投票 把一大堆观点减少至少数/最佳的几个
• +/-/?
减少为最好的几个
讨论 数据时, 我们会用到:
• 帕雷托图 80/20 原则
• 矩形图
列表显示连续数据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1.多次投票法
假 设 有 N1 个 选 择 项 每 个 团 队 成 员 可 以 投(N1/2)票 选 出
公司的历 史与文化
跨部门关系
人员创新
全球子 公司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二.固 有 思 维 方 式
GEC® China 版权所有
Hale Waihona Puke 思维课程我们的思 维 方 式 所 产 生 的 问 题 ,是 不 能 用同样的思维方式 解 决 的。
--爱因斯坦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什么对我们的思考方式产生影响?
GEC® China 版权所有
思维课程
4.奖惩分析法
--
奖励因子
-- 惩罚因子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研究课题目录

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研究课题目录

附件1: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0年度研究课题目录编号/*课题名称负责人单位SC1基于学生发展的区域教育支持体系的构建蒋莉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SC2上城区区域推进儿童课外阅读校本化的实践与研究缪华良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SC3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教育后勤管理高效化的实践研究陈超杭州上城区教育后勤管理中心SC4上城区构筑数字化学习社区的建设路径研究陈继明杭州市上城区社区学院SC5未来教室:基于无边界学习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研究饶美红杭州市建兰中学SC6庖丁解牛:试动点“亮羽”教学模式的效度研究马志坚杭州市勇进中学SC7基于师生积极心理的学校快乐管理理论与实践章建杭州市清泰实验学校祥SC8基于差异:教师专业成长支持系统构建的实践和研究庞科军杭州市天长小学SC9新班级教育信条研究虞大明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SC10构建学前智障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实践研究傅颂九杭州市杨绫子学校SC11草根大讲堂——校本研修的变革与创新叶青杭州市高银巷小学SC12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新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谭鹏飞杭州市望江门小学SC13义务教育阶段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研究汪琪杭州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SC14提升幼儿闲暇生活品质的亲子活动设计及指导周军杭州市新华实验幼托园SC15“安吉路”特色品牌建设的实践研究骆玲芳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SC16初中新概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陈音杭州市朝晖中学SC17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评价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洪松舟杭州下城区教育质量监测中心SC18生态文化引领下的“九年一贯”和谐德育的实践研究虞蓉蓉杭州大成实验学校SC19教育生态视角下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基于江心岛实验学校的研究与实践唐西胜杭州市江心岛实验学校SC20基于“学生大使”形象设计的学生文化培育的研究王红军杭州市青蓝小学SC21新城市儿童:城市化背景下小学生良好教养培育的研究吴国琴杭州市滨江第一小学SC22文雅·灵动·阳光——“和乐少年”培育的实践研究费蔚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SC23幼儿园轮滑体育游戏的开发与实践房高云杭州市九堡中心幼儿园SC24寄宿小学生情感体验活动校本课程建构王卉杭州春芽实验学校SC25教师“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关注教师生命价值的视角袁小英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SC26构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假日暖巢”的实践研究葛华芳杭州天成教育集团SC27《走进多彩的“读图时代”,搭建快乐的学习平台》成果推广研究周明荣杭州市江干区教育局教科室SC28学玩协同:改善小学生校园生活状态的实践研究郑志龙杭州市人民小学SC29初中学校数学有效课堂设计与绿色学案开发的实践研究陈晓莹杭州市大关中学SC30小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魏巍杭州市卖鱼桥小学SC3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爱的教育”的实践研究姚爱楠杭州市树人小学SC32基于国际视野的德胜模式学校文化建构研究谢玲玲杭州市德胜小学SC33基于教师内隐激发提升区域师资水平的策略研究吴吉春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SC34以视频案例为介质改善初中课堂教学行为的实证研究张力杭州市翠苑中学SC35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观察,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朱红杭州市西湖教育集团府苑小学SC36基于教师发展诉求的教师专业发展支撑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童兆平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SC37基于3D仿真虚拟机器人的信息技术课程研究冯岳杭州市学军小学SC38儿童福利院内中重度智障儿童个别化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张喆杭州儿童福利院新苗学校SC39以“阳光运动”为载体构建园本文化的实践研究郭丽璟浙江省军区汪庄幼儿园SC40现代幼儿园教师形象管理的实践研究蒋蓓杭州市西湖区文新幼儿园SC41以“关键事件”推进80后教师职业成长的行动研究李国亮杭州市博文小学SC42基于“钱塘春晓”文化的幼儿园品质提升行动研究蒋一琼杭州市钱塘春晓幼儿园SC43儿童文化视野下的学校文化新载体研究虞文华杭州市闻涛小学SC44新城区指导家长提升家庭教育品质的行动研究来江飞杭州滨兴学校SC45二自三发展:城区初中“自主发展”育人模式的构建与运作毛思忠杭州萧山区高桥初中SC46城镇小学推行“家长志愿者行动”育人新机制的实践研究倪伯根杭州萧山区高桥小学SC47卓越理念下打造“精致小校”的策略研究季亚飞杭州萧山区市北小学SC48基于学案推进的教学常规管理改进与提升的实践研究陈建强杭州萧山六中SC49红色课堂:萧山三中课堂育人模式转换的实践研究徐柏兴杭州萧山三中SC50农村初中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执教能力的实践研究高志康杭州萧山区河庄初中SC51构筑有生命力的课堂夏国良杭州萧山中学SC52课堂教学诊断与改进行动研究李晓杭州萧山十中峰SC53基于农村初中学生全程性学习的学案教学实践研究周利军杭州萧山区瓜沥一中SC54营建教师生命成长的乐园—萧山五中教师发展同盟的架构与运作研究陈胜良杭州萧山五中SC55幼儿园间断性混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王陆芳杭州萧山区绿都花城幼儿园SC56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普通高中分级组团走班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周光明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SC57基于软实力提升的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研究舒凤全杭州余杭区教育局SC58提高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实践研究沈智明杭州余杭区博陆中学SC59基于课堂观察的校本教研实践与研究沈毅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SC60基于学校村落一体化的小学生学习系统构建和探索冯建芬杭州余杭区五常中心小学SC61乡镇幼儿园协同教研舫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叶蓉杭州余杭区仁和镇中心幼儿园SC62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研究——以幼儿学习方式观察为视角姚向凡杭州余杭区新星幼儿园SC63区域性推进富阳市幼儿教育内涵发展的研究王琴富阳市教育局SC64小学科学教育中课程资源的系统开发与利用杨平儿富阳市实验小学SC65基于欣赏式探询(AI)的班级管理的实践与研究郎超文富阳市永兴学校初中部SC66基于“红领巾回收公司”的小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盛玉萍富阳市富春第五小学SC67小学语文“五环六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邱银娟富阳市富春第四小学SC68基于读写互动的“童心阅读”的实践研究周炜富阳市富春第七小学SC69农村初中积极心理养成的实践研究郭水桐庐分水初级中学凤SC70网络环境下中职生异性交往的分析和对策江红兵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SC71农村初中毕业生流向与新农村建设相关性调查的对策研究夏常春桐庐县横村镇方埠中心学校SC72让生命在这里快乐成长申屠国良桐庐县桐君小学SC73农村普通高中“主人教育”的实践研究骆林东临安中学SC74主题校本研训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夏盼军临安市玲珑中学SC75微积分思想指导下的教师课堂改进研究陈正良临安市上甘中心学校SC76城镇小学基于协同理论构建乐学、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钱炳伟临安市衣锦小学SC77以实现自主高效学习为目标的生本教学行动研究王征建德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SC78基于“绿园”的体验式德育活动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洪永生建德市更楼小学SC79山区职高校企合作“深度推进”实践研究占建功杭州千岛湖职业高级中学SC80基于农村教师团队专业成长的“主题式磨课”实践研究周山平杭州淳安县姜家镇小SC81让校园的道德天空星光灿烂——基于“浪川之星”山区小学生教养培育的实践研究徐建平杭州淳安县浪川乡中心小学SC82高中教师“四项修炼”工作站的实践运作研究黄康静杭州淳安县第二中学SC83基于“阳光导游”的初中礼悦教育构建与实施黄伟民杭州淳安县千岛湖初中SC84基于网络环境下中小学教师培训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姜瑞强杭州淳安县教师进修学院SC85依托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活动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倪爱勤杭州交通职业高级中学SC86依托实训基地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金卫杭州市旅游职业学校东SC87因材施教的适性教学丰富多彩的个性——新课程视野下高中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徐瑛杭州第二中学分校SC88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研究邱锋杭州市第十四中学SC89“现代型”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陈建国杭州市绿城育华学校SC90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中职动漫专业学生岗前“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与实践蔡泉海杭州市江滨职业学校SC91促进高中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研训模式探索任学宝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SC92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以《面点技艺实训》课程为例叶东林杭州市中策职业SC93基于民族使命的高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张永久杭州第二中学SC94聚集课堂,构建简约、活力、高效的课堂教学文化——新课程背景下普高课堂教学观的引领张伟韬杭州市源清中学SC95以亲师沟通为纽带的家校合作机制研究干亚莉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96成人学习方式的革新:培育社区成人学习互助共同体汪国新杭州市成人教育研究室SC97在体验中成长——“DO都城”体验式教育辅导曹晓红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SC98行为问题儿童的个案研究和干预叶小红浙师大杭幼师SC99“德育小班化”研究张立新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00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戴巧香宁波市四明中学SC101职校工学结合“螺旋式”实习模式的实践研究张国方宁波职教中心学校SC102“三生一体”职业能力工程的实践研究—以宁波经贸学校具体实践为例蒋萌宁波经贸学校SC103新课程初中《科学》有效学习研究任善宁波市东恩中学亮SC104提高初中现代文阅读作业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陆海君宁波市第七中学SC105小学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刘光霞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SC106新时期城市小学家校合作资源库建设的实践研究沈晓英宁波市镇安小学SC107“外滩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探索王定波宁波市江北区中心小学SC108幼儿园“亲近自然”生活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王小波宁波市江北区祥星幼儿园SC109基于庄市人文资源的小学励志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高立斌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中心小学SC110普通高中学科学本设计及应用的实践研究陆安定宁波市北仑区明港中学SC111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林世华宁波市北仑中学SC112小学“选择教育”模式建构与实践研究李韶宁波市北仑区大碶小学SC113“妙用经典绘本,巧扮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周飞波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SC114构建中职汽修专业“企业实训体系”的实践与研究林邦安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SC115“一院四点十校”社区教育格局的构建与研究徐良平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成人学校SC116向145万课外阅读量进军鲍国光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SC117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瘾倾向”行为的干预研究熊开武宁波市鄞州区实验小学SC118普高物理实验素材开发与优化利用的实践和研究高峰慈溪中学SC119红色语文——语文生命态模块构建与实施吴卫新慈溪市慈吉中学SC120实践全人生教育实行轻负担高质量的研究张华慈溪市长河镇中心小学苗SC121区域推进农村义务段小班化建设的研究孙剑波慈溪市教育局SC122区域推进青少年“阳光心理”工程的实践研究王标余姚市教育局SC123中小学体验式科技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余如玉余姚市实验学校SC124机械专业“四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卢建飞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SC125基于自主发展的初中数学“作业超市”的构建与实践沙红颖余姚市舜水中学SC126山区初中家校教育互助组构建的实践研究王利军余姚市洪山中学SC127小学生数学文化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柴利波余姚市东风小学SC128基于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主题协作教学研究吴伟强奉化中学SC129车间化课堂“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莫国定奉化市职教中心SC130初中优化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俞伯华奉化市锦屏中学SC131“创精富容”校本课程模式的开发与研究卓晖奉化市居敬小学SC132小学生“成长足迹”综合素质电子化评价的实践研究王剑勇奉化市实验小学SC133基于在地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动态管理策略的研究范伟东奉化市班溪小学SC134“读整本书”:儿童文学作品的课外导读实践严晓峰宁海潘天寿教育集团SC135以学案为载体的“三动五环教学”研究薛瑞芬宁海潘天寿中学SC136“百姓课堂”的构建与运行策略研究邬国焕宁海西店成校SC137构建县域家长学校办学保障机制的实践与研究韩国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存心SC138幼儿园组建家长社团的实践研究吴素慧象山县塔山幼儿园SC139家校合作教育的实践研究陈英宽象山县石浦镇中心小学SC140初中数学“先行组织者”设计研究邬云德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SC141初中学生“三自四练”法的研究方德懿宁波滨海学校初中学部SC142区域推进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与研究陈兴昌宁波大榭开发区文教卫生局SC143以名着为载体“坐庄制”推进区域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蒋红珊宁波国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SC144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沈海芹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SC145中学生语文趣味培育的实践与研究陈柳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6小学数学基于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雷子东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SC147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走班制教学与管理的研究马玉斌温州中学SC148小学低段实施语数包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唐洪象温州市广场路小学SC149构建高中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徐芦生温州市第二中学黄龙校区SC150普通中学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研究吴立温州市第三中学SC15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研究邓权忠温州市实验中学SC152校本的“平台+模块”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朱虹温州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53小学特色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胡晓莲温州市实验小学SC154小学数学阅读内容开发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研究李丽生温州市籀园小学SC155新温州人子女校外闲暇时间教育对策研究夏李姑温州滨海学校SC156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教材的研究与实施彭志杰温州市温中SC157城乡集团化办学模式下教师成长的研究余玉松温州市水心小学SC158集团幼儿园“条块式”园本研修的实践研究柯长瑜温州市第四幼儿园SC159温州市鹿城区小学科学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模式的研究王邦银温州鹿城区教师培训和科研中心SC160以“玩”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重构与实践林艳温州市第五幼儿园SC161农村薄弱初中自主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李美油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华侨中学SC16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档案袋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陈良汉温州市瓯海区丽岙镇第一小学SC163职业中专综合学分制下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单克胜温州市瓯海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SC164区县“研训一体”工作内涵建构的实践研究李玉宇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SC165构建科普类资讯性阅读模式全面提升儿童阅读素养丁时辉温州市育英国际实验学校SC166科技特色学校推行“科技双导师制”的实践研究项涨禹温州市龙湾区沙城镇中学SC167小学心育名师工作室与心育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朱爱珍温州市龙湾区龙水第一小学SC168农村高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王旭娟温州市龙湾中学SC169儿童本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程荣娟温州市龙湾区实验小学SC170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及其教学实践上的探索与研究葛亦虹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1基于寄宿制学校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实践研究邓纯考瑞安市汀田镇一中SC172普通高中创建学习型教研组的行动研究张克瑞安市隆山高级中学龙SC173就业背景下中职《电工基础》项目教学的行动研究黄宗放瑞安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4高中生校园暴力行为调查及有效措施的研究朱旭南乐清市芙蓉中学SC175促进小学科学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黄静影乐清市教育局教研室SC176中年教师再发展研究刘仁奇永嘉中学SC177“创建幸福学习共同体,开展教科研训一体化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金建武永嘉县第二高级中学SC178高中数学生成性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深化研究夏晓华永嘉县上塘中学SC179平阳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轻负高质”有效策略研究谢作黎平阳县教育局SC180平阳县教师“全员赛课行动”实践研究王德平平阳县教育局SC181指向课堂教学行为的“欣赏与诊断”评价策略研究纪相钊平阳县鳌江小学SC182农村初中“分层设点”教学质量监控的实践与研究易会道平阳县水头学区SC183中小学校长职业幸福影响因素及实现策略的研究-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吴永远平阳县教育局SC184小学教育共同主题式联片教研的实践研究陈相金平阳县昆阳学区SC185基于微观学与教理论引领的高中课例研究余贤庆苍南县龙港高级中学SC186苍南县“领雁工程”县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实践研究杨成钱苍南县教师进修学校SC187基于校本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研究李吉苍南县灵溪镇第一小学SC188城镇初中优秀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与规律质的研究郑朝峰苍南灵溪镇第一中学教育集团SC189小学经典阅读实验李中充苍南县钱库小学SC190基于项目运行的四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科研联合体”的实践研究李敏仕苍南县教育局金乡学区SC191浙江“侨乡”-文成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周光仲文成县教育局教科所SC192欠发达地区幼儿园幼小衔接问题的研究王文初文成县教育局SC193寄宿制学校书香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吴爱红泰顺县育才小学SC194高中新课程学科模块检测校本深化研究郑元阳洞头县第一中学SC195普通高中德育协作体建设的实践研究戴玲金华市教育局SC196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金耀华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赵晶金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C198课改背景下中职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朱孝平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SC199校本教研模式创新的实践与研究高亚军金华一中SC200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对高中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邓莉芳浙师大附中SC201心理工作坊在家长会创新工作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吴琦金华八中SC202“家校合作”开展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索江美华金华市金师附小教育集团SC203道德领导的校本实践俞正强金华市站前小学SC204小学数学课堂多边互动的人际关系构建实践研究郑小丰金华市红湖路小学SC205农村小学“博客家园”构建的实践研究倪宁健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小学SC206基于教育博客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的研究方磊金华市婺城区长山小学SC207农村小学生文明礼仪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华建勇金华市婺城区琅琊小学SC208儿童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庄周赟金华市浙师大幼儿园SC209“城乡教师手拉手”共促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方青金华市金东区赤松小学SC210农村小学“阳光少先队辅导员”专业成长的实践探索金锦溪金华市金东区傅村小学SC211基于“学校群”的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鲍德华金华市第十一中学SC212多元化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研究曹亚娟金华市金东区实验中学SC213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方燕秋金华市金东区塘雅中心校SC214小学中高段学生关心心理品质培养的行动研究许芬芳金华市金东区多湖小学SC215“虹”的故事伴我们成长——小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实践研究李武南金华市宾虹小学SC216学习理论引领的读书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研究徐现峰金华市南苑小学SC217小足球文化与小学生素质拓展的实践研究吕华莹金华市江滨小学SC218基于名课研习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行动研究张淑贞金华市苏孟小学SC219小学数学高段教材"二次创新"的有效策略研究何泉义金华市东苑小学SC220初中生学习心态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叶建华金华市南苑中学SC221以学会负责为特色的德育校本教材开发的行动研究周利根兰溪市实验中学SC222入格、升格、风格——高中教师任务驱动式职业发展规划的实践研究谢建国兰溪市第五中学SC223以亮点教育为载体培养小学生自信心的实践与研究项惠忠兰溪市兰江小学SC224基于诸葛亮智慧文化的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徐维良兰溪市诸葛小学SC225“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运作模式的实践研究董旭兰溪市实验小学SC226打造“激情燃烧”的课堂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时政教学策略的研究吕红丰永康市教研室SC227“双制一课程”推动外来民工子女适应学校生活的研究徐伟永康市杜山头小学SC228小学生媒介识读教育的实验研究黄伟星永康市大司巷小学SC229让课堂因“留白”而灵动—小学思想品德课“留白”使用的实践与研究林巧永康市城东小学SC230星级制促进外来民工子女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研究田送粮永康市白云小学SC231农村初中青年教师校本培养“123”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郑勇奇永康市西溪初中SC232“诵读、感悟、内化、仿写”——小学作文教学法实践研究倪静川永康市实验学校SC233基于绘本阅读的低段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李艳永康市人民小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