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5系统发育分析
植物系统学1【大一大二用 精品课件】

消费者
初级生产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示意图
生态系统多样性
在一个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对生境、土壤类型、温度、水 分等许多其他资源具有不同的需求,任何一个环境因子都有 可能限制群落内物种的数量和分布。
海南尖峰岭60 ha森林动态监 测样地4种植物的空间分布图 (许涵等,2015,生物多样 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化石植物多样性
50 mya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45 mya 菊科 Asteraceae
2. 遗传多样性
23
3. 生态系统多样性
植物生长在怎样的生境中? 处于什么植物群落中的哪一个层次? 群落的基本特征如何? 各层次的优势种是什么? 这一植物在某一群落中的种群特征怎样?
4 5.29-5.30 实验9、裸子植物观察及植物生殖器官形态描述 (自主实验6)
5 6.5-6.6 实验10、被子植物分科(一)及花程式、花图式的记录方法和植 物分类检索表的使用 (自主实验7)
6 6.12-6.13 实验11、被子植物分科(二)及花程式的记录方法和植物分类检 索表的使用 (自主实验8)
2. 什么是系统和系统学
系统(System):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同类事物。 分类系统(System):表示分类阶元之间的相关关系的档案系统 系统学(Systematics): 研究生命体起源、演化、灭绝,并重建
2. 物种多样性
全世界有多少种植物?
1,064,035 个物种学名(种级水平)
状态 接受名 异名 未解决
数量 350,699 470,624 242,712
比例 33.0% 44.2% 22.8%
物种多样性的分类维度
苔藓植物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一、说明(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
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
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五)教学建议: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
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
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Chapter1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教学重点: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分类知识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2、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1.1 动物学的基本概念一、动物学的定义二、动物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三、动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2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一、研究动物学的目的和任务二、研究动物学的方法§1.3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国外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三、动物学发展的新阶段§1.4 动物界的分类及命名一、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二、种的概念和分类阶元三、动物的命名和现行分类系统及发展概况Chapter2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教学目的和要求:1、细胞的特征、化学组成、结构。
《发育生物学》ppt课件(2024)

基因编辑技术
类器官培养技术
运用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对生 物体的基因组进行精确修饰,研究基因功 能和调控机制。
2024/1/30
通过模拟体内微环境,培养具有类似器官结 构和功能的类器官,用于疾病模拟、药物筛 选和再生医学等领域。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跨学科交叉融合
发育生物学将与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生 物医学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生
2024/1/30
6
02
细胞分裂、分化与胚胎发育
Chapter
2024/1/30
7
细胞周期与有丝分裂
细胞周期
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 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 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包含DNA 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
合成后期和有丝分裂期。
有丝分裂
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 过程,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 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
02
配子形成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
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2024/1/30
03
配子的种类
根据染色体的组合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种类的配子,增加了后代的遗传
多样性。
9
胚胎发育过程及调控机制
胚胎发育过程
从受精卵开始,经过卵裂、桑葚胚、 囊胚、原肠胚与组织器官形成等阶段 ,最终发育成为完整的胎儿。
2024/1/30
3
课程目标与要求
01
掌握发育生物学的 基本概念、原理和 研究方法
02
了解发育生物学的 最新研究进展和前 沿动态
0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分析和解决发育生 物学领域的实际问 题
系统发育分析

分子钟理论
在各种不同的发育谱系及足够大的进化
时间尺度中,许多序列的进化速率几乎是 恒定不变的。
直系同源
Orthologs,由共同的祖先进化所产生
的。如确定为直系同源则表示两者来自于
不同物种的由垂直家系(物种形成)进化
而来的,并且典型的保留与原始蛋白或基
因有相同的功能。
旁系同源
Paralogs,由于复制所产生的。如确定
为旁系同源则表示该蛋白或基因是在一定
物种中的来源于复制所得,可能会进化出
新的与原来有关的功能。
Orthologs and Paralogs are two types of homologous sequences. Orthology describes genes in different species that derive from a common ancestor. Orthologous genes may or may not have the same function. Paralogy describes homologous genes within a single species that diverged by gene duplication.
(distance matrix)是在计算得到的距离数据
基础上获得的,距离的计算总体上是要依据
一定的遗传模型,并能够表示出两个分类单
位间的变化量。系统树的构建质量依赖于距
离估算的准确性。
遗 传
模 型 在分子进化研究中,我们往往认定这
样的一个假设,即序列是同源的,它们
具有单一祖先序列;这一祖先序列在进 化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核苷酸突变。
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是指从
身体系统分布图图文版

有数个溶酶体
不同功能成熟的T细胞 均属小淋巴细胞,在形
血液中的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 数的60%~75%
态学上不能区分,但可 借其细胞膜表面分子 (CD)不同加以鉴别。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与T细 胞分类
CD是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表达的表面 抗原分化群(抗原受体),即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简称,1993年国际会议统 一命名,现已有CD1~CD78)
Virus infection
1 virus infection is divided several types:
acute infection ((急性感染,removed by host immunity, infected cell will be dead)
some viruses could exist outside of hosts and keep infectious ability for long time (poliovirus in water); viruses can not, so continuing infection is necessary.
T细胞一般可分为三个亚群:①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占T细胞的65%左 右,细胞表面有特异性抗原受体它的重要标志是表面有CD4抗原(。TH细胞能识别抗原, 分泌多种淋巴因子,它既能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辅助T细胞产生细胞免疫应 答,是扩大免疫应答的主要成分,它还具有某些细胞免疫功能。艾滋病(AIDS)病毒可
incubated infection after acute infection (急性感染转成潜伏性感染,
实习五:系统发育分析-PHYLIP,MEGA,MrBayes[宝典]
![实习五:系统发育分析-PHYLIP,MEGA,MrBayes[宝典]](https://img.taocdn.com/s3/m/4f7cb1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26.png)
实习五:系统发育分析-PHYLIP,MEGA, MrBayes学号姓名专业年级实验时间提交报告时间实验目的:1. 学会使用PHYLIP,MEGA和MrBayes构建进化树2. 学会分析建树结果,体会各种方法差异实验内容:系统发育(phylogeny)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系统发育学的目的是研究进化关系,系统发育分析就是要推断或者评估这些进化关系。
通过系统发育分析所推断出来的进化关系一般用分枝图表(进化树)来描述,这个进化树就描述了同一谱系的进化关系,包括了分子进化(基因树)、物种进化以及分子进化和物种进化的综合。
多序列比对的目标是发现多条序列的共性。
本次实验旨在使用PHYLIP,MEGA和MrBayes构建进化树,并通过分析构树的结果,了解各方法的差异性。
作业:1. List the title of the orthologous nucleotide and protein sequences you found from Practice 1. Build phylogenetic trees with PHYLIP, MEGA and MrBayes respectively. Make a simple comparison the trees you have got, and try to explain the difference.核酸序列使用的是来自Trifolium repens(白车轴草)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Camellia sinensis(山茶)Cicer arietinum (鹰嘴豆)及Glycine max(大豆)dehydrin的编码脱水素(dehydrin)的DNA序列,这些物种将分别以TF,TC,Cam,Cic及Gly表示;首先对于PHYLIP中的关系,通过五种算法的构树结果可以发现其树形的差异不大。
第五章 生物地理学

A、比较原始的 成员应该分布在 起源中心以外的 边缘地区 B、种类最丰富 的地区,可能便 是起源中心
旧种 新种 新种
旧种
起源 新种 中心
新种 旧种
旧种
C、最古老的化 石应分布在起源 中心地区
二、泛生物地理学(Panbiogeography)
Croizat(1952-1968)提出的,设想地球和生 物是共同进化的,赞同全发生说 (Hologenesis),即就是地理阻障和生物区系 是同时进化的,从根本上都是隔离分化的结果。 他强调“迁移是有序的、准确的、重复的”。 主要方法是寻找生物分布轨迹的重合。
另外,还有其他许多学者对生物地理学做出了巨大贡献。
C. Bergmann提出了这样一个规则:恒温的脊椎动物,在
气候比较冷的地区生活的种群要比在气候暖和地区生活的
同种种群的身体大,其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较小。
J. Allen(1878)提出了另一个规则:在寒冷地区生活的恒
温动物种类,其翅膀和其他附肢要比生活在温暖气候中的
(Principle of Geology)一书。 1827年,达尔文乘“Beagle”号舰做了为期5年的环球旅行。
阿根廷有兽类化石; 在安第斯山发现贝壳; 海岛上生活着奇特类型的生物;
1859年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物种起源》。自然选择
为基础的生物进化理论 。地理隔离能引起物种种群间 或种群内的遗传。 但Wallace仍被誉为动物地理学之父 ,因为他应用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理论,
起源中心的问题;扩散问题
20世纪初,研究者已开始注意到物种内变异类型的研究。
美国的J.Grinned、L.R Dice和欧洲的B.Rensch证实环境中生物
系统发育分析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基于线粒体COX2基因的几种鲤科鱼丹亚科(Danioninae)鱼类的系统发育分析郑重声明本人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并完成的。
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剽窃、抄袭、造假等违反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侵权行为,本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各种后果;直至法律责任,并可以通过网络接受公众的查询。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目录中文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英文摘要(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鲤科简介及其系统学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 鲤科的分类特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 鲤科的分类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 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每一次的循环中,在树中寻找两个物种的直 接祖先。对于节点i,到其它节点的距离 ui 按 下式进行估算: ui = ki(Dik/(n-2))
这里Dik是分类i和分类 k之间的距离
选择Dij-ui-uj最小的一对节点i 和节点j 进行归 并
算法如下:
(1)初始化(与UPGMA一样) (2)循环 对于所有的分类单元i,计算ui = kI (Dik/(n-2)); 选择一对分类单元i 和j ,使Dij-ui-uj最小; 将i和j归并为新的类 (ij),在树中添加一个新的节点, 代表新生成的分类,计算从i和j到新节点的分支长 度; di,(ij) = 1/2Di,j +1/2(ui-uj), dj,(ij) = 1/2Di,j +1/2(uj-ui) 计算新类与其它类的距离; D(ij),k = 1/2(Di,k + Dj,k - Di,j) 删除聚类i和j,添加新类 (ij); 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分类存在,则继续执行循环;否 则用长度为Di,j的分支连接剩余的两个类 。
对于一棵系统发生树T 假设树中的节点用V(T)表示, 树的边用E(T), 以uj、vj分别表示节点u和v的第j个特征, 则树T的代价为:
S ( T )
( u , v ) E ( T )
{ j|v u }
j j
单特征Fitch算法: 首先对于每个待分析的物种,分配一个叶节点v,其值vc 取对应物种的特征值。然后执行下面两步: (1) 给每个节点v赋予一个集合Sv:如果v是叶节点 ,则 Sv ={vc};如果v是内部节点,并且u、w是其子节点,如 果SuSw ,则Sv =SuSw;否则 S(v)=SuSw 。这个过 程是从叶节点开始,直至处理到根节点。如果用递归算 法,则应该按后序遍历方式处理每个节点。 (2)给定集合Sv,为每个内部节点v的特征c赋予值vc。 如果v有一个父节点u满足ucSv,则将uc赋予vc,否则任取 一个tSv赋予vc。这个过程的执行方向刚好与上一个过 程相反,即从树根出发,直至叶节点为止,最后得到完 全标定的树。应按前序遍历方式依次处理每个节点。
最大连锁聚类: d(x,u)=max(d(y,u),d(z,u))
平均连锁聚类: d(x,u)=1/2(d(y,u)+d(z,u))
其中x代表y和z的合并,u代表任意其它对象。
3、非加权分组平均法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with Arithmetic mean, UPGMA)
2、最大似然法
最大似然法目标是寻找能够以较高概率产生 观察数据的系统发生树。
• 对于给定的一组物种,假设它们的观察值 为M(M为向量) 选择一棵树,使得P(M|T)最大,
3、相容性方法
定义目标函数考虑的另一方面是相容性 (compatibility),即与一棵树相一致 的特征个数。 很显然,相容的特征数越多越好。
S ( i, j) d ( i, j) 1 S ( i, j) max
S ( i, j) d ( i, j) ln S ( i, j) m ax
令Sr(i,j)=0
为了适合于处理相似性较 小的序列,可以进一步修 改距离计算公式
两类数据:
–距离 –离散特征
离散特征数据可分为 二态特征——例如:DNA序列上的某个位置如果是剪切位点 多态特征——例如:某一位置可能的碱基有A、T、G或C
UPGMA算法的执行过程如下:
(1) 初始化:使每个物种自成一类,如果有n个物种,则开始时共 有n个类,每个类的大小为1,分别用n个叶节点代表每个类; (2)执行下列循环: l 寻找具有最小距离Dij的两个类i、j;建立一个新的聚类(ij) l 连接i和j形成新节点 (ij),生长两个新的分支,将i 和j 连接到 (ij),分支的长度为Dij/2;
最大简约法的处理过程:
(1)针对待比较的物种,选择核酸或蛋白质序列。 有些分子比其它分子变化慢,适合于进行距离分析, 例如哺乳类的线粒体DNA、管家蛋白质等; (2)比较各个序列,产生序列的多重比对,确定各 个序列符号的相对位置; (3)根据每个序列比对的位置(即多重对比排列的 每一列),确定相应的系统发生树,该树用最少的 进化动作产生序列的差异,最终生成完整的树。
这里,Dij为物种i和j的实际观察距离(或序列之间的计算 距离),dij是物种i和j在系统发生树T 中的距离,Wij是与 物种i和j相关的权值。SSQ(T)是树T所有预测值与实际 观察值偏差的累加和。权值Wij一般为1,或
Wij =1/ Dij2
2、连锁聚类方法
•选择距离最小的一对序列 •将这两个序列合二为一,形成一个新的对象 (代表这两个序列的祖先) •重新计算这个新的对象与其它序列的距离。 单连锁聚类: d(x,u)=min(d(y,u),d(z,u))
Willi Hennig (1913-1976)
系统发生学(分支学)创始人
• 经典系统发生学
主要是物理或表型特征 如生物体的大小、颜色、触角个数
• 现代系统发生学
利用从遗传物质中提取的信息作为物种特征 具体地说就是核酸序列或蛋白质分子 关于现代人起源的研究:
线粒体DNA
——所有现代人都是一个非洲女性的后代
•系统发生分析实例
分析的对象
– 13条来自不同物种的同源蛋白质
(1)多重序列比对 (2)构建系统发生树
根据序列比对结果计算序列之间的距离,生成
距离矩阵。然后分别利用聚类方法和拓扑学方 法建立系统发生树。
SARS病毒基因组初步分析
相容性方法实际上是简约方法的一种简 化,在所有的特征都是二值的情况下, 这种方法非常有用。
令S代表一组分类单元 T是关于S的系统发生树 如果在解释叶节点中分类单元的特征数据时,只需要沿T的一
条边变化,则称该特征与系统发生树T是相容的。
0 0 1 1 1 0 0 1
*
*
(a) (b)
*
具有4个分类单元的系统发生树: (a)相容特征;(b)不相容特征。
即产生所有可能的树,然后根据评价标准选择一棵最优的树。
(2)分支约束方法
即根据一定的约束条件将搜索空间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可能 的树,然后择优。
(3)启发式或经验性方法
根据先验知识或一定的指导性规则压缩搜索空间,提高计算速度。
第2节 基于距离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
基本思路是:
给定一种序列之间距离的测度, 在该距离测度下构建一棵系统发 生树,使得该树能够最好地反映 已知序列之间的距离。
系统发生树的构建方法分为两大类: – 基于距离的构建方法
非加权组平均法 邻近归并法 Fitch-Margoliash法 最小进化方法
– 基于离散特征的构建方法
最大简约法 最大似然法 进化简约法 相容性方法
根据建树算法在执行过程中采用的搜索方式,系
统发生树的构建方法也可以分为以下3类。 (1)穷尽搜索方法
•系统发生分析常用软件
(1) PHYLIP (2) PAUP (3) TREE-PUZZLE (4) MEGA (5) PAML (6) TreeView (7) VOSTORG (8) Fitch programs (9) Phylo_win (10) ARB (11) DAMBE (12) PAL (13) Bionumerics 其它程序见: /phylip/software.html
•
自举检验
•参数检验
系统发生分析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 序列的选择
• 基因的水平转移 • 不同的序列,不同的结果
全基因组的系统发生分析
• 基于多棵系统发生树的方法 • 基于基因内容的方法 • 基于蛋白质折叠结构的方法
•基于基因次序的方法
•基于连接的直向同源蛋白的方法 •基于代谢途径(pathway)的方法
棵可能的系统发生树,但是只有 一棵树是正确的。
系统发生分析的目标 ——寻找这棵正确的树
3、系统发生分析步骤
(1)序列比对 (2)确定替换模型 (3)构建系统发生树 (4)评价所建立的树
计算序列之间距离 令S(i,j)是序列i和序列j比对位置得分的加权和
归一化的距离: S ( i ,j ) S ( i ,j ) r 其中Sr(i,j)是序列i和j随机 d ( i ,j ) 1 S ( i ,j ) S ( i ,j ) 化之后的比对得分的加权 max r 和,Smax(i,j)是可能的最 大值
一个特征的变化不影响另一个特征。 另外,还假设在进化过程中,两个物种分叉后 独立进化,互不影响。
1、最大简约法
目标:
构造一棵反映分类单元之间最小变化的系统发生树。 所谓简约就是使代价最小。 对于系统发生树最直观的代价计算就是沿着各个分支累 加特征变化的数目。
甲
乙
丙
丁
戊
节点1 节点3 节点2
根节点
重复循环,直到仅剩一个类为止。
4、邻近归并法
基本思想:
在进行类的合并时,不仅要求待合并的类是相近的, 同时还要求待合并的类远离其它的类。 • 重建时将距离最小的两个叶节点连接起来,合并 这两个叶节点所代表的分类,形成一个新的分类。 在树中增加一个父节点,并在距离矩阵中加入新的 分类,同时删除原来的两个分类。 • 重复上一次循环, 直到只剩一个类为止。
• 在平均连锁聚类过程中,一个新类到其它类之 间的距离就是简单的原距离平均值。
如果类中分类单元个数不一样,原距离矩阵中各个 距离值对新距离计算的贡献就不一样,或者说是经过 “加权”的,称这样的聚类为加权分组平均。 • 在非加权分组平均法中,在计算新分类到其它分类 之间的平均距离时按照各分类中分类单元的数目进行 加权处理。
图6.7 利用邻近归并算法构造的系统发生树
图6.8 利用邻近归并算法构造的系统发生树
第3节 基于特征的系统发生树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