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

合集下载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汇总(超全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汇总(超全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点汇总(超全版)线路交换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分组交换技术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

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

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

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

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

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

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

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

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

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软考网络工程师历年知识点总结(结合历年来真题内容总结)

软考网络工程师历年知识点总结(结合历年来真题内容总结)

软考网络工程师历年知识点总结IP 寻址一、IP地址概念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

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

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

前面所讲的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

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分类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

A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

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 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191。

B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有效范围为128-191,共16384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可以包含216-2 65534台主机)。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

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知识点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是国家职业资格国际化认证考试之一,旨在测评考生在网络工程师领域的专业能力。

参加考试的考生应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技术知识。

以下是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

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OSI七层模型2. TCP/IP协议及其应用3. IP地址及子网划分4. 网络设备及其功能(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5. VLAN和子网划分技术6.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应用(星型、环型、总线型等)7.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等)和传输方式(半双工、全双工等)二、网络互联技术1. 网络服务(WWW、FTP、SMTP等)2. DNS服务器原理及配置3. DHCP服务器原理及配置4.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5. VPN技术及其应用6. 无线网络技术(WLAN)三、网络安全技术1. 防火墙原理及配置2. VPN技术及其应用3. IDS/IPS技术原理及配置4. 入侵检测与防御技术5. 病毒防治技术6. 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四、网络性能优化与故障处理1. 网络性能评估方法及工具2. 网络故障排除方法与技巧3. 网络负载均衡技术4. QoS技术及其应用五、网络规划与管理1. 网络规划与设计原则2. LAN和WAN的规划与实施3. 网络资源管理与监控4. 综合布线和机房设计六、IPv6技术1. IPv6地址2. IPv6路由原理及配置3. IPv6与IPv4的互联技术(双栈、隧道)七、网络标准与协议1. IEEE802.3以太网标准2. 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标准3. TCP/IP协议族4. 网络管理标准(SNMP、RMON等)以上是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主要知识点,考生要深入理解每个知识点的原理、应用和配置。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考生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和练习,增加对网络工程师实际工作的熟悉度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保持对新技术的学习和关注,以适应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环境。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

软考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完整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硬件知识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硬件系统分为三种典型结构:(1)单总线结构(2)、双总线结构(3)、采用通道的大型系统结构中央处理器CPU包含运算器和控制器。

2、指令系统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3、存储系统分为主存—辅存层次和主存—Cache层次Cache作为主存局部区域的副本,用来存放当前最活跃的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Cache的基本结构:Cache由存储体、地址映像和替换机构组成。

4、通道是一种通过执行通道程序管理I/O操作的控制器,它使CPU与I/O操作达到更高的并行度。

5、总线从功能上看,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数据总线(DB)、控制总线(CB)。

6、磁盘容量记计算非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内圆周长*最大位密度格式化容量=面数*(磁道数/面)*(扇区数/道)*(字节数/扇区)7、数据的表示方法原码和反码[+0]原=000...00[-0]原=100...00 [+0]反=000...00 [-0]反=111 (11)正数的原码=正数的补码=正数的反码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

负数的补码:符号位不变,其余位变反,最低位加1。

二、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定义:用以控制和管理系统资源,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的程序的集合。

功能:是计算机系统的资源管理者。

特性:并行性、共享性分类:多道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

进程:是一个具有一定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的一次运行活动。

进程分为三种状态:运行状态(Running)、就绪状态(Ready)、等待状态(Blocked)。

作业分为三种状态:提交状态、后备运行、完成状态。

产生死锁的必要条件:(1)、互斥条件:一个资源一次只能被一个进程所使用;(2)、不可抢占条件:一个资源仅能被占有它的进程所释放,而不能被别的进程强行抢占;(3)、部分分配条件:一个进程已占有了分给它的资源,但仍然要求其它资源;(4)、循环等待条件:在系统中存在一个由若干进程形成的环形请求链,其中的每一个进程均占有若干种资源中的某一种,同时每一个进程还要求(链上)下一个进程所占有的资源。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重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重点

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知识点重点对于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来说,重点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网络参考模型(OSI模型)以及TCP/IP协议族的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性能指标等基础概念。

2.互联网协议:包括IP协议、ICMP协议、ARP和RARP协议、IP路由算法,以及常见的IP地址分类与划分。

3.网络传输技术:包括以太网技术、交换技术、路由技术、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等。

4.网络应用协议:包括FT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等常见的应用层协议。

5.网络安全技术:包括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防火墙技术、VPN技术等。

6.网络管理与维护:包括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SNMP协议、RMON协议以及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等。

7.IPv6技术:包括IPv6的基本原理、特点、地址分配与转换技术等。

8.无线网络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WLAN)、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等无线网络的基本原理、标准、安全性等。

9.数据库技术: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管理、SQL语言等。

10. Web技术:包括网页设计与开发的基本原理、HTML语言、CSS样式表、JavaScript脚本语言等。

除了以上的知识点,还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例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此外,考生还应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熟悉常用网络工具的使用,如Wireshark、Telnet、Ping、Traceroute等,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

总之,全国软考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协议、网络传输技术、网络应用协议、网络安全技术、网络管理与维护、IPv6技术、无线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Web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掌握这些重点知识点,为顺利通过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最新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考考点整理笔记

最新软考网络工程师必考考点整理笔记

常用公式一.可靠度(可用性)计算机串联R =R1*R2 对应失效率:入1+入2 并联R =1-(1-R1)(1-R2) 二、 香农定理(有噪声)数据速率: 在一条带宽为W (HZ ),信噪比为S/N 的有噪声极限数据速率Vmax=W log2(1+S/N) 单位(b/s)分贝与信噪比的关系为:dB=10log10S/N dB 的单位分贝 例:设信道带宽为4kHz ,信噪比为30dB ,按照香农定理,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约等于? 解:1,例出香农定理算式:Vmax=Wlog2(1+S/N) 2, 例出信噪比关系:dB=10log10S/N 3, 计算 30dB=10log10S/N 则S/N=10004,Vmax=4Khz log2(1+1000)=4000x10 =40kb/s 注意:此处单位换算1 kb/S=1000b/s 三、 尼奎斯特定理(无噪声)若信道带宽为W (HZ ),则最大码元速率(波特率)B=2W (baud ) 由尼奎斯特定理可得:Vmax=B long2N=2 w log2N 单位(b/s ) 例:设信道带宽为 3400Hz ,调制为 4 种不同的码元, 根据 Nyquist 定理,理想信道的数据速率为?解:1,根据题意例出尼奎斯特定理算式:Vmax=2 W long 2N2, 直接套入数字:Vmax=2x3400xlog2(2次方) 3, Vmax=2x3400x2=13600b/S=13.6kb/s注意:此处出现单位换算一次,13600b/s=13.6kb/2 例1:设信道采用2DPSK 调制,码元速率为300波特,则最大数据速率为解:Vmax=B long2N=300x1=300b/s 例2:在异步通信中,每个字符包含1位起始位,7位数据位,1位奇偶效验位和两位终止位,若每秒传送100个字符, 采用4DPSK 调制,则码元速率为?有效数据速率为? 解:1,根据题意计算数据速率为 (1+7+1+2)*100=1100b/s2,由尼奎斯特定理得出,1100b/s=B*log2^4 3,B=1100/2=550baud4, 有效数据速率,即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即7*100=700b/S四、 PCM 计算问题PCM 主要经过3个过程:采样,量化和编码。

网络工程师软考知识点

网络工程师软考知识点

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概述操作系统不但是硬件与所有其他软件之间的接口,而且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和管理中心。

所有计算机都是由硬件和软件俩部分组成,其中硬件是构成电脑系统的物理实体和物理装置,软件是那些为了运行和管理维修电脑而人工编制的各种程序的集合,没有软件只有硬件的组合的计算机成为裸机。

操作系统的特性(并发性,共享性,随机性),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进程管理(主要对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和操作系统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类型:单用户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

批处理操作系统的特点是吞吐量搞,但也存在着周转时间长,用户使用不方便的缺点。

分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同时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及时性,可靠性,数据保护用于管理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系统成为分布式操作系统,高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并具有容错能力。

2.进程,线程,进程间通信的基本概念程序的顺序执行就是程序执行按其语句的书写顺序依次进行,顺序程序的特点就是程序的顺序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程序的并发执行是若干个程序同时在系统中执行,从宏观上看,系统中的多个程序都同时得到执行么并发执行的特点是:并发性和共享性。

程序在并发执行与顺序执行的不同:失去封闭性,程序与计算机不再一一对应,并发程序在执行期间可以相互制约进程就是一个程序在给定活动空间和初始环境下,在一个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它具有动态性,并发性,调度性,异步性,结构性。

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运行,就绪,等待进程并非固定出于某个状态,它将随着自身的推进和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进程通常表示为程序段,数据集合和进程控制块(PCB)PCB是用来描述进程当前的状态,本身特性的数据结构,是进程组成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其中含有进程的描述信息和控制信息,是进程动态特征的集中反应它是系统对进程施行识别和控制的依据,每个进程都有唯一的进程控制块,操作系统根据PCB对进程是实施控制和管理,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PCB组织方式:线性方式,链接,索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工程师复习结构1.计算机及网络知识试题分析[1] 网络概念题目比较多,一般了解了定义就能给出正确答案。

[2] 考查了更多的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配置的内容,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今后的出题人员更加重视这方面知识的考核,而且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上、下午试题钭不会将软件设计师等级别的考试一样有明显的区别。

[3] 软件工程、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方面的比重有所下降,分数仅有6分。

[4] 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题、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及知识产权方面知识和同级别的软件设计师上午试题是完全相同的,前后有34分的题目是一样的。

表1 按试题号分布的考查内容2.网络系统设计及管理试题分析下午试题从题型上来看最大的变化是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主要体现在无线网卡的设置,交换机VLAN的设置,路由器的基本设置等方面。

这样的考核,更能体现网络工程师的能力。

符合网络设计师的发展趋势。

因此要求网络设计师有更宽的知识面和更熟练的动手能力,特别是配置实际设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也是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发展的方向。

及往年惯例不同的是,网络分析、综合应用、网络故障排除等成熟的考点,在本次考试中没有出现。

从本次试题结构来看,网络设计师下午试题偏向实际应用。

局域网络技术、VLAN、无线局域网、居民接入网以及路由器的基本设置等都是本次考试的重点。

本次考试的知识点和分值分布如表2所示专业老师总结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中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全部在上午题出),这个部分的内容现在一般有8分左右,有一定难度,而且知识的覆盖面很广但目前考察的难度有所降低,大部分的题目都是以前考过的真题(尤其是这个部分的计算机)..第二章《计算机网络概论》主要讲述了网络的七层模型,建议大家简单地了解一下,书的后面有详细的讲解。

第三章《数据通信基础》,这一章的考题主要集中在上午的考试,一般2分左右,本部分内容有难度,但从考试方面来看不必研究太深,本章的考点有:(1)熟练信道带宽、误码率的公式(计算题);(2)了解数据的编码格式;(3)熟悉数据交换的三种不同的方式;(4)了解多路复用技术的概念以及原理;(5)熟悉差错控制的概念,特别需要掌握的是海明码以及循环冗余效验码。

第四章《广域通信网》的重点有:(1)HDLC协议的特点、帧结构、三种的基本配置方式以及三种帧的类型;(2)帧中继协议的特点、帧结构、关于拥塞控制的办法;(3)ISDN的特点、ATM层的特点,其中ATM高层的特点是比较重要的,同时ATM适配层也需要很好地掌握。

第五章《局域网和城域网》的重点有: (本部分内容有一定难度,大家不必在上面花太多时间)(1)了解802.1到802.11各个标准的特点;(2)对于CSMA/CD协议,了解它的工作原理;(3)了解令牌环总线、令牌环网的概念以及工作原理;(4)熟悉ATM局域网的工作原理,对于ATM局域网仿真要熟悉并掌握,这部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5)在无线局域网这部分,因为技术比较新,也是以后网络分支发展的一个方向,大家要重点看,有可能在下午题出现第六章《网络互连和互联网》的重点在于: (有可能出现在下午题,这章一定要重点看,对后面学习很有帮助)(1)了解中继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的工作原理;(2)了解生成树网桥(本人觉得这部分也是个重点,但考试很少考这部分内容);(3)熟悉IP编址的方法、IP的分段和重装配以及差错控制和流控;(4)对于ICMP协议,熟悉ICMP各报文的含义;(5)了解ARP、RARP的帧格式、工作原理;(6)了解外部网关协议的概念以及各个协议的区别;(7)掌握NAT技术的概念以及实现原理(比较重要的知识点);(8)了解三层交换技术的概念以及实现原理;(9)了解FTP的命令。

第七章《网络安全》的重点在于:(很重要的一章,上午,下午都可能考到)(1)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2)了解DES加密算法;(3)了解IDEA加密算法;(4)熟悉RSA加密算法(比较重要的);(5)了解报文摘要MD5;(6)熟悉数字签名的原理技术(比较重要的);(7)了解数字证书的概念、证书的获取的概念;(8)了解密钥的管理体制;(9)熟悉安全套接层SSL的概念;(10)了解IPSec的感念以及它的安全结构的四个部分;(11)了解虚拟专用网的概念,知道其实现原理。

第八章《网络操作系统》和第九章《网站设计和配置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Windows2003和Linux 服务器的配置,建议大家复习的时候能够找一下对应的书籍看看,最好能在OS下练练命令的使用。

本章节是下午题必考内容,尤其是linux,5个服务器的配置一定熟练掌握。

第十章《接入网技术》的重点有:(1)了解SLIP、PPP和PPPOE原理的概念;(2)熟悉XDSL的几种接入技术,并知道它们分别的接入速度,特别是ADSL的接入原理、接入速度以及G.DMT 和G.Lite的区别;(3)了解HFC的概念以及接入方法;(4)了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概念、实现原理(这是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本人觉得比较重要,建议大家还是看看这部分内容)。

第十一章《组网技术》的重点有: (下午题必考,尤其是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书上的每个配置例子都要记住!各种配置命令) 几个比较重要的实验VLAN的配置、RIP协议的配置、OSPF协议的配置、IGRP协议的配置、ISDN的配置、PPP和DDP的配置、FR的配置、L2TP的配置及测试、IPSec的配置及测试等,建议大家好好看看这些实验,有机会的话最好动手做一下。

第十二章《网络管理》的重点不是很多,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不必花费太多的精力,熟悉SNMP的概念以及管理的分类(本章重点)、SNMP的操作和安全机制,这部分内容一般会在上午的考试中出题。

第十三章《网络需求分析和网络规划》中的内容,大家在复习的时候大概看看就可以了,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

第一:真题很重要第二:最新的考试动态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大家最好能够按照网络工程师的考试大纲认真复习,因为考试大纲就是试题的方向。

当时复习时,感觉走了不少弯路,没有太重视考试大纲,觉得考试大纲不太重要,粗粗地看了一下,也没有太多的用它来指导复习,结果逢章必看,逢章必学,导致有些不是很重要的章节却花费了好多时间复习,其实有些内容根本不需要仔细地研究,泛泛地了解就可以了。

第三:大家要多了解一些新的技术,和网络有关系的,比如最近出现什么新的病毒啦什么的。

~~~第四:大家一定要坚持,软考的成功重在坚持。

IP 寻址一、IP地址概念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它由网络ID和主机ID两部份组成,用来在网络中唯一的标识的一台计算机。

网络ID用来标识计算机所处的网段;主机ID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段中的位置。

IP地址通常用4组3位十进制数表示,中间用“.”分隔。

前面所讲的32位IP地址称之为IPv4,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IPv4可用IP地址数目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2010年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每个人至少需要10个IP地址,比如:计算机、笔记本、手机和智能化冰箱等。

为了解决该问题开发了IPv6规范,IPv6用128位表示IP地址,其表示为8组4位16进制数,中间为“:”分隔。

比如,AB32:33ea:89dc:cc47:abcd:ef12:abcd:ef12。

二、IP地址分类为了方便IP寻址将IP地址划分为A、B、C、D和E五类,每类IP地址对各个IP地址中用来表示网络ID和主机ID的位数作了明确的规定。

当主机ID的位数确定之后,一个网络中是多能够包含的计算机数目也就确定,用户可根据企业需要灵活IP地址构建网络结构。

类地址用IP地址前8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24位表示主机ID。

A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第一位必须以0开7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7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0;当其他7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即为127。

网络ID不能为0,它有特殊的用途,用来表示所有网段,所以网络ID最小为1;网络ID也不能为127;127用来作为网络回路测A类网络网络ID的有效范围是1-126共126个网络,每个网络可以包含224-2台主机。

类地址用IP地址前16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16位表示主机ID。

B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两位必须以10 14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14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即为128;当其他14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191。

B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有效范围为128-191,共16384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可以包含216-2 65534台主机)。

类地址用IP地址前24位表示网络ID,用IP地址后8位表示主机ID。

C类地址用来表示网络ID的前三位必须以110 22位可以是任意值,当其他22位全为0是网络ID最小,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为192;当其他22位全为1时网络ID最大,第一个字节数最大,即为223。

C类IP地址第一个字节的有效范围为192-223,共个C类网络;每个C类网络可28-2台主机(即254台主机)。

类地址用来多播使用,没有网络ID和主机ID之分,D类IP地址的第一个字节前四位必须以1110开始,其他28位可D类IP地址的有效范围为224.0.0.0到239.255.255.255。

类地址保留实验用,没有网络ID和主机ID之分,E类IP地址的第一字节前四位必须以1111开始,其它28位可以是E类IP地址的有效范围为240.0.0.0至255.255.255.254。

其中255.255.255.2555表示广播地址。

在实际应用中,只有A、B和C三类IP地址能够直接分配给主机,D类和E类不能直接分配给计算机。

三、网络ID、主机ID和子网掩码网络ID用来表示计算机属于哪一个网络,网络ID相同的计算机不需要通过路由器连接就能够直接通信,我们把网络ID相同的计算机组成一个网络称之为本地网络(网段);网络ID不相同的计算机之间通信必须通过路由器连接,我们把网络ID不相同的计算机称之为远程计算机。

当为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后,该计算机的IP地址哪部份表示网络ID,哪部份表示主机ID,并不由IP地址所属的类来确定,而是由子网掩码确定。

子网确定一个IP地址属于哪一个子网。

子网掩码的格式是以连续的255后面跟连续的0表示,其中连续的255这部份表示网络ID;连续0部份表示主机ID。

比如,子网掩码255.255.0.0和255.255.255.0。

根据子网掩码的格式可以发现,子网掩码有0.0.0.0、255.0.0.0、255.255.0.0、255.255.255.0和255.255.255.255共五种。

采用这种格式的子网掩码每个网络中主机的数目相差至少为256倍,不利于灵活根据企业需要分配IP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