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起源

合集下载

语言学学科教案语言的起源与演变

语言学学科教案语言的起源与演变

语言学学科教案语言的起源与演变【教案】语言学学科——语言的起源与演变引言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它具有无穷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

为了让学生了解语言学这门学科的起源与演变,我们将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本节课将由三个小节构成,分别是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演变以及语言的未来。

通过这样的分节形式,我们将全面深入地探究语言学这门学科。

【小节一】语言的起源1. 语言起源的理论1)口头传统与语言诞生理论a. 提到巫医、神秘主义和巫术对语言的起源产生的影响。

b. 探讨语音符号和音节的形成。

2)生理适应理论a. 掌握语言的能力是否天生存在于人类。

b. 了解进化论对语言起源的解释。

3)社会适应理论a. 探究语言起源与社会交流的关系。

b. 介绍语言随着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化。

2. 语言起源的研究方法1)考古学方法a. 介绍通过考古学发掘来研究古代语言的方法。

b. 分析考古学发现与语言起源的关联。

2)比较语言学方法a. 通过比较不同的语言来研究它们的相似之处,以推测原始语言。

b. 了解比较语言学在语言起源研究中的应用。

【小节二】语言的演变1. 语音演变1)音变与音位的形成a. 解释语言中声音变化的原因。

b. 介绍音变对语言演变的影响。

2)语音变化的分类a. 分析语音变化的历史和分类。

b. 了解语音演变在不同语言中的差异。

2. 词汇演变1)词义演变a. 介绍词义演变的原因和方式。

b. 分析词义演变在语言中的影响。

2)词汇创建与借词a. 探索新词汇的创建方式。

b. 介绍语言中的借词现象。

3. 文法演变1)语法结构的演变a. 分析语法结构的历史发展。

b. 研究文法演变对语言的影响。

2)语法规则的变化a. 研究语法规则的变化与语言运用的关系。

b. 探讨语法演变在语言学中的意义。

【小节三】语言的未来1. 现代语言学的发展1)社会语言学a. 了解社会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b. 探究社会语言学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2)认知语言学a. 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假设。

语文教学法第一章第一节课程设置

语文教学法第一章第一节课程设置
22
3. 建国以来小语教材的发展
▪ 50年代学习苏联,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 63年开始恢复传统,加强“双基”,强
调多读多写多练 ▪ 66年-76年经历曲折,77年后反思,到90
年代逐渐形成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 展智力的特点 ▪ 21世纪开始深化改革,立足于人的发展
▪ 语文百花园—能说会道 ▪ /v_show/id_XNDA3MTA0MTY0.h
tml《我是小小推销员 》五年级上学期口语交际
9
▪ 寻求个人化的知识建构。 ▪ 知识是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
10
创建学校文化。
▪ 三级课程管理 ▪ 学校、教师及学生不再是课程的使用者及消
▪ 2000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 大纲(修订稿)》,提出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感性积累学语文,生活中学语文等新观念。
▪ 同时我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的母语教育, 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出新的内容及形式。20
古代语文教科书的编选特点
▪ 入学之初,先集中识字,而后读书。 ▪ 课本编排按文体分类,便于学生较集中地
▪ 1920年,改国文为国语。 ▪ 1923年,《小学国语课程纲要》分目标,作业类别,
各学年作业要项,教学要点四部分, ▪ 1932年,《初级中学国语课程标准》,分目标,时间
分配,教材大纲,实施方法概要,附注几部分,这样的 课程标准结构到解放后才变。台湾地区到2000年才改 变。
18
小学语文课程的设置及演变
系,及社会及他人的关系,及自我的关系,是 和谐统一的。
▪ (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轻轻跑,要是你 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
8
▪ 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 ▪ 内容上,结构上注重及现实生活的联系,课程不再是理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设计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语言教学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章将分为十二个小节来讨论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设计。

第一部分:引言引出语言教学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文将要探讨的课程设计内容。

第二部分:语言发展理论介绍早期语言发展理论,包括巴尔特的语言发展阶段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解释这些理论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

第三部分:总体目标阐述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总体目标,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强调培养幼儿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关注幼儿阅读和写作技能的发展。

第四部分:课程结构探讨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的结构,建议分为不同主题或单元。

每个单元包括介绍主题、课堂活动、综合评价等环节。

第五部分:教学方法介绍适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包括游戏形式,情景模拟和互动讨论等。

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要成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第六部分:教学资源列举适合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教学资源,包括图书、音频、视频和互联网资源。

提醒教师在选用教材时要关注内容的合适性和质量。

第七部分:评价方法介绍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评价方法,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表达和作品展示等。

指出评价应注重幼儿的发展过程,而不是单纯的结果。

第八部分:家庭合作强调家庭参与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提出与家长沟通合作的方式,包括家访、家庭阅读活动等。

第九部分:特殊需求儿童探讨幼儿园语言教学对特殊需求儿童的适应性。

提出针对不同情况的个别化教学策略,并强调提供辅助工具和资源的重要性。

第十部分:课程评估介绍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的评估方法,包括教师的自我评估和学生的反馈评估。

提倡不断反思和改进课程设计。

第十一部分:教师培训强调教师培训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

建议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研讨会,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

总结:总结全文所述内容,强调幼儿园语言教学课程设计的关键,包括总体目标、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和家庭合作。

强调幼儿园语言教学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幼儿全面的语言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社交打下基础。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

语言学概论课程讲义目录及部分课程讲义《语言学概论》课程目录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二、语言的若干属性三、语言学第二节语言功能一、社会文化方面的功能二、心理方面功能第三节语言历史一、语言起源二、语言分化三、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四、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第四节西方语言学简史一、传统语言学二、历史比较语言学三、现代语言学四、当代语言学第二章语言结构第一节语言的结构系统一、语言的层级与层面二、语言结构的共性和个性三、语言结构类型第二节语音一、语音和语音学二、音素和音位三、语音特征四、语音组合第三节语义一、语义和语义学二、语义单位三、义素分析四、语义场五、语义的组合第四节语汇一、语汇和语汇学二、语汇层级三、语汇聚类四、语汇构成第五节语法一、语法和语法学二、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三、词类四、短语五、句子六、语段第三章语言运用第一节言语交际一、语言运用与语用学二、言语交际的过程三、言语交际的原则四、言语交际的制约因素第二节言语行为一、言语行为的概念二、言语行为的类型三、间接言语行为第三节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一、话语表达二、话语理解第四节交际变体和语用对策一、交际变体二、语言交际障碍三、社会语用对策第四章语言学习第一节第一语言获得一、第一语言获得理论二、儿童语言的发展第二节第二语言获得一、第二语言获得理论二、中介语三、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四、第二语言教学法附录世界语言谱系分类表参考文献语言学概论课程名称:语言和语言研究(一)教学目标:掌握语言的内涵和外延;知识点:语言与言语、口语与书面语、共同语与方言、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重难点:语言与言语、自然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课程内容:第一章语言和语言研究第一节语言和语言学一、语言的内涵与外延(一)语言是什么语言学界至今对语言还没有一个清晰而统一的定义。

因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学派对语言有不同的看法。

一般来说,可以把语言定义为: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

语言学概论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语言学概论  第一节 语言的起源

样的。这些问题都是语言学中的重
要理论问题。
5
(一)语言起源界说
1 语言的起源指的是整个人类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 过程,而不是某种具体的语言产生的时间和过程。
2 语言的起源和文字的产生不是一回事。
3 语言的起源和婴儿学话也不同。
4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不是要追寻最先产生的是哪
种语言。
6
(二)语言起源问题研究的意义和途径
返回
13
语言学概论教学片语言学概论教学片吴立友1重庆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0100215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起源3讲授内容?语言的起源问题概述?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4?有关语言起源的科学研究语言的起源着重探讨人类是怎样开始说话的语言是在什么条件下产产生的原始语言从一开始是什么原言是一语言的起源问题概述5样的
3、语言产生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4、语言是怎样形成的? 5、初生期的语言是什么样子?
返回
8
二、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
(一)各种声音论 1、摹声论
2、感叹论
3、劳动叫喊论
(二)社会契约论
(三)手势论
9
(四)劳动创造论
(一)语言起源和Βιβλιοθήκη 类起源的关系(二)语言起源的过程
1、原始人共同的劳动决定了他们创造语言的需要 2、劳动是使原始人能够具备足够的声音材料和意义要素的 决定因素: (1)劳动促进了人的发音器官的改进 (2)劳动促进了人类思维的产生
研究语言起源问题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 有助于认清语言的本质 2 有助于弄清语言发展的过程
7
研究语言的起源问题的途径
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综合运用人类学、 考古学的最新发现和生理学、解剖学的原理进行 推论。而且在理论方面和具体分析上需要解决这 样几个问题: 1、是什么原因诱发了语言的产生? 2、语言的形成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

第一节 语言起源

第一节 语言起源

(3)“感叹说” 感叹说” 认为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对各种感受而引起的感叹, 认为语言起源于原始人对各种感受而引起的感叹,人类的 原始语言就是由这种感叹声演变而来。 原始语言就是由这种感叹声演变而来。根据是每种语言中都有 一些感叹词。 一些感叹词。 上面( )( )(3)两种观点的评价: 上面(2)( )两种观点的评价:能够部分的解释语言中一 些成分的来源,但是对非拟声词和非叹词等现象无从解释。 些成分的来源,但是对非拟声词和非叹词等现象无从解释。 (4)“手势说”以苏格拉底、法国的孔狄亚克、伏尔泰、前 手势说”以苏格拉底、法国的孔狄亚克、伏尔泰、 苏联的马尔为代表 认为原始的语言不是有声语言,而是手和身体的姿态, 认为原始的语言不是有声语言,而是手和身体的姿态,有 声语言就是在这种手势和身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声语言就是在这种手势和身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2、18世纪 、 世纪 世纪——语言起源的科学探讨的开始 语言起源的科学探讨的开始
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学者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同时,一些有头脑的学者开始用世俗的眼光看待语言的起源和发展, 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孔狄亚克( 1714-1780), ),卢 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是:孔狄亚克(E. B. de Condillac 1714-1780),卢 1712-1778),赫尔德( ),赫尔德 1744梭(J. J. Rousseau 1712-1778),赫尔德(J. G. von Herder 17441803)。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 1746)中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 )。孔狄亚克在 1803)。孔狄亚克在《人类知识起源论》(1746)中探讨了语言起源问题; 卢梭在1754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论及同一问题, 1754年的 卢梭在1754年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论及同一问题,后来又专门写 了一本《论语言的起源》 在他逝世四年后问世。 了一本《论语言的起源》,在他逝世四年后问世。 18世纪中叶以后,语言起源问题已成为欧洲学界关注的焦点,许许多 18世纪中叶以后,语言起源问题已成为欧洲学界关注的焦点, 世纪中叶以后 多学者加入了辩论的行列。1769年 多学者加入了辩论的行列。1769年,柏林普鲁士皇家科学院甚至决定设立 专奖,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 专奖,以征求有关语言起源问题的最佳解答。来自欧洲各国的数十位学者 参加了这场竞争。一年后,最终有三十篇论作呈交科学院。在这些用德文、 参加了这场竞争。一年后,最终有三十篇论作呈交科学院。在这些用德文、 法文、拉丁文等写成的作品中,有六篇受到评审人士称赞, 法文、拉丁文等写成的作品中,有六篇受到评审人士称赞,还有一些被认 为写得不错,但是获得科学院奖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的只有一篇, 为写得不错,但是获得科学院奖并由科学院指定出版的只有一篇,那就是 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 赫尔德的《论语言的起源》。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第1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及设计)第1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拓展阅读
全语言和全语言教育 全语言(Whole Language)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 一种教育哲学,它提出了涵盖学习、语言、课程、教师和 教学的系统见解,曾引发了美国等英语系国家教育观念的 转变。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 approach)是一个从 1990年代开始兴起的语言教学方法。全语言教育的教育目 的在改进语文教学。虽然全语文教学的运动,在北美可以 视为是对字母拼读法教学的反思。但当全语文概念传入中 文的语文教学时,其内涵及意义上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一、婴儿(0~1岁)的语言发展特点
整个婴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准备时期,一般被称为“语言 前期”。国外学者研究婴儿发音的发展,提出婴儿发音能 力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一)简单发音阶段:单音节发音阶段 (二)连续音节阶段:多音节发音阶段(发音活跃 时期) (三)学语萌芽阶段:婴儿刚刚萌发语言的阶段
拓展阅读
(三)持续增长阶段(3~6岁)
幼儿期是词汇量增长最快的时期,3~4岁词汇量的年增长 率最高。词汇内容也较为丰富和深化。不再仅限于与其亲近的 人的称呼、生活用品的名称。逐渐扩展到交通工具、时间、身 体、 自然常识等。幼儿也可以描述动作、表情等。
案例及评析
活动名称:动物的雨伞 年龄段:3~4岁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内容,能随教师完整朗诵诗歌。 2.理解并学做动词:爬、飞、钻、举。 3.愿意听说诗歌。
关于语言是如何获得的,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提出了 几种理论。
其一,是以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年) 的工具性条件反射为基础的强化说。
其二,是以班杜拉(Albert Bandura,1925~)的社会学 习理论为基础的模仿说。
其三,是乔姆斯基(A.N.Chomsky,1928~)的 “LAD”,即“语言获得装置”。

第一课语言的发展教案

第一课语言的发展教案

第一课语言的发展教案一、语言的发展历程。

语言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的起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化,语言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语言是原始语言,它是人类最早期的语言形式,没有文字,主要通过口头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逐渐演变成为各种语言家族,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体系。

在现代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日益频繁,语言的发展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二、语言发展教学方法。

1. 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具体的语言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语言发展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任务,如听力任务、口语任务、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2. 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景进行语言教学的方法,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学习和交流。

在语言发展教学中,可以通过模拟购物、旅行、工作等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3. 交际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是一种以交际为目的的语言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语言发展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交际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对话练习等,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交际习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语言发展教学内容。

1. 语音、语调。

语音和语调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交流。

在语言发展教学中,可以通过练习发音、模仿语调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2. 词汇、语法。

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语法结构,才能进行准确的语言表达。

在语言发展教学中,可以通过词汇记忆、语法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掌握语法规则,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阅读、写作。

阅读和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写作可以巩固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roduction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cus on
Designing language programs. Revising language programs. Implementing language programs. Evaluating language programs.
Words occurring in one book 1,141 words Words occurring in two books 313 words Words occurring in three books 155 words Words occurring in four books 114 words Words occurring in five books 77 words 63.4% 17.4% 8.6% 6.3% 4.3%
The Origins oபைடு நூலகம்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ate: 03.13.2008 Director: Dr. Mavis Shang Presenter: Roger Yu 9610009M
Introduc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cus on determining
Vocabulary Selection
How should be done the job of vocabulary selection?
Random selection—Is it a wasteful approach? selection— Various criteria—the minimum number of criteria— words that can operate together into the greatest other contexts to simplify English for learners. (Jeffery, 1953) Counting the frequency of word occurred— occurred— what kind of material should be us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Selection— Selection—what should be selected form corpus and textbooks?
Is it impossible to teach the whole language at the same time? To choose the appropriate unit of the language for teaching purpose. To choose the most useful procedures for learners.(Mackey,1965)
Historical Background
Questions of how and what needs be taught— taught— the content of instruction
The appropriate syllabus for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methods—a particular type of syllabus.
Introduction
9 Questions lead the framework of this book
What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a language program? What are learners’ need? How can learners’ needs be determined? What contextual factor need to be considered in planning a language program? What is the nature of aim and objectives in teaching and how can these be developed?
Introduction
9 Questions lead the framework of this book
What factors are involved in planning the syllabus and the units of organization in a course? How can good teaching be provided in a program? What issues are involved in selecting, adapting, and designing instructional materials? How can on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language program?
Historical Background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tarts with the notion of syllabus design. A major factor in language teaching Content of a course Really begin in 1960s. The key of stimulus is teaching methods’ change— change—for better methods.
Vocabulary Selection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components of language— language—vocabulary What words should be taught in a second language?
Objective of the course The amount of time available Are they different between native speaker and ESL learner about the issue of vocabulary selection?
Structural Method (Palmer, 1922)
The content and syllabus underlying. Determining the vocabulary and grammatical content of a language course—selection and course— gradation.
Historical Background
Chronology of teaching methods in 19-20 19century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1800-1900) (1800Direct Method (1890-1930) (1890Structural Method (1930-1960) (1930Reading Method (1920-1950) (1920Audiolingual Method (1950-1970) (1950Situational Method (1950-1970) (1950Communicative Approach (1970-present) (1970-
Vocabulary Selection
Who should do the job of vocabulary selection? Textbook author?—Unreliable result author?— Ex1: Teaching Cantonese (Li and Richards 1995)
What knowledge, skills, and values students learn in schools. What experience should be provided to bring about intended learning outcomes. How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chools or educational systems can be planned, measure, and evaluated.
Historical Background
Structural Method (Palmer, 1922)
Initial preparation HabitHabit-forming Accuracy Gradation Proportion Concreteness Interest Order of progression Multiple line of approach
This book focus on providing the tools
Surveying approaches to languag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xamining language program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aterial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wo aspects of Selection
Vocabulary selection Grammar selection The foundations for syllabus design in language teaching in early 20 century.
Vocabulary Selection
How should be done the job of vocabulary selection? Ex2: Vocabulary usage of Time Magazi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