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设计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生物优秀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特点。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查找杂志、报纸、网络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1.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教学方法】描述、讨论、话剧表演等。
【教学准备】分别装有腐败和未腐败肉汤的烧瓶各一个、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与现在的环境迥然不同。
那么当时或者几十亿年前、几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生命的起源。
二、讲授新课教师:关于这个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历史上也存在着多种臆测和假说,并有很多争议。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这样的故事。
(教师提前和学生一起排演话剧,由两名学生分别担任亚里士多德和斯巴兰让尼,还有一名学生担任斯巴兰让尼的助手——小王,以及一位旁白。
以上四位人物分别以角色的第一个字代表,比如亚、斯、王、旁。
)旁:生命是从哪里来的?这个问题经常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今天,意大利生物学家斯巴兰让尼特邀公元前的一位伟大人物来共商此事。
亚:我,大家都认识吧!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形式逻辑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老人家。
今天一个小辈邀请我去有重要事情商谈,这不,到了。
旁:亚里士多德老先生晃悠悠地爬上楼梯,按了几下门铃,无人开门,但却传来了王助手的声音。
王:是亚里士多德老先生吗?如果是您老人家的话,就请您把眼睛对准门上的感应器。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基本理论。
2. 让学生理解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的详细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和过程。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多媒体设备。
2.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第一章:生命的定义与特征1.1 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的特征第二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理论2.1 原始地球环境2.2 化学进化论2.3 智能设计论第三章: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过程3.1 生命的起源过程概述3.2 生命的起源过程详细解析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4.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的关系4.2 生物进化的证据与机制第五章: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5.1 生物分类与生物多样性5.2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六、生命的起源与地球科学6.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6.2 地球生命的宜居条件6.3 地球科学在生命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七、天体生物学与生命起源7.1 天体生物学的概念7.2 宇宙中生命的可能性7.3 地外生命探索的进展与挑战八、生命的奇迹与生命科学的未来8.1 生命的奇迹:极端环境中的生命8.2 生命科学的未来:合成生物学与人工生命8.3 生命科学的伦理与责任九、实验与探究:模拟生命起源9.1 实验设计:从无机物到有机物9.2 实验操作:实验室模拟原始地球环境9.3 结果分析与讨论:探索生命起源的可能性10.1 生命的起源:一个未解之谜10.2 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命的定义与特征: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特征是探讨生命起源的基础。
学生应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并能够区分生命与非生命的界限。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篇一」1.化学起源学说1)概念: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变化,逐渐演变为原始生命2) 四个阶段(1)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①原始大气:甲烷、氨、水蒸气、氢气、硫化氢和氰化氢等是由火山喷发的气体形成。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缺少氧气②米勒的模拟实验A过程:B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大分子物质各种小分子长期积累、相互作用→缩合和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3)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分子体系(4)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生命起源的最关键一环,约距今36亿年前生命起源需要三个条件:①物质条件②能量条件③一定的场所温度降低后形成了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作用: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安全的场所(避免受到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为原始生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含有丰富的有机物,不含游离的氧(代谢类型:异养厌氧型)】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4.其他几种生命起源学说自然发生学说、神创说、生物发生说、宇宙发生说、生命起源来自太空5.科学的推测包括:确凿的证据、严密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课堂练习】1、科学家米勒是()A、法国人B、美国人C、英国人D、德国人2、关于原始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火山喷发形成B、不含氧C、由水蒸气、氨、甲烷等组成D、温度比现在的大气温度要低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诞生于()A、温泉B、岩层C、原始大气D、原始海洋4、原始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诞生的,主要原因是()A、水中有氧B、许多生化反应离不开水C、水是营养物质D、水是生物体的组成成分5、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A、太阳的辐射能B、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能量C、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D、宇宙射线、紫外线、闪电等提供的能量6、原始的生命形成于地球形成后的()亿年A、10B、40C、80D、1007、下列各项是原始大气中所没有的是()A、氢B、水C、氨D、氧8、原始生命形成过程中,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害主要靠()A、喷射的火山B、原始大气C、原始海洋D、原始陆地9、原始生命的摇篮是()A、原始陆地B、原始海洋C、原始大气D、土壤10、下列各项不是原始大气的成分的是()A、水蒸气、甲烷B、甲烷、氨气C、水蒸气、氨气D、氧气、二氧化碳11、在生命起源的初级阶段,水蒸气、氨和甲烷等气体在雷电、紫外线和高温的'作用下形成了A、原始生命B、微生物C、简单有机物D、单细胞生物12、米勒实验证明了()A、生命是由上帝创造的B、地球上的生物来自宇宙C、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D、生物是在不断进化的13、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A.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B. 有机物→无机物→原始生命C. 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 无机物→有机物→原始大气14、原始生命的营养方式和呼吸方式是()A.自养、有氧呼吸B.异养、无氧呼吸C.自养、无氧呼吸D.异养、有氧呼吸15、从陨石中含有能够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A.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上B.在地球上形成并被带到地球以外C.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合成D.在宇宙的任何一个星球上形成生命16、如图所示为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将装置内的空气出形成真空,然后模拟原始地球上的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等气体从(a)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经检验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

1.通过观察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利用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设计问题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对生命起源的敬畏之心,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在本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了解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过程,掌握有关生命起源的知识点。同时,我会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生命起源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此外,我还会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刚刚形成时,环境与现在的地球有何不同?这样的环境是否适合生命的存在?
3.提出问题:那么,生命是如何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诞生的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二)讲授新知
1.详细讲解生命的起源过程,包括原始大气、原始海洋、化学进化等知识点。
2.通过实验、模拟等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生命起源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探讨的是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这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的重点章节。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球生命的诞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分析生命的起源对生物进化的影响。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而言,理解生命的起源不仅是对知识的积累,更是激发他们对生命科学探究兴趣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我注重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导入、深入浅出的讲解和互动性强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生命起源的奥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2.问题导向:本案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命起源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使学生在思考中逐步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鼓励他们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分析实验数据,提高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反思与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激发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动力。例如,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反思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评价自己在实验中的表现,并根据同伴和教师的评价意见进行改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将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章节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基本理论,包括原始地球环境、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的产生以及原始生命的出现等方面。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并描述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起源的可能过程,掌握生命起源的关键环节,并能够分析生命的起源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人教版

3.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检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的理解,确保他们能够准确解释其价值,包括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人类生存的依赖性。对于不准确或不完整的答案,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生命起源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命起源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5.创新与实践: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方面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建议。
6.情感态度:通过学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生将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生命。
内容逻辑关系
2.生物的进化②:学生将学习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生物进化的证据,如化石和生物遗传学。他们将了解到生物进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一些关键的词汇,如“进化”、“化石”和“遗传学”。
2.新课导入:讲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制作生物进化树,展示生物的进化过程;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如生命的起源动画、化石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生命是如何从无生命物质中产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是如何起作用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4.创设小组讨论的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讨论生命的起源过程和自然选择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和表达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物的起源和进化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5.知识与价值观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和道德素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进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和多媒体课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生命的起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
3.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精选8篇)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篇11 教育目标1.1 学问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同学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把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1.2 力量目标培育同学思维力量,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力量。
增加同学的试验力量。
1.3 德育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学习,关心同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进行环境爱护的教育。
2 教学过程老师首先提出自学提纲,让同学分组课下争论:l)地球产生的年月?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化学物质如何变化?哪些阶段已被人类证明?哪个阶段是该学说最简单最有打算性的阶段?6)我们能否模拟原始地球条件,验证生命起源的第1个阶段?应如何设计呢?7)多分子体系有何特点?原始生命的标志是什么?8)现在还有新的生命产生吗?9)应如何对待现存生物,尤其是对濒临灭亡的生物?老师让同学对上述问题逐一解答,对答对的同学给与表扬,对答错的地方不忙于公布答案,启发点拨、引导同学再认真阅读教材,让同学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讲到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阶段,老师首先给同学做了一个演示试验。
2.1 试验用具锌粒、浓硫酸、氯化铵晶体、消石灰、醋酸钠、氢氧化钠和酒精茚三酮溶液。
废可乐瓶1个、高压感应圈1个、自行车气嘴1个、胶垫2个、输液管1根、输液流量掌握阀1个、单孔二号胶塞1个、90°玻璃管1根、酒精灯1盏、火柴1盒、试管1个、试管夹1个、滴管1个、储气球1个、弹簧夹4个、乳胶管。
我们设计了一套简洁装置,分别制取甲烷、氢气、氨气并储存于储气瓶中备用。
2.2 操作方法1)将试验用的各种仪器课前放在紫外线无菌箱内消毒、灭菌2 h,以杀死全部生命物质。
2)课前用导管将灭菌后的气体发生器、储气球、两用打气筒、塑料瓶等连接好后分别制备甲烷、氨气和氢气3种气体,并使其全部充入储气球中,以便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
能力: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论,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
测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教学重点分析:
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1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搜集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资料。
教学设计:
时间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说
明
15分
一、生命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小组讨论
起源假说
22分
、原始
生命的形
自己知道的生命起源学说,
后派代表发言
总结并给出相应学说的图片
和引导学生阅读书中的资料
学生代表介绍宇
宙大爆炸、星云假
/八 发言
(1)神创论——《圣经》上
说,“起初,神创造天地。”
(2)灾变论——每一次灾变
后,旧生物被毁灭,
新的
生物又被上帝重新创造出来。
(3)自然发生论一一生物是
从非生物环境中自然发生出
来的。
如:腐草化萤、腐肉生蛆、
淤泥生鼠,有些鱼由淤泥及砂
砾发育而成,树叶落入水中
变成鱼,落在地上则变成鸟
等。
(4)宇生论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
森林古猿,而对于生命的起源还存在很多疑问,在这节课中得到进一步讨论。在
教师开始讲解前先给学生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自己知道的生命起源学说,
派代表发言,然后教师再总结和补充。总结中,通过对例证的讲解,学生会逐渐 认可“化学起源说”,并关注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和结果。而对形成小分子有机
物后的过程,有的过程已被实验证实,而在形成原始生命的这一步还没有实验证 实,要鼓励学生有探索的精神并时刻关注关于生命起源新的研究进展。本课需要
对于生命的起源,一直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是科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之
,也是学生乐于参与辩论的话题,所以此重点可以在学生讨论和归纳观点的同
时得到落实。
教学难点分析:
对于米勒实验的装置和原理是学生理解和记忆的难点,要对装置中各部分模
拟原始地球的相似性讲清,学生才能够理解此实验的意义所在。
教学策略:
本课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七下人类起源中学生已经了解到人类的祖先是成生命的有机物, Nhomakorabea自于其他
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
(5)广为接受的生命起源学
化学进化学说
板书:
、生命起源学说
化学起源学说
针对米勒实验装置做出解说,
指出何处模拟原始海洋,何处
看图阅读资料了
解宇生论
看图,观察米勒实
验的装置,分析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