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直流电疗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

分布与神经节段关系极为密切,针刺夹脊穴可以影响脊神经后支、前支及交感神经,调理脏腑功能活动,并起到调节督脉和足太阳经的整合作用[4]。
针刺督脉具有疏经活络、调节脏腑气血平衡、改善脊髓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神经再生等功效[5]。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中“腰痛”、“腿痛”范畴,为督脉、足太阳经所生病。
本研究选用腰骶部督脉腧穴及对应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正是循经辨证取穴。
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腰骶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其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骶管内注射治疗组,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特点、作用机制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保守治疗仍是目前常规治疗的主流,在采用腰骶部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同时,适当配合骶管内注射药物治疗,可以加强临床效果,使两种治疗方法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2] 王升旭1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J ].中国针灸,2000,20(3):166-168[3] 孔德树,姚舜路.椎管内注药加针刺推拿手法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2003,25(10):763-764[4] 谭奇纹.论华佗夹脊穴与经络脏腑的联系[J ].中医药信息,2004,21(2):6-7[5] 王志红,王玉龙.电针督脉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脊髓损伤[J ].中国康复,2006,21(1):41收稿日期:2009-10-21直流电疗法配合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观察3卢美婷,王升旭△,陈俊琦,陈 莹,肖慧玲(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广东广州510515)摘 要:目的:观察局部直流电疗法配合针刺疗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31例颈椎病颈痛患者均先接受直流电疗法5~10m in,然后针刺治疗。
隔天治疗1次,1周3次,6次为1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20例疗效观察

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20例疗效观察
程少民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04(020)006
【摘要】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主要是机体椎体返变和骨质增生综合征的病理反应。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律的加快,有年轻化的趋势。
自1995年来,笔者根据门诊病例随机按2:1分组进行对比治疗观察,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程少民
【作者单位】安陆市中医院医务科,湖北,安陆,432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1.55
【相关文献】
1.电针夹脊穴配手法治疗颈椎病106例疗效观察 [J], 尹忠玲
2.电针颈夹脊穴加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 [J], 黄国明
3.针刺夹脊穴配合艾灸治疗颈椎病120例疗效观察 [J], 赵唯贤[1];王勇[2]
4.电针颈夹脊穴治疗脊髓变性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谢慰;张洁;傅嫚娣;严森;田园;庞海燕
5.电针阿是穴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疗效观察 [J], 宋美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针颈夹脊穴联合磁热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

龙源期刊网 电针颈夹脊穴联合磁热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68例疗效观察作者:杨秀科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摘; 要】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联合磁热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3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电针治疗,观察组应用电针和磁热疗法治疗,比较两组间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愈 40例,好转24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治愈25例,好转27例,未愈16例,总有效率76.47%。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电针颈夹脊穴联合磁热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电针;颈夹脊穴;磁热疗法;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1-01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类型,其表现为颈项部疼痛不适,颈活动受限,颈肌僵硬,局部压痛。
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笔者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采用电针颈脊穴联合磁热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36例病人均来自我院中医门诊及住院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68例。
观察组男36例,女32例,年龄30-60岁,平均(46.21±2.2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210天,平均(10.23±2.25)天;对照组男35例,女33例,年龄32-63岁,平均(47.84±2.6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05天,平均(9.67±2.13)天。
两组间的基本资料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退形性病变;②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相。
针刺颈夹脊穴为主治疗颈椎病80例临床观察

meh ns t mpoee eg aac n nui eitn tB t hJun l c aim oi rr n ryb ln ea disl rs a c. ri o ra n s is
[ ] T aa k , ue K ,ie a S E etopl n t a d ay c e 6 hn a M l r E D l n J l s f o s u t t i s s J l e m . l y a re ft a d c u
一
晗 吴雪丽
泾 县 220 450
8 O岁之间, 病程为 3—1 5年, 所有的患者都符合 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
准 … 。有很 明确 的临床表 现 。
12 方法: . 临床用穴 , 穴位有列缺、 风池、 天柱、 颈夹脊穴。使用的配伍 为上臂 麻痛加 用外 关 、 曲池 、 猖。肩 背酸 胀疼 痛沉 重加 用 肩外俞 、 中俞 。 肩 肩 偏头痛 加用 头维 、 谷 。气 滞 血瘀 加 用 刺络 出血 、 腧。 风寒 湿 型 加 用 风 摔 膈 门、 大椎 。操作 方法 为穴位 处直刺 0 5— . . 08寸左 右 , 进行风 驰穴 的针刺 时 向 患者 的鼻尖部 位刺 人 05一I 左 右。进 行 列 缺 针刺 时 要 向患 者 的肘 部 尖 . 寸 方向进 行针刺 05—1 左 右 , . 寸 应用 平 补 平泻 手 法进 行 治 疗 , 刺进 行 治 疗 针 时留针 半小 时 , 次/ , 1 d 1 为一疗 程 , 0天 要进行 3个疗 程 的治疗 。 13 疗 效评 价 : . 使用 中医病 证诊断 疗效 标准 颈 椎病 的疗 效评 价进 行 对 患者 的评价 l 。①痊 愈 : 2 ] 患者 的基本情 况都恢 复正 常 , 且患 者 6 月 都没 有 个
电针颈夹脊穴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60 G 8 5一 Ⅱ型 电 针 治 疗 仪 ) 采 用 连 续 波 , 率 为 6 , 频 0
0/ i, 度 以患 者 能 耐受 为度 。持 续 3 i, 1 1 。  ̄m n 强 0m n 每 3 次
最长 9年。牵引组 6 , o例 其中男 2 例 , 3 ; 1 女 9例 年龄最 小
2 治 疗 方 法
椎病总数的 94 % , .4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节奏 的加快和工
作压力的提高 , 本病的发病率逐渐提 高, 且呈年轻 化趋势。 本病临床常以眩晕为 主要临床 表现 , 还可 出现头痛 、 心 恶 呕吐 、 听力下降、 视力异常等症 状 , 严重影 响患者的 日常 生 活。2 0 0 6年 1 月至 20 0 8年 1 , 月 笔者采用 电针颈夹脊穴 的 方法治疗本病 10例 , 0 取得较好疗效 , 现报道如下。
3 1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标 准 : .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 究指 导原则》 制定积分标准。观察头晕或头痛 、 耳鸣 、 恶心或 呕吐 、 位置性眩晕 观察头 晕或头 痛、 呜、 心或 呕吐 、 耳 恶 位
置性眩晕 、 猝倒 、 旋颈试 验六项 内容 , 以非 常明显 , ; 3分 明
12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1 风寒阻络型 : .. () 主症 : 颈部感 受风寒而发病 , 肢体酸冷得温则舒。次症 : 颈项强痛 , 活动
・
3 0・
山 西 中 医 20 09年 1 月第 2 卷第 1 5 期
S A X FT M a.20 o 2 o 1 H N I O C Jn 0 9V 1 5N . J .
电针 颈 夹脊 穴为主 治 疗椎 动 脉 型颈椎 病 疗效观 察
李 莉
摘要 : 目的: 观察 电针颈夹脊穴对椎动脉 型颈椎病的临床 疗效 。方法 :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 动脉型颈椎 病患者 l0例 , 6 随 机分为两组。电针 组 10例 采用电针颈夹脊 穴治疗 , 0 牵引组 6 0例 采取 常规 坐位枕颌 带牵引法治疗, 观察 两组 临床 疗效。结 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 ( 0 O , 0 0 )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 照组 ( P< . lP< .5 , P<0 0 ) . 5 。结论 : 电针颈 夹脊 穴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一、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机理电针夹脊穴是将电针和拔罐结合起来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
据研究,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治疗颈椎病:1.改善颈部微循环颈椎病患者往往伴有局部微循环不良,导致颈部疼痛和肌肉僵硬。
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增加颈部的血流量和改善微循环,缓解疼痛和僵硬。
2.舒缓颈部肌肉电针夹脊穴可以刺激颈部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和氧气输送,增加肌肉的营养供应,缓解颈部疼痛和僵硬。
3.调节神经系统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刺激颈椎部位的穴位,对颈椎周围神经进行调节,缓解神经痛和其他神经症状。
许多研究表明,电针夹脊穴可以显著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疼痛、肩部疼痛、头痛、眩晕等。
一个案例:患者李某,女,50岁,颈椎病患者。
经检查,患者颈椎C5-C6椎间盘突出。
患者经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针灸治疗等多种方法治疗效果不佳。
最终,患者选择了电针夹脊穴治疗。
治疗后,患者疼痛感显著减轻,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患者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颈椎病症状基本消失。
1.治疗前必须了解患者病情,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
2.治疗时要注意针灸器械和操作规范,避免出现针刺伤和感染等风险。
3.治疗时要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必要时要适当调节刺激强度和频率。
4.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症状的变化,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改。
5.治疗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结论: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在治疗颈椎病时,患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不要盲目自行进行治疗。
此外,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复发。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电针夹脊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法,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理论与临床两个方面对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多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一、电针夹脊穴的理论基础电针夹脊穴是在传统中医经络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颈椎病是由于气血不畅、经络阻塞等原因导致的。
而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调理气血、畅通经络,从而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夹脊穴位于人体脊柱两侧的肩胛下方,是一处非常重要的穴位。
通过电针刺激夹脊穴,可以调节脊柱周围的血液循环、神经传导等生理功能,从而帮助缓解颈椎病的症状。
二、电针夹脊穴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1. 缓解颈痛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颈痛。
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缓解颈部的肌肉紧张,从而有效缓解颈痛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经过一定疗程的电针夹脊穴治疗,患者的颈痛症状明显减轻,大部分患者可以感受到明显的舒缓感。
2. 减轻颈椎功能障碍颈椎病会导致颈椎功能障碍,表现为颈部活动受限、颈部疼痛、僵硬等症状。
电针夹脊穴治疗可以通过调理脊柱周围的生理功能,帮助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临床观察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电针夹脊穴治疗后,患者的颈部活动范围明显增加,颈部的僵硬感减轻,颈椎功能也有所改善。
3. 改善颈椎病相关症状1. 寻找正规医疗机构由于电针夹脊穴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电针夹脊穴是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患者在进行治疗时应结合其他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3. 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对于电针夹脊穴的治疗效果会有所差异。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听从医生的建议,配合医生进行调整。
电针夹脊穴对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是肯定的。
通过调理气血、畅通经络,电针夹脊穴可以有效缓解颈痛、改善颈椎功能障碍,进而改善颈椎病的相关症状。
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疗效观察

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150例临床疗效观察目的观察颈部夹脊穴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7月至2013年12月笔者在门诊收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情况。
结果本组的150例患者经针灸治疗,临床痊愈97例,占64.6%。
显效37例,占24.8%,好转12例,占8.0%,无效为4例,占2.6%,总有效率为97.4%。
结论本文采用针灸治疗62例患者,总有效率达到了97.4%,是治疗颈椎病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颈部夹脊穴针灸颈椎病颈椎病亦称颈椎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好发于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办公室白领族趋于多发,而且男性颈椎病的发病率要略高于女性。
以颈4-5、颈5-6病变部位多见。
临床上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等,各症型间有参杂。
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轻者出现颈肩痛、头晕、心慌、上肢麻木以及肌肉萎缩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出现双下肢酸软无力挛、行走困难、四肢麻痹与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少部分患者甚至出现瘫痪[1] 。
针灸是我国的传统的医学,具有操作方便、疗效稳定等特点,是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为大多数患者所能接受。
笔者运用颈部夹脊穴治疗颈椎病共1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7月至2013年12月经治的150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93例,女57例,年龄23~72岁,平均48.4岁。
病程1天~7年,平均病程为2.2年。
患者以办公室上班族居多。
本组全部的150例均经CT、X光片或者磁共振的检查确诊:神经根型颈椎病此型在临床上最多见,多发于40岁左右的人。
本组神经根型的患者有88例,为总数的58.8%,交感神经型的患者有28例,为总数的18.6%,椎动脉型的患者有20例,为总数的13.2%,颈型的患者有14例,为总数的9.4%,脊髓型的患者有6例,为总数的4.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关键 词 】 电针 夹脊 穴
颈椎病
治疗效果
O 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著、 停药 易复发、 治疗 反复等不足 。为了更好地治疗 颈椎 病 , 本文分析 电
针夹脊 穴治疗 颈型颈椎病 的效果 , 现分 析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 . 1 一般资料
为( 2 5 . 2 3 士 O . 8 5 ) 分, 其 差值 为( 4 . 1 1 ±1 . 1 3 ) 分。 实验组治疗前后颈椎病治 疗成绩 评 分 差 值 明显 大 于 对 照 组 , 两 者 间 的 差 异 具 备 统 计 学 的 意
3 讨 论
通过对 患者 颈部的脊穴和风池 ,使用 S D Z — I I 型电针 治疗 仪进行 治
疗, 并辅助使用针刺的方法进行刺 激穴位 。 其治疗过程 比较简单 , 无副作 用, 同时也可以有效提高患者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 和治 疗的有效率 。经 研究可知 , 实验组治疗前 后颈椎病治疗成绩 评分差值 明显大于对 照组, 两 者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 P < 0 . 0 5 ) 。同时实验组 的总有效率为 1 0 0 .
O %, 对 照组 总有效率为 9 3 . 8 %, 研 究组 的总有效率显著 高于对 比组 , 两者
具体情 况如下。 患者治疗取 的穴位为颈部 的夹脊穴 和风池穴 。 在对患者 的颈部进行 酒精 消毒之后, 患 者坐在椅子上 , 医者选择 细度为 0 . 3 5 l n l Y l × 2 5 ~ 4 5 毫 米 的细针进行针刺, 特别是颈 夹脊穴要沿着脊柱 的走 向, 然后 以 7 5 度的 斜角刺人患者 的皮肤 , 其刺入 的深度为 1 . 0 寸。 接着风池穴要沿着侧鼻尖
的方 向, 斜着刺入患者皮肤 的深度为 0 . 5~0 . 8寸。最后得气之后, 要在颈
2 0 1 5 年6 月
第1 4 卷第6 期
今 日健康
J I N R I J I A N K A NG ・ 2 3 3・
J u n e 2 0 1 5 V o 1 . 1 4 N o . 6
电针夹 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 患者 的临床 疗效观察
赵 满 ( 北京市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中心 1 0 0 0 0 7 )
1 . 2 方 法
2 . 2 两组 治疗效果对 比 经过两组 的治疗效果 统计 分析得出 , 实验组有 3 3 患者 , 其 中治愈人 数 7 例, 显效 为 l 9 例, 有效为 7例 , 无效为 0 例, 总有效 人数为 3 3 ( 1 0 0 . O %) 例; 而对 比组有 3 3 例患者 , 其 中治愈 人数 3 例, 显效 为 1 5 例, 有 效
2 结 果
2 . 1 两组的治疗成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对比
经过两组的治疗成绩评分情况统计分析得 出, 实验 组 3 3 例患者 , 治 疗前 的成绩评分 为( 1 3 . 2 6 ± 1 . 8 2 ) 分, 治疗后 为( 2 7 . 2 1 ± 1 . 1 7 ) 分, 其 差值
为( 7 . 2 3±1 . o 2 ) 分; 对照组治疗前 的成 绩评 分为( 2 0 . 1 0±1 . 1 5 ) 分, 治疗后
【 摘 要】 目的 : 分析 电针 夹脊 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 方法 : 随机抽取 2 0 1 2年 4月  ̄ 2 0 1 3 年1 1 月诊 治的 6 6例颈型颈椎病 患 者, 分为 实验组和对照组 , 实验组 3 3 例 患者 , 对照组 3 3 例患者 , 其 中对照组使用常规 方法进行 治疗 , 实验组使 用电针 夹脊穴进行 治疗 , 分析 两组 的治疗效果 。 结果 : 实验组 治疗前后颈椎 病治疗成绩评 分差值 明显 大于对照组, 两者 间的差异具备 统计学的意义( P < 0 . 0 5 ) 。 研
义( P < 0. 0 5) 。
随机抽 取 2 0 1 2 年 4月 ~ 2 0 1 3 年l 1 月诊 治 的 6 6 例 颈型 颈椎病 患
者, 分为实验组和对 比组 。实验组 3 3 例患者 , 男性 患者 2 O例 , 女性患 者 1 3 例; 年龄分层于 1 8 ~ 6 5 岁, 平均年龄为 ( 3 2 . 8 5 ± 5 . 8 ) 岁; 病 患病程为 0 . 6 — 7 年, 平均病程为 ( 3 . 2 ± 0 . 5 ) 年。对照组 3 3 例患者 , 男性患者 2 3 例, 女性患者 1 O 例; 年龄分层于 2 0 ~ 7 O 岁, 平均年龄为 ( 3 3 . 8 5 ±5 . 9 ) 岁; 病患 病程为 0 . 5 ~ 8 年, 平均病程为 ( 3 . 3 ± 0 . 6 ) 年 。两组病患在性别、 年龄、 病程 等各方面 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 具有 可比性 。
颈型颈椎 病是颈部 出现僵硬 、 疼 痛的疾病 , 会 严重影响患 者的生活 质量。 最近几年来 , 颈椎 病的高发人群不再仅 限于中老年人 , 许 多青少 年 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 引起 了人们 的重视 。在 当前许多医院 的颈型颈 椎 病 的治 疗方案 很多 , 但 是效果并 不理想 , 存在 治疗 时间长 、 疗效 不显
为1 1 例, 无效为 3 例, 总有效人数为 3 0 ( 9 3 . 8 %) 例. 实验组 的总有效 率
为 1 0 0 . O %, 对照组 总有效率为 9 3 . 8 %, 研究 组的总有效率 显著高于对 比 组, 两者 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P < 0 . 0 5 ) 。
对照组使 用常规方法 进行治疗 ,实验组使用 电针 夹脊穴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