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历年试题
2013年辽宁大学研究生考试传播学理论(回忆版)

辽宁大学201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传播理论
一.解释题
1. 媒介即讯息
2. 使用与满足理论※
3. 刻板成见
4. 信源可信度
5. 大众传播的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6. 基模
二. 简述题
1. 受众的权利
2. 5 w模式的局限性和意义
三.论述题
1. 网络的兴起具有革命性的意义,请阐述这种革命性的意义和特点。
2. 对议程设置的理解和评价。
3. 流言是什么,它在新媒介形势下的特点又是什么?
4. 有些人说网络时代是对传统意义上把关的弱化,对此,你的看法如何?
5.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一句“元芳,你怎么看”成为网
络热词,还有温州动车事件时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对于这些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所体现出的传播学现象是什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传播媒介B. 传播内容C. 传播效果D. 传播者2. 传播学中的“双重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歇尔·麦克卢汉B.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C. 哈罗德·拉斯韦尔D. 威尔伯·施拉姆3. 以下哪项不是传播学研究的范畴?A. 传播媒介的演变B. 传播内容的分析C. 传播效果的测量D. 个人心理状态的评估答案:1. C2. B3. D二、简答题:1. 简述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
2. 描述“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1.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通过选择报道某些事件,而非其他事件,能够影响公众认为哪些问题是重要的。
它强调媒体在塑造公众议程方面的作用,即媒体通过其报道内容的优先级,间接地引导公众关注某些议题。
2. “使用与满足”理论提出,受众是主动的媒体使用者,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和使用媒体内容。
该理论认为受众的媒体使用行为是为了满足特定的个人需求,如信息获取、社交互动、娱乐消遣等。
三、论述题:论述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的适用性及其面临的挑战。
答案:新媒体环境下,传统传播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仍然适用,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例如,议程设置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依然有效,因为社交媒体平台和搜索引擎的算法依然能够影响用户关注的话题。
然而,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海量和去中心化特征使得议程设置变得更加复杂,用户也更有可能接触到多样化的信息源,从而影响议程设置的效果。
“使用与满足”理论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新媒体技术使得用户能够更加个性化地定制自己的媒体消费,满足更多样化的需求。
但同时,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过载和内容碎片化也给用户带来了选择困难,使得满足需求变得更加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学理论需要适应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特征,同时也需要关注新媒体技术如何影响社会结构和文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传播过程和效果。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是()。
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D2. 传播学中的“5W”模式指的是()。
A.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效果B.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反馈C.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目的D. 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有什么意义答案:A3. 传播学中的“魔弹论”主张()。
A.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被动的B. 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应是主动的C.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微小的D. 媒介信息对受众的影响是可忽略的答案:A4. 传播学中的“两级传播”理论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是()。
A. 直接从媒介到受众B. 从媒介到意见领袖再到受众C. 从受众到媒介再到受众D. 从意见领袖到媒介再到受众答案:B5. 传播学中“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选择媒介的动机是()。
A. 被动接受B. 主动寻求C. 随机选择D. 无意识行为答案:B6.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功能是()。
A. 决定受众的认知B. 决定受众的行为C. 决定受众的态度D. 决定受众的情感答案:A7.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
A.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媒介的报道而变化B.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领袖的影响而变化D. 受众的意见会随着意见的一致性而变化答案:D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认为媒介通过()来影响受众的认知。
A. 选择性报道B. 重复性报道C. 深度报道D. 客观报道答案:A9. 传播学中的“螺旋效应”是指()。
A. 媒介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B. 媒介信息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C. 媒介信息的传播效果越来越强D. 媒介信息的传播影响越来越深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应”是指()。
A.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小于他人B.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大于他人C.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等于他人D. 受众认为自己受到媒介信息的影响与他人无关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
(完整版)传播学试卷

《传播学》试卷 第 1 页 共 2 页《传播学》考试试卷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研究方法上,拉扎斯菲尔德的贡献是提倡并亲身实践了( )A .实地调整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2、在传播学的奠基人中,曾多次访华给中国带来有关传播学的新鲜信息的是( ) A 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霍夫兰 D.施拉姆3、拉斯韦尔模式的不足之一是孤立性,既没有涉及传播过程与一个因素的联系,这个因素是( )A .控制过程 B.社会过程 C.编码过程 D.反馈过程4、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有两个大圆和两个小圆以及连接它们的线条组成。
其中左面那个大圆的文字,依次为( )A 编码-翻译者-译码 B.编码-讯息-译码 C.译码-翻译者-编码 D.译码-讯息-编码 5、控制试验中实施刺激,也叫( )A .证真 B.自变量 C.证伪 D.因变量6、内容分析法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研究费用比问卷调查费和控制实验低,一是能真实的反映( )A 信源的特征 B.分析单元的百分比 C.信源的优势 D.分析单元的平均数 7、认为传播具有自我中心性和社交性这两种个人功能的学者是( ) A 托尔曼 B.拉斯韦尔 C.皮亚杰 D.贝雷尔森 8、斯蒂芬森关于传播功能的观点,主要涉及( )A 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9、下列选项中,最早从事把关问题研究的学者是( )A 巴斯 B.怀特 C.卢因 D.伯洛 10、报刊的四种理论中继自由主义理论之后出现的是( )A 社会责任理论 B.西方资本主义理论 C.极权主义理论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11、波兰学者柯日布斯基等从语义学的角度归纳了语言的三种特征,其中之一是( ) A.语言是生成的 B.语言是演绎的 C.语言是无限的 D.语言是静态的 12、系统科学认为,客观世界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他们是物质、能量和( ) A 财富 B.信息 C.时间 D.资源、西方传播学界认为,大众传播开始的年份是在( )A.1356年B.1456年C.1465年D.1645年 、“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霍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洛维茨15、受众的选择性因素构成了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他们的若干“关卡”,其中最后一个关卡是(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注意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暴露 16、广播、电视受调查中采用的即时式电话询问法,可以获得( )A.瞬间视听率数据B.长期视听率数据C.平时视听率数据D.短期视听率数据 17、根据拉扎斯菲尔德、卡兹和罗杰斯等研究,“意见领袖”是指( )A.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B.社会公众的大人物C.特定社会阶层的成员D.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人 18、“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证研究始于( )A.卡兹等对购物的研究B.拉扎斯菲尔德等对美国选民的研究C.罗杰斯对推广农药的研究D.霍夫兰对美军士兵观看电影的研究 19、“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这是( )A.麦奎尔B.诺依曼C.罗杰斯D.蒂奇诺 20、“培养分析”是一样综合的系统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的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传播学之父是哪位学者?A. 卡尔·马克思B. 弗洛伊德C. 威尔伯·施拉姆D. 马歇尔·麦克卢汉答案:C2. 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是?A. 信息B. 媒介C. 受众D. 传播效果答案:A3. 下列哪一项不是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A. 媒介研究B. 受众研究C. 效果研究D. 心理学研究答案:D4. 传播学中的“两步传播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B. 库尔特·勒温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威尔伯·施拉姆答案:A5. 传播学中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媒体的主要功能是?A. 告知公众B. 引导公众讨论C. 塑造公众意识D. 娱乐大众答案:C6. 传播学中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卡尔·霍夫兰B. 诺尔·诺依曼C. 马歇尔·麦克卢汉D. 保罗·拉扎斯菲尔德答案:B7. 传播学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主要研究的是?A. 媒介如何满足受众需求B. 受众如何使用媒介C. 媒介对受众的影响D. 受众对媒介的反馈答案:A8. 传播学中的“框架理论”主要关注媒介如何?A. 选择信息B. 呈现信息C. 解释信息D. 分析信息答案:C9. 传播学中的“螺旋理论”认为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是?A. 信息的传递B. 信息的接收C. 信息的反馈D. 信息的存储答案:C10. 传播学中的“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会?A. 高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B. 低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C. 高估媒介对自己的影响D. 低估媒介对他人的影响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包括以下哪些?A. 传播效果理论B. 传播媒介理论C. 传播受众理论D. 传播控制理论E. 传播内容理论答案:ABCD12. 传播学中的“传播效果”可以分为哪些类型?A. 短期效果B. 长期效果C. 直接效果D. 间接效果E. 个人效果答案:ABCD13. 传播学中的“传播过程”包括哪些要素?A. 发送者B. 信息C. 媒介D. 接收者E. 反馈答案:ABCDE14. 传播学中的“传播模式”有哪些?A. 线性模式B. 循环模式C. 互动模式D. 系统模式E. 网络模式答案:ABCDE15. 传播学中的“传播媒介”包括哪些类型?A. 印刷媒介B. 电子媒介C. 数字媒介D. 社交媒介E. 传统媒介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传播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没有交叉。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传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1. 传播学的基本概念是指()A. 传播的对象和内容B. 传播的过程和方式C. 传播的目的和效果D. 传播的意义和方法答案:B2. "Lasswell传播模式"中的五个要素分别是()A.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效果B. 传播者、媒介、信息、频道、意义C. 传播者、媒介、信息、信道、效果D. 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众、反馈答案:D3. 媒介中的"速度"属性主要指()A. 信息在媒介中传输的时间B. 媒介对信息的处理效率C. 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速度D. 媒介对信息的传送距离答案:A4. "短首长尾"是指()A. 长尾效应是现代传媒环境中的主流趋势B. 频道传播中,少数内容占据大多数传播资源C. 大众传播存在一定的传播瓶颈和壁垒D. 长尾内容通常指的是传统媒体中的长期大众关注的事物答案:B5. "文化挖掘"是指()A. 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B. 文化符号在传播中的变异和重构过程C. 传播学的一个分支领域D. 媒介对文化信息的传递和承载答案:A二、判断题(共10题)判断题中,正确的选项请标注"√",错误的选项请标注"×"。
1.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的一门学科。
(√)2. 媒介单向传播模式下,受众是被视为被动接受信息的对象。
(√)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播速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4. 微博是一种典型的寡头传播媒介。
(×)5. 文化挖掘的目的是从大众文化中发掘出更多的精品文化内容。
(√)6. 出版媒介属于新媒体范畴。
(×)7. 在媒介依存理论中,媒介被视为信息传递的中介工具。
(√)8. 传播学旨在提高人们的信息获取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9. 消费者参与广告传播过程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
(×)10. 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交网络中的地位和结构。
辽宁大学传播学专业历年试题

2002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1、报道思想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3、重点编排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二、简答题30%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
10分2、假设你是XX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刚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三、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
30分〔材料略〕四、为以下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
20分〔材料略〕2001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分1、新闻价值2、新闻背景3、新闻线索4、短评二、简答题30分1、新闻编辑的根本业务和根本功2、解释性报道的根本特征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三、实践题50分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时代催新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2、根据以下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就监视你一个————XX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2001年广告学一、简答题40分1、市场创造型的行销2、广告代理业开展的历史阶段3、商品力4、广告诉求二分析题20分1、广告创作传略中的一般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应用。
2、情报性广告讯息的应用X例。
三、论述题40分1、广告的时代角色2、IMC的技术评论与理论评价2001年传播学理论一填空题0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和〔〕。
0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0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根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0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聚集。
0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传播学教程历年真题及答案

传播学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1.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子弹论”研究B. “传播流”研究C.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拉维斯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ACD】A.环境检测功能B. 文化娱乐功能C. 社会协调功能D. 社会遗产传承功能3.美国学者赖特将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概括为【ABCD】A.环境检测B. 解释与规定C.社会化功能D. 提供娱乐4.传播学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是【AC】A. 经济学派B. 发展学派C. 批判学派D. 文化学派5. 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做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是【ABD】A.对1938年“火星人入侵地球”广播引起的社会恐慌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议程设置”研究6. 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AB】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自我修正过程C. 沉默的螺旋D. 民主参与7.“培养”理论为称为【ABD】A. 培养分析B. 教化分析C. 媒介素养理论D. 涵化分析8. 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 动态性B. 序列性C. 系统性D. 结构性9.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 媒介即讯息B. 媒介:人的延伸C. 热媒介与冷媒介D. 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10.根据媒介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发展阶段【ABCD】A. 口语传播阶段B. 文字传播时C. 印刷传播时代D. 电子传播时代11.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ABC】A. 示现的媒介系统B. 再现的媒介系统C. 机器媒介系统D. 电子媒介系统12.根据D·麦奎尔1969年对电视媒介“使用与满足”的研究调查,各类节目之间共通的“满足”类型有【ABCD】A. 心绪转换应用B. 人际关系效用C. 自我确认过程D. 环境监测效用13.D·麦奎尔认为,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的主要理论有【ACD】A. 常识理论B. 培养分析理论C. 现场理论D. 社会科学理论14.以下研究项目中属于经济学派所作的传播效果研究额是【ABD】A. 20世纪20年代的培恩基金会关于电影对少年儿童影响的研究B. 1940年的“伊里调查”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研究D. 20世纪40年代关于昼夜广播剧听众的调查研究15.美国学者F.S.席伯特指出,现代自由主义理论的两个重要原则是【AC】A. “观点的公开市场”B. 沉默的螺旋C. “自我修正过程”D. 民主参与16.根据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以下媒介当中属于“热媒介”的是【AC】A. 书籍B. 漫画C. 广播D. 电视17.传播学批判学派中的主要流派有【ABC】A. 文化研究B. 政治经济学派C. 意识形态“霸权”理论D. 议程设置理论18.人们接触媒介都是基于一些基本需求进行的,这些需求包括【ABCD】A. 信息需求B. 娱乐需求C. 社会关系需求D. 精神和心里需求19.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BCD】A. “强效果”研究B. “传播流”研究C. 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D. “使用与满足”研究20.下列著作当中是拉扎斯菲尔德代表作的有【CD】A.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B. 《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C. 《人民的选择》D. 《个人影响》21.麦克卢汉的媒介学说的主要观点有【ABC】A.媒介即讯息B.媒介——人的延伸C.热媒介与冷媒介D.电子乌托邦22.信源的可信性包含的要素有【AC】A.传播者信誉B.传播者身份C.专业权威性D.传播技巧23.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24.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ABC】A.传播权B.知晓权C.传媒接近权D.获益权25.构成“传播流”研究的代表性成果有【ABCD】A.《个人影响》B.《创新与普及》C.《人民的选择》D.《大众传播效果》26.英国学者P·戈尔丁将时间和意图两个要素相结合对大众传播效果进行分类,分为【ABCD】A.短期非预期效果B.长期预期效果C.长期非预期效果D.短期预期效果27.“既有政治倾向指数”从以下几方面显示了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态度【ABD】A.社会经济地位B.居住区域C.教育程度D宗教信仰28.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ABD】A.动态性B.序列性C.系统性D.结构性29.20世纪70年代后,在对“有限效果论”进行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传播效果研究领域出现了新的理论模式,包括【ABCD】A.议程设置功能B.沉默的螺旋C.“知沟”研究D.培养分析30.在传播学研究中,有几种主要的受众观,分别是【ACD】A.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B.作为使用者的受众C.作为“市场”的受众D.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31.下列属于控制分析中传播主体“谁”这一要素的有【ABCE】A.广播电台B.报社C.电影制片厂D.电视摄像E.通讯社32. 制约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主要有【ABCE】A.选择性接触机制B.媒介本身的特性C.讯息内容D.受众的规模E.受众本身的性质33.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开始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ABE】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使用与满足”研究C.子弹论D.宏观效果理论E.“传播流”研究34. 美国学者P·J·蒂诺奇认为,除了接触媒介和学习知识的经济条件因素以外,造成“知沟”扩大的原因还有【ABCDE】A.传播技能上的差异B.已有知识储存量的差异C.社交范围的差异D.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E.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和记忆的因素35.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有四位学者的研究和学术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被称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他们是【ABDE】A.拉扎斯菲尔德B.拉斯韦尔C.米德D.卢因E.霍夫兰36. 传播学者库利“镜中我”的概念包含了【ABC】A.关于他人如何“认识”自己的想象B.关于他人如何“评价”自己的想象C.自己对他人的这些“认识”或“评价”的情感D.自己对自己的想象与期待E.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37. 以下理论属于传播学宏观效果理论假说的是【BCD】A.两级传播说B.知沟假说C.培养分析D.议程设置说E.有限效果论38. 卡兹等人在《个人影响》中提出的测定意见领袖的指标包括【ABCD】A.生活阅历B.社交性C.表达能力D.社会经济地位E.工作表现二、填空题(每空1分)1.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1、报道思想2、独家新闻/深度报道3、重点编排4、隐性采访/异地采访二、简答题30%1、新闻真实和文学真实有何区别?并请列举新闻采写实例以说明。
10分2、假设你是上海某一新闻传播记者,有人来电声称:“沪松高速公路12.5公里路段刚才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
”这时你正在上班途中,时间是上午8:50,你将如何应对采访?20分三、根据下列材料写一篇500字新闻稿,并拟复式标题。
30分(材料略)四、为下列文字材料写一篇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
20分(材料略)2001年新闻业务(复试)一名词解释20分1、新闻价值2、新闻背景3、新闻线索4、短评二、简答题30分1、新闻编辑的基本业务和基本功2、解释性报道的基本特征3、举例说明新闻导语改革三、实践题50分1、将下面一篇专稿改写成一篇600-800字的综述新闻,并制作标题(含引题、正题、副题)20分《时代催新再现活力————从“六艺节”看传统艺术的市场走向》2、根据下列通讯,写一篇约300字的新闻评论,并拟标题30分《就监督你一个————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定向视察”活动纪实》2001年广告学一、简答题40分1、市场创造型的行销2、广告代理业发展的历史阶段3、商品力4、广告诉求二分析题20分1、广告创作传略中的一般战略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应用。
2、情报性广告讯息的应用范例。
三、论述题40分1、广告的时代角色2、IMC的技术评论与理论评价2001年传播学理论一填空题01、对“传播”一词的定义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共享说、劝服说和()。
02、()在其名著《舆论》中用“铅版”一词阐述了传播与“我们头脑中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03、传播的实现必须具备四个最基本的条件,即传播者、信息、()和受传者。
04、()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人对某一特定问题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和信念的汇集。
05、()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有特权地位的报刊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6、《大众传播模式论》一书的作者是()和凯文.温德尔。
07、传播者是传播过程的控制者,所以对传播者的研究在国外也叫()。
08、“两极传播论”认为,观念首先由传播媒介传给人群中比较活跃的(“”),然后再由他们传给不太活跃的其他人。
09、香农认为,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称为信息。
10、体语有三种类型,一是动态的动作,二是静态的姿势,三是利用语言的特点以表达意思的()。
11、以多媒体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具有()、传播的双向互动性,传播权利的普及和平等以及传播的个性化和个人化等特点。
12、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包括媒介有冷热之分,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和()等观点。
13、克拉帕认为,受众的心理特征和选择过程,群体以及群体规范和习俗等(),使大众传播主要是作为一种激活、强化和维持受众原有态度和观点的力量而发挥作用。
14、二次大战期间()主持的“士兵观看电影”研究,揭示了劝服的重要特征,并为战后的劝服研究铺平了道路。
15、传播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后者包括实地调查、控制实验和()。
二判断题16、戴元光等编著的《传播学原理与应用》是我国第一本传播学专著蒹教材。
17、世界上第一家成功的商业电台是1906年12月24日在美国马莎诸塞州开始播音的KDKA 广播电台。
18、威廉斯蒂芬森认为,人类的讲话只不过是一种工具,本质上与绳子、棍子、盒子等工具没有什么区别。
19、新闻传播者既包括记者、摄影摄象和节目主持人等人员,也包括编辑、导演、导编、总编等人员。
20、“观念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过程”这两个观点是从弥尔顿的思想发展而来的。
21、香农提出的传播模式用“噪音”这个概念表示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的干扰。
22、选择出来的事实是选择者个人意见及其所属阶级意见的反映。
23、印刷和电子媒介在使人类社会脱离所谓“部落化阶段”及至成为“地球村”的同时,也使参与传播的双方即传播者和受众从此天涯海角,人各一方。
24、人们用各种符合进行思维和交流的过程,也就是编码和译码的过程。
25、传播信息实际上是在传播信息所蕴涵的“意义”,而不是在传播符号。
26、狭义的广播仅指声音广播,而广义的广播则除此之外还包括电视广播。
27、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不少观点都师承加拿大学者英尼斯。
28、美国佩恩基金会资助的关于电视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研究开拓了传播效果研究的新领域。
29、坎特利尔主持的广播剧《火星人入侵地球》事件的研究有若干重要发现,其中也涉及两极传播的问题。
30、内容分析是一种对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三简答题30分31、拉斯伟尔提出的传播模式是什么?6分32、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作出那些重要贡献?10分33、受众具有那些特征?8分34、议题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6分四论述题25分35、有人说,电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但人们能否享受到这种发明的好处取决于人们使用电视的智慧能否与发明电视的智慧并驾齐驱。
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要求:1、观点明确,自证己说。
2、层次明晰,字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2002年传播学理论1、传播有多种定义。
请写出你认为较好的一则定义并阐述你偏爱这则定义的理由。
如你认为没有较好的定义,也可自行对传播下一个定义,并对自己下的定义作简要的解释。
10分2、请写出一位对传播技术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及其事迹,并阐述其人其事在传播史上的意义。
10分3、为什么说传播的过程可以理解为意义与符号的两度“翻译”过程?15分4、甲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不可分离而且水乳交融。
乙说,新闻中事实和意见是可以分离的,而且必须分离。
请结合新闻的阶级性,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20分5、广播在我国至今仍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什么?10分6、“靶子论”与“沉默的螺旋说”这两个观点的区别表现在那些方面?15分7、传播效果研究有若干经典成果,如“枪弹论、个人差异论、中介效果论、创新和讯息扩散论、使用和满足论、议题设置论、文化规范论和意义建构说。
”你比较欣赏其中的那种观点?请举例论证。
20分2003年传播学理论一、解释(3*10=30分)1、劝服论2、舆论3、传播媒介4、内向传播5、维模原理6、知晓权7、近体8、沉默的螺旋9、文化规范论10、多视觉新闻学二、简答(5*12=60)1、传播学包括哪些基本内容?2、简介传播学4位奠基人的主要理论贡献与论著3、冷媒介与热媒介4、简述梁启超的新闻传播思想5、提高宣传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三、论述(60分)1、联系实际,辨证分析传播的功能(40分)2、多网络传播的特点及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分)2001年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20分1、测量2、实地调查3、信度4、效度5、间接调查二简答题30分1、用图形说明定量研究的步骤2、发放式问卷的类型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三论述题50分1、内容分析的特点2、问卷的结构2002年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5*4)1、信度2、抽样误差3、态度量表4、离散变量5、t检验二、简答题(2*20)1、问卷调查的缺点(250字)2、研究报告包括哪些方面(250字)三、论述题40分(500字)论述影响问卷设计的因素2003年传播学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4*10)1、定量研究2、经验社会学3、连续变量4、抽样5、名目尺度6、多因素设计7、个案研究8、抽样误差9、信度10、相关分析二、简答题(60分)1、实地访问的重要类型2、内容分析的方法论原则3、实验的控制主要应把握的两个方面四、论述题(50分)问卷的结构分析04年传播理论一、解释题1、“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2、“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3、用事实说话4、秘匿权5、TGAL理念6、广告创意二、简述题1、试述信源可信性对传播效果的影响2、简述新闻传播者的职业特征3、简述增强记忆战略三、论述题1、试述麦克鲁汉的媒介理论与“电子乌托邦”的思想关系。
2、什么是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和循环模式?试述二者的贡献与缺陷。
3、你怎样认识新闻传播要求做到“本质真实”的提法?4、试述广告运作理念的发展。
5、联系实际阐释文化帝国主义或媒介帝国主义。
04年广告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1、悬帜广告2、报贴3、中华广告公会4、“一对一”原则和AE制5、破墙策略6、文化适应策略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90年代我国台湾地区广告经营的特点。
2、外国广告业发展分期。
3、广告策划的环节。
4、商务广告的目标。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广告业的发展。
2、西方近代广告向现代广告过渡的标志。
3、以宝洁公司的产品广告为例阐述广告策划与营销策划的关系。
四、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分析下面一组广告语,说明这些广告诉求的共同点、使用了哪种产品定位策略。
农夫山泉有点甜(某饮用水广告)27层净化(某饮用水广告)清新爽洁不紧绷(某洗面奶广告)妥帖保护,伸缩自如(某创可贴广告)头屑去无踪,秀发更出众(某洗发液广告)持久洁白更防蛀(某牙膏广告)2、某一新品牌休闲服装将进入某省会城市市场,承担品牌推广业务的公司在前期的广告调查中应了解掌握哪些情况?为什么?传播理论05年一、解释题1、“镜中我”2、奥斯古德-施拉母模式3、BI理论4、定位理论、新闻价值6、知察权二、简述题1、怎样理解新闻信息传递是一种价值观的传递?2、简述电视广告媒体的优势和局限。
三、论述题1、你怎样认识和评价4p理论向4c理论的转变?2、论述新闻传播的公正性与倾向性的关系。
3、什么是”拷贝的支配“?试分析此观点4、使用“知沟理论”分析高度信息化社会中全球经济系统中不平衡不平等的传播结构。
5、你怎样看数字电视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与普及?05年真题一、解释题(每题5分,共30分)1、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广告2、《广告须知》3、《广告管理条例》4、艾耶父子广告公司5、BC理论6、五步创意法二、简述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中国早期经济广告的主要形式。
2、国际广告代理制形成的过程。
3、广告战略策划的特征。
4、广告创意的原则。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国际广告管理的重点内容。
2、市场细分的作用。
3、阅读叶圣陶撰写的图书广告,说明这则广告的特点,阐述它对今天的书刊广告的借鉴意义。
《清明前后》茅盾著这是茅盾先生的第一个剧本,也是抗战以来第一个用民族工业问题作题材的剧本,故事背景是轰动了山城,轰动了全国的黄金案,写的是卷在这个事件当中的几位“可敬的人“和两三个可怜的人。
茅盾先生用他写小说的那种细腻深刻的手法,把人物的性格刻画得非常鲜明,又依照他一贯的写作态度,把题材处理的又精细,又严肃。
爱读茅盾先生小说的一定欢迎这个剧本,欢迎他创作道路上的第一个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