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合集下载

浅论建筑类型学和立体主义建筑设计

浅论建筑类型学和立体主义建筑设计

浅论建筑类型学和立体主义建筑设计摘要:本文简介建筑类型学和立体主义,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上海市东湖路30号城市更新项目设计。

通过设计理论结合实际工程,尝试拓展在历史风貌区内进行城市更新设计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立体主义、城市更新一、研究动机笔者有幸参与上海市东湖路30号城市更新项目,其位于市中心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

在这样寸土寸金且对历史建筑有较高保护要求的敏感地带设计一幢新建公共建筑,设计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通过总结项目中所应用的设计理论和解决策略,以供读者有新的城市更新设计思路。

二、设计理论简介2.1建筑类型学对个体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倾向,就像中国人对唐诗宋词有着近乎本能的亲近感,所谓不会写诗亦会诵。

对此,心理学家荣格提出原型的概念作为解释——“人类世世代代普遍性的心理经验的长期积累,‘积淀’在每一个人的无意识深处,其内容不是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历史在‘种族记忆’中的投影,而神话、图腾等往往包含人类心理经验中一些反复出现的原始表象。

”文学诗歌是这样,城市建筑亦是如此。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生活的场所,天然地成为一代代人记忆的所在。

如同提到上海就会想到里弄和石窟门;提到北京就会想到胡同和四合院。

它们作为一个城市的记忆,由经历者产生,又经口述、笔录、文化演绎、艺术加工(如电影创作等)而成为子孙后代的共同记忆。

这是一种集体记忆,也可以说是在集体无意识中所产生的城市建筑文化,进而成为建筑类型学。

建筑学者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认为城市类型其实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集体记忆,这种记忆是由人们对城市中的空间和实体的记忆组成的。

这种记忆反过来又影响对未来城市形象的塑造……因为当人们塑造空间时,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心智意象来进行转化,但同时他也遵循和接受物质条件的限制”。

因此含有集体记忆原型的作品就易打动人们的内在心理,唤起人们对这一原型的历史记忆。

将其上升到方法论,即在建筑创作时,先剥离掉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再归纳抽象出它的深层结构,从而得到可以激发人们集体记忆的建筑原型。

类型学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类型学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类型学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对建筑类型学的简述1.1欧洲类型学设计方法理论类型学实质是一种分组归类的方法体系,在建筑设计中,区别于单纯的历史及象征主义,是以改良的方式和缓和的姿态将历史意向融入到现实生活中。

简述之,一是需要从历史模型中抽象归类出原型;二是将原型结合具体场景还原为形式。

这种相互间转化的联系,不应仅局限在外表符号上,而更应重视精神层面内在关联。

现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在欧洲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与建筑实践。

一方面,欧洲建筑理论发展一直是延续的状态,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各种建筑理论都拥有清晰的图谱,其延续性体现在树状的谱系中理论和历史文脉中的交叉都有迹可循;另一方面,欧洲城市中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各个时期和各个国家之间的建筑特点和时代背景都有详尽文字资料和实物,为建筑师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之源。

1.2中国与欧洲类型学研究环境对比我国与很多欧洲国家一样,都拥有璀璨的历史建筑遗产和文化传统,为当代建筑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在两者中的详细比较中可以发现,1. 在建筑形象上,我国各个时期建筑虽然在建造形制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唐代屋檐较缓,不求细节而重整体意向的大气和沉稳,而明清屋檐坡度渐大,对斗拱、彩花、窗棂的刻画逐渐繁缛,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国力水平,但在未系统学习过中国建筑史的人眼中,并不见得能分清各中的不同,所能提炼的符号只有木质、坡屋顶等单纯的建筑符号。

与此对比,欧洲历史中因为神权、王权和民权之间的此消彼长,同一种功能的建筑形象会因为不同的时期呈现较大差异,形成风格迥异的建筑形象。

2. 在建筑形制上,我国的建筑类型因封建等级制度形成了官民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制。

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建筑类型因地制宜,风格差异极大,功能各异的庙宇、楼阁、高塔,组成了我国历史文脉建筑宝库,可以成为当代建筑师在进行建筑创作时类型提炼和转译的原型。

3. 我国建筑体系形成时间较晚,与欧美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在用建筑类型学进行设计时还在探索阶段。

类型学方法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尝试

类型学方法在低年级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尝试

建 筑类型学的方法对学 生进行 系统 、 科学地教学的意义与可能性 。并试举两例加 以分析 。
关 学
中图分 类号 :Tu—o 18 [ 9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4 6 3 ( 0 1o o 2 o 10 - 15 2 1 )9 1 2 3

e tf al y u i g me h d fa c i c u e t p lg . An i d t a e O b n lz d n ii l b sn t o s o r h t t r y o o y c y e d ct wo c s s t e a a y e . e
功 能 和形 式 背后 的 意 义 的 理 解 和 关 注 。 以 至 于 经 常 出 现 部 分
积累造就了“ 型”建筑创作 的首要是关 注生活本身 。建筑功 类 , 能与人的活动息息相关 , 而建 筑形 式与集体心理意识有着千丝 万缕的联系 。据此 , 学生 能认识 到功能 与形式 背后 的意义 , 可
2 1 年第 。 期 01 9 总第 1 9期 5
No 09 ・ 2 Ol1
Vo ・1 9 l 5
类型 学方 法在 低 年 级 建 筑 设 计教 学 中 的尝试
王珊 杨 思 声
( 华侨大学建筑学 院 摘
福建厦 门
3 12 ) 6 0 1
要: 建筑 类型学不仅具 有认 识论 的意义还具有方法论 的基础 , 文针对 目前低年 级建筑设 计教学 的问题, 讨在教 学 中采用 本 探
缺 乏系统性 。由于指导原则没有统一 , 师往往 只能依 据经验 教 教 学 , 指 导 学 生 的过 程 中 只 言 片 语 , 乏 系 统 性 。 加 上 不 同 在 缺 教 师的具体认 知不同 , 同一空 间或形体 的判 断有误差 , 易 对 容 造成学 生的迷惑和认 知混乱 。其二 , 缺乏意义认知 。缺乏对 于

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论述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分形原理逐步的进入建筑界,使得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建筑造型变得丰富多彩,富有艺术韵味。

分形原理的应用不仅是建筑造型的一种手段,而且还使得建筑物越来越贴近自然,越来越人性化和人格化,为生态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本文通过将分形理论应用在建筑造型设计中,阐述了在建筑领域中的分维数思想的应用方法,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

关键词:建筑设计造型设计分形随着科技和建筑工艺艺术的进步,经过建筑师们的不懈努力,各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造型不断产生,给建筑设计工作带来多样化的同时,为人们的生活和居住场所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方式。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这就促使了建筑造型设计的巨大变化,同时为建筑师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世纪建筑企业工作中,如何应用新的建筑造型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新的建筑造型在设计中需要从建筑结构、原理、形状、功能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使得在建筑设计中能够创造出更加具有新意的工程方式。

1、分形与建筑分形是数学的一个新的分支,是以描述非整数维形式充填空间的一种形态方式,是非线性变化几何形态的有力工具,它的产生与应用揭示了大自然的发展本质,是真正描述大自然变化的一门几何学科。

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提出了分形源于自然,是对大自然的一种解释与描绘。

而我国在建筑行业中则是一直秉承着与大自然交融,并且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理念。

为了在工程项目中将设计方式和自然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学者和建筑设计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研究,逐步的利用分形原理将建筑设计在外型上接近自然,跟随自然,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属性与自然紧密结合,形成更具有说服力的自然形态。

2、建筑造型设计从研究来看,分形在建筑造型设计中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成为计算机辅助建筑造型设计的研究热点。

建立了分形建筑设计工作室,研究在概念设计阶段如何使用二维生成元生成具有分形特征的二维建筑体。

建筑类型学综述.doc

建筑类型学综述.doc

建筑类型学综述建筑类型学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观点,因为和传统的建筑观点来比较的话他的兴起时间不能算是长的。

建筑类型学更是一种有潜力的建筑观点,因为他所存在的时间已经足已证明他的价值和观点,让人们看到他在建筑上应用的潜力。

下面将在学习了建筑类型学之后对类型学进行简单的综述。

一、类型学的概念1、类型学的起源分类意识和行为是人类理智活动的根本特性,人们在原始的意识中就会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而简化事物、更加快速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分类意识和行为使人类得以正确的认识世界、分析世界,并凭借着分类网架进行艺术创造。

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是分类学(Taxology),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是类型学(Typology)。

类型学就是这样一个分类意识和行为的学科。

类型学是起源与18世纪的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

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

人们从生物分类学中学到了对各种事物分类的类型学。

2、类型学的概念《大英百科全书》中对类型学的描述:“一种分组归类方法的体系通称为类型。

类型的各成分是用假设的各个特别属性来识别的。

这属性彼此之间互相排斥而集合起来,却包罗无遗,这种分组归类的方法因在各种现象之间建立有限的关系而有助与论证和探索”。

19世纪法国的德昆西给第一次提出了类型的概念: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去复制或者模仿一个事物的意欲,而不是相同形象,形象自身就是一个规则或者模式。

具体的说就是客体的类型的哲学方法论学说和具体的学说。

客体按其自身的重要属性、关系、联系和结构特征可分为诸类型。

在哲学方面,类型学主要研究对类型概念的解释。

关于类型这一观念有其历史上的演变过程:柏拉图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理念实质来理解,亚里士多德把类型作为不变的现实实质来理解。

3、类型学的特点一是要求系统内的元素和类型具有“排他性”和“概全性”二是类型学依赖研究者的意图和从相应组织了的现象中抽出的特点秩序即分类的尺度。

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类型学的方法在建筑创作中的运用

四、 类 型学设 计 方法 与建 筑形 态 的构成
以类 型学 的思想 具体指 导建筑设计时 ,一 般来 说 , 采
用 的是 类 型学 的 一 些 基 本 方 法 。如 “ 分类 , 总结 已有的类
型, 将其造型化为简单的几 何 图形 , 将抽象 出的类 型和类 型 规则结 合具体 的场 景进行转 换、 衍变, 在 固定 的要 素上根 据客观需求 进行调 整变化 。 据 此 可 以 设 计 出 一 系 列 具 有 内 在相似性 的建筑形 式 , 并使设 计方案 与历史 、 环境 、 文脉 具 有一定联 系, 这种形式创作 的 方法 被许 多 建 筑 师采 用 , 例 如, 瑞 士建筑 师博塔 以简单 的
因此 , 对于建筑的解释只能来源于建筑 。变换只能依赖 于先存 的“ 类
型” 而实现, 是建筑体系存在的基本原则 , “ 类 型” 是变换产生的根本。而人
类 的 创 造 为 建 筑 的变 换 实 现 提 供 了 动力 , 因 为人 总 是 根 据某 种 原 先 的 “ 类
型” 而 创 造 出建 筑 。建 筑 师 在 进 行 创 作 时 , 只不 过 是 将 头 脑 中 已 有 的 建 筑 中指出 : “ 类型一词代表完全复制或模仿某一 事物的意欲 ,而不是相 同形 类 型进行变换。建筑师不可能去凭空创造 出一个历史上从未 出现过的建 象。 形象 自身应该就是一个规则或模式。 这样 , 人们就不会说( 或至少不应 筑 结 构模 式 。
关键词 : 类型学 , 原型, 形 态


类 型 学的产 生及概 念
建筑类型学是产生于l 9 世 纪, 又在2 0 世纪6 0 年代重新 兴起 的一种建筑
性质 , 并与城 市结合起来 , 形 成一种城 市建 筑 , 并将其作为一种类型 , 想要 创造一种突出形式的 , 并具有历史连续性 的场所。 当代建筑类型学 的理论基础来源 于现代 结构 主义的思想理论 。结构 主义认为 : 第一 , 一个研究领域 里要 找出能够不向外面寻求解释说明的规型学 的方法在 建筑创 作 中的运 用

探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探索分形学在建筑设计方面的应用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
柴震;何林丽;郑重
【期刊名称】《癫癎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3(022)004
【摘要】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征.方法:对曾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36例患者行ERP检测,检测结果与28名健康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P3a和P3b潜伏期延长.N2潜伏期有延长趋势,N1
和N2-P3b波幅降低.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ERP成分较正常人明显改变,表明其存在相应高级认知功能损害.
【总页数】2页(P239-240)
【作者】柴震;何林丽;郑重
【作者单位】621000,四川绵阳,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乌海市妇幼保健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生理检测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9.6;R741.044
【相关文献】
1.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检查 [J], 柴震;何林丽;郑重;
2.事件相关电位P300、TCD检测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评价 [J], 黄静
3.精神分裂症与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前后事件相关电位检查结果的差异 [J], 张松; 周朝当; 邵春丽
4.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电图及CT检查分析 [J], 朴香淑
5.6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脑电图及CT检查分析 [J], 朴香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类型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
建 筑理论 与 设计
囝四圈 』
类型学在 建筑设 计 中的运用和影 响
摘要: 当代 建 筑 设 计形 式 的 国 际化使 得 建 筑缺 少 了应 有 的特 色, 类型 学 的 出现 可 以很 好 的解 决这 一 问题, 关 注地 域 性 与人 情 化 找 到 生于 环境 的建 筑 , 发 现 建 筑 的历 史性 与场 所 性, 是 建 筑的 设计 形 式更加 丰 富。 关 键词 : 类 型学 地 域性 历 史性 国际化


类 型是 历 史文 化 的延 续表 现
二、 典 型 案例
莫 奈 奥认 为 , 如 果 不源 于历 史源 于 传统 , 要 建 立 一个 保证 人 类 可 持续 发 展 的 文化 是不 可 能 的 。 在《 有 关 类 型学 》 一 文 中写 出 : “ 对 于科 特 米瑞 的那个 时 刻 的 隐喻 性 的联 系 。 换句话蜕, 类 型解 释 了建筑 背 后 的原 因 , 而 这个 原 因从 占 至 今都 没 有 变化 。类 型通过 它 的连 续性 来 强化 那 永恒 的最初 时刻 , 在 那一 时 刻里 , 形 式 和实 物 本质 问 的联 系 被 人们 所 理 解 , 并且 , 从古至今 , 每 一个 建 筑
言。
第 四章

类型 学在建 筑设 计 中表现 出的场所性 历史 性

场 所性 、 历 史性
类型学理论的特征是阐述了建筑的城市型,它强调城市是集体记忆的 认 为 城市 构 成 了建筑 存 在的 场所 , 而建 筑 是构 成 的 片段 , 作为 城市 有 机 阿尔 多 . 罗西 为代 表 的新 理 性 主 义设 计 方 法 , 关注 着 历史 与场 所 , 这种 设 中心 , 任 何 建筑 的 创作 都 不 应该 脱 离 其 母体 , 应 当与城 市 现 存 空 间形 态 计 方 法 以类 型 学 为核 心 , 提 出来 源 原 型 , 超越原型 , 最 终 达 到 历 史 与现 实 , 个 体 的部 分 , 人 与 社会 , 特殊 与 普遍 的 结合 。 相 结 合 。类 型学 的最 终 目的 是要 以类 型 的处 理取 得 城 市形 态 的连 续 , 类 型 思 想将城市形体环境的秩序结构作为具有意义的实体来感知 , 它是城市形体环 第 二章 建筑 类型 学 的一些 观点 境组 织 的法 则 , 这 种法 则 不是 认为 规 定 的 , 是在 城市 历史 发 展 中 自然形成 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型学方法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和影响摘要:本文主要以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及其设计方法为研究对象,其中它对建筑形态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

简略综述类型学理论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主要针对现代建筑之后直到现在(即20 世纪60 年代至今)的当代西方建筑形态中涉及类型学理论的建筑实践加以归纳和论述。

关键词:建筑类型学、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第三种类型学、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ims in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its desig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its effect on the architectural form of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study. A brief overview of type theory origi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for the modern building until now (that is, since the nineteen sixties) of the contemporary western architecture in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to practice to summarize and discuss.Keyword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prototype typology, generic typology, third types of schools, the new rationalism, New Regionalism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建筑类型学概况自然科学中的分类行为我们称之为分类学,而社会领域的分类行为则称之为类型学。

二者既区别又联系。

但是,分类学往往对于“自然属性”进行探讨,而类型学却可以用来研究可变性与过渡性问题,类属间变化愈细微,限定自然类属的区别因素就愈困难,所以分类学就愈不胜任。

同时,由于类型学通常为追加的目的来进行条理化,所以分类学可以被看作限于条理问题的类型学。

建筑学上常以功能、形态、结构、地域等分类,由此可见,建筑学中讨论的分类行为应该是类型学的而不是分类学的。

把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continuum)做分类处理的方法用于建筑,因而有了建筑类型学。

至于把类型学明确引入建筑设计,则还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

所以“建筑类型学”还是一门较新的研究课题。

类型在建筑理论中亦有独特含义,作为一种形式创造手段,它也超出了史学范畴。

类型学在建筑中的运用类型进入建筑领域是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对美的渴求。

在新古典主义时期,法国的一些建筑家首先发展出一套类型学理论,将古典建筑的平面及立面整理出一些基本类型。

它们进入建筑历史试图解决任何所遇到的景观、城市、个体各个层次上的问题。

然而此概念似乎是只可意会而不能言传,一旦表现以文字,便可能削弱其真正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类型即一类事物的普遍形式(或者说理想形式),其普遍性来自类特征,类特征使类型取得普遍意义。

但由于与技术、功能、风格还有建筑制品的集体性质和个体要素辨证地相互作用,因此最后的表现形式总是千差万别。

近代建筑类型学研究已经有了一段很长的历史,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讨和争论,类型学原理已在不同层次上全面影响着近代建筑活动,并且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批判性和实用性的双重工具。

从卡特勒梅尔·德·昆西到迪朗到柯布西耶到艾莫尼诺再到阿尔多·罗西,类型学经历了“原型类型学”,“范型类型学”,发展到“第三种类型学”。

2.1 原型类型学建筑的类型学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5和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圣迎罗(Antonio da Sangallo,1455-1534)、卡塔奈奥(Carlo Cataneo)、瓦萨里和斯卡莫齐(Vincenzo Scamozzi,1552-1616)等的理想城市的模式,以及帕拉蒂奥对建筑模式的系统化的探求等。

但直到18 世纪法国启蒙时代,才有真正意义上明确的建筑的类型学概念。

18 世纪末,建筑本身的分类被认为是以建筑的外观来确定其种类。

类型学的目的是企图从以往多种多样的排列中发现建筑的普遍原则,当这些原则回到实践中时,必将产生新的形式以适应新的、发展了的环境。

至此,原型类型学作为建筑类型学的第一阶段,经过欧洲理论者的反复探讨,基本上为建筑类型学构筑起了完整的框架。

范型类型学19 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大量性生产的要求日趋强烈,更确切地说是由机器来进行大量性生产,产品定型化与标准化成为大量生产的主要依据,建筑物不可避免地被归入机器生产的世界。

寻找它侧身其间的本质特性,基本上以理性科学和技术成果代表形式上的进步。

因此在20 世纪初,“类型”(包括“模型” )演变成为“范型”。

建立在范型基础上的类型学(维德勒称之为第二类型学)把新类型的产生当作中心主题,但不再信奉第一代原型类型学者的图构程序,而是认为”人是新类型的根本” ,1927 年柯布西耶写道:“由于法语中类型一词的双重含义,法语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定义。

语意的变形在普遍的语言中导致了一种等价——即人=类型;从类型变成人这一点出发,我们把握了类型的重要扩展。

因为,人—类型(MAN-TYPE)是唯一性的身体类型的综合形式,并可述诸充分的标准化。

原型类型学向范型类型学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自然观的转变必然反映在建筑的表现系统上:原型类型学以自然界(第一自然)作为背景,范型类型学则以人工化了的机器自然(第二自然)为背景。

第三种类型学人类思维活动的轨迹总是呈现出循环向上的规律,以解决新问题开始,又总是以新问题产生为结束。

在类型学领域也是如此。

由于现代主义范型类型学贬低了形式及其携带的情感因素(当然是历史的),作为二战后60 年代反思的中坚思想之一的类型学的兴起,正是出于一种全新的评价,迅速促成了一种新的第三种类型学。

第三种类型学,以新理性主义为代表,标志着当代类型学的形成。

在前两种类型学中,建筑(人制造出来的)曾和它本身以外的另一“自然”进行比较并使其合法化。

同前两种类型学相比,当代类型学研究不再以外在的“自然”来使类型学元素合理并系统化,而是作为艺术形式理想的变体在城市的层面上展开,显示出真正建筑类型学的特点。

新类型学把城市当作元素集合的场所和新形式产生的根本,表达了突出形式与历史连续性的愿望。

城市作为显示在有形结构里的整体,其过去和现在应同时被考虑。

所以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类,一个建筑类型层次的终端形式,这种思想导致了城市―建筑(urban-architecture)的产生。

而这正是我们所见到的当代类型学的基本性格。

类型学在建筑中的影响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在审美意识与形态构成上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这也正是当代建筑类型学产生诱人魅力的所在。

从广义的范围来讲,只要在设计中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的,都应属于建筑类型学研究的范围。

由于选择“原型”的来源角度不同,概括起来,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从历史中寻找“原型”的新理性主义的建筑类型学,与从地区中寻找“原型”的新地域主义的建筑类型学。

新理性主义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美学思潮之一,它所设计和建立的里程碑区别于相对集中成“团状”的城市设想,这个设想是由一些新理性主义者提出的作为新理性主义运动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理性主义是运用古典原型的现代主义,从本质上讲仍是古典理性主义。

它不是通过运用现代新材料和结构等技术,而是运用接近自然的、传统的、或有传统和自然感的材料,结合新的结构、构造技术来追求现代的“古典美”。

另一方面,新理性主义表现出对城市空间的极大关注,力图解决现代主义所带来的城市问题。

新地域主义的出现可以说是对现代主义的极端性进行反思的重要潮流之一。

它几乎与新理性主义具有等同的广泛影响。

它首先是对现代建筑的城市化理想的抵抗性反应。

城市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侵蚀了建筑的地域特征,使人们的居住环境退化为单纯的商品,导致人们厌弃大都市的生活,向往前工业社会的生活模式,追求更舒适和更具个性的生活环境。

建筑设计领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当代建筑师不愿照搬过去的古典语言,但又反感美国的后现代建筑师们随意拼贴古典符号的装饰主义做法,新地域主义则为之提供了可接受的模式和灵感,并作为“自觉地去瓦解世界性的现代主义”的反现代主义的一支生力军而悄然崛起了。

如果说新理性主义是一种执着于文化传统的寻根倾向,那么新地域主义则是一种执着于地域特性的寻根倾向。

前者的原型是一种还原历史的“宏大叙事”,它更关注于深层次面上的隐性形态,因此它更具共性与普遍性;而后者的原型则是一种还原某一特定区域地缘文化的“微观叙述”,它则更关注于表层面上的显性形态,因此往往更具个性和特殊性。

总之,新理性主义与新地域主义的建筑观都是倡导在建筑全面发展的同时,自觉寻求与人类心智、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和艺术上的地方智慧的内在结合;体现文化传统的真实延续;强调技术发展与人类心灵的协调。

使人类的建筑在超越地域条件限制的同时,在精神上为人类心灵的安详构筑一个具有根源感的场所。

随着地缘范围的日渐宽泛,建筑所蕴涵的文化表征意义会相对地模糊。

因此,寻找建筑原型就成为新理性主义与新地域主义建筑师们最煞费苦心的一项工作。

而如何在建筑中表达原型,则是衡量建筑师类型学设计技巧和才情的一个重要标志。

建筑类型学研究中的一些启示当代建筑类型学理论基本上充当了一种保守的角色,与现代运动那轰轰烈烈的以社会变革为己任的英雄主义比起来,类型学强调“建筑的本份”和“建筑师的本份”——即对建筑本源的回归。

由于西方当代建筑类型学确认意义与形式之间既同构又可分离观察的方法,使我们可以直达事物最深层的含义。

所以,比起以往的建筑理论,更能启发我们从我国特定的国情和不同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肯尼迪·弗兰姆普敦著,原山译,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罗小未编著,外国近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魏春雨,建筑类型学研究[J],华中建筑,1990.02汪丽君,广义建筑类型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2.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