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试题第一二章
生理学一二章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 D2 C3 D4 C5 B6 A7 D8 D9 C 10 D11 C 12 D 13 C 14 B 15 B 16 B 17 C 18 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反射反射弧2、反馈信息效应3、功能4、Na+通道K+通道5、消耗消耗6、肌动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8分)1、内环境:指机体内细胞所生存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
2、自身调节:指在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调节情况下,组织、细胞本身对周围环境变化发生适应性的反应。
3、稳态:指内环境内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只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或相对恒定)。
4、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5、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低的物质在细胞膜蛋白质(如载体或通道)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6、静息电位:活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内负外正且相对稳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7、阈电位:能引起细胞膜上动作电位发生的细胞膜电位的临界值。
8、电压门控通道:是由所在膜两侧电位差的改变而决定其开闭的通道,称为电位门控通道。
9、绝对不应期:在组织细胞接受一次刺激而产生兴奋(动作电位)的最初一段时间内,无论细胞再接受多强的刺激也不能再次产生兴奋(动作电位),这一时期称为绝对不应期。
四、简答题(共42)1、(4分)何为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稳态有何生理意义?答:人体和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绝大多数是直接生活于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作为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为其提供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理化条件,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产物,称为机体的内环境(1分)。
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即为稳态(1分)。
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分)。
稳态不仅是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的要求,也是维持细胞正常兴奋性和生物电学特征的保证。
稳态破坏,则产生疾病(水电解质酸碱紊乱)。
生理学考试试题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是A.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B.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C.患病机体形态结构变化的科学D.患病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E.疾病的表现及治疗的科学[答案]D2.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是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和结构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答案]A3.基本病理过程是指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研究某个系统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讨论系统器官的总体改变[答案]B4.病理生理学各论是指A.讨论病因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B.讨论典型病理过程C.研究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功能和代谢的变化D.单纯讨论疾病的概念E.讨论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学[答案]E5.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发热B.水肿C.缺氧D.心力衰竭E.代谢性酸中毒[答案]D6.病因学的研究是属于A.病理生理学总论内容B.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内容C.病理生理学各论的内容D.疾病的特殊规律E.研究生物因素如何致病[答案]A7.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A.病人B.病人和动物C.疾病D.动物实验E.发病条件[答案]DB型题A.各个疾病中出现的病理生理学问题B.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病理变化C.疾病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D.重要系统在不同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E.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机制1.各系统病理生理学主要研究的是2.基本病理过程主要研究的是3.疾病概论主要研究的是[答案]1D 2B 3CC 型题A.呼吸功能衰竭B.弥散性血管内凝血C.两者均有D.两者均无1.基本病理过程包括2.系统病理生理学包括[答案]1B 2Ax 型题1.病理生理学主要从什么方面来揭示疾病的本质A功能方面B形态方面C代谢方面D细胞结构方面E超微结构方面[答案]AC2.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流行病学调查D.病变器官形态学变化的研究E.尸体解剖[答案]A B C二、填空题1.病理生理学总论,又称疾病________。
《生理学》练习题--(1~4章)

生理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一)A型题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A、体腔内空间B、组织间隙C、细胞外液D、细胞内液E、血液2、人体各部分体液中最活跃的部分是()A、细胞内液B、组织液C、血浆D、淋巴E、脑脊液3、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神经反射B、神经-体液调节C、激素远距分泌D、旁分泌E、自身调节4、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加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这一调节形式是()A、神经反射B、激素远距分泌C、活性物质旁分泌D、神经分泌E、自身调节5、肾血液量在肾动脉血压于一定范围内变动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反射B、激素远距分泌C、神经分泌D、旁分泌E、自身调节6、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自主神经系统7、使某一生理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其最大效应,依靠体内的()A、非自动控制系统B、负反馈控制系统C、正反馈控制系统D、前馈控制系统E、神经和内分泌系统8、下列哪一生理或病理过程属于正反馈()A、体位由卧位转变为直立时,通过压力感受性反射使血压回升B、激素水平降低时,相应受体的亲和力和在膜上表达的数量均增加C、大失血使血压降低,心脏血供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而进一步降低血压D、应激反应中,血中ACTH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升高E、有关寒冷信息通过视、听等感觉传入中枢即引起产热增加9、动物见到食物就引起唾液分泌,这属于()A、非条件反射B、非自动控制C、负反馈控制D、正反馈控制E、前馈控制10、与反馈相比,前馈控制的特点是()A、快速生效B、产生震荡C、无预见性D、适应性差E、不会失误选择题答案:1、C2、C3、A4、B5、E6、B7、C8、C9、E 10、A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K+由细胞内向细胞外的跨膜转运属于()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出胞E、入胞2、通常用作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A、动作电位幅度B、组织反应强度C、动作电位频率D、静息电位水平E、引起兴奋的阈值3、关于动作电位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任何一处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传遍整个细胞膜B、动作电位的传导靠局部电流进行C、传导速度取决于刺激强度D、动作电位幅度不会因传导距离的不同而改变E、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快4、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哪种离子通透性较大()A、K+B、Na+C、Ca2+D、Cl-E、H+5、神经-骨骼肌接头传递兴奋的递质是()A、去甲肾上腺素B、乙酰胆碱C、多巴胺D、Ca2+E、肾上腺素6、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的共同表现是产生()A、收缩活动B、分泌活动C、静息电位D、跨膜物质转运E、动作电位7、神经纤维膜电位由+3-mV变为-70mV的过程称为()A、超极化B、去极化C、复极化D、反极化E、超射8、比正常兴奋性低,但可引起更大振幅动作电位的时期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有效不应期9、下列生理过程需直接消耗能量的是()A、维持静息电位的钾外流B、引起动作电位去极相的钠内流C、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相的钾外流D、肌质网摄入钙E、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细胞10、下列有关有髓神经纤维跳跃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A、传导速度比无髓纤维快B、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C、双向传导D、不衰减扩布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少12、膜两侧电位倒转称为()A、去极化B、复极化C、超极化D、反极化E、极化13、液态脂质双分子层上镶嵌的各种膜蛋白及糖链中,具有主动转运功能的是()A、载体蛋白B、通道蛋白C、泵蛋白D、受体蛋白E、G蛋白14、生理情况下,机体内骨骼肌的收缩形式主要是()A、单收缩B、完全强直收缩C、等张收缩D、等长收缩E、不完全强直收缩16、下列哪项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A、肾小管重吸收尿素B、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C、血液中糖进入组织细胞D、二氧化碳排出细胞E、肾小管重吸收氨基酸17、骨骼肌发生完全性强直收缩是由于()A、连续的阈下刺激发生总和B、在收缩期发生的动作电位的复合C、在舒张期发生的动作电位的复合D、在收缩期发生单收缩的复合E、在舒张期发生单收缩的复合18、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A、属于神经纤维的跨膜电位B、具有“全或无”特征C、无不应期D、其幅度与刺激强度有关E、单向传递19、微终板电位是由()A、神经末梢产生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B、是由几百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C、是由一个突触小泡释放的ACh,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D、是由一个ACh分子,作用于终板膜引起的E、神经末梢产生数次动作电位引起的21、减小神经纤维周围组织液中Na+的浓度,动作电位幅度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先减小后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22、终板电位()A、有去极化的,也有超级化的B、幅度与ACh释放量有关C、是终板膜Ca2+内流引起的D、可沿细胞膜不衰减的扩布E、有不应期23、细胞膜内、外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主要是由于()A、安静时膜对K+有较大的通透性B、安静时膜对Na+有较大的通透性C、Na+泵的作用D、Na+、K+易化扩散的结果E、兴奋时膜对Na+有较大的通透性24、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A、递质是AChB、有时间延搁C、单向传递D、ACh大部分被轴突末梢重摄取取并反复利用E、ACh以量子式释放25、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与兴奋后的低常期相对应()A、负后电位B、正后电位C、锋电位升支D、锋电位降支E、去极化期26、当前负荷不变而增大后负荷时,以下错误的叙述是()A、肌肉收缩的张力增大B、肌肉缩短开始的时间推迟C、肌肉缩短的初速度减小D、肌肉缩短的程度增大E、肌肉缩短的程度减小27、肌肉收缩中的后负荷主要影响肌肉的()A、收缩力量和缩短速度B、初长度C、传导性D、兴奋性E、收缩能力28、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A、与电流在导线上传导一样B、其锋电位的幅度不衰减C、只能由胞体传向末梢D、频率较高时可发生总和E、只能由末梢传向胞体31、与细胞因子跨膜信号转导有关的受体主要是()A、促离子型受体B、G蛋白耦联受体C、酪氨酸激酶受体D、促代谢型受体E、鸟苷酸环化酶受体35、生电性钠泵的活动可使膜发生超极化,出现()A、负后电位B、局部电位C、阈电位D、锋电位E、正后电位36、阈刺激最小的时相是()A、绝对不应期B、相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静息期37、骨骼肌中能与Ca2+结合的位点在()A、肌动蛋白B、肌球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E、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38、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化学性突触传递B、局部电流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D、非突触性传递E、电传递39、下列关于Na+泵功能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将细胞内K+转运出去B、将细胞外Na+转运入细胞C、转运等量的Na+和K+D、维持细胞内外的Na+、K+离子浓度梯度E、活动增强导致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反应40、在一定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决定锋电位幅度的主要离子是()A、K+B、Na+C、Ca2+D、Mg2+E、Cl-41、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呈正相关()A、Ca2+B、Mg2+C、Na+D、K+E、Cl-42、下列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式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43、具有局部兴奋特征的电信号有()A、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B、神经干的动作电位C、锋电位D、终板电位E、后电拉44、当刺激强度低于阈强度时,刺激可兴奋组织将()A、不引起任何反应B、引起电紧张性扩布的局部反应C、引起衰减传导的动作电位D、引起可传导的局部电位E、引起可传导的动作电位45、阈电位是()A、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B、引起超极化的临界膜电位C、引起局部电位的临界膜电位D、引起动作电位复极的临界膜电位E、衡量传导性高低的指标46、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A、膜两侧K+浓度梯度为零B、膜外K+浓度大于膜内C、膜两侧电位梯度为零D、膜内较膜外电位相对较正E、K+净外流为零47、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动作电位复极相与K+通道开放有关,与N a+离子通道无关D、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48、大多数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是()A、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B、细胞内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C、细胞外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D、细胞内高Na+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Na+有通透性E、细胞外高K+浓度和安静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4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50、在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A、ATP酶B、单胺氧化酶C、磷酸二酯酶D、腺苷酸环化酶E、胆碱酯酶51、在强直收缩中,肌肉的动作电位()A、只能在前一动作电位新引起的肌肉收缩期前后出现B、不发生叠加或总和C、幅值变大D、幅值变小E、频率变低5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是()A、静息电位B、阈电位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速度E、刺激的频率54、对静息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A、接近K+的平衡电位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C、其数值相对稳定不变D、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是相等的E、细胞处于极化状态55、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A、主动张力B、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差C、后负荷D、前负荷和后负荷之和E、前负荷5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周期变化的顺序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57、将骨骼肌细胞膜的电变化和肌细胞内的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A、横管系统B、纵管系统C、肌浆D、纵管终末池E、三联管结构58、在前负荷固定的条件下,何种后负荷条件下肌肉收缩的初速度达最大值()A、无限大B、过大C、中等程度大D、过小E、为零59、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C、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E、原肌球蛋白与Ca2+结合60、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幅度减小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无关E、传导速度与温度无关61、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A、Ca2+的储存库B、动作电位期Ca2+进入肌细胞的通道C、使兴奋传向肌细胞的深部D、使Ca2+与肌钙蛋白结合E、诱发CICR机制62、骨骼肌细胞静息时,阻碍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的物质是()A、肌球蛋白B、原肌球蛋白C、肌钙蛋白D、肌钙蛋白TE、肌动蛋白63、美洲箭毒能使肌肉失去收缩能力的机制是()A、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B、抑制接头前膜Ca2+通道C、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D、稳定囊泡膜E、使终板膜周围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失活64、在离体实验中,如用胆碱代替浸溶液中Na+,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将()A、增大B、不变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E、消失65、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小于钾平衡电位的理论值,是由于静息时膜对()A、Na+有小量的通透性B、Ca2+有小量的通透性C、Mg2+有小量的通透性D、Cl-有小量的通透性E、带负电荷的蛋白质有小量的通透性70、下列哪项属于主动转运过程()A、氧气进入细胞B、二氧化碳排出细胞C、钾离子进入细胞D、钾离子排出细胞E、钠离子进入细胞(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A、型题1、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镶嵌蛋白的形式:A、仅在内表面B、仅在外表面C、仅在两层之间D、仅在外表面与内面E、靠近膜的内侧面,外侧面,贯穿整个脂质双层三种形式均有2、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中,脂质分子的亲水端:A、均朝向细胞膜的内表面B、均朝向细胞的外表面C、外层的朝向细胞膜的外表面,内层的朝向双子层中央D、都在细胞膜的内外表面E、面对面地朝向双分子层的中央3、人体O2、CO2进出细胞膜是通过:A、单纯扩散B、易化扩散C、主动转运D、入胞作用E、出胞作用4、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膜是属于:A、主动转运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入胞作用E、吞饮5、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A、单纯扩散B单纯扩散、C、易化扩散D、出胞人用E、细胞外物入胞作用6、以下关于细胞膜离子通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静息状态下,Na+,K+通道都处于关闭状态B、细胞受刺激刚开始去极化时,就有Na+通道大量开放C、在动作电位去极相,K+通道也被激活,但出现较慢D、Na+通道关闭,出现动作电位的复极相E、Na+ ,K+通道被称为学依从通道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运转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B、2个K+移人膜内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 n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人膜内E、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人膜内8.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A.膜在安静时对K+通透性大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C Na+,K+易化扩散的结果D.膜上Na+—K+泵的作用E.膜上ATP的作用9.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同时和以后的一个短的时间内,兴奋性周期性变化是: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10.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逆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B.顺浓度差使细胞膜外的K+转入膜内C、阻止水分进入细胞D.建立离子势能储备已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性的基础11.以下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B.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一般表现为锋电位D.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幅度也越高E.受刺激后,细胞膜电位的变化也可称为复极化12.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同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相比:A、前者大B、前者小C、两者相等D、前者约大10%E、前者约大20%13.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下列哪种离子通透性最大:A. K+B.Na+C. Cl1D.Ca2+E.Mg2+14.人工地增加离体神经纤维浸浴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A.先减小后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减小D.增大E.不变15.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A、钠的平衡电位B、钾的平衡电位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E.锋电位与超射之差16.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是:A.K十B.Na+C. ClD.Caz+E.Mg2+17.人工地增加细胞浸浴液中Na+的浓度,则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幅度将:A、先减小后增大B.不变C减小D.增大E.先增大后减小1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形成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内的Na+浓度高于膜外B.细胞受刺激兴奋时,Na+通道开放造成Na+外流 C、大量Na+外流使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 D.达到Na+的平衡电位时,Na+外流停止E.Na+通道失活,K+通道进一步开放,动作电位自然出现下降支19.阈电位是指:A.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B.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D.造成膜对Na+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E.造成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20.单根神经纤维受到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低常期时,相当于其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1.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峰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A.相对不应期B.绝对不应期C超常期D.低常期E.绝对不应期加相对不应期22.单根神经纤维受刺激而兴奋,当它的兴奋性处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时,相当于动作电位的:A、阈电位B.去极相C.超射时期D.负后电位E.正后电位23.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A.阈电位B.时值C.阈强度D.刺激强度的变化率巳刺激的频率24.刺激阈指的是:A.用最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的最短作用时间B.保持一定的刺激强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作用时间C. 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D.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适刺激强度E.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25.下列有关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B.传导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C.在有髓纤维是跳跃传导D.有髓纤维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比无髓纤维快 E.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减小。
生理学试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单纯扩散2.易化扩散3.主动转运4.钠-钾泵5.G-蛋白6.兴奋性7.静息电位8.动作电位二、问答题1.根据离子学说,阐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2.简述跨膜信号传导的主要方式。
3.动作电位的传导。
第一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体液2.机体内环境3.血浆4.血清5.等渗溶液6.等张溶液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8.红细胞沉降率9.红细胞比容10.红细胞渗透脆性11.促红细胞生成素12.血液凝固13.ABO血型系统14.RH血型系统15.交叉配血试验16.内源性凝血途径17.外源性凝血途径18血浆晶体渗透19.血浆胶体渗透压二、填空题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____形成,而血浆中的____则主要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2.贫血时,红细胞比容___,脱水时,红细胞比容____。
3.血浆的正常pH值为___。
____为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
4.红细胞内渗透压____周围血浆渗透压,相当于____NaCl溶液的渗透压,约___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5.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表示脆性越___,越__破裂。
初成熟红细胞的脆性较衰老红细胞的脆性___。
6.最重要的造血原料是____,成人红细胞在____中生成。
7.维生素B12主要在____内被吸收,且有赖于____的存在。
8.___引起的红细胞数___,是由于____产生增多的缘故。
9.缺氧时肾脏产生的____,可_____红细胞的形成。
10.血液凝固的三个阶段都需要____参与。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时,需要____参与。
11.输血时血液中所加的抗凝剂通常是_____,其作用是与血浆中的___形成络合物。
12.血液凝固是一种___反应,____可使凝血过程加快。
13.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不被受血者的___所凝集。
通常随O型输血人的抗A及抗B凝集素___和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大量凝集。
14.某人失血后,输入A型血、B型血各150ml均未发生凝集反应,该人血型为_____型。
生理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2. 稳态(homeostasis)3. 反射(reflex)4. 反馈(feedback)5.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6. 负反馈(negative)7. 前馈二、选择题单选题1. 机体内环境的homeostasis 是指:A. 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B.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C. 细胞内液化学成分相对恒定D. 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E. 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2. 下列关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概念是:A. 生物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经常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B.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C.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之为稳态D. 稳态一旦不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将受到威胁E. 稳态的概念首先由美国科学家Cannon提出3. 能引起生物机体发生反应的各种环境变化,统称为:A. 反射B. 兴奋C. 刺激D. 反应E. 阈值4. Neuroregulation的基本方式是: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正反馈调节E. 负反馈调节5. Neuroregulation的特点是A. 调节幅度B. 作用广泛而持久C. 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D. 反应速度慢E. 调节的敏感性差6. 下列不直接参与体内信息传递的物质是:A. 神经递质B. 调制物C. 内分泌激素D. 旁分泌物质E. 局部体液因素7. 下述情况中,属于autoregulation的是:A. 人在过度通气后呼吸暂停B. 全身血压维持相对恒定C.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D. 血糖水平维持相对恒定E. 平均动脉压在一定范围内升降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8.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negative feed-back的调节是:A. 排尿反射B. 排便反射C. 血液凝固D. 减压反射E. 分娩9. 维持机体homeostasis的重要调节过程是:A. neuroregulationB. humoral regulationC. autoregulaionD. positive feedbackE. negative feedback10.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制部分的信息称为:A. 偏差信息B.干扰信息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E. 自动控制信息11. 家兔,雄性,体重2.1kg。
生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 绪言(一)单项选择1. 关于反射,下述哪项是错误的(D )A. 是机体在神经中枢参与下发生的反应B. 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两种C. 机体通过反射,对外界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D. 没有大脑,就不能发生反射2. 以下哪项不属于反射弧的环节(A )A. 突触B.中枢C.效应器D.外周神经3. 躯体运动神经属于(C )A.传入神经B. C. 传出神经 D. 4. 关于体液调节,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A. 体液调节不受神经系统的控制B. 通过化学物质来实现C. 激素所作用的细胞称为激素的靶细胞?D. 体液调节不一定都是全身性的5. 自主神经系统对于心血管系统是(A )A. 控制系统B. 受控系统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6. 心血管系统是自主神经系统的(B )A. 控制系统B. 受控系统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7. 迷走神经传出纤维的冲动可看作是(C )A. 控制系统B. 受控系统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8. 动脉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动脉血压变化,使相应的传入神经产生动作电位可 看作(D ) A.控制系统 B. 受控系统C. 控制信息D. 反馈信息9.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C )A. 人体血压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到某一特定目标D. 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10.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中枢 效应器A. 排尿反射B. 排便反射C. 血液凝固D. 减压反射1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C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12. 条件反射的特征是(D )A. 种族遗传B. 先天获得C.数量较少D. 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13. 体液调节的特点是(C )A. 迅速B.准确C.持久D.短暂14. 排尿反射是(D )A. 自身调节B. 负反馈调节C.体液调节D. 正反馈调节(二)多项选择1. 下列各项叙述,属于条件反射的是(AC )A. 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不固定,灵活可变B. 刺激性质与反应之间的关系由种族遗传决定C. 需后天学习获得D. 数量有限,比较恒定、少变或不变E. 反射活动的适应性比较有限2. 神经调节的特点是(AB )A. 出现反应迅速B. 局限而精确C.作用持续时间较长D.作用范围广泛E. 适于缓慢进行的一些生理过程的调节3. 属于条件反射的有(CE )A.食物入口引起唾液分泌B.沙粒入眼引起流泪C.望梅止渴D. 叩击髌腱引起小腿伸直E. 谈起美食引起唾液分泌4. 以下何属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ABC )A.心脏生物电现象的原理B.C.肌肉收缩的原理D.E. 运动时心功能的变化5. 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度慢 B. 参与维持机体的稳态C.作用范围广D. 持续时间短E.反应迅速而准确6. 反射弧组成包括 A. 效应器 B. C. 传出神经 D.E.传入神经突触传递的原理 缺氧时肺通气的变化 (BDE )(ABCDE ) 5 557,耳口 感受器 神经中枢7. 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有(ABC )A. 雏鸡出壳就能啄食B. 沙粒入眼就眨眼流泪C. 新生儿嘴唇触及乳头便会吸吮D. 学生听见上课铃声就立即进教室E. 看见酸梅唾液立即分泌五、简述题1. 生理学研究大致分为哪几个水平?2. 简述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8464159e8762caaedc33d400.png)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_____ 和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_____ 和_____ ,均属于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_____ 离子内流量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机体内环境是指( B )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组织液
2.机体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A )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反馈调节
3.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B )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体液调节
D.神经调节
4.下列生理过程中,属负反馈调节的是( C )
A.排尿反射
B.血液凝固
C.减压反射
D.分娩过程
5.人体内O2和CO2进出细胞是通过( A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或出胞作用
6.与主动转运相比,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D )
A.需膜蛋白帮助
B.逆电梯度
C.逆化学梯度
D.不消耗能量
7.细胞膜内电位由-90mv转变为-100mv,生理学中称为( B )
A.超射
B.超极化
C.去极化
D.复极化
8.静息电位主要是( A )形成的。
A.K+ 外流
B.Na+内流
C.Ca 2 + 内流
D.Na泵活动
9.动作电位上升支是( D )形成的。
A.K+ 内流
B.K+外流
C.Na+外流
D.Na+内流
10.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调节 E.负反馈调节
11.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C )
A.调节幅度小 B.作用广泛而持久 C.作用迅速、准确和短暂
D.反应速度慢 E.调节的敏感性差
12.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D )
A.排尿反射 B.排便反射 C.血液凝固 D.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E.分娩13.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正反馈调节的是:( B )
A.体温调节 B.排尿反射 C.肺牵张反射
D.血糖浓度的调节 E.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14.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 )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15.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绝对平衡的状态
B.由机体内部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动态平衡过程
C.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
D.机体一切调节活动最终的生物学意义在于维持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E.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16.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E )
A.细胞内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B.细胞外液理化性质保持不变
C.细胞内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D.细胞外液化学成分保持恒定
E.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相对恒定
17.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比,下述各项中错误的是:( D )
A.神经调节的速度快 B.神经调节的作用持续时间短 C.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小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应 E.神经调节是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主要方式之一20.人体内葡萄糖和氨基酸进入细胞内主要是通过:( C )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E.入胞作用
21. 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和氨基酸主要是通过:( E )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2. 细胞安静(未受刺激)时,膜内K+向膜外移动主要是通过:( E )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3. 在动作电位的去极化过程中,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主要是通过:( B )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24.细胞膜内外正常的Na+和K+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是由于:( D )
A.膜在安静时对K+ 通透性大 B.膜在兴奋时对Na+通透性增加
C.Na+ 、K+ 易化扩散的结果 D.膜上钠-钾泵的作用
E.膜上ATP的作用
25.以下关于钠泵生理作用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钠泵能逆着浓度差将进入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
B.钠泵可顺着浓度差使细胞外的K+转入膜内
C.由于从膜内移出Na+,可防止水分子进入细胞内
D.钠泵的活动造成细胞内高K+,使许多代谢反应得以进行
E.钠泵的活动可建立膜两侧的离子势能贮备
26.安静时细胞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的稳定状态称为:( A )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27.所谓细胞膜的去极化表现为:( C )
A.静息电位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膜内带负电、膜外带正电的状态
B.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C.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
D.经历C项变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E.经历B项变化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
28.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由静息电位向0电位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29. 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指标是(C )
A.强度----时间变化率
B.强度----时间曲线
C.阈值
D.基强度
E.时值
30. 在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变化过程中,从0电位到锋电位顶点的部分称为( E )A.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去极化
31.阈电位是指:( D )
A.造成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造成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C.超极化到刚能引起动作电位时的临界膜电位
D.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造成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32.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D )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γ-氨基丁酸 D.乙酰胆碱 E.5-羟色胺33.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膜的:()
A.K+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34.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上升支的形成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35.判断组织兴奋性高低常用的简便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的持续时间 C.阈强度 D.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E.刺激的频率36.神经细胞在接受一次阈上刺激后,兴奋性的周期变化是:()
A.相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B.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超常期
C.绝对不应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D.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相对不应期
37.骨骼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小节
38.骨骼肌细胞发生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是:()
A.横管 B.纵管 C.三联管 D.肌凝蛋白 E.肌纤蛋白
39.在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Na+ B.K+ C.Cl- D.H+ E.Ca2+
40.在下列物质的跨膜转运中,属于被动转运的是:()
A.Na+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B.K+ 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C.Ca2+ 由细胞内到细胞外
D.O2 由细胞外到细胞内 E.运动神经末稍释放Ach
(二)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稳态
3.反射 4.负反馈
5.主动转运 6. 静息电位
7.动作电位 8. 阈电位
9. 兴奋性
三、填空题
1.生命的基本特征有、、和。
2.细胞膜对物质转运的形式有和()
3.钠泵的作用是把Na+和K+完成逆浓度转运,因而属于___ ____转运,当每消耗一分子A TP,可完成__ _____个Na+和个K+的运输。
4.组织兴奋后,其兴奋性出现周期性变化,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5.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是、和;
6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转动方式是_______和_______。
7.O2和CO2通过红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
8.正常状态下细胞内K+浓度_______ 细胞外,细胞外Na+浓度_______细胞内。
9衡量组织兴奋性常用的指标是阈值,阈值越高则表示兴奋性_______。
四、简答题
1.何谓钠泵?其活动的生理意义有哪些?
2.试比较动作电位与局部电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