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36张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
也就不同;一般情况下,失电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得电子时电子层数不变。
1.辨一辨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
(2)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 √ )
(3)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 )
(4)钠原子与钠离子的核内质子数不同。( × )
(5)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后,电子层数不变。( × )
②依据给出的具体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的构成及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③以粒子的结构和变化为内容,考查离子的形成、分类及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之间的相互转化
关系。
④依据粒子结构示意图考查原子得失电子情况。
[例2](2022怀化)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汞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汞元素属于
误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
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解析: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B.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是因为
10,属于氖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原子。(3)由图2中的阴、阳离子分别是氧离子和镁离子可知,构
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镁,化学式是MgO。
答案:(2)4
E
(3)MgO
三、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而分子、原子均是微观概念,既有种类之分,又有
数量之别;元素是从宏观上对物质组成的描述,而分子、原子是从微观上对物质构成的描述;一般用
1个氧原子
构成。
(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现象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复习

第三章《物质构成的奥秘》中考复习

• 知识回顾 :
• 考点5 化合价与化学式
• 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口诀)
• 在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显 价,氧元素通常显 价。
• 2、用
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 1、化合物中,元素的正价与负价代数和为 ,据此可依据化 学式推断元素的化合价和根据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 2、根据 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各元素的质量比及其某元 素的质量分数。
+17 2 8 7
+8 2 6
+19 2 8 8 1
+18 2 8 8

A.
B. C.
D.
二、典型题
• 例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 A H B H20 C H2 D 2H
• 例4.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l2 B.2N2
C.Cu D.CO2
• 例5. 由解放军某研究所研制的小分子团水是
• (A)Ti可以表示一个钛原子 (B)Ti4+核外有26个电子 • (C)TiO2中含有氧分子 (D)CaTiO3属于金属氧化物
• 例6. 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 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 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7)四个四氧化三铁分子(4Fe3O4) (8)3个亚铁离子(3Fe2+)
1. 某元素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6
,A属 非金属

素。(填金属、非金属或稀有气体),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而形成
的离子的符号是 S2-

查补易混易错点02物质构成的奥秘-2022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查补易混易错点02物质构成的奥秘-2022年中考化学三轮冲刺过关

查补易混易错02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的奥秘本主题主要包括物质的分类、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元素和物质组成的表示。

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探究微观实质,建立微观粒子的模型,突破“宏观微观”的思维跨度,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该考点是长沙市中考的高频考点,最近五年都有考察。

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第4题、第5题、填空题第16题、第18题。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离子也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C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它是一个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

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即电中性)。

3.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但一定不可能是化合物。

)②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

③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但化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

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物质的种类不同。

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元素的种类不同。

④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⑤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⑥化学式的意义:表示一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原子构成。

⑦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属单质、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

由分子直接构成的:如H2、O2、N2、Cl2、CO2、H2O、SO3、HCl、H2SO4。

2024成都中考化学回归教材复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2024成都中考化学回归教材复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图3-8 原子的体积很小
图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10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图3-11 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12 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图3-13 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 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带正电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图3-14 原子的质量很小,通 常使用其相对质量
(3)在下列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变化类型。

(物理变化)

木炭
(化学变化)
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
(化学变化)
水和氧气
一种分子
(化学变化)
另一种分子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 (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 水蒸发的过程中,水分子的间隔变大了。 (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着。 (3)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分子在不断运动,香水、汽油如果不密封,分子会运动到容器外,造成损失。
练习与应用
1.填空题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分__子__、__原__子__和__离__子__等。例如,氢气的构成粒子 是__氢__分__子__,汞的构成粒子是__汞__原__子__,氯化钠的构成粒子是__钠__离__子__和 __氯__离__子__。 (2)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带有__正__电荷,成为_阳___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后, 就带有_负___电荷,成为_阴___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__离__子__。
物质构成的奥秘
实验3-1 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
现象:品红在水中扩散
图3-1 品红在水中扩散
品红完全扩散均匀之后,品红分子是否就停止运动了?为什么?
图3-2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

中考化学专题——构成物质的奥秘

中考化学专题——构成物质的奥秘

中考化学专题——物质构成的奥秘1.食品添加剂溴酸钾(KBrO 3)会致癌,其中溴元素(Br)的化合价为 ( )A.+1B.+3C.+5D.无法确定2.石英砂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 2)。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 ( )A.+4B.+3C.+2D.-23.今年1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

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 2SiO 3(硅酸钠),Na 2SiO 3中Si 元素的化合价是 ( ) A.+1价 B.+2价 C.+3价 D.+4价4、卟啉铁(C 34H 32ClFeN 4O 4)对缺铁性贫血有显著疗效。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卟啉铁中含有5种元素B.1个卟啉铁分子中含有34个碳原子C.人体补铁的唯一方法是服用卟啉铁D.“缺铁性贫血”中的“铁”指单质铁5. 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O 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 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 4分子中含有2个O 2分子C.O 4和O 2的性质完全相同D. O 4和O 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6.染发时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会对染发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其化学式为C 6H 8N 2。

有关对苯二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属于有机物B.对苯二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C.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4∶1D.对苯二胺能被人体少量吸收7.抗震救灾,众志成城。

用于汶川震后防疫的众多消毒剂中,有一种高效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C 3O 3N 3Cl 3),又称高氯精。

下列有关高氯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氯精由4种元素组成B.高氯精中C.O 、N 、Cl 的原子个数比为1∶1∶1∶1C.高氯精中C.N 两种元索的质量比为12∶14D.高氯精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8.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的外形好似“鸟巢”(The Bird Nest),有一类物质也好似鸟巢,如化学式是B 5H 9的五硼烷。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原卷版)

必背3物质构成的奥秘-冲刺2023年中考化学必背重点知识(原卷版)

中考必背重点知识(三)物质构成的奥秘三分子和原子知识点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构成物质的粒子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和。

2.微粒的性质(以分子为例)①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20滴为1mL)中大约有1.67×1023个水分子。

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数,昼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

①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分子间是有间隔的①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其中①①①是分子、原子、离子的共同性质。

知识点二:分子和原子的关系1.分子——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二者关系: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微粒本身不改变,只是微粒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化学变化:微粒本身发生了改变,即微粒的构成发生了改变。

(2)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由 微粒构成。

混合物:由 微粒构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①金属单质 如:铁、铜、汞等①固态非金属 如:碳、磷、硫等①稀有气体单质 如:氦、氖、氩等4.分子和原子比较(1)相同点分子和原子都是组成世界的稳定 ,它们的 和 都很小,它们都在不断的 ,它们之间都有可以变化的 。

(2)不同点(用分子、原子填空)① 相互结合形成②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了破裂,分成了更小的粒子—— , 又重新组合成新的 。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原子的结构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个负电荷:一个电子带核外电子中子:不带电个质子带一个正电荷:质子原子核原子11说明: ①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2023年安徽省中考化学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法精例
02
考法一 分子、原子、离子及其性质
【例1】(2022·安徽)2021年12月9日,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开设的“天宫课堂”进行了泡腾片(由碳酸氢钠、酸和香料等组成)实验。下列对应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
A
从水袋中挤出水,形成水球飘浮在空中
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B
将水溶性颜料溶于水球,水球呈美丽的蓝色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
中子
2.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一般①______4个
容易②____电子
观点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
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B
水电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苯和 冰醋酸混合后体积大于
微粒间有间隔
A
5.(2016·安徽)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可燃冰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超临界水与液态水具有相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B.将气态水升温或加压一定使水分子间距离变小C.超临界水是由液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混合物D.用超临界水处理含碳废物的方法比焚烧法更环保
D
4.(2017·安徽)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D
2.(2022·郴州)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中考化学分类专项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

中考化学分类专项复习物质构成的奥秘试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知识清单考点1 分子、原子、离子(一)分子和原子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由于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等,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等。

讲解:分子、原子、离子概念的区别与联络1、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

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C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D 、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分子解析: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有氧气,所以导致鱼因为缺氧死亡。

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凉开水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水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

要注意分子、原子、元素的区别。

2、近年来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3H 。

那么+3H 属于〔 〕A 、单质B 、分子C 、离子D 、原子解析:单质不带电。

+3H 带正电荷,不可能属于单质。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但分子、原子都不带电,离子是带电的粒子。

2、分子原子的特点——简答题在用微观粒子做简答题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由宏观-微观-宏观的原那么,因为给出的现象一定是宏观的,肉眼可见的都算是宏观的,而我们要用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粒子去解释,所以一定要从宏观入微观,解释出这是哪种粒子,最后,还要回归到现象上去扣题。

同时,要看分答点,一般都是0.5分一个关键词,所以要保证有关键词,得分点,同时语言简洁流畅,不要重复得分点。

审题时刻注意形容质量、温度、气压、变化之类的词汇或者者描绘。

在组织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有逻辑性,每个上半句都要为下半句做铺垫,一句讲明一个道理。

同时前面的内容要为后面的内容做铺垫。

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推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推论同种粒子化学性质一样。

解释:〔1〕如氧气是由于O 2分子构成,二氧化碳是由CO 2分子构成,因此保持氧气这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O 2分子,保持二氧化碳这种物质是CO 2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成二氧化碳,说明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 释不合理的是D( )
A.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八月桂花飘香 ——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 —— 分子很小 D. 水结成冰 —— 分子停止运动
2. 用微观粒子的性质解释常见现象
分子的特性
举例(类举)
动——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快
闻到气味
间——微粒间有间隔
热胀冷缩、三态变化、体积 变化
分子的特性 小——质量和体积 都很小
举例(类举)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 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结论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3.离子 (1)概念: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2)表示:在原子团或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B ) A. 氢气 B. 氯化钠 C. 水
D. 金刚石
5.请从水、氯化钠、金刚石、二氧化碳、铁中选择适当 的物质填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_、__二__氧__化__碳____(填 物质的名称,下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有刚__石__、__铁____,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氯__化__钠____________。
命题点 2 原子的结构和微粒结构示意图
知识梳理
1、原子的结构
质子(带 ②_正___电)
原子
原子核(带①_正__电) ③_中__子_(不带电)
④_核__外__电__子__(带⑤__负___电)
相对原子质量=一个 该C 原-1子 2原 的子 实质 际量 质的 量1 [近似计算式:相对
12
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 核上)],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特别提醒】a.原子核内不一定有中子,如氢原子核内没有 中子; b.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正电荷和 负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故原子对外不显电性。
本内容适合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中考第一轮复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主讲人 杨老师
命题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8年6考)
知识梳理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及其关系 1.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
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氧气、干冰等。
(2)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物质,其化学性质由原子保持,如:金刚石、铁等。相同 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如氧原子可以构成O2和O3两种 不同的分子。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Mg2+、NH4. 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1)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水蒸 气液化只是水分子的____间__隔__发生变化(如图1)。
(2)在化学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分为_原__子_____, ___原__子___又组合成新的分子(如图2)。
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分子停止运动 B. 分子质量变大 C. 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D. 分子间隔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 ) A. 八月桂花飘香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B.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酒精挥发说明酒精分子的体积增大 D. 碳单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
6.长沙地铁正式开通,极大方便了市民出行,但也限制了
市民随意吃美食臭豆腐。因为在地铁车厢吃臭豆腐会影响
他人乘车舒适度。
请你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乘车禁止吃有异味的食物的原
因是:__分__子__在__不__断__运__动________。
7.如图是“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A中加入5 mL浓氨水, B中加入20 mL含酚酞的蒸馏水,
异——由同种元素 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物质化学性质不同
H2O2和H2O、CO2和CO的组成元素 都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
二、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 实验过程及装置
2. 实验现象:过程Ⅱ无明显现象,过程ⅢA烧杯中溶液变红。 3. 实验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第一批“共享单车”进入长沙,方便了长沙市民的绿色出 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
罩上大烧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___B_____ (填“A”或“B”)烧杯中溶液开始变红。
(2)该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一个基本性质是 ____分__子__是__不__断__运__动__的_________。 (3)该实验中大烧杯所起的作用是_防__止__氨__分__子_扩__散__到__空__气__中_,_ _对__空__气__造__成__污_染__(_或__使_氨__分__子__局__限__在__一_定__空__间__内__运__动_,__浓__度__增__大__, _使__实__验__现__象__更_明__显__)______ (任写一点即可)。
3.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分子原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 原子是__化__学__变__化_中 概念 质,分子是保持其_化__学__性__质__ 的最小粒子
的最小粒子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可___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 __不__可__再分
联系
二、微观粒子的性质 1. 微观粒子的性质 (1)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在不断地__运__动__,且温度越高,粒子的运动越__快___。 (3)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_间__隔___,且温度越高,微粒间的 __间__隔__越__大__。 (4)同种微粒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微粒的化学性质不同。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1)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电子层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核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性质的关系
原子分类
最外层电子数
化学性质
金属原子
小于4个 原子易失__去__电子,不稳定
非金 非稀有气体原子 大于等于4个 原子易得__到__电子,不稳定
属原

稀有气体原子 8个(氦为2) 不易得失电子,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