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用中成药

合集下载

常用中成药说明简表- 药典

常用中成药说明简表- 药典

附表2中成药功效简表序号凡未注明出处者标准均来自【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一 1.天麻丸【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痠痛。

2.密环片菌片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经络肢体脑系分册p162功能主治定惊,熄风。

用于眩晕头痛,惊风癫痫,肢体麻木,腰膝酸痛。

3.止痉散zhǐjìng sǎn《流行性乙型脑炎中医治疗法》功效:搜风通络,镇痉止痛。

主治:乙脑抽搐不止。

四肢抽搐,痉厥,以及顽固性头痛、偏头痛、关节痛。

4.五虎追风散【来源】本方出于《晋男史传恩家传方》【主治】破伤风。

症见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者。

有袪风痰、止痉搐之功.【功效】祛风痰,止痉抽。

本方为治疗破伤风初期的常用方。

破伤风,属痉病中的伤痉,多由外伤中风邪所致。

二 1.舒肝丸Shugan Wan【功能与主治】舒肝和胃,里气止痛。

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胀满,胃脘疼痛,嘈杂呕吐,嗳气泛酸。

【注意】孕妇慎用。

2.金莲清热颗粒Jinlian Qingre Keli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生津利咽,止咳祛痰。

用于感冒热毒壅盛证,症见高热、口渴,咽干,咽痛,咳嗽,痰稠;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注意】虚寒泄泻者不宜用。

三 1.银杏叶片Yinxingye Pian【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瘀血阻络引起的胸痹心痛、中风、半身不遂、舌强语謇;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脑梗死见上述证候者。

四 1.雷公藤总萜片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经络肢体脑系分册 P456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用于寒湿侵袭,瘀血阻络引起的关节肿痛,屈伸不利,畏寒肢冷,遇寒加重,腰膝无力,或寒热交错等症;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症候者。

【禁忌】(1)孕妇、哺乳期妇女或患有肝脏疾病等严重全身疾病者禁用。

(2)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青少年及生育年龄有孕育要求者不宜使用,或全面权衡利弊后遵医嘱使用。

家庭常备中成药常识汇编

家庭常备中成药常识汇编

家庭常备中成药首先,在选购家庭常备中成药前,应当注意药物的生产日期,确保其在保质期内。

还应了解一般药物的注意事项,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一、内科常用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辛凉解表、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用于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及西医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乙型脑炎等病的初期阶段。

服用本药时应注意,风寒感冒者不适用。

银翘解毒片: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等。

感冒清热颗粒(冲剂):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等。

服本药时应注意,风热感冒者不适用。

感冒软胶囊:辛温解表,散寒宣肺,还能疏风止痛,清利头目,止咳祛痰。

适用于风寒感冒,以恶寒重、发热轻为特点,主要表现为头痛、身痛、无汗,或伴有咳嗽、流清涕等症。

服本药时注意,方中麻黄有升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及心脏病患者慎服。

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理气化痰。

适用于风热型、肺燥型、痰热型咳嗽,其表现主要以痰多,咽喉痛痒,或干咳频频,口干声嘶为主。

另有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二药比较清热化痰用相同,本品养阴润肺作用略强。

服本药时注意,风寒咳嗽不可服用。

藿香正气丸、水、胶囊、软胶囊:解表化湿,理气和中,降逆止呕。

适用于暑湿季节的胃肠型感冒,症见头痛身重胸闷,或恶寒发热,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

服本药时注意,有内热者不可服用。

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急性扁桃体炎见上述症候者。

服用本药时注意,有风寒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仁丹:清暑开窍,辟秽排浊。

用于中暑呕吐,烦躁恶心,胸中满闷头目眩晕,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大山楂丸:开胃消食。

用于食积内停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闷。

服用本药时应注意,本药不适用于脾胃虚弱,无积滞而食欲不振者。

健胃消食片:健胃消食。

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暖腐酸臭、脘腹胀满,及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

外科常用中成药1、四妙丸:清热利湿。

2、茴香橘核丸:散寒行气,消肿止痛3、前列泰胶囊:清热利湿,活血散结。

4、清淋颗粒: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5、三七片:散瘀止血,消肿定痛6、大活络丹:祛风,舒筋,活络,除湿7、龙血竭胶囊:活血散瘀,定痛止血,敛疮生肌8、复方黄连素片: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9、癃清片:清热解毒,凉血通淋。

10、良附丸:温胃理气。

11、活血止痛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12、六味消痔片:清热消肿,收敛止血。

13、化痔灵片:凉血,收敛,消炎14、跌打红药片:活血止痛,去瘀生新15、益心舒片: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养阴生津。

16、强筋健骨丸:祛风除痰,强筋壮骨17、化瘀止痛栓:清热燥湿,凉热化瘀,消肿止痛妇科常用中成药1、痛经宝颗粒:温经化瘀,理气止痛。

2、加味益母草膏:养血调经。

用于月经不调,经量少。

3、参茸白凤丸:益气补血,调经。

4、百仙妇炎清栓: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去瘀收敛5、康妇炎胶囊:清热解毒,化瘀行滞,除湿止带6、丹栀逍遥丸:舒肝解郁,清热调经。

7、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消症。

8、固经丸:滋阴清热,固经止带。

9、茯蒲洗液: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10、暖宫七味丸:调经养血,温暖子宫,驱寒止痛。

11、更年安片:滋阴清热,除烦安神。

12、妇科养坤丸:疏肝理气,养血活血。

13、金鸡片:清热解毒,健脾除湿,通络活血。

14、红花逍遥片:舒肝,理气,活血。

15、逍遥丸: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16、盆炎清栓:清热解毒,活血通经,消肿止痛17、四物颗粒:养血,调经。

儿科常用中成药1、小儿化滞散:健脾和胃,消食化滞。

2、健脾消食丸:健脾,消食,化积。

3、回春散:清热定惊,驱风祛痰。

4、婴儿健脾散:健脾,消食,止泻。

5、健儿药丸:破积驱虫,开胃进食。

6、消积健儿片:健胃,消食,杀虫。

7、儿童咳液:清热润肺,祛痰止咳。

8、儿童清肺口服液:清肺,化痰,止咳。

9、小儿喜食糖浆:健脾,消食,化积。

10、儿感清口服液:解表清热,宣肺化痰。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临床常用中成药分类介绍讲解
感冒类、咳嗽类、积滞类、厌食类、脾 虚泄泻类
2
一、内科用药
(一)解表剂 作用:发汗解表 适应证:表证: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 全身不适为主要特征。 常见病: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 服用注意:服药后,宜以遍身微汗为度,切忌大汗,并注意避 风邪,以免再次感冒。 宜食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油腻鱼虾海鲜类食物。 不宜自己选择用药的人群 1、体质虚弱、易反复感冒者;2、感冒病情重者; 3、感冒病程中出现并发症者;4、慢性疾病患者感冒; 5、儿童、老年人、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感冒
4、服药期间还应注意饮食调养,不宜过多食用生冷、油腻
等不易消化之食品
11
常用泻下剂
分 名称 类
功用
适应症
*复方芦荟 调肝益肾,清热 习惯性便秘
胶囊
润肠,宁心安神
当归龙荟丸 泻火通便
肝胆火旺便秘

*新清宁
(熟大黄)

剂 *清宁丸
清热解毒,泻火 实热内蕴便秘 通便
清热泻火,消肿 火毒内蕴所致
通便
咽喉肿痛、口
14
分类 适应症
表现
代表药物
清热泻 肺胃里热炽 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牛黄解毒丸、
火类 盛证
口舌生疮、目赤肿痛 黄连上清丸、
牛黄上清丸
清热解 火毒热盛证 局部红肿热痛、疮疡 双黄连合剂、
毒类
疔毒、便秘
银黄颗粒、板
蓝根颗粒
清热祛 湿热 湿类
湿热淋痛、湿热黄疸、茵栀黄口服液、
痢疾泄泻
复方黄连素片
15
分类 名称
适应证:便秘
临床表现: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
注意事项:

常见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骨科中成药中成药

常见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骨科中成药中成药

常见外科、妇科、眼科、耳鼻喉、骨科中成药中成药外科用药1、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处方】穿心莲,溪黄草,苦木【功能与主治】清热,祛湿,利胆。

急性胆囊炎,胆道炎。

2、清热消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处方】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琥珀【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

用于湿热瘀阻所致的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

3、清热解毒季德胜蛇药片【处方】七叶一枝花、蟾蜍皮、蜈蚣、地锦草【功能与主治】解毒,消肿,止痛,化腐,生肌。

毒蛇与毒虫咬伤,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带状疱疹,乙型肝炎,隐翅虫皮炎,耳廓软骨膜炎,阴茎包皮水肿,蚕豆黄,红斑狼疮等。

连翘败毒丸(膏、片)【处方】金银花、连翘、大黄、紫花地丁、蒲公英、栀子、白芷、黄芩、赤芍、浙贝母、桔梗、玄参、关木通、防风、白藓皮、甘草、蝉蜕、天花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用于疮疖溃烂、灼热发烧、流脓流水,丹毒疱疹,疥癣痛痒。

如意金黄散【处方】姜黄160g、大黄、160g、黄柏、160g、苍术、64g、厚朴、64g、陈皮、64g、甘草、64g、生天南星、64g、白芷、160g、天花粉、320g【功能与主治】消肿止痛.用于疮疡初起,红肿热痛。

4、通淋消石排石颗粒【处方】连钱草、车前子(盐水炒)、关木通、徐长卿、石韦、瞿麦、忍冬藤、滑石、苘麻子、甘草【功能与主治】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用于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病属下焦湿热证者。

5、软坚散结内消瘰疬丸【处方】夏枯草、玄参、海藻、浙贝母、天花粉、连翘、熟大黄、白蔹、枳壳、玄明粉等17味【功能与主治】软坚散结。

用球瘰疬痰核或肿或痛。

妇科用药(一)理气剂1、养血舒肝妇科十味片【处方】香附(醋炙)、当归、熟地黄、川芎、延胡索(醋炙)、白术、赤芍、白芍、大枣、甘草、碳酸钙。

【功能与主治】具有疏肝理气、养血调经之功效,是治疗肝郁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和闭经等症的首选中成药。

(整理)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整理)常用非处方中成药

常用非处方中成药:骨伤科用药治疗急、慢性软组织扭挫伤、颈肩痛、腰腿痛等药物都属于骨伤科用药的范围。

代温灸膏[药物组成]辣椒、肉桂、生姜、肉桂油。

[功能主治]温通经脉,散寒镇痛。

用于风寒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背、四肢关节冷痛;寒伤脾胃所致的脘腹冷痛、虚寒泄泻;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外用。

根据病症,按穴位贴1张。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孕妇禁用;风湿热痹、脾胃炽热、儿童、年老体弱者慎用;用药后皮肤过敏者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作对症处理;皮肤破损处不宜使用。

天麻片[药物组成]天麻、羌活、独活、杜仲(盐炒)、牛膝、粉萆薢、附子(制)、当归、地黄、玄参。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口服。

一次6片,一日2~3次。

[注意事项]儿童及孕妇禁用;湿热痹病慎用;年老体弱者慎用;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应遵医嘱服用;宜饭后服用;不宜同时服用其他泻火或滋补性中药;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正骨水[药物组成]九龙川、木香、海风藤、土鳖虫、豆豉姜、猪牙皂、香加皮、莪术、买麻藤、过江龙、香樟、徐长卿、降香、两面针、碎骨木、羊耳菊、虎杖、五味藤、千斤拔、朱砂根、横经席、穿壁风、鹰不扑、草乌、薄荷脑、樟脑。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

用于跌打扭伤,骨折脱位以及体育运动前后消除疲劳。

[用法用量]用药棉蘸药液轻搽患处;重症者用药液湿透药棉敷患处1小时,一日2~3次。

[注意事项]本品为外用药,禁止内服;孕妇及血虚无瘀者禁用;经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皮肤破溃处禁用;用药后皮肤过敏如出现瘙痒、皮疹等现象时,应停止使用,症状严重者应作对症处理;切勿接触眼睛、口腔、鼻等黏膜处;不宜长期、大面积、过量使用;忌烟、酒及辛辣、生冷、鱼腥、油腻食物。

跌打丸(片)[药物组成]三七、当归、白芍、赤芍、桃仁、红花、血竭、北刘寄奴、骨碎[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补(烫)、续断、苏木、牡丹皮、乳香(制)、没药(制)、姜黄、三棱(醋制)、防风、甜瓜子、枳实(炒)、桔梗、甘草、木通、自然铜(煅)、土鳖虫。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

中成药的分类方法中成药是指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加工和制备而成的药品。

由于中成药的种类繁多,因此其分类方法也较为多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成药分类方法:1. 口服中成药口服中成药是指可以口服的中成药,通常以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等形式存在。

口服中成药具有使用方便、易于吸收等优点,是中成药中最常见的一类。

例如,感冒灵胶囊、板蓝根颗粒、六味地黄丸等都属于口服中成药。

2. 外用中成药外用中成药是指可以外用的中成药物,通常以膏药、贴膏、喷雾等形式存在。

外用中成药主要用于皮肤疾病、外伤等局部治疗,具有使用方便、副作用小等优点。

例如,云南白药膏、麝香壮骨膏、红花油等都属于外用中成药。

3. 注射用中成药注射用中成药是指可以注射的中成药物,通常以注射液、注射剂等形式存在。

注射用中成药主要用于全身治疗,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等优点,但使用时需要一定的技术水平,因此一般需要在医院或诊所由专业医生进行注射。

例如,参附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都属于注射用中成药。

4. 成分分类根据中成药的成分不同,可以将中成药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两大类。

单方制剂是指由单一中药材制成的药物,例如六味地黄丸、人参健脾丸等。

复方制剂是指由多种中药材制成的药物,例如感冒灵胶囊、金匮肾气丸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成分的不同对复方制剂进行细分,例如益气养血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总之,中成药的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和使用场景。

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和药物剂型,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合理使用中成药,避免滥用和误用等情况的发生。

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文献

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不良反应文献

2012年9月第9卷第26期·中医中药·CHINA MEDICAL HERALD 中国医药导报非处方药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治疗疾病的常用药物,其价格相对低廉,使用方便,并且由于经过较长时间的全面考察,其毒副作用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小,在按照说明书使用的前提下是相对安全的药物。

但随着非处方药种类数目的增加,人们用量的增加,以及不良反应监测力度的加大,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

为了正确认识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为合理安全使用非处方药提供参考,本文仅对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进行分析,并检索《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常用非处方药的不良反应的文献,对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做整理和分析。

1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检索项为“题名”检索词为“药名”或者检索项为“关键词”,检索词为“药名”并且“不良反应”。

分别以用于外科疾病的非处方中成药为检索词。

检索数据库:《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和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1年)。

筛选方法及排除标准:本文所述中成药包括:中药复方制剂,中西药复方制剂,中药提取物制剂。

选择不良反应临床相关文献及病例报道,相关内容录入WPS 表格2010进行分析整理。

2结果本文收入用于外科且发生不良反应的5种外科用药,即跌打丸、红花油、三七片、少林风湿跌打膏和麝香壮骨膏,涉及不良反应病例7例。

2.1跌打丸本文纳入有关跌打丸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1篇,涉及不良反应病例2例。

均由王泽华等[1]报道。

例1为女性患者,因左脚扭伤,服用跌打丸1丸,后自觉恶心,上腹部疼痛,喜按,随即呕吐胃内容物2次,半小时后出现四肢乏力、不能抬举、头晕、心悸,无恶寒发热等症状。

入院治疗5d 后痊愈。

例2为男性患者,因右脚扭伤,服用跌打丸1丸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有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亦无呕吐,但感心慌、乏力、头晕、纳差,入院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溃疡,经治疗14d 后出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皮接骨胶囊
【功效主治】
活血散瘀疗伤接骨止痛用于跌打筋骨扭伤瘀血肿痛
【成份】
秦皮川西小黄菊龙骨川贝母
【性状】
秦皮接骨胶囊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淡黄色的粉末气微味微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装.g
活血止痛胶囊
【功效主治】
活血止痛胶囊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用于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用法用量】
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粒一日次
【禁忌】
孕妇及六岁以下儿童禁用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注意事项】
. 按照用法用量服用饮酒不适者可用温开水送服
. 长期服用应向医师咨询
. 对活血止痛胶囊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 活血止痛胶囊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 请将活血止痛胶囊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活血止痛胶囊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

【包装规格】
.5g
治伤消瘀丸
【功效主治】
治伤消瘀丸消瘀退肿用于骨骼与关节损伤和瘀肿疼痛
【成份】
治伤消瘀丸主要成分为马钱子(沙炒)麻黄蒲黄泽兰土鳖虫(炒)
骨碎补(去毛)香附(制)赤芍五灵脂(炒)乳香(制)没药(制)自然铜(煅飞)等味
【性状】
治伤消瘀丸为灰黑色小粒水丸味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重g
骨龙胶囊
【功效主治】
骨龙胶囊散寒镇痛活血祛风强筋壮骨用于慢性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
【成份】
骨龙胶囊主要成分狗腿骨穿山龙
【性状】
骨龙胶囊为胶囊剂内容品为棕褐色的粉末气微腥味苦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粒一日次
【贮藏】
密封
【包装规格】
每粒装.g*36
香丹注射液
适应症:
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

用于心绞痛,亦可用于心肌梗塞等。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

一次2ml(1支),一日1~2次。

静脉滴注。

一次10~20ml (5支—10支),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或遵医嘱。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尚不明确。

不良反应:
偶见皮疹、心动过速等。

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血塞通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主要成份】三七总皂苷(其主要成份为:人参皂苷Rb1, 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
【血塞通注射液性状】血塞通注射液为淡黄色或黄色澄明液体。

【血塞通注射液药理作用】
1.血塞通注射液能抑制血栓形成,提高T-PA活性。

2.血塞通注射液有延长凝血时间的作用,对缺氧所致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3.血塞通注射液能抑制ADP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4.血塞通注射液能增加脑血管流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脑缺血脑组织*含量,对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血塞通注射液功能主治】活血祛瘀,通脉活络,用于中风偏瘫,瘀血阻络证;动脉粥状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脑栓塞,视网膜中央进们静脉阻塞见淤血阻络证者。

【血塞通注射液禁忌】
1.人参、三七过敏患者禁用血塞通注射液。

2.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禁用血塞通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200—400MG,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
稀释后缓缓滴注,一日一次。

十五天为一疗程,停药1-3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

【血塞通注射液不良反应】
个别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患者出现咽干、头昏、心慌和皮疹,停药后均能恢复正常,偶见过敏反应。

【血塞通注射液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使用。

2.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处理。

3.颜面皮肤潮红,轻微头胀痛不影响血塞通注射液使用。

4.偶有轻微皮疹出现,可继续使用血塞通注射液。

5.孕妇慎用血塞通注射液。

【血塞通注射液规格】
10ML:250MG。

血栓通注射液
成分:
三七总皂苷、氯化钠。

适应症:
活血祛瘀;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

用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脑血管
病后遗症,内眼病,眼前房出血等。

用法用量:
静脉注射一次2-5ml,以氯化钠注射液20-40ml稀释后使用,一日1-2
次。

静脉滴注一次2-5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使用,一
日1-2次。

肌内注射一次2-5ml.一日1-2次。

理疗一次2ml,加注射用水3ml,从负极导入。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本品遇冷可能析出结晶,可置50-80℃热水中溶解,放冷至室温即可使用。

不良反应:
偶有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斑丘疹、皮肤瘙痒、皮肤溃疡、溃疡性
口炎;发热、寒颤、畏寒、多汗、呼吸困难、胸闷、心悸、面色发青、面
色潮红、血压升高、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口苦、口干;静脉炎、关节痛、局部疼痛;与海王降纤酶及三七类
中药针剂合用至皮下出血。

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清开灵注射液
成分:
胆酸、珍珠母(粉)、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粉)、板蓝根、黄芩
苷、金银花。

适应症:
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

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
急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日2-4ml。

重症患者静脉滴注,一日4-8支(20-40ml),
以10%葡萄糖注射液200ml或氯化钠注射液100ml稀释后使用。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有表证恶寒发热者、药物过敏史者慎用。

(2)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做脱敏处理。

(3)本品如产生沉淀或浑浊时不得使用。

如经10%葡萄糖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浑浊亦不得使用。

(4)药物配伍: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硫酸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糖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
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

(5)清开灵注射液稀释以后,必须在4小时以内使用。

(6)输液速度:注意滴速勿快,儿童以20-40滴/分为宜,成年人以40-60滴/分为宜。

(7)除按【用法用量】中说明使用以外,还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氯
化钠注射液按每10ml药液加入100ml溶液稀释后使用。

不良反应:
本品偶有过敏反应,可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等。

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康复新液
【主要成分】
康复新提取物。

【性状】
本品为淡棕色溶液;味甜、微有腥臭。

【适应症】
通利血脉,养阴生肌。

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用法用量】
外用,用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对深部创面需清创后,再用本品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填塞。

【贮藏】
密闭,防潮。

【规格】
每瓶装10ml,50ml,100ml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Z51021834
马应龙痔疮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马应龙药业麝香痔疮膏用于湿热瘀阻
所致的痔疮肛裂症见大便出血或疼痛有下坠感亦用于肛周湿疹【主要成份】
人工麝香人工牛黄珍珠炉甘石(煅)硼砂冰片琥珀辅料为凡士林羊毛脂二甲亚砜
【包装规格】
马应龙药业麝香痔疮膏采用铝塑复合软管包装.克×支/盒
【用法用量】
外用涂擦患处
【不良反应】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 麝香痔疮膏为外用药禁止内服
. 用毕洗手切勿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处
. 忌烟酒及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 保持大便通畅
. 孕妇慎用或遵医嘱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内痔出血过多或原因不明的便血应去医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