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种常用中药大全100-130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名录,常用中药100味,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名录,常用中药100味,常用中药方剂

常用中药名录一、解表药 1、辛温解表:,桂枝,紫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生姜,辛夷; 2、辛凉解表: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升麻,蝉蜕,淡豆豉,蔓荆子,(木圣)柳; 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石膏,知母,淡竹叶,栀子,芦 根;2、清热凉血:生地,玄参,丹皮,赤芍,紫草;3、清热燥湿: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 白鲜皮;4、清热解毒:银花,连翘,蒲公英,土茯苓,鱼腥草,红藤,败酱,马齿苋,射干,山豆根;5、清肝明目:夏枯草,决明子,密蒙花,谷精草;6、退虚热药:地骨皮,银柴胡,青蒿。

三、化痰药:1、温化寒痰: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 子,白前,旋覆花;2、清热化痰:前胡,桔梗,瓜篓,川贝母,竹茹,竹黄,葶苈子,枇杷叶,礞石,瓦楞子,昆 布,海藻,胖大海;3、止咳平喘:苦杏仁,马兜铃,百部,紫菀,款冬 花,这两种药太贵,不实用。

四、芳香化湿:藿香,佩兰,苍术,石菖蒲,厚朴,砂仁, 白豆蔻,草豆蔻。

五、消导药物:鸡内金,山楂,麦芽,谷芽,神曲,莱菔子。

六、理气药物:枳实(枳壳),陈皮,木香,柿蒂,香附,青皮,佛手,乌药,沉香,荔枝核,韭白,檀香。

七、泻下药物:1、攻下药:大黄,芒硝,番泻叶,巴豆(热 下)。

2、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蜂蜜。

3、峻下逐水:牵牛子,大戟,甘遂,芫花,商陆。

八、驱虫药物:使君子,苦楝根皮,槟榔(大腹皮),南瓜 籽,雷丸,榧子,鹤虱。

九、开窍药物:牛黄,麝香,冰片,苏合香(安息香),樟 脑。

十、温里药物:附子(乌头),干姜,肉桂,吴茱萸,花椒,小茴香,丁香,高良姜,荜芨。

11、平干熄风:1、息风止痉:天麻,勾藤,僵蚕,地龙,蜈蚣,全蝎,羚羊角(山羊角)。

2、平肝潜阳:石决明,牡蛎,赭石,磁石,白芍, 白藜蒺,罗布麻。

12、安神药物:1、重镇:朱砂,琥珀,珍珠,龙骨。

2、养 心: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远志,合欢皮。

13、利水渗湿:1、利水退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半边莲,玉米须,冬瓜皮。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100味常用中药通俗讲解

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以下是100味常用中药的通俗讲解:1.人参:一种有名的强壮药,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补气血,适用于体虚、病后康复等。

2.黄芪:补气益中、增强免疫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脾气虚弱、体虚乏力等症状。

3.当归:补血、活血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血虚证、月经不调等症状。

4.枸杞子:滋阴补肾、养肝明目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目昏不明等症状。

5.熟地黄:滋阴养血、填精益髓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阴虚、腰膝酸软等症状。

6.川芎: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7.白芍: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肝胃不和等症状。

8.桃仁: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的良药,常用于治疗痛经、肠燥便秘等症状。

9.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

10.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水肿、心悸等症状。

11.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月经不调等症状。

12.柴胡:疏肝解郁、退热截疟的良药,常用于治疗感冒、疟疾等症状。

13.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咳嗽、喉痛等症状。

14.杜仲:补肝肾、强筋骨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等症状。

15.鹿茸: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腰膝酸软等症状。

16.阿胶:滋阴补血、润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血虚证、咳嗽等症状。

17.龙眼肉:补心脾、养血的良药,常用于治疗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状。

18.沙参: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胃阴不足等症状。

19.天冬:养阴润燥、清肺生津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肠燥便秘等症状。

20.麦冬: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心烦失眠等症状。

21.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的良药,常用于治疗热病伤津、糖尿病等症状。

22.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虚燥咳、脾胃虚弱等症状。

23.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的良药,常用于治疗肺燥咳嗽、心悸失眠等症状。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的大全(有彩图1)1-34

实用文档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中药分类大全

中药分类大全

中药分类大全中药分类大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附药:紫苏梗)、生姜(附药:生姜皮、生姜汁)、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藁本、苍耳子(附药:苍耳草)、辛夷、葱白、鹅不食草、胡荽、柽柳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附药:葛花)、淡豆豉(附药:大豆黄卷)、浮萍、木贼二、清热药1、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芦根、天花粉、竹叶、淡竹叶、鸭跖草、栀子、夏枯草、决明子、夜明砂、谷精草、密蒙花、青葙子、乌蛇胆、猪胆汁2、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秦皮、苦参、白鲜皮、苦豆子、三颗针、马尾连、椿皮3、清热解毒药:金银花(附药:忍冬藤)、连翘、穿心莲、大青叶、板蓝根、青黛、贯众、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重楼、拳参、漏芦、土茯苓、鱼腥草、金荞麦、大血藤(红藤)、败酱草(附药:墓头回)、射干、山豆根(附药:北豆根)、马勃、青果、锦灯笼、金果榄、木蝴蝶、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地锦草、委陵菜、翻白草、半边莲、白花蛇舌草、山慈菇、熊胆、千里光、白蔹、四季青、绿豆(附药:绿豆衣)、蚤休、马鞭草、雪胆、三丫苦、木芙蓉叶、半枝莲、铁苋、橄榄、余甘子、朱砂根、土牛膝、肿节风4、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附药:紫草茸)、水牛角、溪黄草5、清虚热药:青蒿、白薇、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三、泻下药1、攻下药:大黄(后下)、芒硝、番泻叶、芦荟2、峻下逐水药:甘遂、京大戟(附药:红芽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巴豆、千金子、乌柏根皮3、润下药:火麻仁、郁李仁、松子仁四、祛风湿药1、祛风湿散寒药:独活、威灵仙、川乌(附药:草乌)、蕲蛇(附药: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药:蛇蜕)、木瓜、蚕沙、伸筋草、寻骨风、松节、海风藤、青风藤、丁公藤、昆明山海棠、雪上一枝蒿、路路通、枫香脂、雪莲花、雷公藤、徐长卿、独一味、闹羊花、两面针、八角枫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豨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雷公藤、老鹳草、穿山龙、丝瓜络3、祛风湿强筋骨药:五加皮、桑寄生、狗脊、千年健、雪莲花(附药:天山雪莲花)、鹿衔草、石楠叶、虎骨五、芳香化湿药藿香、佩兰、苍术、厚朴(附药:厚朴花)、砂仁(附药:砂仁壳)、白豆蔻(附药:豆蔻壳)、草豆蔻、草果六、利水渗湿药1、利水消肿药:茯苓(附药:茯苓皮、茯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附药:冬瓜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泽漆、蝼蛄、荠菜2、利尿通淋药:车前子(附药:车前草)、滑石、木通(附药:川木通、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附药: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灯芯草、萆薢3、利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积雪草、溪黄草七、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小茴香(附药:八角茴香)、丁香(附药:母丁香)、高良姜(红豆蔻)、胡椒、花椒、荜茇、荜澄茄、山柰八、理气药陈皮(附药:橘核、橘络、橘叶、化橘红)、青皮、枳实(附药:枳壳)、木香、沉香、檀香、川楝子、乌药、青木香、荔枝核、香附、佛手、香橼、玫瑰花、绿萼梅、娑罗子、薤白、天仙藤、大腹皮、甘松、九香虫、刀豆、柿蒂、八月札九、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稻芽(附药:谷芽)、莱菔子、鸡内金、鸡矢藤、隔山消、阿魏十、驱虫药使君子、苦楝皮、槟榔、南瓜子、鹤草芽、雷丸、鹤虱、榧子、芜荑十一、止血药1、凉血止血药:小蓟、大蓟、地榆、槐花(附药:槐角)、侧柏叶、白茅根、苎麻根、羊蹄、景天三七2、温经止血药:艾叶、炮姜、灶心土3、化瘀止血药:三七(附药:菊叶三七、景天三七)、茜草、蒲黄、花蕊石、降香、血余炭4、收敛止血药:白及、仙鹤草、紫珠、百草霜、棕榈炭、藕节、檵木、花生衣十二、活血化瘀药1、活血止痛药:川芎、延胡索、郁金、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夏天无、枫香脂、凤仙花2、活血调经药:丹参、红花(附药:番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牛膝、鸡血藤、王不留行、月季花、凌霄花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马钱子、自然铜、苏木、骨碎补、血竭、儿茶、刘寄奴、水红花子、蜇虫4、破血消癥药:莪术、三棱、水蛭、虻虫、斑蝥、穿山甲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药:半夏(附药:水半夏)、天南星(附药:胆南星)、禹白附子(附药:关白附)、白芥子、皂荚(附药:皂角刺)、旋覆花(附药:金沸草)、白前、猫爪草2、清化热痰药:川贝母、浙贝母、瓜蒌、竹茹、竹沥、天竺黄、前胡、桔梗、胖大海、海藻、昆布、黄药子、海蛤壳、海浮石、瓦楞子、礞石、猴枣、蔊菜3、止咳平喘药:苦杏仁(附药:甜杏仁)、紫苏子、百部、紫菀、款冬花、马兜铃、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附药:银杏叶)、矮地茶、洋金花、华山参、罗汉果、满山红、胡颓子叶十四、安神药1、重镇安神药:朱砂、磁石、龙骨(附药:龙齿)、琥珀、珍珠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柏子仁、灵芝、缬草、首乌藤、合欢皮(附药:合欢花)、远志、夜交藤十五、平肝息风药1、平肝潜阳药: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紫贝齿、代赭石、刺蒺藜、罗布麻、生铁落、穞豆衣2、息风止痉药:羚羊角(附药:山羊角)、牛黄、珍珠、钩藤、天麻(附药:密环菌)、地龙、全蝎、蜈蚣、僵蚕(附药:僵蛹、雄蚕蛾)十六、开窍药麝香、冰片、苏和香、石菖蒲、安息香十七、补虚药1、补气药:人参、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山药、白扁豆、甘草、大枣、刺五加、绞股蓝、红景天、沙棘、饴糖、蜂蜜2、补阳药:鹿茸(附药:鹿角、鹿角胶、鹿角霜)、紫河车(附药:脐带)、淫羊藿(仙灵脾)、巴戟天、仙茅、杜仲、续断、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蛤蚧、核桃仁、冬虫夏草、葫芦巴、韭菜子、阳起石、紫石英、海狗肾(附药:黄狗肾)、海马、哈蟆油、羊红膻、胡桃肉、雄蚕蛾3、补血药: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何首乌、龙眼肉、楮实子4、补阴药: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椹、黑芝麻、龟甲、鳖甲、银耳、燕窝、鱼鰾胶十八、收涩药1、固表止汗药:麻黄根、浮小麦(附药:小麦)、糯稻根须2、敛肺止咳药:五味子、乌梅、五倍子、罂粟壳、诃子3、涩肠止泻药:石榴皮、肉豆蔻、赤石脂、禹余粮、芡实、莲子(附药:莲须、莲房、莲子心、荷叶、荷梗)4、涩精止遗药:山茱萸、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刺猬皮5、固崩止带药:海螵蛸、鸡冠花、椿皮十九、涌吐药常山、瓜蒂、胆矾、藜芦二十、攻毒杀虫止痒药雄黄、硫黄、白矾、蛇床子、蟾酥(附药:蟾皮)、樟脑、木鳖子、土荆皮、蜂房、大蒜、大风子二十一、拔毒化腐生肌药升药、轻粉、砒石、铅丹、炉甘石、硼砂配伍禁忌十八反:甘草反甘逐、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细辛、芍药(白芍)。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_中药名称及作用

常见中药大全中药名称及作用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

《常用中药别名大全一览表》紫草(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麦冬(沿阶草、麦门冬)地榆(黄瓜香、山地瓜、猪人参、血箭草)银柴胡(牛胆根、沙参儿)甘草(甜草根、密草)紫草—新疆紫草(软紫草)远志(细叶远志、小草)白芷(香白芷、川白芷)苦参(野槐根、山槐根、干人参、苦骨)丹参(血生根、赤参、血参、红根)丹参—甘西鼠尾(甘肃丹参、红秦艽、紫丹参)人参(地精、山参、土精、神草)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党参(潞党参、汶党参、晶党参)党参—球花党参(天宁党参、巫山党参、单枝党参)北沙参(莱阳参、海沙参、银沙参、辽沙参)柴胡—狭叶柴胡(香柴胡、南柴胡、小柴胡、红柴胡)四叶参(山海螺、奶参、羊乳、轮叶党参)西洋参(洋参、花旗参)白薇(山烟根子、白马尾、老君须)狼毒—大狼毒(格枝糯、乌吐、五虎下西山、矮红)狼毒—鸡肠狼毒(金丝矮陀陀、猫眼草)狼毒—狼毒大戟(猫眼草)太子参(童参、四叶参、四叶菜、米参)白头翁(毛姑杂花、老公花、大将军草)白头翁—兴安白头翁板蓝根(大青根、大蓝根,马蓝根、土龙根)玄参(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何首乌(赤首乌、山首乌、药首乌、夜交藤根)川乌(鹅儿花、铁花、五毒)土木香(祁木香臧木香、玛奴(藏语))木香—厚叶川木香(青木香、木香、广木香)汉中防己(防己、青木香)粉防己(汉防己、白木香)黄芩(黄金茶、山茶根、烂心草)三七(人参三七、田七、盘龙七、金不换)菊三七(红背三七、土三七、破血丹)石刁柏(小百部、山文竹)百部—蔓生百部(药虱药)漏芦(独花山牛蒡、和尚头花)京大戟(龙虎草、将军草、九头狮子)草乌(鸭头、药羊蒿、鸡头草、百步草)麦冬—湖北麦冬(土麦冬、山麦冬)秦艽(秦胶、秦纠、左秦艽)甘遂(苦泽、甘泽、肿手花根)黄芪(绵黄芪)茜草(四轮草、拉拉蔓、小活血、过山藤)葛根(葛条、粉葛、甘葛、葛藤)广豆根(山豆根、小黄连)莓叶委陵菜(雉子筵、满山红、毛猴子、菜飘子)飞龙掌血(勒沟、见血飞、散血丹)南沙参(三叶沙参、山沙参、龙须沙参)桔梗(铃当花、白药、土人参)毛冬青(细叶冬青、山冬青、毛披树)龙胆(胆草、水龙胆、山龙胆草、四叶草)当归(秦归、云归、西当归、岷当归)萝芙木(鱼胆木、山马蹄、刀伤药)地黄(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土人参(水人参、参草、紫人参、福参)赤芍—新疆芍药(木芍药、红芍药、草芍药)常山(鸡骨常山、南常山、白常山)白蔹(猫儿卵、山地瓜)百部—直立百部(药虱药、一窝虎)牛膝(怀牛膝、对节草、土牛膝)柴胡(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独活(资丘独活、恩施独活、巴东独活)巴戟天(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关白附子(黄马技花、百步草、白附子)萱草根(黄花菜根、藜芦)郁金(玉金,姜黄、毛姜黄)徐长卿(寥刁竹、竹叶细辛)威灵仙—棉团铁线莲(铁脚威灵仙、铁扫帚、青龙须)刺五加(五加皮、刺拐棒)天葵子(紫背天葵、夏无踪)羊蹄(牛舌头、土大黄、野大黄)常用中草药-全草类(括号中为别名)陆英(苛草、七叶金、接骨草、走马风、七叶根、七叶麻、八棱麻)泽兰(地瓜儿苗、地笋、地石蚕、蛇王草)淡竹叶(竹麦冬、长竹叶、山鸡米)白花蛇舌草(蛇舌草、竹叶菜、蛇利草)青蒿(香蒿、苦蒿、黄蒿)乌蔹莓(乌蔹草、五叶藤、五爪龙、母猪藤)穿心莲(一见喜、斩蛇剑、苦草、榄核莲)淫羊藿(仙灵脾、三枝九叶草、羊合叶)野马追(尖佩兰、佩兰、白头婆)茅莓(天青地白草、红梅消、三月泡)西番莲(转枝莲、转心莲)列当(草苁蓉、独根草)紫参(石见穿、石打穿、月下红)瓶耳小草(独叶一枝枪、矛盾草、蛇咬子)蛇莓(蛇泡草、三匹风、龙吐珠、三爪龙)千里光(九里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薄荷(人丹草、蕃荷菜)长春花(雁来红、日日新)藿香(土霍香、排香草、大叶薄荷)荠菜(菱角菜、香荠、护生草、荠草)鸭跖草(竹叶菜、竹节菜、三角草、鸭仔草)白屈菜(地黄连、牛金花、断肠草、山西瓜、假黄连、雄黄草)天胡荽(满天星、破铜钱、落得打)荆芥(假苏、四棱杆蒿、香荆芥)景天三七(土三七、血山草、六月淋、蝎子草)商陆(山萝卜、水萝卜、当陆)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仙鹤草(脱力草、瓜香草、老牛筋、狼芽草)细辛—北细辛(北细辛、烟袋锅花、细参)麻黄(龙沙、木麻黄、山麻黄、草麻黄、田麻黄、川麻黄)广藿香(刺蕊草、藿香)鸡矢藤(鸡屎藤、牛皮冻、臭藤)瞿麦—石竹(洛阳花、石柱花)江南卷柏(石柏、岩柏草、黄疸卷柏)瓦松(瓦花、向天草、酸塔)菥冥(苏败酱、遏蓝菜、败酱草)红旱莲(黄海棠、牛心菜、王不留行、旱莲草)绞股蓝(七叶胆、小苦药公罗锅底)野颠茄(红颠茄、假茄子、刺天茄)金钱草(对座草、大叶金钱草、过路黄)小蓟(野红花、小刺盖、刺菜)委陵菜(翻白草、白头翁、蛤蟆草、天青地白)鼠曲草(佛耳草、追骨风、绒毛草)三叶鬼针草(鬼针草)瓜子金(竹叶地丁、小远志、黄瓜仁草)马鞭草(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虎耳草(金丝荷叶、耳朵红、老虎草)墨旱莲(旱莲草、黑墨草、野葵花、烂脚草)半枝莲(并头草、狭叶韩信草、牙刷草)希莶草(粘金强子、粘为扎、珠草、棉苍狼)筋骨草(白毛夏枯草、散血草、破血丹)鱼腹草(臭菜、侧耳根、臭根草、臭灵丹)水飞蓟(水飞雉、奶蓟、老鼠勒)天冬(大当门根、老虎尾巴根、浣草根、万岁藤根)茵陈(绵茵陈、白蒿、绒蒿、松毛艾)白芍(杭芍、毫芍、川芍)一点红(叶下红、羊蹄草、红背叶)千屈菜(马鞭草、败毒草)大花细辛(花脸细辛、花叶细辛、翻天印)铁苋菜(血见愁、海蚌念珠、叶里藏珠)爵床(小青草、野万年青)雪莲花(新疆雪莲花)广金钱草(落地金钱草、假花生、山地豆)肿节风(九节茶、九节风、接骨莲)地椒(百里香、千里香)垂盆草(狗牙齿、半枝莲、三叶佛甲草)大蓟(将军草、牛口刺、马刺草)瞿麦(野麦、十样景花、竹节草)杠板归(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芫荽(胡荽、香菜)半边莲(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蛇舌草)龙葵(野茄、天茄子、酸浆草、天沦草)空心莲子草(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空心苋)败酱草(败酱、宏苦菜)佩兰(大泽兰、小泽兰、鸡骨香、香草)益母草(野麻、九塔花、山麻、红花艾)矮地茶(平地木、老勿大、不出林、叶底珠)三白草(五路叶白、塘边藕、白花莲)一枝黄花(黄花草、蛇头王、满山草、百根草)荔枝草(雪见草、癞蛤蟆草、青蛙草、皱皮草)刺蓬花(铁海棠、番鬼刺、万年刺、虎刺)打破碗花花(野棉花、秋芍药、猫爪草)白英(白毛藤、毛风藤、毛葫芦、毛秀才)细辛—华细辛(大药、白细辛、马蹄香)留兰香(绿薄荷、青薄荷)翻白草(天青地白、白头翁、叶下白、鸡腿苗、结梨)绵毛马兜铃(寻骨风、黄木香、毛香、猴耳草)扁蓄(扁竹、竹节草、乌蓼、蚂蚁草)含羞草(性羞草、感应草)笔筒草(通气草、眉毛草、土木贼、节节菜、接骨草、锁眉草、锉刀草、土麻黄、笔头草)及已(四块瓦、四叶细辛、四叶对)泽漆(五朵云、猫儿眼草、奶浆草)地锦草(血见悉、红丝草、奶疳草、奶浆草)臭草(臭艾、小香草、荆芥七)旱菜(印度旱菜、香荠菜、江剪刀草)连钱草(金钱草、大叶金钱草、透骨消)常用中草药-叶类(括号中为别名)艾叶(大艾叶、杜艾叶、萎蒿)芙蓉叶(地芙蓉、芙蓉、山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木棉)金边龙舌兰(金边莲、龙舌兰、金边假菠萝)枇杷叶(芦桔叶、卢橘)十大功劳—细叶十大功劳(木黄连、竹叶黄连)四季青(红冬青、大叶冬青)侧柏叶(扁柏、香柏、片柏、片松)枸骨叶(功劳叶、苦丁茶、八角刺)苦丁茶(菠萝树、大叶茶、苦灯茶)三尖杉(桃松、山榧树)石南叶(石眼树叶、老少年叶、凿树、石纲)紫苏叶(苏叶、赤苏)茶叶(茗)胡颓子(鸡卵子树、斑楂、羊奶子、三月枣)罗布麻叶(茶叶花、泽漆麻、野茶叶、红根草)桑叶(铁扇子、神仙叶)石韦(石剑箸、小石韦、金背茶匙、石皮、石兰、肺心草)紫珠叶(大风叶、白狗肠、大叶紫珠)臭梧桐叶(八角梧桐、臭牡丹)黄花夹竹桃叶(黄花状元竹、酒杯花)牡荆叶(黄荆柴、黄荆条、荆条棵、五指柑)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土黄柏、土黄连、八角刺、刺黄柏、黄天竹)石韦—庐山石韦(大石韦、光板石韦)棕板(棕榈皮、棕榈木皮、棕皮)常用中草药-种子类(括号中为别名)白扁豆(峨眉豆、藤豆、羊眼豆、肉豆)车前子(牛么草子、车轱辘草子)刀豆(大刀豆、挟剑豆、刀鞘豆)急性子(指甲花)苦杏仁(杏仁)绿豆(青小豆、菉豆、植豆)千金子(小巴豆、续随子)沙苑子(潼蒺藜、沙苑蒺藜)甜瓜子(香瓜子)无患子(木患子、洗手果、肥珠子)郁李仁—欧李(山梅子、小李仁)白果(银杏核、公孙树子、鸭脚树子)赤小豆(红豆、野赤豆)榧子(香榧、玉榧、木榧、野极子)芥子(白芥子)莱菔子(萝卜子、萝白子、菜头子)马钱子(番木鳖)牵牛子(黑丑、白丑、二丑、喇叭花)酸枣仁(山枣、酸枣子、别大枣、刺枣)葶苈子(北葶苈子、甜葶苈子、辣辣菜)亚麻子(胡麻子、大胡麻)枳具子(拐枣、鸡爪梨、鸡矩子)蓖麻子(红麻、草麻、八麻子、牛蓖)葱子(炎百合科植物葱的种子)核桃仁(胡桃仁)荔枝核(荔支、丹荔、丽枝)木鳖子(漏苓子、藤桐子、木鳖)芡实(鸡头米、鸡头莲、刺莲)娑罗子(苏罗子、棱罗子、开心果)菟丝子(黄丝、黄藤子、豆寄生)羊角拗(羊角扭、断肠草、打破碗花)槟榔(榔玉、宾门、橄榄子、青仔、国马)大风子(麻风子)黑芝麻(胡麻子、脂麻)韭菜子(韭菜籽、韭菜仁、韭子)莲子(莲实、莲米、莲肉)南瓜子(番撤、北瓜、金瓜)青葙子(野鸡冠花、狼尾花、大尾鸡冠花)桃仁(毛桃仁、扁桃仁、大桃仁)王不留行(奶米、大麦牛、不母留、王母牛)薏苡仁(米仁、六谷、川谷、菩提子)草豆蔻(草扣仁、偶子)淡豆鼓(黄豆、白豆)葫芦巴(苦豆、香草)决明子(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豆)龙眼肉(桂圆肉、亚荔枝)胖大海(大海、安南子、大洞果)苘麻子(冬葵子、青麻、葵子、白麻)天仙子(莨菪子、牙痛子)望江南(羊角豆、野扁豆)郁李仁—长梗郁李(赤李子、侧李子)常用中草药-根茎类(括号中为别名)百合(强瞿、番韭、山丹、倒仙)百合—卷丹(倒垂莲、虎皮百合)升麻—大三叶升麻(关升麻、龙眼根、窟窿牙根)杜衡(马蹄香、南细辛、马辛)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的块茎)伊贝母—裕民贝母(蓝花贝母)苍术—关苍术(和苍术、东苍术)北豆根(黄条香、野豆根、蝙蝠藤)水仙(金盏银台)土茯苓(冷饭团、硬饭头、红土芩)千年健(一包针、千年见、千颗针)升麻—兴安升麻(北升麻、虻牛卡根)白附子(禹白附、牛奶白附、红南星)石蒜(老鸦蒜、蒜头草、蟑螂花)干姜(白姜、均姜、干生姜)水菖蒲(菖蒲、建菖蒲、大菖蒲、白菖蒲)白术(于术、冬术、于潜白术)川贝母—暗紫贝母(乌花贝母、松贝母)半夏(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山药(淮山药、怀山药、山菇)天麻(明天麻、白龙草、赤箭根)白前(水杨柳、鹅白前、草白前、白马虎)常用中草药-果实类(括号中为别名)八角茴香(大茴香、八角、八月珠)楮实子(彀木子、纱纸树)地肤子(扫帚菜子、扫帚子)瓜蒌(天撤、苦瓜、山金匏、药瓜皮)化橘红(柚皮橘红、化州橘红、柚子皮)锦灯笼(挂金灯、灯笼果、红灯笼)马兜铃(水马香果、三角草秋木香罐)南鹤虱(虱子草、野胡萝卜子)砂仁—海南砂仁(海南壳砂仁、壳砂)山茱萸(山萸肉、药枣、枣皮)水红花子(蓼实子、水荭草子)五味子(山花椒、乌梅子、软枣子)香橼(陈香圆)栀子(黄栀子、山枝子、大红桅)巴豆(巴仁、江子、巴果、红子仁)川楝子(金铃子)冬瓜皮(白皮)诃子(诃黎勒)黄荆子(五指柑、土常山、黄荆条)连翘(黄花条、落翘)蔓荆子(荆条子、京子、白布荆)牛蒡子(大力子、牛子、恶实、鼠粘子)砂仁—缩砂蜜(缩砂、绿壳砂仁)蛇床子(野胡萝卜子)丝瓜络(丝瓜筋、丝瓜布)五味子—华中五味子(南五味子、香苏、红铃子)小茴香(谷茴香、谷茴)枳实(枸头橙、臭橙、香橙)补骨脂(破故纸、故子、黑胡纸)大草寇(土砂仁、假砂仁)豆蔻(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鹤虱(挖耳草、皱面草、烟斗菊)火麻仁(大麻仁、麻仁、麻子)路路通(枫果、九空子)猕猴桃(猕猴梨、金梨、野梨、山洋桃)女贞子(冬青子、蜡树、虫树)砂仁—阳春砂(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石榴皮(安石榴、西榴、水晶榴)天竺子(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鸦胆子(老鸦胆、鸭蛋子、雅旦子)竹叶椒(野花椒、山花椒、单面针)苍耳子(野茄子、刺儿棵、疔疮草、粘粘葵)大枣(红枣、小枣)覆盆子(种田泡、翁扭、牛奶母)红豆蔻(山姜子、红扣)疾藜(硬疾藜、蒺骨子、刺蒺藜)绿衣枳壳(枸橼、臭橼、枳、枸橼李)木瓜—冥楂(光皮木瓜、土木瓜)山楂(红果、棠棣、绿梨、北山楂)使君子(留球子、索子果)无花果(映日果、奶浆果、蜜果、树地瓜)西瓜皮(西瓜翠)益智(益智子)陈皮(红橘、大红袍、川橘)代代花枳壳(代代、代代圆、苏枳壳)枸杞子(西枸杞、白刺、山枸杞、白疙针)花椒(川椒、红椒、蜀椒、大红袍)金樱子(糖罐子、野石榴、糖钵、刺梨)罗汉果(神仙果)木瓜—贴梗海棠(皱皮木瓜、宣木瓜、红木瓜)沙棘(沙枣、醋柳果)山楂—野山楂(南山楂、小叶山楂、红果子)柿蒂(柿钱、柿丁、柿子把、柿萼)吴茱萸(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喜树果(千丈树、水栗子、天梓树)预知子(八月炸、八月扎、野香蕉)常用中草药-花类(括号中为别名)金银花—山银花(山金银花、土忍冬、土银花)木槿花(白槿花、榈树花、大碗花)蜡梅花(黄梅花、蜡花、巴豆花)芫花(杜芫、老鼠花、黄阳花、野丁香花)结香花(金腰袋、打结花、梦冬花、喜花)啤酒花(忽布、香蛇麻花、酒花、野酒花)松花粉(短叶松)蒲黄(水蜡烛、毛蜡烛、蒲黄、蒲棒)千日红(万年红、千日白、球形鸡冠花)野菊花(野黄菊花、苦薏、山菊花、甘菊花)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玫瑰花(湖花、刺玫花)月季花(月月开、月月红)梅花(酸梅、黄仔、合汉梅)旋覆花(金福花、金佛花、小黄花子)凌霄花—凌霄(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金钟)夏枯草(棒柱头草、灯笼头草)金银花—忍冬(银花、双花、二宝花)槐米(白槐、柚花)闹羊花(黄杜鹃、三钱三、毛老虎、八厘麻)鸡冠花(鸡髻花、老来红)红花(草红、刺红花、杜红花、金红花)洋金花(南洋金花、风茄花、醉仙桃花)密蒙花(老蒙花、水锦花、虫见死、黄饭花)凌霄花—美洲凌霄泡桐花(日本泡桐、桐)合欢花(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菊花(滁菊、毫菊、杭菊、杯菊、贡菊)辛夷(木笔花、望春花、玉兰花)常用中草药-茎藤类(括号中为别名)常春藤(土鼓藤、钻天风、三角风、爬墙虎、散骨风、枫荷梨藤)钩藤(大钩丁、双钩藤)鸡血藤—常春油麻藤(牛马藤、大血藤)爬山虎(爬墙虎、飞天蜈蚣、假葡萄糖、捆石龙、枫藤)石斛—金钗石斛(金钗石、扁金钗、扁黄草、扁草)锁阳(地毛球、锈铁棒、锁严子)皂角刺(天丁、皂针、皂荚刺)大血藤(红皮藤、大活血、蕨心藤、红血藤、黄梗藤、五花七、千年健、红藤)关木通(马木通、万年藤、淮木通)鸡血藤—密花(过江龙、血枫藤、猪血藤、大血藤)肉苁蓉(大芸、寸芸、苁蓉、查干告亚(蒙语))石斛—马鞭石斛(大黄草、马鞭杆、旱马棒)天仙藤(马兜铃藤、青木香藤)竹茹(青竹茹、水竹茹、荆竹茹、慈竹茹)灯心草(野席草、龙须草、灯草、水灯心)鬼箭羽(神箭、四棱锋、鬼篦子、四方柴)络石藤(红对叶肾、白花藤、爬山虎)桑寄生(广寄生、老式寄生、寄生)石斛—束花石斛(水打棒、金兰、大黄草)通草(大通草、通花、方草)丁公藤(麻辣子)槲寄生(北寄生、桑寄生、柳寄生、寄生子)木通(八月扎)石斛—环草石斛(美花石斛、小环草、小黄草)石斛—铁皮石斛(铁皮兰、黑节草)西河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柽柳)常用中草药-木类(括号中为别名)樟木(香樟木)苦木(土樗子、苦皮树、苦胆木、熊胆树)檀香(白檀、旃檀)沉香(土沉香)苏木(苏方木、红柴)降香(降真香、紫降香、花梨母)常用中草药-皮类(括号中为别名)香加皮(北五加皮、香五加)五加皮—白勒(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祖司麻(祖师麻、大救驾、金腰带)黄柏(关黄柏)白鲜皮(北鲜皮、山牡丹)乌桕根皮(木樟树、卷子树、白蜡树、蜡烛树)苦楝皮(苦楝、楝树果、楝枣子、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皮)川桐皮(茨楸、棘揪)秦皮(鸡糠树、青榔木、白荆树)肉桂(玉桂、牡桂、菌桂、筒桂)肉桂—锡兰肉桂浙桐皮(椿椒、鼓钉树、海桐皮)地骨皮(杞根、地节、红月附根、狗奶子棍)牡丹皮(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洛阳花)厚朴(重皮、赤朴、油朴)土荆皮(土槿皮、荆树皮、金钱松皮)五加皮—细柱五加(南五加皮、五花、小五爪风、五皮风、鸡脚风)椿皮(椿根皮、椿白皮)杜仲(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常用中草药--其他类(括号中为别名)紫芝(黑芝、玄芝)昆布(江白菜)青黛(靛、靛花、靛沫、蓝靛)马勃(灰包、马粪包)海金沙(铁线藤、左转藤)茯苓(玉灵、茯灵、万灵桂、茯菟)芦荟(油葱、象鼻草、罗帏花、乌七)油茶油(楂油、岑、树子油)冬虫夏草(虫草、冬虫草、夏草冬虫)猪苓(豕零、野猪粪、地乌桃)灵芝(赤芝、红芝、木灵芝、菌灵芝、万年蕈、灵芝草)word整理版学习好帮手。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

175种常用中药大全(有彩图1)1-341.杜仲: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

功效分类:补益药。

科属分类:杜仲科。

别名:思仙、思仲、木绵、檰、石思仙、扯丝皮、丝连皮、玉丝皮、丝棉皮。

性味:甘;微辛;性温归经:肝经;肾经。

功能: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主治:腰脊酸疼;阳痿;尿频;小便余沥;风湿痹痛;胎动不安;习惯性流产。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慎服。

2.桑白皮:桑科植物桑的根皮。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桑科。

别名:桑根白皮、白桑皮、桑桑皮、根皮、桑皮、双皮、桑白皮、双白皮、炙桑皮等。

性味:甘;辛;性寒。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主治:肺热喘痰;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用药禁忌:肺虚无火力、便多及风寒咳嗽忌服。

常用中药大全3. 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药。

科属分类:木犀科。

别名:岑皮,梣皮,秦白皮,蜡树皮,苦榴皮。

性味:味苦,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大肠经。

功能:清热燥湿,清肝明目,收涩止痢,止带。

主治:用于热毒泻痢,带下阴痒,肝热目赤肿痛,目生翳障。

用药禁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药材基源:秦皮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腊树、小叶白腊树或秦岭白腊树的树皮。

4.津柴胡:是多年生草本。

功效分类:辛凉解表药。

科属分类:伞形科。

别名:茈胡、北柴胡、硬柴胡。

性味:微有香气,味淡。

性微寒,昧 苦。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少阳证,肝郁气滞,气虚下陷,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药禁忌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材基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5. 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

功效分类:清热凉血药。

科属分类:石竹科。

别名:银夏柴胡、银胡、山菜根、山马踏菜根、牛肚根、沙参儿、白根子、土参、丝石竹、霞草、欧石头花、山蚂蚱、锥花丝石竹、线形瞿麦、圆叶丝石竹、蝇子草、鹤草、旱麦瓶草、黄柴胡、铁柴胡。

常见中药别名大全300种

常见中药别名大全300种

常见中药别名⼤全300种艾御享堂中医⼼法的交流推⼴平台19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常⽤中草药-全草类陆英(苛草、七叶⾦、接⾻草、⾛马风、七叶根、七叶⿇、⼋棱⿇)泽兰(地⽠⼉苗、地笋、地⽯蚕、蛇王草)淡⽵叶(⽵麦冬、长⽵叶、⼭鸡⽶)⽩花蛇⾆草(蛇⾆草、⽵叶菜、蛇利草)青蒿(⾹蒿、苦蒿、黄蒿)乌蔹莓(乌蔹草、五叶藤、五⽖龙、母猪藤)穿⼼莲(⼀见喜、斩蛇剑、苦草、榄核莲)淫⽺藿(仙灵脾、三枝九叶草、⽺合叶)野马追(尖佩兰、佩兰、⽩头婆)茅莓(天青地⽩草、红梅消、三⽉泡)西番莲(转枝莲、转⼼莲)列当(草苁蓉、独根草)瓶⽿⼩草(独叶⼀枝枪、⽭盾草、蛇咬⼦)蛇莓(蛇泡草、三匹风、龙吐珠、三⽖龙)千⾥光(九⾥明、黄花母、九龙光、九岭光)薄荷(⼈丹草、蕃荷菜)长春花(雁来红、⽇⽇新)藿⾹(⼟霍⾹、排⾹草、⼤叶薄荷)荠菜(菱⾓菜、⾹荠、护⽣草、荠草)⽩屈菜(地黄连、⽜⾦花、断肠草、⼭西⽠、假黄连、雄黄草)天胡荽(满天星、破铜钱、落得打)荆芥(假苏、四棱杆蒿、⾹荆芥)景天三七(⼟三七、⾎⼭草、六⽉淋、蝎⼦草)商陆(⼭萝⼘、⽔萝⼘、当陆)蒲公英(黄花地丁、婆婆丁、奶汁草)仙鹤草(脱⼒草、⽠⾹草、⽼⽜筋、狼芽草)细⾟—北细⾟(北细⾟、烟袋锅花、细参)⿇黄(龙沙、⽊⿇黄、⼭⿇黄、草⿇黄、⽥⿇黄、川⿇黄)⼴藿⾹(刺蕊草、藿⾹)鸡⽮藤(鸡屎藤、⽜⽪冻、臭藤)江南卷柏(⽯柏、岩柏草、黄疸卷柏)⽡松(⽡花、向天草、酸塔)菥冥(苏败酱、遏蓝菜、败酱草)红旱莲(黄海棠、⽜⼼菜、王不留⾏、旱莲草)绞股蓝(七叶胆、⼩苦药公罗锅底)野颠茄(红颠茄、假茄⼦、刺天茄)⾦钱草(对座草、⼤叶⾦钱草、过路黄)⼩蓟(野红花、⼩刺盖、刺菜)委陵菜(翻⽩草、⽩头翁、蛤蟆草、天青地⽩)⿏曲草(佛⽿草、追⾻风、绒⽑草)三叶⿁针草(⿁针草)⽠⼦⾦(⽵叶地丁、⼩远志、黄⽠仁草)马鞭草(铁马鞭、紫顶龙芽草、野荆芥)虎⽿草(⾦丝荷叶、⽿朵红、⽼虎草)墨旱莲(旱莲草、⿊墨草、野葵花、烂脚草)半枝莲(并头草、狭叶韩信草、⽛刷草)希莶草(粘⾦强⼦、粘为扎、珠草、棉苍狼)筋⾻草(⽩⽑夏枯草、散⾎草、破⾎丹)鱼腹草(臭菜、侧⽿根、臭根草、臭灵丹)⽔飞蓟(⽔飞雉、奶蓟、⽼⿏勒)天冬(⼤当门根、⽼虎尾巴根、浣草根、万岁藤根)茵陈(绵茵陈、⽩蒿、绒蒿、松⽑艾)⽩芍(杭芍、毫芍、川芍)⼀点红(叶下红、⽺蹄草、红背叶)千屈菜(马鞭草、败毒草)⼤花细⾟(花脸细⾟、花叶细⾟、翻天印)铁苋菜(⾎见愁、海蚌念珠、叶⾥藏珠)爵床(⼩青草、野万年青)雪莲花(新疆雪莲花)⼴⾦钱草(落地⾦钱草、假花⽣、⼭地⾖)肿节风(九节茶、九节风、接⾻莲)地椒(百⾥⾹、千⾥⾹)垂盆草(狗⽛齿、半枝莲、三叶佛甲草)⼤蓟(将军草、⽜⼝刺、马刺草)瞿麦(野麦、⼗样景花、⽵节草)杠板归(河⽩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芫荽(胡荽、⾹菜)半边莲(急解索、半边花、细⽶草、蛇⾆草)龙葵(野茄、天茄⼦、酸浆草、天沦草)空⼼莲⼦草(⽔花⽣、喜旱莲⼦草、空⼼苋)佩兰(⼤泽兰、⼩泽兰、鸡⾻⾹、⾹草)益母草(野⿇、九塔花、⼭⿇、红花艾)矮地茶(平地⽊、⽼勿⼤、不出林、叶底珠)三⽩草(五路叶⽩、塘边藕、⽩花莲)⼀枝黄花(黄花草、蛇头王、满⼭草、百根草)荔枝草(雪见草、癞蛤蟆草、青蛙草、皱⽪草)刺蓬花(铁海棠、番⿁刺、万年刺、虎刺)打破碗花花(野棉花、秋芍药、猫⽖草)⽩英(⽩⽑藤、⽑风藤、⽑葫芦、⽑秀才)细⾟—华细⾟(⼤药、⽩细⾟、马蹄⾹)留兰⾹(绿薄荷、青薄荷)翻⽩草(天青地⽩、⽩头翁、叶下⽩、鸡腿苗、结梨)绵⽑马兜铃(寻⾻风、黄⽊⾹、⽑⾹、猴⽿草)扁蓄(扁⽵、⽵节草、乌蓼、蚂蚁草)含羞草(性羞草、感应草)及已(四块⽡、四叶细⾟、四叶对)泽漆(五朵云、猫⼉眼草、奶浆草)地锦草(⾎见悉、红丝草、奶疳草、奶浆草)臭草(臭艾、⼩⾹草、荆芥七)旱菜(印度旱菜、⾹荠菜、江剪⼑草)连钱草(⾦钱草、⼤叶⾦钱草、透⾻消)常⽤中草药-叶类艾叶(⼤艾叶、杜艾叶、萎蒿)芙蓉叶(地芙蓉、芙蓉、⼭芙蓉、胡李花、三变花、⽊棉)⾦边龙⾆兰(⾦边莲、龙⾆兰、⾦边假菠萝)枇杷叶(芦桔叶、卢橘)⼗⼤功劳—细叶⼗⼤功劳(⽊黄连、⽵叶黄连)四季青(红冬青、⼤叶冬青)侧柏叶(扁柏、⾹柏、⽚柏、⽚松)枸⾻叶(功劳叶、苦丁茶、⼋⾓刺)苦丁茶(菠萝树、⼤叶茶、苦灯茶)三尖杉(桃松、⼭榧树)⽯南叶(⽯眼树叶、⽼少年叶、凿树、⽯纲)茶叶(茗)胡颓⼦(鸡卵⼦树、斑楂、⽺奶⼦、三⽉枣)罗布⿇叶(茶叶花、泽漆⿇、野茶叶、红根草)桑叶(铁扇⼦、神仙叶)⽯韦(⽯剑箸、⼩⽯韦、⾦背茶匙、⽯⽪、⽯兰、肺⼼草)紫珠叶(⼤风叶、⽩狗肠、⼤叶紫珠)黄花夹⽵桃叶(黄花状元⽵、酒杯花)牡荆叶(黄荆柴、黄荆条、荆条棵、五指柑)⼗⼤功劳—阔叶⼗⼤功劳(⼟黄柏、⼟黄连、⼋⾓刺、刺黄柏、黄天⽵)⽯韦—庐⼭⽯韦(⼤⽯韦、光板⽯韦)棕板(棕榈⽪、棕榈⽊⽪、棕⽪)常⽤中草药-种⼦类⽩扁⾖(峨眉⾖、藤⾖、⽺眼⾖、⾁⾖)车前⼦(⽜么草⼦、车轱辘草⼦)⼑⾖(⼤⼑⾖、挟剑⾖、⼑鞘⾖)急性⼦(指甲花)苦杏仁(杏仁)绿⾖(青⼩⾖、菉⾖、植⾖)沙苑⼦(潼蒺藜、沙苑蒺藜)甜⽠⼦(⾹⽠⼦)⽆患⼦(⽊患⼦、洗⼿果、肥珠⼦)郁李仁—欧李(⼭梅⼦、⼩李仁)⽩果(银杏核、公孙树⼦、鸭脚树⼦)⾚⼩⾖(红⾖、野⾚⾖)榧⼦(⾹榧、⽟榧、⽊榧、野极⼦)莱菔⼦(萝⼘⼦、萝⽩⼦、菜头⼦)马钱⼦(番⽊鳖)牵⽜⼦(⿊丑、⽩丑、⼆丑、喇叭花)酸枣仁(⼭枣、酸枣⼦、别⼤枣、刺枣)葶苈⼦(北葶苈⼦、甜葶苈⼦、辣辣菜)枳具⼦(拐枣、鸡⽖梨、鸡矩⼦)蓖⿇⼦(红⿇、草⿇、⼋⿇⼦、⽜蓖)葱⼦(炎百合科植物葱的种⼦)核桃仁(胡桃仁)荔枝核(荔⽀、丹荔、丽枝)⽊鳖⼦(漏苓⼦、藤桐⼦、⽊鳖)娑罗⼦(苏罗⼦、棱罗⼦、开⼼果)菟丝⼦(黄丝、黄藤⼦、⾖寄⽣)⽺⾓拗(⽺⾓扭、断肠草、打破碗花)槟榔(榔⽟、宾门、橄榄⼦、青仔、国马)⼤风⼦(⿇风⼦)⿊芝⿇(胡⿇⼦、脂⿇)莲⼦(莲实、莲⽶、莲⾁)南⽠⼦(番撤、北⽠、⾦⽠)青葙⼦(野鸡冠花、狼尾花、⼤尾鸡冠花)桃仁(⽑桃仁、扁桃仁、⼤桃仁)王不留⾏(奶⽶、⼤麦⽜、不母留、王母⽜)薏苡仁(⽶仁、六⾕、川⾕、菩提⼦)草⾖蔻(草扣仁、偶⼦)淡⾖⿎(黄⾖、⽩⾖)决明⼦(草决明、马蹄决明、假绿⾖)龙眼⾁(桂圆⾁、亚荔枝)胖⼤海(⼤海、安南⼦、⼤洞果)苘⿇⼦(冬葵⼦、青⿇、葵⼦、⽩⿇)天仙⼦(莨菪⼦、⽛痛⼦)望江南(⽺⾓⾖、野扁⾖)郁李仁—长梗郁李(⾚李⼦、侧李⼦)常⽤中草药-根茎类百合(强瞿、番⾲、⼭丹、倒仙)百合—卷丹(倒垂莲、虎⽪百合)升⿇—⼤三叶升⿇(关升⿇、龙眼根、窟窿⽛根)杜衡(马蹄⾹、南细⾟、马⾟)虎掌南星(为天南星科植物虎掌的块茎)伊贝母—裕民贝母(蓝花贝母)苍术—关苍术(和苍术、东苍术)⽔仙(⾦盏银台)⼟茯苓(冷饭团、硬饭头、红⼟芩)千年健(⼀包针、千年见、千颗针)升⿇—兴安升⿇(北升⿇、虻⽜卡根)⽩附⼦(禹⽩附、⽜奶⽩附、红南星)⽯蒜(⽼鸦蒜、蒜头草、蟑螂花)⽔菖蒲(菖蒲、建菖蒲、⼤菖蒲、⽩菖蒲)⽩术(于术、冬术、于潜⽩术)川贝母—暗紫贝母(乌花贝母、松贝母)半夏(三叶半夏、三步跳、⿇芋⼦)⼭药(淮⼭药、怀⼭药、⼭菇)天⿇(明天⿇、⽩龙草、⾚箭根)⽩前(⽔杨柳、鹅⽩前、草⽩前、⽩马虎)常⽤中草药-果实类⼋⾓茴⾹(⼤茴⾹、⼋⾓、⼋⽉珠)楮实⼦(彀⽊⼦、纱纸树)地肤⼦(扫帚菜⼦、扫帚⼦)⽠蒌(天撤、苦⽠、⼭⾦匏、药⽠⽪)化橘红(柚⽪橘红、化州橘红、柚⼦⽪)锦灯笼(挂⾦灯、灯笼果、红灯笼)马兜铃(⽔马⾹果、三⾓草秋⽊⾹罐)南鹤虱(虱⼦草、野胡萝⼘⼦)砂仁—海南砂仁(海南壳砂仁、壳砂)⽔红花⼦(蓼实⼦、⽔荭草⼦)五味⼦(⼭花椒、乌梅⼦、软枣⼦)⾹橼(陈⾹圆)栀⼦(黄栀⼦、⼭枝⼦、⼤红桅)川楝⼦(⾦铃⼦)冬⽠⽪(⽩⽪)诃⼦(诃黎勒)黄荆⼦(五指柑、⼟常⼭、黄荆条)蔓荆⼦(荆条⼦、京⼦、⽩布荆)⽜蒡⼦(⼤⼒⼦、⽜⼦、恶实、⿏粘⼦)砂仁—缩砂蜜(缩砂、绿壳砂仁)蛇床⼦(野胡萝⼘⼦)丝⽠络(丝⽠筋、丝⽠布)五味⼦—华中五味⼦(南五味⼦、⾹苏、红铃⼦)⼩茴⾹(⾕茴⾹、⾕茴)枳实(枸头橙、臭橙、⾹橙)补⾻脂(破故纸、故⼦、⿊胡纸)⾖蔻(⽩⾖蔻、圆⾖蔻、原⾖蔻、扣⽶)鹤虱(挖⽿草、皱⾯草、烟⽃菊)⽕⿇仁(⼤⿇仁、⿇仁、⿇⼦)路路通(枫果、九空⼦)猕猴桃(猕猴梨、⾦梨、野梨、⼭洋桃)⼥贞⼦(冬青⼦、蜡树、⾍树)砂仁—阳春砂(阳春砂、春砂仁、蜜砂仁)⽯榴⽪(安⽯榴、西榴、⽔晶榴)天竺⼦(天⽵⼦、南⽵⼦、⽩天⽵)鸦胆⼦(⽼鸦胆、鸭蛋⼦、雅旦⼦)⽵叶椒(野花椒、⼭花椒、单⾯针)苍⽿⼦(野茄⼦、刺⼉棵、疔疮草、粘粘葵)⼤枣(红枣、⼩枣)覆盆⼦(种⽥泡、翁扭、⽜奶母)红⾖蔻(⼭姜⼦、红扣)疾藜(硬疾藜、蒺⾻⼦、刺蒺藜)绿⾐枳壳(枸橼、臭橼、枳、枸橼李)⽊⽠—冥楂(光⽪⽊⽠、⼟⽊⽠)⼭楂(红果、棠棣、绿梨、北⼭楂)⽆花果(映⽇果、奶浆果、蜜果、树地⽠)西⽠⽪(西⽠翠)益智(益智⼦)陈⽪(红橘、⼤红袍、川橘)代代花枳壳(代代、代代圆、苏枳壳)枸杞⼦(西枸杞、⽩刺、⼭枸杞、⽩疙针)⾦樱⼦(糖罐⼦、野⽯榴、糖钵、刺梨)罗汉果(神仙果)⽊⽠—贴梗海棠(皱⽪⽊⽠、宣⽊⽠、红⽊⽠)沙棘(沙枣、醋柳果)⼭楂—野⼭楂(南⼭楂、⼩叶⼭楂、红果⼦)柿蒂(柿钱、柿丁、柿⼦把、柿萼)吴茱萸(曲药⼦、伏辣⼦、茶辣、臭泡⼦)喜树果(千丈树、⽔栗⼦、天梓树)预知⼦(⼋⽉炸、⼋⽉扎、野⾹蕉)常⽤中草药-花类⾦银花—⼭银花(⼭⾦银花、⼟忍冬、⼟银花)⽊槿花(⽩槿花、榈树花、⼤碗花)蜡梅花(黄梅花、蜡花、巴⾖花)芫花(杜芫、⽼⿏花、黄阳花、野丁⾹花)松花粉(短叶松)蒲黄(⽔蜡烛、⽑蜡烛、蒲黄、蒲棒)千⽇红(万年红、千⽇⽩、球形鸡冠花)野菊花(野黄菊花、苦薏、⼭菊花、⽢菊花)番红花(西红花、藏红花)⽉季花(⽉⽉开、⽉⽉红)梅花(酸梅、黄仔、合汉梅)旋覆花(⾦福花、⾦佛花、⼩黄花⼦)凌霄花—凌霄(紫葳花、上树蜈蚣花、倒挂⾦钟)夏枯草(棒柱头草、灯笼头草)⾦银花—忍冬(银花、双花、⼆宝花)槐⽶(⽩槐、柚花)闹⽺花(黄杜鹃、三钱三、⽑⽼虎、⼋厘⿇)鸡冠花(鸡髻花、⽼来红)红花(草红、刺红花、杜红花、⾦红花)密蒙花(⽼蒙花、⽔锦花、⾍见死、黄饭花)泡桐花(⽇本泡桐、桐)合欢花(夜合树、绒花树、鸟绒树)菊花(滁菊、毫菊、杭菊、杯菊、贡菊)⾟夷(⽊笔花、望春花、⽟兰花)常⽤中草药-茎藤类常春藤(⼟⿎藤、钻天风、三⾓风、爬墙虎、散⾻风、枫荷梨藤)钩藤(⼤钩丁、双钩藤)鸡⾎藤—常春油⿇藤(⽜马藤、⼤⾎藤)爬⼭虎(爬墙虎、飞天蜈蚣、假葡萄糖、捆⽯龙、枫藤)⽯斛—⾦钗⽯斛(⾦钗⽯、扁⾦钗、扁黄草、扁草)锁阳(地⽑球、锈铁棒、锁严⼦)皂⾓刺(天丁、皂针、皂荚刺)⼤⾎藤(红⽪藤、⼤活⾎、蕨⼼藤、红⾎藤、黄梗藤、五花七、千年健、红藤)鸡⾎藤—密花(过江龙、⾎枫藤、猪⾎藤、⼤⾎藤)⾁苁蓉(⼤芸、⼨芸、苁蓉、查⼲告亚(蒙语))⽯斛—马鞭⽯斛(⼤黄草、马鞭杆、旱马棒)⽵茹(青⽵茹、⽔⽵茹、荆⽵茹、慈⽵茹)灯⼼草(野席草、龙须草、灯草、⽔灯⼼)⿁箭⽻(神箭、四棱锋、⿁篦⼦、四⽅柴)络⽯藤(红对叶肾、⽩花藤、爬⼭虎)桑寄⽣(⼴寄⽣、⽼式寄⽣、寄⽣)⽯斛—束花⽯斛(⽔打棒、⾦兰、⼤黄草)丁公藤(⿇辣⼦)槲寄⽣(北寄⽣、桑寄⽣、柳寄⽣、寄⽣⼦)⽊通(⼋⽉扎)⽯斛—环草⽯斛(美花⽯斛、⼩环草、⼩黄草)⽯斛—铁⽪⽯斛(铁⽪兰、⿊节草)西河柳(⼭川柳、三春柳、西湖柳、⾚柽柳)常⽤中草药-⽊类樟⽊(⾹樟⽊)苦⽊(⼟樗⼦、苦⽪树、苦胆⽊、熊胆树)檀⾹(⽩檀、旃檀)沉⾹(⼟沉⾹)苏⽊(苏⽅⽊、红柴)降⾹(降真⾹、紫降⾹、花梨母)常⽤中草药-⽪类⾹加⽪(北五加⽪、⾹五加)五加⽪—⽩勒(鹅掌楸、三叶五加、刺三甲)祖司⿇(祖师⿇、⼤救驾、⾦腰带)黄柏(关黄柏)⽩鲜⽪(北鲜⽪、⼭牡丹)苦楝⽪(苦楝、楝树果、楝枣⼦、苦楝树、森树、翠树、紫花树、川楝⽪)川桐⽪(茨楸、棘揪)秦⽪(鸡糠树、青榔⽊、⽩荆树)⾁桂(⽟桂、牡桂、菌桂、筒桂)地⾻⽪(杞根、地节、红⽉附根、狗奶⼦棍)牡丹⽪(丹⽪、粉丹⽪、⽊芍药、洛阳花)厚朴(重⽪、⾚朴、油朴)五加⽪—细柱五加(南五加⽪、五花、⼩五⽖风、五⽪风、鸡脚风)椿⽪(椿根⽪、椿⽩⽪)杜仲(扯丝⽪、思仲、丝棉⽪、⽟丝⽪)仅供临床参考,⾮专业医⽣请勿试针试药ID:hnbfdycx艾御享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防风:属多年生草本,高30-80cm。

根粗壮,长圆柱形,有分枝,淡黄桂冠色,根斜上升,与主茎近等长,有细棱。

以根入药。

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屏风、风肉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药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归经: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

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

用药禁忌: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邪者忌服。

恶干姜、藜芦、白蔹、芫花。

102.红花:又称草红花,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

5月底至6月中、下旬盛花期,分批采摘。

采回后阴干或用40-60℃低温烘干。

功效分类:活血药;止痛药。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心经;肝经。

功能:活血能经;祛瘀止痛。

主治: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腹痛;胞痹心痛症瘕积聚;跌打损伤;关节疼痛;中风偏竣;斑疹。

用药禁忌:应用不当会有中毒反应,中毒发生时,有的可出现神志萎靡不清、震颤,严重者可致惊厥,呼吸先兴奋后抑制,以至循环、呼吸衰竭103.贝也:又叫绵萆薢,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

秋、冬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洗净,切片,晒干。

生用。

别名:大萆薢、萆薢、硬饭团、金刚。

?性味:性平,味苦;?归经:归肾经、胃经。

?功能:利湿去浊,祛风通痹。

?主治:用于淋病白浊、白带过多、湿热疮毒、腰膝痹痛。

?用药禁忌:肾阴亏虚遗精滑泄者慎用。

104.空沙参:即荠菜。

属十字花科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

荠属,一种常见杂草、野菜,亦入药。

别名:荠菜性味:甘,寒,无毒功能:带根全草能和脾,明目,镇静;种子能祛?风,明目。

主治:花序治痢疾105.百部:百部科植物蔓生百部的根,以块根入药。

多半野生于山坡丛林,现在好多地方进行家种。

主产陕西、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等省。

功效分类:止咳药;润燥药;解毒药。

科属分类:百部科。

别名:百部根、白并、玉箫、箭杆、嗽药、百条根、野天门冬、百奶、九丛根、九虫根、一窝虎、九十九条根、山百根、牛虱鬼、药虱药。

性味:甘;苦;微温。

归经:肺经。

功能:润肺止咳;杀虫灭虱。

主治:新久咳嗽;肺痨;百日咳;蛲虫病;体虱;癣疥。

用药禁忌:脾胃有热者慎用。

106.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

主产于广东、海南等地。

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

切断生用。

别名:广藿香,海藿香。

性味:味辛;性微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肺经。

功能:芳香化湿;和胃止呕;祛暑解表。

主治:主湿阻中焦之脘腹痞闵;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外感暑湿之寒热头痛;湿温初起的发热身困;胸闵恶心;鼻渊;手足癣。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全草。

用药禁忌:阴虚者禁服、阴虚火旺、邪实便秘者禁服。

107.通草:通草是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

茎粗壮,不分枝,幼稚时表面密被黄色星状毛或稍具脱落的灰黄色柔毛。

功效分类:清热药;利水药。

科属分类:五加科别名:通花根、大通草、白通草、方通、泡通、通花、方草、寇脱、离南、活菟、倚商、葱草、花草、通大海、五加风、宽肠、大通塔、大叶五加皮。

性味:甘、淡,微寒,无毒。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气下乳。

主治:用于湿温尿赤,淋病涩痛,水肿尿少,乳汁不下。

药材基源:本品为五加科植物通脱木的干燥茎髓。

用药禁忌:气阴两虚,内无湿热及孕妇慎服。

108.柏子仁:为柏科植物侧柏的干燥成熟种仁。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种子,晒干,除去种皮,收集种仁。

别名:柏实、柏子、柏仁、侧柏子性味:甘;性平归经:心经;肾经;大肠经。

功能:养心安神;敛汗;润肠通便主治: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盗汗;肠燥便秘?用药禁忌: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109.射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

别名:寸干、乌扇、扁竹、乌蒲、黄远、夜干、乌要、乌吹、草姜、鬼扇、风翼、仙人掌、紫金牛、野萱花、地萹竹、较剪草、黄花扁蓄、开喉箭、紫良姜、铁扁担、六甲花、扇把草、鱼翅草、山蒲扇、剪刀草、老君扇、高搜山、凤凰草。

科名:鸢尾科属名:射干属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入肺经、肝经。

功能:降火,解毒,散血,消痰。

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用药禁忌:无实火及脾虚便溏者不宜。

孕妇忌服。

110.延胡: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高9-20cm,全株无毛。

块茎扁球形,直径7-15mm,上部略凹陷,下部生须根,有时纵裂成数瓣,断面深黄色。

性味:辛、苦,温。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能:活血,行气,止痛。

主治:用于心血瘀阻之胸痹心痛;广泛用于胃脘疼痛:热证胃痛,寒症胃痛,气滞胃痛,淤血胃痛,中虚胃痛;肝郁气滞之胸胁疼痛,肝郁化火之胸胁疼痛;寒疝腹痛;风湿痹痛;气滞血瘀,跌打损伤,瘀肿疼痛。

药材基源: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

用药禁忌:血热气虚及孕妇忌服。

111.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茎。

多年生草本,高15-95cm。

茎直立,三棱形;根状茎匍匐延长,部分膨大呈纹外向型形,有时数个相连。

别名:香头草、回头青、雀头香、莎草根、香附子、雷公头、香附米、三棱草根、苦羌头。

性味:辛微苦甘,平。

归经:入肺经、肝经、脾经、胃经。

功能: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主治:用于肝郁气滞,胸、胁、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寒疝腹痛,乳房胀痛。

用药禁忌:凡气虚无滞、阴虚血热者忌服。

112.车前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均系野生。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功效分类:渗湿利尿药;清热药;止咳药?科属分类:车前科。

别名:车前实、虾蟆衣子、猪耳朵穗子、凤眼前仁。

性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肝经;肾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主治:主小便不利;淋浊带下;水肿胀满;暑湿泻痢;目赤障翳;痰热咳喘。

用药禁忌: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

113.羌活:伞形科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

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

归经:归膀胱;肾经。

性味:味辛;苦;性温。

功效: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科属分类:伞形科。

功效分类:解表药;祛风湿药。

主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

治感冒风寒,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水浮肿,痈疽疮毒。

用于阳痿遗精,遗尿尿频,腰膝冷痛,肾虚作喘,五更泄泻;外用治白癜风,斑秃。

用药禁忌: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亏血虚者慎用。

114.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

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等地。

春初或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炕至半干,堆置2~3天,发软后再炕至全干。

切片,生用。

别名: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

性味:味苦;辛;性微湿。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能: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主治: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头痛齿痛?用药禁忌:阴虚血燥者慎服。

115.炮姜:本品为干姜的炮制加工品。

呈不规则膨胀的块状,具指状分枝。

表面棕黑色或棕褐色。

质轻泡,断面边缘处显棕黑色,中心棕黄色,细颗粒性,维管束散在。

冬季采挖。

去净茎叶、须根及泥沙,晒干后经炮制而成。

性味:辛、热。

归经: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温中散寒,温经止血。

主治: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吐衄崩漏,阳虚失血。

116.苏子:又名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有紫苏和白苏之分,紫苏多为药用。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味:辛,温。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降气消痰,平喘,润肠。

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

用药禁忌:性主疏泄,气虚久嗽、阴虚喘逆、脾虚便滑者皆不可用。

117.麦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

属多年生草本,地下具细长匍匐枝,节上被膜质苞片: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肉质的块根。

别名:麦冬、沿阶草、羊韭、马韭、羊荠、爱韭、禹韭、忍陵、不死药、仆垒、随脂、羊耆、禹葭、阶前草、书带草、秀墩草、马粪草、家边草、韭叶麦冬。

性味:甘微苦,寒。

归经:入肺经、胃经、心经。

功能:养阴润肺,清心除烦,益胃生津。

主治: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

用药禁忌:凡脾胃虚寒泄泻,胃有痰饮湿浊及暴感风寒咳嗽者均忌服。

118.玄参:是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

根肥大,近圆柱形,下部常分枝,皮灰黄或灰褐色。

茎直立,四棱形,有沟纹,光滑或有腺状柔毛。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养阴药。

科属分类:玄参科。

别名:重台、正马、玄台、鹿肠、鬼藏、端、咸、逐马、馥草、黑参、野脂麻、元参、山当归、水萝卜。

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归经:归肺经;胃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药;养阴药。

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用药禁忌:脾胃有湿及脾虚便溏者忌服。

119.吴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及多种同属植物的近成熟果实。

别名:吴茱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处方用名:吴茱萸、生吴茱萸、吴萸、淡吴萸、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

性味:辛苦,温,有毒。

归经:入肝经、胃经。

功能: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主治: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用药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

120.黄莲:多年生无毛草本,具红黄色液汁。

根橙黄色,根茎匍匐。

夏秋采全株,鲜用或晒干。

别名:南天竹、山黄岑。

性味:苦,寒。

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用药禁忌:本品大苦大寒,过服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

苦燥伤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121.木香: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

?云木香,又名广木香或青木香,属菊科风毛菊属。

川木香是菊科川木香属的植物,均是中国的特有植物。

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四川、云南、西藏等地,多生长在高山草地和灌丛中,为野生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以根入药,生用或煨用。

功效分类:理气药;行气药;温里药。

科属分类:菊科。

别名:蜜香、青木香、五香、五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云木香。

性味:味辛;苦;性温。

归经:归脾经;胃经;肝经;肺经。

功能:行气止痛;调中导滞。

主治:胞胁胀满足;脘腹胀痛;哎吐泄泻;痢疾后重。

用药禁忌: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122.路路通: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果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利水药。

别名:枫实、枫果、枫木上球、枫香果、狼目、狼眼、九空子、枫木球。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经、肾经。

功能:祛风除湿;疏肝活络;利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