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模具实验指导书

合集下载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
确认模具合紧后, 注射装置前移, 使喷嘴与模具贴合。 液压油进入注射油缸, 推动与油缸活塞杆相连接的螺杆, 将螺杆头部均匀塑化的物料以规定的压力和速 度注入模具型腔,熔料充满模腔的时间极短。
熔体能否充满模腔与注射压力、 注射速度、 料温密切相关。 注射压力使熔体 克服料筒、喷嘴、浇注系统流道,模腔等处流动阻力,以一定的充模速度注射模 腔,一经注满,模腔等处的压力即会迅速增大到最大值,而充模速率迅速下降, 熔料受到压实。 在其它工艺条件不变时, 注射压力过高, 则熔料在模腔内充填充 过量;注射压力过低, 则熔料充模不足, 在制品外观质量和内在性能上都有相应 影响。
确定注射压力、注射速度大小时,需考虑原料、制品、模具、注射机、以及 其它工艺条件等情况, 参考经验数据, 分析成型过程及制品外观, 通过实际成型 检验,最终确定。 (四)保压
注射模腔的熔料,由于冷却作用,物料产生收缩,出现空隙,为此须对熔料 保持一定的压力使之继续流入进行补缩、 增密。这时, 螺杆作用面的压力为保压 压力。保压时螺杆位置将会少许前移。
实验二 注射成型实验
一、实验 目的
(1)分析制品成型工艺条件之间的关系,
(2)明确制品工艺分配关系和拟定合理的工艺条件 (3)查找导致废品的成型工艺因素,学会调整成型参数;
二、 实验内容
1、 实验内容
(1)观察典型塑料零件注射加工过程,弄清注射周期各步骤状况,包括, 预塑、注射、保压、冷却、开模、推出、取件、合模。在此周期中,冷却时间与 预塑时间的一段重合。
保压程序中主要控制的工艺条件是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 它们对于提高制品 密度,稳定制品形状,改善制品质量均有关系。
保压压力可以等于或低于注射压力,大小以施行压实、补缩作用为量度。 保压时间以保持到浇口刚封闭为好。 过早卸压会引起物料倒流, 产生制品不 足的毛病; 而保压时间过长或保压压力过大, 过量的填充会使浇口周围形成内应 力,易引起开列,还会造成脱模困难。 (五)冷却和预料 完成保压过程, 卸除保压压力之后, 模腔内的塑料还需要一段时间来与模具 进行热交换冷却定型。该段冷却时间的长短与塑料的结晶性能、状态转变温度、 制品厚度、 刚性、模具冷却效率、 模温等有关。 最短冷却时间应以制品在脱模时, 具有抗拒腿顶变形的足够刚性为限。 在保证制品质量的前提下, 为获得良好的设 备效率和劳动效率, 要尽量减少冷却时间和其它程序的时间, 以求缩短成型周期。 影响冷却过程的重要因素, 除了冷却时间外, 还有模温度控制。 提高模温度 不仅有助于保持熔体温度, 便于溶体流动, 对充模有益, 而且可以调整塑料的冷 却速度,使之均匀一致。模具温度还利于松弛分子取向,减少壁厚或流程长、形 状复杂的制品因补缩不足、收缩不均、内应力高引起的弊病。但是,模温高与缩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目的塑料模具课程设计是《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中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比较全面的塑料模具设计的训练,其目的是:(1)通过模具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基本知识来解决工程实际中的具体设计问题,以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课程的知识。

(2)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完整的塑料模具设计的实际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步骤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结构设计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今后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工作奠定基础。

(3)通过模具课程设计,提高学生查阅技术资料和手册的能力,熟悉并正确应用有关的技术标准。

(4)通过模具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时间观念,使学生初步形成从业的基本素职。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的题目,一般选择中等复杂程度的塑料注射模进行设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下任务:(1)绘制塑料制件图一张(A4)(用计算机绘图)(2)绘制塑料注射模装配图一张(A1)(手工绘图)(3)绘制模具零件工作图2~3张(用计算机绘图)(4)编写设计说明书一份(三)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步骤1.塑件成型工艺分析(1)塑件成型特性的分析根据塑件图中标明的塑料品种,分析该塑料的使用性能及成型性能;查阅该塑料的比重、比容、收缩率及流动性等特性。

(2)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认真阅读塑件图,审核塑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公差等级、表面粗糙度、塑件壁厚及其他技术要求,必要时还需阅读该塑件所属的部件图(或组件图)和了解该塑件的使用条件、使用寿命、载荷特性及其数值等。

据此分析塑料注射成型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3)明确生产批量小批量生产时,为了降低成本,模具尽可能简单,通常采用单型腔;大批量生产时,应在保证塑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一模多腔或高速自动化生产,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率,因此对模具的推出机构、合模导向机构、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脱模以及凸、凹模的结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⒈文档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注塑模具试模作业的详细指导,以确保试模过程的顺利进行。

⒉准备工作
⑴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⑵准备所需材料,如模具、注塑机、原料等。

⒊试模前的准备
⑴清洁和检查注塑模具,确保其无损坏和杂质。

⑵检查注塑机的各项参数,包括温度、压力等是否符合要求。

⑶准备试模所需的样品尺寸和重量等参数。

⒋试模步骤
⑴安装模具:将模具安装到注塑机上,并确保其固定稳定。

⑵调整参数:根据样品要求,调整注塑机的温度、压力、注射速度等参数。

⑶启动注塑机:按照操作手册的指示,启动注塑机。

⑷进行试模:将原料加入注塑机,并启动注射过程。

⑸检查样品:观察注塑出的样品,检查其尺寸、外观等是否符合要求。

⑹调整参数:根据试模结果,适时调整注塑机的参数,再次进行试模。

⑺重复试模:如果样品不符合要求,重复以上步骤,直至获得满意的样品为止。

⒌试模后的处理
⑴关闭注塑机:试模完成后,关闭注塑机并进行清理。

⑵拆卸模具:拆卸模具,清洗并储存。

⒍附件
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模具清洁和维护记录表、注塑机参数调整记录表等。

⒎法律名词及注释
⑴注塑模具:用于注塑成型的模具,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

⑵注塑机:用于将熔融的塑料原料注入注塑模具中,并形成所需产品的设备。

⑶试模:在注塑模具中注入原料,并从中获得样品的过程。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1.背景和目的本次试模旨在验证注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是否符合产品的要求,以及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2.装备和材料准备2.1 注塑机:型号、技术参数、操作要点等。

2.2 模具:型号、尺寸、材料、温度控制等。

2.3 原料:规格、质量标准、加工要求等。

2.4 工具和辅助设备:如定位工具、检测工具等。

3.试模前准备工作3.1 检查模具是否完好无损,并进行清洁和润滑。

3.2 安装模具到注塑机上,并进行合适的定位和调整。

3.3 根据注塑机的要求设置好注射速度、温度、压力等参数。

3.4 验证注塑机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4.试模步骤4.1 温度控制:根据注塑材料的要求,设定合适的模具温度。

4.2 原料熔化:将原料加入注塑机的料斗中,并在设定的温度下熔化。

4.3 模具闭合:将模具闭合到注塑机的合适位置,并进行定位。

4.4 注射过程:根据产品要求设置好注射速度、压力等参数,开始注射。

4.5 冷却时间:根据产品要求和注塑材料的熔点,设定合适的冷却时间。

4.6 模具开启:等待冷却时间结束后,将模具开启,并取出注塑件。

4.7 检验注塑件:根据产品要求和检测标准进行注塑件的检验。

4.8 记录数据:记录试模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包括温度、压力、注射速度等。

4.9 分析问题:根据试模过程中的问题和数据,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5.试模后工作5.1 清洁模具:试模结束后,对模具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下次试模能够正常进行。

5.2 整理数据:整理试模过程中记录的各项数据,进行归档和备份。

5.3 编写试模报告:根据试模过程和结果,编写试模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参考和分析。

法律名词及注释:1.注塑模具:专门用于注塑工艺的模具,通常由模具钢通过加工等工艺制造而成。

2.注塑机:用于将熔融塑料注入模具中形成制品的机器设备。

3.原料:用于注塑的塑料颗粒或其他可熔融材料。

4.温度控制:通过加热或冷却手段来控制注塑模具和注塑材料的温度。

塑料模实训指导书

塑料模实训指导书

目录模块一、塑料模具的拆卸 (1)模块二、塑料模的安装 (8)模块三、注射模在注射机上的调试 (13)模块四、塑料模的维护、保养与维修 (17)模块一、塑料模具的拆卸…一、实训要求和目的1、模具拆卸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增加对模具内部构造的感性认识。

培养我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2、在拆卸过程中逐步了解模具的基本结构,掌握模具的拆卸方法。

二、实训内容拆卸顶杆脱模式注塑模三、实训报告1、叙述顶杆脱模式注塑模的主要结构2、叙述拆装的顺序和拆装中主要使用的方法以及拆装过程的感受。

四、知识和技能任务描述顶杆脱模式注塑模的结构如图1-1所示,这套模具是用来生产连接件“转角”的塑料产品。

如图1-2所示为“转角”产品图。

图1-1 顶杆脱模式注塑模图1-2 “转角”产品图1-浇口套 2-定模座板 3-定模型版4=动模型板5-支撑板 6-垫块 7-动模座板 8-顶出机构我们先要把工具见图1-3、场地、工作台图1-4和起吊工具图1-5准备好,图1-3 拆卸模具用的工具1-铁锤 2-铜棒 3-铜梗 4-活动扳手5-梅花扳 6-公制内六角扳手7-英制内六角扳手图1-4图1-4工作台图1-5起吊工具知识链接一、模具拆卸注意事项在拆卸模具时可用手(较小模具)或起重设备将模具的某一部分(如冲模的上模部分、注射模的定模部分)托住,用木棰或铜棒轻轻地敲击模具的另一部分(如冲模的下模部分、注射模的定模部分)的座板,从而使模具分开。

决不可用很大的力来锤击模具的其他工作面,或使模具左右摆动从而对模具的精度产生不良影响。

然后用铜棒顶住销钉,用手锤将销钉卸除,再用内六角扳手卸下紧固螺钉和其他紧固零件。

在拆卸时要特别小心,决不可碰伤模具工作零件的表面。

拆卸下来的零件应放在指定的地方或容器中,以防生锈或遗失二、模具拆卸的一般规则在拆卸模具时,一般应遵照下列规则1.模具的拆卸工作,应按照各模具的具体结构,预先考虑好拆卸顺序。

如果先后倒臵或贪图省事而猛敲猛拆,就极易造成零件损伤或变形,严重时还将导致模具难以装配复原。

塑料模课设指导书

塑料模课设指导书

设计实例1.1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塑料注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例通过一个典型的塑料制品,介绍了从塑料成形工艺分析到确定模具的主要结构,最后绘制出模具的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全过程。

1.1.1 塑料的工艺分析1.塑料的成形工艺性分析塑料如图10.51所示产品名称:防护罩图10.51 塑件图产品材料:ABS(抗冲)产品数量:较大批量生产塑料尺寸:如图10.51所示塑料质量:15克塑料颜色:红色塑料要求:塑料外侧表面光滑,下端外沿不允许有浇口痕迹。

塑料允许最大脱模斜度0.5°(1)塑料材料特性ABS塑料(丙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是在聚苯乙烯分子中导入了丙烯腈、丁二烯等异种单体后成为的改性共聚物,也可称为改性聚苯乙烯,具有比聚苯乙烯更好的使用和工艺性能。

ABS是一种常用的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的工程材料。

ABS塑料为无定型料,一般不透明。

ABS无毒、无味,成型塑料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

ABS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

ABS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水性、耐油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

ABS的缺点是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2)塑料材料成形性能使用ABS注射成形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射成形压力较高,因此塑料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故塑料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另外熔体黏度较高,使ABS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注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

ABS易吸水,成形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

在正常的成形条件下,ABS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2.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查有关手册得到ABS(抗冲)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密度 1.01~1.04克/mm³收缩率0.3%~0.8%预热温度80°c~85°c,预热时间2~3h料筒温度后段150°c~170°c,中段165°C~180°c,前段180°c~200°c 喷嘴温度170°c~180°c模具温度50°c~80°c注射压力60~100MPa注射时间注射时间20~90s,保压时间0~5s,冷却时间20~150s. 1.1.2 模具的基本结构及模架选择1.模具的基本结构(1)确定成形方法塑料采用注射成形法生产。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

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1.介绍注塑模具试模作业指导书旨在指导操作人员正确使用注塑模具进行试模操作。

本指导书详细描述了试模前的准备工作、试模步骤、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内容,以确保试模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2.准备工作2.1 材料准备2.1.1 确保所需注塑材料已经准备好,并进行质量检测。

2.1.2 检查注塑材料的储存条件,确保其干燥、无杂质。

2.1.3 将注塑材料按照要求放置在指定区域。

2.2 模具检查2.2.1 检查注塑模具的外观,排除表面污垢,确保模具干净。

2.2.2 检查模具零部件,确保其完整、无损。

2.2.3 清洁模具的冷却系统,确保其畅通无堵塞。

2.2.4 涂抹模具专用防锈剂,保持模具的表面光洁。

2.3 设备准备2.3.1 开启注塑机设备并进行预热。

2.3.2 检查注塑机的工作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转。

2.3.3 准备好所需的模具安装工具。

3.试模步骤3.1 模具安装3.1.1 将模具安装在注塑机上,并确保模具与机器连接紧密。

3.1.2 安装模具的保护装置,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3.2 调整注塑参数3.2.1 根据注塑产品的要求,调整注塑机的温度、压力、速度等参数。

3.2.2 进行注塑材料的预热和预塑。

3.3 开始试模3.3.1 打开注塑机的开关,将注塑材料注入模具中。

3.3.2 关注注塑机的工作情况,确保注塑过程顺利进行。

3.3.3 观察试模产品的质量,确保其满足要求。

4.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4.1 模具堵塞问题:模具冷却系统堵塞,导致注塑过程中温度过高。

解决方法:清洁模具冷却系统,确保其畅通无堵塞。

4.2 产品质量不合格问题:产品存在短射、气孔等缺陷。

解决方法:调整注塑参数,改善注塑过程中的温度、压力控制。

5.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 注塑模具试模检查表- 注塑参数调整记录表6.法律名词及注释6.1 注塑材料:用于注塑过程中的塑料原材料。

6.2 模具:用于塑料制品成型的工装,包括模具本体及相关零部件。

塑模实验指导书

塑模实验指导书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机电工程系模具教研室2009年9月《塑料模具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依据依据教材:《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屈华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资料:《塑料模具设计制造与应用实例》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二、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要专业课。

塑料模具设计实验是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通过塑料模具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对模具设计的认识,使其了解注射机类型对模具设计的影响。

掌握塑料制品的成形方法与基本成形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内容注射机结构及原理;注射过程分析;模具结构。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掌握注射机的原理及特点;2.掌握模具与注射机安装模具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3.掌握注射模各组成部件的结构特征;4.了解注射模的分类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学时:模具专业本课程总学时为62学时,其中实验12学时,占总学时19%。

教学文件:校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

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为演示性与综合性实验。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指导书,指导教师应讲述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设备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结果分析、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试方法与成绩评定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实验纪律、实验动手能力及实验报告结果,进行综合评定,给出通过、不通过评定。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八、本课程实验用主要仪器设备及仪表塑料注塑机、塑料模拟机、实验模具编写人:肖斌审稿人:薛锦春《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实验指导书学生实验规则一、来本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必须听从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进行规定项目的课程实验,与本次实验无关的机床、设备、器材不能随便动用。

二、实验进程中,学生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则,若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应及时停机,请指导老师检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
实验指导书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模具教研室
二0一四年一月二十八日制定
学生实验规则
一、来本实验室做实验的学生,必须听从指导老师的统一安排,进行规
定项目的课程实验,与本次实验无关的机床、设备、器材不能随便动用。

二、实验进程中,学生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则,若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
应及时停机,请指导老师检查解决。

三、在实验中若损坏器材,应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由指导老师按有关
规定酌情处理。

四、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关闭电源,清整设备、用具及周围环境,待检查
合格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实验一单分型面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单分型面塑料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单分型面塑料模具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器材
1.单分型面塑料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
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
①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②塑件分析根据模具分析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③模具的工作原理
要求分析其浇注系统类型、分型面及分型方式、顶出方式等。

④模具的零部件模具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

⑤确定拆卸顺序
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件和不可拆件,制定拆卸方案,提请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一般先将模具的动模和定模分开,分别将动、定模的紧固螺钉拧松,再打出销钉。

用拆卸工具将模具各主要板块拆下,然后从定模板上拆下主浇注系统,从动模上拆下顶出系统,拆散顶出系统各零件,从固定板中压出型芯等零件。

具体针对各种模具须具体分析其结构特点,采用不同的拆卸方法和顺序。

2.拆卸模具
①按拟定的顺序进行模具拆装
要求体会拆卸联结件的用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秩序摆放好,避免再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②测绘主要零件
从模具中拆下的型芯、型腔等主要零件要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尺寸、进行粗糙度估计、配合精度测估,画出零件图,并标注尺寸及公差。

(公差按要求估计)
③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件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受力平衡,不可盲目用力敲打。

不可拆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在拆卸过程中特别强调注意同学们的自身安全及不损坏模具各器械。

3.组装模具
①拟定装配顺序
以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定装配顺序。

②按顺序装配模具
按拟定的装配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的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

其它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

③装配后的检查
观察装配后的模具与拆卸前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或漏装等。

④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典型的模具结构
单分型面模具
六、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所拆模具结构草图。

2.指出所拆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二双分型面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分型面塑料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双分型面塑料模具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器材
1.双分型面塑料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
①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②塑件分析根据模具分析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③模具的工作原理
要求分析其浇注系统类型、分型面及分型方式、顶出方式等。

④模具的零部件模具各零部件的名称、功用、相互配合关系。

⑤确定拆卸顺序
2.拆卸模具
①按拟定的顺序进行模具拆装
②测绘主要零件
③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件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受力平衡,不可盲目用力敲打。

不可拆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在拆卸过程中特别
强调注意同学们的自身安全及不损坏模具各器械。

3.组装模具
①拟定装配顺序
以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定装配顺序。

②按顺序装配模具
按拟定的装配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的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

其它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

③装配后的检查
观察装配后的模具与拆卸前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或漏装等。

④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典型的模具结构
双分型面模具
六、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所拆模具结构草图。

2.指出所拆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三侧向抽芯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侧向抽芯塑料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侧向抽芯塑料模具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器材
1.侧向抽芯塑料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
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
①模具类型分析对给定模具进行模具类型分析与确定。

②塑件分析根据模具分析确定被加工零件的几何形状及尺寸。

③模具的工作原理
④模具的零部件
⑤确定拆卸顺序
2.拆卸模具
①按拟定的顺序进行模具拆装
②测绘主要零件
③拆卸注意事项
3.组装模具
①拟定装配顺序
以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定装配顺序。

②按顺序装配模具
按拟定的装配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的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

其它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

③装配后的检查
观察装配后的模具与拆卸前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或漏装等。

④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典型的模具结构
六、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所拆模具结构草图。

2.指出所拆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实验四斜推杆侧向抽芯塑料模具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斜推杆侧向抽芯塑料模具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掌握斜推杆侧向抽芯塑料模具上各个零件的名称及其在模具中的作用和相互间的装配关系。

二、实验器材
1.自动卸螺纹塑料模具2~3套。

2.游标卡尺、角尺、内六角扳手、平行铁、台虎钳、锤子、铜棒等常用钳工工具。

三、实验步骤
1.观察分析
①模具类型分析②塑件分析③模具的工作原理
④模具的零部件⑤确定拆卸顺序
拆卸模具之前,应先分清可拆件和不可拆件,制定拆卸方案,提请指导老师审查同意后方可拆卸。

2.拆卸模具
①按拟定的顺序进行模具拆装
要求体会拆卸联结件的用力情况,对所拆下的每一个零件进行观察,测量并记录。

记录拆下零件的位置,按一定秩序摆放好,避免再组装时出现错误或漏装零件。

②测绘主要零件
从模具中拆下的型芯、型腔等主要零件要进行测绘。

要求测量尺寸、进行粗糙度估计、配合精度测估,画出零件图,并标注尺寸及公差。

(公差按要求估计)
③拆卸注意事项
准确使用拆卸工具和测量工具,拆卸配合件时要分别采用拍打、压出等不同方法对待不同的配合关系的零件。

注意受力平衡,不可盲目用力敲打。

不可拆的零件和不宜拆卸的零件不要拆卸,在拆卸过程中特别强调注意同学们的自身安全及不损坏模具各器械。

3.组装模具
①拟定装配顺序
以先拆的零件后装、后拆的零件先装为一般原则制定装配顺序。

②按顺序装配模具
按拟定的装配顺序将全部模具零件装回原来的位置。

注意正反方向,防止漏装。

其它注意事项与拆卸模具相同。

③装配后的检查
观察装配后的模具与拆卸前是否一致,检查是否有错装或漏装等。

④绘制模具总装草图绘制模具草图时在图上记录有关尺寸。

五、实验结果分析
1.每组学生用直尺、圆规、铅笔,按比例绘制一张所拆模具结构草图。

2.指出所拆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称。

3.简要说明所拆模具的工作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