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_欣赏 北风吹 扎红头绳 绣红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绣红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绣红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第二单元魅力歌剧《绣红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绣红旗》。

该曲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魅力歌剧”,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经典的中国民族歌剧唱段之一。

通过学习《绣红旗》,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民族歌剧的特点,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并学习歌剧唱段的基本演唱方法。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如音高、音长、音色等,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中国民族音乐作品,对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有一定的了解,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绣红旗》的音乐风格。

3.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这为本节课的歌唱学习提供了支持。

4. 学生对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知道歌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包括歌唱、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二、核心素养目标1. 感知和理解中国民族歌剧《绣红旗》的音乐风格和艺术特色,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尊重。

2. 学习和掌握歌剧唱段的基本演唱方法,提高声乐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3. 分析歌剧《绣红旗》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对歌剧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探索和体验歌剧艺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合,增强跨艺术领域的认知和感受力。

5.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合作能力,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包括音高、音长、音色等,对音乐的基本元素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基本的声乐演唱技巧,如呼吸、发声、咬字等,为本节课的歌唱学习提供了支持。

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集中在音乐和表演方面,他们喜欢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学习,喜欢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和表现力。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八单元 扎红头绳教学设计2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八单元 扎红头绳教学设计2 湘艺版

扎红头绳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熟悉有关歌剧的一些基本知识。

2、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指出人物声音特点以及音乐的旋律特点,并用语言表达作品丰富的情感。

3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歌剧片段的体验当中,亲身感受歌剧音乐形象的复杂多变,以了解音乐强大的塑造力。

2学情分析1.初次接触歌剧,要通过大量的视频、音频让学生了解歌剧的基本常识(定义、历史、音乐组成、中国新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

2.歌剧基本知识普及后,让学生通过学唱、模仿、分角色扮演等形式,编排歌剧《白毛女》片段《扎红头绳》,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歌剧这一艺术形式。

3重点难点重点:1.了解歌剧的艺术形式以及学生对不同音乐形象的把握。

2.表演《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难点:1.参与体验,对歌剧片段《扎红头绳》的综合表现。

2.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并理解音乐的本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新课活动2【讲授】二、进入新课1、欣赏选段《北风吹》(1)师介绍《北风吹》。

《北风吹》是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首歌曲,这首歌的场景是:除夕晚上,天降大雪,佃户杨白劳之女喜儿手里拿着玉茭子面,冒雪从王大婶家回来,她一边干活一边等父亲回家。

(2)听赏全曲。

思考:①演唱形式、速度、力度及音乐特点。

(独唱、中速、弱、旋律下行)②这段音乐表现情绪是怎样的?(表现了喜儿高兴.喜悦)③这段表现的情节是什么?(担心和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一种复杂心情。

)④通过该唱段你能看出喜儿是怎样的艺术形象?(塑造了喜儿天真活泼、勤劳的旧社会农村女儿形象)2.歌剧的定义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的艺术。

3、歌剧的起源和历史师:歌剧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在17世纪传到法国,18至20世纪遍及世界各地,使现代歌剧的内容与形式逐步确立,并趋于日臻完美。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北风吹教学设计2湘艺版(new)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北风吹教学设计2湘艺版(new)

北风吹1教学目标1. 欣赏歌剧《白毛女》片段——《北风吹》《扎红头绳》,初步感受歌剧的艺术特点。

2. 能哼唱《北风吹》《扎红头绳》,并与同学合作表演,从中感受音乐对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画.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完整聆听《北风吹《扎红头绳》三首歌剧唱段,感受歌曲的基本情绪,了解故事情节.教学难点:排练歌剧《白毛女》片段。

3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七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对音乐有兴趣,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法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

同时,我校学生音乐知识比较薄弱,但思维活跃,课堂敢于发言,素质整体上呈现多层次的特点。

4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一)歌剧的起源歌剧诞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佛罗伦萨,世界上第一部公认的歌剧是1607年由蒙特威尔第创作的《奥非欧》。

从此,歌剧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

起源一: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式是歌剧艺术产生的根源。

起源二:中世纪时期的一些音乐形式也为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首先是10世纪末的宗教剧,后来宗教剧被神秘剧(Mystery)和奇迹剧(Miracles)取代,盛行于14—16世纪;其次是田园剧,这种体裁用音乐、诗歌、戏剧的手段表现乡村生活的场景,它一直盛行到16世纪,成为歌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起源三文艺复兴时期的牧歌剧也预示着歌剧的诞生。

作曲家用牧歌这一体裁形式来谱写诗歌中一些戏剧性场面,或用一组牧歌来描写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后一种形式被称为牧歌剧。

起源四歌剧最直接的起源是15世纪末的幕间剧(Intermedio)。

这是穿插在当时喜剧各幕间的一些寓言剧、神话剧或田园剧,到16世纪,各幕之间的幕间剧在情节上组成了一个相关联的故事,并且加入了装饰性的旋律和简单的和声伴奏. 起源五歌剧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八单元 北风吹教案2 湘艺版 (2)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八单元 北风吹教案2 湘艺版 (2)

北风吹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曲,培养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和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是在延安秧歌运动基础上,由延安鲁艺文学院集体创作,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在中国历史上,是一部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是以1940年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白毛仙姑”的民间故事为依据创作的。

该剧通过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

全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反映在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农民的血泪生活和反抗精神,歌颂人民军队发动群众进行了解放斗争的胜利。

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陕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塑造了杨白劳、喜儿等各有特色的音乐形象和人物性格。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唱《北风吹》、《扎红头绳》选曲,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扎红头绳教学过程播放歌剧《白毛女》中《北风吹》选段导入:“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那么在一部音乐作品中不同的段落表达的情感是否不同?它又是如何表达情感的?音乐的情感表达又是通过哪些手段表达特定的情感的?我们在欣赏时,又该如何进行情感体验呢?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共同走进歌剧《白毛女》选段。

首先,给大家简单的叙述一下《白毛女》的故事接下来,我们来欣赏第一幕第一场喜儿唱《北风吹》。

思考:1、该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教师范唱帮助学生体会音乐情绪)2、边听赏音乐边联想喜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天真、纯洁的女孩)3、体会休止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这里不用休止好吗?(请学生演唱,体会休止符在此处的作用)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下行)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什么样的情绪?(忧伤、忧郁的情绪)学生小结:音乐速度稍快,力度中,刻画喜儿盼过年盼爹爹早点回家的喜悦和焦虑的心情,表现了天真、祈盼对生活充满热爱的喜儿形象,但旋律下行使得音乐又带有忧伤的情绪,休止符的运用把喜儿盼爹爹回家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不可不用。

初中教案音乐绣红旗

初中教案音乐绣红旗

初中教案音乐绣红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绣红旗》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会《绣红旗》这首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歌唱技巧。

3. 通过学习《绣红旗》,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内容1. 歌曲《绣红旗》的歌词内容。

2. 歌曲《绣红旗》的旋律特点。

3. 歌曲《绣红旗》的演唱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绣红旗》,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歌曲《绣红旗》的演唱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绣红旗》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唱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绣红旗》的歌词,注意歌词的表达和情感。

(2)教师教授歌曲《绣红旗》的旋律,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特点。

(3)学生跟唱歌曲《绣红旗》,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歌唱姿势。

3. 分析歌曲:(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绣红旗》的节奏、旋律,理解歌曲的结构。

(2)教师讲解歌曲《绣红旗》的演唱技巧,如气息控制、音准把握等。

4. 练习演唱:(1)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绣红旗》,教师巡回指导。

(2)教师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演唱,给予评价和鼓励。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歌曲《绣红旗》所描绘的场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和引导。

6. 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绣红旗》的重要意义。

(2)学生表达对这首歌的喜爱和收获,教师给予鼓励。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歌曲《绣红旗》,加强歌唱技巧的练习。

2.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歌曲《绣红旗》的练习,鼓励孩子参加各类音乐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课堂参与度、歌唱技巧掌握程度、情感体验等方面。

2. 课后反馈: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教师进行总结和改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歌曲《绣红旗》,学会演唱这首歌曲,并从中感受到新中国成立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绣红旗 教学设计与反思

绣红旗 教学设计与反思

《绣红旗》教学设计及反思平泉市杨树岭中学贾海峰教学内容:1、《绣红旗》是歌剧《江姐》中的一个唱段。

歌剧《江姐》曾获全军第三、四届文艺会演创作奖,《绣红旗》是其中最精彩的唱段之一。

这首歌主要表现江姐等人在狱中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时的特有感情。

歌曲朴实优美、深情乐观,表现出江姐誓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憧憬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词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的情景,将江姐和战友们听到喜讯后的千言万语,以及欣喜若狂的心情,浓缩到绣新中国国旗的特定事件中。

词中刻画了江姐和战友们复杂微妙的感情:一方面“热泪随着针线走”,表达了江姐和战友们内心的喜悦,“绣出一片新天地”,表达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另一方面,身处牢狱,只能将狂喜之情隐藏在内心深处。

于是,绣红旗本身便显出感情的真挚与含蓄。

含蓄与热烈情绪的结合,成为这首歌曲的显著特点。

2.《红旗飘飘》这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

歌词亲切,充满激情。

歌曲采用切分节奏的连续进行,显得明快而富于动感,旋律起伏跌宕,富有时代气息,深情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挚爱和对国家的眷恋之情。

全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构成“起、承、转、合”的方整性乐段。

其中,每个乐句均为四个小节,第一乐句节奏密集、级进音型,旋律平稳,给人以亲切、赞颂之感。

第二乐句切分节奏更加鲜明,旋律稍有起伏,音域略有扩展,为形成歌曲的高潮做了铺垫。

第三、四乐句开始与结尾采用了第一乐句的素材,节奏加以变化,中间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将音乐情绪推向高潮。

第二部分的旋律较激越,在全曲的最高音区进行,乐句从弱拍进入,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把歌曲推向高潮。

激昂的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五星红旗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延续了高潮部分弱起节奏的特点,音区有所降低,是高潮情绪的延伸,特别是结尾处衬词的加入,歌声在高音区中展开,节奏拉宽、旋律舒展,使歌曲呈现明亮的色彩,给人以余音缭绕、情感渲泄未尽的印象。

学情分析:1、学生总体上看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经历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和幼儿时期等多年的教育,无论是在音乐听觉反馈上或是在文学理解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

初中音乐_欣赏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欣赏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欣赏北风吹扎红头绳绣红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歌剧览胜一、导入师生问好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听一听,视频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旋律?《茉莉花》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视频中所播放的内容属于哪一种艺术形式?(歌剧)刚才的这一段视频选自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歌剧中运用了咱们中国的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音乐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歌剧中的音乐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相互贯穿,能更好推动剧情发展,烘托人物性格。

可能对于同学们来说,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比较陌生一些。

咏叹调一般是指歌剧中主角的独唱曲目,要求演唱者必须有很高的演唱技巧。

宣叙调,是类似于说话或者朗诵的曲目,给人一种似唱非唱的感觉。

我们直观的感受一下。

(视频)歌剧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成长成熟后,已经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二、新课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继承民间歌舞和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西方歌剧中的精华,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新歌剧。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歌剧---《白毛女》。

(板书)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

都说歌剧是歌唱出来的故事,那这部歌剧唱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同学知道吗?(边出示主人公的剧照,边讲述剧情)(背景音乐《北风吹》)我们一起来了简单了解一下。

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喜儿与同村的大春是青梅竹马的一对。

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地主恶霸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躲债。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

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逼自杀。

喜儿被抢进黄家,惨遭凌辱后逃到深山,头发全白。

三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

歌剧深刻的反应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

湘艺版初中音乐 《绣红旗》教案2

湘艺版初中音乐 《绣红旗》教案2

音乐教学设计《绣红旗》教材分析:歌曲选自歌剧《江姐》,这是江姐及她的难友们在狱中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含着热泪,置生死于度外,用全部心血来绣红旗庆胜利而演唱的一首歌曲。

歌曲由六乐句乐段构成,一字变音的词曲结合使旋律委婉曲折,数板式的朗诵节奏又让歌曲蕴含激情。

教学目标:1、能够在感知力度、速度、节奏、旋律等音乐表现要素的过程中,运用音乐表情术语进行描述,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并评价其音乐表现作用。

2、通过欣赏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提高音乐创新能力。

3、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人物丰富的情感,逐渐理解“爱国、团结、奋斗、奉献”这一精神,并让学生认识到,创造精神文明,振兴中华是青少年的责任。

教学重点:理解歌曲《绣红旗》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绣红旗》的相关二度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1、播放歌曲《红梅赞》,让学生提前感受歌剧《江姐》的音乐氛围。

2、《江姐》主人公江姐的介绍。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但江姐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二)欣赏《绣红旗》1、初步欣赏《绣红旗》视频,请学生一边聆听一边思考歌曲的速度、基本情绪和歌曲内容。

2、深入分析歌曲《绣红旗》,思考歌曲表达了革命先烈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由六个乐句段构成,运用戏曲一字多音的创作手法,旋律委婉曲折,数板式的朗诵节奏又让歌曲蕴含激情,很好地表现江姐及其先烈们怀着悲喜的心情,用全部心血来绣红旗庆解放的感人情景。

(三)试唱歌曲《绣红旗》1、引导学生随琴试唱《绣红旗》,要求轻声、有感情地唱,老师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学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歌剧览胜
一、导入
师生问好
师:欢迎大家来到音乐课堂,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

请同学们听一听,视频中有没有你所熟悉的旋律?
《茉莉花》
那同学们知不知道视频中所播放的内容属于哪一种艺术形式?
(歌剧)
刚才的这一段视频选自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歌剧中运用了咱们中国的民歌茉莉花的曲调。

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音乐在歌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歌剧中的音乐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曲等组成。

这些不同形式的音乐,相互贯穿,能更好推动剧情发展,烘托人物性格。

可能对于同学们来说,歌剧中的咏叹调和宣叙调比较陌生一些。

咏叹调一般是指歌剧中主角的独唱曲目,要求演唱者必须有很高的演唱技巧。

宣叙调,是类似于说话或者朗诵的曲目,给人一种似唱非唱的感觉。

我们直观的感受一下。

(视频)
歌剧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成长成熟后,已经在世界各国的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二、新课
我们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们,在继承民间歌舞和传统戏曲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西方歌剧中的精华,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民族新歌剧。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就是
歌剧---《白毛女》。

(板书)
歌剧《白毛女》创作于1945年,是第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歌剧,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

都说歌剧是歌唱出来的故事,那这部歌剧唱出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有同学知道吗?(边出示主人公的剧照,边讲述剧情)(背景音乐《北风吹》)
我们一起来了简单了解一下。

佃农杨白劳早年丧妻,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
喜儿与同村的大春是青梅竹马的一对。

杨白劳因生活所迫,向地主恶霸黄世仁借了高利贷,之后外出躲债。

在除夕之夜,杨白劳,偷偷回家。

黄世仁闻讯后,强迫杨白劳卖女顶债,杨白劳被逼自杀。

喜儿被抢进黄家,惨遭凌辱后逃到深山,头发全白。

三年后,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在山洞找到喜儿,替她申冤雪恨。

歌剧深刻的反应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

(一)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白毛女》。

欣赏由著名音乐家彭丽媛女士演唱的《白毛女》中的经典选段
《北风吹》(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1、《北风吹》表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播放视频)
师小结:《北风吹》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淳朴,善良天真的喜儿。

大年三十的晚上,喜儿既担心又焦急的等待在外躲债的爹爹回家过年。

2、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听,这首《北风吹》的旋律走向有什么特点?
(再播放一遍音频,教师边划旋律线边听)
师: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乐句都是下行的旋律走向。

(出示曲谱,并演唱)
《北风吹》中的旋律逐层下行,类似叹息似的音调,无形当中烘托出了一种悲伤的色彩,暗示了主人公喜儿的悲剧命运。

这种由旋律下行烘托悲伤色彩的方式,早在一首河北民歌中也早有体现。

同学们来听一听,是哪首民歌?(唱小白菜简谱,并划旋律线)
《小白菜》
《北风吹》就是选取了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作为素材,加以改编。

塑造了喜儿这一形象。

《北风吹》的旋律也是贯穿整个歌剧的一个音乐主题。

这段经典的《北风吹》的旋律在电影版的《白毛女》中是如何呈现的?
(视频)
(二)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喜儿焦急的等待爹爹回家过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播放视频《扎红头绳》)
剧中的杨白劳和喜儿过年就只有二尺红头绳和两斤白面,但内心依然是乐观的。

这也反应出旧社会虽然生活困苦,但是人们内心依然对幸福生活充满了渴望。

同学们刚刚观看的这一唱段,也是歌剧《白毛女》的经典唱段之一
(板书)《扎红头绳》
我们再来完整聆听一遍《扎红头绳》,请男同学关注杨白劳演唱的乐句,女同学关注喜儿演唱的乐句。

并用心体会:杨白劳和喜儿演唱的乐句带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
(喜儿欢快的,俏皮的杨白劳缓慢的)
师:二八节奏的运用,非常形象的表现出了年老的杨白劳的憨厚。

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节奏的运用,巧妙的表现出了喜儿的活泼天真。

(出示简单谱例)
1、第一遍演唱
带着两种不同的感觉,我们也来体验一下。

男生演唱杨白劳的乐句,女
生演唱喜儿的乐句(师弹琴)。

(身体挺直,口腔打开,把子说清楚,轻声唱)
同学们,想一想,杨白劳是一个憨厚的农民形象,他的声音感觉应该是怎样的?喜儿是一个纯真活泼的小姑娘,她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感觉?
杨白劳的声音应该更加厚重一些,速度可以稍微放慢一点。

而喜儿的声音更欢快一些,可以试着把每个字断开。

位置高一些。

(注意提示二者的情绪,语调。

先慢后快)
2,、第二遍演唱
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演唱一遍。

2、同学们试着背唱一下第二、三段。

三、小组合作表演
接下来同学们再仔细看一遍视频,根据视频中的提示,模仿喜儿跟杨白劳的表情、动作,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模仿并表演23段。

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小道具。

(拿出红头绳道具,每组一根)
哪位同学们上台来试一试?
我们就来表演第2、3段。

歌词能背过了吗?咱先跟着音乐演一段。

(指导,示范表情,眼神交流,手势,招手,拍雪,抖衣服等简单动作)
再找一组同学,能不能试着跟着伴奏自己边唱边表演?
这几位同学表现的都很好,感谢他们的表演。

(鼓掌)
四、小结
美妙的音乐,令人惊叹的歌喉,写实或写意的舞台布景,诗的语言,雕塑的空间,共同构成了歌剧艺术神圣的殿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歌剧的有关知识,感受了东西方歌剧元素的交融,也亲身体验了我们中国民族歌剧的魅力,其实歌剧并没有那么遥不可及,艺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

尽管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欣赏歌剧还有着很多障碍,但相信随着同学们知识的积累,素养的提高,会逐步了解和喜爱歌剧这一音乐王国中的奇葩。

学情分析
我校学生全部来自农村,他们的音乐基础很薄弱。

面对这样的情况,上课时不能只按照课标与教材的要求进行,应该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发挥就近发展区的效应,让他们踮踮脚,能够着,树立自信心。

挖掘孩子们感知音乐的能力,激发兴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的跟上课标要求八年级学生所应该达到的水平。

效果分析
整节课后,学生简单了解了歌剧的有关知识,感受了东西方歌剧元素的交融,亲身体验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的魅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了经典唱段《扎红头绳》。

同时也了解感受了音乐主题《北风吹》。

相信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歌剧就在我们身边,艺术源于我们的生活。

也会逐渐喜欢上歌剧这一音乐王国中的奇葩。

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自湘艺版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歌剧览胜》。

《北风吹》是我国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著名唱段,节奏轻柔,舒展,曲调亲切动人。

歌曲用不同的节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情绪。

歌曲的前一部分以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作为素材,塑造了喜儿活泼淳朴、天真无邪的向往幸福的形象。

《扎红头绳》也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白毛女》中的著名唱段,节奏欢快活泼,
跳跃喜悦,曲调流畅,优美。

歌曲表演的形式为对唱。

杨白劳演唱的部分运用二八节奏,塑造了勤劳、忠厚的佃农形象。

喜儿演唱的部分多用前八后十六节奏和前十六后八节奏,塑造了一个美丽天真,勤劳纯洁的少女形象。

评测练习
1、熟悉《北风吹》的旋律。

2、体验表演《扎红头绳》选段。

3、感受东西方歌剧的交融。

课后反思
1、对音乐要素的把握应该更深刻一些,教师的即兴伴奏有待于提高。

2、语速较快,缺乏抑扬顿挫,以至于语言感染力不强。

3、整体课堂状态还可以更加放松一些。

4、最后的表演,教师的带动性应该更强一些。

课标分析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

初中音乐课程标准侧重于体验音乐艺术,情感的体验对音乐要素(音乐基本要素包括力度、速度、音色、节奏、旋律、和声等)的感知,要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程标准,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

应该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从音乐的角度,用音乐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培养音乐素养。

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审美、感受美、体验美,并创造美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