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分析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歌曲分析摘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新音乐教学大纲和新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上。
因为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大纲和标准的精神,这样才能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需要。
所以,新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变化,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新音乐教学大纲和新音乐课程标准的进步,而这种进步又恰恰反映了我国音乐教育理念和音乐教育制度上的前进。
关键词:教材分析音乐改革一、人音版教材改革后现状2001年7月,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问世,对我国基础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和教材的建设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按照《标准》的精神,音乐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拓展了新的教学领域:综合性艺术表演、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等。
(1)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教材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独立的歌唱能力,减少歌唱的技术性要求。
如“为歌曲设计适当的演唱形式并用来演唱”、“用你喜欢的风格演唱歌曲等”、“以小组为单位编创动作并演唱”等。
(2)强调音乐的实践与创造。
指教材的规划,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即音乐教育不再是静观的,而是一种付诸行动的教育。
小单元活动中含有启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探索的动机,例如:在认识乐器的体积大小和声音的高低之间有何关联时,老师不直接告知,而是让学习者从观察、听辨或实验中去探索,并引发其求知欲,再由学习者自己找出解答。
二、教材分析初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七子之歌,第二单元是多彩的音乐剧,第三单元是雪域天音,第四单元是音诗音画,第五单元是国乐飘香,然后是音乐小网站:里面介绍一些专业的音乐知识,大小调音阶与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第一单元主要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求学生富有感情的歌唱,在讲《七子之歌》时,可以用香港回归的视频做导入,然后让学生去划分曲子结构,单二段曲式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并且让他们学会一些基本的表情术语,第一部分抒情的歌唱,第二部分更激动地唱,实现情感目标。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如歌的行板》教案分析《如歌的行板》一、教材分析《如歌的行板》为新教材第七册第五单元,金色乐章中的第三课时,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学生。
这节课的设计,特别考虑注意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这样就有针对性,也可检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思想的理解,并做一个方向性的引导。
《如歌的行板》的素材于俄罗斯民歌《凡尼亚坐在沙发上》,本课时的安排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俄罗斯民歌,喜爱弦乐四重奏。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通过欣赏、演唱、比较等形式感受乐曲凄凉、压抑的气氛。
模唱《如歌的行板》的两个音乐主题。
用身体感悟音乐,使心身同时进入音乐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难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乐曲,体验其音乐情绪。
三、教学目标:能够对室内乐作品产生兴趣、并能主动探索与室内乐相关的音乐文化知识。
聆听《如歌的行板》,并能够感受、体验乐曲中的忧伤的压抑的情绪,并能从音乐要素方面探索其与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掌握弦乐四重奏、室内乐等音乐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学生跟随着弦乐曲《四季》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教师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两首不同乐队演奏的乐曲,并提问分别由什么乐队演奏,带来怎么样的音响感受。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感受交响乐和弦乐重奏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并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通过聆听乐曲、展示图片和提问导出室内乐及弦乐四重奏的概念。
[学生活动]聆听乐曲、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三、新授[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弦乐四重奏,并让学生通过乐曲的风格、情绪为乐曲取一个合适的名字,来导出《如歌的行板》。
[学生活动]通过欣赏,学生根据乐曲的风格特点为乐曲取名。
[教师活动]通过展示简介作者柴科夫斯基。
分主题欣赏《如歌的行板》。
欣赏音乐主题:[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音乐主题,并提问其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活动]欣赏并感受其音乐情绪回答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2010学年中学音乐第13 册教学建议(二)单元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第一单元七子之歌教学目标:(一)知道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能够用歌声表现企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在理解《七子之歌——澳门》的基础上,能够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表现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三)聆听《七子之歌——澳门》、《东方之珠》及《鼓浪屿之波》,能够说出三首歌曲在音乐表现方法上的异同。
(四)聆听交响曲《1997 天地人》序曲,能够想像音乐的意境,并判断几个基本的音乐表现手段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点:学唱《七子之歌——澳门》、欣赏《东方之珠》教学难点:《七子之歌——澳门》中第8小节和“母亲”前休止符的节奏把握。
第二单元天山之春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文化(乃至阿拉伯音乐文化)间的联系,并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二)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清晰地咬字、明朗活泼的情绪演唱《牧马之歌》和《青春舞曲》,并背唱这两首歌。
(三)聆听《乌夏克木卡姆达斯坦间奏曲》、《褐色的鹅》及《新疆之春》,能够感受、体验十二木卡姆、冬布拉弹唱及小提琴齐奏的音乐情绪及艺术特征,能够认识并辨别胡西塔尔、手鼓等乐器的音色。
(四)能够用器乐的形式为《青春舞曲》配伴奏,并能为《青春舞曲》填充配器谱。
教学重点:学唱《牧马之歌》和《青春舞曲》、欣赏《新疆之春》教学难点:《牧马之歌》中变音记号处的音准,“哎嘿,啦啦哩啦啦啦哩”的演唱;《青春舞曲》第3、4小节的正确演唱;《新疆之春》主奏乐器分辨和曲式结构的分析。
第三单元欧洲风情教学目标:(一)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感兴趣,喜欢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并能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内涵。
(二)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背唱其中的一段歌词,并能初步认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三)能够感受、体验《桑塔·露琪亚》、《伏尔加船夫曲》、《我的太阳》及《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音乐情绪及风格;分辨男高音、男低音、西班牙吉他的音色,初步了解相关吉他的音乐知识。
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 说课稿-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

《彩色的中国》说课稿课题是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歌曲《彩色的中国》。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
其中歌词以少年打开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为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
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大调式¾拍,而且多处使用到休止符,从而赋予了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就好像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通过这首歌曲的学唱,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
2、教学目标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音乐的一些基础知识,对音乐情绪也有了初步的感知能力,但是对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以及休止符的演唱还不太熟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歌曲表现的含义,并能初步掌握演唱的基本姿势,在演唱之前进行发声练习。
(2)在理解歌曲是表达对祖国无限热爱和赞美的同时,初步学习演唱的技巧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以及学生活动,来进行歌曲的理解和演唱。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体会歌曲带给大家的爱国主义的情感,感受音乐对于抒发情感有很重要的作用。
(2)初步形成用音乐来抒发情感、并能养成对音乐抒发情感的习惯。
4、教学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2、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难点:1、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2、正确感受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二、教法与学法七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这是他们的特点,针对他们的特点本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听唱法进行教学。
三、教学过程:(为了达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组织教学出示学习目标1、小组交流复习柯尔文音阶手势的做法,和演唱的姿势。
2、根据交流情况,教师总结,准备发声练习。
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们回忆复习学过的音阶练习和演唱技巧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音乐人音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草原牧歌银杯音乐教案

《银杯》教案一、教材分析歌曲《银杯》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祝酒歌。
歌曲为五声羽调式, 4/4拍,曲调短小、节奏整齐、结构紧凑,具有舞蹈性质的蒙古族短调的特点。
歌曲描写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感受蒙古人民对美丽草原的热爱和对宾客的热情好客;对蒙古族民歌感兴趣,乐于了解蒙古族相关音乐文化。
2、学唱《银杯》,引导学生感受蒙古族短调的音乐特点,并在学唱的过程中初步掌握前倚音、下滑音的演唱方法和知识。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银杯》、通过学习能够说出短调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习大跳音程、切分节奏、前倚音、下滑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走进蒙古(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欢迎同学们来到我的音乐课堂,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蒙古族人载歌载舞片段)。
师:同学们,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呢?他们属于哪个民族?生:他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演奏马头琴;他们属于蒙古族。
师:有哪些同学到过内蒙,请你给我们说说蒙古族的风俗习惯?我们对蒙古族有哪些了解呢?请学生举手作答(出示有关蒙古族的习俗方面的图片)。
生:传统节日一一“那达慕”大会饮食习惯一一奶茶、奶酒、烤全羊民居一一蒙古包运动项目一一赛马、摔跤、射箭常用乐器一一马头琴师: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蒙古族的风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包,猜猜他们会用怎样的方式招待我们呢?生:沏茶、献哈达、敬酒……师:大家说的都对,每当有重大的仪式或尊贵的客人到来时,主人设宴盛情款待自然少不了喝酒。
有没有同学知道蒙古族敬酒的礼仪呢?(请同学举手回答,师示范敬酒礼仪,学生在音乐声中合着音乐的节奏分别和前后左右的同学练习)师:我们学会了敬酒的礼仪,感觉还缺了点什么?生:唱歌师:对,在宴会上蒙古族人要高唱酒歌向客人敬酒,以表达对客人的盛情。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蒙古族的一首祝酒歌--《银杯》,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歌曲。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本教材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理念,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体现“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课程价值,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体现21世纪中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
第二单元在选材上结合的时间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以歌唱祖国为中心。
选材思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二,材料的选择紧扣中心——歌唱祖国;第三,内容丰富,有中外音乐作品;第四,体裁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
第三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
第四单元所选的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音响以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单元通过图文、曲谱、音响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
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
第六单元对本册教科书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创设活动空间或舞台。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引言本文将对初中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材进行分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特点。
教材概述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包括了多个单元,涵盖了广泛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主要内容以下是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内容:1. 音乐基本概念:介绍了音乐的基本概念,如音符、节奏、音域等。
学生将通过研究这些概念来建立对音乐的基本认知和理解。
2. 乐理基础:涵盖了音阶、调式、节拍等乐理基础知识。
学生将研究如何读谱、理解音乐符号等。
3. 歌曲研究:学生将学唱多个经典的中外歌曲,通过唱歌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知和歌唱技巧。
4. 乐器演奏:介绍了一些常见的乐器,如钢琴、吉他、小提琴等。
学生将有机会研究和演奏这些乐器,培养音乐表演能力。
5. 音乐欣赏: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学生将培养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6. 音乐创作:让学生尝试进行音乐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系统性:教材将音乐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呈现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研究音乐。
2. 循序渐进:教材的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研究。
学生可以逐步建立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3. 兴趣性:教材设计了多种富有趣味和互动性的研究活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4. 实用性:教材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能力,通过歌唱、乐器演奏、音乐创作等活动,让学生能真实地体验和实践音乐。
结论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是一套系统、循序渐进、充满趣味和实用性的教材。
通过研究这套教材,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音乐素养,培养音乐表演和创作能力。
希望本文的分析对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教材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二单元《☆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 视频资源:观看《圆舞曲舞蹈表演》、《圆舞曲舞蹈教学》等视频,了解圆舞曲的舞蹈特点和舞蹈动作。
2.拓展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拓展内容,如阅读相关文章、观看视频资源等,深入了解圆舞曲的音乐特点和舞蹈动作。在拓展过程中,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在下次课堂上与其他同学分享。教师可以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圆舞曲的音乐和舞蹈魅力。通过课后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5. 音乐活动: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如分组比赛唱《溜冰圆舞曲》,评选最佳演唱者。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舞曲的特点和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练习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下节课进行展示。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理解和感知音乐的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能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圆舞曲的节奏、速度和音乐形象;2. 能够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3. 能够通过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用简谱唱出《溜冰圆舞曲》的旋律。
教学难点:掌握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用简谱准确唱出歌曲旋律。
教学过程:
在学习《溜冰圆舞曲》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圆舞曲的节奏和速度较难掌握,学生可能需要通过多次练习才能熟练演唱。其次,简谱的识谱能力需要加强,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识谱能力。此外,学生可能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活动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教材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规律,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的课程理念,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课程目标的三个层面,体现“审美体验,创造性发展,社会交往,文化传承”的课程价值,为学生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一单元教学内容由演唱歌曲、欣赏歌曲、演奏、配乐诗朗诵四个部分组成,力求突出“中学时代”这一主题,体现21世纪中学生朝气蓬勃、求知探索的精神。
第二单元在选材上结合的时间大约在国庆节前后,以歌唱祖国为中心。
选材思路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内容的安排紧扣课程标准,涉及“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和“音乐与相关文化”三个方面;第二,材料的选择紧扣中心——歌唱祖国;第三,内容丰富,有中外音乐作品;第四,体裁形式多样,有不同的声乐、器乐作品。
第三单元根据秋天的季节特点,通过综合性、人文性的主题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来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能从音乐与相关文化艺术的共性和个性特点的对比、参照中,了解其学科特征及相互关系。
第四单元所选的教材力求突出草原民族特有的音乐风格和音乐文化特色。
教科书中呈现的曲谱、歌谱、音响以及精美的画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立体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加深对我国草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单元通过图文、曲谱、音响相结合的形式,形成生动直观的亚洲主要国家的音乐教材内容。
以知识讲授、唱歌、欣赏结合的形式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音乐。
第六单元对本册教科书的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为学生的艺术表演创设活动空间或舞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第一单元的重点是: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是:节奏X XX 0 | ( XXXX ) 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第二单元的重点是:学会并能背唱《歌唱祖国》;在音乐欣赏课中辨别不同歌曲的不同演唱形式,感受不同歌曲的不同风格、音乐效果,感知歌曲的力度变化、旋律起伏的音高变化;掌握《伏尔塔瓦河》的主题旋律,体会主题旋律中所蕴含的深厚爱国热情。
难点是:学唱歌曲时,要有唱谱练习;音乐欣赏的曲目比较多,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听辩乐曲中不同乐器的音色。
第三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西风的话》,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指导学生掌握八分休止符进行打击乐合奏训练。
难点是:引导学生讨论总结音乐与相关艺术的的表现特点。
第四单元的重点是: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所选的歌曲和乐曲,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难点是:音乐材料比较多,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第五单元的重点是:指导学生了解亚洲各国的音乐特征。
难点是:指导学生了解印度音乐的特征。
第六单元的重点是:组织学生开展“新星擂台”和“新年音乐会”这两个音乐活动。
难点是:新年音乐会的个人准备,音乐会集体节目的组织与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