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邴原泣学邴原①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
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1)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邴原少孤孤:失去父亲B. 一则羡其不孤羡:羡慕C. 二则羡其得学其:代词,自己D. 师恻然曰然:……的样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中,你有什么启发?【答案】(1)C(2)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3)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示例二: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解析】【分析】⑴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C项有误,其:代词,他们,那些有父母的孩子。
⑵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苟:如果。
徒:白白地。
资:学费。
句意是: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根据作者在文中表明的见解或主张,以及表现出来的好恶、褒贬之情归纳道理启发。
要点: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书塾的老师不向邴原收取学费,那种无私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
故答案为:⑴C⑵如果你有志读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⑶示例一: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习贫不丧志,立志学习和他在学习上的坚持不懈的精神。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新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讲学家/设帐/寺中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D.可据理/臆断/欤(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②棹数小舟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3)翻译下面句子。
①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4)阅读本文后,你有何启示?【答案】(1)C(2)崩塌,倒塌;划船;此,这;原来(是)(3)①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②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呢?(4)启示我们: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据某个道理就去主观判断。
【解析】【分析】(1)C项,“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的正确句读是: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新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稼,耕种。
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读了这段文字,你受到哪些启发和教育?【答案】(1)C(2)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3)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要懂得君与民、上级与下属之间的辩证关系,尊重百姓,尊重下属;要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克服缺点,改正错误。
【解析】【分析】(1)A.见其饭/见往事耳(见:看见/了解)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知:知道/了解)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曰:都是“对……说”的意思)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从:按照/跟从)(2)语句“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的意思是:水能把船浮起来,也能把船掀翻,老百姓就好像水,皇帝就好像船一样啊!故正确的句读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3)从“汝知稼穑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要尊重劳动,要体贴和爱惜劳动者的启示;从“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可得到要尊重下属的启示;从“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可得到要懂得君与民之间的关系的启示;从“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可得到人要能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要努力克服缺点的启示。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词的意思。
①临河干 ________②求石兽________③转转不已 ________④盖石性坚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
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
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4)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1)水边,河岸;寻找;不停止;因为(2)①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内外人莫测”从侧面写出他的处事周全。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于知闻”是说他重视教育后代。
故答案为:⑴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
⑵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⑶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
【附参考译文】吕元膺做东都留守的时候,曾经与个隐士下棋。
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膺就停棋拿笔批阅。
棋友以为吕元膺一定顾不上棋局,就偷偷换了个棋子来取胜。
吕元膺已经把一切看在眼里。
第二天,吕元膺请他到别处去。
所有的人都不明白怎么回事。
棋友却感到很内疚,就留给吕元膺一份很厚的告别礼物。
就这样过了约十年,吕元膺卧病在床将要死去,儿子侄子们都站在床前。
吕元膺说:“结交朋友,一定要仔细地选择。
当初我为东都留守,有一个和我下棋的人,乘我去办别的事时,偷偷换了一着棋。
其实也不值得介意,但反映出此人的心迹可怕。
几次想说这件事,又怕那个人因此而忧愁悲戚;始终不说,又怕你们毁于这一类的事上,就告诉了你们。
”说完,吕元膺怀着惆怅死去了。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
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
”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
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
御:驾车。
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
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
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
④调:协调。
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
诱,引导。
⑥上:通“尚”,还。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卿今当涂掌事(当道,当权)B. 子之教我御(无实意)C. 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 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2)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4)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答案】(1)C(2)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3)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4)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解析】【分析】(1)C.“三易马而三后”中的“易”是“换”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
故答案为C。
(2)语句“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的意思是: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而达到目的。
据此,正确的句读是: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3)本题①句中的“士(读书人)、即(就)更(重新)、见事(认清事物,懂得事理)”几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先后(领先和落后)、心(思想)、何以(用什么)、调(使……协调)”几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4)吕蒙之所以被鲁肃称为“非复吴下阿蒙”,其主要原因“蒙乃始就学”;赵襄主驾车之所以落后是因为“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这则寓言故事告诫人们:做任何事,如果不专心致志,而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做学问也是如此,只有抛弃杂念,集中精神,才能使自己的智能得以充分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C;⑵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⑶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⑷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
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
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
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⑵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断句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⑶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
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①语句通顺,成分完整。
(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
)②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⑷本题考查阅读感悟启示的表达,答题时应注意抓住文段中心,理解文段含义,结合中心作答,结合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注意遣词造句讲究三美:运用古诗文、名言警句;恰当运用比喻等修辞;成语。
偷梁换柱把作者的在该文章中的观点、体验换成自己的话再重新演绎一遍。
【附参考译文】【甲】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
”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
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
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经常读书,我认为有天大的好处。
”吕蒙才开始求学。
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
【乙】赵襄王向善于驾车的人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习不久之后就与他进行比赛,赵襄王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后了。
赵襄王说:“你教我驾车,没有把真本事全传给我。
”王子期回答说:“本领全部都教给你了,只是你使用得不恰当。
但凡驾车特别注重的是,要使马套在车辕里很舒适,人的心意要跟马的动作协调,这样才可以加快速度,达到目的。
现在国君在落后时就一心想追上我,跑在前面时又怕我赶上,其实驾车赛跑这件事,不是跑在前面就是掉在后面。
不管是跑在前面,还是落在后面,都总是把心思用在和我比输赢上,怎么能有心思去关心调整马呢?这就是您为什么会落后的原因了。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