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四单元 习作:他__________了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______了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习作主题是“他__________了”。
这个主题旨在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练习使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巧和词汇量,能够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动作和情感。
但是,部分学生可能在词汇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运用不同的动词来描述人物的神态、动作和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观察和表达人物的细节。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写作的方式,完成习作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图片和视频,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准备习作范例,供学生参考和借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习作主题“他__________了”,让学生猜测空格处应填的动词。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人物,观察他的神态、动作和情感,然后用合适的动词填空。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习作,其他学生听后判断填空的动词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动词填空,描述同一个人物的不同神态、动作和情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表现,强调动词在描述人物神态、动作和情感中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成员或朋友,完成一篇类似的习作,用合适的动词描述他们的神态、动作和情感。
8.板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关键词:“神态”、“动作”、“情感”、“动词”,以便学生随时参考。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_____了 优秀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习作:他了【教学目标】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写清让他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
2.尝试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他”当时的表现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观察图片二、习作内容读上面这个片段,注意它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写具体的。
今天,我们的习作就是“他了”,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
三、审核指导说说本次习作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他了”要求我们写一写某个人感动、生气、伤心、兴奋……的样子。
我们可以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详细,特别要把他当时的样子写具体,表现出他的内心活动。
本次习作的重点是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他内心的特点。
四、思路导航这次习作我们应如何去写呢?1.选择的事情最好是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的,这样才能把人物写活。
2.回忆人物当时的样子,体会人物的心理,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
3.按照顺序把事情写下来,重点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4.写完后和同学交流,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作文。
五、技法点拨1.抓住神态特点和变化表现人物心情。
如何抓住神态特点和变化表现人物心情?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极为密切,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
写作时,要选择最能体现人物心情的神态细致描绘,写出人物神态的特点和神态的细微变化。
如何写好人物神态呢?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写好人物神态,要注意以下几点:(1)善于捕捉细微变化。
抓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表现的不同神态,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中反映不同的意义。
(2)用词准确,生动传神。
精选动词、形容词,细致地描摹神态,才会让神态描写更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3)合理想象,巧用修辞。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情节和主题;2.能够准确地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4.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2.表达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3.独立完成习作。
三、教学难点1.发挥想象力,自由创作;2.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黑板、彩色粉笔;3.学生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引出习作的主题。
第二步:理解文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他____了》,并进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创作准备(1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思考习作的主题和结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准备素材。
第四步:习作撰写(20分钟)学生独立进行习作的创作,教师适时提醒和引导。
第五步:分享与评价(10分钟)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习作,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展示优秀作品。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创作习作时展现了较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但也存在词汇和句式运用不够丰富的问题。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多积累优美的词汇和句式,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语感和写作水平。
另外,我还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引导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历展开写作,激发他们的写作潜能。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习作:他____了【教案】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策略1.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3.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过程板块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陶醉,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例文+图文解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他____了》例文+图文解读范文她生气了你们班有翻过墙头,去校外买零食玩具的同学吗?我们班就有两位这么淘气的同学,他们在午休时间,趁老师没注意,就偷偷翻过学校墙头跑出校园,惹得一向和蔼可亲的王老师大发雷霆。
星期三那天中午,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吃午饭,只有小明和小光轻手轻脚地去放饭盒,他们可是班里出了名的捣蛋鬼,想要出班级大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只见他俩东瞅西瞄,鬼鬼祟祟地蹭到门口,看着老师正在吃饭,“嗖”地一下窜出了教室。
大家吃完饭,准备午休,老师照例清点人数,才发现小明和小光不见了。
王老师疑惑地问班长:“有没有看到小明和小光去哪里了?”班长不知道,其他同学也纷纷摇摇头。
怕耽误同学们午休时间,王老师有些着急了,赶紧把班干部都叫来,吩咐大家分头去找。
楼上楼下、阅览室、卫生间、操场……同学们找得满头大汗,王老师急得满脸通红,眉头紧锁。
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在走廊尽头的一名同学大声喊道:“找到了,找到了,我看到他们在对面小卖部门口买东西呢。
”大家终于长舒了一口气,终于找到了。
老师太生气了,她气呼呼地冲出教室,一路飞奔到小卖部,就像老鹰抓小鸡一样,把他们俩狠狠拎回教室,“嘭”的一下关上门,那巨响,我感觉教学楼都在晃动。
只见王老师,双手紧紧握住,胸脯剧烈地起伏着,仿佛就要爆炸的大气球,脸涨得通红,从脖子红到耳朵后,那样子真像一个愤怒的关公。
她怒吼道:“你们俩给我站好!真是太无法无天了,多危险啊,翻墙头时被铁丝刮到怎么办?过马路被车撞倒怎么办?万一出什么事,我该怎么对你们父母交待……”我感觉王老师呼出的气就跟从打气筒里放出来似的,呼呼有声,眼中的怒火好像要燃烧掉面前的“敌人”。
此时的小明和小光就像打了败仗一样,耷拉着脑袋,两个小手紧张得不知道放在哪。
同学们也都惊恐万分,屏住了呼吸,生怕“战火”会燃到自己身上来。
小明和小光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承认了错误,王老师郑重地说:“以后决不允许再干这么危险的事了!”通过这件事,我深刻体会到老师的辛苦和负责任,希望同学们都能好好学习,遵守学校规范,不要再让老师生气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是一篇半命题作文。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作基础,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在写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以指导和训练。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对周围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对人物描写的认识,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用具体事例表现一个人的特点,学会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
2.教学难点:如何把人物写生动,写具体。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例,使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提前准备好相关的人物素材,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一些典型的优秀作文,用于学生欣赏和借鉴。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准备好的人物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人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人物素材,互相借鉴。
《习作:他____了》写作指导+范文+点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习作 (3)

他____了题目重现:他____了生活中,谁陶醉、生气或伤心时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它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如: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写好后,和同学交流,看看有没有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然后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
写作指导:一、习作题目本次习作是半命题作文,题目为“他____了”。
在横线上可以填入表示情绪、状态的词语,如“高兴”“伤心”“生气”“陶醉”等。
通过对“他”的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写,展现“他”的内心活动。
二、习作指导1. 审题:明确题目中的“他”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了”表示一种状态或变化,要突出这种状态或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过程。
2. 选材:选择能够引起自己情感共鸣的素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重大的事件或场景。
3. 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内涵,避免肤浅和空洞。
可以通过描述“他”的经历和感受,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和价值观。
4. 构思:在写作之前,先构思好文章的结构和框架。
可以采用总分总、事情发展顺序等常见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晰。
5. 描写方法:细致地描写“他”的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使“他”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活。
如通过对“他”的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他”的情绪变化。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质课 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习作:他____了》优质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习作:他____了》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人物情感的能力。
•能力目标:训练学生观察、揣摩、思考、感悟和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爱惜生命、关心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深入分析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习作:他____了》,通过寓教于乐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利用图片或小故事渲染气氛,引发学生对文字表达的兴趣。
2.提出问题引入主题:“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人物情感呢?”第二步:故事阅读1.教师朗读《习作:他____了》故事,讲解文中的语言和情感表达。
2.学生跟读并感悟故事主旨和人物内心情感。
第三步:创作展示1.分组让学生展示自己根据故事创作的小段落。
2.学生相互交流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第四步:表达训练1.以“他____了”为提示,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小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学生互相分享和评价,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意见,以及学生完成的课堂作业,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勇敢表达,不断提升文字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六、拓展延伸鼓励学生看更多关于写作的书籍、文章、故事,多练习写作,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以上教学设计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他______了▶教学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4.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用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策略1.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通过回忆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2.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之自觉积极地进入习作状态,活跃思维,诱发情感,调动积累,完成取材。
组织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3.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作文的修改也要体现合作互助,将自改、他改、互改有机结合起来,在修改中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3.从多个角度写一个人当时的表现。
▶教学过程板块一补充题目,明确要求1.在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有的事让我陶醉,有的事让我生气,有的事让我伤心,有的事让我兴奋……这些事令我的生活丰富多彩。
这次习作是一个半命题作文:他______了。
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他______了)2.首先我们要确定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
(课件出示熟悉的人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可能是熟悉的身边人,也可能是陌生人。
(课件出示陌生的人有哪些)3.想一想这个人到底是谁?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学生自由讨论)4.全班交流汇报。
(指导学生说)5.把题目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6.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这是一篇写事的作文。
课件出示●写一件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最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写具体。
事是由人做的,也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和心理活动。
一波三折,写好事情的起伏。
●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通常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或时间顺序来写。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
教师引导: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上,更需要同学们在最平凡的事情当中悟出一些人生道理,人生的真谛。
要以小见大,一滴水能折射出阳光,一件小事也要见真情。
所谓新意,就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生活中选取刚出现的材料写,具有新意,要时尚。
还可以从旧材料中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大放异彩。
7.写出一件事的深意和新意,选材很重要。
例如,写“他陶醉了”这个题目,“陶醉”就是习作的文眼,那么选的材料一定是他因某件事而陶醉的样子。
因此习作题目不同,选择写的事情也就不同。
课件出示要围绕中心选择材料,与中心有关的就选取,与中心无关的就不采用。
要选择熟悉的、有意义的材料,使别人读了能受教育或有收获。
题材要力求新颖,能吸引人,避免落入俗套。
但也不能为“奇巧”凭空编造。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根据题目选择写一件什么事情?(每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8.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要写的一件事情,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设计意图】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首先引导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打开学生回忆的闸门,开拓学生思路,扩大选材范围,指导学生选择典型性材料。
板块二例文引路,学习方法1.写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的关键是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2.读下面这个片段,注意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课件出示他的眼睛闪着奇异的光芒,面孔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嘴里不停地说:“太美了!真是太美了!”他根本没听见周围喧闹的声音,整个世界对他来说好像都消失了。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他痴痴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地凝望着这座雕像……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3.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4.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要抓住这个人的动作、语言、神态。
5.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首先说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有对话和独白两种。
(课件出示《清贫》相关语段)6.语言描写是为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服务的,怎样才能让语言描写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呢?(课件出示《军神》第18~23自然段)教师引导:这是刘伯承在手术后与沃克医生的对话,这段对话表现出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他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军神。
这样的语言描写才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7.动作描写也是为体现人物特点服务的。
课件出示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8.怎样才能通过动作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课件出示●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教师引导:这里的“轮、劈、揪、按、踢、提、打”等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这样的动作描写才能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9.神态描写专门指脸部表情,是描写人物脸部的细微的表情和变化。
课件出示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
10.怎样将神态描写与动作描写或语言描写相结合呢?课件出示她走到我跟前,冲我抿嘴一笑,低下头,把手伸进裤兜里。
“你的种子呢?”我问。
她的脸唰的红了,撩起上眼皮看了我一眼,惭愧地站在那儿。
教师引导:神态描写常常同语言、动作描写相结合,它的独立性很弱,但相比之下可造性很强。
11.教师小结: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就是要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例文,合作讨论,探究作者是怎样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
通过切身体验,学生发现、总结出习作的方法,构建起自己的思路。
板块三运用方法,练习写作1.为了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可以从多个角度展开描写,如:课件出示他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眼神与平时一样吗?他有哪些不寻常的举动?他说了哪些话?说话时的语气是怎样的?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什么样的?(每个小组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代表)2.全班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上台交流自己所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其他同学相机提出意见或建议)3.学生回想当时发生的事情,回顾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开始安静习作。
(老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习作方法指导,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这个人当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指导学生先口头表达再习作,做到说与写的有机结合。
第2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取长补短。
2.学习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的方法,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板块一佳作欣赏,师生点评1.谈话导入。
古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感叹过:“旧句时时改,无妨悦性情。
”而大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也曾说过:“捻断数茎须,才得‘春风又绿江南岸’。
”好的文章是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无数次修改才得来的。
上节课我们写了一篇半命题作文《他了》,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修改习作。
2.复习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生活中,谁陶醉、生气、伤心……的样子让你印象深刻?把题目补充完整,如“他陶醉了”“他生气了”“他伤心了”。
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这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
全班齐读习作要求。
3.提出全班习作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次习作主要有两大问题:(1)选择的事例不够典型,无法体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没有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无法反映出他的内心。
今天就针对如何选材和如何把人物写具体来讲评这次习作。
4.佳作欣赏。
课件出示他生气了生活中,弟弟生气的样子特别有趣。
他很小气,牛脾气一上来谁也挡不住。
正因为这样,一家人都不敢惹他,谁知道他却遇上了一个不懂事的小表弟,这下可有好戏看啰!有一次,伯伯买了一个玩具琴,弟弟和小表弟争先恐后地抢。
伯伯摸摸弟弟的头,笑眯眯地说:“你就让给小表弟吧,你最听话了。
”没想到弟弟把脸一沉,撇起嘴,瞪了一眼小表弟,不情愿地走回他的房间。
我悄悄跟在他后面,透过门缝看见他拿着枕头出气。
他挥着小拳头,使劲地打枕头,然后咬着下唇,把那被他打得扁得不像样的枕头往旁边一扔,一屁股坐在床上,气呼呼地喘着粗气。
我捂着嘴巴,偷偷地笑了。
一直到吃午饭的时候,还不见弟弟出来。
于是,我和伯伯一起去叫弟弟来吃饭,走到弟弟的房间门前,我敲了敲房门,说:“弟弟,吃午饭了,菜都凉了。
”谁知道弟弟的气还没消,竟然使出了“狮子吼”!他十分大声地嚷道:“我不吃了,你们把饭菜都给小表弟吃吧!”我被吓了一跳,差点跌倒。
我说:“弟弟,你别生气了,以大让小,这是应该的!”弟弟没有作声,直到伯伯开口说道:“好了好了,我再给你买个更好的吧!”弟弟这时才打开了门,虎着脸,缓缓地走到饭桌前。
他一把拿起碗,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显然是饿坏了。
忽然,他看到小表弟想夹鸡腿,马上伸出了筷子,抢在小表弟前先夹了鸡腿。
小表弟用可怜巴巴的、委屈的目光看着弟弟,可弟弟全然不顾,又狠狠瞪了一眼小表弟,脸上颇有得意的稚气。
大家都哈哈大笑,弟弟望望大家,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进碗里。
他站起来,头也不回地走进他的房间,砰的一声,房门又关上了……虽然弟弟脾气不好,但是他的牛脾气又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这篇佳作哪里写得好?(学生自由交流)5.教师小结:要想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他的内心,关键是要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
【设计意图】完成初稿后,组织学生展示交流,利用佳作欣赏,师生共同评价,在比较鉴别中取长补短,进一步落实习作要求。
板块二指点习作,共评互改1.这篇习作,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帮他修改一下。
课件出示他伤心了他是我的好朋友,可前一段时间我们俩发生了冲突——因为我的自私。
我一直想找机会与他和好,可又鼓不起勇气。
今天放学的时候,他邀请我到他家一起拼模型。
我心想:他会不会想借机来报复我?可转念一想,是他主动约的我,应该不会这样吧。
我来到他家,尴尬地和他打了个招呼。
我们一言不发地开始拼模型。
模型有两个,我们一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