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第三次作业完整版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统计学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学作业作业一、判断题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3.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6.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7.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二.单项选择题部分1.统计整理的关键在()。

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2.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分数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C.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4.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5.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6.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A.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C.组数的多少不同D.组距的大小不同7.有20 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 2,5,4,4,3,4,3,4,4,2,2,4,3,4,6,3,4,5,2,4。

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8.在分组时, 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国开电大 社会统计学 形考任务3答案

国开电大 社会统计学 形考任务3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统计学形考任务3答案(主观题简答题直接选中答案拖到答题框即可)题目1 系统抽样题目2 自变量的变化是以因变量的变化为前提题目3 线图题目4 条形图的矩形通常是紧密排列的题目5 数学题目6 甲的离散程度小,稳定性水平高题目7 第5组题目8 相关程度越小题目9 由于x与y之间的线性关系引起的y的变化部分题目10 年龄对收入的影响题目11:非概率抽样:根据主观意愿、实际情况等进行抽样,而不依据随机原则进行抽样,这些不符合概率抽样要求的抽样都称为非概率抽样。

题目12:二维表:二维表就是行列交叉的表格,将两个变量一个分行排放,一个分列排放,行列交叉处就是同属于两个变量的不同类的数据,也称为列联表。

题目13:置信水平:置信水平就是将构造置信区间的步骤重复很多次,置信区间包含总体参数真值的次数所占的比例。

题目14:卡方检验:卡方检验是对样本的频数分布所来自的总体分布是否服从某种理论分布或某种假设分布所作的假设检验,即根据样本的频数分布来推断总体的分布。

题目15:答:(1)定类变量:当变量值的含义仅表示个体的不同类别,而不能说明个体的大小、程度等其它特征时,这种变量称为定类变量。

例如:性别。

(2)定序变量:当变量值的含义不仅表示个体的不同类别,还可以区分个体之间大小、程度等序次差异时,这种变量称为定序变量。

例如:学历。

(3)定距变量:当变量值不仅可以将个体区分为不同类型并进行排序,而且可以确定不同类别之间的数量差别和间隔差距时,这样的变量称为定距变量。

例如:智商。

(4)定比变量:除了上述三种变量的全部特征外,还可以计算两个变量值之间的比值时,这样的变量称为定比变量。

例如:收入。

题目16:答:相关系数的取值在-1~1之间;相关系数的正负号表示两个变量相关关系的方向,“+”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示相关关系的程度,绝对值越大,相关程度越大,即r越接近1;反之,绝对值越小,及r越接近0,相关程度越弱;相关系数r=0时,只能说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而不能说它们之间不相关。

2013年9月份考试统计学第三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统计学第三次作业

2013年9月份考试统计学第三次作业一、填空题(本大题共20分,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1. ______ 若变量与y 之间为完全正相关,则相关系数r= ______ ;若x 与y 之间为完全负相关,则r = ______ ;若x 与y 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则r= ______ 。

2. 数列中各项指标值都反映事物在一段时期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或绝对水平的是______ 。

3. 因素分析法的基础是 ______ 。

4. 统计学的三个源流为德国的 ______ ,英国的 ______ ,法国的 ______ 。

5.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 ______ 、进行调查的一种 ______ 调查。

6.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

7. ______ 是统计分析的第一步。

8. 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通常有 ______ 和 ______ 两种。

9. 统计表一般由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和 ______ 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0. 已知一组数据的均值为150,离散系数为0.3,则该组数据的方差为______ 。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1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5 分)1. 类型抽样2. 统计分析三、计算题(本大题共40分,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y )与该商品的价格( x )有关。

现对给定时期内的价格与需求量的进行观察,得到如下一组数据:要求:(1)计算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2)拟合需求量对价格的回归直线,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含义;(3)计算判定系数合估计标准误差,分析回归直线的拟合程度;2. 某企业某种产品的有关数据如下:要求:(1)将表中空格数字填上;(2)计算该企业铲平的年平均增长量;(3)按水平法计算产品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0分,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1. 简述相关分析的内容。

最新电大【实用卫生统计学】第三次作业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电大【实用卫生统计学】第三次作业答案参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实用卫生统计学行考册作业3答案一、名词解释1、 四格表资料:两个样本率的资料又称为四格表资料,在四格表资料中连个样本的实际发生频数和实际未发生频数为基本数据,其他数据可由这四个基本数据推算出来。

2、 参数检验:是一种要求样本来自总体分布型是已知的(如正态分布),在这种假设的基础上,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3、 非参数检验:是一种不依赖总体分布类型,也不对总体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假设检验。

4、 直线相关系数:它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相关系数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1r -≤≤,r 的绝对值越大说明两变量关系越密切5、 完全负相关:这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负相关关系,从散点图上可以看出,有x 与y 构成的散点完全分布在一条直线上,x 增加,y 相应减少,算得得相关系数r=-1。

二、填空题:1、 n ,p ,1-p ,np ,n (1-p )2、 。

3、 任何,严重偏态分布的资料,分布不明。

4、 散点图,直线相关系数5、 直线相关,直线回归分析三、选择题1、A2、D3、B4、B5、D6、B7、C8、B9、D 10、B四、简答题1、答:数学上的函数关系式y=a+bx,是表示变量x 与y 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一对应关系。

每一个x 值,都会有一个确定并唯一的y 值与之对应,在坐标系中,所有的点(x ,y )形成一条直线。

而统计中的回归式,其因变量是y 的估计值,它的数值大小与实际的y 值是存在一定差距的。

从散点图来看,所有的点(x,y)不是全部落在回归直线上,而只能是围绕七均匀的分布。

2、答: 直线回归系数r 是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词,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r 是ρ的估计值。

相关关系没有单位,取值范围是11r -≤≤。

r 值为正,表示两变量呈正相关,x 与y 变化趋势是正向的。

r 的值为负表示两变量呈负相关,x 与y 呈反向变化,通常r 的值越大,表示两变量相关关系越密切。

茆诗松高等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第三次作业

茆诗松高等数理统计课后习题第三次作业

(3)ξn∗ = Op(an), ηn∗ = op(bn), ξn = ξn∗/an, η = ηn∗/bn, by (2) ξnηn = op(1). Thus we have Op(an) · op(bn) = op(anbn).
(4)By (1), ξn∗a−n 1 + ηn∗b−n 1 = Op(1). ∀ε > 0, ∃M s.t. P
+ ξn∗
ηn∗
an + ηn∗ | ≥ M ≤ P | ξn∗ + ηn∗ | ≥ M < ε
an ∨ bn
an bn
. Then we know, ξn∗ + ηn∗ = Op(an ∨ bn).
(5)ηn∗ b−n 1 →P 0. Thus we have, ∀ε > 0, P (|ηn∗ b−n 1|r ≥ ε) = P (|ηn∗ b−n 1| ≥ ε1/r) → 0, as n goes to infinity, which means (ηn∗b−n 1)r →P 0.
(3)The proof is similar to (2).
(4) A sequence of random variables {Xn}, with respec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Fn} is said
2
to be bounded in probability if for every ε > 0 there exist Mε and Nε such that Fn(Mε) − Fn(−Mε) > 1 − ε ∀n > Nε.
1
Necessity. By Xn’s convergence, E(it Xn) → E(it X) for ∀t. Let t = ta. Then we have, Ei(ta) Xn → Ei(ta )X. That is to say, Eit(a Xn) → Eit(a X).

企业统计学第三次作业和第四次作业

企业统计学第三次作业和第四次作业

第三次作业1、某计算机生产厂商2010年生产计算机10万台,其中销售8万台,每台售价5000元。

期初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40万元,期末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余额80万元。

企业运输服务产出价值30万元,房地产产出价值60万元,该企业全年中间投入1亿元。

1、利用生产法计算该厂商2010年的总产出为( c )A.3800000元B.412000000元C.4.013亿元D.4.03亿元2、利用生产法计算该厂商2010年的增加值为( c )A.-6200000元B.312000000元C.3.013亿元D.2.85亿元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1、下列指标中不能反映企业工作或经营质量的统计指标是( d )A.产品合格率B.废品率C.一次检验合格率D.优等品率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2、按生产法计算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a )。

A.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B.政府所得+企业所得+职工所得C.固定资产损耗+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D.成品生产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在制品、半成品期初期末差额价值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3、在计算企业的产值指标时,为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应采用( a )。

A.实际出厂价格B.可比价格C.批发价格D.零售价格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4、企业工业总产出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c )A.产品法B.生产法C.工厂法D.分配法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工业中间投入(c)A.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消耗的外购原材料B.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广告费等C.用于企业生产的外购半成品D.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定货者来料单选题。

(共10道试题,每题2分)016、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总产出受物质消耗转移价值大小的影响B.总产出不会受到企业生产起点变化的影响C.总产出指标会受到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D.总产出指标允许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不允许在车间内重复计算对企业增加值的表述单选题。

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三次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2012年秋

经济统计学原理第三次在线作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2012年秋

作业第1题抽样平均误差是()。

您的答案:A批注:抽样平均误差是抽样平均数的标准差。

反映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衡量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

第2题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您的答案:B批注:又称抽样估计,它是从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测,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资料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

第3题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您的答案:C批注:等距抽样是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

第4题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您的答案:A批注: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第5题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您的答案:C批注: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平均数与总体平均数的平均差异程度,衡量抽样误差的一般水平。

第6题以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值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值本身,这一标准称为()您的答案:A批注:无偏性。

即从抽样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抽样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平均数;第7题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估计的概率保证程度,其估计的精确程度()您的答案:B批注:概率保证程度的大小决定了抽样推断的可靠性。

第8题按地理区域进行划片,并以片为单位进行的抽样属于()您的答案:C批注: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时间或空间形式划分为许多群,然后按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方式从中抽取部分群,对中选群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的抽样组织形式。

第9题为了了解某工厂职工家庭收支情况,按该厂职工名册依次每50人抽取1 人,对其家庭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您的答案:B批注:等距抽样是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

第10题综合指数法是计算总指数的()您的答案:C批注:综合指数:是表明复杂经济现象中多种不同度量的事物综合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统计实习三及答案

统计实习三及答案

实习三一、选择题1. 四格表中四个格子基本数字是__________。

A. 两个样本率的分子和分母B. 两个构成比的分子和分母C. 两对实测的阳性绝对数和阴性绝对数D. 两对理论数2.由两样本率的差别推断两总体率的差别,若P <0.05,则__________。

A. 两样本率相差很大B. 两总体率相差很大C. 两样本率和两总体率差别有统计意义D. 两总体率相差有统计意义3. 四格表资料中的实际数与理论数分别用A与T表示,其基本公式与专用公式求的条件为__________。

A. T≥5B. A≥5 且T≥5C. A≥5 且n≥40D. T≥5 且n≥40χ,可以为__________。

4. 三个样本率比较得到2χ>.0052,A. 三个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B. 三个总体率都不相同C. 三个样本率都不相同D. 三个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5. 对于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其检验假设为__________。

A. 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正态总体B. 样本的差数应来自均数为0的非正态总体C. 样本的差数来自中位数为0的总体D. 样本的差数来自方差齐性和正态分布的总体6. 当四格表的周边合计不变时,如果某格的实际频数有变化,则其理论频数__________。

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随该格实际频数的增减而增减7. 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__________。

A. 计数资料B. 计量资料C. 等级资料D. 个体资料8. 某年甲、乙两地儿童麻疹流行,甲地发病300人,乙地发病250人。

问该年甲、乙两地儿童麻疹发病率P谁大谁小__________。

A. P甲>P乙B. P甲<P乙C. P甲=P乙D. 大小关系不明9. 多样本计量资料比较,当分布类型不清时选__________。

A. t 检验B. u检验C. 秩和检验D. χ2检验10. 配对样本差值的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确定P值的方法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第三次作业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统计学基础第三次作业
1、简述方差分析的统计思想。

答:
1.两类误差
方差分析名称来源
方差分析两类误差(从误差来源的角度)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方差分析两类误差(从总误差分解的角度)
组内误差、组间误差
通常数据误差分解是从总误差分解的角度来研究的。

总平方和
如果用平方和表示数据的误差,那么反映全部数据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总平方和,记为SST。

误差平方和
反映组内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内平方和,也称为误差平方和或残差平方和,记为SSE;反映随机因素影响。

因素平方和
反映组间误差大小的平方和称为组间平方和,也称为因素平方和,记为SSA,反映系统因素影响。

数据误差分解过程如图1所示。

2.误差分析
组间均方、组内均方
组间误差、组内误差经过平均后的数值分别称为组间均方、组内均方。

因素(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判定
如果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影响,那么在组间误差中只包含随机误差,而没有系统误差,这时组间均方与组内均方之比就会接近1;如果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则组间误差中除包含随机误差外,还会包含系统误差,这时组间均方就会大于组内均方,二者的比值就会大于1。

当比值大至某种程度时,就认为因素的不同水平之间存在着显着差异,也就是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着影响。

2、请陈述方差分析的前提假定条件。

答:方差分析三个假定
1. 每个总体都应服从正态分布
2. 每个总体的方差相等
3. 观测值彼此独立
即:正态独立同分布
3、简述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

答:分析的步骤
1.提出假设,即设立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2.构造检验统计量及确定分布
3.依据样本信息计算该检验统计量的实际值
4.设定检验的显着性水平α并确定临界值
5.比较理论值(临界值)与实际值大小,进行决策。

4、简述相关关系的种类。

答:相关关系的种类:
(1)按照相关关系涉及的因素(变量)多少,可分为单相关和复相关;
(2)按照相关关系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

对于一元相关,即为直线相关和曲线相关;
(3)
(4)对于单相关,按照现象数量变化的方向不同。

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5)按照相关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相关,不完全相关和无相关。

5、简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区别。

答:
(1)回归分析必须根据研究目的的确定其中一个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相关关系可以不区分。

(2)在相关分析中,两个变量要求都是随机的;而在回归分析中,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的值则是给定的。

6、简述时间序列的构成及分类。

答:
(1)时间序列(Time series)
1.是同一现象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一组观测值;
2.由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观测值和现象所属的时间构成。

(2)时间序列分类
7、时间序列可分解为哪四种成分?试简要介绍。

答:
1.长期趋势(long term trend)
是时间序列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上升或下降的发展态势。

趋势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

发展具有持续性。

2.季节变动(seasonal fluctuation)
是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季节”不仅指一年中的四季,还可指一年中任何一种周期,如月、周、日、时等。

波动具有重复性。

3.循环变动(cyclical fluctuation)
是时间序列较长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以上)上下起伏的周期性波动。

是一种涨落相间的交替波动。

周期长短不一、幅度高低不同,不具有重复性。

4.不规则变动(irregular variation)
包含时间序列中所有没有明显规律性的变动。

是时间序列剔除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后的偶然性波动,又称剩余变动或随机变动。

8、简述什么是指数,以及统计指数可划分为哪几种主要类
型。

答: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平均变动的相对数。

指数的概念包含两个要点:
(1)是指数的实质是测定多项内容。

(2)是其表现形式为动态相对数,既然是动态相对数就涉及指标的基期对比,不同要素基期的选择就成为指数方法需要讨论的问题。

主要分类:
(1)按照考察对象的范围划分
按照考察对象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个体指数:是考察总体中个别现象或者个别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总指数:是综合反映多种项目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2)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划分;
按所反映指标的性质不同:
①数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数量指标变动过程度的相对数。

②质量指标指数:是反应品质指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3)按计算形式划分;
按计算形式不同:
简单指数:把计入指数的各个项目的重要性视为相同。

加权指数:先对计入指数的各个项目依据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数,在进行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