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辽妥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静脉炎和高危药物外渗的处理2016.9

静脉炎、药物渗出和药物外渗的处理一、静脉炎定义:沿静脉通路部位疼痛、压痛、滴速减慢,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发硬,呈条索状,严重时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
静脉炎处理:1、水胶体敷料贴敷,先用清水洗净皮肤后,沿静脉炎走向贴敷水胶体敷料,根据情况每1—3天或3—5天更换一次。
2、喜辽妥外敷:先将局部清洗干净后,将3-5ml的乳膏涂在患处并轻轻按摩,一日3-4次。
每次涂药前都要把皮肤清洗干净,防止上次的药物和灰尘堵塞毛孔影响药物吸收。
3、金黄散+白醋(或蜂蜜):先将局部皮肤清洗干净后,将金黄散+白醋或蜂蜜调成糊状涂于静脉炎处,面积要超过静脉炎周围2—3厘米,1—2小时/次,4次/日。
如果穿刺点有脓液流出应先用棉签将脓液挤出,然后用瓶口贴将穿刺点封闭,再涂外用药。
二、药物渗出定义: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药物渗出需上报不良事件的:1、药物2级渗出,患者皮肤颜色改变且/或出现疼痛明显者,上报不良事件。
2、药物3级及3级以上渗出,上报不良事件。
详见《关于上报药物渗出/外渗不良事件的规定》药物渗出的处理:1、应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抬高患肢,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班班交接。
2、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变化及关节活动和患肢远端血运情况并记录。
3、药物渗出水泡处理:直径<0.5cm的水泡不需特别处理,只需局部消毒保持清洁即可。
直径>0.5cm的水泡,先用碘伏消毒,再用5号半针头在水泡的下垂部位刺破,用棉签把泡液挤出,不要把泡皮去掉,局部皮肤保持干燥清洁。
4、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局部产生无菌炎症反应:红,肿,热,痛)如:红霉素,钾离子,脂肪乳,沙星类药物应给予:金黄散外敷:1—2小时/每次,4次/日。
②水肿较明显者:50%硫酸镁湿敷(40℃温水),4次/日,30 —60分钟/次。
③疼痛较明显者:654-2 10㎎+DX5㎎+利多卡因100㎎溶液湿敷,每天湿敷4—6小时(可分次,也可连续),纱布要保存湿润。
喜疗妥乳膏联合微波照射治疗重症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

喜疗妥乳膏联合微波照射治疗重症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喜疗妥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联合微波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
观察组采用喜疗妥乳膏外涂后再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局部;对照组单纯采用外涂喜疗妥乳膏。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喜辽妥乳膏外涂联合微波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有显著疗效,利用微波生物组织的热效应,起到促进药膏吸收的良好效果,使局部炎症快速消退,起到消肿、止痛和改善局部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达到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目的。
【关键词】喜疗妥乳膏;微波治疗;输液外渗【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2-0272-03静脉输液是临床上重症患者最重要的给药途径,由于其给药见效快、效果明显,是目前临床上抢救治疗不可缺失的重要措施之一。
输液外渗是指在静脉用药期间由于各种原因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一般表现为局部疼痛,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严重者局部皮肤发黑、变硬甚至坏死[1]。
重症医学科患者往往不能进食,在治疗疾病给药的基础上,还需从静脉补充大量的营养和电解质,长时间的静脉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血管通透性改变极易发生血管外渗,特别是老年患者,血管弹性差、脆性大,加之患者常伴有躁动不安等原因发生外渗的几率增高。
虽然我们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但由于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输液外渗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在一些患者身上。
发生输液外渗后如果处理不及时妥当,则进一步引起局部皮肤的肿胀淤紫、疼痛,甚至局部组织坏死,严重者还可导致医疗纠纷,扰乱正常医疗护理工作。
输液外渗增加了患者痛苦,影响疾病康复进程,给护理工作带来了难度,我科采用喜疗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联合微波照射治疗静脉输液外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护理体会如下。
喜辽妥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喜辽妥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关键词】喜辽妥;静脉输液;液体外渗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液体外渗而引起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1],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的案例,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地区医院急诊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发生静脉输液外渗86例,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涂抹局部,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外渗部位:上肢25例,手部48例,足部13例。
渗漏的药物为10%氯化钾、20%甘露醇、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脂肪乳等。
使用普通头皮输液针18例,静脉留置针68例。
81例在1 h内发现,5例在6~12 h发现。
局部均发生肿胀,皮肤颜色发红或发白。
其中3例严重外渗案例,部位出现以穿刺点为中心约3~5 cm范围的暗红色区域;2例渗漏部位拔针后表皮破溃。
1.2 方法拔针后按压穿刺点至无出血止,将喜辽妥(德国,DAIICHI SANKYO EUROPE GmbH公司生产)均匀地涂抹在外渗部位,并适当局部按摩,4次/d。
2 结果经喜辽妥涂抹后,肿胀均在2~24 h消退。
其中3例局部皮肤呈改变的患者3~6 d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2例表皮破溃患者破溃处结痂,1周后脱落。
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
3 讨论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很多,如患者输液时不配合,躁动,随意活动;或由于血管因素、疾病影响、药物刺激性强;或护士的穿刺技术不佳、巡视不到位等。
一旦发生液体外渗,如果不立即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
临床上常用方法有硫酸镁湿热敷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等[3],但硫酸镁需加热,且温度不易掌握,如温度过高可引起烫伤,从而加重皮肤的损伤;温度过低患者感到不适,冬季湿敷部位暴露过久易导致受凉,且使用中要不断更新热水保持一定温度。
其次,在湿敷过程中容易将衣服或床单弄湿,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
用药物局部封闭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若外渗范围过大,进行环形封闭时需多次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制造了皮肤感染的危险。
喜辽妥在PICU患儿液体外渗的疗效观察

喜辽妥在PICU患儿液体外渗的疗效观察作者:张爱萍李聪慧蒋丹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33期【摘要】目的观察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治疗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液体外渗的效果。
方法 78例液体外渗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
对照组使用50%硫酸镁湿热敷,实验组采用喜辽妥软膏外涂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喜辽妥;硫酸镁;液体外渗;护理液体外渗是指在静脉滴注过程中,腐蚀性的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
而静脉滴注作为PICU患儿重要的治疗手段,使得静脉并发症也相应的增加,据统计,药物外渗至周围组织占所有穿刺的5.39%[1]。
PICU患儿皮肤弹性差,血管发育不成熟,通透性高,微循环功能受损,常有全身营养不良患儿输液过程中哭闹好动,加之患儿输注药物多为高渗性药液或血管活性药物,且PICU护理工作繁重,若巡视不到位,造成液体外渗发生率增高。
轻度炎症改变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的红线,有水疱、疼痛感;重度形成溃疡、组织坏死,甚至会出现残疾,引发医疗纠纷。
传统方法常用50%硫酸镁湿热敷,但由于患儿不能配合,操作不方便,效果不理想。
因此本科于2011年开始采用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软膏涂抹液体外渗处,疗效明显。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2013年5月在本科住院期间发生液体外渗的患儿78例,年龄2~36个月,平均年龄(6.52±8.23)个月,男38例,女40例,外渗面积0.8 cm×1.2 cm~ 3.5 cm×4.7 cm,其中外渗脂肪乳23例,多巴胺25例, 20%甘露醇19例,含钾液体11例。
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用药的种类、外渗面积等方面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喜辽妥软膏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喜辽妥软膏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静脉炎是临床输液治疗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静脉输注胺碘酮更容易发生静脉炎,喜辽妥软膏尤其是喜辽妥配合其他疗法的应用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就这一问题展开综述。
标签:喜辽妥;胺碘酮;静脉炎临床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主要途径,静脉炎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是最有效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1],对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效果较佳。
胺碘酮pH值2.5~4.0,酸性溶液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
胺碘酮外周静脉注射时还释放5-羟色胺等活性因子到组织间隙,5-羟色胺刺激末梢神经引起疼痛[2],有研究报道,胺碘酮静脉输注浓度>3g/L 时,有诱发外周静脉炎的风险;如持续静脉输注时间>1h,胺碘酮浓度不超过2g/L,同样有诱发静脉炎的风险,高浓度胺碘酮从外周静脉泵入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88.2%[3]。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群的皮肤薄、弹性比较差且松弛、感觉比较迟钝,血管的弹性减退,进而使得血管的通透性增加,更容易发生静脉炎。
临床表现:患者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
静脉炎的发生不但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和痛苦,影响患者的休息和睡眠,而且也会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靜脉炎分级采用美国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分级[4],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III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
喜辽妥预防新生儿静脉补钙外渗致局部坏死的应用及护理

在 我 院新 生儿 科 干预 组 5 0例患 儿 , 为 出生 1 均 0d内的
新 生儿 , 中 , 婴 2 其 男 8例 , 女婴 2 2例 。 早产儿 1 4例 , 2 %; 占 8
新 生儿 窒 息 l O例 , 2 %; 生儿 肺 炎 占 l 占 0 新 2例 , 2 % ; 占 4 高 危儿 1 0例 , 2 %; 占 0 其他 4例 , 8 需 进行 补 钙 的新 生儿 占 %;
估 。 果 : 因静脉 注 射补 钙外 渗致 局部 坏死 。结论 : 辽 妥涂 擦有 预 防静 脉补 钙外渗 致 局部 坏死 , 结 无 喜 故在 临床 上使 用 静脉 补钙 时 , 同时使 用喜 辽妥 涂擦 , 可减 轻患 儿 的痛苦 , 证 治疗 的顺 利完 成 。 保 [ 键 词】 关 静脉 ; 钙剂 ; 部坏 死 ; 辽妥 ; 局 喜 护理
・
现代护理 ・
20 6第 卷 1 0年 月 7第6 1 期
喜辽妥预 防新生儿静脉补钙外渗致局部坏死 的 应 用 及 护 理
钟 明 丽
( 广东 省 江门 市妇 幼保 健 院儿科 , 东 江 门 5 9 0 ) 广 2 0 0
[ 摘要】目的 : 防静 脉注 射补 钙药 物性 外 渗致 局部 坏 死 。方 法 : 开始 静 脉注 射 钙剂 前 , 距 离穿 刺 点周 围 3 5c 预 在 在 ~ m 处 涂擦 喜辽 妥 , 专人 守 护 , 引起 足 够重 视 , 防止 药 物外 渗 , 择 粗 、 、 、 选 大 直 弹性 好 的 血管 进 行操 作 , 次补 钙交 替 使 多
决这 个 问题 , 家都 在寻 找一 种有 效 的方 案 , 科从 2 0 大 我 0 9年 3月~ 0 0年 1月开 始采 用 喜辽 妥 预防 静脉 补 钙外 渗所 致 局 21 部 坏死 , 效果 显著 . 介绍 如下 : 现
喜辽妥治疗输液渗出的疗效观察护理

C H 工 NA H E A LT 工N口UB T 口 Y
喜辽妥治疗输液渗出的疗效观察护理
陈春 燕
大埔 县 人 民医 院骨 外科 , 广 东 梅 州 5 1 4 2 9 9
【 摘 要 】 目的 观 察 喜 辽 妥 外 涂 治 疗 输 液 外 渗 引起 局 部 肿胀 的疗 效 。 方法 抽取2 0 1 2 年1 月一 2 0 l 3 年2 月的静 脉 输 液 渗 出患 者1 0 6 例, 分为两组, 即 实 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各5 3 例。 实 验 组 在 渗 出处 使 用 喜 辽 妥 外 涂; 对 照 组 在 渗 出处 使 用 3 3 %硫 酸 镁 溶 液湿 敷。 两 组 用药 次 数 相 同, , 对 比两 组 2 4 h 内 的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实验 组 2 4 h 治 疗 的总有 效 率 优 于 对 照组 。 结 论 喜辽 妥 对输 液
Re s u l t s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 2 4 - h o u r t r e a t me n t , t h e t o t a l e f f e c t i v e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Co n c l u s i o n Hi r u d o i d i n f u s i o n t r e a t me n t
Me t h o d s E x t r a c t e d J a n u a r y 2 0 1 2 F e b r u a r y 2 0 1 3 i n t r a v e n o u s f l u i d s l e a k i n g 1 0 6 p a t i e n t s ,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 5 3 c a s e s i n e a c h
硫酸镁、喜辽妥软膏、纳米银抗菌凝胶外用及集束化护理对高渗性药物输液并发症干预

硫酸镁、喜辽妥软膏、纳米银抗菌凝胶、纳米银抗菌凝胶外用及集束化护理对高渗性药物输液并发症干预及干预时间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医疗方法,通过将药液、电解质、血液等从静脉注入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其存在一定的创伤性,尤其是在高渗性药物的静脉输液过程中容易出现药液外渗、静脉炎、堵管等输液相关并发症,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花费、疼痛感加重、陪护不到位、甚至出现焦虑等心理改变。
硫酸镁湿敷高渗性药物输液时发生药物外渗、静脉炎时,传统上临床可给与50%硫酸镁湿敷,达到有效收缩毛细血管,减轻输液局部肿胀的效果。
但在临床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硫酸镁配置浓度不稳定、给予持续湿敷还是间断湿敷、湿热敷还是冷敷,湿敷的时间长短、间隔时间长短,给病人湿敷时不宜操作。
喜辽妥软膏也叫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是一种具有消炎作用,能够促进结缔组织再生的非激素药物,局部使用可加速血肿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等效果。
喜辽妥在临床上主要是用于对形成或没有形成血肿的钝器挫伤,也可以用于无法通过按压治疗的浅表性静脉炎,使用喜辽妥软膏每日输液局部涂抹3次,可有效减轻输液局部水肿、炎症等情况。
纳米银抗菌凝胶外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可用作杀菌物质,对大肠杆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微生物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且不会像抗生素那样容易产生耐药性,适用于烧烫创伤面、机械、物理损伤导致的感染创面,具有消炎杀菌、止痒、修复创面等作用,可较好地保护皮肤组织和伤口。
在给患者输注高渗性药物前,使用输液工具穿刺后,在严格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在穿刺局部涂抹纳米银抗菌凝胶,给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输注高渗性药物引起的输液并发症的发生。
集束化护理干预集束化护理是在循证基础上制定的一系列治疗和护理措施,主要是根据特定的护理问题制定具有循证依据的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护理措施。
以循证医学为指导,将传统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提前给予护理干预,有效预防和降低护理风险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干预时机输液前的干预护理人员通过总结临床经验,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包括健康宣教、血管穿刺、皮肤护理、辅料选择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喜辽妥用于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
【关键词】
喜辽妥;静脉输液;液体外渗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由于液体外渗而引起皮下组织局部肿胀、疼痛[1],甚至局部组织坏死的案例,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河南省新乡市安阳地区医院急诊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发生静脉输液外渗86例,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喜辽妥)涂抹局部,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6例患者外渗部位:上肢25例,手部48例,足部13例。
渗漏的药物为10%氯化钾、20%甘露醇、5%碳酸氢钠、10%葡萄糖酸钙、脂肪乳等。
使用普通头皮输液针18例,静脉留置针68例。
81例在1 h内发现,5例在6~12 h发现。
局部均发生肿胀,皮肤颜色发红或发白。
其中3例严重外渗案例,部位出现以穿刺点为中心约3~5 cm范围的暗红色区域;2例渗漏部位拔针后表皮破溃。
1.2 方法拔针后按压穿刺点至无出血止,将喜辽妥(德国,DAIICHI SANKYO EUROPE GmbH公司生产)均匀地涂抹在外渗部位,并适当局部按摩,4次/d。
2 结果
经喜辽妥涂抹后,肿胀均在2~24 h消退。
其中3例局部皮肤呈改变的患者3~6 d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2例表皮破溃患者破溃处结痂,1周后脱落。
无1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
3 讨论
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很多,如患者输液时不配合,躁动,随意活动;或由于血管因素、疾病影响、药物刺激性强;或护士的穿刺技术不佳、巡视不到位等。
一旦发生液体外渗,如果不立即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2]。
临床上常用方法有硫酸镁湿热敷或扩血管药物局部封闭等[3],但硫酸镁需加热,且温度不易掌握,如温度过高可引起烫伤,从而加重皮肤的损伤;温度过低患者感到不适,冬季湿敷部位暴露过久易导致受凉,且使用中要不断更新热水保持一定温度。
其次,在湿敷过程中容易将衣服或床单弄湿,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
用药物局部封闭也有一定的效果,但若外渗范围过大,进行环形封闭时需多次穿刺,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制造了皮肤感染的危险。
有研究报告[4]应用肝素钠乳膏治疗液体外渗取得了良好疗效,本研究应用喜辽妥治疗液体外渗也取得了良好疗效。
喜辽妥是乳剂型基质的白色软膏,有麝香草酚的气味。
通过作用于血液凝固
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
另外,通过抑制各种参与分解代谢的酶以及影响前列腺素和补体系统而具有抗炎作用。
还能通过促进间叶细胞的合成以及恢复细胞间物质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结缔组织的再生。
因此,喜辽妥能防止浅表血栓的形成,促进其吸收,阻止局部炎性反应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促进正常结缔组织的再生。
在使用过程中在患处稍加轻轻按摩,可使药物迅速渗入到组织中充分吸收,同时药价低廉,易于购买,使用时患者无痛苦,操作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 王亚,高云霞.维生素E外用消除患者静脉输液渗漏所致的局部红肿.护理学杂志,2007,22(1):62.
[2] 张郡,张莉.乙醇加镇痛消炎软膏外敷治疗输液外渗.护理学杂志,2006,21(21):40-41.
[3] 王海霞,张妮.局部封闭疗法用于葡萄糖酸钙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学杂志,2007,22(5):19.
[4] 赵军,宋道岚,谢桂月,等.肝素钠乳膏局部涂抹用于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护理学杂志,2008,23(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