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13目标配合比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SMA-13).

沥青SMA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SMA-13)一、基本情况杭浦高速公路,拟采用改性沥青SMA-13作为面层。
原材料产地如下:二、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4.《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规范化施工与质量管理指导意见》 5.《杭浦高速公路道路养护工程招标文件》 三、设计过程 1、原材料本次室内目标配合比设计所用集料产地为湖州西园坞(辉绿岩)和闲林(石灰岩),沥青采用韩国SK 生产的SBS-改性沥青,外加剂为木质素纤维,密度为0.6g/cm 3表1 集料及沥青密度试验结果,掺量比例为沥青混合料总质量的0.3%,试验所用原材料均由委托方提供。
各档集料、矿粉及SBS 改性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见表1。
各档集料及矿粉的筛分结果见表2。
表2 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2、混合料级配根据委托要求,SMA-13型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见表3。
表3 SMA-13沥青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3、矿料配合比设计计算根据各档集料的筛分结果,结合混合料级配要求,首先调试选出粗、中、细三个级配,根据工程经验确定三个级配的初始油石比为6.2%,然后用初始油石比成型试件。
表4为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为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结果。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的质量百分率(%)1.18 0.6 0.3 0.15 0.075表5 初试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分析结果根据各组级配体积指标结果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选择级配3为设计级配,级配曲线见图1所示。
0.075 0.15 0.3 0.6 1.18 2.36 4.75 9.5 13.2 161.000 1.5002.000 2.5003.000筛孔尺寸(mm)图1 SMA-13设计级配曲线图4、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设计的矿料比例配料,采用三种油石比,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设计级配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2.705,级配合成表观相对密度2.751。
SMA-13目标配比设计说明

合肥市畅通二环(西二环-合武铁路)工程SMA-13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安安徽环通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二O一九年四月十九日一、设计及试验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3.《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5.《合肥市畅通二环(西二环-合武铁路)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二、原材料1.碎石:玄武岩规格:9.5~13.2mm、4.75~9.5mm;产地:枞阳华州玄武岩石料厂2.碎石:石灰岩规格:2.36~4.75mm、0~2.36mm;产地:安徽石鑫矿业有限公司3. 矿粉:石灰岩质产地:聚龙新型材料有限公司4. 沥青:改性沥青产地:合肥宝盈物资有限公司规格:SBS5.木质素纤维:江苏华康建材实业有限公司各种矿料及沥青的密度试验见表1、各种矿料筛分结果见表2。
表一密度试验结果表二筛分试验结果(水洗法)三、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本次目标配合比设计采用的级配类型为SMA-13型。
1.混合料级配2.矿料配合比计算根据各种矿料的筛分结果,确定SMA-13的三种级配(A、B、C)4.75mm筛孔通过率分别为24.6%、27.1%和29.7%,三种级配设计组成见表4。
分别测定三种级配的VCA DRC,按油石比为6.0%制作马歇尔试件,测定VCA mix及VMA等指标,在满足VCA mix 小于VCA DRC和VMA>17要求的基础上确定级配,测试结果见表5和表6。
表4 三种级配的设计组成结果表5 VCADRC测试结果表6 初试级配的体积分析注:对于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或炎热地区,VFA可以放宽到70%。
由表5和表6得出三种级配中只有级配B满足要求,本次设计选取级配B为设计级配。
图1 SMA-13级配曲线3.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按比例称取矿料配制级配B,调整3个不同的油石比,制做马歇尔试件,进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试验结果列于表7。
SMA-13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

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报告1 概述1.1 概述汪清至延吉段高速公路建设项目GSZ03合同段由长春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其桩号范围为K36+000~K55+741,路线总长度为19.741Km。
SMA-13上面层施工面积为513942m2。
设计文件给定沥青种类为SBS I-C类改性沥青,沥青产地盘锦,碎石产地凉水石场,矿粉产地磐石,消石灰产地图们,机制砂产地安图,木质素纤维厂家为吉林省宝恒木质素纤维有限责任公司。
经自检及总监办验证,原材料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可以用于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上面层施工。
1.2 设计依据本合同段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采用现行规范规定的马歇尔法进行设计,设计采用的有关技术规程和依据有:(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2006)(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3)《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6)《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7)《公路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1.3 原材料来源本项目上面层SMA-13沥青玛蹄脂碎石目标配合比设计试验所采用的集料为凉水石场生产的玄武岩,集料粒径规格分别为 9.5-13.2mm、4.75-9.5mm;机制砂规格S15(0-4.75mm);矿粉为磐石石粉厂生产;消石灰产地图们;沥青采用延边路兴沥青储运站提供的盘锦产SBS I-C类改性沥青。
2 原材料试验2.1 沥青沥青试验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沥青性能指标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见表2-1所列。
SBS I-C类改性沥青沥青试验结果表2-1试验结果表明:盘锦产SBS I-C类改性沥青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本项目技术要求。
橡胶沥青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

橡胶沥青SMA-13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王晓云,时利(济南黄河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济南 250000)[ 摘 要 ]本文以SMA-13沥青混合料为例,介绍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阐述了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及施工质量控制,充分验证了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橡胶沥青采用废旧轮胎作为添加剂,充分利用废旧资源,避免环境污染,提高了路面性能和行车舒适性,在城市快速路的建设中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 关 键 词 ]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要点1概述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废旧的橡胶轮胎日益增多,每年数亿条的废旧轮胎不但储存占用大量土地,并对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为了解决废旧轮胎造成的黑色污染,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目前国内公路建设中已大范围推广橡胶粉改性沥青,即将废旧的轮胎研磨成粉加入沥青中制成橡胶粉改性沥青,该沥青高温敏感性、稳定性和低温抗开裂性能都得到显著提高,且施工完成的路面在行车舒适度、降低路面噪音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
2橡胶沥青混凝土对各种原材料的要求SMA-13粗集料采用玄武岩10~15mm 、5~10mm ,粗集料针片状不大于15%,采用反击破破碎工艺生产的碎石。
粗集料的含泥量不大于1%,必要时应采用水洗料。
2.3细集料的要求细集料采用0~3mm 机制砂,不得将料场石屑作为机制砂进行使用。
3配合比设计3.1目标配合比设计根据原材料筛分试验结果, 确定SMA-13的目标配合比为:10~15mm 玄武岩:5~10mm 玄武岩:机制砂:矿粉=34:43:13:10 ,外掺0.3%的木质素纤维。
合成级配如下:确定级配后,制作马歇尔试件,检测马歇尔试件的体积指标,根据体积指标初步确定最佳油石比为6.8%,其各项技术指标如下:1703.3高温和低温性能试验检测根据确定的最佳油石比6.8%分别制件,然后进行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及冻融劈裂试验,试验结果如下:项目技术指标3.4生产配合比设计取热料仓混合料进行级配合成,确定各热料仓的比例,然后按目标配合比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及±0.3%三个油石比,用拌和机试拌,试验室分别对三个沥青用量进行试验检测,根据试验结果最终确定SMA-13的最佳油石比为6.8%。
SMA-13S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粗集料 比例PCA (%)
稳定度 (kN)
流值 (0.1mm )
最大理 论相对 密度γt
毛体积相 对密度γ f
空隙率Vv (%)
级配B
5.9 69.4 7.84
24.3 2.544 2.443
4.0
规范要 求
/
6.2
6.5 /
72.5 7.71
26.1 2.534
75.6 8.03
28.1 2.524
VCAmin (%)
41.9
×
39.3
√
39.8 ≤VCADRC
矿料间 隙率VMA (%)
有效沥 青饱和 度VFA (%)
VCAmin (%)
17.8 77.7 41.5
×
17.9 80.6 39.0
√
18.0 83.7 36.3
≥17
75~85 ≤VCADRC
4.1
17.1
76.2
6 75.6 2.526 2.305
8.7
21.9
60.1
/
/
/
3~4.5 ≥17
75~85
3、马歇 尔稳定 度试验 按设计 级配B称 取矿 料,采 用三种 油石 比,采 用双面 击实75 次成型 马歇尔 试件, 进行马 歇尔稳
级配类 型
表4 沥青 混合料马歇 尔试验结果
油石比 (%)
油石比 (%)
粗集料 比例PCA (%)
最大理 毛体积相 空隙率
论相对 对密度γ Vv
密度γt f
(%)
矿料间隙 率VMA (%)
有效沥青 饱和度 VFA (%)
级配A
级配B
级配C
规范要 求
/
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严谨求实科学管理精益求精质量至上编号: 试验报告样品名称:SMA-13沥青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检查类别:委托试验委托单位:试验单位:同意日期: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试验报告主检: 审核:审批:设计说明1.沥青混合料旳级配采用SMA-13型级配。
根据委托规定,工程级配范围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中旳SMA-13级配范围。
2.SMA-13沥青混合料旳原材料均为委托单位来样,其构成为:(1)粗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玄武岩碎石。
(2)细集料:清镇市万隆达矿产开发有限企业生产旳石灰石机制砂。
(3)沥青:厦门华特生产旳SBS改性沥青。
(4)矿粉:茫顶石场生产旳石灰石矿粉。
(5)水泥:贵定海螺盘江水泥有限企业生产旳32.5级一般硅酸盐水泥。
(6)纤维:武汉优尼克工程纤维有限企业生产旳絮状木质素纤维,用量为混合料质量旳3‰。
3.按规范规定,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采用理论计算法。
4.混合料拌和时沥青旳加热温度为180℃,集料旳加热温度为190℃,试件旳击实成型温度为170℃。
5.原材料和混合料旳技术规定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之规定。
6.配合比设计试验及计算参数均以“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C SMA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措施”中旳程序及公式计算。
7.试验成果:经室内配合比设计试验与有关验证,确定SBS改性沥青SMA-13混合料目旳配合比设计旳最佳油石比为6.0%,在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与试验时,其合成级配应尽量与目旳配合比级配曲线靠近。
目旳配合比旳各级集料比例见有关设计图表。
XX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试验检测中心7月15日一.原材料试验1、SBS改性沥青试验成果2集料试验(1) 集料原材料来样筛分试验成果矿料筛分曲线图如下:(2) 粗集料材质试验成果(3) 各级粒径集料旳相对密度试验成果(4)矿粉质量试验成果(5)细集料旳砂当量成果(6)木质素纤维试验成果二. 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规定1.SMA-13型沥青混合料级配规定2.SMA-13沥青混合料技术指标规定三.SMA-13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试验1.设计矿料级配确实定(1)根据JTG F4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多种矿料比例设计3组不一样粗细旳初试级配,3组级配旳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旳通过率处在级配范围旳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
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方案

SMA-13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方案1.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2.试验目的沥青路面上面层由于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及自然因素作用,对行车舒适、安全、美观都有极高的要求;SMA路面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高温抗车辙、低温开裂、疲劳开裂、抗水损害、抗老化等性能,同时还具备抗滑、降噪、改善雨天路面明视度等优异的面层特性。
3.试验依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集料试验规程》。
4.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均为持证上岗人员。
5.试验设备马歇尔试件击实仪、智能沥青混合料拌和机、燃烧法沥青含量试验仪、电液式轮碾成型机、全自动车辙试验仪、马歇尔稳定度测定仪、电热鼓风干燥箱、标准恒温水浴、沥青混凝土集料筛等。
6.配合比设计概论6.1对于配合比设计的各种材料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规定选择,其质量必须符合本规范第四章规定的技术要求。
6.2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确定沥青混合料的品种及配合比、矿料级配、最佳沥青用量。
6.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宜按照图B.1.3的框图的步骤进行。
7.设计初试级配7.1 SMA路面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宜直接采用表5.3.2规定的级配范围。
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小于9.5mm的SMA混合料,以2.36mm 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公称最大粒径等于或大于13.2mm的SMA 混合料以4.75mm作为粗集料骨架的分界筛孔。
7.2 在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内,调整各种矿料的比例设计3组不同粗细的初级试配,3组级配的粗集料骨架分界筛孔的通过率处于级配范围的中值、中值±3%附近,矿粉数量均为10%左右如图。
7.3 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B的方法计算初试级配的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有效相对密度。
其中各种集料的毛体积相对密度、表观相对密度试验方法按照附录B的规定进行。
SMA-13上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SMA-13上面层配合比设计本项目沥青上面层采用4cm SMA-13细粒式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改性沥青),具有平整、密实、耐久及抗车辙、抗裂、抗滑、抗水害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能。
根据部颁标准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HC F40-01-200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设计施工指南》设计规范及作业指导书,将试验原材料、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方面重点要求进行学习。
一、原材料原材料自检合格认可的首要条件是必须经监理抽检确认并经总监办批准使用后方可使用。
1.改性沥青(1)沥青采用经SBS改性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进场改性沥青每车都应进行取样和试验,取样和试验应符合《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的规定。
(3)沥青性能整套检验应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每批检测一次),工地试验室对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进行检验,还应检验老化后的质量损失、针入度比、延度、并留样备检。
改性沥青技术要求2、粗集料(1)上面层粗集料(>2.36mm)采用玄武岩碎石。
(2)所有面层石料要求采用反击式破碎机加工成近似立方体形状、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耐磨光性能的碎石。
(3)集料粒径的规格分档建议采用表1建议值。
技术质量应符合表2的规定。
(4)检测频率按照要求进行。
集料粒径加工规格分档建议值表1SMA-13上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表23.细集料(1)细集料(<2.36mm)宜采用坚硬、洁净、无风化、无杂质的优质石灰岩采用专用的制砂机加工而成的机制砂。
(2)机制砂细集料的级配应符合S16的要求(表3)。
(3)细集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的规定。
SMA-13上面层用细集料规格表34、填料(1)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制的矿粉,由专业生产厂家生产。
为提高混合料的抗剥离性能,厂家生产过程中填料添加15%的磨细生石灰粉(填料总质量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