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与《高老头》PPT
《高老头》:一根针与四条线--巴尔扎克与的《高老头》doc

一根针与四条线---巴尔扎克的《高老头》《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1833年,巴尔扎克创造了人物再现法。
以后,他对《人间喜剧》的创作规则就有了一个新奇的设想,便写了《高老头》。
小说在1834年12月和1835年1月、2月陆续发表,1835年3月出复印本。
广告还未刊出,1200多册小说就被一抢而空,引起强烈反响。
巴尔扎克对这部作品相当满意,他认为它超过了《欧也妮〃葛朗台》和《绝对的探求》,甚至超过过去的一切作品。
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第一次使用人物再现法,《人间喜剧》中一些重要的人物形象,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鲍赛昂夫人等都首先在这部作品中出现。
他们以后在其他作品中一再出现。
所以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从思想内容来说,它属于《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在艺术上,它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风格的成就。
—主要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写了20余人。
其中有贵族、金融家、退休商人、公寓老板娘、大学生、潜逃苦役犯、被父亲抛弃的少女、寡妇、老小姐、小公务员、仆人等。
他们代表了巴黎社会的上层和下层。
小说的主要人物有四个:拉斯蒂涅、高老头、伏脱冷和鲍赛昂夫人。
他们的经历构成了这个小说的主要情节。
1、拉斯蒂涅巴尔扎克的这部小说以“高老头”命名,但它并非是以这个人物为中心的。
在写作过程中,拉斯蒂涅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主要人物。
拉斯蒂涅在《人间喜剧》中经常出现,是青年野心家的形象。
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高老头》中。
《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一个发展着的人物形象,巴尔扎克在《高老头》中描写了他野心家形成的全过程,这便是此书最大价值之所在。
拉斯蒂涅本来是法国某省的破落子弟,家庭节省一切开支,供他到巴黎上大学,希望将来重振家业。
这种做法在法国复辟时期是很普遍的。
小说开始的时候,他21岁,是个热情且具才气的青年,聪明帅气,抱着发家致富、步步高升的想法在巴黎学法律。
巴尔扎克之《高老头》

●他思想的本质是极端利己主义。 ●他身上体现着资产阶级的冒险性。
作者通过这一形象追溯了资产阶级的发家过程。
《高老头》之主题思想
《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 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 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 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 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 德。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
高老头是资本主义初期社会中一个父爱 的悲剧典型。
①、他是一个暴发户。靠政治投机和粮食 投机, 发家致富。 大革命前,面条师傅;大革命中,盘下铺子; 大革命后,当上区长;闹饥荒时,囤积居奇; 在粮食生意上的聪明才智。
② 他是一个“父爱的基督”。
他溺爱女儿,以金钱作基础,以金钱为手段,一味娇生惯 养,满足一切欲望。养成了她们吃喝玩乐、自私自利的人生观。 溺爱女儿的表现:马匹、车辆、老头的乐事、出嫁、冷淡、被赶
(3)精致的结构。
以高老头和拉斯蒂涅的故事为两条主要线索,穿插了 伏脱冷、鲍赛昂夫人等人的故事线索。几条线索错综交织, 主次分明,互为补充,从而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 。
作品以叙述高老头被女儿榨干钱财遭抛弃为中心情节, 以拉斯蒂涅为中心人物,通过他的活动穿针引线,将上层 社会与下层社会联系起来,将贵族沙龙与资产者客厅连结 起来。
“拉斯蒂涅先生,你得以牙还牙的去对付这个社会……你越没有心肝, 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 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得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 到欲望的最高峰。” 鲍赛昂子爵夫人——利己主义哲学
第9讲_《高老头》

名家论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 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 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 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到未来的真正的人的 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 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巴尔扎克最重大 的特点之一。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3.人生三课:
• 伏脱冷的被捕:证明超群的“胆略与智谋”斗不过 金钱,让他验证了普通人之间奉行的“利己拜金” 原则。
• 鲍赛昂夫人的隐退:证明“高贵的门第”、“真挚 的爱情”斗不过金钱,使他目睹了即便在情人之间 也在奉行“利己拜金”原则的冷酷现实。
• 高老头的惨死:证明“崇高的父爱”斗不过金钱, 使他深深知道了“利己拜金”的原则不仅流行于整 个社会,而且渗透到家庭的至亲骨肉之间。
《高老头》之人物形象
■高老头
• 暴发户:精明强干,大革命时靠
粮食投机发了大财,家产近二百万。
• “父爱的典型”:有着传统宗法
观念和封建伦理道德,对亡妻和女 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疯狂 的地步 • 高老头的悲剧表明宗法观念在金钱冲击下的破灭;他的父爱 反衬出金钱腐蚀人心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伏脱冷语录
《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
3、深刻地揭示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 特征和金钱的罪恶
■《高老头》、《夏倍上校》、 《禁治产》、《幻灭》
4、客观地描述了人民群众 的生活和斗争
■《幻灭》、《农民》、《海滨 惨剧》
《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
1、庞大的规模和严密的结构
• 《人间喜剧》内容涉及城市、乡村、巴黎、外省、 军事、政治诸方面,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 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 • 巴尔扎克一方面通过分类编目的方法,使近百部 小说所反映的法国各方面的社会生活构成一个完 整的、广阔的画面。另一方面采用人物再现的手 法把自己所有的各个独立的作品连接成一个有机 的整体。
巴尔扎克高老头

• 随着巴尔扎克在法国文坛上的如日中天,他渐渐地被他的 时代的作家所认识。 • 戈蒂耶第一个站出福楼拜、左拉对他赞誉有加。 • 雨果甚至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 巴尔扎克属于头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 克是出类拔萃的一个。他的才智是惊人的,不同凡响的, 成就不是眼下说的尽的……" • 人道主义斗士法朗士对文体非常苛求,他深请地说:"他是 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的洞察入微的历史家。他比任何人都善 于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从旧制度向新制度的过度",特别强调: "从塑造形象和深度来说,没有人能比得上巴尔扎克。"
《高老头》[1]发表于1834年,是巴尔扎克最优 秀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展示社会生活的广度 和深度方面,在反映作家世界观的进步性和局限 性方面,在表现《人间喜剧》的艺术成就和不足 之处方面,都具有代表意义。其艺术风格最能代 表巴尔扎克的特点。《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 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 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粉商高里奥 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 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不断发 生改变,但仍然保持着正义与道德。
1841年,巴尔扎克制定了一个宏伟的创作计划,决定 写137部小说,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三大 部分,总名字叫《人间喜剧》,全面反映19世纪法国 的社会生活,写出一部法国的社会风俗史。到巴尔扎 克逝世时,《人间喜剧》已完成了91部小说。这些小 说中最有名的就是《欧也妮· 葛朗台》(Eugénie Grandet, 1833) 和《高老头》(Le Père Goriot, 1835)。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第一次使用他创造的“人物再现 法”—让一个人物不仅在一部作品中出现,而且在以 后的作品中连续不断地出现,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人物 性格形成的不同阶段,而且使一系列作品构成一个整 体,成为《人间喜剧》的有机部分。在此,一些主要 人物如拉斯蒂涅、鲍赛昂子爵夫人、伏特冷纷纷登场 亮相,《人间喜剧》拉开了序幕。
名著导读《高老头》PPT【优秀课件】

典型人物分析——高老头
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形象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 钱。可是,在家庭内,他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 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 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 因而钱尽情绝,最终惨死在公寓里。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 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 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 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 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典型人物分析——伏脱冷
邪恶的化身,是反面人物的代表。
他凶狠、狡诈、野心勃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
揭发者,又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制造者,对社会的 破坏性极大。
作为邪恶化身的伏脱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一是
当时资本主义金钱社会的土壤滋养了他,二是以人性 遭到出卖,伏脱冷被捕
问 题 讨 论(二)
金钱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标志,
而父爱是过了时的宗法制残留感 情,这两者构成了高老头的矛盾 性格。
如何看待高老头 的矛盾性格?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
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剧转变的时 代产物。他的惨死,是金钱毁灭 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 证,他的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 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战 胜的悲剧。
1828年夏季开始,巴尔扎克决定专心
从事文学创作,揭开了《人间喜剧》的
创作序
幕。
1829年,他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了
第一部长篇小说《舒昂党人》。
1850年8月18日卒于巴黎。
写 作 背 景(一)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4年, 拿破仑资产阶级帝国垮台。波旁王朝卷土重来,封 建政权复辟。这个王朝维持了十多年,于1830年七 月革命时被推翻。在复辟时期,大批逃亡国外的贵 族回到法国,夺回他们的财产,重新得到了权势。 但历史的潮流仍然滚滚向前,贵族的重新得势,并 没有改变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在两个 阶级的激烈斗争中,资产阶级向腐朽的贵族 步步进逼。
名著导读《高老头》PPT演示课件

典型人物分析——高老头
被金钱毁灭了的父爱形象
在社会上,高老头是个资产者,顺应时代,追逐金 钱。可是,在家庭内,他却是个时代的落伍者,他 还保留着对亡妻和女儿的一片痴情,达到了病态的、 疯狂的地步。他把血亲之爱摆到高于金钱的地位上, 因而钱尽情绝,最终惨死在公寓里。
高老头的矛盾性格,是社会由宗法制向资本主义急 剧转变时代的产物。他的惨死,正是金钱毁 灭人性,败坏良心,破坏家庭的明证。他的 实质是封建宗法观念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 道德原则战胜的悲剧。
第一晚谁会扛不住最先哭泣,最有权威的老犯人阿瑞看他白白净净,瘦瘦弱弱的样子,押了他两盒烟的赌注,第一次就让阿瑞输了赌
注。因为长得帅气,在狱中他还经常被有姐妹花之称的同性恋犯人骚扰。因为他懂得法律,金融知识,一个偶然的机会替其中一位狱
兵按排了免税的一笔遗产,从此成为众多士兵偷税漏税的免费会计师;因为出色的才干,他最终被监狱长相中,替他打断了姐妹花的
的最高追求,永无止境,与此相比,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或者特定阶段的某个人,在历史长河中能留下痕迹,能激起浪花,那一
酷爱文学创作,又去巴黎大学文科班旁 定是很了不起的,读了赵玉平老师著的《向诸葛亮借智慧》一书,蜀汉宰相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他的治国理
家育人之道影响着历朝历代的贤能人士,他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态度净化了多少浮躁的心,他的慧眼识才选才
和友谊,从那些无所不能的狱友们弄到一把铁捶和一张明星的海报。一年又一年的监狱生活,带走了
1829年,他用自己的真实姓名发表了 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希望和救星,他找到监狱长,救他,说这是他可以翻案的机会,只要找到那名犯人,再加上他的学生做证,他就
可以重见天日。可惜他太异想天开了,社会是黑暗的,监狱里更黑暗,监狱长制造一次越狱的假象,将唯一可以做证的,他最抱希望
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伏脱冷则直接教会了他往上爬的途径:谋财
害命:“要弄大钱,就要大刀阔斧地干,要 不就完事大吉”。他要求拉斯蒂涅同自己合 伙,教他与维多莉恋爱,自己杀死维多莉的 哥哥,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他还用赤裸裸 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伏脱冷后来的结局 (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使拉斯蒂涅 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听到房东太大说他风流,他嘴边立刻浮起笑容,好 似一个小财主听见旁人称赞他的爱物。他的柜子 (他把这个名词跟穷人一样念别了音)装满许多家用
的银器。伏盖寡妇殷勤的帮他整东西时,不由得眼 睛发亮,什么勺子,羹匙,食品,油瓶,汤碗,盘 子,镀金的早餐用具,以及美丑不一,有相当分量, 他舍不得放手的东西。这些礼物使他回想起家庭生 活中的大事。他抓起一个盘,跟一个盖上有两只小 鸽亲嘴的小钵,对伏盖太太说:“这是内人在我们 结婚的第一周年送我的。好心的女人为此花掉了做 姑娘时候的积蓄。噢,太太,要我动手翻土都可以, 这些东西我决不放手。谢天谢地!这一辈子总可以 天天早上用这个钵喝咖啡;我不用发愁,有现成饭 吃的日子还长哩。”
三、人物形象分析
(一)拉斯蒂涅:
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 “人生三课”: 鲍赛昂夫人--利己主义哲学:驿马骑 伏脱冷--强盗哲学(偷、抢) 高老头--金钱关系(买亲情、父女) 在巴黎的大染缸中,丧失青年人的最后 良知,“成长”起来。
1、从家乡到巴黎上大学,想通过勤奋努力,
《高老头》分析
一、情节内容
两线发展: A 高老头故事:发迹、破落、惨死伏盖公
寓的故事。(他与两个女儿的故事)。 B 拉斯蒂涅成长史:三位教师的教育下成 长:鲍赛昂夫人、高老头、逃役犯伏脱冷)
二、主题思想--深刻的思想内容: 1、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资产阶
第十讲__巴尔扎克与《高老头》

巴尔扎克最重要的女友是伯尔尼夫人, 她比巴尔扎克的母亲还大一岁,生过九 个孩子。他们相爱时,伯尔尼夫人已经 四十六岁,巴尔扎克只有二十二岁。
贝尔尼夫人
9
1822年,正当巴尔扎克倍受冷遇、痛苦绝望 的时刻,结识了贝尔尼夫人。其母亲曾是王
贝尔尼夫人
后的侍女,对宫廷的生活,交际的秘密和妇 女的命运十分熟悉。贝尔尼夫人比巴尔扎克 大22岁,具有完美的娇柔感,高雅的谈吐, 沁人肺腑的同情心,以及慈祥的母爱。这一 切深深吸引着巴尔扎克,使巴尔扎克感受到 从小没有领略过的母爱般的温情。
法满足他的物质欲望。为了摆脱经济上的窘境,他涉足商业领域,经营
出版业、铸造业,开办印刷厂,这一系列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巴尔扎 克因此背上了近六万法郎的沉重债务。
到1828年,每年单是付债务的利息,就要六千法郎。1837年,巴尔扎克
办的《巴黎纪事》报倒闭,使他的债务高达十万法郎,到他逝世前三年, 欠下了21万法郎的债务。他债台高筑,终生受着债主们的追逐。
18
2.童年缺失关爱
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母亲很专横,冷酷地拒绝孩子 们任何情爱的表示,有时小巴尔扎克张开双臂想去拥抱母亲,可是立即 被母亲的呵斥吓得不敢动弹。从7岁到13岁,他被送到旺多姆的教会学 校读书。
3.寄宿教会学校
“在那里,真是度日如年!我感到只是一片空虚!"“唯有读书才能保 持我们头脑的活力。要不是能够从图书馆弄到书,这种教育制度早就把 我们的生命摧残殆尽了。"——《路易·朗倍尔》 广泛阅读,受启蒙思想影响,开始写诗,绰号“诗人”。
11
Eveline Rzewuska Hanska
韩斯卡夫人(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