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中心思维

自我中心思维

关于儿童自我中心理论的赏析

关于儿童“自我中心”理论的赏析 施建萍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虽然有人试图或已得出否定的结论,但从总的趋势来看,儿童的这一心理发展规律的存在还是毋庸置疑的。年幼儿童思维与成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儿童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与自私自利的利己主义同样存在质的差别。正确认识和对待儿童的自我中心是成人的重要责任,去自我中心又是成人和儿童的共同任务。 关键词:自我中心、道德品质、去自我中心策略 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结缘: 98年我有幸再次来到课堂接受教育,坐在最前排,异常专注地获取着各种知识和信息。这是我进入幼教这个行后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全面的、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学习。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幼师生,学习的都是些百废待兴的、或比较传统的、“苏式”的革命性幼儿教育理论和知识,对儿童究竟是怎么一点一点发展的,即使自己的孩子已长大成人,还是一知半解或所知甚少。 认真聆听教授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演讲,心理学大师们以自己的实验和研究一一揭开着儿童究竟是怎样发展的谜底,也唤醒了自己童年的桩桩件件,虽然自己年过四十,却依然清晰地记得年幼时月光下玩耍的情景:月亮当空,我走得慢它也慢,我快它也快,当我从外宅跑到内宅,月亮依然在我头顶,我又跑回去,它还在我头顶。我想不明白,我有腿,它也有腿?它是怎么跑的?为什么月亮会老跟着我走?百思不得其解。长大后还常常自责:小时候怎么那么笨!到今天才明白,这就是自己当时的思维形式和水平。 2003年和2007年,我县与华师大两度合作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网络本科班。承蒙领导的信任,我承担了《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课程的导读任务,两度重温《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使我对此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想。其中最让我回味的是:有关“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特性”。 一、“自我中心”的由来和概念 “自我中心”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对儿童思维作了长期的精心的研究后发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一大特质。皮亚杰认为:儿童,特别是幼儿(前运算阶段),是自我中心的,他们往往专注于自身所知觉的世界,很少考虑他们以外的人所知觉的世界。在皮亚杰看来,这种自我中心性贯穿在儿童认知活动的所有领域,影响着他们的感觉、知觉、语言、行为和社会互动。皮亚杰认为,幼儿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观点,还存在着别人的观点;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以为事物就是他看到的样子,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看法。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自我中心。 虽然在过去的20余年中心理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表明,幼儿并不像皮亚杰最初说的那样自我中心化,而且幼儿采纳、选择其他人观点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改善,但是“自我中心”仍然准确地概括了学前儿童认知和社会性发展中的许多特点,并且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适应价值。 这一重大发现,使我们对儿童究竟是怎样发展的认识提高了一大步,在理解儿童、欣赏儿童的“作品”(包括儿童的天真理论、想法、言语、行为和绘画、游戏等等)时潜意识里有了尊重这一特殊群体,正确看待、引导和评价儿童的观念。 二、儿童“自我中心”与“自私自利”品质的关系 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现在的孩子真是自我中心,凡事都想着自己,只想自己的开心而不会想到别人,自己喜欢的别人休想得到,真是难教!”不少家长也说:“不知怎的,又没教他,怎么表现得那么自私!”“没想到自己儿子是那么自私,真是坍台”。 当人们一旦将“自我中心”与“自私自利”对上了号,那么儿童的这种“自我中心”的

8个思维原则

8个思维原则 在中世纪,西方世界把放血看做是治病的最佳方法,因为医生们相信疾病隐藏在“坏血”里,他们根据一定规则给患者放血祛病。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改善,那么根据放血学说,这只能说明放得还不够——下一次还得多放一点。这种医学观念一直延续到20世纪早期。 试想,如果我们把当今最热门、最有效的管理理念应用到放血疗法上,能不能使治疗更有效呢?如果把质量控制和统计分析应用到放血技术上会发生什么情况?或者,组织擅长放血疗法的医生和操作人员参加团队建设活动,对治疗效果又将有什么影响?我们还可以把训练有素的放血疗法小组的医疗人员带到山上去做活动,例如让他们在彼此怀抱中做自由落体运动,以增加他们彼此间的信任。我们还可以在小组内进行充分授权,让小组成员放开手脚,大胆地开发放血工具和方法。再进一步,为了建立更加稳固的医患关系,可以给他们进行积极思维态度的培训,让医生和患者之间能积极对待放血治疗。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肯定是令人捧腹大笑。虽然放血医疗小组优化了治疗过程,但除了他们自己为此感到快乐和认为治疗高效之外,最难过的应当是那些因失血而死的患者以及他们的亲属。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实验科学基础上建立的病原理论,对病情的起因有了很好的解释。匈牙利的塞梅尔魏斯(ignaz Semmelweis)(匈牙利产科医生,发现产褥热病因,首倡产科消毒法。——编者注)和法国的路易斯·巴斯德(Louts Pasteur)敏锐地发现了感染疾病的原因,提出了预防疾病感染的方法。这一理论朴素明了,为大众所认同。有史以来还是第一次,医生们知道了为什么女人更喜欢让接生婆帮助她们分娩——这是因为接生婆先洗手再接生2医生们还明白了为什么在后方因疾病而死的人要比在战场上战死的人多。 一项崭新的、革命性的治疗模式彻底地改变了人们原有的根深蒂固的思考模式,放血的愚昧时代终于结束了。一种全新的、挽救生命的治疗模式取代了旧的治疗模式。 人类发展历程中的这一前进步伐,向世人揭示了一个作常简单的道理:若要取得重大突破,仅仅简单地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心态是远远不够的。最为重要的是,要改变人们如何看世界的角度,即人们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人们对事情所做的假设。历史上所有伟大的变革,无不源于思维模式的转变——源于人们看待事物方式的改变。经过多年以来的潜心研究,我认识到:如果人们仅仅期望取得一点点的进步,那么只需要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心态即可Z但若要追求重大的转变和进步,则一定要改变思维模式。 在取得重大突破和进步之前,首先要彻底地对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的思想进行反思,同时对变革保持开放的心态。当然,这一转变过程充满了风险!但如果要取得巨大的社会进步,必须做好敢冒巨大风险的思想准备。在此之前,我们必须先要取得一些个人成功的经验,这样才能增强我们内心的安全感、带来勇气和谦逊。埃及前总统萨达特(Anwar Sadat)曾经说过:“不能改变思维的人,永远也不会有能力改变现实,也永远不会有什么进步。” 在当今的商业世界中,我们的思维模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我们是否正在取得重大进

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第1讲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应知:思维能力训练的八大原则,十大思维方法. (60分钟)应会:掌握思维能力训练的原则. 实验已经证实,思维力与知识的生理机制不同,知识以记忆的方式储存在大脑的海马回、颞页、乳头体,而思维需要用到的是大脑额叶. 其实,教师上课最重要地是要教会学生思考,例如对于一个题目,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打算分几步来解决这个问题,前一步需要借助那些条件和方法导出后一步,这些条件又通过什么途径去获取等等. 初一要注意锻炼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初二和初三主要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高中则应以选择判断能力为主. 为了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可以遵循下面的八大原则进行训练. 1.勤于思考 锻炼身体得有持之以恒的劲头,锻炼脑子也不能例外.人的头脑,如果不很好地使用它、锻炼它、就会迟钝.对于脑子已经迟钝,而且又不愿意多动脑筋的人,更应该进行持久的脑力锻炼. 例.由一个小孩,刚生下来不久,就被狼叼去.不知何故,狼不但没有把小孩吃掉,反而把小孩喂养长大.后来,人们在丛林中发现了他并把它救了出来,但是当时他的智力只相当于一个三岁小孩,而且不会说话. 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日本逃兵藏于一个无人的荒岛,直到30多年 之后,人们才发现了他,此时他已经几乎不会说话. 例.有一个猎人,从宿营地出发,向南走3公里打死了一只熊,又向西走3 公里.这时他决定回宿营地去,结果也只走了3公里.问他打死的是一 只什么颜色的熊 分析:乍一看,颜色与行程风马牛不相及,但这其中肯定有机巧.在纸上一画行程图,才发现,这怎么可能呢显然,这是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的地方,再一细想,发现只有北极才有此可能,所以熊的颜色当

思维导图自我介绍

思维导图自我介绍 思维导图 英国人托尼·巴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使用了许多图画、代号和连线。他意识到,这正是达芬奇能拥有超级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巴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风靡世界的思维工具。他认为:在人类现有的笔记中,标准的线性笔记“里面几乎完全没有视觉节奏、视觉模式或者任何模式、色彩、图像、视觉化、维度、空间感、形态及联想,因而存在着四大不利之处:埋没了关键词;不易记忆;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地刺激大脑”。于是,托尼·巴赞在现代脑科学的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强调人类思维自然功能—放射性思维表达的图形笔记方法,经过与其兄弟巴利·巴赞的共同努力,将上述笔记方式演化成为思维导图, 也有人将其译为“心智图”或直译为“脑图”。 托尼·巴赞本人将思维导图定义为以下几个基本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枝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分枝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枝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枝上;各分枝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 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幅帮助你了解并掌握大脑工作原理的使用说明书。它能够:? 增强使用者的超强记忆能力? 增强使用者的立体思维能力 ? 增强使用者的总体规划能力 为什么思维导图功效如此强大? 首先,它基于对人脑的模拟,它的

整个画面正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 其次,这种模拟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 第三,这种模拟强化了联想功能,正像大脑细胞之间无限丰富的连接;第四,人脑对图像的加工记忆能力大约是文字的1000倍。 让你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来,一幅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这就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的思维导图所要做的工作。 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 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它们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 结构;它们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 规则。

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幼儿的基本特质,有一个相当明显的心理倾向,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能够脱离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大约是在九至十岁间。为了让孩子在到达这个年龄以后,能够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修正为客观思想,必须从幼儿时期就做好心理准备才行。 在与朋友交往的社会生活当中,孩子会逐渐认识到自己不可能永远心想事成,因为在这世上还有许多与自己对立的存在。在对立存在的认识过程中,孩子自然会做好各种心理准备,并且展现行动。 如何指导孩子的不良行动 ●表现自我本位主义 ?刚满三岁的女儿十分任性。真教我不知如何是好。每天晚上她都不肯自己一个人睡,早上起床时更要人抱她一会儿,否则便拒绝自己去玩。身为独生女的她,曾经上过幼儿园,后来因为受到小朋友欺负而不肯上学。她喜欢和附近比她大的孩子玩,却不肯和同年龄的孩子一起玩。观察她和别人玩的情形,我发现她有强烈的自我本位主义。一旦有人指责她任性,她立刻会和对方吵将起来,而且动不动就哭着跑回家。这先生指导我独生子女的教育方法吧。?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独生子女确实有很多问题存在。对

孩子的性格形成而言,这并不是一种好现象。像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S.赫尔博士就说:独生子本身就是一种疾病。的确,独生子因为备受宠爱的缘故,很容易出现爱哭、神经质、朋友稀少、任性、自我本位主义浓厚、容易生病、软弱等毛病,真可谓问题多多。 〈原因〉 独生子在家中没有竞争、互相帮忙的对象及机会,凡事都不必考虑其它兄弟的想法,整个家都是他的天下,因此很自然地会变得任性而软弱,成为其它孩子眼中的自私家伙。因为缺乏和兄弟姊妹竞争的经验,所以也不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容易成为意志薄弱的孩子。 再加上父母爱子心切,为免发生意外而把孩子拴在大人身边,不让他到户外和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因而独生子普遍较为早熟。但另一方面又因受到的照顾太多,以致变得神经质、依赖心强。 〈指导〉 独生子女的缺点固然很多,但各位也不必为此感到绝望。因为,这并非无法挽救的问题。事实上,方才所列举的问题,只要父母的教育态度正确,则既能防患于未然,又可收到改正之效。以下就为各位列举家有独生子女的父母必须遵守的要点。 ㈠子女可以做的事,父母最好不要干涉或帮忙,尽量放手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画多字少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画多字少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画多字少 篇一: 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张海燕老师分享《思维导图》张海燕,云南玉溪小学语文教师,国家心理三级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思维导图爱好者,自己一直在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有个9岁的女儿,也在使用思维导图。我非常开心,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感受,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张海燕,是云南玉溪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自从当了妈妈,就很用心地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幸运的是在孩子不到3岁的时候,认识了龚老师,从此开始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之路。在成长过程中,深受龚老师的影响,明白作为父母需要成长自己,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安全的空间,需要更多地接纳自己,面对自己,成长自己,完善自己。而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让孩子成为她自己的主人。在龚老师的影响下,一直对孩子心智开发和心灵成长很感兴趣。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在引导孩子绘画导图的过程中的收获感受,感谢龚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各位妈妈爸爸能来参与今天的活动,感谢在线和不在线的每一个心在群里的朋友。之前甜甜妈妈就跟大家有过关于思维导图的分享,今天我想在从另外的方面跟大家有些沟通和交流。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走近思维导图,我们一起成长》 一、思维导图的先关信息大家可以想看这张导图《教育探索》201X年第2 期(总第128 章期)

附送: 自我介绍演讲稿 自我介绍演讲稿 今天,很荣幸走上讲台,和那么多乐意为班级作贡献的同学一道,竞选班干部职务。我想,我将用旺盛的精力、清醒的头脑来做好班干部工作,来发挥我的长处帮助同学和x班集体共同努力进步我从小学到现在班干部一年没拉下,但我一身干净,没有“官相官态”,“官腔官气”;少的是畏首畏尾的私虑,多的是敢做敢为的闯劲。我想我该当个实干家,不需要那些美丽的词汇来修饰。工作锻炼了我,生活造就了我。戴尔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提任这个或那个职务”。我相信,凭着我新锐不俗的“官念”,凭着我的勇气和才干,凭着我与大家同舟共济的深厚友情,这次竞选演讲给我带来的必定是下次的就职演说。我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首先是“想同学们之所想,急同学们之所急。” 我决不信奉“无过就是功”的信条,恰恰相反,我认为一个班干部“无功就是过”。因为本人平时与大家相处融洽,人际关系较好,这样在客观上就减少了工作的阻力。我将与风华正茂的同学们在一起,指点江山,发出我们青春的呼喊。当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一定明辨是非,敢于坚持原则。特别是当教师的说法或做法不尽正确时,我将敢于积极为同学们谋求正当的权益如果同学们对我不信任,随时可以提出“不信任案”,对我进行弹劾。你们放心,弹劾我不会像弹劾克林顿那样麻烦,我更不会死赖不走。既然是花,我

法律思维的基本原则

法律思维的基本原则 美国法学院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要学会像法官、律师去思考,这就是法律思维。我们既要学习法律的知识点,更需要有法律思维,这样才能很好的运用。 一、什么是法律思维 法律思维是在决策过程中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思考、解决社会问题的一种思考模式。法律思维总是和决策相联系的,只有在决策过程中,才涉及到法律思维。在解决涉法的社会问题时,需要有法律思维。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理论上有无数种思维方式,最典型的公共决策的思考模式有四种:政治思维、经济思维、道德思维和法律思维。 政治思维最大的特点是强调政治上的利弊权衡,作为决策的基本因素。胡启立在80年代末期一次和学者座谈时曾说过:“学者考虑的是是非,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学者的思维方式,以理论上的是非作为考虑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这样考虑问题,就不是学者。政治家考虑的是利弊,理论上对的,不一定就是要做的;理论上错的,不见得就要停止。政治家要负实际的政治责任,理论上正确的,但要以条件是否具备,时机是否成熟为决策依据。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要逐渐地学会法律思维。无论哪个层级的领导干部都应当熟悉法律思维,法制工作者要精通法律思维,其他工作人员要大致了解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如果连依法思考都不会,何谈依法行动。给法律思维下个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合法性思维,把合法性作为思考的出发点。在合法性允许的范围内,去追求最佳的政治、经济、道德效果。 二、法律思维的基本规则 第一条规则:以权利义务分析为思考问题的基本逻辑线索。这是法律思维中最重要的规则。权利义务分析的能力是法律工作者最基本的能力。法律问题说到底就是权利义务问题。法律责任就是权利义务衍生出来的。法律的价值在于保证公民的平等权利,就需要规定义务,义务是为了保护权利而存在的,责任因义务而设定。法律的基本矛盾就是权利义务,法律的逻辑就是权利义务关系。我们可以从权利义务分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现象来思考。合法性思考就是通过权利义务的分析对各种行为、利益、请求、期待做出合法性评价。在权利义务分析时有一

观察和理解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

观察和理解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 [摘要] 所谓“中心”,是指事物的核心;“自我中心”,一般是指把自己放在首位,遇事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不重视甚至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想法和情绪。初入园的小班幼儿,由家庭的小圈子一下转到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大集体,面对不熟悉的环境,面对周围陌生的小朋友,面对老师而不是妈妈,他们的行为及情绪常常会有过激的表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更为突出。孩子年龄越小,“自我中心”就越严重,但是孩子,尤其是小班孩子的“以自我中心”绝不只是成人眼中的“自私”。本文以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和心理发展特点为理论依据,浅析小班孩子的这种“以自我为中心”是孩子在认知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这种“自我”和他的年龄、认知、能力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成人的理解、帮助、引导下,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知水平和其他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消极、负面的“自我”也会逐渐演变成积极的自我意识。 [关键词] 观察理解小班自我中心 [正文] 一、幼儿“自我中心”的形成。 所谓自我中心,在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看来,是指某些主、客观相互作用方面缺乏的鉴别能力。其实质上是一种在行为或观念上完全以个人为主而不考虑他人的倾向,表现为不良的个性特征,譬如,自私、任性、霸道、自满等倾向。自我中心行为倾向明显的儿童很难进行角色换位,不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观点,“自我中心主义”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它都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变,即更高的形式代替了较低的形式。对于儿童认知的自我中心局限,皮亚杰认为可通过精心设计的“训练”加速其认知发展,早日解脱“自我中心”,皮亚杰先生的观点,对“自我中心”的行为研究和幼儿教育都极富启示意义,为教育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幼儿“自我中心”的种类。 幼儿的“自我中心”可以分为四类:1.生理的“自我中心”:即生物性的自我中心,例如幼儿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痛了就要哭,不管是在什么地方,对于幼儿来说有个依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进入自己的梦乡,这些都是幼儿生理上自我中心的表现。2.思维的“自我中心”:就是幼儿对来自内部和来自外部的事物的根本混淆。幼儿还不能理解他人的需要,不能学会与别人一起共同采取同一观点,或接受别人的观点及倾听他人的讲话,这些都要达到具体运算阶段之后才能做到。3.语言的“自我中心”:常常是以我为主的表达方式,如说:我

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 几个小故事 小班的绘画课 今天,小班美术课的主题是自由画,老师让小朋友们自由地画自己想画的东西。他们画完之后,纷纷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师看,还争先恐后地说自己画了什么,老师发现:丽丽画了一只觅食的蚂蚁,可是她把那只蚂蚁画得比旁边的小树还大;乐乐画的爸爸,腿又粗又长,头和胳膊却非常短小;小叶子画的小朋友,身体上有四个大大的圈圈,老师问了才知道:原来那些圈圈是衣服的纽扣…… 奇怪的对话 下面是3岁的佳佳和叔叔的对话。 佳佳:“叔叔,它爬上了你的汽车,还用爪子抓车。” 叔叔:“什么?” 佳佳把叔叔带出去,指着汽车顶部的一个刮痕说:“你看。” 叔叔:“佳佳,这是谁干的?” 佳佳:“不是我。” 叔叔笑着说:“我知道不是你,可是这个刮痕是怎么来的呢?” 佳佳:“它爬上了你的汽车,用爪子抓出来的。” 叔叔:“谁?” 佳佳望了望四周,指着一只穿越街道的猫说:“它在那儿。” 叔叔:“哦,是猫啊!那你为什么一开始不告诉我呢?” 佳佳:“我说了啊!”

接电话的安安 家里的电话响了,妈妈在做饭,就让4岁的安安帮忙接一下电话。安安拿起电话,原来是爸爸打过来的:“喂,是安安吗?”安安点了点头,没说话。爸爸没有听到说话声,感觉应该是安安,就问:“安安,妈妈在吗?”安安又无声地点了点头。爸爸又问:“安安,让妈妈接一下电话好吗?”安安再一次无声地点了点头,然后去厨房叫妈妈听电话。 为什么会这样 事实上,上述几个小故事中的幼儿具有一个相同的思维特点,心理学上称之为:自我中心。“自我中心”并非我们通常所说的“自私自利”,而是幼儿心理学中的一个术语,即幼儿常常依赖于自己的想法而非事物的客观特点,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观察和认识外部世界,认为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心理学家皮亚杰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两个男孩去给妈妈买生日礼物,7岁的男孩选了一串珠宝工艺品,3岁半的男孩则选择了一辆小汽车,小心地包装好送给妈妈。可以看出这个3岁半男孩的行为就是“自我中心”的,因为他没有考虑到妈妈的兴趣与自己的兴趣并不相同,当然这并不是自私。此外,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与泛灵论思维、前因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都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故事中小班的幼儿总是按照自己所看到的形象来画画,例如,丽丽在观察觅食的蚂蚁时,她只关注蚂蚁,而忽视周围其他的东西,因此蚂蚁就是她眼中最重要、最大的形象;乐乐的爸爸工作忙,

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

张海燕老师分享《思维导图》 张海燕,云南玉溪小学语文教师,国家心理三级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思维导图爱好者,自己一直在教孩子使用思维导图,有个9岁的女儿,也在使用思维导图。 我非常开心,可以跟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感受,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叫张海燕,是云南玉溪的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自从当了妈妈,就很用心地学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幸运的是在孩子不到3岁的时候,认识了龚老师,从此开始了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之路。在成长过程中,深受龚老师的影响,明白作为父母需要成长自己,为孩子营造一个开放安全的空间,需要更多地接纳自己,面对自己,成长自己,完善自己。而这样的一个过程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作为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陪伴,为孩子提供这样的环境,让孩子成为她自己的主人。在龚老师的影响下,一直对孩子心智开发和心灵成长很感兴趣。 作为一个10岁孩子的妈妈,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学习使用思维导图,在引导孩子绘画导图的过程中的收获感受,感谢龚老师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感谢各位妈妈爸爸能来参与今天的活动,感谢在线和不在线的每一个心在群里的朋友。之前甜甜妈妈就跟大家有过关于思维导图的分享,今天我想在从另外的方面跟大家有些沟通和交流。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走近思维导图,我们一起成长》 一、思维导图的先关信息 大家可以想看这张导图(转载于:自我介绍的思维导图),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关于思维导图的一些内容 大家可以最大化窗口,就可以更好地看到这张导图 这张图讲到了思维导图的发明人,讲了关于导图的特点、历史、作用、还有可以开发人的四大思维。其实已经抓住了重点呈现了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思维导图跟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接下来说说思维导图的一些特点。 1、遵循大脑规律 大家请看,这张图,比较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大脑的分工情况,我们传统的学习方式,更多的是使用了左脑,忽视了右脑。其实左右脑一起用,就像两个人抬石头,总比一个人抬更轻松,不是吗

结构化思维的原则与工具 94分

结构化思维的原则与工具94分 ? 1.结构化思维以()为导向。通过分类,确定关键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目标 o B.假设 o C.数据 o D.事实 ? 2.结构化思维的前提是()。(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目标 o B.假设 o C.数据 o D.事实 ? 3.下列不属于数据类图表的是()。(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表格 o B.饼状图 o C.条形图 o D.组织框架图 ? 4.下列属于概念类图表的是()。(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柱状图 o B.流程图

o C.先行图 o D.散点图 ? 5.()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层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单选题6分)得分:6分 o A.鱼骨刺 o B.甘物图 o C.表格 o D.逻辑树 ? 6.结构化思维的原则包括()。(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以终为始 o B.“3P”原则 o C.分类原则 o D.整体原则 ?7.结构化思维利用鱼刺骨主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o B.哪些因素具有重要性 o C.哪些因素可以由小组加以解决 o D.如何发现、探究和显示某一具体问题或状况的可能原因 ?8.论证通过()的方法来进行相关内容分析,包括过去的情况、现在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可能。(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先分类 o B.先对比

o C.再分类 o D.再对比 ?9.逻辑树又被称为()。(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问题树 o B.演绎树 o C.归纳树 o D.分解树 ?10.逻辑树的类型包括()。(多选题8分)得分:8分 o A.议题树 o B.假设树 o C.是否树 o D.鱼骨刺 ?11.假设树是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然后举出所需的充足原因来验证或推翻这个假设。(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2.假设树适用于在解决问题过程的早期,这个时候还没有足够的可以形成假设的基础。(判断题6分)得分:6分 o正确 o错误 ?13.运用结构化思维“以终为始”原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先入为主,避免陷入细节而放弃了问题的方向。(判断题6分)得分:6分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表现及干预措施

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表现及干预措施 心理健康是幼儿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师,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日益关注的问题。从3-5岁幼儿入园现状来看:胆怯、自卑、孤独、焦虑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父母过分注意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和呵护,很少细心关照孩子的心理感受。使孩子形成了大都源自后天环境和情感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认为行为偏异,是影响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新《纲要》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采取正确的教育策略和手段,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现代幼儿教育的根本所在。 3~4岁孩子正处于自我中心阶段,认为什么事情都应该以自己为主,自己想要什么都是应该得到满足的。他们很少与人交流,他们开始关注别人的语言和行为,并会作出简单的回应。而3~4岁孩子之间的交往更多的是以玩具为中介发生的,但是这种交往往往是以负面形式出现。比如说孩子的玩具被人抢走了。在班级里,一个孩子非常想玩别的小朋友的一个玩具,但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借给他。结果这个孩子还是坚持一定要借,说看一会就还给她。但是另外那个孩子的态度也非常的坚决,就是不借。这样子相持的结果,就是这个孩子居然去拿小孩的书包,想要自己把玩具拿出来,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批

评了这个孩子,让他拿自己的玩具去玩,孩子也不同意,然后老师要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别的小朋友互换,这个孩子也不同意。 面对这些情况,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的帮助孩子,让幼儿意识到要尊重别的孩子,玩具是可以分享的。老师通常鼓励孩子之间交换玩具,可以让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交换玩具的两个孩子来表演一下,并对所有交换玩具的孩子给予一定的鼓励。那么家长在家中同样要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了解别人的玩具是别人的,一般都只能玩自己的玩具,如果想玩别人的玩具,可以跟别的小朋友商量,如果别的小朋友同意的话,就可以交换玩具。如果别的小朋友不同意,那么就可以去找其他的小朋友。在家里,也可以为孩子创造机会,让他们跟别的小朋友有机会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也可以学会了解别人的需要,从而尊重别的小朋友的选择。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中,让幼儿学习保持安静是一项基本的训练。我们熟悉这样的话语:“谁安静,我安静”,“眼睛向前看,嘴巴闭起来”,“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竖起来,小嘴巴闭起来,小小手放背后”……在教学、游戏和生活活动中,教师通常要求幼儿安安静静、不发出声音。然而,幼儿的自我中心是必然存在的,我们需要反思这样的常规教育。要求幼儿保持高度的安静,禁止幼儿发出“自我中心”言语会带来不利影响。如果教师一再要求幼儿绝对保持安静,必然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进而影响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应给幼儿提供恰当的帮助。自我中心言语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用来与他人沟通的,而是为了自我规范和自我沟通,或是引导自己的思考过程及行动。为此,

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怎样提高

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怎样提高 理性思维是美学中抽象领域达到美育境界问题的重要途径。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 有哪些的呢?本文是小编整理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的资料,仅供参考。 理性思维的七条原则 理性思维并不等同于冷静思维,虽然冷静思维是理性思维的前提。有的人发表言 论时是很冷静的,也尽其所能进行了各方面的思考,然后就认为自己的言论是理性的,这是对理性思维的误解。理性思维是有一些原则的,在不掌握这些原则的情况下的冷 静思维,其实很可能就是不理性的。理性思维的原则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休谟 公理。 1、理性思维的总原则—休谟公理 英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休谟(David Hume)提出了理性思维的总原则— 休谟公理,内容为“没有任何证言足以确定一个神迹,除非该证言属于这样的情形,其 虚假比它力图确立的事实更为神奇。” 这段话比较绕口,但含义并不复杂,简单地说就是“非同寻常的声明,需要非常确 凿的证据”。例如我上班迟到了,我给领导的解释是“路上堵车”,因为堵车是一个非常 寻常的事件,我不需要给出太多的证据,领导选择相信这个理由也是合理的。但若我 给出的理由是“路上被火星人劫去做了人身实验”,那这种理由非同寻常,除非我拿出 足够的证据来证明的确发生了这件离奇的事,否则领导不应该相信,除非他有意装傻。 遇到离奇的说法,很多人的选择是“半信半疑”,因为他无法确定该说法一定是假的,于是以为“半信半疑”是理性的选择。其实这很不理性,理性的做法应该是根据该 说法的离奇度来确定相信度,该说法越离奇,则越不应该相信,相信度与离奇度成反比。 对于火星我们都了解甚少,但如果有媒体称“火星上发现了动物”,你半信半疑了,即你的相信度是1/2,并自以为很理性。但如果换个问法“火星了发现了水”,你相信度 还是1/2,有水->有单细胞生物->有多细胞生物->....->有动物,一步步问下去,你每步 的相信度都是1/2,中间众多的1/2可能性相乘,就会得出一个非常微小的相信值,这就与“火星上发现了动物”的1/2相信度严重矛盾。同样一件事,由于问法的不同,你按

儿童的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

儿童的自我中心与去自我中心 J.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之一。皮亚杰在其早期著作中,对儿童心理的“自我中心”进行过重要探究。50年代中期,他提出了“去自我中心”这一概念,并指出:在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三个阶段的去自我中心过程。1960年,他更进一步提出: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四种水平的自我中心化,并相应存在着四个阶段的去自我中心化进程。从此,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工作者(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围绕着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验证性研究。虽然总有人试图或已得出否定的结论,但从目前总的趋势来看,这一心理发展规律的存在还是毋庸置疑的。 贯穿于皮亚杰早期著作的一个关键概念是“自我中心主义”。皮亚杰认为,年幼儿童和成人的思维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别,幼儿不能区别自己和别人的观点,不知道除了自己的观点,还存在着别人的观点;他只能从自己的观点看事物,以为事物就是他看到的样子,不可能再有其他的看法。这就是一般所说的自我中心。皮亚杰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含义还要广些。即幼儿对自己的这种主观性是意识不到的,否则自我中心也就不复存在了。然而,这种认识上的自我中心与利己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自我中心是由于缺乏认识上的去中心化。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去中心化”和“自我中心”是紧密联系着的概念。自我中心的减少,就是去中心能力的增强。儿童的注意很狭窄,去中心使儿童不再只集中注意情境的一个方面,而能同时注意到几个方面,并能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外一个方面。这样,儿童就能从多方面看事物,能觉察到别人的观点。在皮亚杰的早期著作中,主要用自我中心主义的逐渐减少来说明这一转变过程。后来,他越来越重视去中心化的思想,经常使用“中心化”和“去中心化”这样的术语。 皮亚杰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中心化的过程:(1)感觉运动阶段的发展是一种从极端的自我中心的最初状态逐渐去中心化的过程。婴儿出生时物我不分,生活在没有客体的宇宙里,没有自我意识。随后,与外界产生了分化,才知道自己是置身于众多的永久性客体和人们之间的。(2)在前运算阶段,幼儿运用语言,形成了表象,并与别人交际,出现了第二种形式的自我中心。幼儿不能区别自己与别人的观点,分不清主观和客观。自我中心思想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对世界的看法上,幼儿表现出几种原始思想模式:将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外物上,认为风、河、云、太阳是有生命和意向的;看到父母制造的各种东西,就认为湖、山、树、明亮都是人造的;相信在他看来真实的东西必有客观实在性,认为梦来自屋外。(3)到了具体运算阶段,去中心的能力得到发展,儿童认识到别人的观点,能将自己的看法和别人的看法调和起来,但并不是都客观化了。事实上,有些成人的思维方式仍是自我中心的。(4)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又出现了第三种形式的自我中心。儿童集中注意在自我将来的理想上,要再经过较长时间的去中心化,才能认识客观现实和集体对他的要求,变得较为符合实际。 同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相对应,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四种水平的自我中心化一去自我中心化进程。它们好像是“儿童认知发展过程中一对‘坚定的伴侣’,……在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以明显而独特的形式出现”。 一、感知动作阶段(0~2岁)

让你思维敏锐的7条原则

让你思维敏锐的7条原则 信息来自四面八方,如何去伪存真,保持头脑清醒?Paul’sTips给出了保持思维敏锐的七条规则: 1合理质疑 所谓质疑,就是在有事实根据之前,不要轻信。不要只看表面现象,仔细分析再做出判断。尤其是那些听上去很诱人的东西,什么让你一夜暴富的秘密、轻松减肥的窍门、获得某种超能力,你一定要保持警惕,没有足够证据之前,绝对不要盲信。 2看重铁的事实,而不是假设、讨论和推论 我们要的是未经过加工,真实反映实际情况的事实资料,所有的讨论和结论都应该有其事实基础。如果什么人要灌输给你什么观点,先问他要靠的住的客观事实。客观很重要,“老王有两米高”是客观事实,“老王是帅哥”不是。这些事实最好有第三方人士或者机构提供的验证。

3没有足够的事实资料,就不能下结论 没有足够的事实撑腰,最好的结论可能就是“我不知道”。对很多人来讲,得出哪怕一个结论也比没有强。这么想实际上是错误的。比如人死后会不会到另一个世界,人们可能有很多幻想,各种宗教也有不同的解释,但是最接近事实的答案就是“我不知道”。 4寻求并验证假设 因为我们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事情,讨论得出的结果往往都是假设。甚至结论本身也只是在某种条件下经过检验的假设而已。科学的发展也是一样,万有引力在牛顿时代就是真理,在爱因斯坦时代就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假设。 在得出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这个结论到底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 5找出反例 如果已经知道一个结论在什么条件下成立,你最好再想想,在什么条件下它不成立。一定有这样的条件,除非你没办法穷举各种条件。 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接受了一面的同时,给另一面一个机会。 6尽量避免偏见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分析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考籍号: 姓名: 题目: 指导教师: 专业: 联系电话: 地址: 邮编: QQ 号: 二O一一年十月

目录 1 引言 (3) 2 研究方法 (5) 2.1被试 (5) 2.2工具 (5) 2.3研究程序 (6) 2.4数据处理 (7) 3结果与分析 (7) 4讨论 (8) 5 结论 (9) 6研究后的反思 (10) 7参考文献 (11)

儿童自我中心主义分析 摘要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泛灵论也可以看作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曲折反映,采用了问卷法与实验法,对小学一、二、三年级共138名6~11岁儿童自我中心主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1)儿童的思维在分析某些复杂问题时带有自我中心主义,但某些简单清晰能够联系儿童自身实践经验或儿童感兴趣的问题时又相对客观:(2)每个儿童都有不同不同程度的自我中心主义,这种自我中心主义随年龄的增长,在逻辑问题的分析上会逐渐减弱,趋于理性客观分析问题,但在个性心理的养成上会逐渐显现出来,如自私,占有欲等,应对儿童加以教育和引导,从小培养其宽容,为他人着想的个性。 关键词儿童自我中心主义研究实验 1 引言 皮亚杰认为前运思阶段的儿童思考问题的基本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称之为自我中心主义,这里要注意的是所谓的自我中心并不是指儿童很“自私”或“不考虑别人的利益”,而是指儿童仅从自己的角度去表征世界,不认识别人具有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相信别人的观点、想法和情绪体验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在皮亚杰著名的“三山问题”实验中,研究结果表明,6岁到7岁以下的幼儿一般不能完成这一任务,儿童总是根据他自己的视角位置来选择照片。皮亚杰指出自我中心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所谓“泛灵论思维”,即儿童认

掌握思维方法的九个基本原则

1.怀抱感恩的心,积极的眼光看待一切。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 志;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你要自立;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 的见识;感谢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经历;感谢所有爱你和你爱的人,因为他们使你的生命更有意义。 2.组织观:态度高于一切。人是组织的一员,必须把服从、支持企业战略和经营 决策作为首要原则。态度是方向问题,技能是手段问题,任何时候必须要有清晰 的组织观。 3.性格决定成败。人仅仅拥有一个正直的心是不够的,还要有性格上的修炼。 4.踏实做事。有思想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把手中的一件件事情踏实 完成,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来行动。 5.万事皆有因。因果是前后的时间关系,需要坦然面对,直接面对,任何不利都 是个人成长波浪式前进的重要积累,人生要有操之在我的心态。 思维致胜:掌握思维方法的九个基本原则-(原文古老 虾) 编者按:读书可以让人变得智慧,书是某一领域深有研究人士的体会,读一本好书,正如站在巨人的肩膀前进一样,好书是更高的起点,不用重复发现轮子。本人除却关注经济、管理、历史、国学、E化主题外,新近系列化研究佛教、心理、修炼和成长主题,我把她叫做灵修。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思维模式,前期我就习惯、思维方式等主题也发表了评论,现就思维方法主题编写读书评论,以飨网友。 一、思维的前提 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是极其复杂的,在极其复杂的背后,隐藏着简单的一面,这就是与现象对应的本质。通过本质来了解现象,是思维的前提。一个人思想必然以自身为思考起点。因此,世界上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意见。一个观点对于我们来说是正确的,但是,对于其他的人未必尽然。宇宙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我们考虑的时空是常规的。时间是不可逆的,我们生活在当下,在现在,而不能生活在过去和未来。(思维过程应该体现时间学和空间性,空间性又需要体现整体和局部。) 思维的内部涵义由平衡法则、人本法则和智慧法则来说明,借由三个法则,可以厘清思想究竟是什么的某种结论。归纳地讲,思维就是围绕着平衡的指向、通过计算力的“智”和感悟力的“慧”来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精神世界规律和秘密的思想活动,他是我们所有判断和行为依据的根源所在。

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

评述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自我中心理论的概念、儿童自我中心的主要几种表现形式,然后初步探讨了儿童自我中心出现的必然性,及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理论对后续研究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涵义 自我中心指儿童在前运算阶段(2-7岁)只会从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1]自我中心理论最先见于皮亚杰所著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一书中。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在理解儿童的自我中心状态时,要注意认清下列几个问题,以免产生对自我中心的概念的误解。第一,不能认为自我中心是指一个人有意识地集中注意他自己而没有一种“会合”感。所谓“会合”感是指儿童把自己的内在性质投射到事物上去,把事物人格化,把自己主体与事物混合为一体了。第二,不能把自我中心认为含有自私或自高自大的意思,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儿童的自我有所扩张”[2]。第三,自我中心不等于“秘而不宣”。[3] 自我中心表现 儿童的自我中心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言语、游戏、道德判断、泛灵论。 皮亚杰把学前儿童言语的机能分为自我中心言语和社会化言语。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言语,它不考虑听者的需要,可以用来指导行动而并不用来进行交流,有时是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儿童语言约38%是自我中心的。 在儿童的游戏中,也能发现自我中心思维的特征,表现在儿童倾向于呆在一起各玩各的,每个儿童都按照他自己的那种不协调的方式游戏着,只有到具体运算期,才能产生合作的游戏。如在象征性游戏中,儿童经常以独白的方式对他自己说话,用以刺激、维持自己的行为,这个独白在当时也只有主体本人懂得。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其中儿童在前道德阶段会表现出道德判断的自我中心。皮亚杰认为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在前运算时期的儿童不能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他们的思维经常是泛灵论的,他们把意识和情感看作无生命物质的属性,认为每一样事物都像他们自己那样活动。皮亚杰在他研究中指出“泛灵论”的实质:它产生于儿童把事物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