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模式分类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

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
第三部分是乡村建设实验区,以邹平县为实验地。实验区有 县政府,隶属乡村建设研究院,县长由研究院提名,省政府 任命。
邹平乡村建设的开展(2)
邹平实验县整个行政系统实行教育机关化,以教育力量代替 行政力量。县以下设乡学,取消乡(镇)公所,乡学就是 “政教合一”的机构,乡学下设村学。设置乡学村学的目的 是培养农民的新政治习惯——农民对团体生活及公共事务的 注意力与活动力。
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
深圳大学法学院 徐道稳

本讲的主要内容
什么是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的渊源 专业社区工作的形成 中国乡村建设运动 社区工作的三种模式 社区工作的具体方法
广义的社区工作
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 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 福利或社会管理。
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 团体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 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
全乡组织董事会,推出德高望重者当学长,学长由县政府下 聘书,实际大都是地方乡绅学者名流担任。乡学村学中的成 员,包括全乡全村的农民,统称为学众。
为农民做什么?团体组织,组织合作社;科学技术,推广农 业技术,消除陈规陋习,如求神拜佛、吸毒、女孩缠足、男 孩早婚等。
乡村建设运动的实质与评价
乡村建设的具体组织形式是“政教合一”的乡学村 学,这一机构的特殊性表现在:达到领袖与农民的 结合,政事与教育的结合。梁漱溟乡村建设的构想 是一个政治原则和伦理原则的混合体,充满了儒家 的理想色彩。1981年梁漱溟在给原山东乡村建设研 究院工作人员卢资平的一封信中写道:邹平为我过 去致力乡村建设之地——在邹平首尾不满八年,幸 承地方父老不弃,而实未能为地方造福,思之歉然。 这说明邹平乡村建设试验的效果与梁漱溟的期望目 标还有很大距离。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

性,强调服务对象的改 变;
有时间限制,有先 后次序和重点;
与服务机构的能力、
资源、责任相适应。
社会策划模式中社工的角色
社工角色(重点) 技术专家 方案实施者
社会策划模式评价
1.优点 (1)保证服务质量 (2)较有效率:除非遇到反对组织,一般能较快满足居民需求
2.缺陷 (1)居民参与率低。 ①常常由社会工作者来确定什么是民众的需要,可能未真正代
一、地区发展模式
01 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02 注意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
不是直接把判断结论告知居民,而是引导居民讨论、分析并逐渐达成共识。以此提高居

民的沟通、交流、理解、分析、协商等能力,培养互谅共融的意识。

03 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任务目标:解决特定的问题,如提供某些服务,争取法规改善。过程目标:建立制度或 社区组织。重视过程目标并不等于排除任务目标。
区问题:如公交、贫穷…… (2)调和不同利益群体的手段不足 (3)民主参与可能导致的成本高而效率低
二、社会策划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社会策划模式是在了解社区问题的基础上, 依靠专家意见和知识,通过理性、客观系统化的分析,对社区 问题的过程和方法进行计划的工作模式。 基本假设 1.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达成社区变迁,须 。 2.社会策划模式崇尚理性的力量。 3.假设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二)社区工作的含义 社区工作是在社区层面开展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
专业方法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发展的方法和活动。
以社区为对象的社工介入手法; 通过组织社区成员参与集体行动去界定社区需要,合力解决社
区文体,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

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社区工作三大理论模式
1.社会上存在着被压迫的少数群体 2.个人自由及人权受到保障 3.拥有自由的新闻媒介 4.群众缺乏政治参与渠道 5.社会和政府的宽容
社会
行动
现实基础
Back
现实基础
基本特点
1.以社会上的低下层群众作为工作案主 2.社会行动的本质是现存制度的建制下
所进行的有限度的社会改革
3.社会行动的目的是争取权益和资源的 重新分配
学以致用
社会行动
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总结。
社会策划
如何理解社会行动和社会策划
????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
地区发展
社会行动
社会策划
做社会行动的
社区行动(community action ) 抗议行动 (Protest Action) 冲突模式(conflict approach)
倡导者
含义
社会策划
原则 社会策划的过程
工作步骤 影响社会策划 的主要因素
1.清晰的目标及价值取向 2.列出可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方案及其可行性 3.研究及估计各方案的利弊得失及其所需要付出
的代价
Back
4.比较各方案的效果
理性化特征
1.收集社区问题的有关资料 2.分析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决定解决问题的优先次序 4.形成方案,并加以实施
新华社区处于银川市金凤区,占地面积1.86平方公里,是一个比较 典型的传统商贸和人口聚集的老社区,新华社区总人口55691人,户
籍总人口51369人,根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其中男性居民占38.7%,
女性居民占61.3%,平均年龄为51.12岁,平均受教育程度为高中或职 校、技校,离职退休人员占57.2%,下岗失业人员或无业者占15.7%,
第一组:社区居委会

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

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是指由一群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组成的团队,旨在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社工工作小组的工作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个案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通过个案工作模式,对个体进行深入的了解和专业的辅导。

他们会与受助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需要,并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在这个模式下,小组成员将利用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技巧,帮助受助者解决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资源引导,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2. 社区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会采用社区工作模式,关注社区层面的问题,通过对社区的调研和了解,以及与社区居民的互动,发现并解决社区中的各种社会问题。

他们将组织社区居民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共同体意识的增强。

此外,他们还会与社区机构和其他社会工作者合作,共同推动社区发展和改善社会环境。

3. 教育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认为教育是预防和干预社会问题的重要手段。

因此,他们会采用教育工作模式,向公众传递有关社会问题的知识,并提供相关技能的培训。

他们会在学校、社区和其他场所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提高社会公众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4. 倡导工作模式:社工工作小组致力于通过倡导工作模式,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和社会支持。

他们会参与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促进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理解。

此外,他们还会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发起舆论引导等方式,呼吁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社会公正和包容。

5. 团队合作模式:在社工工作小组中,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小组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协作推进工作任务的完成。

团队合作模式强调互相学习和支持,通过共享经验和知识,提高团队整体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社工工作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包括个案工作模式、社区工作模式、教育工作模式、倡导工作模式和团队合作模式。

这些工作模式互相补充和支持,能够提供全面和有效的社工服务。

社区工作四大主要模式

社区工作四大主要模式
5人员队伍的规划目标
1.新公民社会意识令居民参与义务工作,构建互助互爱的社区关系2、政府与社区建立伙伴关系正规与非正规服务结合,有效服务。3、帮助服务对象正常融入社区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社交关系。4、让案主“参与表达”其意愿,并承担倡议者角色使案主表达需要5、建立理想与关怀的社区形成有效的支持网络,将松散资源连接,通过居民参与来发展自我潜能
优点:对服务对象人性化的关怀、动员社区普通居民参与社区照顾、倡导了社区层面服务的综合化。
不足:资源及权力下放可能引发的政府责任和角色问题、社区资源状况可能不符合社区照顾的要求、极力机制问题、非正规照顾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社区对有困难人士的排斥和歧视问题。
优点1、易广泛吸纳群众;2、易于培养领袖;3、能够使问题迅速解决。
假设:1假设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达成社区变迁,必须依靠专业人员和专业技术;2崇尚理性的力量;3社会问题可以通过渐进的方式解决。
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1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注重由上而下的改变;4指向社区未来变化。
社区照顾是社会工作者动员社区资源,运用非正规支援网络,联合正规服务所提供的支持服务与设施,让有需要照顾的人士在家里或社区中得到照顾,过正常的生活的活动。
社区工作主要模式
地区发展模式
社会策划模式
社区照顾
社会行动模式
基本假设和特点
地区发展模式的基本假设:1社区居民应该愿意参与社区事务;2社区问题的主要成因是缺乏沟通和合作;3社区是应当也可以实现和谐。
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1较多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2通过建立社区自主能力来实现社区的重新整合;3过程目标的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4特点重视居民的参与。
目标
任务目标:解决一定些特定的社区问题,来改善社区生活质量

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工作模式社会工作是一种以促进个人、家庭、团体和社区的福祉为目标的专业实践。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工作模式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社会工作模式,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首先,我们来谈谈“个案工作模式”。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模式,它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个体或家庭进行直接的面对面接触,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个案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服务计划,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个别帮助和支持的人群,比如失业者、残障人士、家庭暴力受害者等。

其次,我们来讨论“社区工作模式”。

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社区资源进行合作,促进社区发展和改善社区环境。

在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社区的需求和资源,协调各方力量,推动社区参与和自治,促进社区的整体发展。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整体干预和社区支持的问题,比如贫困社区、青少年问题、老年人服务等。

再次,我们来探讨“政策工作模式”。

政策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参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促进社会公正和福利改善。

在政策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研究社会政策,提出建议和意见,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社会问题,并促进政策的落实和改进。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系统性变革和政策支持的问题,比如社会福利制度、移民政策、教育政策等。

最后,我们来谈谈“研究工作模式”。

研究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和研究,获取社会问题的信息和数据,为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在研究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设计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这种模式适用于那些需要深入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情况,比如社会政策评估、社会风险预测、社会工作效果评估等。

综上所述,社会工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应用场景。

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模式,以达到最佳的社会工作效果。

社区工作三大模式比较

社区工作三大模式比较
把"社会行动"付诸行动的有两种团体:一是对社会不平等表 示关切的团体,一是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会不平等表示关切 的团体,一是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情况下居于劣势地位的团体。 社会行动的主要方法是辩论、磋商、直接采取行动或施加压力, 以促成社区制度、法规或政策的变迁。美国近代史中的争取公民 权的团体、工会、社会运动、福利权利运动等都是社会行动的实 例。
社区工作三大模式比较 对深圳社区治理的实证
研究
2012032033
三种模式
罗思曼提出了社区社会工作的三个模型:地方发展、社会 计划与社会行动。这三个模型的工作目标、工作原则与工 作方法有很大的差异。但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中,这三个模 型并非是绝然分立的。社区工作者往往根据实施的场合不 同选择其中之一,或者混合使用几个模型。
社区工作者的角色:强调专家的角色与专家的参与。社会 工作者从事调查研究、方案拟订,并与各种不同科层体系 及各种不同学科的专业人员建立关系;他们是事实的汇集 者与分析者,也是方案的实施者。 案主体系:整个社区或社区的一部分。 案主角色:案主更倾向于被看成为"服务的消费者",他们
社会行动模型有如下特点:
这其实就是地区发展型模式,社区内的多数人广 泛地参与决策和社区活动,以实现社区的变迁。
深圳社区治理的实证研究
“企业”主导型治理。这种模式的特点,一是“企业” 的“划桨”作用在治理过程中发挥得非常突出,物业服务公 司的工作做得非常好。二是居民乐于接受物业服务公司的安 排,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各种文体活动,充分享 受其中的乐趣,而不用自己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策中的乐 趣,而不用自己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策划和操办。三是政 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政府对社区活动比较满意,给予一 定的政策支持以观效果,对于一些成功的做法及时总结经验 并推广到更多社区。深圳福田区的莲花北社区是该模式的典 型。

社区工作站的四种模式(上)

社区工作站的四种模式(上)

社区⼯作站的四种模式(上)社区层⾯的社区⼯作站、社区服务站、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社区事务代办站等社区事务办理服务机构(下统称社区服务平台),是近些年社区建设中的新现象。

在承认其促进社区治理效果的同时,各地也出现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难以形成复合治理结构的情况,特别是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职能不分,影响各⾃的功能发挥。

社区服务平台出现的背景《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五⾄九⼈组成”。

但是随着社区规模的不断扩⼤,社区居委会的现有⼯作⼒量远远不能适应社区⼯作需要。

就北京情况⽽⾔,1999年调整社区居委会规模后,户数在1000户以下的社区仅有554个,占社区总数的21.3%,80%以上的社区远远⾼于《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100—700户的规定,致使社区管理服务任务加重,但社区居委会⼈员较少之间的⽭盾更为突出。

这种情况下,为适应新时期社区⼯作需要,增加社区⼯作⼒量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社区服务平台的四种模式我国各地设置社区服务平台模式的做法不尽相同,根据社区服务平台与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的不同关系,从全国各省市的实践看,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设置主要有派出、民办、并设、内设四种模式。

派出模式或称平⾏模式。

这种模式以深圳、南昌、成都(锦江区)等地的做法为代表。

以深圳市为例,按照《深圳市社区⼯作站管理试⾏办法》规定,社区⼯作站完全独⽴于社区居委会。

社区⼯作站和社区居委会是平⾏的两个组织,分别担负不同职能。

在这种模式下,社区⼯作站实质上是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在街道党⼯委和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下开展⼯作。

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作,以及由其他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社区的⼯作事项(包括,承办社区综合管理事务、社区安全事务、社区法制事务、社区健康事务、社区⼈⼝和计⽣事务、社区社会保障和社会事务管理、社区⽂化事务、社区环境卫⽣和环境保护事务、社区协调事务以及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易淪为操縱群众、製造事端。
引起冲突和分裂。
整合运用
当社区中的人口同质性較高时,或意見較易取得一致时,可以运用社区发展模式。
当社区问题較为复杂,不是一般社区民众能自行应付时,要采用社会计划模式。
当一个群众组织在采取社会行动模式而取得成功并获得资源後,它可以開始运用社会计划模式使组织更为有效。
当社区问题是来自強势者的压迫、剥削时,可采用社会行动模式。
一个社区发展模式在促成社区组织成立後,因外在问题的加劇也可改采社会行动模式去抗衡不公平、不正义的对待。
社区內存有的各种具体问题,例如住宅问题、就业问题、休闲康乐活动问题、老人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
在利者,他們受到政府、社会制度等不合理的对待。
目标
注重过程目标。
著重社区能力整合性的发挥,即在自助、团结、合作的基礎上去解决社区问题,并运用民主的程序来做决策。
社区工作模式分类
社区发展
社会计划
社会行动
假设
通过社区民众广泛地参与社区事务,共同来决定社区目标与行动方案,可达成解决社区问题、获致社会变迁的目的。
主要重點:民主的工作程序、志愿合作、自助、培养在地的領导人才以及教育工作。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需要专门的计划者通过技术的运作,包括操弄大型科层组织,才能引导复杂的变迁过程,并設計各种计划与政策,以有效的方式執行,將各种服务輸送給需要的人群。
案主的范围与
案主通常是指一个地方社区,例如一个鄰里、村莊、城鎮等,但也可以是功能社区中的弱势社群。
社区发展模式中,案主应該活躍的参与社区活动,在社区团体中表达自已的感觉与需求,并共同决定社区的目标以及采取共同的行动。所以案主是参与者。
案主可以是地理社区,也可以是功能社区。
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即所謂的消費者,而不是社区活动方案或目标的决策者。
著重任务目标。
以解决实质的社会问题为主要的工作取向。
有时著重任务目标,有时著重过程目标。
策略与技术
策略:引导社区参与,包括各种性別、年齡、种族、宗族、宗教、經濟,社会、文化等个人与团体。讓社区成員有机会来討論社区问题,决定社区需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技术:沟通与討論。在社区中各种不同的个人、团体、派系当中進行协商,以获致共同的看法及意見。
技术:主要是冲突技术,包括对质、直接行动,如示威遊行、联合抵制、站哨杯葛,以及談判等。
变革的媒介
社区团体为主要媒介。
即社区工作者去组织、成立社区团体,并协助、引导社区团体运作,以此达到社区变革的目的。
社会计划工作者通过其所属的正式组织的运作,以达到变迁的目的。
寻求成立行动组织并发动群众运动,以达到变迁的目的。
著重沟通和合作。
符合中國人的文化传統,不喜对抗、愛面子。
有系統及周詳地考虑事实,以客觀的理由及逻辑去分析各个可行的方案及估量其後果,然後作出最理想的决定。
它是由上而下的改变及介入,通过专家的知識、科學决策的能力及其权威,推动及策划改变。
解决实质问题。
居民自我意識及能力的提升。
带来社会转变。
缺点
社区面对的问题越加复杂,单靠社区居民的参与,未必能有效解决问题。
工作者的角色
使能者的角色。
在促成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幫助社区民众表达不滿,鼓励社区民众组织起来,培养社区民众有良好的人群关係(人际关係),关注共同的目标。
扮演专家的角色。
专家的角色包括社区診斷、研究、资訊提供、组织运作、評估等。
倡导者及行动者。
社会行动工作者的角色在引发有组织的案主团体去爭取他們自己的利益(权益)。
著重以技术去解决具体的、实质上的社区问题。以理性的、謹慎的计划去控制变迁。
一群弱势地位者,需要被组织起来、与他人联合,并根据社会正义或民主的理念,对大社会提出适当的要求,如资源的增加或合理的对待;
社会行动在于结合社区力量,以寻求权力及资源的再分配,甚至改变基本政策。
关心问题
工业化的发展导致社区人际間疏離感的问题。在現代社会中失去尊严、归属感,又不能以民主的方式解决问题。
社区內存在不同利益群体,团体之間容易因资源分配或立場不同而对立。
通过社区人士的民主参与,未必能有效解决社区问题。
易引起居民的依賴,易为政客利用,成为他們增加政治本錢的手段。
计划通常都有多于一个不同的目标,所設計的方案会是混合产品,即代表了各方面利益的妥协,而受助者或工作对象的需要容易被忽略。
引起社会不安,可能破坏安定。
策略:提出行动方案,包括收集跟问题有关的各种资料,以了解问题的事实真相及原由,并以理性的態度决定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技术:事实发現与分析的技术。社会计划者在收集资料、分析事实、决定方案、采取行动等过程中居于主要位置。
策略:组织民众并采取冲突行动去反抗压迫者。即將问题具体化,讓民众清楚且具体的了解问题之所在,然後组织民众采取各种行动以对抗有权势者。
案主通常是指遭受大社会傷害的人,需要工作者特別的协助,可以是地理社区,也可以是功能社区。
案主有时是行动者的僱主,他們转請行动者为他們工作;但有时行动者是志愿的、主动的,此时案主是居于选民的角色。
优点
強調自助自决,可使居民自己决定及推行切合本身社区需要的工作
注重和諧的手法,強調合作互助,有助于营造互相关懷的社区氣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