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峡》教案最新5篇

《三峡》教案最新5篇

《三峡》教案最新5篇《三峡》教案篇一《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三峡》教学设计8篇

《三峡》教学设计8篇

《三峡》的教学设计8篇老师肯定都学会制定教学设计,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力量,做好相关的教学设计可以确定同学的学习需要,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三峡》的教学设计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三峡》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娴熟把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育同学喜爱家乡、喜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多媒体教学。

以美丽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乐吸引同学,使同学产生探究的爱好,形成剧烈的求知欲望。

在视听想象中,熬炼同学的思维,加深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培育同学喜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同学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育同学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同学能够在练习中仿照运用。

【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一般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同学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支配】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课前预备】1、布置预习: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预备与同学们沟通。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老师要预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同学理解课文,用多媒体帮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第一课时引导同学预习课文,过程略。

其次课时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

好在老师今日有所预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出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三峡》优秀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峡》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读生字,熟练朗读课文。

2、正确解释关键词语,句子。

3、描述三峡壮美的景色。

4、抒发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

二、教学重点:学习简练、生动的语言。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图片投影。

五、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中国河山壮丽,每一处自然景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你都对哪些景观有了解呢?(由全国各地的自然风貌引入对三峡的了解、向往)出示三峡投影片。

二、整体感知。

1、请学生默读课文,注意作者,读谁字音。

2、请学生介绍作者、作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人。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还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情录;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3、出示生字投影片,让学生注音。

quē zhng xī xiāng sù yǎn zhǔ阙嶂曦襄溯 ? 属引4、学生练习自读,并进行指导,达至熟练。

三、文意理解。

1、小组共同解释文意,教师答疑。

2、出示投影片,指出解释重点。

<1>词语:自;阙;嶂;曦;至于;襄;沿;溯;或;虽;以;疾;湍; 漱;良;肃;属引;<2>句子①重岩叠障,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

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⑤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⑦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熟练解释词,句。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指名四位学生各背一段课文,然后齐背。

二、分析课文。

1、讨论:文中描绘了三峡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归纳并板书: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三峡夏:急水春冬:清荣峻茂秋:哀婉凄异。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方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方案5篇

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方案5篇《三峡》节选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官员,文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注》,是山水文言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八年级语文《三峡》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认读生字,正确解释关键词语或句子,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大意,反复朗读课文。

2.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感受三峡壮美的景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反复朗读中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2.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和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在反复阅读中,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达到情景交融的方法。

2.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文化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丰富其文学素养和古代文化的修养。

教学方法:诵读法,拓展法,讨论点拨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想和大家聊个天,喜欢旅游吗?十月一就要到了,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个我们国内旅游的好地方?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行免费的旅游。

放(三峡风光视频)早在17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像我们展示了三峡的美景。

二、走进作者(学生简介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

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具有较高文学价值)三、整体感知,通过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美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检查字的读音。

2.轻读课文,初步感知三峡的美景3.指导朗读,体会三峡的美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读课文,注意不读错字、漏字,把握好节奏。

我相信随着大家对课文理解程度的加深,逐步感悟到三峡之美时,朗读得会更好。

《三峡》教学设计15篇

《三峡》教学设计15篇

《三峡》教学设计15篇《三峡》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正确认读,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并会解释。

4.体会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会写、会解释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会认、会写、会释义、会运用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三峡的学习资料的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7)1.今天我们来欣赏三峡的迷人风光。

(多媒体出示三峡风景图)教师作简单介绍:三峡,即长江三峡的简称:是矍塘峡、巫峡和西陵峡谷的全称;位于长江中游,两岸悬崖绝壁,风光秀丽;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

2.如果有学生去过三峡,让他们说说所见所闻,加深学生对三峡景物的印象。

3.下面,我们一直来领略三峡的风光。

(出示课题)二、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5)1.老师读课文,学生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听一听字音是否读准了。

4.指导读“痴、巫、菱”。

5.学生读课文。

集体读、分组读、指名读。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三、逐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15)1.全文共有四节,每节都以“三峡雨,三峡云”开头。

2.(1~2节)作者回忆起在故乡渡过的童年生活;牵动了思乡之情。

3.(3~4节)诗人身处异乡,仍如梦如痴的眷念着故乡的山水。

4.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小组交流学习体会。

四、课堂作业(8)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词。

篙()驾()锦()恰()3.写出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摘录__中的比喻句。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三峡》教案教学设计(优秀10篇)《三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感知课文内容。

2.能正确、顺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的奇丽风光。

3.学习本文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体味文章意境。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页下注,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3.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途径搜集长江三峡、郦道元及《水经注》等有关知识。

(二)导入新课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学生观看影片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三)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情况1.学习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作者和《水经注》的材料,教师巡视;2.提出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交给老师。

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以小字条的形式将问题记下交上来,然后到下一环节学生疏通文意的时候,再将问题交由大家讨论。

(四)整体感知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初步领略山水之美。

2.请2-3名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3.请大家齐读课文。

4.同学们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

教师有意识地参与一到二个小组的学习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深入研读: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学习小组合作探究:①作者是选取了哪些景物来展现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来回答。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

三峡教案优秀6篇《三峡》教案篇一一、教学设想《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练,思路清晰。

读起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教师在教学中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文要达到的课标要求:1.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文章的朗读、体味。

二、教学步骤(一)谈话启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旅游吧?你都到哪儿旅游过?能不能给大家谈一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入新课。

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进行引导)大家小小年纪,游览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游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次免费的旅游,去欣赏一下长江三峡的美丽风光,好吗?(二)播放《三峡风光》光盘师:自古以来,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的诗文呢?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参与补充,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位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文章,看看他笔下的三峡是怎样一番景色。

(三)播放课文录音或教师范读课文师: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生字比较多,而且又是文言,大家能不能克服困难,把它读得自然流畅?遇到困难时,可以在小组内互相请教,也可以和老师交流。

既摆出困难,又激发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

师:大家刚才自己读的都不错,哪些同学能给全班同学读一读?可通过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体会文章精炼的语言,品味其中的意境。

(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师:大家通过刚才的朗读,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作者笔下描述的三峡的美,下面,我想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文中的内容,为游客编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导游词,看哪一组同学编得最好。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三峡》教学设计(精选5篇)《三峡》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__。

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

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

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

__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

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__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__,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

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__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__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欢迎各位领导专家
批评指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切实掌握文言基本知识,夯实文言基础。

2、充分利用朗读与想象,培养文言语感,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
趣。

3、品味写景的妙语佳句,掌握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提高鉴赏与写
作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掌握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方法。

教会学生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善于通过辨析、归纳等方法掌握文言字词;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进行品读赏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掌握文言字词,品味妙语佳句,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技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
(播放古筝乐曲《渔舟唱晚》学生自由朗读)
一、故事导入。

用“孔子学琴”中的四大“秘笈”——“习其曲(韵),习其数(技),习其志,得其为人”来引入本文的学习。

我们也可以向孔子拜师,用这四大秘笈来学习这篇古文。

二、一读,习其韵。

(打开孔子的第一大秘笈)
1、学生朗读。

2、教师指导。

①读好“领起”词的短暂拖音。

②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

③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

2、何谓“峡”?
(两山夹水)
①带“山”旁的字
②带“氵”旁的字
三、二读,习其技。

(打开孔子的第二大秘笈)
1、学生活动。

让学生变换角色,化身为画家、诗人、摄影师、作曲家,根据第1、2、3、4段文意描绘、吟诵、拍摄、谱写郦道元笔下的三峡之美。

2、作者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研读技法)。

夸张、、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绘声绘色、俯仰生辉、情景交融……
(以情景交融联系“志”的分析,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三读,习其志。

(打开孔子的第三大秘笈)
面对这三峡的山光水色,作者心情如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说一说。

(小组讨论)
如“自由”、“豪放”、“陶醉”、“同情”等。

五、四读,得其人。

(打开孔子的第四大秘笈)
知人论世,介绍郦道元。

六、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三峡》。

【板书设计】
山水山
夏春冬秋
奔放美清幽美凄婉美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