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的五个小标题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险要”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英雄气概的表达方法。

4、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生字词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1)从字音上来说,要注意读准“冀”和“副”这两个字。

;“副”读“fù”,不读“fú”。

(2)从字形上来说,;“贯”的上面部分是先竖后横;“悬”的上面是个“县”字,里面只有两横。

(3)本文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较多,可让学生积累并在课外搜集、摘抄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丰富词汇量。

2、阅读理解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觉得感动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位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

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3、表达运用通过品读课文,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已经立在了孩子心中,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

这时设计写话训练: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壮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1)课前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特别是关于五壮士的资料,有条件可以组织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题材的电影。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简答题44道(带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内简答题44道(带答案)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能忍心马上分别!大家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迎着斜阳,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2、“丁香结”的含义?丁香结即指丁香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样子像盘花扣,也借指那淡淡的愁怨。

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这句话的含义?人生中充满着各种“结”,各种挑战,有了这些磨难和挫折,我们的生活才会起起伏伏变得更加精彩,如果生活中没有“结”,那样的生活每天都一样,就会很平淡。

表现了作者从容、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困难忧愁无惧无畏、平常心看待的优秀品格。

4、为什么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因为细雨中的丁香显得更加妩媚迷人,也因为雨中的丁香更能透出或者让人感到一股淡淡的愁怨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的翻译?答案略6、如何理解“花之歌”的两句哲理的含义?花儿总是追随着美好的事物,心灵也十分美丽,暗喻人们也应该开阔心胸,追求美好的事物,像花儿那样朴实,谦虚,纯净,我们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定地追求光明和理想7、《过故人庄》的翻译?答案略8、《长征》的翻译?答案略9、《狼牙山五壮士》五个小标题?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10、“两股洪流”指?“光明”的含义?两股”红流“指游行队伍,这样比喻写出了游行队伍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

“光明”象征着新中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使全中国永远摆脱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

11、三次“多好啊”的含义?第一次说这话是对天安门广场“灯光”的赞叹,是引起我回忆的直接原因。

第二次说这话的是郝副营长,他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

第三次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12、“灯光”的含义?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

“灯光”象征幸福安乐的生活,课文以灯光为题,突出了革命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赞叹了他们为理想而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狼牙山五壮士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

山五壮士教案分析,欢迎大家参考!狼牙山五壮士教案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紧扣壮士展开阅读,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教学重难点:紧扣壮士,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感受英雄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教学过程:课前交流::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

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

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一、审题导入:1、板书课题,齐读。

2、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

3、“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

(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

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4、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二、初读感知1、自由读,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3、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6.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 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想象,体悟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4. 学习课文个体与群体相映衬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悟英雄之壮举,习得狼牙山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感受五壮士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文中写人记事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提高表达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2.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2)梳理课文思路练填空:课文先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再写(引上绝路,顶峰歼敌);最后写(壮烈跳崖)。

四、学习“会写字”寇冀副榴弹抡贯棋悬沸涧雹屹悦屈1.学生字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寇、悬、雹”,上下结构。

“榴、弹、抡、棋、沸、涧、屹、悦”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副”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寇、悬”和左右结构的字“抡”,上中下结构的字“冀”,学生练写。

寇:注意与“冠”的区分。

冀:上中下结构,三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不宜过长。

抡:注意与“抢”的区分,右下部是撇、竖弯钩。

悬:上部“县”中间是两短横,下部的“心”宽而扁。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课件【最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精品课件【最新】

晋察冀地区是 中国抗日战争 时期的一个地 区总称,包括 山西省、河北 省和内蒙古自 治区的部分。 晋察冀地区是 中国抗日战争 时期的重要根 据地和后勤给 养地。
写作背景
1941年秋,日军向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地区大 举进犯,进行了残酷的“铁壁合围”。晋察冀军区 一分区一团七连奉命抗击,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 战,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 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的 任务交给了六班的五位战士。五位战士把上千名敌 人引到狼牙山顶峰,奋勇杀敌,最后纵身跳下绝壁。 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 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走近作者
沈重(1915—1986),原名沈大经,浙江
吴兴县人。战地记者,中共党员。1939年到 晋察冀边区,先后担任晋察冀通讯社科长、 特派员等职。抗战中作为《晋察冀日报》特 派记者,主要在冀西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 的军事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品大多 是武装斗争的题材。1941年冀西山区的秋季 反“扫荡”战斗中,沈重深入前线采写了一 系列战场手记,本文就是其中一篇。
我的发现: “跳下悬崖”这部分也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先描摹
了狼牙山五壮士的群像图——“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 峰……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之后通过对班长马宝玉的语 言和动作描写,重点表现了他勇于牺牲的精神,这属于对个 体形象的刻画;最后,“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 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又一次对战 士们作了群像的描摹。这样的写法,有点有面,强化了描写 的层次感,突出了五壮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
这是从整体上描写五位战士痛击敌人的情形,也就 是场面描写中的“面”。
总结:第2自然段运用了什么写法来展现五 位战士痛击敌人的场面?有什么好处?

部编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部编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6 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课时)

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 高度集中。
更能体现出两个小 战士战斗的专注。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
才命令狠狠地打。
作者运用了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
什么描写方法?
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 抡一圈儿,好使出浑身的力气。
动作 神态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 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 敌人射击。
表现出五位战士 对日寇的痛恨和完成 任务的决心。
指名读,读出对每位战士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 命令狠狠地打。
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 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掷一颗手榴弹就把胳膊抡一圈儿,好 使出浑身的力气。
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 个战士一边……打了下去。班长马 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 地瞄准敌人射击。
面的描写 点的描写
点面结合
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 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后第3题)
这样写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 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 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个战士的英 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 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形象。
、 斩钉截铁 是描
写五壮士的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横七竖八 、 粉身碎骨 是描写日寇的 词语,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字词听写
第一课时
沈重(1915—1986)
在抗战时期作为《晋察冀 日报》特派记者,主要在冀西 游击区参加部队和地方的军事 活动,因此,他的通讯报告作 品大多是武装斗争的题材。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及课文知识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预习及课文知识点

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知识点及同步练习目录知识点 (2)1.生字组词: (2)2.多音字: (2)3.形近字: (3)4.词语解释: (3)5.反义词: (4)6.近义词: (4)7.课文主题思想 (4)8.课内问题: (5)9.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6)本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顽强歼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位战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知识点1.生字组词:寇:穷寇敌寇贼寇草寇视若寇仇冀:冀州希冀冀求冀图冀望批:大批批发批准批评批改副:副职副手副本副业全副武装榴:石榴榴裢榴弹炮手榴弹抡:抡锤抡拳抡刀抡起抡胳膊贯:连贯贯通横贯贯穿全神贯注棋:象棋围棋下棋举棋不定星罗棋布悬:悬挂倒悬悬案悬崖勒马悬灯结彩沸:沸腾沸水沸点滚沸人声鼎沸涧:深涧溪涧山涧石涧涧流雹:雹子冰雹雹灾叽:叽咕叽叽喳喳叽叽歪歪叽里呱啦屹:屹立屹然不动悦:喜悦愉悦悦耳和颜悦色赏心悦目屈:屈服屈辱受屈宁死不屈威武不屈2.多音字:绷:běng(绷着脸)bēng(绷带)横:héng(横行霸道)hèng(蛮横)3.形近字:寇(敌寇)冠(冠军)副(一副手套)幅(一幅画)榴(石榴)溜(留走)4.词语解释: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全神贯注: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造句:他全神贯注地盯着赛场上的体操运动员,留心他们的每一个动作。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

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或傲视他人。

粉身碎骨: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造句: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造句:站在长城上眺望,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直胸脯。

形容斗志高昂,无所畏惧。

造句:小战士毫不畏惧,昂首挺胸地走向敌人。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狼牙山五壮士》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狼牙山五壮士》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2《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英勇杀敌壮烈跳崖。

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2、紧扣“壮” 字,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学习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3. 学习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献身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体会这一行动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朗读、感悟、探究、交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设备、课件、《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探究。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1、认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3、搜集有关狼牙山及五壮士的的资料。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5、画出最使你感动地语句。

二、合作交流。

(一)1、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①课件出示狼牙山风光图片,让学生欣赏。

②师:同学们欣赏了这组风光图片,一定被那绮丽的景色吸引住了。

这里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霄,故名狼牙山。

狼牙山有五坨三十六峰,山上既有流泉飞瀑,苍松翠柏、红玛瑙溶洞,又有石棋盘、老君堂等历史遗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