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2.7《动物的繁殖》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方式。
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的动物繁殖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动物感兴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现象。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了解较少,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相对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2.难点: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动物的必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各种动物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其繁殖方式。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和案例资料。
2.准备繁殖方式的相关知识点和拓展内容。
3.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各种动物的繁殖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方式。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
如: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繁殖方式的特点和适应性。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不同动物繁殖方式的优点。
4.巩固(10分钟)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关于动物繁殖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适应环境。
《2.7 动物的繁殖》学历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三年级下册

《动物的繁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动物的繁殖”。
在自然界的奇妙规律中,繁殖是一种神奇且至关重要的过程,尤其对于动植物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学习主要聚焦于了解动物的繁殖特点及常见动物的繁殖方式。
二、学习目标1. 理解动物的繁殖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动物如何繁衍后代。
2. 认识并掌握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征,如卵生、胎生等。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繁殖现象的观察能力和探究兴趣。
4. 引导学生理解动物繁殖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三、评价任务1. 知识性评价:学生能准确回答有关动物繁殖的基本知识,包括其过程、方式和特征等。
2. 技能性评价:学生能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特点。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对生命的尊重态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动物幼崽成长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出动物繁殖的话题。
2. 概念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什么是繁殖、动物如何繁衍后代等。
3. 分类讲解:分别介绍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如鸟类、鱼类、爬行动物等为卵生动物,哺乳动物为胎生动物等。
4. 实例分析:结合具体的动物实例,如鸡、狗等,详细讲解其繁殖过程和特点。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如“为什么动物的繁殖方式会有所不同?”等。
7. 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互动情况,强调动物繁殖的重要性和意义。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问答的形式,检测学生对动物繁殖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动物,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记录其繁殖过程和特点,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教师需要反思本次教学的效果,如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掌握动物繁殖的知识和特点,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 》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动物的繁殖》的优质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探索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观察能力。
2.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探究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增强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繁殖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繁殖特点。
4.巩固(10分钟)通过回答与动物繁殖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繁殖行为和繁殖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动物的繁殖》教案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直接根据您的要求,以下是本章节的教学流程设计: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学生对动物繁殖方式的多样性认识不足,容易混淆,需通过丰富的实例进行讲解和区分;
-理解动物繁殖过程中父母的行为:学生对动物父母在繁殖过程中的行为理解不深,如保护卵、照顾幼崽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
-认识到动物繁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学生对生物如何适应环境进行繁殖的认识存在难度,需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繁殖策略。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动物的不同特征和分类。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话题——《动物的繁殖》。在开始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动物的繁殖行为?”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激发大家对动物繁殖现象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比如繁殖、孵化、哺育等。这些概念对于理解动物如何延续种群至关重要。
4.了解动物繁殖的特点,认识到繁殖是动物生存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方式;
5.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动物繁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寻找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对动物繁殖现象进行归纳、概括,提升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案例分析:接着,我们会通过具体案例来观察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如青蛙的产卵、鸟类的筑巢与孵蛋、哺乳动物的胎生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2.7 动物的繁殖 教案

《动物的繁殖》一、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
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4.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5.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知道动物的繁殖方式。
2.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
3.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三、教学准备: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动物繁殖的视频资料及PPT 课件。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图片激趣动物通过繁殖后代,使生命不断延续,那小动物都是怎样诞生的呢?是一生下来就和母体一样的,还是有不同呢?1.先观察一些动物的图片。
2.可以让学生先自由说说。
(二)走进课本,讲授新课1.我们刚聊了动物的诞生方式,下面请同学们把我们所知道的各种动物小生命的诞生方式填写在表格里。
2.通过前面的内容我们知道了像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
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
3.我们人类属于那种繁殖方式?4.通常同一类动物的繁殖方式是一样的。
填写下表中各类动物的繁殖方式。
(三)观察1.观看两段动物繁殖的视频。
2.观察几种常见的动物的卵,思考这些动物的卵是什么样的?它们的产卵环境、数量,有什么不同?验证是不是跟视频里说的一样?3. 同样是小生命,小生命诞生的情况是一样的吗?(四)学生自由说。
(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小猫、小狗等动物出生时眼睛没有睁开;青蛙产卵后就离开了(五)思考:如果鱼不产许多卵,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吗?如果小羚羊出生后不能很快就会奔跑,后果会怎么样?(因为鱼的卵成活率很低,如果鱼不产许多卵就不能保证鱼类物种得以延续;如果羚羊不能很快奔跑,就会被凶猛地虎、豹、狮等天敌攻击吃掉,导致种类灭亡。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教案

动物的方式与蚕不同,它们不产卵,而是直接生产幼体,比如猫、狗、猪等。
(二)探索:调查还有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后代的。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靠卵生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调查一下周边的动物,看看还有哪些动物是靠卵繁殖后代的?能不能给它们分类。
1.昆虫。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成虫通常有两对翅和三对足。
绝大多数昆虫是卵生,蚕属于昆虫,还有蜻蜓、蝴蝶、蚂蚁、蜜蜂、飞蛾、瓢虫、蝗虫、螳螂等。
2.鸟类。
鸟类体表有羽毛,恒温,卵生,胚胎外有羊膜。
前肢成翼,有的退化,多营飞翔生活。
我们常见的鸟类都是卵生,比如麻雀、孔雀、鹦鹉、燕子、老鹰、鸽子、乌鸦、海鸥等。
3.鱼类。
鱼类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
大多数鱼类终年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辅助身体平衡与运动,产卵繁殖。
比如金鱼、鲤鱼、草鱼、鲫鱼、泥鳅等。
除了上述这些动物,还有一些动物类别也是卵生,比如蜘蛛、蜈蚣等节肢类动物,虾、蟹等甲壳类动物,乌龟、蜥蜴、鳄鱼等爬行类动物,青蛙、蟾蜍等两栖类动物,蚯蚓、蚂蟥等环节动物,蜗牛、章鱼、田螺、扇贝等软体动物。
可以说,卵生是动物繁殖方式中种类最多的。
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
一般的鸟类、爬行类,大部分的鱼类和昆虫几乎都是卵生动物。
比如鸡,鸭、鱼、青蛙、鸟龟、蝴蝶等都是卵生动物。
卵生动物产下卵(蛋)后,经过孵化,变成动物,其营养来自卵本身。
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及哺乳类中的单孔目大多为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雌性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成熟并生产的过程叫胎生。
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可以从母体获得,直至出生时为止。
胚胎在发育时通过胎盘和脐带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同时把代谢废物送入母体。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完成后由产道直接产出。
小鸡的孵化通过分类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到昆虫类、鸟类、鱼类等动物一般为卵生动物。
小鸡孵化分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7课《动物的繁殖》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的繁殖》是教科版3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的第7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了解不多。
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较强,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他们对动物的繁殖行为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知道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2.教学难点:动物的繁殖行为与后代的生存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繁殖行为,分析其特点和方式。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4.案例分析法: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动物的繁殖行为。
六.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繁殖图片,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视频素材:选取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用于播放和讨论。
3.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动物的繁殖案例,用于分析和学习。
4.教学PPT:制作教学课件,展示知识点和教学环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繁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繁殖行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有关动物繁殖行为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繁殖特点和繁殖方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动物繁殖的认识和看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教科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繁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动物的繁殖》教科版,本章节内容紧密结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中关于动物繁殖的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动物繁殖的基本概念,如繁殖、生殖、孕育等。
2.认识不同动物的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卵胎生等。
3.学习动物繁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求偶、交配、产卵、孵化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动物的繁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小动物的出生和成长?”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繁殖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2)动物繁殖过程中的复杂环节:如求偶、交配等,这些环节涉及多种生物学知识,学生难以理解。
举例:通过动画、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求偶、交配等环节的生物学原理。
(3)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分析不严谨等问题。
举例:教师示范正确的观察、记录方法,引导学生遵循科学探究的原则,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物繁殖方式和关键环节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繁殖方式的适应意义,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2.7《动物的繁殖》教学设计
课题动物的繁殖单元 2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生和胎生。
2.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3.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科学探究
1.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2.能基于动物的繁殖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科学态度
1.对动物的繁殖方式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能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动物繁殖后代的案例。
重点 1.了解动物的两种繁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2.了解动物分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两大类。
难点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春天到了,孔雀开屏、丹顶鹤跳舞、百鸟和鸣;
夏天到了,池塘处处蛙声一片。
你知道动物的这些
行为有什么意义吗?(展示图片)
【提示】
它们是在求偶,以便繁殖后代,使种族得以延续。
2、播放视频:动物的繁殖行为
3、地球上的动物多种多样,它们生长在不同的环境之中。
它们的繁殖方式和蚕一样?回答交流
观看视频
思索
通过动物的繁殖
行为导入繁殖方
式,调动学生积
极性
讲授新课一、卵生和卵生动物
1、蚕蛾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
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蚕蛾的生命是短暂
的,只有7天左右。
它不吃不喝,只是为了产卵繁殖后代。
【提示】
鸡、鳄鱼、天鹅等。
2、小结:
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
靠产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等动物一般都是卵生动物。
(展示卵生动物图片)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它们要经过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等过程进行繁殖活动。
4、以小鸡为例,探索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展示示意图)回答交流
认真听
了解卵生和卵生
动物的科学概
念,能列举熟悉
的卵生动物
了解卵生动物的
繁殖过程
5、播放小鸡孵化视频
二、胎生和胎生动物
1、猫或狗是怎么繁殖后代的?
【提示】
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哺乳动物一般都是胎生的。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后代。
2、观察周围的动物,你认为哪些是哺乳动物?说说你的理由。
3、以猫为例,哺乳动物有哪些繁殖行为?(展示图片)
4、哺乳动物胎儿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
胎生动物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再由胚胎发育成幼崽的过程都是在母体体内完成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均由母体提供。
5、胎生动物与卵生动物的繁殖有什么不同?
比较项目动物种类
哺乳动物卵生动物
胚胎所需营养
的来源
母体卵黄和卵白
从母体产下时
的形态
幼崽卵
繁殖方式胎生卵生
其他乳汁喂养随母鸡觅食
三、问题研讨
1、动物繁殖的方式有哪几种?
2、你能举出更多胎生和卵生的例子吗?
【提示】
卵生动物:猫、狗、猴、狮子、老虎、猪、老鼠、鲸鱼、牛、羊、马、兔、狐狸、熊……看小鸡孵化图
片
看小鸡孵化视
频
回答交流部
列举,说明理
由
看图
认真听
比较
回答:卵生和
胎生
学生列举
了解卵生动物的
孵化过程
了解胎生和胎生
动物的科学概
念,列举常见的
胎生动物
了解胎生动物的
繁殖行为
了解哺乳动物的
胎儿形成过程
了解卵生动物和
胎生动物的繁殖
方式的不同点
总结两种繁殖方
式,列举更多动
物
胎生动物:鸡、鸭、鱼、青蛙、乌龟、蝴蝶、鸵鸟、蛇、鸟、蜥蜴、鹅、企鹅、鳄鱼……
3、我们人类繁殖后代的方式是哪一种?
四、课堂练习:判断题
1.蜻蜓点水是蜻蜓在水中产卵。
()
2.卵生动物一般用哺乳的方式喂养小动物。
()
3.动物的很多活动是为繁殖做准备的。
()
4.乌龟、蝴蝶、河马、蜗牛等都是卵生动物。
()
5.人类的繁衍方式是胎生。
()
6.上树掏鸟蛋会毁坏动物的“家”。
()
五、拓展提高
1、动物产卵或生小宝宝前一般都会建一个“家”,作为后代的庇护所。
动物的一般选择在哪里建“家”?
【提示】
动物的“家”,有的在树上、有的在草丛中、有的在土壤里、有的在石缝间,家所在的位置与动物的生活习性密切相关,筑巢往往是动物为繁殖后代做的准备
2、人类有哪些行为会破坏动物的“家”?
【提示】
排放污水、排放废气、乱砍乱伐等都会破坏动物的“家”。
3、小结:保护环境,关爱生命。
六、作业布置
你知道孔雀鱼、海马、鸭嘴兽,它们的繁殖方式是什么吗?去查查资料,与同学一起分享吧。
回答:胎生
独立完成
查阅资料
调查
课后查阅
知道人类的繁殖
方式:胎生
检测知识掌握情
况
让学生知道有些
动物依赖植物筑
巢,作为庇护后
代的场所。
提高保护环境意
识
培养探索科学兴
趣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
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动物繁殖方式有两种,即卵
生和胎生;胎生动物一般都是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
动物;动物生存依赖于植物,有些动物以植物为食,
有些动物依赖植物筑巢,作为庇护后代的场所。
在
科学探究中,能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的方法收
集信息,了解动物的繁殖过程;能基于动物的繁殖
方式,将动物分成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两类。
总结课堂板书板书设计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