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知识结构图
2021秋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课件1新人教版

中世纪西欧城市争取自由和自治的斗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世纪西欧“城市不断地成长壮大”在政治、经济和 文化方面的具体表现。
政治上:城市中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与封建贵族共同参政,分享权力, 在等级代表会议中,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经济上:城市商品 经济活跃,发展迅速;文化上: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以及市 民阶层出于经济活动的需要,在教会的支持下,大学兴起。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的中心,开始慢慢地
出现。”材料反映欧洲城市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D )
A. 大学的兴起
B. 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C. 庄园的出现
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 下列关于中世纪西欧自治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领主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 B. 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 C. 常用的斗争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 自治城市完全摆脱了国王控制
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在于( B ) A. 推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 B. 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 C. 封建主对市民的剥削加重 D. 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知识点3 大学的兴起
6. 12世纪欧洲大学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欧洲大学兴起的
条件不包括( D ) A. 欧洲的经济逐渐得到发展 B. 西欧开始传播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 C. 阿拉伯文化不断传入西欧 D. 西欧封建庄园制度的形成
7. 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
”。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 B) A. 开展世俗教育 B. 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 C. 自由探讨真理 D. 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
历史九年级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结构目的:明确单元主题、课题、历史事件列出单元结构体系图,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归纳展现历史的阶段特征。
(1)近代史主线: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
(2)第一单元知识主线:关键词:过渡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通过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欧洲就“跨入了近代社会的门槛”。
(3)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历史事件:A新航路的开辟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文艺复兴运动D美国独立战争E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兴起兴于14世纪的意大利,核心思潮是人文主义。
定义:14-16世纪的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们发掘和继承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思想文化运动。
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思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资产阶级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打破了中世纪以来的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2)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
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3)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莎士比亚的《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和《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文艺复兴的认识:思想解放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课:新航路开辟概况: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
四条航线:(向东)1487年迪亚士率船队到达好望角;1497年达·伽马率船队绕过非洲,1498年到达印度;(向西):1492年哥伦布率船队横跨大西洋先后到达过巴哈马群岛、古巴、海地等地,最后到达美洲,发现新大陆;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作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锤炼了欧洲人敢于冒险、勇于拼搏的精神;②开阔了眼界,把世界各个地区连在一起,拓展了人类活动空间和范围,打破了以往世界各个地区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③但随之一场持续了数百年的殖民掠夺、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也从此开始了。
【部编历史】九下三单元知识结构思维导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
根本原因1
重要原因10
导火线(直接原因)7
大战的爆发
时间1
标志1
战争双方1
主战场1
主要战线1
大战的进程和结果
转折点5
加速战争结束的因素3
结束时间、标志1
结果1
战争影响13
战争性质1
特点1
启示3
列宁与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3
十月革命
时间1
领导者1
政党1
主力1
地点1
方式1
结果1
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1917.11.7
斯莫尔尼宫
主要内容3
巩固政权
政治4
军事: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凡尔赛条约》1919.1,巴黎和会22
《九国公约》1921-1922,华盛顿会议
目的1
与会国1
成果12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1
积极作用1
消极影响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
背景2
内容3
特点1
实施时间1
作用1
评价1
启示3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探索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背景5
开始1
过程2
特点2
成果2
短时间取得成果说明什么1
局限性1
农业集体化
背景1
时间1
主要措施2
苏联模式
特征1
建立标志1
评价4
教训5
苏维埃俄国成立意义3。
九年级历史中考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史一、二册(中国史)全国通用

中国古代史必考知识点汇总(中国历史一、二册)一、夏商周奴隶制时代:1、上古三代:是指夏、商、周三代。
其中,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夏朝;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朝代是商朝。
夏商周三代简表:2、西周的制度——分封制:目的:加强对全国各地的统治。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封赐给同姓和异姓的贵族,建立诸侯国,即“授民授疆土”。
诸侯王在封国内在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士。
诸侯必须效忠周王。
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3、西周灭亡和平王东迁: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典故)。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北),因洛邑在镐京东面,故称为东周。
二、东周时代:1、 东周时代特征:周王室势力和威望一落千丈,诸侯国由春秋时期的列国并立,逐渐发展为战国时期的大国对峙。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各国争霸战争频繁,大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口号(目的是为确定各国在政治上的霸主地位),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春秋五霸。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大国互相兼并,形成战国七雄。
(具体地理方位: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到中间)3、商鞅变法:背景:战国后期,变法成为一种社会潮流。
秦国是七雄中最弱的国家。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时间: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实行变法。
内容:①、经济方面:奖励耕织;(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军事方面:奖励军功;(此内容触犯了大贵族利益)③、政治方面:建立县制,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编定户口,实行连坐制度。
(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统治)结果:由于新法触犯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惨遭极刑,但变法已深入民心,仍然推行下去。
作用:使秦国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商鞅“依法治国”思想。
第17讲++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梳理突破结构化课件

阿 雏形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信徒迁居麦地那,建立了穆斯林公社,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拉 统一 630年,穆罕默德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伯 帝
形成 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与扩张,至8世纪中期, 阿拉伯帝国 形成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 17 讲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时空坐标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单元框架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梳理
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基督 教的 兴起
法兰 克王
国
创立 1世纪,在巴勒斯坦地区,相传创始人是“救世主”耶稣
代表 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博洛尼亚大学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知识拓展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有哪些区别
(1)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而古代中国 的城市是作为政治经济中心。 (2)中世纪西欧的城市规模都较小,人口较少,而古 代中国的城市规模较大。 (3)二者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中世纪西 欧城市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而古代中国的城市则没 有这么突出的作用。
案例分析 (2022·山东东营·中考真题)1170年《英王 亨利二世给予林肯城的特许状》提到“将林肯 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 之自由、习惯于法律赐予彼等”该材料反映的 是 A.雅典的民主政治 B.封君封臣制度 C.城市的自由与自治 D.大学的自治地位
封建时代的欧洲、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影响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 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危机,19 世纪 60—9 完 全 沦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0 年代,清政府掀起 社会。
2、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
洋 务 运 动 , 兴 办 近 代 2、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粉 斗争连遭挫败,资产阶级的
军事和民用工业,创 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 旧民主主义革命陷入困境。
建 新 式 海 军 和 举 办 新 计划,但落后性使其难免失 3、随着民族工业短暂而迅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912 年推翻了清王朝,建立 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为中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为 共 产 党 的 诞 生 奠 定 了 阶 级
产生。
袁世凯窃取,中国社会性质 基础。
依然没有改变。
1、 第 二 次 鸦 片 战 争 1、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 1、新文化运动内容:提倡
式 教 育 、 留 学 教 育 , 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 速的发展,中国无产阶级队
培 养 实 用 人 才 等 。 运 级 革 命 派 , 建 立 中 国 同 盟 伍发展壮大,思想觉悟和斗
动 没 有 使 国 家 走 上 富 会 、 提 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纲 争水平不断提高,这为中国
强道路,但却启动了 领,进行反清武装起义,1 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
1
(思维导图)高中历史知识结构图
19 世纪中晚期至 20 世纪早期的世界
时间、 分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 加深 (1861-189 4)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和旧 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旧民主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终 结( 19 1 革 命 的 高 潮( 18 95 - 19 12 )
2-1919)
1 、经 济 :第 二 次 鸦 片
历史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

命,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的发展。
幕
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
19
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
助。
英合作对抗苏联。
各地“承担义务”,运用自己强大的实
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
“扩张”,以确保美国的安全和繁荣。
经
“平等”与“自由”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与目标。
文化的兴起。
余
的危险。
思想过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欧洲。
狮
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对工业施行
“手术”;反对个人崇拜,批判对斯大
林的个人迷信;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
行平反,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
夫重要步骤。
立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发行单一货币来实现经济的高度一体化。
条约为欧洲政治联盟确立了目标,如联盟公民权制度、消除内部边界、共同的外交政策和共同的防务等。
义。
多利”诞生。
部编九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古罗马开始使用习惯法,司法权操纵于贵族,贵族法官随意解释法律,引 起平民的强烈不满和斗争。BC450年左右,元老院设置了法典编纂委员会, 制定出法律十表公布于罗马广场。次年,又制定法律二表,作为对前者的补 充,构成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又称《十二铜表 法》。它是平民与贵族博弈的产物,是古代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想一想
猜一猜
你 们 知 道 吗 ?
第5课
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
Rome city states and Rome Empire
目录
1.罗马城邦 2.罗马帝国 3.罗马帝国的衰亡
内容标准
知道罗马城邦, 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 与扩张。
”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The Glory is Greece! The Grandness is Rome!
1
罗马城邦
0 罗马1城邦
台伯河畔源自罗马罗马城
邦
兴
起
看图说故事
0 罗马1城邦
在罗马的城市博物馆 中,一只母狼张嘴露 牙,警惕的眼睛注视 着前方,腹下有两个 男婴,正在母狼的乳 头下吮奶。这座雕像 是罗马的城徽。在古 罗马的神话传说中, 神圣的母狼雕塑不仅 哺育了传说中罗马的 双胞胎创始人,还显 示着帝国辉煌的野心。
母狼乳婴的传说
罗慕路斯
罗马
BC753—BC509年 属于古罗马王政时代。 其最后一个国王统治残 暴,引起人民的不满, 君主制被推翻。公元前 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 开始了将近五个世纪的 共和时代。
(BC509——BC27年)
0 罗马共1和国
在词源上共和国来自拉 丁文“公共事务”即政 府由人民建立,并向全 体人民负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图
(14、16世纪——1917年)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思想基础促进资本主萌芽义的产生、新航路开辟:(哥伦布、麦哲伦)物质基础发展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克伦威尔《权利法案》三个文献是资产确立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阶级反封建革命法国大革命拿破仑《人权宣言》《法典》的纲领、理论旗帜《
资
本工业革命(英国)珍妮机、蒸汽机、火车机车—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主三角贸易
义殖民扩张给非洲、印度带来贫穷、落后
社英克莱武殖民印度给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
会发展(抗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章西女王、拉美独立运动玻利瓦尔)
巩固:美南北战争奴隶制存废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统一巩固俄1861年改革农奴制阻碍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
与扩大扩大结果: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19世纪60年代)日明治维新民族、幕府危机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电力、汽车飞机,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爱迪生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演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性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热爱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大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远离战争
残酷性:凡尔登战役(战略转折)
|
产生:工业革命时期
登上历史舞台:英国宪章运动(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有了科学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无世界尝试建立政权:巴黎公社
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
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1922——1991)新纪元
级
发传播:新文化运动后期1917 (注:新文化开始于1915)
展中国登上历史舞台:五四运动
史建立政党:1921年中共成立
…
建立政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纪元独立自主
九年级下册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图
(1917——至今)
开端:十月革命: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世界历史新纪元。
探索:(苏俄)1、列宁:新经济计划—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苏联2、斯大林:实施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工业国
形成:1936年,《新宪法》,进入社会主义,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凡尔赛体系--欧西亚非
凡尔赛形成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华盛顿体系—东亚太平洋
(一战后)美国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指导经济—对工业调整
经济危机(开创政府干预经济先河,资本主义有自我调节功能)
德、日建立法西斯---国会纵火案、反犹暴行
润滑剂: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实质、影响
全面爆发:德入侵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扩大:德入侵苏联,
进一步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
联合《联合国家宣言》,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加速二
二战战胜利
世界政治两极格局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格局的演变(二战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欧洲战事结束:攻克柏林世二战结束日本投降
界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开始
现冷战表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
代形成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史北约、华约的建立
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
主要原因: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机会
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一超多强美欧日发展的共同原因:重视教育、发展科技、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
多极化趋势(欧盟:促进成员国经济,提高地位,体现经济全球化,成为牵制
美国称霸世界,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之一)
影响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宗教纷争、民族矛盾、地区矛盾
霸权事例: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表现:最重要的是WTO的成立;跨国公司
世界经济有利:对发展中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发展本国经济是好的机遇
全球化影响不利:拉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跨国公司不公平行为
国际经济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应对: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
术,管理经验,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来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举例:2001年,加入WTO;承办上海APEC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