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盘》读后感
试述郭沫若《凤凰涅盘》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试述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这部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凤凰涅槃》的思想是以“新文化运动”为基础的,它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认为人的自由和尊严是最重要的,并且强调了“追求真理”的思想。
这一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且在当时的文学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凤凰涅槃》的艺术特征是“现实主义”,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把社会的矛盾和痛苦描绘得淋漓尽致,以此来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
最后,《凤凰涅槃》的文学风格是“现代文学”,它采用了现代文学的表达方式,以更加现代化的文学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使文学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总之,郭沫若的《凤凰涅槃》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作品,它的思想和艺术特征反映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性变化,为中国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凤凰涅盘

凤凰涅槃生命本无意义,要使生命有意义,就要投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其实凤凰涅槃,就是经历了痛苦,浴火重生。
我们很多教师,都习惯了现在生活的状态,不思进取,只是报怨学生的不优秀,报怨家长的不支持,痛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而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如何转变。
我们常说:穷则思变。
新教育是一种尝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改变了许多老师的命运。
今天我认识了来自江苏省常州市湖塘桥中心小学的省特级教师庄惠芬,一个具有教育智慧,善于把握每一个机会的女教师。
她2001-2008年时间,从一个普通的老师,一步步变成了区骨干、县优秀、市特级、省特级,现是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后备人才。
从她娓娓道来中,我看到她从毛毛虫,一步步变成美丽的蝴蝶;从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从一只凡鸟飞上枝头做了凤凰。
她说:教师之路,只有零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
人在经历中不断成长,不甘平庸。
也许很多人和我当年一样,感叹机会太少,感叹教师生活的平淡,感叹教师职业没有多少幸福感。
但是一个不脚踏实地去钻研教育的人,怎么能真正找到教育要走的路?庄老师说要一步步去读教育专著,丰富自己的内涵,多掌握一些教育思想和操作方法,高屋建瓴的教育学生,才会做到游刃有余。
一个不追求教育幸福的人,生活怎么不平淡。
费尔巴哈曾说:人的责任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能使别人幸福。
所以,要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也许我们不能成名成家,但是可以努力使自己优秀。
其实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班级,一个市场,一种品牌,一所学校。
首先你要认同这样的观点,然后为成为好老师努力。
而改变行动的方向,有一座桥梁叫规划。
所以行动起来,为自己教育人生做一个规划,这样的教育人生才更具有意义。
朱永新教授每年对庄老师有三问:(1)今年你读了哪些书?(2)今年你在思考些什么?(3)你今年取得哪些进步?三问逼一个人读书,逼一个人去思考教育的问题,逼一个人不断超越自己。
有些人说庄老师是幸运的,有名师指点和督促。
【精编范文】凤凰涅磐读后感-优秀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凤凰涅磐读后感篇一:《凤凰涅盘》读后感《凤凰涅槃》读后感《凤凰涅槃》是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的名篇,是他的《女神》诗集的代表作。
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500年一次。
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集梧桐枝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是一部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客观世界中,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都有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强到盛,然后又经历由盛到衰,由衰到弱,最后消亡的过程,兴亡相随,是在普遍不过的事了。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样遵循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
任何想使自己的权力、组织、政党能够千秋万代,永远成为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纵观历朝历代,“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人亡政息”、“求荣取辱”,都没有人能跳出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历史周期率可以定义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统治集团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民心,丧失政治合法性,导致政权覆没的规律性现象。
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却受制于规律,表现着规律,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的某种综合体现,是历史的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
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
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个事实:每次朝代更替,政权的覆没,都能看到了人民的作用。
秦朝二世而亡,先有陈胜吴广,后有刘邦项羽等农民起义,明朝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即使因统治集团内部政变而改朝换代,也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从周期率作用的现代案例看也是一样,苏联共产党的下台,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历史周期律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失去民心,丧失政治合法性所致。
郭沫若《凤凰涅盘》读后感2020

郭沫若《凤凰涅槃》读后感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没有经过蹉跎岁月的煎熬,没有经受风雨拍打的考验,它就不是万物中的生灵,只能任人宰割。
群鸟的悲哀,在于其面对灾难的原始态度,那种落井下石、各自逃难的场面,简直是对于旧时代社会最好的描绘。
而凤凰的伟大,不仅从外表给人的那种炙热之心,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在群嘲状况下,保持它那份浴火重生的不屈不饶精神。
曾经,郭沫若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向我们展现了他那份壮志豪情,歌颂那些奋勇向前,热情昂扬的人物,他们是推动时代进步的主力,是国家历史的功臣。
几千年来,我们的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和考验,如同凤凰涅槃一般屹立不倒,每次都能成功的转危为安,并重振旗鼓。
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超越了国界、民族的巨大考验,再次证明了全体中国人民有着在面对危机时的异常团结,这是基于我们的民族性格决定,勤奋乐观而不惧怕任何困难。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全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众多企业艰难的维持着经营,普通人也在努力支撑着自己的家庭,但是没有人选择放弃。
因为我们相信很快一切都会好起来,只有经受住风雨的洗礼,才能体会到破茧成蝶的幸福。
有一位伟人是这么说的:浴血重生下的环境,才能推动真正的社会进步。
目前整个经济环境处于一个恢复的阶段,但是很庆幸自己还能顺利的留在自己的岗位,也感谢公司在如此状况下仍然屹立不倒。
残酷的市场环境不断的改变着游戏规则,我也是不断的经历着社会对我的拍打,如今我扛住了最困难的时期,相信未来的道路一片光明。
在这个年纪,我清醒的认识到,个人的成绩只能实现部分价值,一个人永远比不上一群人做事效率高,一群人也比不上一种制度为我保驾护航,一种制度又不能背离其文化单独存在成为“空中楼阁”。
我希望疫情的出现更多的是一个契机,为了回报在此特殊时期信任自己的人,更好的做好业绩才是最好的回答。
纵使会面对新的挑战,我依然坚定不移的把压力转换成动力,这才是真正领悟凤凰涅槃的思想真谛。
前方道路或许曲折蜿蜒,但我们不会选择绕开,唯有冲破层层阻碍,才能翱翔于蓝天之下。
《凤凰涅盘》读后感

《凤凰涅槃》读后感《凤凰涅槃》读后感提要:《凤凰涅槃》是借助于古天方国关于神鸟菲尼克司(phoenix)的神话故事及我国古代关于凤凰的传说(凤凰死而复生的故事精品物业管理条例《凤凰涅槃》读后感【分析】凤凰涅盘一一指凤凰在火中重生并得到永生,涅盘就是佛语中的死而复生凤凰涅盘的传说传说一:一个与火有关的美丽神话。
传说中的天方国,有一对神鸟,雄为凤,雌为凰。
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从此鲜美异常,不再死。
雄奇的大黑山上,全彩激光灯映射出长达数公里的时光隧道和漫天的云彩,高达十米的烈焰从山顶喷薄而出,飞瀑飞流直下,在水与火的交融中,凤在歌鸣,凰在和弦,演绎一部五百年前的神话,一个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传说二: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轮回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凤凰: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鹃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
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
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
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
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思想主题:①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②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凤凰涅槃》赏析

《凤凰涅槃》赏析一、作家介绍郭沫若(1892一1978),原名开贞.别号鼎堂,四川乐山人。
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开始自话新诗创作.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成为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反映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
此外还著有诗集《星空》(1923)、《瓶》(1925)、《前茅》(1928)等,戏剧代表作《屈原》、《虎符》等。
他留下了浩瀚的文学著作。
他的文体,常有可挑剔的地方;他的作品,并不都能经受时间的销磨。
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继鲁迅之后,他成为中国进步文学的又一面旗帜。
他的作品中有激荡的力量、饱酣的气势和洒脱的风度。
中国现代作家中,没有人能达到他的精神强度。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的代表作,也是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诗篇。
郭沫若堪称“五四”时代最早感受到历史转型、祖国新生、民族觉醒的时代气息的诗人,这首《凤凰涅槃》正是一首时代的颂歌。
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凤凰,借助于对凤凰传说的改造与新阐述,诗人郑重宣告民族在“死灰中更生”纳新时代已经到来。
1920年1月,《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破例以整版的篇幅连续发表这首长诗,它宣告,《凤凰涅槃》“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精神”。
《凤凰涅槃》是《女神》中最具特色的代表作之一,写于五四运动高潮期。
虽然,诗人当时留学日本,远离祖国,但是,凭着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他同故国所保持着的密切联系,他的深厚的艺术修养,他的丰富的想像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创作出了《凤凰涅槃》这样的浪漫主义杰作。
他曾告诉过人们他这首诗写作的具体过程:“《凤凰涅槃》那首长诗是在一天之中分成两个时期写出来的。
上半天在学校的课堂里听讲的时候,突然有诗意袭来,便在抄本上东鳞西爪地写出那首诗的前半。
在晚上行将就寝的时候,诗的后半的意趣又袭来了,伏在枕上用铅笔只是火速地写,全身都有点作寒作冷,连牙关都在作战。
”(《我的作诗的经过》)郭沫若还曾明白地告诉读者:“我的那篇《凤凰涅槃》,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
凤凰涅羽化成蝶(范文4篇)

凤凰涅羽化成蝶(范文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凤凰涅羽化成蝶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凤凰涅羽化成蝶范文一》凤凰涅羽化成蝶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
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能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永远不能再激怒你。
这时候的人,需要找另一片风景。
要想改变你的人生,第一步就是改变我们的心态,只有心态是正确的,我们的世界才会是光明的。
其实人与人之间,本身并无太大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心态。
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士。
在面对心里低谷时,有的人向现时妥协,放弃自已的理想和追求;有的人没有低头认输,,他们不停的省视自己的人生, 分析着自己的错误,勇敢的去面对,从而走出困境,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
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态。
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是我们能改自己。
我们改变不了已经发生的事情,但是我们能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不再悲伤难过。
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困难,这才是生命的意义,也是生命的内容。
逃避不是办法,知难而进往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手段。
人生之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遇上顺境,也会遇上逆境。
其实在所有成功路上拆磨你的背后,都隐藏着激励你奋发向上的动机。
换句话说,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须懂得知道如何将别人对自己的拆磨,转化成一种让自己克服挫折的磨练,这样的磨练能让未成功的人成长茁壮。
所以当你遭遇厄运的时候,坚持与懦弱是成败的分水岭。
一个生命能否战胜厄运创造奇迹,取决于你是否赋予他一种信念的力量,一个有信念力量驱使下的生命才能创造人间的奇迹!在困难面前,如果你能在众人都放弃的时候多坚持一秒,那么最后,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坚定的信念是换取成功的动力,很多的时候成功都是在最后一刻才蹒跚到来,因此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半途而废,哪怕前方的路再迷茫。
郭若沫凤凰涅盘读后感

郭若沫凤凰涅槃读后感这诗一开头就把我给震住了。
凤凰要自焚啊,这得多决绝的想法。
就像我们平常人要是说要把自己住的好好的房子一把火烧了,还把自己也扔进去,那不得被当成疯子。
可是凤凰就这么干了,它们在“除夕将近的空中”,准备来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涅槃重生。
这让我想到,有时候人要是想获得新生,也得有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才行。
诗里对凤凰所处的那个“茫茫的宇宙”的描写,那叫一个黑暗、破旧。
什么“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感觉整个世界都烂透了。
这就好比我们有时候觉得自己的生活糟糕得一塌糊涂,周围的一切都不顺眼,工作压力大得像山,人际关系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凤凰在这样的世界里都觉得没法活了,只能选择死亡再重生,那我们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遇到困难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有改变的勇气呢?然后就是凤凰自焚的过程,那画面感超强。
“凤又舞,凰又唱”,它们在火焰中歌唱着自己的毁灭,这可不是那种哭哭啼啼的告别,而是充满着一种壮烈的美感。
就像那些超级英雄,明知道前面是危险重重,甚至是必死无疑,但是依然勇往直前。
我就想啊,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也得有点这种豪迈的劲儿,不能总是畏畏缩缩的。
当凤凰重生的时候,哇,那简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一切都变得“新鲜”“净朗”“华美”“芬芳”。
这新生的凤凰就像是从地狱一下子飞到了天堂。
这让我深深感受到,经过痛苦洗礼后的新生是多么的美好。
我们人也一样啊,有时候经历了一段很艰难的时光,比如失恋了痛苦得要死,或者是失业了觉得天要塌了,但是只要熬过去,说不定就像凤凰一样迎来一个超级棒的新开始。
而且啊,这诗里凤凰的形象,我觉得就是一种希望的象征。
不管世界有多烂,只要有像凤凰这样敢于自我革新、自我重生的勇气,那就总会有美好的那一天。
郭沫若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也是对当时的社会有很大的期望吧,希望社会能像凤凰涅槃一样,从那种黑暗腐朽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变得美好起来。
我读完这首诗,就感觉自己像是被打了一针强心剂,以后再遇到什么难事,就会想到凤凰那在火焰中重生的样子,然后鼓起勇气去战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凰涅槃》读后感
《凤凰涅槃》是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的名篇,是他的《女神》诗集的代表作。
传说凤凰涅槃,浴火重生,500年一次。
当凤凰的生命快结束时,便集梧桐枝自焚,在烈火中新生,其羽更丰,其音更清,其神更髓。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更是一部历史发展的真实写照。
客观世界中,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都有一个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由强到盛,然后又经历由盛到衰,由衰到弱,最后消亡的过程,兴亡相随,是在普遍不过的事了。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同样遵循这样一个普遍的规律。
任何想使自己的权力、组织、政党能够千秋万代,永远成为统治者的思想和行为,纵观历朝历代,“其兴也渤焉”、“其亡也忽焉”、“人亡政息”、“求荣取辱”,都没有人能跳出这一历史兴亡的周期律。
历史周期率可以定义为:历史发展过程中反复出现的统治集团违背社会发展规律,失去民心,丧失政治合法性,导致政权覆没的规律性现象。
它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却受制于规律,表现着规律,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的社会活动的某种综合体现,是历史的一种“合力”作用的结果。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出现过一些“盛世”,如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之治”,清代的“康雍乾盛世”等。
这种局面通常出现在一个朝代的初期。
当时的君主汲取历史的教训,能居安思危,政治较清明,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同时,我们也可以观察到一个事实:每次朝代更替,政权的覆没,
都能看到了人民的作用。
秦朝二世而亡,先有陈胜吴广,后有刘邦项羽等农民起义,明朝是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推翻的……即使因统治集团内部政变而改朝换代,也要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
从周期率作用的现代案例看也是一样,苏联共产党的下台,是因为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历史周期律作用的根本原因是统治集团失去民心,丧失政治合法性所致。
在著名的“窑洞对”中,毛泽东针对黄培炎“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中庄重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条新路,就是民主。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
也说:“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
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
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
在《凤凰涅槃》中,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爱国激情,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凤凰哀鸣,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体现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