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地理:山地坡向及其试题例析(高频考点)
“山地垂直自然带”试题答题例析

··9 ?12 2v4◇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 王丹丹一、“山地垂直自然带”“阳坡和阴坡”试题答题模板答题模板: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因素+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因素+材料中体现的其他因素。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因素纬度:纬度与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具有直接的关系,低纬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比较复杂,高纬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通常比较简单。
相对高度:山麓和山顶的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就复杂;反之则简单。
2.坡向坡向: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体不同坡向中的分布高度也存在不同,即:阳坡高,阴坡低。
73二、例题分析【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山地垂直带的植物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点,这一现象越来越被地理学者关注。
如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具有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单峰变化的特点:在山地苔原带最下层地区,植物种间竞争比较激烈,只有处于优势地位的植物生长旺盛,植物多样性较低;越往上、海拔越高,植物的生存环境压力变大,植物种间竞争的优势消失,这一区域植物多样性比下部要高;此后,环境更加恶劣,植物变得稀少。
下图是海拔2000~2600米的某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调查图,由于其中部分地区有干扰存在,多样性呈现异常;山地的阳坡和阴坡除了光照因素外,其他因素基本没有特别的差别存在,然而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却具有很大的差异。
(1)分析该山地区域植物存在干扰的坡向。
74··(2)海拔2300米以上,植物多样性在阴坡和阳坡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为什么?试题分析:从总体上来说,这一主观题目主要围绕“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进行考查,着重考查“阴坡和阳坡”的相关知识点。
因此,同学们在解决这一问题之前,首先应明确相关的理论知识:东西走向的山脉可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南坡即阳坡,北坡即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则相反。
第(1)题,植物多样性具有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出单峰变化的特点,山地阴坡植物多样性的最高点应该在海拔2300米区域,海拔2300以下植物多样性受到干扰而减少,海拔2300以上则因环境条件导致多样性减少。
高考地理《地质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地质灾害》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甘肃兰州一模]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拉脊山北缘断裂带的断层活动。
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
下图为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置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此次地震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两侧岩体受力及运动状况是()A.垂直拉伸,滑移,断裂B.水平拉伸,断裂,滑移C.垂直挤压,滑移,断裂D.水平挤压,断裂,滑移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可知,拉脊山北缘断裂带位于积石山县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岩层弯曲变形后因承受不住压力,进而发生断裂,两侧岩体随着断裂面发生滑移形成的。
综上所述。
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此次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A.震中以东B.震中以西C.震中以北D.震中以南答案:C解析:一般越靠近震中,烈度越高,因此图中内圈的烈度较外圈大。
读图可知,图中震中位于内圈的偏南部,因此震中以北大面积区域均属于高烈度区,受灾严重,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受灾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震中距小B.人口密集C.资源丰富D.土质疏松答案:B解析: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受灾程度最严重,高于震中地区,因此震中距小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距震中约4~6 km的区域由于人口密集,受灾程度最严重,B正确;资源丰富和土质疏松的地区并不一定受灾程度就严重,C、D错误。
故选B。
[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二模]2024年3月7日强降雨天气在苏门答腊岛某地引发洪水和山体滑坡灾害。
苏门答腊岛降水量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 000毫米,山区可达4 500~6 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 000~3 000毫米,下图示意苏门答腊岛位置与水系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4.苏门答腊岛中部与北部降水相比()A.中部年降水量较大B.中部降水季节变化大C.北部降水日变化大D.北部降水年际变化大答案:A解析:苏门答腊岛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高考地理微专题5.3 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

微专题山地林线高度成因分析【知识精析】一、林线1.概念: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10℃等温线相吻合。
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
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2.影响林线分布的热量因素(1)纬度通常纬度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能量越多,热量越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越高。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充足,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阳坡,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拔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山地林线分布越低。
3.影响林线分布的水分因素(1)纬度受信风带或副高控制的中低纬度地区,降水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2)坡向一般情况下,同一座山体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背风坡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3)海陆位置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丰富,山地林线分布较高;内陆地区降水较少,山地林线分布较低。
4.影响因素具体分析①温度:温度对林线有决定性影响,温度过低是植物生长不好的首要原因,热量不足使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不能形成干物质。
受温度因素影响,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大致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逐渐降低。
②降水:降水减少会使植物叶和芽出现干化现象,从而限制树木在更高海拔高度生长。
高山林线高度随降水减少而降低。
③其它要素:主要有地形、积雪、火及人为因素等。
二、中国高山林线高度分布规律①在30°N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
下降速率为112m/度左右。
②在30°N以南,表现出明显的东西差异: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③在藏东南一带(约29°N——32°N,94°E——96°E)达到4600米,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递减。
三、林线分布举例分析全球来讲,纬度越高,林线越低;同纬度情况下,降水量少的地区林线的高度较高(与山地迎风坡的降水、干热的焚风等相关)在平地一般是高寒地带的针叶林的北限(北半球),见于北纬60-70°附近,而海岸附近多为较此更低的纬度。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14 山地的形成(题型专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恩施大峡谷呈西南—东北走向,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峡谷中的百里绝壁、千丈瀑布、傲啸独峰、原始森林、远古村寨等景点美不胜收。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图中的百里绝壁的地质构造属于()A.背斜 B.角峰C.断层 D.陡崖2.有关组成峡谷中的岩石的叙述可能的是()A.变质作用形成 B.形成于陆地深处C.含有珊瑚化石 D.坚硬而不易被流水侵蚀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3~4题。
3.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的主要原因,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4.若甲区为含煤层,采煤时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可能是()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C.瓦斯爆炸 D.塌方事故【解析】3.C 4.C第3题,由地下岩层弯曲形状可判断甲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缺失主要是因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性疏松,易受外力侵蚀。
第4题,甲区为含煤岩层,由于为背斜构造,开矿采煤时在矿井巷道内容易积存瓦斯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遇明火或电火花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透水事故多发生在向斜构造的矿井里;井喷事故是一种有害的钻井事故,是钻井过程中地层流体(石油、天然气、水等)的压力大于井内压力而大量涌入井筒,并从井口无控制地喷出现象。
地形倒置是地表起伏与地质构造起伏相反的现象,也称逆地形。
读喜马拉雅山东段地貌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
5.甲、乙、丙、丁中属于倒置地形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乙6.甲处()①不适合选做水库坝址②从地质构造上看属于背斜谷③地质条件适合开凿隧道④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如图为我国亚热带某区域规划图。
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村镇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A.冲积扇B.河漫滩平原C.三角洲D.河流凹岸8.村镇⑤与村镇③间修建一条公路,在①②两条线路中最终选择了线路②,主要原因是线路②比线路①() A.路程更短 B.离甲河最近C.沿线少浓雾D.沿线地形较平坦【解析】7.B8.D第7题,图中村镇③位于河流中游的曲流处,水流缓慢,所处的河流地貌类型最可能是河流泥沙淤积形成的河漫滩平原。
新课程改革高中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考点分析考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TU NAN DIAN突难点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地,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
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
3.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无。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4.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海拔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海拔高;纬度高,海拔低。
(2)坡向——同一山体,阳坡高,阴坡低;迎风坡低,背风坡高。
5.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等温线为山体的雪线。
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坡向和坡度有关。
〔方法技巧〕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方法在分析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要特别关注海拔高度的差异。
WU DIAN LI悟 典 例(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米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1)~(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B ) A .地表蒸发 B .植物截留和蒸腾 C .地下径流D .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B ) 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 .荒漠带 【思维过程】设问信息:1.据水循环的环节分析水量支出;2.甲地的位置及自然带类型。
202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频考点13__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2022·全国高三专练]下图为我国45°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为不同植被类型区。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荒漠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2.甲—乙—丙植被类型的更替体现()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测试]读图,完成3~4题。
3.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A.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B.地处盆地,海拔低,热量不易扩散C.沿岸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D.终年受副高控制,晴天多,光照强4.某登山爱好者从③地山麓向上攀登,依次看到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山灌丛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2022·广西玉林模拟]大叶女贞(图1)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土壤瘠薄,根深,抗风能力强。
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栽培。
女贞枝叶清秀,生长快,耐修剪,树形整齐,夏日白花满树,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在北方更称得上常绿行道树中的“一哥一姐”。
2021年春,山东省境内作为行道树的很多大叶女贞却不见新芽(图2),其实这些树已经悄然死去。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该年山东省境内大叶女贞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山东()A.春季干旱少雨B.冬季的强寒潮低温C.春季虫灾严重D.春季的倒春寒天气6.与山东省同期相比,上海市大叶女贞树鲜有死亡现象发生,主要是因为上海市()A.温差较小B.空气湿润C.光照丰富D.气温较高[2022·全国高三测试]山区不同地方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土壤类型,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昆虫,下表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某山地基带内昆虫调查数据结果。
高考地理大一轮课件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

汇报人:XX
20XX-01-27
目
CONTENCT
录
• 山地形成与地貌特征 • 河流地貌发育过程 • 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 • 典型案例分析 • 人类活动对山地河流地貌的影响 • 总结与展望
01
山地形成与地貌特征
山地类型及分布
01
02
03
04
褶皱山
由地壳运动产生的褶皱隆起形 成的山地,如喜马拉雅山。
科迪勒拉山系形成与密西西比河流域发育
要点一
科迪勒拉山系形成
要点二
密西西比河流域发育
科迪勒拉山系是北美洲最长的山系之一,由一系列平行或 近于平行的山脉组成。它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 和加勒比板块的相互作用有关。这些板块之间的碰撞、俯 冲和挤压导致了地壳的隆起、断裂和火山活动,从而形成 了科迪勒拉山系的复杂地貌。
扇或洪积平原。
03
河流的水能资源对山地开发的影响
河流在流经山地时,水能资源丰富,为山地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便利条
件。
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下的地貌演变
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下的地貌类型
在山地与河流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多种地貌类型,如深切河谷、陡峭河岸、冲积扇、 洪积平原等。
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山地与河流的相互作用不断加强,地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河谷不 断加深加宽,河岸不断后退,冲积扇不断扩大等。
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下的地貌演变趋势
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山地与河流相互作用下的地貌将趋向于平缓化和稳定化。例如, 河谷将逐渐变得开阔平缓,河岸将逐渐变得稳定等。
04
典型案例分析
喜马拉雅山脉形成与恒河流域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山地的形成(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山地的形成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1~2题。
1.甲地所在地形区的地质构造是()A.地垒B.地堑C.背斜D.向斜2.按成因分类,乙处岩石属于()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1.A2.D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A。
第42题,看图例可知,乙处岩石是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选D。
湖南省的古丈红石林是全球唯一在古生代早期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景区。
据此完成第3题。
3.图示地貌形成的正确过程是()A.地壳抬升—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流水侵蚀、溶蚀B.流水侵蚀、溶蚀—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C.原始海洋形成—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溶蚀D.原始海洋形成—流水侵蚀、溶蚀—地壳抬升—海底沉积碳酸盐物质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沟谷两侧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应是沉积岩。
地貌形成过程应该先出现海洋,海底才能沉积大量碳酸盐物质,由于内力作用岩层抬升,流水侵蚀加剧,形成沟谷。
故C选项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5.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4.D5.C第4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5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如图为位于美国太平洋沿岸一处火山口湖附近等高线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高考地理:山地坡向及其试题例析
(高频考点)
坡向即地表坡面的指向或朝向。
通常,在北半球,坡向指南,叫向阳坡,坡向指北,叫背阳坡。
受空气流向的影响,一般还有迎风坡与背风坡之分。
一、山地坡向与太阳辐射
山地中朝向太阳的一坡日照多,一般称为阳坡,而背向太阳的一坡则为阴坡。
由于一年中太阳只能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多,所以南坡是阳坡,北坡是阴坡。
我国古语就有山之南为阳。
南半球东西走向的山脉,南坡日照少,所以南坡是阴坡,北坡是阳坡。
需注意的是,东西向山脉南北坡的阳坡和阴坡较明显,而南北向山脉可分为东坡和西坡,光照差别不是很大,其阳坡与阴坡就不明显。
【例一】
下图表示27°N某地坡向(坡度为10°)对地表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纵坐标表示该地坡面与地平面获得太阳辐射量的比值(仅考虑地球运动和地形因素)。
完成1~2题。
1.该地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若坡度从10°增大到15°,则a点的数值将
A.增大
B.减小
C.先减小后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第1题,注意审题,强调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
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的影响大小可通过图中曲线的弯曲程度来判断,弯曲度越大,说明影响越大。
从图中四条曲线可以看出1月曲线变化幅度最大,故坡向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
因此D 项符合题意。
第2题,a位于1月份的曲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小,但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可以得出坡面相同,正午太阳高度角小时,坡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反而多。
那么,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时,坡度变大,坡面获得太阳辐射将增大。
故选项A正确。
【例二】山地的坡向和坡度决定了获得的太阳直接辐射量的多少。
下图中的①②和③④分别是甲、乙两山地在冬至日南、北坡不同坡度所接受到的太阳直接辐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图中实线代表等太阳辐射量线)。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序号代表的坡向正确的是
A.①③表示南坡
B.②④表示南坡
C.②③表示北坡
D.①④表示北坡
4.由图判断甲乙两地冬至日昼夜长短正确的是
A.甲地夜长约8小时
B.乙地昼长约8小时
C.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3小时
D.甲地昼长比乙地短约1小时
5.图中a、b的值分别为
A.16°48′,55°26′
B.18°20′,55°26′
C.18°20′,56°34 ′
D.16°48′,56°34′
【解析】第3题,甲乙两山地同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南坡向阳,总体接受太阳辐射多于北坡。
因而甲山②坡为南坡,乙山④坡为南坡。
故选B。
第4题,从图上的刻度可以看出,一格代表2小时,甲地昼长约8小时;乙地昼长约11小时多。
第5题,a点的坡向与正午太阳光线平行,就是正午太阳高度角H=90°-49°46′-23°26′=16°48′
b点的是向阳山坡,局部与太阳光线垂直,地表获得的热量和周围的坡面相比是最多的。
因而其坡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余角。
H=90°-32°-23°26′,坡度为55°26′。
二、山地坡向与降雨量
坡向对降雨的影响表现为迎风坡雨量多于背风坡。
迎风坡即迎着来自海洋、带来暖湿气流的风的一坡,另一坡则为背风坡。
判断迎风坡还是背风坡,首先要判断所在区域山地的走向和风的来向来源,山坡是否迎着暖湿气流。
我国东部丘陵山地东侧迎着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所以东坡为迎风坡,西坡为背风坡。
【例三】右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
6.就相同海拔高度来说,该山地南北两坡年降水量
A.大体相等
B.北坡较多
C.南坡较多
D.难以判断
7.该山地年降水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减少的高度出现在
A.南坡3500米
B.南坡2000米
C.北坡3500米
D.北坡2000米
8.该山地所属山脉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解析】第6题,在剖面图中的南、北坡取同样高度的两点做垂线与年降水量线相交,然后再对应年降水量线,可看出北坡降水较多。
第7题,在图中年降水量线上找到降水最多的点,然后做垂线与剖面图相交,找出对应的山坡及海拔高度,北坡约为2000米左右。
第8题,该山地年降水量较少,且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山麓海拔在1000米左右,因此为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也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等;另外天山是我国北坡降水较多的一座山。
三、山地坡向与垂直自然带谱
山地因受坡向的影响,往往一坡之隔,其光、热、水等气候生态因子差异明显,因而构成了二种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阴阳坡生境,这两种生境的差异直接影响森林植物的分布,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
二者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表现有:由于向阳坡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霜冻情况比阴坡大为减轻,故阳坡可以发展某些经济林木,阴坡则因冬季受到冻害而不宜种植。
由于热量差别,同一自然带在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雪线是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是长年积雪的下界,其高度若考虑消融量,阳坡热量高,年消融量大,所以雪线比阴坡高。
对同一山体而言,由于坡向带来的条件的变化,自然带数目也有变化。
以喜马拉雅山为例,其南坡纬度偏低,一方面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热量和降水条件都比北坡好,另一方面,北坡地势高海拔高,缺失了南坡某些自然带,所以南坡自然带数目比北坡多。
而我国的天山,由于其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水分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其北坡由于受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影响,相对湿润,自然带数目比南坡多。
【例四】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1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解析】本组题,考查学生读图分析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9题,从坐标图中可以看出,北坡和西坡缺失某一高度以下的自然带,应该是山麓高度造成的;东坡雪线比西坡雪线低,说明东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西坡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高而窄,应是因为西坡更干燥造成的;北坡雪线比南坡低是由于北坡是阴坡。
第10题,该山体2500米以下分布有常绿阔叶林带,故该山体应位于南方湿润地区;该山体1500米
以下分布着干旱河谷灌丛,说明其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答案:9.AC 10.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