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范文

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1/ 7

2020 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光照是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影响太阳光照的条件主要从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理解;②太阳光照提供的热量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热量与光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光照越多,温度就越高,反之越低;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物质运动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的磁场捕获,在地球两极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年降水量、地震与太阳黑子等具有相关性。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不同经度产生不同地方时差和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2)地球公转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问来回移动,进而引起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及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不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和昼夜长短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和季节分布差异,这就是地球上五带 1

和四季变化产生的原因。

(3)有关重要计算①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经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②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一0)×2=(24 一日落时间)×2。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一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的纬度差。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顶部。

4.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2)内力作用包括:地壳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沉岩(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褶皱地质构造断层背斜向斜 2

3/ 7

判形态断岩层一般向上岩层一般向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拱起下弯曲显的相对位移未侵蚀常形成山岭构地貌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常形成谷地东非大裂谷。

或盆地断层一侧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山造岭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向斜轴部岩地侵蚀背斜顶部受到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性坚硬不易貌后张力,常被侵蚀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被侵蚀,常形地貌成谷地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成山岭有时有泉、湖泊(4)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分布地区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化作用在地表,形成风化壳风力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干旱、半干旱地区(如雅丹地貌) 侵蚀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侵流侵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湿润、半湿润地区(如长江三峡、蚀水蚀“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作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用侵溶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蚀蚀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 (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 3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带答案解析】

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2.板块运动 对宏观地 形的影响? ? ?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高原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下的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 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 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 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 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 风力沉积地貌 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 冰川堆积地貌 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案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 ②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 ③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五.【特殊地貌】 1.嵌入式蛇曲 地点:黄河 形成过程: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2.爬升沙丘

(完整版)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考地理知识必考知识点归纳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6.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 为西半球。 7.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间为高纬度。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昨天”。 13.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15.月相的变化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 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16.地球的自转 ①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18.地球的公转 ① 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日 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2.四季的划分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一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一 据最新课程考纲要求,评估2019年新高考的方向,主要高频考点体现在: 1.离子反应:离子反应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教学中,是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常常运用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结合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共同考查离子反应。具体体现在07年全国I卷27题、重庆卷8、12题、山东卷13题、05年全国I卷中。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主要体现在化学式的拆与不拆、电荷是否守恒、反应物的量的多少问题、产物的推断和离子的漏掉的问题。 具体体现在07年全国II卷8题、广东11题、36题、宁夏11题、四川8题、海南10题、上海8题、江苏9题等等;06年全国II卷8题、上海卷19题,广东卷11题,江苏卷5题;05年全国II卷13题、江苏9题,广东6题、22题、辽宁29题上;04年上海14题、江苏13题、河南11题、广东12题等等。 3.离子共存:考查形式主要集中在“一定存在、可能存在、肯定不存在”等问题上。其命题发展趋势为: (1)增加限制条件,如强酸性、无色透明、碱性、p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 (2)定性中有定量,如“由水电离出的c(H+)=1×10-4mol·L-1 的

溶液中……”。 此外,离子共存题由选择向填空、计算方向发展由内容简单向复杂,定性向定量,条件不再单一,要加强对上述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 具体体现在07年北京7题、海南11题等;06年上海卷10题、江苏卷10题;05年江苏16题,广东16题、天津8题、北京10题;04年全国6题、江苏12题、广东13题等等。离子反应一直都是高考化学的高频考点:从历年考查频率来看: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等相关知识几乎出现在所有年份的高考题中。为此,我们不但要掌握相关知识点,更要灵活运用相关知识点。从历年考题题型来看:多以选择题为主,灵活贯穿于填空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中。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含解析)

3-3 气温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 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 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

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 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

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 (一)海、陆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 (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3.海拔因素。 (1)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2018·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第1题。 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春清晨B.初春午后 C.初秋清晨D.初秋午后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整理】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高频考点必记清单 考点一:波粒二象性 一、物理学史: 1.普朗克能量子论观点: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νεh =。 2.爱因斯坦光子论:1905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 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 成正比。即:νεh =. 3.赫兹最早发现了光电效应现象。 4. 德布罗意指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P h h ==λεν,(P 为粒子动量) 二、物理现象 1.热辐射现象(了解):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 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 这种由于物质中的分子、原子受到热激发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称为热 辐射。 2.光电效应现象: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金属中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 3.康普顿效应(了解):1923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x 射线通过实物物质发生散射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新的 现象,即散射光中除了有原波长λ0的x 光外,还产生了波长λ>λ0 的x 光,其波长的增量随散射角的不同而变化。 这种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Compton Effect)。 三、物理规律

1.黑体辐射规律(了解):黑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实验规律:(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右图) 2光电效应规律(重点):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 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饱和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光电效应的瞬时性)。 3.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重点):0W h E k -=ν。E 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E k =0 时,νc 为极限频率,νc =h W 0. 四、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的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因此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则下列关系:P h h ==λεν,。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考点二:原子结构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课后巩固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 查字典地理网通过对近年来高考地理的研究,整理了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精选总结,帮助大家有效的复习。 1、洲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陆界:亚非界河苏伊士,运河穿过埃及境,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把此分两边。 3、世界居民:世界人口分布数,最多亚洲次非洲,最少要数大洋洲,无人居住南极洲。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南美洲欧,极地沙漠高山区,热带雨林少人口。 4、澳大利亚知识总结:澳大利亚大洋环,南回归线过中间,地广人稀国发达,高原面积占一半,气候植被呈半环,动物稀有多奇观。骑在羊背坐矿车,首都设在堪培拉。 5、我国领土四端: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踩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6、中国十四邻国名称: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还有缅老越。 7、中国的行政区划: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云贵川蒙青陕甘,新藏两宁加海南,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8、我国的主要山脉:东西走向有三横,北天阴,中昆秦。湘桂粤赣夹南岭。东北一西南有三撇,兴安太行巫雪峰,长白武夷中间横,台湾山脉东分布。喜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

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 9、我国铁路干线:南北京广与京九,京哈京沪列在东。焦枝、枝柳和宝成,向南延伸交贵昆。东西京包和包兰,陇海兰新至北疆,沪杭-浙赣至株洲,湘黔株洲至贵阳,贵阳-昆明是贵昆。 10、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三江松嫩和江淮,鄱阳洞庭江汉连,太湖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粮为先。 11、学生学中国地形时,可用歌诀概括: (1)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分界线,昆仑祁连横断山,二三阶梯分界线,大兴太行巫雪峰。 (2)三级阶梯特点的影响 海洋湿润供水多,利于农、林、牧、渔棒。 许多大河向东流,沟通海陆交通网。 滚滚东流落差大,水能蕴藏阶梯间。 文章附图 12、长江概况:青藏高原唐古拉,长江源出此山间,各拉丹东是源头,自西向东青藏滇,川渝鄂湘赣皖苏,奔流上海入东海,流程全长六千三,排名世界列第三。宜昌以上为上游,切山断岭多峡谷,落差达到六千米,水力资源最丰富。中游宜昌到湖口,湖泊支流寻常见,下游湖口至海口,江宽水深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1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 3-1 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的描述 知识系统 (专辑所有的思维导图均有导出emmx格式一起打包上传,下载mindmaster即可对思维导图进行再编辑) 考点精讲 一、气候类型 (一)分布:分大陆东西岸的排序进行识记。

(二)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 1.定量法: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判断气候类型。从材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要素信息进行判断,以“温(1、7月)”定“球”(半球),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以“形”定位(半球): 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 以“温”定带(温度带): 热带:终年皆高温:> 15℃;亚热带:冷季最低温:0℃ < T < 15℃ 寒带:冷季最低温:< 0 ℃ 以“水”定型(气候类型):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气候(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冰原、苔原气候(年少雨)

夏雨型: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2.定位法:根据地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 先依据海陆位置(大陆东岸、西岸或是内陆)判断是大陆东岸的季风环流模式还是大陆西岸的三圈环流模式;再依据纬度位置判断温度带。 3.定性法:根据区域自然特征 (如气候特征、典型植被和典型动物、水文、土壤等 )和气候成因来判定气候类 型。如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热带草原的典型动物是斑马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气候类型的分布】澳大利亚(图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 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 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 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 4)。据此完成第 1题。 先根据经度或海陆位置“定模式” 西岸 东岸 气压带、风带模式季风模式 内陆 再根据气候的纬度分布规律推演“热型” 气候类型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考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1 宇宙的基本特点 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2 天体的分类 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 质。 3 天体系统的成因 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4 天体系统的级别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5 日地平均距离 1.496亿千米 6 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 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7 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 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 (天海冥) 8 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 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 液态水。 9 太阳的主要成分 氢和氦 10

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核聚变反应 11 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 的主要能源。 12 太阳活动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3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 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4 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 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5 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 11年。 16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7 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 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18 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19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 1970年“东方红”一号、1999年“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0 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 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

矿产资源。 21 保护宇宙环境 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2 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 23 地球的赤道周长 4万千米 24 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 划分 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5 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26 东西两半球的划分 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27 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8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23°26′和66°34′纬线 29 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0 南北方向的判断 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1

高考物理重点知识、高频考点、现象总结

高考物理重点知识、高频考点、现象总结 验证性实验 一、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器材:方木板一个、白纸一张、弹簧秤两个、橡皮条一根、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 3.主要测量: a.用两个测力计拉细绳套使橡皮条伸长,绳的结点到达某点O。 结点O的位置。 记录两测力计的示数F1、F2。 两测力计所示拉力的方向。 b.用一个测力计重新将结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及方向。 4.作图:刻度尺、三角板 5.减小误差的方法: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d.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 e.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f.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原理: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用水平射程间接表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 OP-----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1以v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N-----m2以V2’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m2O/N 1.实验仪器: 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米尺、入射小球、被碰小球、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2.实验条件: a.入射小球的质量m1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m2(m1 >m2)

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3.主要测量量: a.用天平测两球质量m1、m2 b.用游标卡尺测两球的直径,并计算半径。 C.确定小球的落点位置时,应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参考,作一尽可能小的圆,将各次落点位置圈在里面,就把此圆的圆心定为实验测量数据时所对应的小球落点位置。 三、验证机械能守恒 1.原理: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gh=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验证上式成立。 2.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重锤,米尺,铁架台,烧瓶夹、低压交流电源、导线。 3.实验条件: 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 b.在手释放纸带的瞬间,打点计时器刚好打下一个点子,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 4.测量的量: a.从起始点到某一研究点之间的距离,就是重锤下落的高度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mgh1;测多个点到起始点的高h1、h2、h3、h4(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要远一些好) b.不必测重锤的质量 5.误差分析: 由于重锤克服阻力作切,所以动能增加量略小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6.易错点 a.选择纸带的条件:打点清淅;第1、2两点距离约为2毫米。 b.打点计时器应竖直固定,纸带应竖直。 测量性实验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原则: (1)为避免读数出错,三种测量器具(包括毫米刻度尺)均应以mm为单位读数!

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范文 2020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1/ 7

2020 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整理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光照是地球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影响太阳光照的条件主要从太阳高度大小、日照时间长短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理解;②太阳光照提供的热量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热量与光照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光照越多,温度就越高,反之越低;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物质运动重要的能量来源。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耀斑爆发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②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带电粒子流被地球的磁场捕获,在地球两极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年降水量、地震与太阳黑子等具有相关性。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地球自转的意义: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不同经度产生不同地方时差和水平运动的物体产生偏向(2)地球公转的意义: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问来回移动,进而引起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及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不同。 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异和昼夜长短的差异导致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和季节分布差异,这就是地球上五带 1

和四季变化产生的原因。 (3)有关重要计算①根据昼弧或夜弧所跨经度进行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②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夜长时数=(日出时间一0)×2=(24 一日落时间)×2。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某地正午太阳高度):90°一太阳直射点纬度与该地的纬度差。 3.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理环境的四大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和水圈;地球外部圈层: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地壳、地幔和地核。 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地幔顶部。 4.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常见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玄武岩、花岗岩);沉积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砾岩);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2)内力作用包括:地壳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沉岩(3)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褶皱地质构造断层背斜向斜 2 3/ 7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透析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透析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世界最基本的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小编准备了高考物理高频考点透析,希望你喜欢。选择题方面 选择题大致可归纳为12类:物理学史、物体的平衡、牛顿动力学、运动学、抛体运动、万有引力、交变电流和电路、电磁感应和电容器、功和功能关系、电场基本性质、磁场基本性质、电磁复合场中的运动。 其中物体的平衡问题主要考查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万有引力方面主要考查开普勒定律、卫星运动问题和双星问题、与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新领域问题;交变电流主要考查交变电流的产生及相关规律和变压器的动态分析;电磁感应方面主要考查闭合线框做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穿过磁场区域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关系(it图像)、单导体棒在导轨上的切割磁感线运动问题;图像的主要考查运动学中的v-t 图像和x-t图像、牛顿动力学中的f-t 图像,a-t 图像,f-a图像、电路中的u-i图像等。 1、其中物体的平衡、力与运动、功与功率、动能定律、机械能守恒、电场、闭合电路、磁场、电磁感应等主干知识是出题的重点。 2、突出物理模型和建模能力的考查,如对象模型、结构模

型、运动模型、环境模型或实体模型、过程模型、状态模型等。 3、物理学方法主要有:极限分析法、等效替代法、对称分析法、图象分析法、假设推理法等。 4、物理学基本观点的应用主要有:力与运动的观点、能量观点、功能关系等的考查。 5、设置情景,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科技、医疗、体育等联系,考查考生提取信息、并进行加工的能力,应用物理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题方面 实验题都是由两部分组成,实验题一小、一大的格局基本形成。 第一部分:为一个小实验,新课标高考中的小实验大多来源于教材上的基本力学实验和基本的电学实验,小实验考查的是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注重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等的考查。如多用电表使用的考查、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考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匀变速直线运动纸带的处理、做功与速度的关系实验等是主要考查对象。 第二部分:实验大实验讲求探究的思想,关注能力的考查,常常是大纲规定的实验的适度的迁移、创新(这些实验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从近几年高考实验题的命题趋势来看,往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高考地理80个高频考点与答题技巧汇总 1.某地地理位置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2018届的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2.地形特征的描述——标准模板,按规则出牌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XX、XX、XX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大(小),地势XX高XX低; (3)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 (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海岸线、喀斯特地貌、沙漠戈壁、冰川地貌、火山等。 【引伸题型】地形对地理要素的影响=气候+河流+土壤+农业+工业+交通+城市 3.等值线题目的五读法——秒杀选择题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2018届高考可能会汇入新的等值线元素)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一 气候-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高频考点一气候 类型一影响气候的因素 【典例】 (2016·上海卷)(二十)北美洲各类气候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诸要素密切相关。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综合分析相关自然地理要素对A、B、C三类气候形成的影响。 【触类旁通】 (2017·山东青岛黄岛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图示气候区的气候类型名称,并分析形成该种气候的成因。 (2)A地区的季风气候特征不如上海典型,从其季风气候特征不典型的表现和原因两方面加以说明。(3)若图示风带的风力减弱,分析对西部沿岸气候及渔业生产的影响。 类型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

(2016·新课标2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3)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触类旁通】 (2017·辽宁省铁岭市协作体高三上第四次联考)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澳大利亚东岸B、C、D三地气候与南美洲西岸A、C、D三地气候都呈现条带状分布,形成这种状况的共同因素是__________。 (2)B地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 (3)比较二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4)简要比较澳大利亚与阿根廷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异同点。 类型三全球气候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