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进化背景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上海环城绿带建设的实践和启示

上海环城绿带建设的实践和启示

• 2.1.2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形态
外环绿带从规划形态上看是“长藤结瓜”。 滕指的是沿外环道路外侧的500米宽长约96 公里的环状绿带,其中沿道路外侧100米宽 区域为纯林带,100米林带以外400米宽的区 域为结合防护和休憩功能的绿化带。同时在 沿线有条件的区域适度放宽,规划布置10个 以植物造景为主,以森林公园、文化旅游、 体育休闲等为主题的大型公园,称为“瓜”。
顾村公园
• 顾村公园是宝山区生态专项工程的主体工程。公园规划 面积约430公顷,规划定位为集生态防护、景观观赏、 休闲健身、文化娱乐、旅游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城 市郊野森林公园。
• 顾村公园一期用地面积约180公顷,规划布局“一轴、 一带、二区、七园”。经过3年多的建设,一期180公顷 已全部建成并于2011年元旦整体对外开放。
• 2000年,正式确定了外环绿带控制性规划图纸,按照“统一 规划,逐步实施,长期控制”的原则,确定外环绿带建设范 围62.08平方公里。
• 2.1.2上海环城绿带的规划原则 • 1.不变性原则。环城绿带设置后,原则上不允许改
变其用地属性。应按功能要求严格控制土地用途管 制,并努力恢复以往在城镇开发建设中被破坏的自 然植被和地形地貌。 • 2.完整性原则。应与河流等自然要素走向以及城镇 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相结合,并合理布局,以确 保其完整。 • 3.开敞性原则。环城绿带除保留农业用地、林地外, 应优先发展开敞性公共绿地。 • 4.协调性原则。要处理好环城绿带和城镇发展用地 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相邻地区的关系。
自上世纪90年代始,上海在绿地系统规划中逐步明确了 “环、楔、廊、园、林”的绿地结构。确定了环城绿带的规 划和建设目标,并按照这一目标坚定不移的推进环城绿带建 设,历经3个5年计划,建成超过3000公顷的绿地,完成了规 划总量的50%以上,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效。

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

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

中国园林Chinese Landscape Architecture摘要:上海城市绿化曾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近20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上海市绿化系统规划的作用功不可没。

现在社会处于多变的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绿化发展从宏观到中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横向到纵向、从外延到内涵都产生了新的要求和特点。

因此,对规划进行适时修编势在必行,以解决当前局部性问题并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风景园林;上海;绿化;规划;发展文章编号:1000-6664(2010)10-0006-03中图分类号:TU 986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0-09-16;修回日期:2010-09-25Abstract:Shanghai city landscaping was once in a very low level for a long period,and has made rapid progress in recent 20years and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Th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planning of Shanghai landscaping is indispensible for these achievements.The present society is in a changing era,and there are many new require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in city landscaping development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whether from the macro view to the medium view,from theory to practice,from horizontal perspective to vertical perspective,or from extension to connotation.Therefore,timely revision of the planning is imperative to address the current local problems and clarif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Shanghai;landscaping;planning;development新时期上海绿化发展与规划的现实思考Realistic Thinking of Shanghai Landscaping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in the New Era 程清文CHENG Qing-wen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吸引了全世界对上海乃至对中国的关注。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研究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民居住品质,还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保功能。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绿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也日益凸显。

首先,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缓解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城市绿地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增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例如,城市公园、绿地可以提供休闲娱乐、体育健身场所,也为城市花鸟、昆虫等生物提供了宜居的生存环境。

最后,城市绿地可以提高城市品质,维护城市居民身心健康,促进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既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这样重要的意义,那么对于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的社会、经济、环保等多方面因素,提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确保城市绿地资源的全面合理利用与保护,维护城市生态平衡和文明和谐。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绿地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缺少绿地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逻辑结构,城市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等因素,向城市缺乏或分布不均的地区合理调配绿地资源。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城市仍存在绿地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部分城市因为城市扩展迅速,导致绿地资源不足,出现城市区域绿化率低,部分社区没有公共绿地的情况。

2. 城市绿地系统设计不合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生态环境、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而在实际操作中,设计者常常缺乏对于设计的基础理论,设计方案不够科学合理。

此外,在设计方案上多数纯粹为实现审美价值和经济利益而进行,没有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出现单调、缺乏活力的现象。

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路径探索

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路径探索

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演变路径探索
吴冠岑;章聪颖;刘静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35)2
【摘要】为了推动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采用资料分析法,深入研究上海市土地整治向全域综合整治转变的演变历程和成功经验。

结果表明,自2010年组建市级建设用地和土地整理事务中心以来,上海市十分注重土地整治的综合性和生态保护,开展了多个市级土地整治项目。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的明确,上海市依托市级项目的基础积极申请部级试点,并形成一系列可推广和可复制的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引,探索出郊野单元村庄规划引导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路径。

未来,上海市仍需继续根据试点区域特点丰富实施模式,积极创新政策,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切实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下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吴冠岑;章聪颖;刘静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管理学院;自然资源部大都市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3.24
【相关文献】
1.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进机制探索与实现路径——以松江区泖港镇试点为例
2.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路径探索——以浏阳市永安镇为例
3.新时代背景下上海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践探索
4.辽宁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路径探索
5.村庄规划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联动路径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范文

《2024年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范文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篇一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和现状,对于理解城市发展与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从要素、关系、功能三个维度,对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分析1. 人才要素上海作为全国人才高地,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研发团队,各类人才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 技术要素上海在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着上海的技术进步。

3. 资本要素金融市场发达,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4. 政策与环境要素政府政策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关系构建1. 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竞争与合作共存关系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创新主体互相学习、合作,形成了良性竞争的环境。

3. 政策与市场互动关系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相互促进,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1. 驱动经济增长上海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和高效配置,驱动了经济增长。

2. 促进产业升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推动了上海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 培育创新文化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培育了上海人的创新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五、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未来展望1. 演化过程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2. 未来展望未来,上海应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技术研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城市持续创新发展。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修改版]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上海绿地调查报告上海绿地调查报告城市园林-园林城市正是21世纪城市建设的重要命题。

生态、环境质量、最佳人居等新的城市观念都是与城市园林结缘的。

一个现代化国际城市必备完善的绿化系统,都是以城市绿地为纽带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生活,聚居于城市;人们为了生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

城市绿地空间是城市中人与自然的交流平台,它为久居混凝土森林中的城市居民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空间,使得居民能够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享受生活。

在信息交流频繁、思想文化交汇、艺术风格多元、功能要求复杂的今天,被誉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正日新月异地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采用了较之以往丰富得多的技术手段和设计元素。

综观上海,这几年,上海的公园绿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引人瞩目。

世纪公园世纪公园位于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东南部、世纪大道的终端,公园西北临行政文化中心、上海科技城,东南临国际博览区与内环线相接,世纪公园规划用地规模140.3公顷,总投资约8.44亿元人民币。

是上海内环线中心区域内最大的富有自然特征的生态型城市公园。

世纪公园的总体规划,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人与自然的结合,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

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主体,园区建有中央湖岛、会晤广场、乡土田园、国际花园、树林草坪等景区,以及鸟类保护、科学体验,露天表演、儿童游乐园等设施。

以及世纪花钟、镜天湖、南国风情、东方虹珠盆景园、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群龙追月喷泉、缘池、竹林、鸟岛、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国等。

体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栖的设计思想,反映公园内阡陌纵横、丘陵起伏、乔木长绿、湖水清澈的景观效果。

园内种植银杏、香樟、广玉兰、悬铃木、雪松等大型乔木。

园内乔灌相拥、四季花开,湖水荡漾、溪水蜿蜒,竹影斑驳、草木葱郁。

陆家嘴中心绿地位于小陆家嘴,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心绿地,在金融贸易中心区林立的幢幢高楼中,被称为城市中的一叶“绿肺”,进入绿地,感受到的不仅是空气清新,心旷神怡,还能寻到浦东变迁的脉络。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

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利用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上海世博会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型活动,充分展示了上海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城市形象和城市绿地建设成果。

然而,世博会结束后,如何合理利用世博会的绿地资源,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上海世博会绿地现状分析上海世博会绿地总面积为97 公顷,其中包括园区内、园区外和临时建设的绿地。

世博会结束后,上海市政府开始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绿地资源。

从现状来看,世博会绿地已经有了初步的利用成果。

例如,园区内的“世博公园”开放给市民休闲活动和租赁业务使用,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场所;园区外的绿地,则利用为公共交通、道路建设和产业用地。

临时建设的绿地,则在世博会结束后将全部撤除。

然而,其它一些绿地资源,如世博会主题馆、国际馆等,由于存在复杂的地块归属、建筑物保护等问题,暂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这些绿地如何转化为有效的社会资源,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价值上海世博会绿地是上海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价值。

从社会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升了城市形象,为上海的城市推广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在未来的利用过程中,这些绿地可以继续作为市民休闲、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场所,同时还可以开放给游客参观、体验,推动城市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经济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可以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一方面,这些绿地可以利用为商业、服务、创意产业等用地,为城市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另一方面,这些绿地还可以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从环境价值来看,上海世博会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对这些绿地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城市绿化水平和环保治理水平的提高。

三、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建议针对上海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的问题和价值,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确定绿地用途。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

上海绿地调查报告近年来,环保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的环保措施也有所加强。

而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上海在环保方面的表现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近日,上海绿地调查报告公布,揭示了上海市绿地建设、管理和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关注。

首先,上海市绿地面积较为庞大,但总体绿化率却并不高。

截至2018年底,上海市绿地总面积为2917公顷,其中公园绿地占比最大,达到1297公顷,其次是郊野公园绿地和生态公园绿地,分别为756公顷和676公顷。

虽然总体绿地面积较大,但若将绿地面积与城市总面积相比较,上海市的绿化率仅有16.2%,明显不如国际大都市的标准。

此外,上海市绿地的分布不均衡,市中心区域绿地较少,而远郊和新城区绿地较多,这也导致了市中心区的空气污染较为严重。

其次,上海市绿地管理和保护存在不足。

报告指出,在绿地保护方面,城市管理部门存在监管不严、执法不力的问题,很多绿地受到建设、施工等活动的侵扰和破坏,绿地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另一方面,上海市在治理园林垃圾和绿地违建方面也存在问题。

近年来,上海市在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措施不断,但园林垃圾治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绿地违建也是上海市绿化管理的难点之一,虽然城市管理部门加强了打击绿地违建的力度,但由于投资回报诱惑和管理盲区等原因,仍有很多违法建筑存在。

最后,上海市绿地建设需要优化和升级。

报告指出,上海市绿地建设大多以塑造城市形象为目的,注重建设的规模、造型等,而忽略了绿地的生态功能。

例如,很多公园的建设中存在绿化草皮的过度使用,导致水资源浪费和土地质量下降。

因此,上海市绿地建设需要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加强对本地物种的保护,合理进行选地、种植和施工。

总的来说,上海绿地调查报告揭示了上海市绿地建设、管理和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今后的绿化建设中,上海市应该注重绿化质量和绿地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的监管和执法机制,推动全民环保理念和规范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绿化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进化背景的研究

摘 要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以上海城市及其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上海
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绿地系统要求与认识的改变,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 想、 绿地建设、 规划指标、 布局结构和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历史演变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其城市绿地 系统进化的内在动因和原始动力。 关键词 !"#$%&’$ 风景园林 绿地系统 进化 上海城市 ./0 12103 425678 9:;<=0= :6 >/26?/25 ;5@8 26A 5@= ?3006=12;0 =8=@04 B2=0A :6 3090306;0
“ 十一五规划纲要 ” 随着 的出台, 迎来了加快国 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推进浦东综合配 套改革试点、 办好 "#)# 年上海世博会、 国家规划长 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等重要机遇 。
*%+
!
人对绿地系统需求的演变 作为一个典型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下膨胀
起来的大都市, 旧上海时期, 因为贫困, 人们对绿地 的需求很少, 只有少数的达官贵人和租界拥有私家 花园和公共绿地。 国外资本家在上海建厂造楼排放 污染, 根本不考虑植树造园。 解放后的 ,# 年间, 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的 改善, 经过多方长期努力, 上海市民在城市绿化领域 作出了前人四五百年没有做成的事, 城市绿地迅速 增加。 但是与城市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对绿化的 需求来看, 这略大于一张报纸面积的人均绿地, 还是 显得微不足道。 《 生物多样性公约 》 改革开放后, 联合国 的签订 “ 国家园林城市 ” 和 评比的开展, 城市绿地已经成为 提升上海城市国际地位的重要标志。 人们对绿化价 值有了全新的认识, 对城市绿地的需求逐年增加。 在 上海市多任书记、 市长的带领下, 城市绿化逐渐成为 “书记带头上阵绿 上海市民共同奋斗的目标, 出现了 化, 万千群众建绿护绿” 的浩大场面。 在社会、 人文学 家心目中, 上海绿地有了更高尚的功能。 复旦大学社 “ 会学专家顾晓鸣先生指出: 城市绿化可以控制市民 情绪、 调节人际关系, 成为现代精神文明和德治的重 ” 要基础和有力手段! 绿地可以缓解都市人的压力、 抚慰他们躁动的心灵、 减少过激行为的发生等, 使社 会更平静、 更文明 * - + 。 通过近 )# 年的不懈努力, 上海城市的绿色越来 越浓。 市民对绿色消费的追求日益提高, 越来越多的 社会资金开始投向城市绿化。 市委市府对城市环境 绿化建设的重视度不断提高, 从新闻媒介上每年上 海园林城市建设占据头条要闻的数量变化可以发 现, "### ! "##, 年的新闻条数远远高于 )$$. ! )$$$ *.+ 年 。 各种奖励、 补贴有效地调动了各区县对绿化建 设的积极性。 增加城市绿化、 播撒环境绿色、 对绿色 文化的正确引导, 使得上海市民生活环境和文化素 质得到提高、 都市形象日渐提升、 生态环境得以改 善, 大大小小的绿地成了上海人降温避暑、 健身消遣 的好去处。 " 上海城市绿地系统进化 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论的角度来看, 绿地
,# ### 绿地面积 & ’(" "- ### "# ### )- ### )# ### - ### # 2". .% )$") ! )$%$ 年 /.) "." )$2. ! )$$2 年 日期 )$$2 ! "### 年 "### ! "##- 年 2 "/2 - /,# " /// ), ,)$ )" #,2 "2 2.-
)$%$ ! )$/2 年
市区绿地 & ’(" 公共绿地 & ’("
图$
上海绿地历年建设情况发展
绿地建设与指标的进化 ()$)" 年以前) "# $# $ 起源阶段 "# $ 自古以来, 上海先民有在房前屋后栽树植竹的 传 统, 一 些富 豪还 修建 私家 园林 。 同治 五 年 0 )2.. 年1, 英国殖民统治者建成了上海第 ) 个公园, 即黄 浦公园。 以后又陆续辟建一些公园、 绿地。 民国前的 上海没有绿地系统, 公共绿地的布局主要以公园形 (见图 ") 式为主, 并且只为少数公众开放 。
’-( ( #%%% ! "$"$ 年 ) 城市总体规划 》 , 明确提出要把

(#,&$ ! #%&% 年) 缓慢发展阶段 是当时中国最早的 ) 个通 上海于 #,&- 年开埠,
商口岸之一, 经过长期的发展, 逐步成为中国的工商 业大都市和远东最大的城市。 在此后的 #$$ 年里, 外 国列强纷纷入侵, 上海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政 治、 经济、 文化侵略的主要据点 。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 从城市绿地系统有机进化 论的观点出发 , 研究上海绿地系统的进化发展及
’#(
(#%&% ! #%+, 年) 稳定发展阶段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上海新的发展历史篇章。
其内在规律。 ! 上海城市发展演变 城市经济的发展为绿地系统的进化提供了必要 的物质基础, 是进化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从早期的农 业经济开始, 上海经历了 ) 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 ! #,&$ 年) !" ! 初步形成阶段 远在 "$$$ 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上海还只是 个小 渔 村 。 它于明清开始兴盛, 宋朝开始设镇建 治, 北宋初期形成新 的市集, 经济功能十分明显 。 此外, 魏晋之后,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也直接影响到上 海城市的经济建设。 公元 #*,) 年, 清政府在上海设 立海关。 上海已成为商贾云集的繁华 #% 世纪中叶, 港口 !" #
:9 A:40=@5; 26A 2B3:2A 2;/50C0406@= :9 3072@0A 9507A= D >/26?/25 A0C07:1406@ 56 1:75@5;=D 0;:6:48 26A ;<7@<30 2= E077 2= 10:170 F = 30G<530406@ @: ?3006=12;0H ./0 1726656? 5A02D ;:6=@3<;@5:6D 728:<@D 26A 56I A046595;2@:38 =8=@04 :9 >/26?/25 <3B26 ?3006=12;0 230 26278J0A 26A ;:41230AH ./0 4:@575@8 :9 0C:7<@5:6 :9 >/26?/25 <3B26 ?3006=12;0 =8=@04 5= 30C0270AH ()* +,%-# 726A=;210 23;/5@0;@<30 ?3006=12;0 =8=@04 !" $ 0C:7<@5:6 >/26?/25 K5@8
"##$ 年
第 % 期・
园林绿化
系统作为城市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受到城市系统 的影响和制约 * / + 。 人的需求是导致绿地系统进化的 直接动因, 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的跃升为 绿地系统进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成为其进化 的基础动力。 绿地系统外部物质、 能量、 信息运动方 式的逐步优化, 致使其内部结构和空间结构从无序 向有序进化, 最终使得上海城市绿地系统向着更高 层次突变进化 * ) + 0 见图 ) 1 。
’"(
英、 美、 法等国分别在上海开辟租界, #,&) 年后, 各租界后来均有扩展, 成为当时城市的主要地域空 间载体, 传统城市空间结构被迅速打破。 城市经济真 正意义上的发展尚未形成, 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状态。
上海建设成为现运中心之一。
! "# !
・上海建设科技
图% #&&$ * ’+#+ 年上海绿地布局结构分析 ( 系统布局有机进化形成 )
至 +%%) 年底, 上海市区绿化总面积达到 ) ",) 其中, 公共绿地面积 " ,,, /0" , 人均公共绿地 /0" , 面积达到 ". %- 0" 2 人, 绿化覆盖率为 +%. +3 , 郊区 基本实现每区 + 个公园的目标。 绿地年 +$ 多年间, 均增长 &+# /0" 。 !" #" % (+%%) ! "$$’ 年) 跨越式发展阶段 上海市紧紧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这 +%%) 年以来, 个目标, 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 上海特色的绿化发 “见缝插 展之路。 遵循科学合理、 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 “规划建绿 ” 绿” 转变为 。 "$$" 年的阶段规划从整个 市域大环境出发, 按功能进行布局, 辟出成片绿化用 “ 地,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建设 城乡一体化、 平面与 “主体 ” “网络 ” 垂直结合的立体绿化 ” , 形成 通过 , 与 “ 核心 ” 相互作用的市域绿化, 使得各种形态绿地的
图!
清代上海县城绿地布局结构分析 % 系统无机状态 &
()$)" ! )$%$ 年) (见图 , ) "# $# ! 雏形阶段 民国初期, 除外滩绿地以外, 上海租界内外已有
! "" !
园林绿化
!" #" $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 1 +%%) 年) 稳定增长阶段
上海的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 )$ 年代末, 在土地有 " 个指标在全国特大城市中排名倒数第 +。 偿使用和城市建设等政策推行后, +%%& 年的阶段规 划以一心两翼、 三环十线、 五楔九组, 星罗棋布地为 城市绿地结构布局。 采取点状、 环状、 网状、 楔状、 放 (见图 ’) 射、 带状等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 上海绿化建 设结合城市道路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居住 区的规划建设, 成效显著。 其中,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