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水肿中医治疗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治疗效果探析

小儿肾病综合症临床治疗效果探析【摘要】目的:了解小儿肾病综合症的发生率及特征,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 ns)的疗效。

方法:收集 2008 年 2月至 20011年 10月在我院的 30 例肾病综合症的资料并进行分析,随机将 30 例患儿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运用中药配合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观察尿蛋白转阴、水肿消失、高脂血症消失、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

结果:患儿治疗缓解率明显增高,而疾病复发率降低了。

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易复发、患儿的心理因素、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合理用药、家庭护理与疾病愈后密切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 ns 疗程短,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小儿肾病;健康教育;药物治疗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小儿肾病综合症 3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15例。

治疗组:男 10 例,女 5 例,年龄 5 ~16 岁,平均 10 岁;初发病者 10 例,病程 7d ~2 个月,平均 12.5d,复发者 5 例,病程 6 个月~ 3 年,平均 18 个月,24h 尿蛋白定量 3.5 ~ 11.29。

对照组:男 9 例,女 6 例;年龄 6 ~ 15 岁,平均11 岁;初发病者 11 例,病程 5d ~ 2 个月,平均 15d,复发者 4 例,病程 7 个月~ 2 年半,平均 18.5 个月,24h 尿蛋白定量 3.5 ~ 10.89。

两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p >0.05)。

2、治疗及观察方法:2.1 药物治疗小儿肾病综合症治疗初治时激素的应用,一般采用强的松口服,剂量为每日1·7mg/kg至2mg/kg,最大量不能超过60mg/d。

尿蛋白转阴后激素减量的时机、方法非常重要,为防止肾病复发,一般都采用移行减量法。

2.2 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强的松 1.5mg /( kg.d)(最大量≤50mg /d),分 4 次口服,持续 3 周。

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

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

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1. 引言1.1 背景小儿肾病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在短时间内大量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在小儿肾病综合症中,合并高度水肿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健康。

对于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和挑战,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开展对于该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指导,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通过对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研究,有望为未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提升小儿肾病综合症患儿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方法,并评估其疗效和预后情况。

通过对目前医学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总结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医生在处理这类疾病时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治疗方案的比较及预后情况的观察,我们也希望能够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建议,为未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指导,促进患儿的康复与治疗效果的提高。

1.3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至2020年期间在我科确诊为小儿肾病综合症合并高度水肿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共纳入100例患儿,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范围为1岁至10岁。

所有患儿均接受了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随访。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首先对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以明确疾病的特点和严重程度。

利用超声、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儿进行肾脏结构和功能的评估,为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肾系疾病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肾系疾病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儿科学【代码:333】-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肾系疾病[单选题]1.治疗小儿水肿风水相搏证的最佳方剂为()。

A.越婢加术汤B.五苓散C.五皮饮D.麻黄连翘赤(江南博哥)小豆汤E.真武汤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小儿水肿风水相搏证,症见水肿多先从眼睑开始,继而四肢,甚则全身浮肿,颜面为甚,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小便少,或有尿血,伴有发热恶风,咳嗽,苔薄白,脉浮。

治以疏风利水,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因此答案选D。

[单选题]2.小儿水肿气阴两虚证的治法是()。

A.益气养阴,利水消肿B.清热解毒,利水消肿C.活血化瘀,利水消肿D.滋阴补肾,平肝潜阳E.益气健脾,化湿清热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水肿气阴两虚证证候:面色无华,腰膝酸软,或有浮肿,耳鸣目眩,咽干口燥,舌稍红,苔少,脉细弱,治应益气养阴,利水消肿,方用六味地黄丸加黄芪。

[单选题]3.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可引起的疾病是()。

A.小便短少B.全身浮肿C.水肿D.阴水证E.阳水证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水肿为小儿时期常见的病证,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及小便短少为特征,有阳水、阴水之分。

水肿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病机关键为外邪诱发肺脾肾功能失调,气化失常,水液内停,泛溢肌肤。

AB两项,为水肿的表现。

DE两项,属于水肿的分型。

因此答案选C。

[单选题]4.小儿水肿突然出现头痛,眩晕,甚则抽搐,昏迷,其病机是()。

A.水毒内闭B.水凌心肺C.邪陷心肝D.湿浊壅塞三焦E.热扰心肝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患儿水肿,突然出现头痛,眩晕,甚则抽搐,昏迷的危重症,属于邪陷心肝证,治应平肝息风,泻火利水,方用龙胆泻肝汤合羚角钩藤汤。

[单选题]5.患儿,9岁。

水肿从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尿少色赤,伴咽红肿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

其治法是()。

A.疏风宣肺,利水消肿B.清热利湿,凉血止血C.清热解毒,淡渗利湿D.温运中阳,行气利水E.滋阴补肾,淡渗利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患儿主症见水肿从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皮肤光亮,按之凹陷即起,伴见咽红肿痛,肢体酸痛,苔薄白,脉浮等表征,故可诊断为水肿之风水相搏证。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2 4
内蒙古 中医药
临床 多见局 部 感染 、 发炎 、 水肿 、 疼痛 、 发痒 、 渗水、 渗血 、 脓肿 、 伤 赤芍 清热凉 血 , 活 血祛瘀 ; 花椒 外治 湿疹 瘙痒 , 均 为佐 药 。诸 药合
口不愈 等症 状 。 用, 共 奏解毒 燥湿 杀虫之 效 。 本 资料结 果显示 , 观 察组 总有效 率为 中药 熏洗 坐 浴疗 法是 祖 国 医学 中 医外 治疗 法 中治 疗疾 病 的 9 0 %, 对照组为 7 5 %, 两组疗效相比, 有显 著 性 差 异 ( P < 0 . 0 1 ) , 说 参柏舒 阴洗 液对肛 周疾 病有 种独 特方 法 , 具 有驱 除病 邪 、 扶 助正 气 的能力 , 它借 助温 热及 药 明观 察组 总有效 率明显 优 于对照组 。
( 5 ) : 3 5 .
[ 3 ] 江 苏新 医学 院. 中药 大辞 典 下册 [ M】 . 上 海: 上 海科 学技 术 出版
社 。 1 9 9 7 : 2 1 2 1 .
【 4 1 余伯阳, 蔡 金娜 , 吴 学俊 , 等. 蛇 床 子质 量 的研 究[ J ] . 中 国中 药杂

物作用 使血 管扩 张 以利于组 织对 药物 加速 吸收日 。 汉代 张仲景 《 伤 明显 的治疗 作用 , 而且药 物禁 忌症 少 , 无 副作用 , 值得 l 临 床 推广 。
寒论 》 中记载 “ 阳气 怫郁 在表 , 当解 之熏 之 ” , 这是 熏洗 坐浴 疗 法 的 理论 渊源 。 我们针 对肛 周疾 病 的病 因病机 , 以清热 解毒 、 燥湿 止痒 为法 , 按 照中 医辨证 论治 原则 , 选 用参 柏舒 阴洗 液处 方治疗 。 本药 组方 是 : 黄柏 、 苦参 、 蛇床子 、 白鲜 皮 、 重楼 、 何首 乌 、 玄参 、 赤芍、 花 椒。 方 中黄 柏 苦 、 寒, 归肾、 膀胱 、 大肠 经 , 具 清热燥 湿 、 泻火解 毒之 功; 苦 参 味苦 , 性寒 , 归肝 、 肾、 大肠 、 小肠经, 有清 热燥 湿 、 杀 虫之 效, 二 者 共为 君药 , 此 两药 均 含多种 生物 碱 , 对 多种 细菌 有抑 制作 用 。 白鲜皮 、 蛇床 子解 毒杀虫 , 祛风 止 痒 , 为 臣药 ; 重 楼败 毒 、 消 肿止痛; 何 首 乌解 毒 , 消痈 , 润 肠 通便 ; 玄 参 清热 凉血 , 泻 火解 毒 ;

王玉林名老中医运用四味止血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

王玉林名老中医运用四味止血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

王玉林名老中医运用四味止血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血尿经验总结小儿紫癜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肾脏疾病,患儿多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给患儿及家长带来极大困扰。

在中医治疗中,王玉林名老中医运用四味止血方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深受患儿及家长的信赖和好评。

下面将结合实际病例,对王玉林名老中医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和介绍。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小明,男,5岁,于半个月前出现血尿症状,伴有轻微水肿,父母以为是感冒引起的,给予了一些药物治疗,但症状并未有所改善,后来到医院进行了检查,确诊为小儿紫癜性肾炎。

在得知确诊结果后,父母非常着急,怕孩子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

经过朋友介绍,他们找到了王玉林名老中医进行治疗。

二、四味止血方王玉林名老中医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发现小明的脉象沉细,舌质淡白,苔薄白,肾区有轻度压痛。

结合小明的病情表现,王玉林名老中医确定了小儿紫癜性肾炎的证候为肾气不固,血热内蕴。

根据小明的病情,王玉林名老中医使用了四味止血方,该方由血竭、地龙、蚓梅、鸡血藤组成,具有祛瘀止血、清热凉血的功效。

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进行了个体化的调配和用药。

三、治疗过程及效果小明在接受四味止血方治疗后,血尿逐渐减少,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水肿也有所减轻。

经过连续一个月的治疗,小明的血尿症状彻底消失,蛋白尿也得到有效控制,体重渐渐恢复正常,面色也有所好转。

小明的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四、王玉林名老中医治疗小儿紫癜性肾炎的经验总结1. 病情的辨证施治。

王玉林名老中医强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以针对性地调配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2.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玉林名老中医在治疗过程中,充分结合了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遵循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相关调理。

治疗过程中,王玉林名老中医还重视患者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调整,结合中医养生理论,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康复。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水肿病(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水肿病的诊断标准。

(1)主症表现:浮肿,身体困重,小便短少,尿浊或血尿。

(2)次症表现:面色㿠白,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腹痛。

(3)重症表现:面色紫暗或黧黑,无尿,口有秽味,或伴胸水、腹水;频繁呕吐,四肢厥冷,面色白或口唇青紫;头痛,抽搐,谵语,嗜睡,昏迷。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学组2017年发布的《儿童激素敏感、复发/依赖肾病综合征诊治循证指南(2016)》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或晨尿蛋白/肌酐(mg/mg)≥2.0;1周内3次晨尿蛋白定性(+++)~(++++)。

(2)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

(3)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高于5.7mmol/L。

(4)不同程度的水肿。

以上4项中以(1)和(2)为诊断的必要条件。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本证(1)肺脾气虚证:全身浮肿,颜面为著,面色㿠白或萎黄,神疲气短,声低懒言,自汗,纳呆,便溏,小便短少,平素易感冒,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滑,脉浮细。

(2)脾虚湿困证:全身浮肿,肢体为著,按之凹陷,面色萎黄,身体困重,倦怠乏力,或兼胸闷,腹胀,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厚腻,脉沉缓。

(3)脾肾阳虚证:全身明显浮肿,按之深陷难起,腰腹下肢尤甚,或伴胸水、腹水,畏寒肢冷,身体重着,神疲倦卧,脘腹胀满,或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纳少,便溏,小便短少不利,面色㿠白,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4)肝肾阴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头痛,头晕耳鸣,面色潮红,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口干咽燥,或腰膝酸软,或伴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

(5)气阴两虚证:浮肿较轻或无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自汗、盗汗或午后低热,手足心热,头晕,耳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易感冒,舌红少津,苔少,脉细弱。

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摘要】总结了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应用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论治要点。

(1)大剂量激素诱导缓解阶段以阴虚火旺为主,还会出现湿热证,治宜滋阴降火,清热利湿解毒。

(2)激素隔日巩固阶段易耗气伤阴,可致气阴两虚,治宜益气养阴,补肾健脾。

(3)激素减量至小剂量阶段以肾阳虚为主,治宜温补肾阳。

(4)激素停药阶段肺脾肾三脏俱虚,治宜益气健脾补肾。

【关键词】小儿肾病综合征激素中医辨证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 , NS)简称肾病,是小儿时期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在小儿肾脏疾病中发病率仅次于急性肾炎。

小儿肾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和不同程度的水肿。

目前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激素治疗,但在激素应用过程中常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诱发感染、停药易反复等不良反应。

在激素应用过程中配合中药治疗,可减少其副作用,提高治愈率。

且在激素应用过程中有一定的中医辨证规律及特点,现总结如下。

1小儿肾病的病机肾病综合征是西医学病名,目前在中医学科内没有专属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水肿”范畴。

《灵枢·水胀》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

”古代医家的论述与小儿肾病的症状极为相似。

中医认为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依赖于肺的通调,脾的转输,肾的开阖与三焦、膀胱的气化。

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全说“五脏之中肝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热为火同肝论,娇肺遭伤不易愈”。

所以小儿时期肺、脾、肾三脏更易发生疾病。

如小儿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均可使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水液输化障碍,泛滥肌肤而成水肿。

《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

分期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分期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 风湿肿”范畴 ,小儿患者的突出特点是
小 儿 肾病 综 合 征 患 儿 2 6 例 ,观 察 中 医 分
于后 者 以真 武汤合黄 芪桂枝 五物汤温 阳 利水 ,偏 肾阳虚加补 骨脂 、肉桂 ;偏 脾 阳虚加砂仁 、黄芪 、益智仁 ;大便溏 薄 加炒 扁豆 、苍 术 。临床还可 见风水 内侵
论著 ・ 社区中医药
C H J N E S E C D M M U N 丌 Y D O C T O R S
分期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临床分析
陈兴东 2 2 6 4 0 0江苏如东中医院儿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6 1 4 x . 2 0 1 3 . 2 1 . 5 6 摘 要 目的 :探 讨 小 儿 肾病 综 合 征 的
中医诊治手 段对 患儿进行治疗 用药 ,凋
整 阴 阳 ,我们认 为中医分期 治疗是 分型 治 疗的延续 ,在疾病 的不 同时期可 能包 括 多种分 型 ,因此分 期治疗 过程 中应 以
肾病综合 征( N s ) 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屏 障对血浆蛋 白通透性增高 、 导致大量血浆 蛋 白 自尿 中丢失而 引起的一种 临床综合
包 括 水 肿 期 、进展 期 、缓 解 期 、恢 复
加 地 骨 皮 ,生 牡 蛎 ,脾 肾 阳虚 加 菟 丝 子 、淫羊藿 等 。③缓 解期 :此期 患儿表 现为气滞 血瘀 、脾 肾虚衰 ,重在益 肾运
脾 ,佐 以活血化瘀 ,可用 桃仁 四物 汤加 减 ,血瘀 明显 加丹 参 、益母 草 、蒲 黄 ,
期 ,水肿期 以脾虚湿 困型为 主 ,水肿 消
退 期常 见 于疾病 的后期 ,以肾 虚为 主 , 而大量蛋 白尿期 常见于邪盛 正虚 的水 肿 期 或复发期 ,所 以诊治用药 时需根 据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水肿中医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小儿水肿的不同类型,探讨辨证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5例水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

结果:小儿水肿主要类型有风水相搏、湿热内侵、肺脾气虚、脾肾阳虚等,通过对症治疗后,85例患儿中治愈25例,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7%。

结论:辨证论治能够从病因、病原、病变等方面出发,通过采取相应的药物切断病原,解除病因,控制病变,达到治疗效果。

标签:小儿水肿;中医;辨证;治疗
小儿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面目、四肢甚至全身水肿,小便短少的一种常见病症。

病理变化以脾、肺、肾三脏,对水液输布功能失调为主[1],因此此种病症包括了多种疾病,比如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阳水和阴水,阳水与西医中急性肾炎相对,而阴水与西医中肾病综合征相对,而阳水和阴水又分为多种类型,每种各类型的病因不尽相同,因此在中医治疗中的方法也各有差异。

本院通过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小儿水肿,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5例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水肿患儿,其中,男48例,女37例,年龄1~10岁,平均5.6岁,病程10~42 d。

1.2诊断标准
1.2.1阳水(46例)病史:病程短,病前1~4周常有乳蛾、脓疱疮、丹痧等病史;临床表现:水肿多由眼睑开始,逐渐遍及全身,皮肤光亮,按之随手而起,尿量减少,甚至尿闭。

部分患儿出现肉眼血尿,常伴血压增高。

严重者可出现头痛、呕吐、恶心、抽风、昏迷现象;实验室检查:尿常规镜检有大量红细胞,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尿蛋白增多。

1.2.2阴水(39例)特点:病程长,反复发作;临床表现:全身水肿明显,呈凹陷性,腰以下肿甚,皮肤苍白,甚则出现腹腔积液、胸腔积液,脉沉无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蛋白显著增多。

1.3不同类型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风水相搏(28例):患儿水肿多从眼睑开始,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蔓延至四肢,严重时为全身水肿,尿少或尿血,并伴有咳嗽、咽痛、肢体酸痛等症状,苔薄白,脉浮。

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主要由连翘8 g、赤小豆10 g、杏仁6 g、桑
白皮6 g、车前子5 g、生姜3 g、大枣3枚等组成。

表寒重加防风、荆芥、桂枝;表热重加金银花、浮萍;水肿甚者,加泽泻、茯苓、猪苓;尿血加白茅根、大蓟、小蓟。

湿热内侵(18例):水肿见于面肢,小便黄赤短少或见尿血,烦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选用五味消毒饮合五皮饮加减,主要由金银花15 g、野菊花6 g、蒲公英6 g、紫花地丁6 g、桑白皮6 g、生姜皮6 g、大腹皮9 g、茯苓20 g等组成。

高热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结加大黄;尿血加大蓟、小蓟。

肺脾气虚(20例):水肿仅见面目,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小便略少,易出汗,易感冒,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

选用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加减,主要由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山药10 g、莲子10 g、薏仁6 g、茯苓6 g、砂仁6 g、防风10 g、黄芪10 g、白术6 g等组成。

食少便溏者加苍术、焦山楂;小便清长者加附子、桂枝;水肿明显者加泽泻、大腹皮、车前子等。

脾肾阳虚(19例):水肿见于全身,尤以腰腹下肢最为明显,畏寒肢冷,面白无华,神倦乏力,小便少,大便溏,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

选用真武汤加减,主要由附子3 g、补骨脂3 g、白术8 g、茯苓10 g、白芍6 g、生姜6 g等组成。

偏于脾阳虚者,加苍术、党参、干姜;偏于肾阳虚者,加仙灵脾、肉桂;神疲气短乏力,加党参、黄芪;水肿较甚,尿少,加猪苓、泽泻、大腹皮等。

1.4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2],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基础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但尿常规仍有部分异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和尿常规有所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尿常规无改善。

1.5统计数据处理
统计数据应用SPSS 11.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治愈25例,显效4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47%;病情越轻,总有效率越高,见表1。

2.2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项目比较
阳水和阴水两种类型治疗前后尿蛋白有明显改善,尿镜检查转阴时间相当,见表2。

3讨论
水肿在中医中包括了多种病症,主要应对西医的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征,该病多以外感风热,乳蛾、疫喉痧或疮痍、疖痈等病为先导,在患儿体质虚弱时,邪可伏于内,待一定程度后出现一系列症状。

其中的邪既有外邪如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也有内因,如肺、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内、外因相合导致水液代谢异常,水湿潴留发为水肿[3]。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热、寒、湿邪,从口鼻或皮毛侵犯肺经,使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风毒内归于肺;而湿热内侵肌肤患有疮疡疖痈、丹痧疹毒,内归于脾。

当风湿热毒外袭肌表后,肺失通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引起水肿。

同时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且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脾为土脏居中焦,有运化水湿之能,为水之堤防,脾健则水湿自能运化。

而小儿常因肺、脾气不足等特点,肺虚通调失职,气不化水,脾虚运化失权,土不制水,以致水不归经而横溢肌肤,产生水肿[4]。

肾为水脏,为水之下源,主温煦和蒸化水液,在患儿体虚时,肾常虚,影响脾阳运化,脾虚及肾,无以温化水湿从膀胱而去,继而表现为水肿。

从以上分析可见,小儿水肿与脾、肺、肾有密切关系,治疗应从此三脏下手。

本组中,笔者采用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总有效率高达96.47%,而且病情越轻,总有效率越高,提示临床对于小儿水肿应尽早治疗,更能体现治疗的有效性。

本次研究对于不同的病症,采用不同的治疗药方,比如风水相搏症中的麻黄,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赤小豆利水消肿[5];再配以杏仁、桑白皮、车前子宣肺降气、利水消肿。

湿热内侵症中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清热解毒;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利水消肿。

肺脾气虚症中的党参、黄芪、白术、山药、莲子补气益肺以固表、健脾以利湿[6];薏仁、茯苓健脾利湿;防风配黄芪、白术益气祛风固表。

脾肾阳虚症中的附子、补骨脂温肾壮阳以化气行水;白术、茯苓健脾利水;白芍、生姜和营温中。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8-81.
[2]苗成龙.小儿急性肾炎371例的治疗分析[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5(1):73.
[3]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5-48.
[4]李霞.中医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和治疗概况[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25(1):78-80.
[5]曾秀池.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38例[J].中国中医急
症,2010,5(9):1559.
[6]韩双丽,张秋,张昱.张昱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肾病综合征验案2则[J].北京中医药,2010,29(9):708-7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