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精编版

合集下载

董氏密穴——精选推荐

董氏密穴——精选推荐

董⽒密⽳⽴竿见影的头痛失眠奇⽳拇指背⾯末节中央. 毫针垂直刺⼊, 刺⼊深度为1cm 左右, 留针30 分钟. 每⽇⼀次. 连⽤1-6 次. 该头痛奇⽳, 对枕⼤神经痛, 紧张性偏头痛有奇效, 对颈椎病引起的后头部昏胀痛也有良效, 对安神治失眠及晕厥有奇效,应⽤该⽳治疗顽固性失眠基本都能让患者当天得到有效有睡眠. 总之该⽳有安神定痛, 开窍醒神的效果显著.治失眠奇⽳⽳位:在⼿背中指掌指关节最⾼点(即拳尖处)。

针法:直刺或向上斜刺2-3分深,针感:有痛胀感即可,留针法15分钟左右,临睡前针效果更佳。

对治疗长期失眠的患者均有奇效。

⼗七椎治疗腰腿疼痛[位置]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腰椎棘突下。

⽅法是⼀根针沿⽪下进针,进针约1⼨时捻转让针⾝被肌纤维缠绕,感觉针⾝有沉紧感时向下压,这时⼀般会出现针感向下传导,那条腿疼痛针感就会传到那条腿,⽤的好的话能够传导到⾜底。

这个效果不错,急性疼痛效果最佳,可收⽴杆见影之效。

顽固性腰间盘突出针灸对那些顽固性的经多种⽅法治疗⽆效的病例,应⽤此法,可有针到病除之效。

[取⽳]1、腰五龙2、承⼭3、环跳4、昆仑5、委中上图:[转载]神针绝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满针针灸( 针灸五龙针法主治疾病: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腰椎⾻质增⽣、颈椎综合症、肾亏、肾虚、肾寒、腰肌酸软、胸背疼痛沉⽊、肩胛风寒、脊柱炎、脊髓空洞症、脑供⾎不⾜。

胸五龙针⽳位:1风门:位于第⼆胸椎棘突旁开1.5⼨左右各⼀⽳共⼆⽳.2厥阴俞:位于第四胸椎棘突旁开1.5⼨左右各⼀⽳共⼆⽳.3⾝柱: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具体操作:⽳位常规消毒,取2.5⼨毫针45度⾓进针,平刺推进.留针30分钟.腰五龙针⽳位:1三焦俞:位于第⼀腰椎棘突旁开1.5⼨左右各⼀⽳共⼆⽳.2⼤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旁开1.5⼨左右各⼀⽳共⼆⽳.3命门:位于第⼆腰椎棘突下具体操作:⽳位常规消毒,取2.5⼨毫针45度⾓进针,平刺推进.留针30⼀分钟⽌痛,各种痛都可以⽌,效果神奇!⼈⾝上任何⼀个地⽅痛,都在⼿指上有⼀个压痛点。

董氏奇穴八八部位解穴

董氏奇穴八八部位解穴

董氏奇穴八八部位解穴
解穴
[董师原文]
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寸,向前横开三分。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下针后将针缓缓转动,病痛解除即取针;留针时间以八分钟为限。

如患者晕针不省人事,即将其口张开,以扁针筷子汤匙或手指按其舌根,精用力重压三下,见其欲呕吐时,以凉水洗其头,并以湿毛中覆盖其头部,令饮凉开水平杯即苏,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

如患霍乱引起休克,可用凉水洗头,使其恢复知觉,然后用针药治之。

[诠解发挥]
穴名:能解晕针及气血错乱,故名。

定位及取穴:可在梁丘穴下一寸取穴。

现代解剖:伸膝时在髌骨上缘中点直上方二寸,股直肌和腹外侧肌之间。

(重点)董氏奇穴重点穴位整理

(重点)董氏奇穴重点穴位整理

(重点)董氏奇穴重点穴位整理叉三:握拳取穴,针尖紧贴弟四掌骨进针,扎到四五掌骨交接缝处,进针很深。

三又三功效极其强大,的使用频率极高的穴。

此穴在三焦经上,肾与三焦通,可补肾又理气,肝脾肾皆治,可快速提升身体免疫力(一针即把后溪腕顺一二液门中渚中白下白所有穴贯穿);可提神醒脑,治疲劳无力,头晕脑胀,四肢酸疼;叉三配灵骨申脉火菊治上眼脸下重速效;重点,叉三是治五官类疾病的特效主穴,这疼那疼的病,喉咙疼耳鸣牙疼流鼻涕眼疼见风流泪。

感冒二针:木穴配叉三,主针对感冒后打喷嚏,流鼻涕特别多。

如感冒后嗓子疼,咳嗽偏多,用叉三配土水中穴。

头疼二针:大白配叉三。

九里六:【九里穴】是董氏针灸的止痛要穴,但凡全身從头到腳,只要疼痛病症,皆可治疗,還有四肢病症及身体侧面病症,大家猜猜此穴能治療什么呢?【九里穴临床配穴与运用】(一)本穴配木斗、木留、肩六穴、手六白,治療半身麻木。

(二)本穴可配四花穴、驷馬穴、上三黄可治游走性疼痛。

(三)治療肩周炎可本穴加側三里、側下三里、三重穴、三肩穴(四)本組穴配穴三重穴、驷馬穴、腕顺穴可治療耳鸣耳聋,配木斗木留、三重穴可治偏头痛。

上脘:以通滞为主;中脘:以和胃为主;上白穴:肩背痛。

肾关:1.肾关+复溜(扎0.5-0.8)治手麻;2.近视远视老花闪光眼球歪科飞蚊症眼疾,配太阳穴点刺出血更好。

直刺(強心,治高血压)可强心,闷胸痛;斜扎(向外45度,向膀胱经肾经透过去,一针透三经络脾肝肾)补肾又治眉棱骨疼前头疼。

调心肾,治脑神经衰弱,失眠。

天皇穴直下1.5寸。

3.兼肾关:离开肾关穴0.5-0.8分,扎向里面向着阳陵泉方向。

也可往阳陵泉方向透,用三寸针透过去(如果不会这样扎,也可从阳陵泉再扎一针往肾关透)。

腕顺:肩、膝、腰、关节、颈椎、踝以顺。

拇指回头:便秘、痔疮、肛门、尾椎、坐骨神经、妇科、男科、膀胱、肾功能不全之肾脏疾病(蛋白尿血尿小便不利)。

中指回头:侧面、胁肋、中焦肝胆区、肩背腰坐骨神经痛,所以也是手掌上治疗脊椎的穴位。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

董氏奇穴针灸大全董氏针灸董氏奇穴针灸取穴少,见效快,治疗范围广,对各种痛症、面瘫、鼻炎、哮喘、胆囊炎、结肠炎、耳鸣、不孕症、妇科病等等,均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第一章头面颈项一.头部(一)头痛:1.木火加肺心;妇科;富顶;后枝;火主(心脏病引起);天皇;火散;针灵骨立可缓解2.背部五岭点刺(二)偏头痛:指三重;妇科;六完;三重(特效);四花外点刺;[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 4~5次,头痛即不复发];九里;耳背刺加足解穴(三)前额痛:二角明加中白;火菊加火连;水相加中白;五虎四(四)后项痛:指三重加人皇(五)头顶痛:妇科(六)巅顶痛:门金(七)巅头痛:火主(八)眉棱骨痛:二角明;花骨一;肾关(九)鼻骨痛:二角明;花骨一(十)后头痛:指三重;火菊加火连;水相加正筋加正宗;冲霄点刺出血(十一)太阳穴部位:门金二.眼疾病(一)眼角痛:大、小间;海豹;火散;花骨一(二)眼角发红:上白;花骨一;驷马(三)眼花:火腑海;火散(四)眼晕:火菊(五)眼散光:肾关;中白(六)眼球歪斜:肾关加三皇(七)眼暴癢:上白加上三黄;花骨一(八)眼癢:上白;火硬刺(九)眼发干:木穴;明黄;复溜(光明)(十)流泪:木穴(十一)火眼病:腕顺一、二(十二)青光眼:肾关加复溜加行间(十三)白内障:水相加肾关加人皇;四花中;光明(十四)针眼:灵骨左右交刺,一、二次即愈(十五)角膜炎:耳尖、肝俞、五岭点刺出血;加针上白穴,效果更佳;驷马穴(十六)眼跳:侧三里,侧下三里,肾关;风市,复溜三.鼻疾病(一)鼻炎:指驷马;火腑海穴;分金;四花上加驷马;马金水(过敏性鼻炎:印堂)(二)鼻衄:腕顺二穴;肩中;博球(三)鼻塞:火硬(四)感冒鼻塞:肩中特效,门金;侧三里一针通四.耳疾病(一)耳鸣:;指驷马;灵骨(肺经虚者);火硬;六完;花骨一(二)耳聋:灵骨;花骨一;驷马;三泉;先三重放血,再驷马穴;总枢穴放血(三)耳中神经痛:木留(特效)(四)耳炎:指驷马(五)中耳炎:外三关;外踝四周散刺出血(六)美尼而:六完;上三黄加百会(留针二小时,特效)(七)耳痛:三重,四花外同时点刺出血五.口舌齿疾病(一)下颌痛、张口不灵:火硬(二)口内生瘤:四花上,四花中点刺(三)牙痛:浮、外间;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灵骨(四)唇喎:火主加灵骨;一、二、三重(五)唇生疮:犊鼻点刺(六)牙龈出血:上三黄(七)舌根较大而言语不清者:失音(八)舌强言语困难:三重加木留;肩中,商丘(九)唇痛、白口症:上、下唇六.咽喉疾病(一)喉咙生疮、咽炎:足千金、五金;外三关(二)慢性咽喉炎觉喉中痒而欲咳者:灵骨加大白加手心喘咳点(三)咽喉肿痛:火主加曲池;通肾胃背;三重、足千金点刺出血(四)鱼刺鲠喉:手五金、千金;三重(特效);足千金、五金(特效)(五)口干:指肾(或三重放血,再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六)发音无力:背面穴(七)咽感异常:劳宫穴下一寸(八)咽喉炎:曲陵点刺(九)喉咽:分金加镇金(十)喉瘤:通肾胃背(十一)瘰疬:三重、六完(均取患侧)(十二)发音无力:背面穴(十三)食道癌:三重七.颜面疾病(一)三叉神经痛:木留加足三重(特效)(二)脸面神经麻痹:指三重;灵骨;富顶加后枝;四花外刺;侧三里加侧下三里加风市;三重点刺出血;(三)面神经紧张:驷马;上中下泉八.颈项疾病(一)甲状腺肿大:一、二、三重加通天、关、山(往外、内长者);三反(往内);驷马(眼突出)(二)颈部胸索乳突肌痛:心门(三)扁桃腺炎、甲状腺肿:足千金、五金;外三关(四)脖颈痛:肺心穴;上白;富顶加後枝;火菊;三皇;四肢穴;九里第二章四肢躯干九.上肢疾病(一)手腕手臂痛:水愈刺;三重;九里中(二)手臂及手指痛:天地人士;花骨二(三)手抽筋:火陵;火山(四)手下臂痛:火串(五)手足麻木:大间;五虎一、二;火菊;肾关;九里(六)手指拘挛不伸:重子加重仙加泻尺泽;姐妹一、二、三(七)手腕挠侧扭伤:上白(患侧);驷马(八)手大指痛:中白加下白;海豹;胆穴(九)手痛:人宗;火主(十)中指无名指不能弯曲:木留(十一)手腕无力:水曲(特效)(十二)手指无力:花骨一(十三)上臂痛:四花副刺;外三关;上曲(十四)手三里附近麻痛:四肢加天皇(十五)肘以下至腕之手臂臂外侧痛:上三黄(特效)(十六)肘关节炎:曲陵刺(十七)手腕痛:临泣、地五会、侠溪(倒马)(十八)两手拘挛:泻尺泽,针肾关(十九)肘关节痛:灵骨特效;风市;四花中(二十)手指麻:对侧门金、束骨、再针大间;肾关、复溜特效(二十一)中指(趾)麻:通关、通山(二十二)指关节痛:五虎一;人士(二十三)腕关节痛:侧山里、侧下三里(二十四)腱鞘炎:五虎一特效(二十五)手麻:手三里(二十六)肩背痛(膀胱经第二行外侧痛):足千金、五金;马金水加快水(二十七)肩痛:肾关(但下针不贴胫骨,离胫骨五分);七虎(二十八)肩冷:四花外强刺激(二十九)肩胛骨下端痛:腕顺一、二(三十)肩胛骨痛:心膝(三十一)肩关节痛:灵骨加大白加上白;三重(三十二)肩臂痛:天地人士;外三关(三十三)肩胛骨痛:重子加重仙(未有不效者);心膝(三十四)肩后侧痛:六完加驷马(三十五)肩背痛:重子、重仙;通肾、通胃、通背特效(三十六)肩峰痛(发肿):三通;九里;侧下三里(三十七)锁骨及肩髃部瘤肿:木留(特效);外三关(三十八)肩臂不举属心者:火膝(三十九)肩痛:肩中(四十)缺盆上下痛:木留(四十一)锁骨炎:七虎十.下肢疾病(一)四肢痛:四肢穴(二)腿肌痉挛:搏球(三)脚痛、麻:手五金、千金;人宗;大主;火菊;九里(四)腿碰伤或委中外侧筋紧难伸:灵骨加尺泽(五)腿酸:火腑海穴;水愈;背面穴点刺出血;水金、水通;七里、九里(六)脚掌不能弯曲:腕顺一、二(七)脚无力:上白;肾关(八)膝盖痛:大小中间;心膝;火膝;胆穴;五虎四五加(肩中特效);重仙;土水;火硬刺;三金点刺出血(九)膝无力:心膝(十)膝内侧痛:心门(十一)曲泉穴痛:心膝(十二)小腿肚胀痛及曲泉穴一带筋紧:木火(十三)小腿胀痛:肺心穴;手五金、手千金;云白加肩中;李白;上曲;次白;精枝点刺出血最佳(十四)下肢无力:肩中加上曲、云白或加下曲、李白(十五)一切下肢痛:灵骨加大白加中白(十六)足三里至足外踝痛或麻:中白加下白(十七)下踝关节扭伤(胆经部分):上白(双侧);驷马(特效)(十八)外踝痛:胆穴;五虎四、五加小节;上白加二间;中白(肾性);云白加上白(十九)内、外踝痛:五虎四、五;中、下白(二十)足跟痛:肺心穴;五虎四、五;火全;灵骨(二十一)足跟腱痛:胆穴(二十二)足趾麻痛:五虎二、三(二十三)足背麻痛:五虎三、四(二十四)足冷:四花外(轻刺激)(二十五)大腿痛:叉三特效;金林点刺出血特效(二十六)脚抽筋:正筋;次白(二十七)腿软无力(兼心跳):肩中;通天特效(二十八)腿麻:驷马、肩中(二十九)趾麻:下三皇(三十)腿冷痛:双凤点刺出血;再针通天、通肾(三十一)膝盖冷痛:针单侧通天;肩中十一.胸腹病(一)胸痛:妇科(二)胸下心侧痛:上白(三)胸部打伤:灵骨加大白;驷马(四)胸部发闷:小中间;火陵;火山(禁用双手);手五金、千金;曲陵刺(五)胸骨痛及肿胀:七虎(六)打伤中气呼吸困难:灵骨加大白(七)开疏胸次:四花外刺(八)胸腹侧痛(压痛):驷马(九)胸腹膜炎: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十)胸腹部任脉线上痛:水相(十一)胸连背痛:驷马,然后承山;肾关;上白(十二)小腹侧痛:驷马、通天、通胃(十三)肋膜炎(肋间神经痛):指驷马;四花中、副、外刺;七虎穴;驷马(十四)腹痛:指五金;千金;手五金;花骨四(十五)腹胀:灵骨加大白加土水;背面穴;水晶;四花下;腑快(十六)腹膜炎:肠门(特效)(十七)腹部肿瘤:外三关(特效)(十八)上腹部胀大易罹中风:三重(可使上腹变小,并预防中风)(十九)小腹胀:腕顺一、二(二十)肋胁痛:火串(二十一)胁下痛:三重(二十二)胸胁痛:下都十二.腰背痛(一)坐骨神经痛:上白;火腑海穴;手五金;手千金;花骨三、四;灵骨、大白特效;鼻翼特效(二)肺机能引起之坐骨神经痛:上白、灵骨;火陵;上、下曲;温溜、下廉;肩贞、臑俞(三)肾脏性之坐骨神经痛:中白;腕顺一、二;肾关(四)少阳经坐骨神经痛:上白;中白;火陵(五)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之坐骨神经痛:四花副、下加腹肠穴;上三黄(特效)(六)心经之坐骨神经痛:天府、侠白;通里、大陵、内关、间使(七)背痛:指肾;重子、重仙;腕顺一、二(由肾亏引起);天地人士;九里(八)阔背肌痛:(膏肓痛):指肾;重子加重仙;腕顺一、二;搏球(50%有效);肾关(肾亏所致)(九)腰痛:灵骨;後椎加首英(若他法全无效时,此法可意想不到之功);水愈;水曲;花骨三、四(十)背椎痛:肺心穴;水相;花骨三、四;正筋、正宗;火全;四花外加肾关;马快水(十一)背脊畸形:上三黄下针即见效(十二)正中线痛:委中点刺出血,再针昆仑(十三)背连下腿痛:马快水(特效)(十四)腰酸:火腑海穴;支通、落通;火散;搏球;肾关(十五)脊椎骨弯曲痛、手脚痛:消泺(十六)脊椎骨脱臼:後椎加首英(十七)腰脊痛:腕顺一、二;三皇(十八)第一、二胸椎两侧筋紧:天皇(十九)腰椎强不能弯曲:;灵骨加叉一(二十)髂骨後上脊两侧痛:肺心穴;腕顺一、二(二十一)背痛:火散(二十二)闪腰岔气:二角明;马金水(二十三)膀胱经外髂骨痛:中白(二十四)脊柱痛:心膝;中白(二十五)腰眼痛:二角明(二十六)尾骶尖端痛:心门;後会第三章脏腑疾病十三.心脏疾病(一)心脏病:大间;心常(慢性擴大特效);四花上;四花里;天地人士(心跳过速)(二)心脏炎:心门;四花中上(三)心脏衰弱:指肾;天地人士加灵骨(四)心脏性之风湿病:火膝;心常;三通(五)心脏二尖瓣血管阻塞之胸痛:灵骨加大白(六)心痛:火膝;四花中副刺;火包;肾关(七)心跳:小间;中间;心常;火串;心门;肩中;火菊;四花上里;伏兔(八)心惊:胆穴(九)强心(昏迷时使用):火硬(十)心下胀:心门;通关、通山(十一)心跳过快:心门特效;通关、通天;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十二)心肌炎:心门(十三)血管硬化:四花中、副点刺出血十四.肺脏疾病(一)肺炎:重子(特效);大白刺(二)肺积水:四花中(特效)(三)肺结核: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再针驷马(四)肺瘤:四花中(五)肺气肿: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六)支气管炎:小间(七)肺癌、肺气肿:心常加灵骨、大白(特效)(八)咳嗽、气喘:重子(小孩最有效);大白刺;火腑海穴;天地人士配灵骨(特效);人宗;曲陵;四花外强刺激;土水穴(特效)(九)哮喘:四花上中;驷马(十)痰咳不出:重子重仙十五.肝胆疾病(一)肝火旺:木穴;木炎(二)肝炎:木炎;肝门;上曲刺;火包;火主(三)肝肿大硬化:木炎;上曲刺;再针肝门,明黄;肝俞点刺,再针上三黄(四)肝炎之肠炎:肠门;木斗;木留;三重(五)肝弱:富顶(六)口苦睡不着:木炎(七)慢性黄疸:眼黄加三黄;火枝加火全加其黄(八)急性黄疸:眼黄加肝门;火枝加火全加其黄(九)面黄四肢浮肿:人宗(十)胆病:木斗;木留(十一)胆结石:木枝(十二)胆囊炎:火枝;火全十六.脾胃疾病(一)脾肿大:脾肿;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人宗(二)反胃(倒食):天皇;肾关(三)胃酸过多:天皇;肾关(四)胃痛:浮、外间、肠门;火主;门金;花骨四;四花中、上、下、里(五)胃下垂:脾肿加足三里加内关加中脘,并灸神阙、气海、关元(六)胃炎,久年胃病:土水;门金十七.肾、膀胱病(一)肾脏病之腰痛、腰酸:中白;腕顺一、二;水相(二)肾脏病之背痛:中白(三)肾亏:指肾;地士;搏球加四花中(四)肾痛:二角明(五)肾募穴京门处痛:二角明(六)肾脏炎:後椎加首英;水愈刺(特效);水相;天地人皇;通肾胃背;马金水加快水;腕顺一、二(七)肾结石:水愈;马金水(八)膀胱结石、膀胱炎:马快水(九)蛋白尿:天地人皇;通肾胃背十八.大小肠病(一)肠炎:指五金;千金;肠门;门金;四花下;腑肠加门金;四花外刺;足千金;五金;通肾加通胃(二)肠痛:灵骨;四花里(三)肠胃慢性出血:姐妹一、二、三(四)肠风下血:中白(五)痔疮出血:委中刺加中白(六)大便脱肛:其门(七)顽固性便秘:其门(八)便秘:火串(九)肚脐周围及腰痛:腕顺一、二(十)大肠部胀痛:肠门;门金(十一)肠出血:四花中、外点刺,再针姐妹穴第四章其他疾病十九.妇科疾病(一)子宫瘤:凤凰巢加妇科;重子加重仙;火硬;火主;水晶;姐妹一、二、三(二)子宫炎:凤凰巢;妇科;木妇;火硬;火主;水晶(三)子宫不正:凤凰巢加妇科(四)卵巢炎:重子加重仙(五)输卵管不通:木妇;凤凰巢加妇科(六)妇科产后风:水相(七)妊娠呕吐:三通(双足取穴,特效)(八)月经不调: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木妇;上三黄;姐妹一、二、三(九)经痛:灵骨;木妇;三泉(十)赤白带下:凤凰巢;妇科;灵骨;其门;天宗(特效);云门;木妇(特效);姐妹一、二、三;通肾、通背、通胃(十一)安胎:凤凰巢加妇科(十二)不孕:凤凰巢加妇科(十三)难产:灵骨;火包;火主(十四)胎衣不下:火包;火硬(十五)回乳:指驷马(十二年乳水不收)(十六)乳癌:外三关(十七)乳肿大:指三重(十八)乳房硬块:三重(20次左右可消)(十九)阴道痒:天宗;云白(二十)阴道炎:云白;海豹(二十一)阴门发肿:凤凰巢(二十二)女人性冷淡:其门(二十三)难达高潮:其门(二十四)原发性痛经:合阳,承山(二十五)宫寒痛经:至阴,承山(二十六)回乳:光明,足临泣(二十七)急性乳腺炎:内关;肩井;太冲、梁丘二十.前后阴病(一)尿道痛(非细菌性):火主;灵骨(二)尿道炎:浮、外间;六快(三)尿道结石:马快水加六快加七快(四)小便不通:火硬刺;下三皇;肩中、云白、下曲(五)小便出血:三皇(六)小便过多:凤凰巢(七)阴茎痛:六快(八)龟头长红点:六快(九)尿意频数:海豹、木妇特效;马快水;肾关(十)淋浊:通肾、通胃、通背;马快水(十一)睾丸坠痛:大间(十二)疝气:大小中外浮间;海豹;腹快(十三)性病:上、下唇(十四)阳痿、性能力不够:三皇(十五)遗精、滑精:三皇(十六)尿石所致绞痛:太溪;精灵(十七)急性睾丸炎:灸阳池二十一.疑难病(一)糖尿病:天宗;天地人三皇;四肢穴(二)血糖过低:上三黄加肾关(三)感冒后四肢酸痛:三通任取二穴加四肢穴(四)感冒:木穴(又名感冒穴);火腑海穴加分金;人宗(五)感冒流清涕:木穴(六)头晕眼花:中间;指驷马;火腑海穴;四花上;三通(针对脑贫血)(七)头晕脑胀:灵骨;富顶;後枝;支通;落通;火菊;火散(八)血压高:富顶;後枝;上曲;下曲;支通;落通;五岭刺加火硬(九)血压高引起之头晕眼晕,心跳,心衰:火连(十)血压高(肝阳亢进),中风後神志不清:火连(十一)血管硬化:後枝;肩中;地宗;支通;落通;火菊;四花中、副(十二)脑神经不清:正会、镇静、三重(十三)伤之流血不止:火包刺;六完(十四)止血:花骨四(十五)全身关节痛、神经痛:水曲(十六)妇人美容要穴:三皇(十七)妇人黑斑:上三黄(十八)骨头胀大:复原穴(十九)骨骼肿大:中白;火硬;消骨穴(二十)四肢骨肿:腕顺一、二;水曲;水相(二十一)扎针数日后麻觉未除者:木留(二十二)白血病:木留(二十三)白血球过多:上三黄;火枝加火全(二十四)丹毒:心门(特效)(二十五)抽筋:曲陵(二十六)狐臭:天宗;李白(二十七)减肥:水曲(二十八)小儿睡中咬牙:三重、四花下(二十九)特大号青春痘:腑肠加外三关(三十)癫痫:三通(天、关、山)任取二穴加上三黄(久扎必好);火枝加火全加土水(一个月断根);肺俞,厥阴俞点刺(三十一)雄胸:金前上、下穴(三十二)灰指甲:水愈附近刺(手指甲週期性溃烂、脫甲、似可参考)(三十三)皮肤病:指四马;木穴;後枝;四馬(用中心四馬不便時,可用指四馬)(三十四)牛皮癬:四馬(三十五)頸項皮肤病:肩中(此穴治頸項皮肤病,頗奇特)(三十六)手掌心脫皮:木穴(三十七)手掌皮肤硬化(鵝掌風):木穴(三十八)外感風邪不宣之皮肤騷癢:木穴(神效)(三十九)臉面黑斑:指四馬(四十)小兒夜哭:瞻穴小兒夜哭、小兒發驚風:血海(四十一)驱风:指三重(四十二)睡中咬牙:四花下特效(四十三)脂肪瘤:明黄特效;外三关(四十四)失眠:下三皇;镇静(四十五)高血压:五岑、委中、四花中外点刺出血(四十六)暴瘖:失音(四十七)半身不遂:木火;灵骨加火白;肩中;上曲;下曲;六完加三重;驷马;九里(四十八)半身麻痹:肩中;夹宗;云白;上曲;下曲(上曲云白肩中;下曲李白肩中)木斗;木留(四十九)肌肉萎缩:指三重;水曲(五十)生气而痰迷心窍:火膝(五十一)难产:火包(五十二)子宫炎(经痛):木妇;妇科;门金穴(特效)(五十三)发汗、止汗:木穴(五十四)痞块:三重(五十五)发寒熟:木穴(五十六)阳症起死回生:地宗(五十七)脑部各种病变:上瘤(五十八)脑瘤、脑膜炎:四散加火菊加火连(单脚);上瘤;三重;州磮(五十九)脑骨胀大、脑积水:正筋、正宗、正士;配上瘤(六十)脑震荡后遗症之头痛:三重(六十一)外感风邪不宣之皮肤骚痒:木穴(神效)(六十二)各种瘤:外三关(与三重交替使用)(六十三)帕金森:上三黄加百会加镇静加肾关;复溜、明黄(六十四)舞蹈病:上三黄(六十五)游走性痛:上三黄;中九里(六十六)精神紧张引起之失眠:上三黄(六十七)神经性呕吐:三通(六十八)呕吐:心门(六十九)全身麻木属气血不通者:木留(特效)(七十)全身之骨痛、酸麻:列缺透太渊;鱼际透劳宫(七十一)消化不良:脾肿穴加通山、关、天(特效);木斗;木留(七十二)干霍乱:心门(七十三)霍乱转筋:搏球加四花上、里(七十四)疲劳:富顶;支通;落通;木留;木斗(七十五)全身疲劳:背面刺、落通(七十六)西药中毒面呈黑色:解穴(七十七)痿症:正会加三通:正会加下三皇加肾关加足三里加阳陵泉加肩中(七十八)一切气逆(肺气、胸胀、腹胀、肾不纳气):水金、水通(七十九)呃逆:水金、水通(八十)腰围大由於胀气者:水金加水通加灵骨加大白(八十一)胆绞痛:太冲(八十二)注射后臀部疼痛:阳陵泉(八十三)过敏性鼻炎:印堂(八十四)胃肠型感冒:胸背部反应点灯心草点治(八十五)急性黄疸型肝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或中封)(八十六)急性细菌性痢疾:阴陵泉,外陵,高热者配内关。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着。

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八种:(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

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共穴针刺。

(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

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

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

(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

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

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骶穴位施治)。

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

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病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原稿)一一部位1、大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左外开三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其特效)、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左三分是穴位。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心脏分支神经;正下2~2.5分大小肠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小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左上方,距大间高二分。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枝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左上方,距大间上二分是穴位。

手术:五分针,正下一分治心脏,1~2.5分肺分支神经。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3、浮间穴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去第三节指横纹三分三。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食指第二(中)节正中央外开(向大拇指)二分去第三(末)节指横纹三分四处是穴。

手术:针深1~2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4、外间穴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2分,去第三节横纹六分六。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外开2分,去第三指横纹六分六是穴。

手术:针深1~2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5、中间穴部位:食指第一节(本节)正中央。

解剖: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

主治:心跳、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

取穴: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手掌向上)。

手术:针深1~2.5分。

效用:(治疝气成方)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治疗疝气之特效针,单手取穴可也。

注意:禁用两手同时取穴。

6、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治流产、安胎。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

董氏奇穴(纯干货建议收藏)1.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尺侧。

针深半分。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说明:①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②木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③木穴治疗鼻涕多、手掌皱裂病尤其有特效。

2.心膝位置:中指背面第二节中央两侧中点处各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针法: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本穴治疗脊椎疼痛及膝关节炎,临床运用之效果极佳。

配膻中治疗膝无力特效3.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背面尺侧。

五分针,针深两分,一用两针。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经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说明:①妇科穴位于大指第一节尺侧,计两穴,取穴采用三分点法;②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

4.还巢位置:无名指小指側正中央,赤白肉际处是穴。

主治:子宫痛、子宫肌瘤、盆腔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频数、阴门发肿、安胎。

针法:针深二分至三分,忌双手同时取穴。

运用:本穴为治疗妇科疾病之要穴,且疗效显著。

其穴多与妇科穴相伍,左右交替,即左妇科伍右还巢,右妇科伍左还巢。

不唯治妇科诸症颇佳,治疗不孕症亦有特效。

5.五虎穴部位:在大指阴掌第一节之桡侧,针深两分。

主治:全身骨痛。

说明:①五虎穴位于阴掌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用六分点法,处自上而下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②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6.二角明位置: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距离两指节间上下1/3处各取一穴,计两穴点。

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前额痛。

针法:五分针,皮下针向小指方,横刺二至三分。

运用:本穴治疗上述诸症,疗效颇著。

本穴与火串共用,治疗闪腰岔气者,莫不立时见效。

二角明一穴,治疗闪腰岔气,胸胁疼痛时,若病程短,针下当可取效。

(2021年整理)董氏奇穴

(2021年整理)董氏奇穴

(完整)董氏奇穴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董氏奇穴)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董氏奇穴的全部内容。

手背部董氏奇穴:共39个
手背部手指部位:
1。

制污穴:手背大拇指第一節正中央及上下二分半處、三穴。

劑量:使用三稜針點出血或斜刺由下往上刺一~分。

主治:惡性腫瘤、久年惡瘡、癰疽、或惡瘤開刀後刀口流污不止,不收口不結痂者。

以三稜針點出黑血立即見效。

特效主治:外科腫瘤。

配穴:配外三關穴、止瘤穴治外科
手背部董氏奇穴详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氏奇穴八种对应取穴法
标幽赋说:『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

董师善用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针右,右病针左,绝不在局部针刺,其治病常采对应取穴,效果卓著。

董师常用之对应取穴法有下列八种:
(一)等高对应:即在痛点对侧相等部位施针,左侧病痛可取右侧等高点,右侧病痛也可取左侧等高点,例如左曲池痛可针右曲池。

这与物理学说之共振理论,有其相合之处,而采用单侧或双侧共穴针刺。

(二)手足顺对:将上肢与下肢顺向并列,以肘对应膝为中心对应,可有下列对应:即肩对髋、上臂对大腿、肘对膝、下臂对小腿、手对脚。

如髋有病可取肩部穴位(例:肩中穴)施治:膝部有病取曲池或尺泽(肘后歌)施治(反之肩部有病也可取髋部穴位施治,肘部有病也可取膝部穴位施治)。

个人常以小节穴治脚踝痛,即系此一对应之运用。

(三)手足逆对:将上肢与下肢呈逆向排列,可有如下对应:即肩与足、上臂与小腿、肘与膝、下臂与大腿、手与髋。

如足踝部有病可取肩部穴位治疗,大腿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反之肩部有病可取足部穴施治,下臂有病也可取大腿穴施
治),董师常取手上灵骨、后溪等穴治疗坐骨神经痛,个人亦常取支沟、外关治大腿痛酸,均系此一原理之应用。

(四)手躯顺对法:上肢除与下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上肢自然下垂与躯干呈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上臂与胸(或背)脘,肘与脐(腰),下臂与下腹(腰骶),手与****。

如腰骶或下腹有病可取下臂穴位治疗,****病可取手部穴治疗(反之下臂病也可取下腹或腰骶穴位施治)。

董师以大闾等五间穴治疝气即与此一原理有关。

(五)手躯逆对法:将上肢舆躯干呈逆向并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手(腕)与头(颈),前臂与胸(背)脘,肘舆腰),臂舆下腹(或腰骶),肩舆****。

如胸脘有病可取前臂穴位施(如用内关或董氏奇穴火串、火陵治心悸、胸闷等),下腹有可病取上臂穴位施治(反之前臂及上臂有病,亦可取胸脘及下腹位施治)。

董师以肩部之天宗、云白等穴治妇科****病及目前行之手针以手指治头病都与此一原理有关。

(六)足躯顺对法:下肢除与上肢有对应关系外,与躯干亦有对应关系,将下肢与躯干顺向并列对置,则有如下对应:即大腿与胸(背)脘,膝舆脐(腰),小腿与下腹(腰骶),足与****。

如胸背有病可针大腿,腹有病可针小腿,反之大腿及小腿有病,亦可在胸腹施治。

临床常以大腿部位之驷马治肺、三通治心,个人常以门金治经痛,大敦、隐白治崩漏,
以及复溜治腰骶痛,三会交治下腹病……等,其运用皆与此一原理相合。

(七)足躯逆对法:将下肢与躯干呈逆向排列,可有下列对应关系:即足舆头、踝与颈项、小腿舆胸(背)脘、膝与脐(腰)、大腿与下腹(腰骶)。

如胸脘有病可小腿,下腹有病可针大腿,反之胸脘及下腹亦能治大小腿病。

方法:除了手与脚及手脚与躯干的对应外,头面舆尾骶亦形成一种对应。

例如临床以骶部之长强治癫狂之脑病;以头部之百会疗脱肛就是常见的例子,董师亦常以通宵穴治头痛,也是此原理之运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