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合集下载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汇总幻灯片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汇总幻灯片
聚酯装置包括PTA下料及输送单元、浆料配置单元、酯化单元、 缩聚单元、真空系统、熔体输送单元和热媒炉单元。
EG回收
EG循环
PTA
ADD
浆料配制
酯化1
酯化2
预聚1
五釜流程工艺示意图
预聚2
H2O
终聚 熔体输送
纺丝
PTA输送及浆料配制
酯化1
酯化2
EG/H2O别离塔〔工艺塔〕
预聚1
预聚2
预聚物过滤器〔预聚物输送〕
813.1 112.3 482.8 234 266 4582.6 6490.8
820.6 112.3 482.8 234.3 273.5 4741.5 6665
820.6 127.3 514.8 256.7 273.5 4832.5 6825.4
表1-1 世界聚酯产能及预测表
5、聚酯开展趋势 a、装置的大型化和规模效益; b、新型反响器的研制和流程的简化; c、新型催化剂的使用; d、新添加剂技术; e、应用领域的拓宽。
〔2〕各级反响条件〔压力、温度、停留时间〕适中, 各缩聚反响级间聚合度分配合理,使产品质量较高;
〔3〕利用搅拌功率以及终聚在线毛细管黏度计来调节 终聚的真空度,使产品黏度控制稳定;
〔4〕缩聚反响器中有两釜采用卧式反响器,内部为多 槽溢流串联构造,液面稳定,减少了劣化物的生成; 同时,改善了物料的活塞流情况,有利于产品的相对 分子质量分布。
〔3〕环氧乙烷法〔EO法〕
HOOC
COOH+2CH2 CH2 H应该是最理想的工艺路线,但是由于环氧乙 烷原料很危险,沸点很低〔10.7℃〕,容易发生爆 炸,开展很慢。其次是PTA法开展太快造成的。
由于PTA法较DMT和EO法优点更多(原料消耗低,EG 回收系统较小,不副产甲醇,生产较平安,流程短, 工程投资低,公用工程消耗及生产本钱较低,反响 速度平缓,生产控制比较稳定)等,目前世界PET总 生产能力中大多采用PTA法。

聚酯生产工艺

聚酯生产工艺

聚酯生产工艺聚酯是一种常用的合成纤维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包装等工业领域。

聚酯的生产工艺包括聚酯制备和纺丝过程两个主要环节。

首先是聚酯制备过程。

聚酯的制备主要是通过对聚酯原料进行酯交换反应和聚合反应来实现的。

酯交换反应是指通过原料酯和催化剂的作用,将单体和小分子醇进行酯化反应,生成聚酯预聚体。

原料酯一般是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EG)的酯类,而小分子醇则是一种具有较多羟基的化合物,如聚醚多元醇。

催化剂常用的是锡催化剂或碱催化剂。

酯交换反应需要在高温下进行,通常通过在反应釜中加热,并加入催化剂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甲醇会随着物料的流动从反应系统中蒸馏出去,以推动反应平衡的向前发展。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几个小时至十几个小时。

酯交换反应产生的聚酯预聚体一般为固体颗粒状,其分子量相对较低,一般在几百至几千之间。

生成的预聚体会被进一步用溶剂进行清洗和处理,以去除残留的催化剂和副产物。

在纺丝过程中,聚酯预聚体首先被加热熔化,然后通过挤出装置将熔融的聚酯注入到旋转的纺丝铜嘴中。

在纺丝铜嘴的作用下,熔融的聚酯经过拉伸和冷却,在纺丝孔中变成细丝,并在后方被气流牵引伸长。

纺丝过程中的拉伸是关键步骤,它会使聚酯分子在纵向和横向上排列有序,从而赋予纤维良好的力学性能。

冷却则有助于保持纤维的形状和尺寸。

纺丝后的聚酯纤维会通过拉伸机进行拉伸,以达到纤维所需的线密度和拉伸倍数。

拉伸机一般设置多组辊筒,通过辊筒间的速度差异来实现拉伸。

同时,还需要进行纺丝头和收丝装置的调试和维护,以确保纤维质量的稳定性。

最后,聚酯纤维会通过整理设备进行整理和后处理。

整理一般包括缩合、热定型、涂层等工序,以改善纤维的手感、外观和性能。

后处理则是指对纤维进行染色、印花、整理等工序,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总的来说,聚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酯制备和纺丝过程两个主要环节。

通过酯交换反应和聚合反应制备聚酯预聚体,然后通过纺丝过程将预聚体转变为聚酯纤维。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

b、对羧基苯甲酸甲酯再与甲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CH3OOC COOH+CH3OH CH3OOC
COOCH3+H2O
c、得到DMT以后,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就可以获得BHET:
CH3OOC
COOCH3+2HOCH3CH3OH HOCH2CH2OOC
2CH3OH + COOCH2CH2OH
5、凝集粒子
凝集粒子是指凝聚粒子、凝胶粒子、炭黑粒子以及其 他杂质粒子的总称。凝聚粒子是由TiO2产生;凝胶 粒子是由于反应釜有死角或其他原因造成降解的熔 体逐渐形成的高结晶聚合物;炭黑是由于聚酯高温 炭化后形成的。凝集例子对生产最大的影响是熔体 过滤器、纺丝组件压差上升快,缩短使用周期,增 加纺丝断头。
2、从195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至今,虽然只有50多年,但一 直保持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聚酯工业的发展重 心开始转向亚洲。90年代末以后,聚酯用量的增加以及较 高利润的回报,使聚酯产能急剧扩大。进入21世纪,我国 内地聚酯工业的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生产、科研、设计和
设备制造部门通过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研发成功
(2)反应器结构合理,有利于传质、传热和反应的需要;
(3)缩聚过程的喷淋冷凝器均设有自动刮板,解决了真 空系统的堵塞问题。
四、聚合反应机理
1、酯化反应机理
PTA和EG的酯化反应可在PTA的氢离子(H+)自催化作用下 进行,自催化的反应机理是原料PTA羧基解离的H+自催化 和EG进行亲和酯化反应。其实,酯化反应和缩聚反应在整 个生产反应过程中都同时存在,在反应刚开始时,反应条件 有利于酯化反应的进行。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为了向正反 应方向进行,必须及时除去生成的水。另外EG与PTA的配 比也有一定的影响,当EG过量时,会发生EG之间、EG与 BHET之间的醚化反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生成 的BHET经本体聚合生成二聚体、三聚体等,在反应结束时, 反应物料大部分为BHET的四聚体和五聚体。在酯化反应过 程中,也有缩聚反应、水解反应(酯化反应的逆反应)、醇 解反应、生成醚的副反应等。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2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2

(2)直接酯化法
直接酯化法是直接用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的方法,也称之为PTA法。直接酯化法是由高纯 度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配制成的浆料投入反应釜,发生如 下反应:
HOOC COOH+2HOCH2CH2OH
2H2O+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目前也有用中度纯度对苯二甲酸(QTA)代替PTA进行直接酯
b、对羧基苯甲酸甲酯再与甲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CH3OOC COOH++H2O
c、得到DMT以后,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就可以获得BHET:
CH3OOC
COOCH3+2HOCH3CH3OH HOCH2CH2OOC
2CH3OH + COOCH2CH2OH
2、聚酯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方法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生产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 即酯交换法、直接酯化法和环氧乙烷法,形成聚酯生产的三 大工艺线路。
(1)酯交换法(DMT法)
a、对苯二甲酸与甲醇反应生成对羧基苯甲酸甲酯(MMP):
HOOC
COOH+CH3OH CH3OOC
COOH+H2O
对黏度)表示。黏度是分子内摩擦的量度,由于高 分子的流动是通过链段的位移形成的,链段越长, 摩擦力越大,其黏度越高,因此黏度是分子量大小 的一个标志。
2、熔点 熔点是指将结晶的固态物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有固
态转化为液态时的温度。纯聚酯结晶聚合物(100%
结晶)的熔点在300℃左右,但实际生产中不可 能达到,一般在260 ℃左右。
6、二甘醇
二甘醇(DEG)端羟基间反应的产物,该副反应主要 发生在游离EG量大的场合,聚合物中的DEG含量 高,会使熔点降低;由于醚键的存在,耐紫外线性 能、耐热性下降。聚合物的DEG还将影响织物的染 色性,产品的DEG含量不必过低,而应保证在指标 范围内稳定,所以要求它的含量要均匀。

聚酯生产工艺介绍

聚酯生产工艺介绍

聚酯生产工艺介绍聚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电子、汽车等领域。

聚酯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聚合、聚合物化、后处理等步骤。

本文将介绍聚酯生产的工艺流程及相关工艺参数,以便更好地了解聚酯的生产过程。

聚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预聚合和聚合。

预聚合是指将丙二酸二甘醇酯(PETG)和丙二酸二甘酯(PTA)在特定条件下反应,生成聚酯的预聚体。

预聚合的主要目的是生成高分子量的预聚体,为后续聚合提供原料。

首先,将PETG和PTA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釜中,加入少量的反应剂,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

然后,加热反应釜至一定温度,如130-160℃,并进行搅拌,以促进反应的进行。

反应通常持续数小时,直至反应物完全转化为预聚体。

在反应过程中,可以通过监测反应物浓度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情况。

完成预聚合后,将反应物冷却,并制备成颗粒或固体块状。

聚合是指将预聚体与对苯二甲酸(PTA)或乙二醇(EG)进行聚合,生成高分子量的聚酯。

聚合的主要目的是形成线性聚合物,提高聚酯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

首先,将预聚体和PTA或EG按一定比例加入反应釜中。

然后,加入聚合催化剂,如锌醇,以促进聚合反应的进行。

反应釜内加入溶剂,如甲醇、氯仿等,以提高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反应通常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通常在200-270℃,压力在5-15MPa之间。

反应时间通常在2-6小时之间。

完成聚合后,将反应产物进行冷却,并经过洗涤、干燥等后处理步骤,最终得到成品聚酯。

聚酯生产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温度、压力、反应时间、反应物比例等。

不同的工艺参数会对聚酯的性能和结构产生影响。

温度和压力通常会影响聚合反应的速度和效率,过高的温度和压力可能导致聚酯的分解。

反应时间通常由预聚合和聚合的需求确定,过长的反应时间可能导致聚酯的链断裂。

反应物比例通常由所需的聚酯性能和预聚物的分子量确定,不同的比例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聚酯。

总之,聚酯的生产过程包括预聚合和聚合两个主要阶段。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汇总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汇总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汇总聚酯是一类重要的合成树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等领域。

以下是关于聚酯工艺基础知识的汇总,详细介绍了聚酯的制备方法、特性和应用。

聚酯是由酯键连接的高分子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酯基和酯解基的重复单位。

聚酯的制备方法主要有酯化聚合法和环氧法。

酯化聚合法是将醇和酸酐进行酯化反应得到单体,然后通过聚合反应形成聚酯。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子量较高的聚酯制备。

环氧法是将醇和酸酐反应产生环氧化合物,再通过开环聚合得到聚酯。

这种方法适用于分子量较低的聚酯制备。

聚酯的特性主要包括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

聚酯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如强度高、耐磨损、耐寒热等。

同时,聚酯还具有耐腐蚀性、电气绝缘性、透明性等优点。

此外,聚酯还具有可塑性、可染性和可印性等特点,适用于各种不同领域的应用。

聚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纺织领域,聚酯常用于制作聚酯纤维,如涤纶、尼龙等。

这些纤维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耐久性,广泛应用于服装、家居用品等领域。

在塑料领域,聚酯是一种常用的塑料原料,用于制作各种日用品、包装材料等。

此外,聚酯还可以用于制备电子元件、电缆、橡胶等材料,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聚酯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技术要点。

首先,聚酯的熔融温度较高,需要选用合适的加热设备和加热温度。

其次,聚酯的熔融流动性较差,需要加入适量的增塑剂或流动剂进行改性。

同时,聚酯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吸湿,需要注意控制湿度。

此外,聚酯材料还需要进行后处理,如冷却、切割、模具成型等,以获得所需的成品。

总结起来,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包括聚酯的制备方法、特性和应用。

聚酯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电子等领域。

在聚酯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控制、添加改性剂和控制湿度等技术要点。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聚酯的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聚酯基础知识讲解

聚酯基础知识讲解

聚酯基础化工知识一.装置物料性质1.1对苯二甲酸1.1.1物理特性:外观;白色粉末分子式:HOO-C-C6H4-COOH分子量:166.1酸值:674±3mgKOH/g水份:≤0.5wt%色相(5%DMF):≤10APHA比重:1.51升华温度:300℃或更高不溶于水、醚、氯仿、乙酸,微溶于酒精1.1.2危害及毒性:1)最低爆炸浓度当浓度超过0.02g/L,起爆温度600℃时,对苯二甲酸粉尘与空气形成可爆混合物。

2)对人身的影响:尽管对苯二甲酸的毒性不如苯二酸强,但它的毒性与苯二酸类似,刺激受影响的皮肤和粘膜,导致严重的发炎和起泡。

1.1.3事故预防:如物料泄漏或溢出时采取措施:1)收集然后烧掉2)用水冲洗地面1.2乙二醇1.2.1物理物性分子式:HO-CH2-CH2-OH分子量:62.07外观;无色透明液体酸值:≤0.03mgKOH/g水份:≤0.1%色相(煮沸4小时):≤10APHA(沸程:196-200℃)凝固点:-9℃~11℃闪点:开口杯子111℃点火温度:410℃燃爆极限:(在空气中)低:3%(体积)高:15.3%(体积)1.2.2危险反应:不能与硝酸、过氧化氢这样的强氧化剂相混合1.2.3对人身的保护:要对呼吸、眼睛、手进行保护1.2.4工业保健在搬运过程中不能吃或喝1.2.5防火防爆:禁止吸烟,要与火源保持一定的距离,储罐应接地1.2.6当溢出/泄漏/气体泄漏时:用吸附材料进行吸附,把溢出的装入适当容器中,用水把被浸蚀的地方洗掉1.2.7消防介质:干粉、泡沫、用水喷或用二氧化1.2.8急救:如果与眼睛接触了,应用水彻底清洗,至少要洗15分钟,然后再遵从医嘱。

如果与皮肤接触了,马上用清水冲洗,应马上脱下粘附有该物品的衣服。

如果吸入了该产品,应马上找对症的药缓触。

1.2.9对人的毒性:如吸入1500mg/kg就会致死1.3二甘醇1.3.1 物理特性二甘醇无色无臭透明液体。

密度20℃下为1.1162g/ml低毒液体,燃烧性:可燃闪点:135℃燃点:230℃1.3.2 危害及毒性低毒液体,蒸汽与空气混合易爆炸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聚酯的生产工艺

聚酯的生产工艺

聚酯的生产工艺聚酯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包装等行业。

聚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酯原料的准备、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加工和精整等四个环节。

首先,聚酯的原料主要包括乙二酸和乙二醇。

乙二酸一般采用使用甲酸法或醋酸法进行制备,通过乙二酸与醋酐的酯交换反应或在醋酸酐环境中脱水反应,得到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

而乙二醇可以通过乙烯与水合成乙二醇,或通过乙醇经脱水得到。

接下来是聚合反应。

在聚合反应中,将乙二酸和乙二醇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入聚合釜中,加入催化剂和吸收剂,并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

通常采用多安安装,将反应器加热到160-270℃,供应正应力,稳定温度下合成聚酯。

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水分会被吸收剂吸附,并不断从反应体系中脱出,以推动反应向前进行。

然后是聚合物的加工。

在聚合反应完成后,聚酯聚合物会形成不同形式的颗粒,需要进行加工。

一般的加工方法包括熔融加工和溶液加工。

其中,熔融加工主要指的是将聚合物颗粒通过挤出、注塑等方式加工成片材、纤维等成品。

溶液加工则是将聚合物溶解在溶剂中,然后通过浇铸、纺丝等方式得到聚酯纤维。

最后是精整。

在加工过程中,聚酯制品可能会产生一些缺陷,如颜色不均匀、尺寸不准等。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需要进行精整。

一般的精整工艺包括拉伸、热定型、定位等。

拉伸可以使得产品的尺寸均匀,热定型可以使得聚酯分子排列有序,提高产品的强度和稳定性,而定位则可以使得纤维的方向性更加明显。

综上所述,聚酯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聚酯原料的准备、聚合反应、聚合物的加工和精整四个环节。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环节,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聚酯制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北美
752
南美
77.8
西欧
379.8
东欧
83.1
非洲/中东 134.8
亚洲/远东 3346
世界合计 5285.3
75103.5 5803.7
729.6 108.3 482.8 233.9 266 4414.8 6298.4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二、聚酯发展概况
发展历史:
1、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的J.R.Whenfield和 J.T.Dikeon参阅了美国杜邦公司关于脂肪族二元酸 与二元醇合成聚酯的论文,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 原料,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 醇酯,并制成了聚酯纤维。并与1946年发表了世界 上第一个生产聚酯纤维的专利。50年代,美国杜邦 公司购买了生产聚酯的专利权,经过中间试验,在 1953年建成了年产1.6万吨的生产装置(间歇),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聚酯生产工业化的厂家。 1962年,聚酯工业开始采用连续缩聚工艺,使生产 能力有了突破性的增长,单线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由于酯交换法的生产复杂,需要甲醇的回收装置,而且投资 大,现在新建的装置基本上已经很少用酯交换的工艺路线, 而以前的装置也慢慢的淘汰了。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2)直接酯化法
直接酯化法是直接用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的方法,也称之为PTA法。直接酯化法是由高纯 度的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配制成的浆料投入反应釜,发生如 下反应:
聚酯工艺基础知 识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 概述 ❖ 聚酯发展概况 ❖ 聚酯生产主要工艺路线 ❖ 聚酯生产的反应机理 ❖ 聚酯生产的工艺流程介绍(中纺院五釜流程) ❖ 聚酯产品的质量指标及各指标的影响因素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一、概述
聚酯是由二元或多元酸和二元或多元醇缩聚而 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的总称,用不同原料、不同方法 合成的聚酯品种繁多,可用于纤维、容器、薄膜、 涂料、工程塑料、橡胶等不同的领域。目前聚酯的 主要品种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 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 酯(PT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高分 子化合物以及某些共聚酯系列。以对苯二甲酸 (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缩聚而成的聚对苯 二甲酸乙二醇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广泛 得到应用的聚酯产品,也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 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高分子合成材料。
3、2005年全球聚酯产能接近5500万吨/年,我国的聚酯产能 约2160多万吨/年,约占40%,而2005年我国内地聚酯的需 求量仅为1300万吨左右,因此产能增长过快,使国内聚酯 装置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位徘徊,供大于求的局面可能会保持 一个较长的阶段。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4、我国聚酯行业的现状 a、产能大,产能利用率低; b、生产能力过剩,效益下降; c、非纤用聚酯生产比例低,国内聚酯绝大多数应用于纺织行业
a、对苯二甲酸与甲醇反应生成对羧基苯甲酸甲酯(MMP):
HOOC
COOH+CH3OH CH3OOC
COOH+H2O
b、对羧基苯甲酸甲酯再与甲醇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 (DMT):
CH3OOC COOH+CH3OH CH3OOC
COOCH3+H2O
c、得到DMT以后,与乙二醇进行酯交换反应就可以获得BHET:
CH3OOC
COOCH3+2HOCH3CH3OH HOCH2CH2OOC
2CH3OH + COOCH2CH2OH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酯交换法的优点: 1、反应产生的副产物DEG含量较少; 2、DMT能与EG完全混合,反应速度快; 3、原料可以使用粗PTA进行生产。 酯交换发的缺点: 1、需要把甲醇进行回收; 2、流程复杂,投资大。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2、从1953年开始工业化生产至今,虽然只有50多年,但一 直保持高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聚酯工业的发展重 心开始转向亚洲。90年代末以后,聚酯用量的增加以及较 高利润的回报,使聚酯产能急剧扩大。进入21世纪,我国 内地聚酯工业的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生产、科研、设计和 设备制造部门通过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研发成功 了国产化成套设备。大容量连续生产聚酯技术与设备国产化 的成功,使聚酯装置投资成本比90年代初下降七八成,进 而掀起了新一轮的聚酯投资热潮。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三、聚酯生产工艺路线
1、生产工艺路线 PTA法生产聚酯包括酯化和缩聚两个部分
2、聚酯单体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生产方法 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生产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 即酯交换法、直接酯化法和环氧乙烷法,形成聚酯生产的三 大工艺线路。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1)酯交换法(DMT法)
烷原料很危险,沸点很低(10.7℃),容易发生爆
炸,发展很慢。其次是PTA法发展太快造成的。 由于PTA法较DMT和EO法优点更多(原料消耗低,EG
回收系统较小,不副产甲醇,生产较安全,流程短, 工程投资低,公用工程消耗及生产成本较低,反应 速度平缓,生产控制比较稳定)等,目前世界PET总 生产能力中大多采用PTA法。
813.1 112.3 482.8 234 266 4582.6 6490.8
820.6 112.3 482.8 234.3 273.5 4741.5 6665
820.6 127.3 514.8 256.7 273.5 4832.5 6825.4
表1-1 聚世酯工界艺聚基酯础知产识能剖析及预测表
5、聚酯发展趋势 a、装置的大型化和规模效益; b、新型反应器的研制和流程的简化; c、新型催化剂的使用; d、新添加剂技术; e、应用领域的拓宽。
HOOC COOH+2HOCH2CH2OH
2H2O+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目前也有用中度纯度对苯二甲酸(QTA)代替PTA进行直接酯
化的工艺。
(3)环氧乙烷法(EO法)
HOOC
COOH+2CH2 CH2 HOCH2CH2OOC
COOCH2CH2OH
O
聚酯工艺基础知识剖析
EO法技术应该是最理想的工艺路线,但是由于环氧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