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评估指标(2023年版)—外科专业基地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评估指标一一外科(2023年版)培训基地(医院)名称:所属省(区、市):
W估专家笠字:年月
附件IT
外科(ICU)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外科(普通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外科(骨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外科(泌尿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外科(胸心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外科(神经外科)疾病种类/临床技能操作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指导医师教学查房考核评分表
培训基地:专业基地/科室:
指导医师:口主任医师口副主任医师口主治医师
主管住院医师:口住培第一年口住培第二年口住培第三年
教学查房主题:
患者病历号:疾病名称:
年月曰评价人: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病历书写质量评价表
培训基地:培训专业:
患者姓名:病案号:
住院医师:口住培第一年□住培第二年□住培第三年
病历类型:□在院病历口出院病历
评价人: 年月日
住院医师临床能力评分表(切口切开缝合)培训基地:
评价人: 年月。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标准全科医学科医师训练主要在两个同等重要的培训基地中进行,一是全科医学科医师临床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综合医院的临床科室,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生对常见健康问题/疾病的诊疗技能训练;二是全科医学科医师社区培训基地,主要是在社区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全科医学的临床诊疗思维和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技能的训练。
全科医学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全科医学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全科医学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一)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三级医院(1)基本条件:医院必须具有国家审批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批文或证书。
(2)科室设置及规模:科室齐全,必备科室有:内、外、妇产、儿、皮肤、眼科、五官科、急诊科。
内科有收治呼吸、循环、消化、内分泌、肾内科、血液科患者的病房及相应专科门诊。
每专科的病床数≥30张,每专科收治的患者数量≥70人次/月,每专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其中血液科≥500例/月即可)。
外科设有普外科门诊、门诊手术室、门诊/急诊清创换药室。
普外科门诊量≥2000人次/月,门诊手术量≥30例/月,门诊/急诊清创换药例数≥200人次/月。
妇产科分别设有妇科和产科门诊,妇科门诊量≥1000人次/月,产科门诊(包括产前检查≥400人次/月),产科门诊开设产前教育课堂≥2次/月。
产科病房收治产妇数量≥500例/月。
儿科设有儿科门诊(≥1000例/月)、儿保门诊(≥400例/月)、儿科急诊(≥500例/月)、儿童传染病门诊(≥600/月)、儿童内科病房(床位≥30张,收治≥100例)。
急诊科分别设有内科(≥3000人次/月)、外科急诊(≥800人次/月)。
儿科急诊见儿科要求部分。
皮肤科、眼科、五官科开设有门诊(门诊量分别≥2000人次/月)。
心理咨询门诊(≥500人次/月)、康复门诊(≥1000人次/月)、传染科门诊(≥500人次/月)、精神科门诊(≥300人次/月)。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 .docx

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方案: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全科医师基层实践培训方案为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机构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层实践工作,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根据《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标准》基层实践部分要求, 特制定我院相关实施方案:一、培训目标^^^^^B「通过培训,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能掌握中医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断、治疗、预防和随访工作1并能熟练运用中医适宜技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合格中医类别全科医生。
二、培训对象完成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临床轮转后需参加基层实践的基层医疗机构、社区服务中心中医全科执业医师、中医全科执业助理医师。
三、培训规划培训时间与安排:1、培训时间:从**年**月至**年**月,期间共安排2- 3期中医类别全科及助理全科医生跟班学习,每期2个月。
其中:医院中医科月,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名单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组织安排,具体为**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每位实践医生定点排班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月。
2、人员安排:见具体轮转表3、医院及社区后勤保障安排:医院为基层实践医生提供职工食堂就餐饭卡,方便就餐。
^^Λ 培頁喙式理罢求:.十f J⅛w⅛⅛f*I它 ^J 通过基层实践基地带教老师的指导,使中医类别全科医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实践和居民健康管理,利用中w^^w⅜Af<QQ^Q I ∩ CO nfi性、综合性、协调性、人性化中医药服务。
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开展科研工作的基本素质。
培养形式有:在基层带教医师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集中授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服务工作实践、适宜技术培养、社区卫生调查等。
《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

浙卫发[2011] 68号各市、县(市、区)卫生局,省级医疗卫生单位: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全面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和《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试行)》和《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地、各有关单位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六日(此件公开发布)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申报工作,依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是指经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接受住院医师以提高其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性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三条培训基地分为临床培训基地和社区实践基地,临床培训基地涉及18个培训学科,分别是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神经内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小儿外科、康复医学科、麻醉科、医学影像科、医学检验科、临床病理科、口腔科、全科医学科等,其中每家临床培训基地至少有一个培训学科.社区实践基地不设培训学科,与临床培训基地的全科医学学科共同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实践任务。
第二章认定条件第四条临床培训基地的认定条件一、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一)机构资质申报临床培训基地的机构必须是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
(二)教学条件1.具有满足申报住院医师培训专业学科所需的科室设置,具有相应的诊疗条件和设施.2.具有基本的教学设备和合格的教学与示范教室。
3.具有满足住院医师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图书馆藏书专业种类齐全.具备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皮肤科规范化培训要求

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养标准皮肤性病科细则皮肤性病科学是一门内容涉及广泛的临床学科。
专业内容包括皮肤病学、性病学、麻风病学、皮肤外科学、皮肤美容学等。
近年来,一些与之相关的基础学科、边缘学科,如病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的飞速发展,对皮肤性病科临床医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皮肤性病科与其它临床各学科既有密切联系,又有自身特点。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既可以有皮肤表现,又常伴有多脏器、多系统的受累,几乎与临床各科相关;性病的诊治则要求临床医师掌握一定的妇科与泌尿外科的专业知识。
皮肤性病科专科医师培养阶段为三年。
一、培养目标通过系统培养,使受训者掌握皮肤性病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在临床实践中训练思维分析能力,熟练专业临床技能,达到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养方法(一)第一年为综合临床能力的培养在与皮肤性病科相关的临床专科轮转,要求在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脏内科或免疫内科各科轮转时间不少于2个月,妇科和泌尿科门诊各轮转1个月。
此外在其它相关科室如血液科、消化内科、基本内科、急诊科、基本外科、整形外科等选择两个专业科室各轮转2个月,总轮转时间为12个月。
(二)第二年为皮肤病与性病知识的基础培养1.医学理论知识学习:巩固在校期间已学过的理论基础,熟读国内外出版的有关皮肤病及性病学专著1至2本。
认真参加科内组织的业务学习与讲座。
2.临床技能训练:在皮肤性病科的门诊、病房及急诊轮转,培训皮肤性病专业临床医疗基本技术和知识,为后期培养奠定基础。
(三)第三年为加强皮肤病与性病知识的培养1.医学理论:进一步深入学习有关本科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包括皮肤病理、皮肤免疫及医学真菌等,参加科室组织的有关业务学习及专题讲座。
2.临床技能:继续参加皮肤病与性病的门、急诊及病房工作。
在此期间轮转皮肤性病常规临检实验室、治疗(室)及皮肤病理(室)各1个月三年期间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表轮转科室名称时间第1年规定轮转科室:心血管内科2个月呼吸内科2个月肾脏内科或免疫内科2个月妇科门诊1个月泌尿科门诊1个月选择轮转科室(选择2个科室):消化内科2个月血液科2个月内科(基本内科)2个月外科(基本外科)2个月整形外科2个月急诊科2个月第2年门诊工作6个月病房工作6个月第3年病房工作3个月门诊工作6个月病理室1个月皮肤性病临检实验室1个月治疗室1个月注:第一年的具体轮转科室的安排可根据受训者所在培养基地的具体情况而定。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 >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医皮肤科规章制度

医皮肤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皮肤科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健康权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医皮肤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主要负责诊治各种皮肤科疾病,提供皮肤科专业服务。
第三条医皮肤科全体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履行职责,维护诊疗秩序,提高医疗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第四条医皮肤科负责人应当严格管理部门内部事务,做到公平、公正、透明。
第二章医疗服务第五条医皮肤科应当提供规范、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
第六条医皮肤科医生应当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对待患者要热情、耐心,并严格按照医疗指南进行诊治。
第七条医皮肤科严格执行医疗工作流程,确保患者的诊疗过程安全可靠。
第八条医皮肤科应当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转正常,保证医疗服务顺畅进行。
第九条医皮肤科应当建立健全患者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与保密。
第三章科室管理第十条医皮肤科负责人应当加强科室管理,做好医院工作计划、考核、绩效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医皮肤科应当加强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作,配合医院其他部门开展协同工作。
第十二条医皮肤科应当定期组织医疗质量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第十三条医皮肤科应当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四章纪律规定第十四条医皮肤科全体员工应当遵守医德医风,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密制度。
第十五条医皮肤科全体员工应当服从领导管理,遵守科室纪律,不得违反医院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医皮肤科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不得擅离职守,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保证医疗秩序。
第十七条医皮肤科全体员工应当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患者,不得虐待、辱骂或歧视患者。
第五章处罚制度第十八条对于违反医皮肤科规章制度的员工,医院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对于医疗事故或严重违纪行为,医皮肤科负责人应当及时汇报,并配合医院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认定参考标准.doc-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附件三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根据《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实施意见(试行)》和《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要求,为加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标准。
一、临床培训基地(一)基本条件。
1.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含计划生育门诊、妇女保健门诊)、儿科(含儿童保健门诊)、急诊科、全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
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
注:①有教学经验的医院优先。
②独立设置全科医学科的医院优先。
2.医院规模。
(1)总床位数≥200张;年门诊量≥10万人次,年急诊量≥5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000人次。
(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要求。
(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助理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
(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且有专人进行管理。
(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师资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平均接诊20名及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平均接诊12名及以上患者。
3. 医院分管领导和主管科室(处室)负责人需经省级及以上全科医学培训机构组织的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不少于8个学时),对全科医学有清晰和全面的认识。
4. 医院院长作为助理全科医生临床培训基地第一负责人,应具备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主管教学培训工作负责人,应具备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二)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师资与培训对象比例不超过1:4。
(2)全院有不少于7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全科、急诊科和皮肤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
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皮肤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皮肤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皮肤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基地细则。
、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
1 •医院级别:设有皮肤病与性病科门诊及病房的三级甲等医院。
2•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10张。
(2)病房年收治病人数》150人次。
(3)日均门诊量》150人次。
(4)急诊:设急诊一线、二线值班,负责本专业急诊、急会诊。
(5)门诊条件:总面积》170平方米,患者候诊和宣教区》50平方米, 诊室》5间,示教室》20平方米,专用治疗室和化验室》3间。
3.诊疗疾病范围
(1)常规检查的种类及例数
皮肤组织病理检查50
免疫学检验20
斑贴试验等变应原检测100
(2)常见疾病的种类及其例数
疾病名称年诊治例次数(》例)
病毒性皮肤病
2000(寻常疣,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单纯疱疹,带状
疱疹)
细菌性皮肤病
2000(脓疱病,毛囊炎、疖子和疖病,丹毒,麻风,皮肤结核)
真菌病
2000(头癣,体癣与股癣,手、足癣与甲癣,花斑癣,孢子丝菌
病,念珠菌病)
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疥疮,虫咬皮炎)500
与过敏有关的皮肤病4000
(湿疹与皮炎,手部湿疹,异位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接触
性皮炎,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药疹)
瘙痒性皮肤病
1000(慢性单纯性苔藓,痒疹,瘙痒症,人工皮炎)
红斑鳞屑类皮肤病500
(银屑病,副银屑病,多形红斑,白色糠疹,玫瑰糠疹,扁
平苔藓,线状苔藓)
物理性皮肤病500
(日光性皮炎,痱子,冻疮,鸡眼和胼胝,手足皲裂)
角化与萎缩性皮肤病500(鱼鳞病,掌跖角化症,毛发红糠疹,毛发角化病,小棘苔
藓,黑棘皮病,斑状萎缩,萎缩纹,偏侧萎缩)
200皮肤血管疾病
(静脉淤积症,变应性血管炎,过敏性紫癜,结节性红斑)
100代谢性皮肤病
(与糖尿病有关的皮肤病,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黄色瘤,
痛风)
结缔组织病100(红斑狼疮,皮肌炎,局限性硬皮病,进行性系统性硬化)
大疱性皮肤病50(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疱疹样皮炎,疱疹样脓疱病)
皮肤附属器疾病1000(痤疮,玫瑰痤疮,口周皮炎,多汗症,汗疱疹,斑秃,
男型脱发,多毛症)
色素障碍性皮肤病500(白癜风,黄褐斑,瑞尔黑变病,炎症后色素沉着,雀斑)
粘膜疾病200(剥脱性唇炎,肉芽肿唇炎,念珠菌包皮炎,粘膜白斑)
500皮肤良性肿瘤
(色素痣,晕痣,蓝痣,眶周青斑,单纯性血管瘤,鲜红斑
痣,老年性血管瘤,瘢痕疙瘩,脂溢性角化,粟丘疹,皮
样囊肿,皮脂腺痣,疣状痣,毛发上皮瘤,皮肤纤维瘤,
神经纤维瘤)
皮肤癌前病变和皮肤恶性肿瘤50(鲍温氏病,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黑色素瘤,蕈
样肉芽肿)
性传播疾病
2000(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疣,生殖器疱疹,
艾滋病以及性病检查者)
4 •医疗设备
(1)培训基地专有设备
设备名称数量
普通光学显微镜>2台
组织标本自动脱水机>1台
病理切片机>1台
清洁操作台>1台
恒温孵箱(37 °C, 25 C)各>1台CO2激光治疗仪>1台He-Ne激光治疗仪>1台
紫外线治疗仪>1台
液氮冷冻治疗设备>1套
十二导联心电图记录仪>1台
生命体征监护仪(无创血压、心电、脉氧、呼吸等)>1台
快速血糖自动测定仪>1台
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1个/床)
中心吸引接口或电动吸引器(1个/床)
常用急救设备常备
(2)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的设施和设备
设施或设备名称数量或功能
冰冻切片机供免费使用》1台
荧光显微镜供免费使用》1台
专业书籍》3000册,
图书馆
国内期刊齐全,皮肤科外文期刊》5种。
计算机与网络系统可提供网络连接和网络计算机
5•相关科室或实验室:
作为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所在的医院,必需具备以下符合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管理标准的相关科室:门诊部、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放射(影像)科、
病理科、超声科以及皮肤科实验室。
放射科:具备CT,MRI,X线摄片机等相关设备条件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检验科:具备血液生化、常规、微生物检查(包括细菌培养和药敏等)相关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
病理科:具备常规病理、免疫病理相关设备和技术人员。
内科:有开展消化、心血管、呼吸、内分泌、感染、肾脏内科、血液等专业的临
床科室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外科:有普通外科、骨科、泌尿科、心胸外科、整形外科等专业临床科室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妇产科:包括门诊、妇科、产科等临床科室及相关技术人员。
6.医疗工作量
(1)住院医师在病房轮转期间管床数》5张床。
(2)门诊工作量:住院医师出门诊期间每周出门诊单元数 (每个单元4小时) >9个(包括急诊值班),每单元门诊病例数》20人。
(3)急诊工作量:每月急诊一线值班次数>4次。
7 .医疗质量
(1)病历书写:完成合格的住院病历和符合规范的病程记录,及时记录上级医师的查房记录和相关科室的会诊记录。
优秀病历数>90%。
(2 )临床诊断、检查:及时完成符合本科治疗规范的相关检查,并在住院病历记录中有及时反映。
对患者病情变化有及时记录和分析。
(3)治疗与操作:明确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记录病情变化、自己操作相关检查、治疗,如皮肤活检、换药等。
二、皮肤科医师培训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专科指导医师与受训者比例:1 :1。
(2)培训基地内医师组成:有从事皮肤病理、真菌、性病的专业人员,有开展冷冻、CO2激光、电解、光疗等治疗的设施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3)医师系列中正式在职且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人员不少于6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临床医师不少于3名。
(4)有系统开设讲授皮肤病与性病课程的能力,有每周定期举行皮肤性病专业专题讲座、病例讨论、专业查房、读书报告等业务活动的能力并坚持执行。
2•专科指导医师条件
应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学历、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10年,在相关学术领域做出一定的成绩。
近3年来在相关专业核心杂志上发表本专业临床学术论文》1篇。
3•科室住院医师培训负责人
应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学历、皮肤科专业主任医师和/或教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皮肤科临床医疗工作15年以上且正在从事本专业临床医疗、科研与教学工作。
近3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临床学术论文》3篇,或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或目前仍承担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
参与本细则编写人员:
执笔:
朱学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审议:(以姓氏拼音为序)
王宝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李恒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