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住院医师培训标准(口腔全科)

合集下载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科培训细则
科室轮转期间,每月应安排不少于 2 天 时 间 参 与 基 层 实 践 基 地 全 科 医 学 科 实 践。 每 周 应 安 排 不 少 于 4 学 时 学 习 相 关 学 科 知 识 ,学 习 形 式 包 括 教 学 查 房 、小讲课、病例点评、案例讨论、专题讲座、相关学术会议、自 —2—
全科培训细则
儿科轮转时间为 2 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 1 个月,管理床位数 2~3 张; 病房轮转期间可同时穿插安排专家门诊及普通门诊参与接诊。
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 2 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 1 个月,管理床位数 2~3 张;病房轮转期间可同时穿插安排专家门诊及普通门诊参与接诊。
其他科室轮转安排在门诊完成。同时,应保证全科住院医师在门诊轮转 期间一定的接诊量(建议平均每个工作日接诊不少于 5 人次)。
二、培训时间和方式
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全科医疗实践和其他临床科室轮 转培训。
(一)全科医疗实践 全科医疗实践(以下简称“全科实践”)总计培训时间为 10 个月。轮转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19 年修订版)
地点包括临床基地的全科医学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 全科医学科开始,最后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全部培训。
门诊
2
全科实践 临床基地
全科医学科
门诊或病房
1
基层实践基地 全科医学科
门诊为主
3
预防保健科
门诊
2
选修科室 临床基地或基 临床科室、影像科或基层 门诊或病房
3
层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
合计
36
注:1. 各基地可根据本标准适当调整轮转顺序。 2. 临床基地为综合医院,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月至少安排 2 天基层实践基地培训(建议固 定在同一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门诊)。 3. 基层实践基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4. 轮转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开始,第 3 年在基层实践基地结束。 5. 基层实践基地部分培训内容不达标的,可弹性安排临床基地完成。原则上同一基地轮转计 划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6. 选修科室重点考虑当地疾病谱发病情况与住院医师实际需求。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一、规范培训内容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1.口腔全科基础知识:包括牙齿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

培训期间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口腔全科诊断与治疗:包括口腔疾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疾病的分类与治疗方案、常见口腔手术的操作技巧等。

培训期间应注重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口腔全科医学研究:培训期间应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科研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方法的选择,科研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科研结果的表述与结论等。

4.人文医学与医学伦理:培训期间应注重对患者的沟通技巧与应急处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教育医师遵循职业道德和医学伦理,保护患者的权益。

5.病例讨论与学术交流:培训期间应组织口腔全科病例讨论会,鼓励医师参与学术交流,提高医师的临床思维和学术水平。

二、规范培训标准根据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以下标准:1.培训时间:培训周期为3年。

2.培训安排:每个培训期间应有固定的科室轮转计划,包括口腔内科、口腔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等,确保医师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类型的病例,丰富其临床经验。

3.培训指导与评估:每个培训期间应有一名主管医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和评估医师的学习成果和临床能力。

4.培训考核:每个培训期末应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和临床实习考核等。

5.培训证书:医师完成规范化培训后,经过培训医疗机构评审合格后,颁发相应的培训证书,以证明其具备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经历和临床能力。

通过以上规范化培训方案和标准,可提高口腔全科住院医师的临床水平和医学素养,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口腔全科医疗服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题库(口腔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题库(口腔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题库(口腔全科)[单项选择题]1、一般高血压病人可以拔牙,但是血压至少应低于( )A.120/80mmHgB.130/90mmHgC.150/95mmHgD.180/100mmHgE.200/120mmHg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2、患者男性,38岁。

左侧以耳垂为中心无痛性肿块,呈结节状。

偶可自行消退,但又复发,并有时大时小症状。

肿块区皮肤瘙痒,可见局部皮肤粗厚,有色素沉着。

末梢血象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1.1×10/L。

对于该病的治疗首选A.抗感染治疗B.抗过敏治疗C.手术治疗D.化疗E.放疗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3、慢性根尖周炎主要的诊断依据是A.咀嚼不适感B.患牙反复疼痛史C.叩诊异样感D.牙髓无活力E.根尖周X线透射区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4、患有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拔牙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贫血患者,只要血红蛋白维持在80g/L以上,血细胞比容在30%以上,一般可以拔牙B.慢性贫血患者,因已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代偿功能,即使血红蛋白较低,一般也能耐受拔牙手术C.老年患者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伴有贫血症状,只要血红蛋白在80g/L以上,可以拔牙D.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经治疗缓解,血红蛋白维持在80g/L以上,可以拔牙E.急性白血病患者一般不宜拔牙,慢性白血病患者需要拔牙时,也必须有专科医生的配合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为避免术后出血,对于老年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拔牙前血红蛋白应该维持在100g/L左右。

[单项选择题]5、支配面部表情运动的主要脑神经是A.舌神经B.舌咽神经C.面神经D.三叉神经E.迷走神经参考答案:C。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2.专业特色技能操作二项(三站未考项目2)
仿头模操作
20
10
3.根管治疗(若时间有限,可选择以下部分步骤考核:橡皮障隔离、器械选择、髓腔的冠部预备、根管预备、根管充填)
仿头模操作,或真患者
20
10
第四考站:专业特色技能操作或临床思辩(2方案选1进行)
4.牙周探诊检查
相互检查
20
10
方案1:6操作项目选2进行
第二考站:接诊病人(须体现人文沟通)
病史采集+重点查体+诊断建议选择含备注中二病种以上的一个病例
SP或真实病人
40
35
建议病种:浅龋、中龋、深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非龋性疾病、菌斑性龈炎、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年轻恒牙复杂冠折、常见口腔黏膜病、颌骨中央型骨髓炎、颌骨囊肿、鳞癌、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考站设计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与方法
时间(分钟)
分值(分)
备注
第一站:影像判读及诊断(通科)
X光片(口内片、曲面体层、锥形束CT),口内片及曲面体层的正常影像解剖、牙及牙周组织疾病、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炎、颌面骨炎症及创伤等)
读片或人机对话
40
15
第三考站:口腔基本操作(当场抽签选定4个专业中的二项操作进行考核,每专业有1-2方案备选)
开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仿头模操作
40
15
牙周刮治
仿头模操作
切开缝合
模型操作
金属全冠预备
仿头模操作
第四考站:专业特色技能操作或临床思辩(2方案选1进行)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口腔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实践技能考核指导标准
姓名
准考证号
培训专业
考站
考核内容
考核形式与方法
时间
分值
合格标准
备注
考官签名
(分钟)
(分)
第一站:接诊病人(须体现人文沟通)
病史采集+重点查体+诊断+病历书写
SP 或真实病人
30
15
9
建议病种:浅龋、中龋、深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非龋性疾病、菌斑性龈炎、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伴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年轻恒牙复杂冠折、常见口腔黏膜病、颌骨中央型骨髓炎、颌骨囊肿、鳞癌、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
第二站:口腔基本操作
1.开髓或备洞
2.牙周刮治
3.拔牙(中等难度)
4.金属全冠预备
真实病人
40
40
24
第一、二站可以合并考查;全科医师四项均考、其他抽考两项
第三站:专业特色技能操作或临床思辩
1.根管治疗(若时间有限,可选择以下部分步骤考核:橡皮障隔离、器械选择、髓腔的冠部预备、根管预备、根管充填)2.牙周探诊检查3.右上第一磨牙金合金嵌体牙体预备
真实患者
30
45
27
两方案选一 进行:
方案一:项目1-3中抽选1项
方案二:项目4
4.口腔全科病例思辩(有条件进行)读片或人机对话30来自(2方案选 1 进行)
合计
100
100
60
1、考站、考核内容等可根据基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考核时间为参考。
2、总分100分,60分通过,单站考核不合格不予通过。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全科专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 >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口腔全科

口腔全科

口腔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 其中1名带教医师不符合要求,不得分 上 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应大于基地总医师数 1个亚专业(专科)不达标,不得分 的5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名
1
1
2.1.4专业基地负责人条 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 1项不符合条件,不得分 件 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 2.师资条件 (15分) 2.2.1师资培训★ 带教医师均参加过院级师资培训 各亚专业(专科)至少1名带教医师参加过省级及以上师 资培训
1
3.1培训制度 3.1.3教学秘书 与落实 3.1.4教学小组 3.1.5轮转计划★ 3.1.6考勤制度 3.过程管理 (30分)
1
成立教学小组,明确小组职责,定期组织研究教学工作 按规定落实轮转计划和要求 有考勤规章制度,有专人负责,并严格执行
1 3 2
3.2.1入科教育
规范实施,包括科室情况、科室纪律、培养计划与要求 有,且严格落实,得满分 、医德医风、医患沟通等入科教育,并有专人组织实施 未严格落实,不得分 开展次数达标,且认真规范,得满分 未达标或不规范,不得分 开展次数达标,且认真规范,得满分 未达标或不规范,不得分
1
2项培训均满足,得满分 1项满足,得1分
3
2.2师资建设 2.2.2师资评价★
每年度至少组织1次对带教医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
有评价方案,原始记录详实,得满分 有评价记录,无方案,得2分 有方案,无评价记录,得1分 无,不得分
3
2.2.3激励制度★
有机制,并与奖金、评优等挂钩,得满分 建立带教医师激励机制,将教学工作与绩效考评、奖金 有机制,未与奖金、评优挂钩, 1
1.1.4科室和实验室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全科)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全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全科培训细则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㊁预防医学㊁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不同年龄和性别㊁各个器官与系统㊁各类疾病及健康问题㊂一、培训目标为基层培养具备高尚职业道德㊁良好职业素养和大健康理念,掌握全科医学专业知识㊁基本技能及沟通合作技巧,能够在基层独立开展全科医疗工作,以人为中心㊁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㊁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㊁协调性㊁连续性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够承担基层防控职责,具备六大核心胜任力的合格全科医师㊂把全科住院医师培养成强临床㊁懂公卫㊁识中医㊁能教学㊁晓研究㊁善管理㊁具备在城乡基层条件下独立行医及健康管理能力的全科医师㊂以独立承担全科工作为主线,开展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㊂第1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通过跟随指导医师门诊㊁管理病床㊁出诊等方式,系统学习全科医学核心问题的诊疗技能,重点掌握常见病㊁多发病诊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特点如服务内容㊁服务方式㊁沟通方法等㊂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不断提高全科临床诊疗能力;参与指导医师在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工作㊂第2年,采取指导医师监督指导方式,使全科专业住院医师掌握全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模式和接诊技巧等,横向拓展相关专业临床技能,奠定扎实的临床医疗工作基础;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工作㊂第3年,通过重点问题㊁疑难问题向指导医师请示㊁参与科研及低年资住院医师教学等方式,使全科专业住院医师掌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具备全科48医生的独立接诊能力㊁团队服务与协调管理能力㊁基本教学与终身学习能力㊁科研素养和健康素养等;独立完成基层实践基地的全科健康管理工作㊂二、培训方法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法包括理论学习㊁全科医疗实践及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㊂(一)理论学习理论学习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时间安排可集中或分散在3年培训过程中完成,培训方法可采用集中面授㊁远程教学㊁系列讲座㊁专题讲座㊁临床案例讨论㊁读书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进行㊂(二)全科医疗实践全科医疗实践(以下简称全科实践)总计培训时间为10个月㊂由临床基地全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共同完成相关培训工作㊂每周应安排不少于4学时全科相关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学习形式包括接诊示范㊁全科教学查房㊁教学门诊㊁小讲课㊁病例点评㊁案例讨论㊁专题讲座㊁社区卫生调查及自学读书笔记等㊂轮转安排建议由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开始,第1㊁2年采取临床基地的科室轮转与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实践相互穿插进行,第3年在基层实践基地连续实践完成全部培训㊂临床基地全科轮转时间为3个月(可分散或集中安排)㊂安排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全科门诊;病房轮转期间管理床位3~5张,同时参与临床基地全科门诊工作㊂基层实践基地轮转时间为7个月,其中全科(含中医㊁康复)5个月,预防保健科2个月,以门诊学习为主㊂基层实践基地因培训条件㊁师资及患者数量达不到培训要求时,可弹性安排在临床基地相应科室或由其他相关专业机构共同完成,但基层实践基地总轮转时间不得少于4个月,其中预防保健科不得少于1个月㊂(三)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其他临床科室轮转(以下简称 科室轮转 )培训时间总计为23个月㊂轮转地点为临床基地各相关科室㊂主要参加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㊂其他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不少于4学时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学习形式包括教学查房㊁教学门诊㊁小讲课㊁病例点评㊁案例讨论㊁专题讲座㊁相关学术会议㊁自学读书笔记等㊂少见病种㊁地方病㊁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㊁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㊂内科轮转时间总计为10个月,病房轮转安排在心内科㊁内分泌科㊁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等科室,病房轮转时间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2~3张;其余时间可选58 全科培训细则择内科其他科室,以门诊为主;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儿科轮转时间为2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2个月,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穿插安排跟随指导医师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传染科(含发热门诊)轮转时间为1个月,安排门诊或病房,病房轮转期间管理床位2~3张;病房轮转期间可安排跟随指导医师的专家门诊或普通门诊㊂其他科室轮转安排在门诊完成㊂同时应确保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在门诊轮转期间每个工作日接诊不少于5人次㊂(四)其他各基地可根据本标准建议适当调整轮转顺序㊂原则上同一基地轮转计划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持续性㊂培训第3年应安排3个月时间的选修㊂可根据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的学习情况㊁基层工作的实际需求(如心电图㊁医学影像等)㊁当地疾病谱(如肿瘤㊁地方病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选择临床基地的相关科室(如传染科等)或基层实践基地轮转㊂轮转安排建议时间,见表1㊂表1 轮转安排建议表年度培训内容培训基地轮转科室培训地点时间分配(月)第1年全科实践基层实践基地全科门诊为主1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科室轮转临床基地内科(心血管内科㊁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㊁内分泌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补充8神经内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补充2第2年全科实践基层实践基地中医科㊁康复科门诊1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6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 表)年度培训内容培训基地轮转科室培训地点时间分配(月)科室轮转临床基地内科(肾内科㊁血液科㊁风湿内科㊁肿瘤科等)门诊或病房2儿科主要在病房㊁门诊 补充2外科(普外科㊁泌尿外科㊁骨科)门诊2妇产科门诊1皮肤科门诊1五官科(眼科㊁耳鼻喉科)门诊1精神科门诊1第3年科室轮转临床基地传染科门诊1急诊内㊁外科门诊2全科实践临床基地全科病房或门诊1基层实践基地全科门诊为主3预防保健科门诊2选修科室临床基地或基层实践基地临床科室㊁影像科或基层实践基地门诊或病房3合计36三、培训内容和要求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学习㊁临床技能训练和基层医疗卫生实践㊂理论学习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德医风㊁思想政治㊁医学人文;②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③有关法律㊁法规(具体见相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④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⑤临床专业相关理论及相关医学英语知识;⑥全科医学㊁社区卫生服务㊁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相关理论㊂78 全科培训细则第一部分 全科医疗实践通过在临床基地全科和基层实践基地参加基本医疗卫生服务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实践,树立以人为中心㊁家庭为单位㊁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训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㊁综合性㊁协调性㊁人性化服务的能力,增强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居民常见健康问题的能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不断提升发现问题㊁解决问题及开展科研教学工作的能力㊂(一)临床基地全科(3个月)1.轮转目的通过全科培训,系统学习全科医学基本理论㊁培养全科临床思维,并应用于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处理中㊂掌握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㊁病历书写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疾病治疗㊁随访管理等临床技能㊂2.基本要求(1)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理论①全科/家庭医学的主要概念与原则掌握:医学模式转变与健康观的理论,全科医学㊁全科医疗㊁全科医生概念;全科医学对个人㊁家庭和社区进行综合性㊁连续性㊁协调性一体化照顾的理论㊂熟悉:全科医生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全科医疗与专科医疗的区别和联系㊂②全科医生临床思维与工作方式掌握:以人为中心㊁家庭为单位㊁社区为基础㊁预防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原则和内容㊂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主要健康问题的社区照顾㊂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念㊁分类与分级㊁报告及处理原则㊂熟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与预警㊂(2)症状学掌握:常见症状如发热㊁乏力㊁消瘦㊁肥胖㊁淋巴结肿大㊁头痛㊁头晕㊁眩晕㊁发绀㊁结膜充血㊁视力障碍㊁耳鸣㊁耳聋㊁口腔溃疡㊁牙痛㊁咽痛㊁咳嗽㊁嗅觉改变㊁胸闷㊁胸痛㊁胸腔积液㊁心悸㊁吞咽困难㊁呕吐㊁腹痛㊁黄疸㊁腹水㊁腹泻㊁便秘㊁血尿㊁蛋白尿㊁关节痛㊁水肿㊁贫血㊁腰腿痛等的病因分析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常见急危重症状如晕厥㊁意识障碍㊁咯血㊁呼吸困难㊁鼻出血㊁呕血与便血㊁尿潴留的紧急处理与急救措施㊁病因分析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进一步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㊂88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熟悉:其他症状的判别㊁初步处理与转诊;常见症状在特殊人群中的特点㊂(3)主要疾病①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掌握:常见疾病的早期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常见健康问题的识别与干预㊂熟悉:生命周期各阶段常见健康问题与周期性健康体检建议㊂②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掌握: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㊁生活方式指导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包括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及评价㊁筛检方法㊁防治原则㊁健康管理㊂熟悉: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断思维模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与会诊的内容与方式㊂了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工作内容㊂③合并多种疾病的临床情况掌握:合并多种疾病特别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的综合治疗㊂熟悉:多病共患时主要处理原则㊂了解:与各临床科室分工协作方式㊂临床基地全科轮转期间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全科学习内容及例数要求学习内容最低例数常见症状30疾病早期与健康问题20基层常见病与多发病20合并多种疾病的临床情况20(4)基本技能要求,见表3㊂98 全科培训细则表3 全科基本技能要求基本技能名称最低例数掌握全科接诊流程训练20 多病共患案例分析20熟悉周期性健康体检(二)基层实践基地(7个月)1.全科医疗服务技能(5个月,含中医及康复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①全科临床思维特点,逐步将服务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服务内容从疾病管理转变为健康管理㊂全科医疗接诊方式的特点,通过良好的沟通与居民建立和谐信任关系的技巧,逐步培养独立接诊能力㊁处理出诊时常见健康问题㊂②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㊂急危重症的识别与转诊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规范化管理,包括高血压㊁冠心病㊁脑血管病㊁糖尿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慢性肾疾病㊁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一㊁二㊁三级预防措施及基层管理方法;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管理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各10例㊂根据常态化传染病疫情防控需要,基于互联网服务模式开展全科诊疗工作的方法㊂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疾病筛查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初步处理原则,转诊的流程与注意事项,随访管理内容与方法㊂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家庭访视与家庭病床管理技能㊂培训期间每位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至少与10个家庭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该家庭中至少应包括老人㊁儿童㊁残疾人㊁妇女㊁慢性病人等中的两类人,对家庭进行评估并实施以家庭为单位的照顾及长期健康管理,对有需求的家庭提供家庭访视;协助管理家庭病床2张㊂⑤健康档案(S O A P )的书写与使用㊂培训期间每人至少完成10份个人健康档案(S O A P ),其中应包含基层常见健康问题如高血压㊁糖尿病㊁冠心病㊁脑血管病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㊁慢性肾疾病㊁肿瘤㊁骨关节病与骨质疏松症等,并能实行动态管理㊂家庭健康档案10份,并进行连续性管理㊂⑥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㊂肺结核的临床表现㊁检查方法㊁治疗原则和基本治疗药物,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肺结核患者转诊指征;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0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生服务规范“规范管理肺结核患者2例,包括服药督导㊁随访评估㊁分类干预㊁结案评估㊂⑦健康教育技能(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结合)㊂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健康教育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于互联网服务开展健康知识传播的方法和技能㊂培训期间参与至少5个健康问题(可含网络健康教育课)的健康教育方案设计㊁实施㊁咨询㊁评价等活动,其中独立完成健康教育课ȡ2次,时间不少于20分钟㊁听众不少于15人㊂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用法㊁用量㊁常见的不良反应㊁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使用注意事项㊂合理用药原则㊂常用中成药的适应证㊁常见不良反应和使用注意事项㊂熟悉: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脑血管病所致功能障碍㊁骨关节病及各种常见损伤等疾病的康复评定㊁康复的最佳时间㊁康复指征㊁转诊指征㊂②肿瘤㊁帕金森病㊁老年期痴呆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疾病的临床特点㊁治疗原则㊁预防措施及基层管理㊂③常用中医适宜技术;中医的饮食㊁养生常识㊂了解:①中医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基础理论在临床实践的运用,中医诊断思维和治疗的基本规律及技巧,临床常见症候的辨证施治方法㊂②常用物理因子治疗㊁作业治疗㊁言语治疗的方法和康复注意事项㊂(2)基本要求: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疗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4㊂表4 基层实践基地全科医疗服务主要技能要求主要技能名称最低例数接诊平均每日ȡ10人出诊平均每周ȡ2次健康档案的书写与使用10家庭访视10规范管理高血压10规范管理糖尿病10规范管理肺结核2健康教育课(可含网络课)5(独立健康教育课ȡ2次)管理家庭病床219 全科培训细则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主要内容㊂具体要求如下㊂①预防接种的对象与流程㊂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监测与处理㊂②新生儿访视的内容和技巧;儿童体格检查操作技术(测量身高㊁体重㊁头围㊁胸围等),并能针对体检结果进行评价和指导㊂婴儿喂养指导和儿童营养咨询技术,辅助食品添加的顺序及原则㊂有关视力及听力筛查㊁牙防工作流程和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㊂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和其他疫苗预防接种方法㊁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处理㊂儿童系统管理方法㊂完成新生儿访视及儿童智力发育测量㊁跟随指导医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工作㊂③法定传染病的报告和处理方法㊁传播途径及预防原则㊂④与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相结合的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的内容和方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㊂⑤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㊁治疗原则和常见药物不良反应的识别;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转诊指征㊂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程序㊁防疫原则㊂个人与群体防控措施㊁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机制等㊂熟悉:①疫苗管理与冷链管理㊂②各年龄儿童保健原则㊁具体措施及小儿保健组织机构㊂③妇女保健经期卫生及劳动保护;婚前检查及生育指导;孕期饮食㊁营养㊁起居环境㊁性生活㊁胎动自我监测和乳房护理;产褥期的产后访视㊁产褥期卫生㊁乳房护理及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后抑郁症筛检;孕产妇常见问题的指导;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预防与诊治㊁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证;妇女常见疾病(宫颈癌㊁乳腺癌)普查的意义和方法㊂④不同传播途径典型传染病的筛查原则㊁常见传染病的检测方法和基层用药原则,传染病病人基层随访管理方法㊂流行病学调查方法㊂⑤影响老年人功能减退的因素及其预防措施;运动锻炼的积极作用与方式;老年家庭安全问题与老年营养的要求;生命质量的概念㊁内涵㊁测定方法㊂⑥‘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内容,包括随访评估㊁分类干预㊁监护人管理㊁社区及家庭康复的原则及方法㊂⑦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有关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流程及特点,社区康复的实施与转介㊂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措施㊁处理原则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的2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分级及相应的防控措施㊂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的内容㊂了解:①学校卫生㊁安全教育㊁性教育内容㊂②健康预期寿命的内涵和表达方法;老年人常见负性情绪及其表现特点;老年人心理问题及处理;老年口腔问题的健康教育;老年人分级护理的概念及护理需求的评估;临终关怀的概念,镇痛,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照顾原则㊂③残疾人心理特点及其需求㊁咨询与康复指导㊂④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及相关统计学知识㊂(2)基本要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见表5㊂表5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技能要求主要技能名称最低例数儿童预防接种10新生儿访视5儿童智力发育测查5老年人健康综合评估5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技能了解以下内容㊂①本地区和本机构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内容及管理程序㊂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合作的服务模式(尤其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团队建设的意义和方法㊂③人际沟通技巧,包括与患者㊁团队成员㊁基层管理者及社会工作者沟通技巧㊂④参与社区卫生诊断,建立合理利用社区资源的意识㊂(三)外语㊁教学与科研要求全科医疗实践期间(临床基地全科或基层实践基地),熟悉本专业主要外语词汇;有条件的可以协助临床教学工作(理论课㊁病例讨论等)2次,参与相关科研工作1次㊂39 全科培训细则第二部分 其他临床科室轮转培训(一)内科(10个月)1.轮转目的(1)通过内科培训,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㊁体格检查㊁病历书写等临床技能及心电图检查等必要的诊疗技术;培养缜密的临床思维;掌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㊁治疗,急危重症的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专科治疗后的社区照顾与随访;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独立接诊及处理健康问题的能力㊂(2)内科学习结束时,全科专业住院医师应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内科常见疾病的能力,及时识别急危重症并给予正确的急救与转诊㊂2.基本要求(1)症状学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发热㊁头痛㊁头晕㊁眩晕㊁晕厥㊁意识障碍㊁咳嗽㊁咯血㊁呼吸困难㊁胸腔积液㊁胸痛㊁心悸㊁吞咽困难㊁腹痛㊁腹胀㊁黄疸㊁呕吐㊁腹水㊁腹泻㊁便秘㊁呕血与便血㊁腹部肿块㊁血尿㊁蛋白尿㊁水肿㊁贫血㊁关节痛㊁淋巴结肿大㊁消瘦㊁肥胖㊂(2)主要疾病①心血管系统疾病a .高血压掌握: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㊁分型,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高血压的急㊁慢性并发症,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治疗原则,高血压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㊂熟悉:高血压诊断及治疗进展㊂了解:高血压流行趋势及发病机制㊂b .冠心病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㊁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㊁稳定期的治疗㊁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㊁心电图特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㊁处理原则与院前急救处理㊁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介入治疗后基层照顾与随访,冠心病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㊂熟悉:心肌梗死的康复治疗㊂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分型;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49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应证㊂c .心力衰竭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㊁分型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心功能分级,急性心力衰竭的急救与转诊,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㊁适应证㊁禁忌证,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心力衰竭的预防原则,慢性心力衰竭的基层管理与康复㊂熟悉: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㊁诱发因素㊂d .心律失常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㊁心电图诊断及处理原则,高危心律失常的识别㊁急诊处理及转诊㊁介入治疗后基层照顾与随访㊂熟悉: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分类㊁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㊂了解: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㊁血流动力学改变,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证及术后注意事项,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㊂②呼吸系统疾病a .上呼吸道感染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㊁诊断及处理原则,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㊂熟悉:上呼吸道症状的鉴别诊断㊂了解: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㊂b .支气管哮喘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原则,重症哮喘的诱因及临床表现㊁急救原则,缓解期基层防治与康复措施㊂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㊁流行病学特点㊂了解: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峰流速仪和呼吸机的使用㊂c .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掌握: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分型㊁诊断与鉴别诊断,急性发作期及慢性迁延期的治疗,一㊁二㊁三级预防原则与康复措施㊂熟悉:肺功能测定方法及结果判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家庭氧疗方法㊂了解: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㊁流行病学特点㊂d .肺炎掌握:肺炎的病因㊁临床表现与诊断,常见肺炎的鉴别和治疗原则,抗生素合理使用原则㊂熟悉:肺炎急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㊂e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掌握: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标准㊁分型㊁常见病因㊁临床表现及并发症㊂59 全科培训细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口腔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的规定,制订本细则.
一、口腔全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牙科综合治疗台数≥20台.
(2)年门诊量≥30000人次.
(3)年急诊量≥1000人次.
2疾病种类和数量
(1)专业基地的年收治疾病种类应基本能覆盖口腔科各亚专业常见疾病种类,所开展的针对口腔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项目全面,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
①口腔预防:包括预防性充填(包括非创伤性充填),局部涂氟,正确使用牙刷、牙线、间隙刷和牙签等各种口腔预防用具,菌斑染色,菌斑控制,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预防咨询,针对不同病种和个体的系统保健等.
②牙体牙髓病:包括用各种材料进行各类洞形的龋病或非龋病治疗、牙齿活髓保存治疗、干髓术、前后牙根管治疗、塑化治疗、根尖手术等.
③牙周病:包括菌斑控制方法、规范化的牙周检查及治疗设计、全身病与牙周健康的关系、龈上洁治、龈下刮治、松动牙固定、治疗、牙周病的药物治疗、牙周手术、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牙周维护治疗及常见的与全身相关的牙周组织疾病治疗等.
④儿童口腔病:包括药物涂布治疗、窝沟封闭、高分子材料或银汞合金充填、乳牙冠髓切断术、乳牙根管治疗术、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儿童咬合诱导、儿童前牙外伤处理、恒牙的活髓保存和青少年牙周组织疾病的防治等.
⑤口腔黏膜病: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疱疹性口炎、念珠菌感染、慢性唇炎、白斑、天疱疮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等.
⑥口腔颌面外科疾病:包括普通口腔麻醉及一般牙、阻生牙、埋伏牙或复杂牙的拔除、牙槽突手术及各类门诊小手术等.
⑦口腔修复:包括全口义齿修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烤瓷冠、烤瓷桥、铸造冠、铸造桥、桩核(甲)冠修复等.
⑧口腔正畸:包括各类错畸形的矫治、活动矫治和固定矫治的设计和基本操作等.
⑨口腔颌面影像:包括牙齿根尖片、全景片、华氏位、颧弓切线位、下颌骨正侧位片、许勒位、唾液腺造影和口腔颌面部CT等检查与诊断.
⑩口腔急诊:包括牙痛、牙外伤、牙根尖周脓肿或牙周脓肿、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外伤、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口腔急性出血等病种.
(2)培训基地年诊治的患者数量应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口腔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见下表.
3医疗设备
要求配备开展以下口腔全科诊疗工作所需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牙科诊疗椅、牙髓活力测定所需设备、根管治疗所需器械、银汞调合机、光敏树脂充填照射灯、牙周探针、超声洁牙机、龈上和龈下深刮器、牙科印模制取托盘、牙科模型制作设备及技工设备、常用牙科器械、材料、药品以及口腔诊室应必备的器械和材料. 4相关科室、实验室
口腔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必须有以下相关科室:急诊科、心电监护室或配备心电监护设备的急诊科、放射(影像)科[综合性医院的放射科内有从事口腔放射(影像)工作的专业人员]、病理科(综合性医院的病理科内有侧重口腔病理诊断工作的专业人员)、检验科、药剂科等.
二、口腔全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应1∶3.
(2)指导医师组成: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应大于基地总医师数的5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3名.
2指导医师条件
应具有口腔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
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
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1篇.
(2)近3年来曾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
(3)目前承担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