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215005【开课对象】:四年制本科,新闻学专业。

【学分】:4 学分【总学时】:72【实践学时】:10【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二、课程教学目标和性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为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服务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对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和具有鲜明探索意识的作品进行精讲,培养学生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写作才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为后续的相关课程和以后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文学与写作基础。

三、课程教学要求第一章鲁迅《狂人日记》(一)教学要求了解鲁迅小说的反封建精神。

掌握狂人形象。

掌握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内容提要1.鲁迅生平及创作简介。

2.狂人的形象及意义。

3.“格式的特别:” (1)借实行虚,以虚证实。

(2)独特的心理描写。

(3)采用了一些诸如象征、暗示、变态心理描绘等现代主义手段。

(三)重点、难点狂人形象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第二章鲁迅《阿Q 正传》(一)教学要求了解精神胜利法的表现与实质。

(二)内容提要1.《阿Q 正传》发表的背景。

2.阿Q 的形象。

受压迫受凌辱的地位;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

3•《阿Q正传》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1 )采用了典型化的手法。

(2)叙述体的结构。

(3)犀利的幽默和讽刺。

(4)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5)游戏模仿的解构性。

(三)重点、难点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三章茅盾《子夜》(一)教学要求掌握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二)内容提要1 .作者简介和作品发表背景简介。

2.人物形象:人物众多,有资产阶级,有工人阶级,有地主,有知识分子,有军人和家庭主妇,甚至街头的地痞流氓。

而主要的人物是资本家吴荪甫和赵伯韬。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3.在艺术上,这是—部典型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1)作品采用了典型化和类型化的手法来塑造人物。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基本轮廓、线索,及标志发展历程的重要作家及其表作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与之相关的文学史基础理论;培养学生分析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与文学鉴赏水平。

二、教学要求1919—1997年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由建国前三十年文学(1919—1949)和建国后文学(1949—1997)两大部分组成。

讲授的具体内容分为两个重点,一为“文学史”。

讲授创作概况、文艺运动、文学思潮流派等;二为“作家用作品”,讲授文学发展进程中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以此使学生建立文学史观和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的现代文学部分(1919—1949),设计20课时;当代文学部分(1919—1992),设计12课时。

四、教学方法在文学史知识框架内,以课堂精选作家作品讲授为主,另有命题作业。

五、教材本课程选用《中国现代文学》王泽龙刘克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

六、考试书面闭卷考试,参考平时成绩。

七、教学内容“五四”文学思潮与运动(1919—1927)刚接触这门课的同学,最好先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性质、研究的范围以及这门课的讲授计划,有大致的了解。

其中要格外注意其结“中国现代文学”含义的阐释:认为所谓“现代文学”,不仅是时间要领上所划定的1917-1949年这一通常所说的“现代”阶段的文学,更是“现代”性质意义上所指的区别于传统文学的新的文学。

“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因此,学习中应当始终把“文学的现代化”作为贯穿这门课的一条基本思路。

新文学社团、新文学流派和新文艺刊物的大量涌现;1、“文学研究会”的成立,“文学研究会”的“为人生而艺术”的文学主张;写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提倡;“文学研究会”的历史功绩(主编和发行刊物、丛书;刊载反映现实的新文学作品,译介外国进步文学著作,出版欧洲文学名著,推动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教学大纲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课程编码:030100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新闻、文秘方向学时:152学分:9开课学期:1-3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是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在中国现代文学所开设的课程中,新闻和文秘专业本科生仅开设此门必修课。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鉴赏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剖析,使学生初步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特征和取得的艺术成就。

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主要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写鉴赏性的文章,为进一步研究作家作品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绪论(6课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绪论部分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况,课程的性质、内容和任务,要求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掌握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文学作品分析的方法三、教学内容1.关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研究。

2.与课程相关的问题。

3.分析文学作品的方法。

四、思考题:1.以一部小说为例,具体说明如何分析作品。

作品一:《狂人日记》(6学时)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掌握《狂人日记》“表现的深切”及“格式的特别”。

二、教学重点、难点狂人的文学形象;《狂人日记》艺术的独创性。

三、教学内容1.《狂人日记》的创作准备情况。

2.《狂人日记》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的关系。

3.作品中的“识”与十三则日记的关系。

4.狂人的形象分析。

5.《狂人日记》的艺术特色。

四、思考题1.分析狂人的形象。

2.小说中“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是如何表现作品艺术的独创性的?3.小说结尾(第十三则日记)的含义是什么。

《现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现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

《现代中国经典文学作品欣赏》教学大纲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作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素质类的通识选修课,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学生了解现代中国文学史上经典作家的生命、情感、创作历程,重点把握其代表性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个性、艺术特色及其文学史价值。

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鉴赏和分析文学作品的基本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技能;加强对学生的现代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痛苦鲁迅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鲁迅的人生经历、在各个时期的主要思想和文学创作情况,重点把握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过程、原因以及他的重要作品,认识、理解鲁迅的崇高人格、精神、历史功绩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地位。

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介绍鲁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概况,对他的代表性小说作品加以重点阐释和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鲁迅“痛苦”的根源何在,这种痛苦在其人生和作品中是如何体现的,究竟如何理解鲁迅的精神气质及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本章参考文献:1.《鲁迅全集》(全18卷;必读1-9、11),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2.鲁迅博物馆编:《鲁迅年谱》(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3.曹聚仁:《鲁迅评传》,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4.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

5.[俄]波兹德涅耶娃:《鲁迅评传》,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6.杨义:《鲁迅小说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本章思考题:1.鲁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2.鲁迅从前期到后期思想有什么发展变化?3.鲁迅的小说《孤独者》和《在酒楼上》分别以什么动物为核心意象?如何理解这两篇小说的主题?4.如何理解鲁迅小说《伤逝》的主题?第一节“心里真藏着可怕的冰块”1.从“王子”到“叫化子”从家世和身世看,鲁迅经历了“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从“王子”而为“乞食者”或“叫化子”的痛苦变故。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而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课程,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制定一份合理、科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一、课程目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课程还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的了解,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把握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作品的选取:课程应该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涵盖不同的文学流派和题材,如小说、诗歌、戏剧等。

同时,也要注重选取一些较为新颖和具有时代性的作品,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解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等要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对作品进行个人的思考和解读。

3. 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中国现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

因此,课程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通过对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文化内涵的分析,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阅读、写作等。

其中,讨论和阅读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同时也能够从他人的观点中获得启发。

而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批评写作。

《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0002195课程英文名称:Appreciation of ancient chinese novel课程总学时:24 讲课:22 实验:2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2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中国现当代小说欣赏是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能力的一门公共选修课。

主要讲授小说鉴赏的方法、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名篇佳作。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教学外,力求通过鉴赏训练,培养学生独立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发展历史以及中国现当代的名篇。

2.掌握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能够选择优秀的小说作品阅读,有独立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基础知识:掌握中国现当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脉络,各个阶段的文学现象和名篇佳作。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小说构成的要素,小说欣赏的基本方法,灵活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小说作品。

3.基本技能:能够判定小说作品的优劣,独立选择有益的小说阅读。

并且能够运用小说欣赏的知识和方法,独立鉴赏当代最新的小说作品。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1.教学方法:课堂中重点对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名篇佳作进行讲析,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和分析小说作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2.教学手段: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无(五)对习题、实验环节的要求1.对于讲授的重点作品应安排学生讨论,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分析作品的能力。

2.要求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课外小说阅读,并形成鉴赏文字。

此部分可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考查2.考核目标:在考察学生中国现当代小说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独立分析和鉴赏小说作品的能力。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教学大纲

《中外文学作品选(现代文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7014003 学分: 3.5 总学时:68说明【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教学目的】1、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特点及名家名著。

2、历史地、科学地分析评价各个历史时期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以及人文精神。

【教学任务】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介绍“五四”文学革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家,讲授其的代表作品。

【教学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二章 20年代的文学第三章 30年代的文学第四章 40年代的文学【教学原则和方法】1、按照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线索,以作家作品为讲析重点。

以作家作品带文学史。

2、主要采取讲授法。

教师讲析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及音像作品赏析相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使之从中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道德的熏陶,提升人文精神。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当代审美的标准独立地阅读鉴赏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4、本门课程的教学应该既注重本科知识的系统性又兼顾其扩展性;既关注其学术性又具备可接受性;既接受前人的成果又力争富有前瞻性,同时还要讲究师范性。

【先修课程要求】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参考书】《中国现代文学史》朱东霖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钱谷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现代文学30年》钱理群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7.《中国现代小说史》夏志清,香港友联出版社1979年版大纲内容引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中国现代文学的性质反封建的文学;爱国的文学;开放的文学;多元的文学。

一、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范畴(一)、什么是“现代文学”?(二)、什么是“文学的现代化”(三)、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二、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1917—1927年文学革命十年(新文学的准备期)1927—1937年左翼文学十年(新文学的丰收期)1937—1949年抗战文学十年(新文学的调整期)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及文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掌握重要文学社团的有关知识。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BSec00242.课程名称/课程英文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下)/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Literary Works3.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5.课程主要面向专业:秘书学专业6.总学时:32学时;其中实验(实践)教学学时:0学时7.学分:2学分8.修读该课程应具备的基础知识条件:无二、课程概述本课程主要讲授从清末民初的新文学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过程、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包括文学思潮流派、主要作家创作情况介绍和经典作品赏析等内容。

对这门课程的把握应以人文精神为观照,以开放的眼光、多维的视角,深入到文学史的具体细节中,不主观想象,不武断地结论,尽可能描摹出这段历史时间内中国文学的原状,实现既符合人文精神又有科学价值的教学目标。

三、课程教学目标(括号内是秘书学专业对应的培养要求)1.了解作家生平及其作品内容;(1.1)2.准确把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的发展进程以及各阶段文学发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1)3.深入理解和认识各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背景、作用、地位、影响和意义;(1.1)4.掌握各个不同阶段的文学社团流派和文学理论思潮的独特作用和贡献;(1.1)5.能初步分析文学发展的社会历史因素和文学内在因素,领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魅力;(1.1\2.1)6.开拓自己的文化视野,提高分析、评判、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1)五、教学内容及要求单元一1949-1976文学思潮(2学时)(一)教学内容1. 1949-1976文学思潮1.1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2“文革”文学思潮(二)课程重点、难点重点与难点是熟悉1949-1976文学思潮的特点。

(三)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1949-1976文学思潮的独特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撰写人:
课程总体介绍:《中国现代文学作品欣赏》主要是通过对现当代文学经典名篇的解读,提高学生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以作品为纲,兼及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种文体的发展脉络,对重要作家的代表作品进行详细解读。

同时引入最新的学术成果,力求内容的新、准、精,让传统的作品选讲课焕发出新的活力。

注意引进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力求学以致用,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前修课程:无
学分及学时:4学分,48学时。

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任务是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各主要文体的代表作家作品;大致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脉络和走向,提高学生文学阅读、鉴赏、表达的能力。

本课程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

二、教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现代哲学、美学眼光正确分析、评价作家作品。

通过对作家作品的学习,认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所拥有的美好情操和人文传统。

学习中国知识分子感应时代的变迁而激起的追求、奋斗、反思的精神历程,学习他们为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现代化所持有的特殊的立场和方式,自觉承担起知识分子人文传统重铸的责任和使命。

三、教学内容:
理论讲授:
专题一现代小说。

具体内容包括: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鲁迅;茅盾的小说;巴金、老舍、沈从文的小说;钱钟书的《围城》;“诗化”小说。

专题二现代诗歌。

具体内容包括:郭沫若的《女神》;新月社的诗歌;戴望舒、艾青、田间、臧克家的诗歌。

专题三现代散文。

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杂文散文,朱自清、冰心、周作人、陆蠡等人的散文。

专题四现代戏剧。

具体内容包括:曹禺的戏剧。

实践环节:无
课堂作业以及课堂辅导:
课题1:根据每章节所学内容的不同,具体应用所学知识,给定题目,写一篇读后感。

课题2:对于一些热点话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四、本课程为考察科目。

五、主要参考书目:
1、赵建磊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名著赏析》,2010年2月版。

2、钱理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朱栋霖主编,面向21世纪教材《20世纪中国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4、朱德发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实用教程》,山东齐鲁书社,1999年第1版。

5、党秀臣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6、林志浩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

7、温儒敏编著,《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