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专业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程与教学论则是教育领域中的重要学科。

为了培养优秀的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人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以期为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参考。

一、专业背景1.学科介绍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重要分支,研究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它既关注教学活动的内涵与外延,又关注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与效率。

2.专业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理论基础,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a)必修课程-教育哲学与人类学-课程理论基础-教学设计与评价-课程开发与管理-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教学b)选修课程-跨学科课程设计-专业发展与实践-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心理学2.实践环节a)教学实习在相关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教学实习,学生需要实践运用所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理论,了解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方案。

b)毕业论文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课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并撰写一篇毕业论文。

论文需包含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展示学生对该领域的深入理解和研究能力。

三、评估体系1.学期评估学期评估以课程任务、课程笔记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旨在检测学生对课程知识和理解的掌握程度。

2.综合考核综合考核包括学年论文、学位论文、教学设计实训和课程设计实训等。

学生需要通过这些考核,展示他们对课程与教学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效果1.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相关的教学工作、教育研究、教材与教辅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2.继续深造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发展该领域学术。

五、总结课程与教学论是培养优秀教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学科,本文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与教学论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 黄甫全、王本陆:在广义上,教学就是 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 进行学习的活动。在狭义上,教学就是 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 在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 与学统一的活动。 • 学校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以特定文化 为对象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二、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 任务
• 三、课程与教学论的逻辑起点 • (一)学科的逻辑起点
• 就是学科体系结构过程中最抽象、最简 单的概念,是范畴体系的出发范畴,又 称逻辑始项,它是唯一的,与之相对的 是具体的原理、结论,即逻辑终点。
• 确定一门科学的逻辑起点一般要符合三 个条件:一是逻辑起点一定是这门科学 与学科的最简单、最一般、最抽象的范 畴,反映对象的最一般的本质和关系; 二是一定是这门科学与学科一切矛盾发 展过程中的胚芽,它符合从抽象到具体 要求、规定性不断添加的规律;三是一 定与这门科学的历史进程相一致。
• 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Goodlad)从 课程实施的纵向层面提出课程可分为五 个层次 • ①理想课程 ②正式课程 • ③感知课程 ④运作课程 ⑤体验课程
•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中的定义:“所谓 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 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 (二)教学的内涵 • 1.教学概念的词源分析 • “教”、“学”二字联为一词最早见于《书· 商 书· 说命》 • 《学记》开篇“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 先”,这里“教学”一词具有教与学双方活动 的意思,其含义大体与“教育”一词相似。
•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拂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拂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 • 汉唐:独尊儒术;韩愈师说 • 宋明:张载因材施教;朱熹直观教学; 王守仁知行合一。
• 雅典的文雅教育孕育了古希腊课程与教 学思想。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介绍
一、学科专业介绍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与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

这门学科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正朝着xx方向发展,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理论进行更高层次的理论综合和专业化研究。

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是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个分支。

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理论为指导,研究生物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具有现代生物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的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思想动力、基础扎实、有社会责任感、有独立研究能力、为xx和人民教育创造xx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高层次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X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生物学理论研究和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教学能力强,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大学、中小学教学研究,独立撰写论文。

3.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良好的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能够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高等生物教师、研究人员和管理者。

四.学制和必修学分
学制一般为三年,至少要修满35学分。

1。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第一章课件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根据问题涉及的范围宽窄,课程教学问题又可以分为“大”问 题和“小”问题。
» 大问题也就是包含了中观和微观问题的宏观问题,它是在一定 时空里,关涉了课程与教学全部或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的矛盾 和疑难。如:“当代中国教学改革的状况如何?”“怎样建构
教学艺术?”等等。
小问题就是微观问题,它是在深入而具有普遍性的层面里,聚 焦于课程教学某方面的一两个因素的实质和关系的矛盾和疑难。 如:“素质教育主要理论命题中存在哪些自我缠绕的 矛盾?”“合作学习方式是否能有效促进小学语文写 作学业成就?”“整合课程真的比分科课程好吗?”等。
验以促进其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育人计划。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 旨趣与方法
»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课程)所展开的相互作用的 活动。
»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即教育性认识和教育性实践活 动),是教师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 »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何意义?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何学习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旨趣与方法 第二节 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 一、研究对象 » 1.课程的概念 »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与进度的总和。 » 课程是人们事先精心设计的旨在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教育性经
» 课程与教学问题:指反映到研究者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 解决的课程教学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它产生于课程教学 实践,课程教学实践同理论的对立,一种课程教学理论的 内部对立和两种课程教学理论之间的对立。

9.1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9.1小学教育专业科目二《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考试教育学(小学教育)专业《小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考试大纲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参考教材(考生自备)《从有效教学走向卓越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余文森著二、课程纲要第一章:有效教学的意义与反思第一节:有效教学的内涵与意义识点:1.有效教学的内涵: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

2.有效教学的要求:①教学要有效果,教师必须树立效果为重的意识和学生为本的意识,具体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

②教学要有效用,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在情境中、在应用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本领。

③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求是减少教学时间的浪费,精选教学内容,简化教学过程。

考点:1.阐述有效教学的内涵。

2.阐述有效教学的要求。

第二节:有效教学的实践反思识点:1.有效教学的实践问题表现:效率至上;可测量性;程序化。

2.效率至上的教学的危害:违背了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认知发展的固有规律;导致了知识教学的“走过场”现象。

3.目标及目标教学的“两面”性:一方面,它使教学变得明确、清晰,便于师生集中精力完成任务、达成目标,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它又使教学变得功利、窄化、被动。

考点:1.结合实际分析有效教学的问题表现。

2.结合实际分析“效率至上”的教学的危害。

3.结合实际分析目标教学的两面性。

第三节: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识点:1.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实用主义哲学;行为主义心理学。

2.有效教学的理论反思: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

考点:1.结合实际从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视角反思有效教学。

2.结合实际从教学的有效性与道德性的视角反思有效教学。

第二章: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特征第一节: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识点:1.卓越教学的基本理念:由“狭义教学”走向“广义教学”;由“独白式教学”走向“对话式教学”;由“依赖性教学”走向“独立性教学”;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性课堂”。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课程编码:16A04051 学分: 1.0 课程类别:教师教育课程计划学时:16 其中讲课:16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适用专业:全校师范类专业推荐教材:刘欣,孙泽文,严权主编,《课程与教学新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参考书目:1、黄甫全主编,《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学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旨让师范类专业学生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原理、基本价值和基本策略,正确认识和解释各种课程与教学现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基本技能,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和现状,初步学会分析课程与教学的现实问题,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掌握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组织教学活动的方法,为从事教学工作奠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理论知识,如教学目标、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课程与教学模式、课程和教学评价及课程开发等内容。

2、通过课堂讲授与观看优质课视频要求掌握说课的方法、掌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3、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后能形成对课程与教学现象的问题意识和研究兴趣。

要求学生完成说课的视频录制和作业,完成期末考试。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位,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要素,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掌握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进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研究对象;要素;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授课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学生自学[授课内容]一、课程与教学论基本概述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对象与任务三、课程与教学论基本要素四、课程与教学论的关系五、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六、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和方法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建议学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 旨在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含义,了解课程的不同形态,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的涵义及其不同取向,掌握课程目标和内容确定的依据及原则。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3年自考专业(小学教育)《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20题)1.【单选题】课程开发以当代社会的需求为基点、强调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的优先性,此种课程观是()A.儿童中心课程B.学科中心课程C.社会中心课程D.知识中心课程2.【单选题】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利维B.泰勒C.布卢姆D.莱斯3.【单选题】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4.【单选题】()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5.【单选题】下列关于帕里斯的课程变革的情景模式的描述,正确的是()A.课程变革是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的组织程序B.教师的课程实践总是基于其对特殊情境的知觉而发生变化C.教学是对所有人都共同的静态的真理D.教师是课程知识的接受者6.【单选题】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7.【单选题】本质上受“解放理性”支配的课程评价取向是()A.目标取向的评价B.过程取向的评价C.主体取向的评价D.行为取向的评价8.【单选题】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9.【单选题】被称为“暗箱式评价”的是()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内部人员评价D.外部人员评价10.【单选题】“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1.【单选题】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2.【单选题】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A.整合性B.逻辑性C.个别性D.超体性13.【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较为系统地掌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与初步应用相关的教育技术手段,掌握一门外国语,关注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和最新动态,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际教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德才兼备,身心健康,毕业后能够从事相关领域的课程开发与研究、教学与科研、培训与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课程论
2.教学论
3.学前课程与教学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本专业采取导师负责制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主要采用自学与指导、专题研究与论文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六、必修环节
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

七、中期考核
按照《重庆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办法》执行。

经过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要求每位研究生在开题前提交一份与论文选题有关的不少于4000字的书面文献综述报告,由导师组评定成绩,文献综述不合格者或未完成者,不得进行开题报告。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或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的格式要求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学位论文字数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
硕士生地申请学位前,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其学科研究方向内容相关的署名为重庆师范大学的论文至少1篇,或专著至少1部,或专利至少1项。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本专业实行学位论文须经过三次审查。

在举行答辩会前,必须通过“双盲”评定和评阅。

“双盲”评定和评阅合格方可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研究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硕士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具体内容详见《重庆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实施细则》。

十、主要阅读书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mow, 197
2.)
2.[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J.F.Herbart, Allgemeine Pdagogik aus dem Zwek der Erziehung, 1806.)
3.[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J.Dewey,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1916.)
4.[美]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J.S.Bruner,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1963.)
5.[美]维尔斯曼著,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W.Wiersma, Research Methods in Education: An Introduction, 1995.)
6.[美]日本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钟启泉.现代教育学基础(1982)[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美]韦拉维尔等著,邓赐平.认知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Cognitive Development,2001)
8.[美]鲍里奇,易东平.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美]奥恩斯坦,柯森主.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第三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10.[美]派纳著,张华.理解课程[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3.(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and Contemporary Curriculum Discourses, 1995.)
11.[日]佐藤学,钟启泉.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2.[美]斯特弗,高文.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Constructivism in Education,1995.)
13.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5.张华.经验课程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6.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7.吴刚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丛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8.胡惠闵.校本管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19.周勇.教育空间中的话语冲突与悲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0.泰勒,施良方.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1.Daniel Tanner & Laurel Tanner, History of the School Curriculum ,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90.
22.冯晓霞.幼儿园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3.虞永平.学前课程价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5.石筠弢.学前教育课程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6.唐淑.国外幼儿园课程[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7.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8.王春燕.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9.张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0.简楚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1.陈世联.幼儿园课程与活动指导[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35.霍力岩、孙冬梅.幼儿园课程开发与教师专业发展——比较研究的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36.许卓娅.幼儿园课程理论与实践[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7.贾伯尔.L.鲁普纳林,詹姆斯.E.约翰孙,黄瑾等译,学前教育课程(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8.凯兹,查德,陶英琪.探索儿童心灵世界[M].台湾:心理出版社,1998.
39.约翰孙,华爱华、郭力平.游戏与儿童早期发展(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