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

合集下载

2024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科教学(音乐)(初试)--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2024年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大纲--学科教学(音乐)(初试)--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社,2023
3.《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3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人
民教育出版社,2023.05
编制人: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培养单位负责人):
2023年9月15日
(一)音乐教学目标的内涵、功能与分类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音乐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二、音乐教学设计
(一)音乐教学设计的类别、程序
(二)音乐单元教学设计步骤与撰写
(三)音乐课时教学设计步骤与撰写
三、音乐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一)音乐教学的原则
(二)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
(三)国外经典音乐教学法
四、音乐教学评价
(一)音乐教育评价的概念

第一部分音乐课程论
一、音乐课程概论
(一)音乐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
(二)音乐课程的内容
二、音乐课程的发展与改革
(一)中国音乐课程的发展历程
(二)音乐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思想与内容
三、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音乐教育的审美哲学
(二)音乐教育的实践哲学
(三)音乐教育的功能主义哲学
第二部分音乐教学论
一、音乐教学目标
(二)音乐教育评价的形式和方法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音乐教学评价
五、音乐教师与学生
(一)音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二)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
(三)师生关系的特点、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参考书目:
1.《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范晓君,王朝霞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09
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附件5: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4
一、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10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专业简介学科、专业简介(导师、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学术地位、研究成果、在研项目、课程设置、就业去向等方面):我校“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在全校90多个硕士点专业中,目前是最大的一个硕士专业点,其突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专业的培养方向数量最多,到目前为止有文理科等16个培养方向(教学论原理、课程原理、学科课程论、中小学教材比较研究、政治教育、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物理教育、化学教育、历史教育、地理教育、生物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在招生,覆盖了学校各个师范教育专业。

二是专业研究生数量最多,目前本专业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规模基本保持在150—160名左右(不包括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每年专业的招生数量在50—60名左右。

三是专业导师数量在各个专业硕士点中也是最多的,目前16个培养方向的硕士导师有40位左右,其中教授13人。

四是本专业学校明确为“跨学院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采取集中与分学科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现代教学论”、“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等三门专业公共学位课程统一在教育学院学习,其他课程由各个培养方向设计、组织和实施。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本专业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当时独立的“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负责学校这一专业建设与研究生培养工作,并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工作和研究生培养效果,本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实验与实践工作经验和研究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办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核心期刊上。

十多年来培养有一大批质量很好的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高校或中学学科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骨干,他们当中已有二十多名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以及英国、加拿大等国家高校的博士研究生。

同时,硕士点的建设与发展也为本专业的博士点建设与博士点授予权的获得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音乐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usic teaching theory课程编码:130220019总学时:32 实验学时:0 学分:2适用对象: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级(声乐、器乐特长)学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本课程为音乐学专业大学本科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2.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音乐学科教学论所揭示的是音乐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

就学科性质来说,它属于教育学分科教学理论,是整个音乐教育学科中的一个相对独立分支。

本课程是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明确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音乐教育的性质与特征,音乐教育的功能与意义,音乐教学的领域、过程、原则、手段、方法,组织形式以学习评价和成绩考查等等。

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为依据,突出音乐审美教育的特点,总结与继承我国传统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学习与借鉴国内外音乐教育成功的经验与做法,联系我国音乐教学实际,力图在理论实践上说明一些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第一节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1.社会变革与动荡下的教学方式2.关于“节奏与律动”的思考第二节外化为视觉与运动觉的音乐“体验一表达”方式1.体态律动方法唤醒音乐“体验一表达”的理论起点2.建立联系的桥梁——音乐与体态律动的相互转化第三节普通音乐教育中的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方法论1.体态律动教学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价值2.普通音乐教育中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可操作性分析3.作为课堂音乐教学方法进行音乐体验的体态律动与舞蹈第四节达尔克罗兹节奏律动教学体系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1.达尔克罗兹教学体系的移植与发展2.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延续——德国奥尔夫音乐与舞蹈教学法第二章奥尔夫学校教学活动——“原本性音乐与舞蹈”教学方法第一节历史发展状况1.多罗西·均特和卡尔·奥尔夫的职业生涯2.玛丽·威格曼和科特·萨克斯对奥尔夫教学理念的影响3.慕尼黑均特学校(1924-1944)4.奥尔夫学院的成立第二节奥尔夫教学法的形成1.出版物的发行2.德国巴伐利亚州电台的“为了孩子们的音乐”节目3.内容与方法第三节奥尔夫教学法形成的方法论原则三、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为32,其中理论学时32,实验学时0。

_音乐课程与教学论_课程的构建与实践_以绍_省略_理学院音乐学院_音乐课程与教学

_音乐课程与教学论_课程的构建与实践_以绍_省略_理学院音乐学院_音乐课程与教学

问题,就需要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并且具有以理论联系教学实践, 解决问题的能力。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 握教学所需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获得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因此,开设《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 中更好地胜任音乐课程的教学,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
标、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以及教学成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以此对该课程的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构建;课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 J6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3653(2008)06- 0107- 03
[收稿时间] 2008- 05- 13
2《.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性质和要求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属于音乐学理论中结合对音乐教育 的实践进行研究而产生的、尤其与音乐的教学与课程实践相关的理 论。主要包括音乐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材编创)和课程理论两个方 面。这类理论的学习,不仅包括各种音乐教学设计、创编的理念和相 关课程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同时也充分关注音乐教学的实践。 这方面的关注,是与音乐的课堂教学活动为主,同时兼及课外教 学活动。以音乐的教学活动为主,也兼及相关的综合艺术教学活动。 既了解和研究与教学实践直接相关的各类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相 关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甚至教学管理等内容,也了和研究各种音乐 教学行为、过程。既了解和研究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以及教材编创的教 育学意义,知道“教什么”,也了解课程的目标和教材的编创要求是通 过什么样的教学的实践过程、方法和手段而被展现出来、并达到实效 的,知道“怎么教”。由此达到教学实践与课程目标的真正统一。 在具体的教学要求上,主要是通过学习国家制定的音乐和艺 术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教学与课程理论,联系我国艺术新课程改 革的教学实践活动,了解音乐和艺术教学与课程理论中诸如基本 理念、课程价值、课程目标、教学实施和教案设计方法等方面的理 论,使学生具备初步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简介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该学科在经历了一定时间的历史发展之后,呈现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研究领域日趋专业化的发展态势。

本学科是在教育学理论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音乐教育与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音乐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音乐课程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音乐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音乐教育理论的实践等问题。

我院本学科的发展目标是借助国内外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咨询,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并将此学科的发展纳入到音乐学理论研究的整体框架中,为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音乐教育与教学研究人才。

1.培养学生对音乐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对音乐教育事业的热爱。

2.通过研究和学习,掌握坚实的音乐教育理论基础;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用一门外语熟练的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提升专业品格。

3.合理建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音乐教育发展所需高级人才的各种潜质。

三、研究方向音乐教学论依托我院多年普通高校教师教育音乐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丰硕成果,以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念为依据,合理的培养方案为保证,培养具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复合型音乐人才。

其专业骨干课程包括音乐技能课程教学研究、外国音乐史论教学研究、音乐作品分析方法论研究、基础音乐教育热点问题研究等课程,课程体系体现出了音乐表演技能课程的基础地位,突出了音乐综合能力的核心价值,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论的研究方向,力求为社会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素质与教学、科研能力的硕士研究生。

四、学制年限及应修学分学制年限一般为3年,至少修满35学分。

五、培养方式与方法1.采取理论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及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2.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3.培养计划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论坛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等有机结合,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有计划的聘请国内外专家来我院授课,或派出研究生到其他著名学校或研究院所修读部分课程,提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院所互相承认学分,联合培养研究生。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05 年版 本门课程主要在音乐作品分析方法论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
浪漫乐派音乐作品进行实践分析与研讨,使得学生更好的把握浪漫乐派 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技术手段。 1.杨儒怀,《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年版 2.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本课程为本研究方向学位课。通过研讨,主要研究音乐教育的基本
1-2 考试 1-2 考试
1 考试 1 考试 1 考试
学位专业课 音乐教学论研究
13040202 45 3
1 考试
音乐技能课程教学研究
22040109 60 4 2-3 考试
音乐作品分析方法论研究 22040110 60 4 2-3 考试
外国音乐史论教学研究
22040114 60 4 2-3 考试
音乐文化专题研究
参考 书目
1.曹理,《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年版 2.尹爱青,《音乐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3.[美]艾伯利斯,《音乐教育的理论基础》,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4.[美]艾伯利斯等,《音乐教育原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8 年版 5.[美]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年版
1999 年版 2.李吉提,《曲式与作品分析》Βιβλιοθήκη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本门课程主要在音乐作品分析方法论课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 古典乐派音乐作品进行实践分析与研讨,使得学生更好的把握古典乐派 音乐作品的创作风格与技术手段。 1.杨儒怀,《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年版 2.李吉提,《西方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第一节 音乐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 音乐课程目标及理念
第一节 音乐课程目标 第二节 音乐课程理念
第五章 音乐课程设计
第一节 音乐课程设计概述 第二节 音乐课程设计模式 第三节 当代音乐课程设计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 音乐课程内容
第一节 音乐课程内容的构成 第二节 音乐课程内容的特点
• 1、当代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化 • 当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的理论观点及评价 • (1)赞科夫 理论名称 • 2、当代音乐教学的发展 • 二、我国音乐教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 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解读
学习重点 1、了解课程与音乐课程的内涵,明确音乐课程的价值 2、了解教学与音乐教学的内涵,掌握音乐教学的原则 3、对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关系有清楚地认识 第一节 音乐课程的内涵 第二节 音乐教学及其基本原则 第三节 音乐课程与音乐教学的关系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尹爱青主编
主要内容与特点
• 第一 : 时代性

体现了当代教育理论(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
与实践的新成就。反映了音乐教育领域的最新研
究动态。基本贴近当前音乐新课程发展的实际。
• 第二 : 学术性

本书从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史﹑音乐与教
学的内涵﹑音乐与教学的基础理论﹑音乐课程的
目标﹑音乐课程的设计﹑音乐课程的内容 ﹑音乐
二﹑我国音乐课程的历史发展
• (一) ﹑中国古代教育机构 • (二) ﹑中国近代学校音乐课程的回顾 • 1、清末时期 • 2、民国时期 • 3、“五四” 时期 • 4、国民政府时期 • 5、抗战时期 • 6、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 • (三) ﹑新中国音乐课程的发展
第二节
音乐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总学时数: 36 学时学分: 2 适用专业:音乐学一、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熟悉音乐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领域和教学方法,能够独立设计和编排各种类型的音乐课。

通过本课程的训练和音乐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逐步成为能够独立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的合格音乐教师。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属于教育理论,是整个音乐教育学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是人文与艺术的结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音乐教学论是研究人类音乐教育行为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从音乐的社会功能出发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学科。

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了解音乐教学的目的、任务和需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音乐教育理念和理论,并应用于实际教学。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以及教学活动的具体目标。

2.了解音乐教学的本质,音乐教学过程的要素、结构和客观规律。

3.掌握音乐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4.掌握音乐教学的模式、原则和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5.掌握国外音乐教育学校,以及当代各国优秀的音乐教学与实践成果,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音乐教育概论一、音乐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二、音乐教育的性质与特征三、音乐教育的功能及意义四、音乐教育学概况第二章音乐教育简史一、音乐教育的起源二、我国古代的音乐教育三、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四、当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概况小结:使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掌握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目标。

第三章音乐教育心理一、音乐能力心理结构二、音乐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三、音乐感觉能力与各种音乐能力发展的辩证关系四、以情感体验和聆听为引导的自觉性音乐整体的结构能力的发展五、音乐心理对人整体心理发展的作用六、关于音乐能力的测试小结:从介绍音乐教学方法中的案例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音乐心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音乐教学过程一、音乐教学过程概述二、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要素三、韶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小结: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音乐教学案例第五章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二、感性入手与理性指导相结合的原则三、情感、形象与技能、技巧相结合的原则四、大面积提高音乐基本素养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相结合的原则小结:使学生掌握什么是音乐教学原则,及音乐教学原则所包含的内容第六章音乐教学方法一、音乐教学方法概述二、常用的音乐教学方法小结: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方法使学生掌握音乐教学方法第七章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几种主要音乐教学法简介一、达尔克洛兹体态律动学二、柯达伊教学法三、奥尔夫教学法三、铃木教学法四、综合音乐教学法小结: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引导,使学生区分各种音乐教学法的异同第八章音乐教学工作一、音乐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学二、音乐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三、课外音乐活动及音乐选修课小结: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掌握音乐教学的组织方式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课程与教学论是音乐师范专业整个教学体系中音乐教学的公共基础课,是音乐教育师范专业的公共专业基础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音乐)专业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境界、一定的音乐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够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复合型音乐教育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能立志为国家的音乐教育事业服务。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及其研究方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音乐专业素养,具有比较宽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修养,具有从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意识和独立从事音乐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能胜任高校及中学音乐教学和研究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3.能够熟练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文献,并具有初步撰写外文科研论文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
1.音乐理论教学研究
2.钢琴艺术教学研究
3.声乐艺术教学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
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

七、中期考核
按照硕士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实行中期考核,主要针对硕士生课程学习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情况以及科研和实践能力进行全面考核和总结。

硕士生中期考核安排在第四学期末进行,考核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撰写,考核不合格者应终止学习。

八、学位论文工作
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充分查阅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于第四学期末提交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经导师和有关专家论证并报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执行。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体现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先进性、开拓性和前沿性。

撰写学位论文安排在第三学年(包括外出考查收集资料),资料必须翔实可靠、立论正确、论证充分,并具学术创新意义。

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参考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

学位论文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经导师同意后定稿,然后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答辩委员会通过并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方可授予学位。

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
至少公开发表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已正式发表的期刊为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
学位论文通过校内外专家评阅并符合学术道德规范要求,可提出学位申请。

需有3份论文评阅意见,至少有1份为校外专家评阅意见。

答辩委员会成员由5人组成,具有高级技术职称,至少有一名为校外专家。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修满规定学分,通过论文答辩,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授予教育学硕士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十、主要阅读书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高中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课程标准研制组.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杜鸣心.曲式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5]陈铭志.复调音乐写作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斯波索宾.和声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7]牟洪.管弦乐配器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8]涅高兹著.钢琴教学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9]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肖邦、李斯特,德彪西,拉威尔,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钢琴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0]中外歌剧选集,中国声乐作品选集,艺术歌曲选集,美声唱法研究,民族唱法研究。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