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绪论
第一章 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第五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考纲)1.中国人历来都用“山水”作为自然风景的代称。
2.名词解释:1)叠山:石山全部使用天然石块堆筑而成,这种特殊的堆筑技艺叫做“叠山”,江南地区称之为“掇山”;2)岭南地区叠山常用小块的英石和大量泥灰,这种做法叫做“塑山”;3)叠石:一类石假山,以其较小的体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隔,或者厅堂的对景,类似影壁的作用;如果镶嵌在墙壁上,就称为“璧山”;4)置石:选择一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一般安置在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这种做法叫做“置石”,又称为“峰石”。
3.李渔“一拳代山,一勺代水”4.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显示其高于自然的特点,主要即得之于“叠山”;山嵌水抱一向被认为是最佳的成景态势,也反映了阴阳相生的辩证哲理。
5.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同为风景式园林,二者都以大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但英国园林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大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而中国园林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英国园林之创作,原原本本地把大自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用地的大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6.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英国的风景式园林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二者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7.名词解释:间:木框架结构以四根柱子所范围成的空间为基本单元,谓之一“间”,由若干间(通常为三、五、七、九之奇数)拼联成单幢的个体建筑物,绝大多数为长方形,也有方形或其他几何形的。
8.后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物较多,密度较大,匠师们得以充分发挥建筑以下两方面的突出作用:其一,“点景”和“观景”,即利用建筑物来点缀此处风景,甚至“画龙点睛”而成为一处景域的构图中心,同时又借助建筑物来观赏他处风景,包括园内之景和园外借景;其二,组织园林空间,即由建筑物配以山石、花木围合组织而成的半建筑空间,它们既不同于庭院之纯建筑空间,也不同于山石、植物围合成的自然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02中国古典园林概述PPT课件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3)别墅园: 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 ,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 期居住之用。 A、别业:唐.王维,辋川别业
东晋,石崇 ,河阳别业 B、草堂 白居易:庐山草堂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形成原因: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如果以阶级出身、社会地位和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一)皇家园林 周文王 灵台 灵沼,秦代凡属于皇帝有关的起 居环境诸如宫殿、坛庙、园林乃至都城等,莫不利 用其建筑形象和总体布局以显示皇家气派和皇权的 至尊。魏晋南北朝以后, 1、大内御苑 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 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2、行宫御苑 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供皇 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Hale Waihona Puke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Landscape architecture
【中外园林史】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 上的中国园林体系而言。
在这种情况下,宗教建筑与世俗建筑不必有根本 的差异 。
从历史文献上记载的以及现存的寺、观园林看 来,它们与私家园林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区别。
【二、中古典园林史部分】
Landscape architecture
(四)其他园林: 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以及
中外园林史复习大纲3

中国古典园林史部分第一章绪论1、园林的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2、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一、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二、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三、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的社会;四、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奥姆斯特德,代表作:纽约“中央公园”。
他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一、针对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以及自然资源逐渐被蚕食和破坏的情况,要求人们正确地认识它,爱惜它,关怀它。
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二、针对大城市的污秽、邋遢和恶劣的居住环境,提出补救的办法,建立公共园林,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4、“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崇尚隐逸”的含义天人合一有三层含义:一、人是天地生成的,故强调“天道”与“人道”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与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自然”和“人为”也应相通、相类和统一。
三、“天人感应”说。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
“崇尚隐逸”抱负不见重于政者,或者不愿取媚于流俗,为了维护自己的独立之品格和自由之精神,乃避开现实生活,到深山野林里长期隐居起来,过着常人难于忍受的艰辛生活。
(崇尚隐逸能力有限总结的可能有问题,书本P16)崇尚隐逸与寄情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大自然山水的生态环境是滋生士人的隐逸思想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士人的隐逸行为的最广大的载体。
诸如此类的隐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园林的发展,尤其是郊野别墅园的大发展。
历来许多文人士大夫亲自参与营造园林,从规划布局、叠山理水的理念直到具体的物镜和意境的塑造,无不表现出园主人对隐逸的憧憬,这类园林甚至可以称为隐士园了。
诸如此类的情况,又综合的衍生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隐逸文化,它与山水文化密切关联着,仿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以时间轴为框架,整理中国园林发展史

以时间轴为框架,整理中国园林发展史1.绪论首先来看绪论部分,第一需要了解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点,以及中国古典园林形成的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
对于各分类下的园林类型概念需要熟练辨别和牢记,能够列举出相关代表园林并展开叙述。
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最后是四个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理解这四个特点的内涵并能结合自己的观点展开相关论述。
2.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这一时期主要了解囿(为了狩猎)、台(为了求仙)、园圃(为了生产)的形成,三大意识形态因素的概念,“一池三山“模式”。
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出现,重点记忆兰池宫——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上林苑——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建章宫——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的仙苑式皇家园林。
3.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由于该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有识之士厌倦官场的黑暗,纷纷选择筑园隐居于山林,促进了南方山水园林的开发。
关于这个时期首先一定要把时代背景了解清楚,这是影响该时期园林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然后从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几个类型中去学习该时期的代表性园林,了解其起源、园林特点、布局规划,以及造园代表人物和他们的造园思想。
这时期的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出现,要重点关注这方面造园活动的成就。
4.园林的全盛时期——隋、唐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
该时期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完全形成,皇家园林已趋于规范化,重点了解唐长安城“三大内”宫苑布置的格局和特点。
另外,唐时山水文学兴旺发达,文人园林开始兴起,要掌握浣花溪草堂、庐山草堂、辋川别业、嵩山别业几个重点园林。
同时也要关注在佛道盛行的背景下寺观园林的发展和特点。
5.园林的成熟期(一)——宋代宋代文人园林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巨大潮流,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影响了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文人园林的兴盛,是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
(园林工程)China古典园林史讲义word版本

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反应对沙漠绿洲的理想化。
四河十字交叉,以喷泉为中心的布局,成为后世伊斯兰园林的基本模式。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王母居所)和“悬圃”(皇帝居所),均在昆仑山上;文字记载的“囿”、“圃”。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中国园林史第一章中国古典园林第一节绪论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2.按园林布置形式分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公共园林4.按地域分江南园林北方园林岭南园林巴蜀园林西域园林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可分为五个历史阶段:⏹生成期(殷、周、秦、汉)前11世纪——公元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全盛期(隋唐)589年——960年⏹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960年—1271年—1736年⏹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1736年——1911年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旨⏹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力求与山、水、花木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3.诗画的情趣诗画艺术融于园林艺术4.意境的含蕴⏹主观的情感、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只写山水之形——物境、能借景生情——情境、能托物言志——意境,“得意而忘形”。
借助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
“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预先预定一个意境的主体,然后借助景物构配的物镜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
如“曲径通幽”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物镜的特征作出文字。
如颐和园“夕佳”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一、总说二、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源于狩猎。
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是“台”,中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时间在公元前11世纪——殷商时期(殷墟遗址可证)。
园林史精华版绪论

2、农耕时期
古代亚洲的一些地区首先发展了农业,人类随之而 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这个阶段大体上 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人们对自 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的加以开发;大量耕 作农田,兴修水利灌溉工程,还开采矿山和砍伐森 林。这些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 风光”,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一定程度的破 坏。总的来看.
“寄情山水”不仅表现为游山玩水的行动,
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同时还反映了社会精 英——士人的永恒的山水情结。受到“天人 合一”哲理潜移默化的士人们,发现了大自 然山水风景之美。受到“天人合一”哲理潜 移默化的士人们,发现了大自然山水风景之 美。“寄情山水”的思想影响及于文学艺术, 促成了山水文学、山水画的大发展。山水文 学包括诗、词、散文、题刻、匾联等,诗与 散文则为其中的主流。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 园林可以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两大类型。 (1)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 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 然山水风景所以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2)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 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规模较小的 利用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大的则 把完整的天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 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基址的原始地貌因势 利导做适当的调整、改造、加工,工作量的多少视具体 的地段条件和造园要求而有所不同。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 典园林也可以归纳为若干个类型。其中的主 要类型有三个: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 园林。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隶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2001 • 《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谷钟吉著,邹红灿译,中
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学习方法及考核办法
• 学习方法:理论学习为主
• 考核办法: • 平时出勤及作业:30% • 期末考试:70%
绪论
• 一、园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二、园林史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 三、园林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 四、世界园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两条途径 • 五、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
城市问题出现,Frederick Law Olmsted提出建立 城市公共园林以保护自然。 • 主要特征: • (1)除私有园林,出现政府所有的公共园林; • (2)由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 (3)园林不仅为获得视觉美感和精神陶冶,也 注重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4)由现代的职业造园师主持规划工作。
三、园林发展的阶段及特点
• (一)萌芽时期的园林 ----自然从属型园林 • 原始社会,人类主要以狩猎和采集获取自然
资源,对自然充满崇拜,出现园林的雏形。 •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园林 • 人类进入农耕时代,形成城镇,园林经历萌
芽、成长和兴旺过程,形成了两种基本形式: 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 1、什么是园林?园林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 2、简述园林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特点; • 3、简述中西方园林文化发展的途径。
(二)园林的构成要素
• 1.地形的改造,包括掇山、置石等
颐和园的地形改造
故宫御花园的假山 苏州狮子林的置石
2.水:静态和动态水景
3.建筑: 类型多样:楼、堂、斋、馆、台、阁、 轩、廊等
廊
亭
水榭
舫
楼
4.动植物
二、园林史的研究对象
• (一)研究对象
• 1.掌握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各阶段的特色 • 2.熟悉中国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异同点 • 3.了解古代埃及、罗马园林发展概况 • 4.掌握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园林发展概况和
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
• (四)现代生态园林 ----自然共生型园林 • 信息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严峻问题使人们认
识到要建立和谐的生态系统 • 主要特征: • (1)出现“园林城市”; • (2)园林绿化以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环境为
目的,形成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 • (3)跨学科的综合性和公众的参与性是园林
----自然顺应型园林
• 主要特征 • (1)大多数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为他们
所私有
• (2)主流是封闭、内向型的 • (3)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
主要目的
• (4)造园工作主要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 完成。
意大利的兰特别墅园
中国苏州的拙政园
• (三)现代城市公共园林 ----自然征服型园林 • 工业文明兴起,导致大范围自然生态的失衡,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艺术逐渐由差异性走向同一性
五、东西方园林发展历程比较
东 台、瑶池 方 悬圃、囿
园、 园林 庭院(园)
公园
地域
绿地城市 环境
西 Eden 方 Paradise
Yard Garden
Park City
Environment
从精神空间+生活空间→居住空间→城市空间→环境空间
复习思考题
特色 • 5.能够默绘一些著名古典园林的总平面图。
• (二)研究意义
(三)影响园林发展的因素
• 1.政治:皇家园林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和 兴趣,私家园林表现了文人的情操
• 2.经济:影响园林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 • 3.宗教:影响园林植物材料的选择、装饰手
段、设计布局等 • 4.文化:绘画、诗歌、书法
一、园林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 (一)园林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念 • 1、狭义的园林:指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
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 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 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的过程。 • 2、广义的园林:指融合地球上各种天然和人工 要素即土地、水、植物和建筑的艺术和科学。 • 目前,园林包括传统园林、城市绿化和大地景观 规划三个层次。
艺术创造的主要特点。
中国合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四、世界园林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两条 途径
• 1600 1200 800 400 0 400 800 1200 1600 2000
东方园林文化 (中国园林)
日本园林
西方园林文化 古埃及 古巴比伦 古希腊 古罗马 西欧园林
文艺复兴园林 法国园林 英国园林
近代园林
园林史
主要内容
绪论 第一部分 中国园林史 第二部分 西方园林史
参考书目
•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 《图说中国古典园林史》,王其钧,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建筑出版社,
1988 • 《外国造园艺术》陈志华,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