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四)代谢紊乱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高儿茶酚胺血症可引起多种代谢异常。
1.糖代谢紊乱可出现血糖升高、糖耐量减退甚至糖尿病。这是由于肾上 腺素可促进糖原分解所致。 2.基础代谢率增高儿茶酚胺可促进基础代谢,负氮平衡。患者基础代谢 率增高多超过20%,呈消瘦体质。 3.电解质紊乱部分病人血清钾离子浓度偏低,可低于3.Ommol/L。应与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相鉴别。并应警惕MEN-Ⅱ和恶性嗜铬细胞瘤可能。
(一)高血压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2.持续性高血压为持续性儿茶酚胺分泌所致。约3/5~2/3的患者为此种 类型。持续性高血压型患者血压虽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一般患者本人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感觉不到这种变化。其伴随的特殊临床症候群亦不明显。少数患者高血压程 度可能很重,高达200/140mmHg以上。 病人可由阵发性高血压阶段发展为持续性高血压,也可在开始时即为持 续性高血压。部分病人呈持续性高血压并伴有阵发性血压进一步升高。此类 病人易发生血管性并发症如视网膜出血和视乳头水肿。 相当一部分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呈急进性高血压。病程演进快,有严重 高血压改变并伴有进行性心、肾、脑损害。患者最终可能发生卒中或心肌梗 死。
(九)血液系统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少数嗜铬细胞瘤可分泌一种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它为一种蛋白质或 多肽。患者红细胞可高达8.O×l012/L,血红蛋白210g/L以上。部分病人白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细胞计数增多,可达10.0×109/L~26.0×l09/L。这是由于大量儿茶酚胺的 作用,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导致外周血胃肾上腺疾病中白细胞升高。大量 儿茶酚胺释放时可出现高热,病人同时伴头痛,而后出现休克、白细胞增多, 易被误诊为感染性休克,若采用缩血管的升压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嗜铬细胞瘤

3 体位性低血压
大多数持续性高血压,在治疗前常出现明 显的体位性低血压
原因可能与长期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而使血 管收缩、循环血容量减少、肾上腺能受体 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致反射性外周 血管收缩障碍等多因素有关
4 嗜铬细胞瘤高血压危象
嗜铬细胞按其不同的形态、功能及组织 化学特征分为产生E或NE的两种细胞
髓质嗜铬细胞主要产生肾上腺素
流行病学
国外尸解患病率为0.3~0.95% 国内报道占高血压病人的1%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高峰为20~50
岁 儿童占10%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二 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 阵发或持续性分泌释放过量CA
腹部肿块 约15%的病例在腹部可触及肿块 ,如瘤体内有出血或坏死时则在相应部位 出现疼痛等症状,出血多时可有血压下降 。在给高血压病人,特别是同时患有糖尿 病的患者做腹部检查发现肿块时,应高度 怀疑嗜铬细胞瘤,尤其是轻轻按压腹部肿 块而使血压明显升高时,更支持该病的诊 断。但应注意按压肿瘤时为避免高血压危 象发作,应准备好抢救药品及物品
泌尿系统 约1%的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又称为膀胱嗜铬细 胞瘤。病人可有血尿并且排尿时可诱发高血压发作
神经系统 部分病人高血压发作时有精神紧张 、烦燥、焦虑,甚至有恐怖或濒死感,部分 病人可出现晕厥、抽搐,症状性癫痫发作等 神经、精神症状
内分泌系统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MEN) II 型中,除嗜铬细胞瘤外,可同时或先后发生 甲状腺髓样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或合 并有MEN-I 型的疾病如垂体瘤、胰腺肿瘤等 而组成MEN混合型,此时可表现出相应疾病的 临床症状和体征。
定义 血压时而急剧增高,时而骤然下降, 出现大幅波动
嗜铬细胞瘤的护理常规

嗜铬细胞瘤护理常规(一)定义嗜铬细胞瘤来源于肾上腺髓质及交感神经系统的嗜铬组织,如腹腔神经丛、纵隔、膀胱等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约占85%,其中10%为双侧性。
其可释放儿茶酚胺入血,是可以引起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一种少见的肿瘤。
(二)临床表现所谓“6H表现”:hypertension(高血压),headache(头痛),heart consciousness(心悸),hypermetabolism(高代谢状态),hyperglycemia(高血糖),hyperhidrosis(多汗).(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疼痛:与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留置引流管有关。
2、有出血的危险:与手术切口为完全愈合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手术创伤,留置引流管有关。
4、有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5、有坠积性肺炎的危险:与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6、组织灌注不足:与手术失血有关7、知识缺乏:与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四)观察要点1、高血压危象:若出现血压急骤升高达200mmHg以上,伴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压抑、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情况时,提示发生高血压危象,严重时出现脑溢血或肺水肿。
2、肾上腺危象:脱水、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虚脱、厌食、呕吐、精神不振、嗜睡乃至昏迷。
3、生命体征(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禁食、禁饮、肠道及皮肤准备。
(2)做好心理护理,指导患者练习术后体位、有效咳嗽的方法。
(3)积极控制好血压,口服а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酚苄明,控制好血压。
(4)预防腹压增高,如提重物、大声咳嗽、用力排便等都会刺激瘤体导致血压增高。
(5)扩容治疗:术前3~6天进行输液扩容治疗。
(6) 体液不足的护理,儿茶酚胺症患者术前血管处于收缩状态,术后儿茶酚胺急剧减少可导致外周血管扩张,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
2、术后护理(1)常规护理①体位:全麻未清醒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减少误吸的风险。
133例嗜铬细胞瘤病患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133例嗜铬细胞瘤病患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让我们了解一下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这种细胞主要分布在肾上腺髓质。
肿瘤会过度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患者出现高血压、心悸、出汗等症状。
嗜铬细胞瘤的确切原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
在分析133例病患的并发症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肿瘤过度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患者血压持续升高。
心悸、出汗也是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出汗等症状。
在一些严重的病例中,肿瘤还会导致肾上腺功能减退,进而引发疲劳、体重减轻等症状。
然而,并发症并非都是如此明显。
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的症状,而是通过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意外发现。
这就要求医生在接诊时,要高度警惕患者的病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
在预后方面,嗜铬细胞瘤的预后与肿瘤的大小、位置、是否为恶性以及患者年龄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良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好,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
然而,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较差,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高。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还需注意并发症的防治,以提高生活质量。
在分析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个典型案例。
患者张先生,45岁,因“高血压、心悸、出汗”就诊。
经检查,发现右侧肾上腺一枚直径约4cm的肿瘤。
手术切除肿瘤后,张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然而,在术后随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张先生出现了肾上腺功能减退的症状。
通过积极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调整,张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治疗嗜铬细胞瘤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肿瘤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参与133例嗜铬细胞瘤病患的并发症及预后分析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这些细节对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的管理是嗜铬细胞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治疗
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 (1)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至少2周,小剂量 开始,逐渐递加,手术前1天止。 (2) ß肾上腺受体阻滞剂:不能单独使用, 只能在使用a-肾上腺受体阻滞剂后使用。 (3)适当补充血容量。
嗜铬细胞瘤治疗
2、手术条件 血压控制到正常或大致正常(120/80±) 阵发性高血压停止 高代谢症状改善 体重增加、出汗减少 血容量恢复(红细胞压积<45%) 酚妥拉明滴注血压不再下降
病例二 尸检记录:后腹膜主 动脉旁可见一直经为 7.5cm的肿块,重约 150g,包膜完整,切 面实性质软,可见小 灶出血。 病理诊断:腹膜后副 神经节瘤伴囊性变。
嗜铬细胞瘤
定义: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 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持续或间断地 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 性高血压、交感神经兴奋和代谢紊乱; 但为可治愈性继发性高血压。
性较高,对于肾上腺肿瘤的种类较为困难。
MRI:无放射线,可用于妊娠者,有助于鉴别
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肿瘤。
B超:无创,方便,初筛,直径>1cm的肾上腺
肿瘤定位,鉴别肿瘤质地。
131I间碘苄胍扫描:显示分泌CA的肿瘤、转移
灶、复发灶、肾上腺外肿瘤。
嗜铬细胞瘤CT
嗜铬细胞瘤MRI
嗜铬细胞瘤诊断
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
病例一
入院诊断:心肌炎(考虑病毒性心肌炎可能性大) 治疗:吸氧,抗感染,硝普钠减轻心脏负荷(急 诊有过高血压),护肝,病情稍有好转。 体征:血压100-110/60-70mmHg,心率100-120次/ 分,出汗多(1天换几套衣服)。 检查结果:BR:WBC:14.4*10^9/L,N80.7%巨 细胞病毒:弱阳性。肝酶及心肌酶仍高。 治疗:停用硝普钠(血压稳定后),减慢心率, 护肝,补气强心,加强抗感染。 病情发展:停用硝普钠约8小时后出现血压突然升 高(220-230/130-140mmHg)。患者血压波动范 围大,伴有心悸、乏力,且大量出汗无好转。
嗜铬细胞瘤

3 因部分嗜铬细胞瘤T2低信号,35%误诊为恶性病变或
平扫不均质嗜铬细胞 瘤
增强扫描呈厚壁囊肿样嗜铬细胞瘤
平扫囊实性嗜铬细胞瘤
增强平扫周边 钙化嗜铬细胞瘤
平扫出血性嗜铬细胞瘤
增强病变呈不均匀明 显强化
右侧肾上腺等低混杂信号影,紧贴下腔V部分管腔受压,与肝S6段脂肪间隙模糊
良恶性鉴别 仅依靠形态学不可靠,恶性指征是周围浸润破坏、 血管内瘤栓形成及转移征象。 鉴别困难时穿刺活检。 恶性嗜铬细胞瘤: 生长速度快 瘤体多不规则 密度不均匀,坏死出血及囊变几率更高 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常可同时出现转移性改变
实质明显增强,边缘为著
似厚壁内腔不规则囊肿样改变 可呈多房性改变 典型的病变为显著持续性强化的肿块
影像学表现
MR:平扫 增强
T1低信号,T2高信号 T2低信号 T1加权像肿块明显增强
多数 部分
脂肪抑制像:一般呈高信号
注意: 1 MRI 对腺瘤的诊断依赖于肿瘤细胞内脂肪含量,所 以CT 诊断的嗜铬细胞瘤可被MRI误诊为肾上腺腺瘤 2 腺瘤 MR可对约65%的嗜铬细胞瘤定性
(4)髓性脂肪瘤。为肾上腺少见的无功能性良性肿瘤 ,由 脂肪组织和骨髓成分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 CT上表现 为边界清楚 、混杂密度 、强化不均匀的肿块 ,含有脂 肪密度为其特征性表现 , 因此一般情况下易于诊断。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在诊断中需与神经鞘瘤、神 经节细胞瘤、巨淋巴增生、腹膜后肉瘤及膀胱癌 鉴别。
肾上腺是转移性肿瘤好发的部位之一 ,以肺癌和乳腺癌 最为多见 , 其次为肾癌 、胰腺癌 、胃癌和恶性黑色素瘤 等 。转移性肿瘤一般较小 , 钙化极少见 , 可发生坏死 , 因 此密度也不均匀 ,但囊变的机会远小于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1 甲状腺机能亢进
具有类似的症状,但嗜 铬细胞瘤伴有持续高血 压。
2 心脏瓣膜病
3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嗜铬细胞瘤可同时影响 多个瓣膜,而心脏瓣膜 病一般为单个瓣膜病变。
不会伴随嗜铬细胞瘤特 有的高血压和肾上腺素 分泌增加。
疾病的发病机制
多巴胺过多
嗜铬细胞瘤通常由多巴胺合成 酶过度表达引起,导致多巴胺 过多。
恶心和呕吐
肿瘤分泌的激素刺激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和 呕吐。
诊断方法和检查
1
初步诊断
根据症状和体征,以及血尿、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检测初步诊断。
2
成像检查Βιβλιοθήκη 通过CT扫描、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进行肿瘤的定位和评估。
3
血样确认
抽取血样进行24小时尿儿茶酚胺测定和血浆儿茶酚胺测定,明确诊断。
嗜铬细胞瘤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一般发生在肾上腺。 它会导致多种症状和体征,包括持续高血压、心悸、头痛、出汗过多等。
常见症状和体征
持续高血压
由于肿瘤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 素,导致高血压不易控制。
多汗和发热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多汗和体温升高。
心悸和心绞痛
交感神经活动过剩引起的心悸和缺血性心绞 痛。
4
术后随访
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成像检查,以及监测血压和症状。
预后和并发症
预后较好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生存率。
高血压并发症
嗜铬细胞瘤可导致高血压并引发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转移和复发
部分患者可能会发生肿瘤转移和复发,需密切监测。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

嗜铬细胞瘤诊断金标准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其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准确地诊断嗜铬细胞瘤,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金标准。
本文将介绍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金标准,以及其中应用的一些常见检测方法。
一、临床症状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症状取决于肿瘤的分泌物质,其中以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最多,临床表现多样化。
常见的症状包括阵发性高血压、心悸、头痛、出汗、恶心、呕吐等。
这些症状在嗜铬细胞瘤发作时表现较为明显,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初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血液生化检测血液中的生化指标对于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生化指标有24小时尿儿茶酚胺、血和尿中的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如VMA、HVA)等。
这些指标的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并辅助进一步的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嗜铬细胞瘤诊断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其中最常用的是CT和MRI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转移。
同时,由于嗜铬细胞瘤具有发作性特点,需要进行功能性影像学检查,如MIBG扫描。
这些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能提供直接的证据用于诊断。
四、内分泌功能测试由于嗜铬细胞瘤是一种内分泌肿瘤,内分泌功能测试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内分泌功能测试包括静脉采血测定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水平。
这些测试结果能够反映嗜铬细胞瘤是否存在以及肿瘤的分泌功能。
五、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嗜铬细胞瘤的关键步骤。
通过从瘤组织中取材,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可以确定肿瘤细胞的嗜铬性,进而确诊嗜铬细胞瘤。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手术切除瘤体进行,是最可靠、最直接的诊断方法。
总结:嗜铬细胞瘤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检测、影像学检查、内分泌功能测试和组织学检查。
这些检查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嗜铬细胞瘤的存在和性质。
对于嗜铬细胞瘤的准确诊断,应该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检查方法,并交叉验证结果,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嗜铬细胞瘤?
腹部增强CT
腹部增强CT:腹主动脉左侧占位
腹部增强CT
腹部增强CT
腹部增强CT
腹部增强CT
腹部增强CT
进一步检查
血肾上腺素: 256ng/l(<280ng/l) 血多巴胺: 315.26ng/l(<200ng/l) 血去甲肾上腺素:3788.74ng/l(<1700ng/l)
门诊辅助检查
生化:GLU:10.3mmo1/L、Na:140.2mmo1/L、 K:3.1mol/l、CL:101mmo1/L、尿素氮:4.88mmo1/L、 肌酐:80umo1/1、肝功能、心肌酶正常。
尿常规:尿糖(+),蛋白质(+),隐血(+),酮体(-)
血常规+CRP:白细胞:6.5*10^9/L,中性:61.4%,血 红蛋白:147g/L,血小板:177*10^9/L,CRP:6mg/L。
T:36.5°C, P:100次/分, R:19次/分, BP:150/85mmHg, BMI:23.1kg/m2
神志清,精神可,未见满月脸、水牛背,未见紫纹 、多血质,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 大,甲状腺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罗 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 全腹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未及包 块,双肾区无叩击痛,下腹部可见一纵形手术疤痕 ,双下肢未见色素沉着,无水肿,足背动脉搏动可 ,双下肢痛温觉、粗触觉、震动觉正常,NS(-) 。
入院诊断
1、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2、高血压 原发性? 继发性?
辅助检查
HbA1c:8.6% 糖尿病抗体:阴性 OGTT,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辅助检查
尿常规:尿糖(+),蛋白质(+),隐血(-),酮体(-) 尿肾小管类:
β2微球蛋白:820ug/l(100-300ug/l)、 微量白蛋白:170mg/l(0-15mg/l)、 NAG:12.5IU/L(1.1-11.9IU/L)、 24小时尿蛋白定量:883mg; 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425mg;
嗜铬细胞瘤
嗜铬细胞瘤
定义:具有合成和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从而引起相 应临床表现的肿瘤。常来源肾上腺髓质,也可以来自 神经脊起源的交感神经节及沿内脏自主神经分布的嗜 铬组织;
流行病学:各年龄段,高峰30-50岁,男女发病均等。 80-90%为良性,10-15%为恶性,10%有家族性(MEN2)
病史
近1月前起,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日 饮开水2000ml左右,尿量增多,日解小便10次左右 ;头痛、多汗较前频繁,胃纳减退,无视物旋转, 无视野缺损,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胸闷 气短,1月来体重下降约2公斤。今来我院,测血压 150/85mmHg,生化:血糖10.3mmo1/L、K:3.1mol/l ;尿常规:尿糖1+、蛋白质1+、隐血1+、酮体();拟“糖尿病、高血压”收住入院。
一年后随访(2014.12)
出院后服药1月余,血糖、血压正常,停药; 自测血压在正常范围;门诊测血压:125/70mmHg HbA1c:6.7% 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
一年后随访(2014.12)
尿常规:尿糖:(-)、PRO:(-)、KET(-)
尿肾小管类:
β2微球蛋白:256ug/l(100-300ug/l)、 微量白蛋白:12mg/l(0-15mg/l)、 NAG:8.6IU/L(1.1-11.9IU/L)、
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FT3、FT4、TT3、TT4、TSH正常, TPO-Ab:132IU/mL;
ACTH、皮质醇:正常范围。(8am-4pm-0:00) (ACTH: 29.4—18.5 —10.6ng/l,
皮质醇:328.1—189.2—74.6nmol/l)
肿瘤标志物、凝血类、免疫五项、ANA类、肝炎类无明 显异常;
24小时尿多巴胺:781.55(53-493ug/24h) 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123.36(10-80ug/24h
) 24小时尿肾上腺素:18.25(<20ug/24h)
治疗
转外科手术 术后病理:嗜铬细胞瘤
诊断及治疗
诊断:
左侧腹主动脉旁异位嗜铬细胞瘤 高血压 糖尿病
治疗:
高特灵(特拉唑嗪)1mg qd 二甲双胍 0.5 bid
立卧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试验,报告 未回。
治疗
入院后予胰岛素泵降糖治疗,完成立卧位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试验后予络活喜联合代 文降压,血压控制欠佳。
治疗1周后: 口干多饮、多尿症状改善 血糖监测:
治疗
治疗1周后,患者晨起大便时,突发头痛、汗出,面 色苍白,当时急测血糖:7.6mmol/l,测血压 :212/110mmhg,予心痛定舌下含服,并予卧床休息 ,近10分钟后上述症状缓解,复测血压160/95mmhg
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
病史
现病史:
患者1年余前在体检时发现血糖偏高(具 体数值不详),当时无口干、多饮、多尿,无 体重进行性下降,无脾气暴躁,无胃纳亢进, 诊断为“糖尿病”,此后予饮食控制及自服保 健药品,未到医院正规治疗及规律监测血糖。 平素患者偶有头晕头痛、多汗,多在活动后出 现,静坐休息后缓解,无恶心呕吐。
部位: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约20%
嗜铬细胞瘤
临床表现:
病史
患者2年余前体检中发现血压偏高:160/95mmHg , 予络活喜5mg qd治疗,但血压控制不佳,自诉偶测 血压145-180/90-105mmHg,平素偶有头晕、头痛。
病史
既往史:
7年前有“宫颈癌”手术史;否认“慢性肾炎 、脑梗死、冠心病”史
家族史
否认家族中“糖尿病、高血压”病史
入院查体
辅助检查
泌尿系B超、双肾动脉B超、双肾上腺B超:未见明 显异常;
甲状腺B超:甲状腺结节(左侧,0.3*0.4cm, 边界清)
肝胆胰脾B超:慢性胆囊炎。 头颅CT、胸部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入院后复查电解质:K:3.3mmol/l; 同时查24小时尿 K:20mmol/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