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哲学与人生1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三、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人不能同时坐两把椅子
世界著名歌唱家帕 瓦罗蒂年轻的时候曾梦 想做教师,同时又痴迷 音乐。他拿不定主意, 到底是做教师还是做歌 唱家。于是去问父亲, 父亲说:“你如果想坐 两把椅子,可能会从椅 子中间掉下去,生活要 求你只能选择一把椅 子。”
问题:结合上述图片和事例,谈谈我们每 个人进行人生选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上述漫画,说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及反对的错误倾向。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 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把 自 作己 为的 出主 发观 点愿 望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以 主 观 观愿 现望 实代 替 客
3.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1)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
事求是
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 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 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邯郸学步: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的人以走路姿势优美而著称。 有个燕国人来到邯郸,要学习他们如何走路。他发现满街的人 走路各异,但都优雅,就见一个学一个。结果,他什么都没学 会,连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着回去。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3.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
发作 展为 的中 可职 能生 ?, 你 认 为 自 己 存 在 着 哪 些
们侯 选斌 择面 人对 生身 道体 路残 有疾 哪作 些出 启的 示选 ?择 , 给 我
四、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 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文花枝是湖南省湘潭市新天地旅行社的一名导游 员。花枝出生在韶山市大坪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 庭,家境贫寒,为供弟妹读书,她做出了不少牺 牲。2000年,成绩优秀的花枝中专毕业后,在浙 江的一家酒店找到了一份工作。打工3年,花枝 没回家过过年,她把省下的钱,全部寄给了家里。 平时出游在外,文花枝考虑最多的总是游客。她 说:“作为导游,得为游客着想!”一次,一位 游客发现文花枝在解说时直冒冷汗,问她是不是 身体不舒服,她说没事。游客感到很心疼,要她 坐下来休息一下,但她硬是坚持带游客将所有的 景点参观完后,才瘫坐在车里。 2005年8月28日,22岁的文花枝率团旅游途中遭 遇交通事故,在自己左腿严重骨折的情况下,她 对前来施救的救援人员说:“我是导游,请先救 游客。”直到最后一名游客被送上救护车,文花 枝才同意接受施救。因错过了最佳救治时机,文 花枝最终左腿高位截肢。
(完整版)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2 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前,有一个秀才,可是他却偏偏有一个傻儿子。
有一天,朋友要来拜访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他决定让儿子招待客人,还特意教给他几句话。
如果客人问你咱们家的桃树怎么没了? ——你就说‘让我砍了卖了如果他问咱们家的篱笆为什么这么乱? ——你就说‘兵荒马乱糟踏了; 如果他问咱们家钱怎么这么多? ——你就说‘爹妈辛苦挣的如果他问你怎么这样聪明? ——你就说:那当然, 我们家世代如此。
于是,儿子去招待客人。
客人问:“ 你的父亲呢?”——“ 让我砍了卖了!"“ 你母亲呢?”——" 兵荒马乱糟踏了!你们家门前的牛粪怎么这么多呀? ——" 爹妈辛辛苦苦挣的!" 客人生气地问:“ 你怎么这样说——" 那当然, 我们家世代如此!提问: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哲学启示:人们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现符合客观。
秀才为了显示自己的才能, 忽视傻儿子低智力水平,主观传授待客之道,违背客观实际,从而在待客过程中笑话百出。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秀才的儿子不能针对语言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回答,当然会闹出笑话。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完整版)(新版)第一课_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人生道路那么多, 你选哪条走?
课堂讨论
内容:王莉丽的故事(详见课文p2)
王莉原来的愿望是成为什么? 王莉后来为什么能够在空乘专业表现
出色?这说明什么?
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 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 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我 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举例说明: 家庭生活消费(住房、家电、汽车等
什么是客观实际?
指存在于我们意识之外的现实情况, 即事物自身的属性、特点以及事物之 间的种种联系
A、思维之中 B、意识之外
C、感觉之内 D、梦想之中
2、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 是( )。
A、唯物主义哲学 B、唯心主义哲学
C、形而上学哲学 D、现实主义哲学
3、判断:实事求是要求我们用符合客观规律的认识指导 自己的行动。( )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
解释,意识第二性
意识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战斗的故事。
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 实事求是。
什么是实事求是? “存奶请客”的故事,P5
违反 客观规律的后果。
1、客观实际,即事物自身的属性和特点,它存在于人们 的( )。
阅读教材p7慧雯的故事,思考下列问题:
人生的客观实际,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人生的客观实际: ⑴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D. 妄自菲薄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1.C
2.B 3.D 4.A
5、完成课本第10页活动1,填写中职学习目标。 6、想一想并写下来,十年后你最有可能在做什么工作,你认为 你能够得到这份工作的优势是什么,要完成你的职业设想, 现在你还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回寝室后大家进行评选,每个 寝室选出一个代表下周上台讲给同学们听。 请每班学委在下周三前把上台同学的名单交给老师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决定了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联系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世界著名的歌唱家帕瓦罗蒂曾对自 己当教师,还是做个歌唱家拿不定主 意。他父亲回答说:“如果你想同时 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 间掉下去,生活要求你只能选一把椅 子坐上去。”
我们必须立足现实,从客观实践出发 选择自己的道路。
教条主义
也叫“本本主义”。是指把书本、理论当教条,思想僵化,一切 从定义、公式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否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二、客观实际是人பைடு நூலகம்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看书思考: 1、为什么鲁迅要弃医从 文?
2、做一个重大选择之前 要考虑哪些因素?
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 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人生的客观实际
北大保安队副大 队长张国强,2011 年考取了企业法律 顾问资格证,他同 时拥有清华和中央 党校的两个本科学 位,以及律师执业 资格证。
人生的发展有多重可能,必须从自己 的现实条件出发,选择人生的道路。
第一节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小故事
集市上一位卖枣的老翁高声吆喝: “ 卖枣啦,卖枣啦,大枣小核,小枣无核! ”这吆喝还真灵,一会儿他的枣就卖完了 。旁边一位卖核桃的小伙见状之后,也学 着大声吆喝起来:“卖核桃啦,卖核桃啦 ,大核桃小仁,小核桃没仁!”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能力目标: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
3、情感目标: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分析例子:“杀龙的绝技”从前有个人叫朱评漫,无论什么都想学一招。
他听说支离益会杀龙,就立刻变卖了全部家产,不远千里去拜支离益为师。
过了三年,朱坪漫学成回乡了。
乡亲们问他学到了什么手艺,他就连讲带比划,表演给大家看——怎样按住龙头,怎样骑上龙身,怎样把刀插入龙颈……正在他说的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位老年人问他:“小伙子,你上哪儿去杀龙呢?”“哟!”朱评漫象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
他这才醒悟过来:世界上已经没有龙了,自己学的这一身绝技毫无用处啊。
2、分组讨论:你从朱坪漫的经历中得到什么启示?3、引出道理:学技术,做学问,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脱离实际的学问,再好也是无用的。
「讲授新课」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
2、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1)分析例子: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张仲景,有一次给两个人看病。
他们都是在路上被大雨淋了,头痛、发烧、咳嗽、鼻子不通气。
张仲景给他们每个人开了一帖麻黄药。
第二天早上,一个病人吃了药,出了一身汗,病已经好了一大半;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出了一身汗,病反而加重了;这是为什么呢?张仲景仔细进行了分析研究,原来两个人尽管病因、症状都差不多,但一个人看病时没有汗,另一个人正在出汗。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ppt课件

问题: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结论:人生处处有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成功的人生,在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失败的人生大 都因为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把握住 自己的人生命运,就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 己的人生道路。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案例:王莉丽的舞蹈梦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人们想问题办事情 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现与客观相一致。 秀才为了显摆自己的才能,违背客观实际,无视 傻儿子的低智力水平,一味从自己的主观愿望 出发,向傻儿子传授待客之道,傻儿子不懂得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针对语言环境的变化 作出相应的回答,从而在待客过程中闹出了笑 话。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
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
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反
对 两
A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
种
错
误
B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
倾
向
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 ? 宋襄公”仁义”失国
一个人不从实际出发,可以葬送一个国家的前途,宋襄公大概就属于这类人。
客观实际及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1,什么是实际〔客观实际〕?客观、实际或者客观实际都是同一个概念,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即我们意识之外的实际情况。
2,什么叫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
一位呆秀才下乡,一条水沟挡住了去路。
他取出书来,仔细翻看,却怎么也找不到如何过沟的答案。
一位农夫告诉他,不用翻书,跳过去就行了。
秀才听了他的话,双脚一蹬,往上一跳,竟落入水中。
农夫说,不是则跳法。
说吧,单脚起跳,一跃而过。
秀才看了埋怨道:"单脚起步为跃,双脚起步为跳,你说该跃,不该说跳。
〞看,他还咬文嚼字呢。
听到秀才的话,我们觉得他迂腐了,拘泥于书本。
从哲学上看,秀才犯的是教条主义错误。
教条主义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语句和结论,领导人的讲话,上级的指示等等,不考虑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不重视实际经历的重要性。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
比方"量体裁衣〞,就是从实际出发的例子。
有些衣服别人穿起来非常漂亮,比拟得体,看起来很美。
但这件衣服不一定适宜你,因为的身体的实际情况与她的身体情况可能不一样:身高、腰围、腿脚的长短、甚至屁股的大小都各不一样,如果把那件衣服穿在自己身上,可能让自己变得反而更丑更难堪。
所以,我们说话做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然就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有的同学听说机电专业好就业,于是就选择机电专业来读,结果由于自己的数理化知识太差,学不懂,听不懂,反而什么都没有学到;如果选择相对简单的营销专业、微机专业来学,可能收获会更大,自己学得更好一些。
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需要过去在初中阶段的知识作为铺垫,它与过去的知识联系不强,所以选择营销专业、微机专业相对而言学起来不难。
而机电专业,如果你没有在初中学好数理化,则这三年你无法真正掌握机电专业知识,根本上只能坐飞机。
第一课 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第一节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教学思路:新课讲授过程: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实例:《驮盐的驴》、《黄莺和秃鹰》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再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实效性:通过教学达到使学生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第二节目标: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教学思路:新课讲授过程:1.正确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也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2.人生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例:就业形势、国家政策和个人特征,东施效颦。
3.人生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实际。
例:两个分别要去上海和北京的人,最终发展完全不同。
实效性: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要从实际出发,客观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第一节目标:了解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教学思路:1、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导入2、讲解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分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3、讲解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分析“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故事一战时用手抓子弹的飞行员。
加深对于哲学理论的认识。
3、分析行动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是展示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案件:邓亚萍的成长故事。
实效性: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明确行动成就人生运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第二节目标: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规律的客观性及其方法论教学思路:新课讲授过程: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表现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分别通过蝴蝶破茧,朝代更替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实例进行分析。
2、规律是客观的,不可消灭创造,不可抗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实践与探究1: 能找到符合她标准的男友吗? 选择男友的标准: 1、北大清华硕士 2、经济学专业 3、有国际视野 4、身高1米76至1米83 5、无生养历史 6、东部内地户籍 7、年龄25至28岁。
•身高1米46,平常穿高跟鞋 1米53 •大专文凭 •自称懂诗画、会弹琴,精通 古汉语, •自称“9岁起博览群书,20 岁达到顶峰,智商前300年 后300年无人能及”。 •现主要研读《知音》、《故 事会》等人文社科类书籍。
3、根据客观实际选择人生道路P6
1. 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 历史条件。 2.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3.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 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4. 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 去和现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1、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
2、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个人的主观条件(兴趣、性格和能力等)、 客观条件(体质、家庭和学业基础等); 想一想: 性格内向的人适合做律师? 体质差的人适合读军校吗? 不善于表达的人合适做老师吗?
• 托马斯· B· 科斯坦在其历史著作《三个爱德华》叙述了雷纳 德三世的生平。雷纳德三世是14世纪时统治现今比利时一 带的君主,以身体肥胖出名。 雷纳德三世的弟弟名叫爱德华。有一次,在与雷纳德 发生一番激烈争吵之后,弟弟爱德华成功发动了一场政变 。爱德华将其兄长抓了起来,但没有马上处死他,而是在 一个城堡里给他专门建了一个房间。 爱德华向雷纳德保证:只要他从那个房间走出去,他 就能重新回到从前的位置。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德华给兄长的条件算得上宽大。 因为囚禁雷纳德的房间有窗有门,而且门从不上锁,窗户 也一直是开着的。问题是,雷纳德体形过于庞大,而那些 门窗均是正常大小。雷纳德如果要重获自由,就必须节食 减肥。
苏格拉底笑了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 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 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
1、郑重的选择,争取不留下遗憾; 2、如果遗憾了,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 3、假若也不能改变,就勇敢地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 前走。
• 人生是一段时间,或长或短,所有的经历,现实的或精 神的,构成了你的整个人生。 • 哲学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人生好 比走路,哲学好比老人。 •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我又不想做什么伟大的人物或英雄, 我只想做一个平平常常的普通人,还要费工夫来学习人生 、学习做人吗?
二、什么是人生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一个学生请求说 ,“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 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 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 另一个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 久,就摘下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可是,后来我 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 “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学生也不约而 同地请求。
诸侯们激烈斗争,最需要的是练兵和筹饷。
你要用仁义来治理我的国家,是招致 灭亡的道路!"遂给他用了宫刑,然 后放他回家。 孟氏的小儿子到了卫国,用兵法 来劝说卫侯,卫侯说:"我们是个很 弱小的国家,而且夹在很多大国的中 间,大国我要顺从他们,小国我要安 抚他们,这才是求得安全的办法。要 是依靠兵法权谋,那我国的灭亡就在 眼前了。要是让你好好地回去,再到 别国去干事情,我国就可能受到灾难。 "于是砍断了他的脚,把他送到鲁 国。 孟氏全家含悲忍愤,怨恨施家没 出好主意。
囚犯
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
• 然而爱德华对其兄长的弱点一清二楚。他每天都打发人把 各种各样的美味端给雷纳德品尝。雷纳德对好吃的是来者 不拒。不多日子下来,雷纳德的体重不减反增,变得越来 越肥胖了。 有人指责爱德华不该对兄长如此残忍。爱德华的回答 是:“我哥哥不是一名囚犯。只要他愿意,他就可以离开 ,决定权在他手里。” 雷纳德在那个房间一呆就是10年,直到弟弟爱德华战 死后才被放出来。然而,雷纳德的身体已经被自己多年的 贪吃糟蹋得一塌糊涂了,出狱后不到一年就一命呜呼了。 爱德华说得没错,他哥哥雷纳德没有被他囚禁,真正 囚禁雷纳德的是他自己的欲望。
哲学与人生
写在前面
一、什么是哲学 二、什么是人生 三、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从哲学思考人生:从几个问题讲开去
一、什么是哲学
• 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
——冯友兰 • 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 • 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 ——孙正聿
哲学的首要目标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引 导人们追求智慧。 ——周国平
• 工匠们一边答应,心里一边嘀咕;不知这次他又会做出什 么傻事来。可是不管怎样,还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 忙开了。 • 一天,财主来到工地,东瞅瞅,西瞧瞧,心里十分纳闷, 便问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 “造一幢三层楼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 “不对,不对。我要你们造的是那第三层楼的屋子。我只 要最上面的那层,下面那二层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 面的那层。” • 工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 造,你自己造吧!”
4、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 现在,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从典故可以看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四层意思: 1、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 志向的人; 2、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 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3、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4、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一、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1、人生选择不能只靠主观意志
空中楼阁
空中楼阁能够建成 吗?为什么?
•人不是仅仅依靠自己的 主观意志就能对人生道 路做出正确选择的。
情景对话:
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愿下地 狱?” 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 ,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 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 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 • 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 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 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 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 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 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 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 • 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2、想问题做事情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
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 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 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 际作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据。
举例说明: 家庭生活消费(住房、家电、汽车等)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结合上述漫画,说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的错误倾向。
二、什么是人生
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 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 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 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 己认为最好的苹果。等大家来到苹果林的另一端,苏格 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挑 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回答。 苏格拉底见状,又问:“怎么啦,难道你们对自己 的选择不满意?”
想一想
• 汉语里有哪些成语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 ……
因地制宜; 因势利导; 因材施教; 量体裁衣; 对症下药; 随机应变; 量入为出 量力而行 审时度势
你知道图片反映了哪个成语吗?
拔苗助长或者揠苗助长
想一想
• 汉语里体现违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成语有哪些?
对牛弹琴; 削足适履; 抱薪救火; 饮鸩止渴; 好高骛远; 按图索骥; 掩耳盗铃;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以卵击石; 螳臂当车
3、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情况和问题。 男人的愿望:
3岁,不尿裤子; 5岁,能自己吃饭; 10岁,考试拿高分; 18岁,考个好学校; 20岁,能有漂亮的女朋友; 22岁,找份好工作; 30岁,有房有车有老婆; 40岁,有地位; 50岁,有钱有地位,受人尊重; 60岁,儿孙满堂; 70岁,能自己吃饭; 80岁,能不尿裤子
故事-----子不同命 传说古代鲁国一位姓施的人,他 的两个儿子,大儿子懂学问,小儿子通 兵法。 大儿子以仁义的道理去劝说齐国 国君,齐国国君用他做公子的老师; 小儿子到了楚国,用兵法去劝说 楚王,楚王很高兴,就用他做执法将军。 两个儿子的俸禄,使他家很快就富足起 来,邻里无不羡慕。 施氏的邻居孟氏,也有两个儿子, 也是大儿子好学问,小儿子好兵法,但 家境很穷,因此,他便向施家求教致富 的方法,施家便把实情告诉了孟氏。于 是,孟氏的大儿子去秦国,拿仁义之理 去说服秦王。秦王却说:"现在
4、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 才能把握好自己的未来
思考:我们应该 如何看待过去、现 在和未来?
•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说:“你们如今 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 • 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 读书了。” • 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 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 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 、《礼记》、《左传》、《国语》,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 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 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 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 》、《左传》、《国语》以及‘三史’。 • 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 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 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