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治疗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

合集下载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论文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应用论文

脉波指示剂连续性心排血量(PiCCO)监测在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picc0监测技术在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间21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收治我科,其中11例行常规参照中心静脉压(cvp)进行egdt,为对照组;10例于picco技术指导下行egdt,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治疗达标时的血流动力学、病理生理等各项指标,6h、24h复苏液体量及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每小时尿量、血乳酸值(lac)。

结果:观察组达标时的map、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pao2/fio2、每小时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h、24h复苏液体量均显著多于对照组,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血乳酸值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

1.2 方法两组患者明确诊断后均即刻进行液体复苏,同时全程密切心电监护、积极抗感染、机械通气、强化血糖控制、小剂量激素、预防应激性溃疡等常规治疗。

观察组: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经股动脉放置picco监测导管,经中心静脉5秒内快速注入8~l5ml的低温(8℃)生理盐水,应用picco plus容量监测仪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等,用以指导egdt进行。

对照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根据心率、血压、尿量、cvp及血乳酸等情况指导egdt。

前6小时液体复苏目标:cvp达8~12cmh2o;map≥65mmhg,尿量≥0.5ml/kg/h,scvo2≥70%或svo2≥65%;若cvp达标而scvo2未达标,应输入红细胞悬液使hct≥30%。

1.3 观察项目记录两组达标时map、cvp、scvo2、肺氧合指数(pao2/fio2)、每小时尿量,6h、24h复苏液体量,24h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血乳酸(lac)值。

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及护理

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及护理

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及护理作者:屈文燕,许海阳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34期摘要:总结PICCO容量指标在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中的监测及护理。

在ICU中运用PICCO技术监测感染性休克病人20例,加强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测量,应用监测值能有效的指导病人液体管理、药物应用等。

经治疗和护理,3例病情治愈出院,13例病情好转转他科继续治疗,3例因高龄及经济原因出院,1例死亡。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PICCO;护理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4-0103-02感染性休克及其继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综合征是当前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危重症医学需要面临的主要难点和焦点。

而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需要及早的进行液体复苏。

根据有效的数值监测,结合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可以维持循环稳定、改善器官组织灌注及组织的氧供。

目前公认早期目标指导下的液体复苏(EGDT)是感染性休克重要的循环支持手段之一[1]。

如何为感染性休克病人在第一时间内输注足够的液体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同时又可以避免肺水肿的产生。

而此时就需要一种有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器进行监测并对其指导。

在PICCO指导下能更有效地进行液体复苏,通过有创血压监测,能准确反映患者在休克状态下的血压情况;通过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尤其是监测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I)等指标对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管理、药物的应用以及疗效判断具有指导意义[2]。

临床医生根据这些数值再结合临床表现能准确的评估患者血容量是否足够、心功能状况以及预后情况等。

现将PICCO技术如何指导感染性休克病人的液体管理和药物使用等情况及护理做如下报告。

一、临床资料1.资料本院ICU病房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收住的进行PICCO技术监测的20例危重症患者,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8-85岁;重症肺炎11例,重症胰腺炎5例,肠梗阻合并腹膜炎3例,难免性流产合并败血症1例。

治疗感染性休克应用PICCO技术护理管理论文

治疗感染性休克应用PICCO技术护理管理论文

治疗感染性休克应用PICCO技术的护理管理【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261-01感染性休克以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血管阻力并导致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较复杂,从而对治疗目标的实现造成困难,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picco)[1]是经肺温度稀释法(st)与动脉搏动曲线分析技术相结合的监测方法。

采用热稀释法测量单次co,并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与co存在的一定关系,获取连续心输出量监测。

应用picco容量监测可以了解基础循环状态、容量复苏、组织灌注与氧代谢状况,对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治疗过程中疗效的观察、方案的调整显得十分重要[2]。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应用picco 技术监测感染性休克病人共计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45~80岁;apacheⅱ评分(18. 5 ±5. 8)分;均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

食管癌术后7例,胃癌术后3例,甲状腺癌术后1例,重症胰腺炎5例,宫颈癌术后2例。

1.2 方法:材料采用arrow公司双腔中心静脉导管,philip公司picco 专用监测导管,philip 监护仪。

建立一条锁骨下或颈内静脉通路,导管主孔接温度传感器和换能器监测中心静脉压;同时在患者的股动脉置入picco 专用监测导管,连接到philip 监护仪上,连续监测动脉血压。

在进行picco 监测前进行picco 定标(心输出量定标),经中心静脉导管快速(﹤4s)均匀注射低温(与体温相差12℃以上)生理盐水10~15ml 。

连续注射三次低温盐水,获得co 平均值,校准后监测连续心输出量(cco)。

2 结果本组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其余病人均转回普通病房,住icu时间( 21.5 ±6. 3)d, picco导管留置时间5~11d。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症患者应用的护理体会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症患者应用的护理体会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在重症患者应用的护理体会发表时间:2016-12-29T14:25:51.0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4期作者:汪君袁莉萍[导读] 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原理是,通过经肺温度稀释法及动脉轮廓分析技术测量心输出量(CO),胸腔内血容量(ITBV)。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芜湖 241001摘要:总结我院重症医学科29例危重患者应用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护理经验。

29例入住重症医学科大于48小时并实施PICCO监测患者。

其中17例患者好转,7例患者死亡,5例患者放弃治疗,PICCO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而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有效管路管理,严格无菌操作,严密护理观察,预防并发症,强化心理护理等是成功应用PICCO监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护理;重症监护脉搏指数持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的原理是,通过经肺温度稀释法及动脉轮廓分析技术测量心输出量(CO),胸腔内血容量(ITBV),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血管外肺水(EVLW),血液温度(TB),脉搏轮廓心输出量(PCCO)等重要参数[1]。

Lieshout等研究提出心脏功能更多的是与容量指标而不是充盈压有关[2]。

PICCO监测技术具有创伤小,置管操作简单,能够有效的指导患者容量控制等优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监测危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

现将我院重症医学科应用PICCO监测29例重症患者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3年3月-2015年7月入住我院重症医学科大于48小时,应用PICCO监测的患者共计2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7例,年龄26~89岁。

其中各种原因所致休克10例,呼吸衰竭及肺部感染6例,多脏器功能障碍5例,心脏疾病4例,农药中毒1例,其他3例。

排除入科时间小于48小时已实施PICCO监测患者共计11例。

感染性休克PiCCO_2监测指标的临床研究

感染性休克PiCCO_2监测指标的临床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R 4 4 1 .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5 ) 0 9 — 2 0 6 6 — 0 1
严重感染 及其相关 的感染性休 克是一种 严重 的临床 综
合症 , 是重症监 护病房 内的主要死亡 原因之一 . 近 年来虽 然
等多种监测数据和持续的中心静脉氧饱 和度 然后根据容量 性指 标 : S V V、 I T B V I 、 G E D V I 、 E V L WI 指导液 体 复苏 ; 根据 C I 及 动态 的 P C C I 、 MA P 、 S V R I 调 整儿 茶酚 胺 血 管药 物 的使 用; 并 通过置入 的光纤 血氧探 头连续 监测 S C V O : , 随时 了解
经股动脉置人 P i C C O导管 . 将导 管连接到 P i C C O监测仪 . 同 时接压力换能器监测有创动脉压 . 深静脉导管端接 P i C C O温 度传感器 . 自深静脉导管经温度传感器快速 注入 温度冰冻 生
理盐 1 0 1 5 m 1 . 连续 3次 . 取得经肺热稀释参数及动脉脉搏 轮 廓分析参 数 : 心输 出量 C O / C I . 全心舒 张末 期容积 G E D V / G E — D I 、 胸 腔内血容 积 I T B V / I T B I 、 血管 外肺水 E V L W/ E V L WI 、 肺 毛细 血管通透性指数 P V P I 、 脉搏 连续心输 出量 P C C O / P C C I 、
在其 发病机 制 、 抗菌药物 治疗 、 营养支 持和监护 治疗 等方 面 有 了长 足的发 展 . 但病 死率 仍居 高不 下 . 有报 道可 达 5 2 %~
8 2 % [ 1 3 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 主要 以高心输出量和低外周

PiCCO参数的临床意义1

PiCCO参数的临床意义1
PiCCO容量监护仪的临床应用
前茂企业 付家红
血流动力不稳定的综合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循环衰竭可能源于心输出量降低或系统低血压(压力和流量 对于防止器官衰竭都是非常重要的)。 系统低血压可能源于血管张力的降低(血管麻痹)或心输出量降 低。 除非有严重的心动过缓,病人的低心输出量与低每搏输出量密切 相关,其原因可能是前负荷不足、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或后负荷增 加。 急性循环衰竭时了解病理生理反应需要的所有血流动力学参数 PiCCO plus都能够提供。 对于带有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的病人(如大多数血流动力不 稳定的ICU病人),PiCCO技术足以获得这些参数并用于指导治 疗.
70
60
r = 0.72 p < 0.001
50
40
30
睸VI
20
10
0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全心舒张末容量的变化指数(%) Transpulmonary thermodilution as a guide to fluid therapy in septic patients with acute circulatory 22 failure. Michard et al. SCCM 2002 PMAN\FREIDOKU\SCHULUNG\PiC
中心静脉导管 • 颈内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股静脉
连接
大多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都会置 • 中心静脉导管
(给血管活性药物…)
• 动脉导管
(监测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热稀释导管 •股动脉导管 •腋动脉导管
中心静脉导管 • 颈内静脉 • 锁骨下静脉 • 股静脉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PiCCO指导下集束化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研究

死率 。 结果 两组 患者治疗后 A P A C H EⅡ 评分 、 S O F A评分 、 使用血管活 f 生 药物 的例数均较治疗前 逐渐 降低 , 且 治疗 7 2 h时改 良集 束化组显著 低于传统集 束化组 [ A P A C HE Ⅱ评分 ( 分) : 1 3 . 1± 6 . 5比 2 0 . 9 4 - 7 . 5 , S O F A评 分
P =0 . 0 0 0 ] 。改 良集束 化组 6 h内使 用复 苏液体量 明显 多于传 统集束 化组 ( m L: 3 6 0 8 . 4 - 7 1 5比 2 8 0 9±7 9 5 , £ =一 3 . 8 6 5 , P =0 . 0 3 3 ) , 而2 4 、 4 8和 7 2 h复苏液体量均较传统 集束 化组 明显减少 , 以7 2 h为最低 ( m L: 9 1 8 -3 4 5 1 比1 8 0 5 -4 4 2 0 , t =5 . 9 0 7 , P =0 . 0 3 7 ) 。 改 良集束化组机 械通气时 间( h : 9 8 . 4 4 - 2 0 . 3比 1 4 3 . 3 -2 4 9 . 6 , t =9 . 7 6 6 , P = 0 . 0 0 1 ) 、 住I C U时间 ( d: 7 . 1 -3 4 . 1比 9 . 5±2 . 5 , t =2 . 9 9 3 , P =0 . 0 0 4 ) 也较传统集束化 组明显缩短 , 但住 院病死 率略 低于传统集束化组【 1 6 . 7 %( 7 / 4 2 ) 比1 7 . 5 %( 7 / 4 0) , x : =0 . 0 1 0 , P =0 . 9 2 0 3 。结论
卢年芳 郑瑞强 林华 邵俊 於江泉
【 摘要 】 目的 探讨脉搏指 示连续心排血量 ( P i C C O) 监测指 导下 的早期 目标导 向治疗 ( E D G T ) 对感染性 选择 2 0 0 9 年1 月至 2 0 1 2年 1 2 月收住江苏省苏北人 民医院的 8 2例感染性休克

运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氰化钠中毒1例报告

运用高压氧综合治疗氰化钠中毒1例报告
1 8 1O
医学理论与实践 2 1 0 0年第 2 卷第 9期 3
JMe h o dT e r& P a 12 , . 。e 0 0 rcVo. 3 No 9S p2 1
总之 , 我院 自实施新 的培训模式后 , 取得显著成 效, 广大
本 上解决此 问题 , 也是我们护理管理者值得深思的。 参 考 文 献
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及 业务 素质整 体水平 明显提高 。但 是
目前 国家每年 培养 数万 名护 理毕 业生 , 大部 分 留在大 城 绝 市。在每年参加县级医院招聘护士 当中, 大部分是 中专毕业 生, 少部分来 自大专院校 , 护士学历偏低 , 理论和 临床 实际工 作能力较弱 。加之近年来护士流动性较大 ( 医院近 5年内有
疼痛刺激有反应 。心 电图检查 : 窦性心 动过缓 并不齐 ; 头颅 MR 检查示 : I 双侧大脑半球均 有异常改变 , 考虑 中毒性缺血
缺氧 性 脑 病 。肝 功 能 检 查 示 : BL 5.3L lL, BL T I 3 t / D I mo
1 . 4 o/ , BL 7 t lL, T 6 U/ AS 4 57  ̄n lL I IC 3 .6mo/ AL 8 L, T 4 t
奋性, 有利于改善醒觉状态 , 昏迷者苏醒 , 善脑功能的作 使 改
用n。 3
AL 6 L S 4 U/ , I I.  ̄ l T6U/ , T 5 L I L 8 6 mo/ B L。由于其 他原 因, 患者出院。
2 治 疗方 法
通过 对 本 例 患 者 的 观 察 , 氰 化 钠 中 毒 的 患 者 , 进 行 对 在
次, 治疗压力为 l 8 A。治疗一 次后 改善 , I AT 治疗 1个疗 程 (0次) 1 后呼之有反应 , 记忆力改善 , 肝功能检查有 明显好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 135 10 1.51 750 16
2222 60 90 6
23
➢ MAP 65mmHg ➢ CI 逐渐降低 ➢ GEDVI 升高 ➢ EVLWI 升高,超出正常
转 ➢ EVLWI 3.1ml/kg 正常 ➢ SVRI 2465偏高 ➢ PO2 65mmHg ➢ 补液有效,注意心功能变

➢ 试行补液(6h +1000ml) ➢ 去甲肾上腺素 减量
➢2015-3-14 09:50
MAP HR CVP CI GEDVI
EVLWI
SVRI
FIO2 SPO2 PEEP
BP108/45mmHg,CVP12cmH2O ,SpO2 88%(psv,氧 浓度60%,PEEP6cmH2O),神志模糊,皮肤花癍无好 转,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50次/分,律不 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全腹软,无肌紧 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双侧巴氏征阴性。 尿量4小时150ml
4
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示:
PH7.22, PCO248mmHg,PO247mmHg, HCO3-19.6mmol/L, BE-8.1mmol/L SO273%, GLU214mg /dl,Na+134mmol/L, K+3.8mmol/L,Ca2+1.04mmol/L Lac 4.5mmol/L
5
心电图
9
入EICU检查
入EICU检查(2015-3-13):
➢ 血常规:白细胞7.04x109/L 中性细胞比率91.8% 中性细胞数6.46x109/L 血红蛋白147g/L 红细胞 4.99x1012/L 血小板98x109/L 全血C反应蛋白212mg/L。
➢ 尿常规:白细胞2+,红细胞2+。 ➢ 凝血四项:PT13.4秒 PA64% INR1.21 APTT34.6秒
入院资料 ➢患者女性,39岁,已婚,农民。 ➢主因发热、咳嗽3天,加重伴喘憋5小时
2015-03-13 11:25入院。
2
入资料
➢入院前3天,患者“受凉”后出现发热、咳 嗽,体温最高达40℃,无寒战、咳痰,于当 地诊所静点“阿奇霉素、炎琥宁”治疗1天, 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咳嗽症状逐渐加重。就 诊于当地医院,胸片示:右肺炎症,住院治 疗无好转。5小时前患者咳嗽症状加重,伴 喘憋不能平卧,无咳痰,转来我院。
17
18
19
20
➢2015-3-13 18:50
MAP HR CVP CI GEDVI EVLWI
SVRI FIO2 SPO2 PEEP
60 140 12 3.17 298
2.8
1260
60 88 6
21
➢ MAP 60mmHg ➢ CI 3.17L/min.m2 正常 ➢ GEDVI 298ml/m2偏低 ➢ EVLWI 2.8ml/kg 正常 ➢ SVRI 1260下降 ➢ PO2 56mmHg
3
病例特点
➢ 既往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70/110mmHg,未规律 治疗,分别于15年前、9年前行“剖宫产术”。
➢ 查体:T37.3℃,P138次/分,R30次/分, B端P坐94呼/5吸9m,mH四g,肢S末pO端270凉%(,持皮续肤吸花氧癍4L,/m气in促),,烦双躁肺, 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38次/分,律齐,各瓣 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脐下可见一长 约8.0cm纵行陈旧性手术瘢痕,下腹部可见一长约 10.0cm横行陈旧性手术瘢痕,全腹软,无压痛、 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双 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 征阴性。
13
入EICU初始治疗:
➢综合心电监测、呼吸机辅助呼吸(PSV), 美罗培南抗细菌感染,奥司他韦抗病毒,多 索茶碱平喘、氨溴索化痰、胸腺五肽增强免 疫力、乌司他丁抑制炎性反应(入组)、扩 容、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综 合治疗。
14
入院6小时评估:
➢ 1、美罗培南1.0静点完成; ➢ 2、补晶体液2900ml; ➢ 3、查体: T37.5℃,P150次/分,R30次/分
➢ D-二聚体1.2mg/L ➢ 痰涂片示:经直接涂片未检出真菌菌丝及孢子。
11
入EICU检查
➢ 床旁心脏彩超:
➢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心率快。 ➢CVP:7cmH2O
12
诊断
➢2013-3-13入EICU诊断: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 克 多脏器功能损害(循环 肝脏 肾脏 肺 脏)Ⅰ型呼吸衰竭 酸碱平衡失调 电解质 代谢紊乱 2型糖尿病
➢ 感染性休克 容量不足
➢ 试行补液(6h +1000ml ➢ 去甲肾上腺素
➢2015-3-14 00:50
MAP
71
HR
130
CVP
14
CI
2.43
GEDVI
577
EVLWI
3.1
SVRI
2465
FIO2
60
SPO2
92
PEEP
6
22
➢ MAP 71mmHg ➢ CI 2.43L/min.m2偏低 ➢ GEDVI 577ml/m2偏低,好
15
复查血气分析电解质示:
➢PH7.30, PCO239mmHg, ➢PO270mmHg,HCO3-19.6mmol/L, BE-
9.1mmol/L, ➢SO285%,Lac 10.2mmol/L
16
问题
➢1、6h液体复苏是否达标? ➢2、是否继续补液? ➢3、下一步要做什么?
PICCO、CRRT
TT11.7秒 FIB9.02g/L。
10
入EICU检查
➢ 血生化:谷丙转氨酶116U/L 谷草转氨酶121U/L 总蛋白 56.5g/l 白蛋白28.9g/l 葡萄糖11.82mmol/L 果糖胺305umol/L 肌酸激酶83U/L 肌酸激酶同工酶119U/L 尿素20.54mmol/L 血肌酐189.2mmol/L 降钙素原40.72ng/mL B型脑钠肽5373pg/ml 肌钙蛋白I 0.03ug/L
6
初步诊断
重症肺炎 感染性休克? Ⅰ型呼吸衰竭 酸碱平衡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失代偿)
7
2015-03-13 12:10
抢救室给予气管插管,持续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 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补液; 留取痰培养标本; 静点美罗培南; 收入EICU。
8
床旁胸片
➢ 2015-3-13 14:30床旁胸片: 两肺纹理重,右 中上肺大片状高 密度影,边界不 清,右肋膈角变 钝,考虑右肺炎, 右侧胸腔积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