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
求《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

求《古诗十九首》原文及赏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期无名氏的作品,内容多写夫妇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下层知识分子功名失意的怨苦之情,感情真挚,语言朴实生动,叙事简练,抒情气氛浓烈,饶有情韵,是一组内容与风格都很一致的成熟的五言诗。
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首次标为《古诗十九首》,后来就成为定名。
钟嵘《诗品》赞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这组古诗对后代五言诗的创作曾经发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
这是第七首,埋怨朋友显贵以后不相援引,遂使功名无成。
全诗格调低沉,景物凄清,人生的失意感,充斥于字里行间。
这是秋夜即兴之作,因此开篇即从秋夜的景物写起。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一轮秋月高挂中天,皎洁明亮光华四射,这是目所见;东边的墙壁跟前,蟋蟀在凄凄切切地鸣叫,这是耳所闻。
朱筠说:“大凡时序之凄清,莫过于秋;秋景之凄清,莫过于夜,故先从秋夜说起。
”(《古诗十九首说》)月光的皎洁,引发了诗人的愁绪,使他想起了《诗经·月出》篇中的名句“月出皎兮……劳心悄兮”,于是,他发出了沉重的喟叹;东壁下蟋蟀的鸣叫声仿佛在应和他的喟叹,又仿佛在惋惜时光的迅速流逝。
于是,诗人的心情更加沉重了。
他沉潜于这样凄清寂静的境界,似乎忘了自身,忘了世界……这样地不知过了多久,他猛然惊醒过来,发现“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原来,上弦月已经落下去了,北斗星的斗柄(玉衡)已经指向孟冬的方位,残秋已经结束,冬天来到了,空中无数星星,都在闪烁着光芒,夜已经很深了。
诗人还在仰观天上的星象出神,突然身上感到寒飕飕的,原来露水已经打湿了衣襟。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诗人俯察地上的物象,不禁悲从中来:原来秋露已很重很重,快要“白露为霜”了;蝉儿的鸣叫已经有气无力,它的生命即将结束;燕子已经无影无踪,不知躲到那里去了。
《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

《古诗》整体介绍《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下面是关于《古诗十九首》整体介绍的内容,欢迎阅读!以前我曾提到,汉初的诗歌有几种不同的体式,有四言体、楚歌体、杂言体,还有新兴的五言体,也就是五言的乐府诗。
现在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古诗十九首》不是乐府诗。
严格地说,它是受五言乐府诗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最早的五言古诗。
《昭明文选》最早把这十九首诗编辑在一起,并为它们加了一个总的题目——“古诗十九首”。
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
因为,从《古诗十九首》开始,中国的诗歌就脱离了《诗经》的四言体式,脱离了《楚辞》的骚体和楚歌体,开沿袭两千年之久的五七言体式。
在中国的旧诗里,人们写得最多的就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直到今天,写旧诗的人仍以五言和七言为主。
而《古诗十九首》,就是五言古诗中最早期、最成熟的代表作品。
它在谋篇、遣词、表情、达意等各方面,都对我国旧诗产生了极深远的影响。
然而奇怪的是,如此杰出、如此重要的一组诗,我们大家却始终不知道谁是它们的作者!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组非常美丽的诗——《燕台四首》。
有一次,他的一个叔伯兄弟吟诵他写的这四首诗,被一个叫作柳枝的女孩子听到了,就十分惊奇地问:“谁人有此?谁人为是?”这两句话里充满了内心受到感动之后的惊喜和爱慕,意思是什么人的内心竟有如此幽微窈眇的感情,而且竟有这么好的写作才能把它们表现出来?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每当我读古诗十九首的时候,内心之中也常常萦绕着同样的感情和同样的问题。
这十九首诗写得真是好,它有非常丰厚的内涵,外表却很平淡。
后来的诗人也能写很好的诗,但总是不如十九首这样温厚缠绵。
比如卢照邻有两句诗说:“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写得当然也很好,可是你要知道,这两句太逞才使气。
也就是说,他有意地要把话说得漂亮,说得有力量,结果在感情上反而太浅露了。
绝美的《古诗十九首》全译

绝美的《古诗十九首》全译绝美的《古诗十九首》全译《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是在汉代民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内容多写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消极,情调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长于抒情,善用事物来烘托,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习惯句首标题。
一.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二.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译文】河边青青的草地,园里茂盛的柳树。
在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人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实在是难以独自忍受一个人的寂寞,怎堪独守!三.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译文】荒凉的山陵墓地上生长的柏树,是那么青绿葱翠、郁郁苍苍,山涧溪流里日夜被流水冲刷的石头,那样错落有致、聚敛成堆。
人生长存活在茫茫天地之间,就好比是从不知名的远处飘来的一个匆匆过客,碌碌无为的一生也就只是那么一个瞬间。
《古诗十九首》原文和翻译解释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1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1。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2;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4。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5;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6。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7。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8!行行重行行:白话译文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你与我两人相距千万里远,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那知道是什麽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著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荡的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快快回头。
只因为想你使我心情忧伤,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2青青河畔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9。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10。
娥娥红粉妆11,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12。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白话译文河边的草地青青,园里的柳树茂盛。
楼上那位仪态优美的女子站在窗前,洁白的肌肤可比明月。
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伸出纤细的手指。
从前她曾是青楼女子,而今成了喜欢在外游荡的游侠的妻子。
在外游荡的丈夫还没回来,屋里空荡荡的,真是难以独自忍受寂寞。
3青青陵上柏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13。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14。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15。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16。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17。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一组以五言诗形式呈现的诗歌作品,它是乐府古诗文人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些诗歌选自南朝时期萧统编纂的《古诗》,被收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
这些诗作在表现上展现了道家和儒家哲学的意境。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揭示了汉末社会思想转变时期文人的追求与失望,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这些诗作在艺术上语言简单自然,描写生动真实,具有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
同时,这些诗作表达了人生中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思绪,使得古往今来的读者能够一直保持新鲜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赞它们为五言诗中的翘楚。
《古诗十九首》最早出现在《文选》中。
它是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录的十九首五言诗。
编者将这些作者无法考证的诗汇集起来,冠以这个名字,并将其列为“杂诗”类别的首位。
乐府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官署,负责管理音乐。
除了将文人的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它还负责采集汉族民歌。
这些乐章和歌词后来被统称为“乐府诗”或“乐府”。
现今仅存的两汉乐府中的汉族民歌只有四十多首。
这些诗多出自下层人民的口中,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社会矛盾,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
同时,它们的风格朴实真挚,没有过多的修饰,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趣。
《古诗十九首》是在汉代汉族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五言诗。
它的主题主要是离愁别恨和彷徨失意,思想较为消极,情感较为低沉。
但它的艺术成就却很高,善于抒情,善于运用景物来烘托情感,使情景交融。
《古诗19首》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文人五言诗,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十九首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作品介绍】《行行重行行》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翻译】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赏析】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
“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
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
“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
诗中的“君”,当指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
相隔万里,思人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撰写。
这部作品中的诗歌多以咏史、咏物和咏景为主题,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邃,表达出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古诗十九首》中的每首诗都有独特的魅力和意境,包括《咏史》、《咏天台山》、《咏归鸟》、《咏雨》等。
其中,诗人通过咏史的形式,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素材,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思考。
他在诗中描绘出了壮丽的历史场景,并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展示了历史的庄严和辉煌。
除了咏史外,《古诗十九首》中还有一些咏物和咏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中的风景和物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运用精炼的词语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界中的变幻和美丽与人的思想与情感相结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震撼力。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不仅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还通过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咏叹,传达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这些诗歌语言简洁精练,意境深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古诗十九首 人生不满百》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古诗十九首人生不满百》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生年不满百《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译文】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是何苦呢?既然老是埋怨白天是如此短暂,黑夜是如此漫长,那么何不拿着烛火,日夜不停地欢乐游玩呢?人生应当及时行乐才对啊!何必总要等到来年呢?整天不快乐的人,只想为子孙积攒财富的人,就显得格外愚蠢,不肖子孙也只会嗤笑祖先的不会享福!像王子乔那样成仙的人,恐怕难以再等到吧!【注释】1.昼短夜苦长二句:“秉”,执也。
“秉烛游”,犹言作长夜之游。
2.来兹:因为草生一年一次,所以训“兹”为“年”,这是引申义。
“来兹”,就是“来年”。
3.费:费用,指钱财。
4.嗤:轻蔑的笑。
5.仙人王子乔二句:“王子乔”,古代传说中著名的仙人之一。
“期”,待也,指成仙之事不是一般人所能期待。
说明:这首诗,和《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两篇用意略同。
诗中强调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
【创作背景】《古诗十九首》之一,收入《昭明文选》。
唐代李善注说:“并云‘古诗’,盖不知作者。
或云枚乗,疑不能明也。
”有一种说法认为作者是枚乘,但李善不置可否。
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编纂《文选》的时候,因为作者的姓名已不可知,所以编排的时候放在东汉李陵诗歌的前面。
现在一般认为,这十九首五言诗都是东汉时候的作品。
【作品鉴赏】从全诗来看,这首诗即以松快的旷达之语,对世间的两类追求者予以嘲讽。
首先是吝啬聚财“惜费”者,生年不足百岁,却愚蠢到怀千岁忧,以“百年”、“千年”的荒谬对接,揭示那些活得吝啬的“惜费”者的可笑情态。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游”者,文中的“游”与后文所提到的“为乐当及时”的“乐”都与常人理解的有异意,游及乐并不是那种酒肉池林,歌舞升平的放纵肉欲,是文人雅士的寄情山水,把酒言诗,忘却失意不得志之情殇的一种积极健康的享受生活之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十九首》
(方刚)
何不秉烛游。
——《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
每当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人们总不免感慨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古希腊著名智者普罗泰哥拉也曾说过:“人生是短暂的,问题是晦涩的。
”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一方面试图追求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永恒,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人间的诸般享乐。
可生命终究是有限的,发出这样的叹息似乎就是必然的了。
这十九首一千多年前的古诗,今人读来仍深有同感。
但这些古诗的作者今人已无法确知,这不也表明了世事无常吗?
《古诗十九首》的写
在南朝梁萧统(昭明太子)编选的诗文选集《文选》中,这十九首诗第一次合在一起出现,总题为“古诗”。
那时,其作者与时代已不能确定。
后人认为可能是枚乘、傅毅或曹植、王粲所为,这不过是一种揣度,不甚可靠。
正如钟嵘所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
今天,人们大致相信这十九首诗不是成于一人之手,其产生的时代大约在东汉后期公元140年至190
那是政治黑暗,社会混乱的时期,反映在十九首古诗中就成了文人们的满腹牢骚,对生活的不平,对时代的抱怨,苦闷哀愁的情绪遍布字里行间。
诗人通过对游子怀乡、游宦无成、男
比如对人生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有: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今日良宴会》)
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
(《回车驾言迈》)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
写游子思妇的有: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行行重行行》)
写人情淡薄的有: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明月皎夜光》)
写及时行乐的有: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生平不满百》)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驱车上东门》)
这些诗句虽然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但是都反映了当时文人一种普遍的人生遭际。
热衷仕途却又生不逢时,空有抱负却又屡遭打击。
于是,在前途渺茫之时,或感时伤怀,或及时行乐。
十九首古诗的整个情调都流入消极颓废中去了。
他们做不到陶渊明之寄兴山林、忘情于自然,更无力像农民阶级之陈胜、吴广去反抗那个时代。
他们是手无缚鸡
之力的小知识分子,只好在这苦闷的人间寄托于烟花柳巷、声色犬马以麻木自己的神经,但是有些东西是无法被麻木的,于是就凝结成了这些古诗。
在对乡土的眷恋之中,在男女相思
《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于它高度的艺术成就上。
评论
(明)王世懋《秋圃撷余》
(明)谢榛《四溟诗话》
“文温以丽,意悲
为何后世文人对《古诗十九首》推崇备至呢?
从诗歌发展史上来讲,汉代乐府上接《诗经》、《楚辞》,下开建安诗风。
《古诗十九首》代表
《古诗十九首》最主要的艺术特色就在于其抒情方面。
或借物抒情或以景当情。
比如《凛凛岁之暮》一首因“凉风率已厉”而想到“游子寒无衣”。
《迢迢牵牛星》一首,借“牵牛星”、“河汉女”抒发亲人间的离愁别绪。
更有《明月何皎皎》一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其真挚质朴一如后世李白之“床前明月光”,杜甫之“月是故乡明”。
再者就是比兴手法的运用,着墨不多而含蓄隽永,例如《涉江采芙蓉》、《庭中有奇树》两首,都是折芳寄远。
或喻思乡之苦,或比相思之情。
这两首都只有八句,是十九首诗中最短的,但却“深衷浅貌,语短情长”(陆时雍《古诗镜》)
另外,在诗歌语言艺术方面,《古诗十九首》朴实无华,浅近自然。
“平平道出,且无用工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略不作意。
”(谢榛《四溟诗话》)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句法的变化以及典故、成词的运用。
比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朱自清先生认为“生别离”就是
更重要的是,《古诗十九首》几近不着痕迹地结合了民间歌谣(以《诗经》为代表)与文人制作(以《楚辞》为典范)两种不同的诗歌语言体系,诗虽“文采缤纷,不离闾巷歌谣之质”。
(黄侃《诗品疏》)《古诗十九首》作者是文人,但是却处处呈现生动朴素的民间口语。
《古诗十九首》可以说是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它大大推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语言艺术的发展,下
下面,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注析]首诗十六句,八句一韵,分为两段。
前一段写离别之苦,后一段写相思之怨。
一句“行行重行行”已刻画出游子漂泊已久矣。
所以会“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所谓“生别离”几近“生离死别”才有下面“会面安可知”。
“道路阻且长”一句是用典。
《诗经·蒹葭》有“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用典的好处在于语短意长,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朱自清先生认为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典型的比兴手法。
胡马出于北地,越鸟来于南方,所以会“依北风”而立,“巢南枝”而宿,皆因思念故土。
禽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但是君“相去日久远”,我“衣带日已缓”,君却“游子不顾反”。
(“反”同“返”)为何“不顾反”呢?是为“浮云蔽白日”。
这一句历来有诸多分歧。
“浮云蔽白日”一般是指“邪臣之蔽贤”。
(陆贾《新语》)这里或是指游子在外另有新欢;或是指游子在乡里被谗邪所害,所以远走他乡,不顾返家。
即便如此,我仍然不能不“思君”,只是岁月易逝,人生易老。
但临了还不忘叮嘱“努力加餐饭”。
“弃捐”是丢下的意思,可能是指被抛弃或指相思无益。
这一句就是说什么都不用再去说了,只希望君在外好好保重身体吧!《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这无疑是一首描写思妇之诗。
内容非常浅显,语言近乎白话。
但诗人写来却是回环复沓,一唱三叹。
辛酸的离愁别绪与悲
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注析]上东门”指的是洛阳东城三门中最北的一座城门。
“郭北墓”是指洛阳城北北邙山的墓群,王侯卿相多葬于此。
“陈死人”即死了很久的人。
“沓沓”是幽暗的意思。
人死后葬于幽暗的墓中,就如同在漫漫长夜中不醒。
“潜寐”意为沉睡,“寤”为醒。
“阴阳移”是指一年四季的远行。
《庄子·知北游》中有:“阴阳四时运行”。
岁月无涯而“命如朝露”,短暂的生命又如何经得起岁月的流逝呢!所以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暂时的寄居于这个世界,绝无金石那样长久。
寓居曰“寄”,就是指人生于天地之间。
“万岁”是自古以来之意。
“更相送”是说生死更迭,年代更替。
圣贤也无法超越这种规律。
“度”同“渡”是越过的意思。
“服食”:服也是食,一般是指道家服食长生之药。
求仙、服食,皆是寻求生长不老,结果长生不得,反为药误。
“被”披也,“被服”就是“穿着”的意思。
“纨与素”都是白色的
这首古诗显然表达了对人生的一种消极情绪。
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古诗十九首》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
这首诗以墓地为场景,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肃杀萧瑟的坟墓,再联想到人生短暂“命如朝露”,即使穿绢衣,饮美酒,人生境遇之凄惨、悲凉也丝毫不得减轻。
这是诗人真正的生命体验和内心世界的表白。
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说:“写情如此,方为不
在艺术造诣上,这首诗可谓是真情流露,一气呵成,语言不假雕琢,精炼通达。
清人方东树言:“此诗意激于内,而气奋于外,豪宕悲壮,一气喷薄而下。
前八句夹叙,夹写,夹议,言死
说的是及时行乐,实际上是诗人勘破了生死这一人生大问题。
正如《红楼梦》中空空道人的
思考题:1
2?
11986
21957
3集释》,隋树森著,中华书局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