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 高考考试说明

合集下载

2020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新高考)(解析word版)

2020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新高考)(解析word版)
A. 粒子带负电荷B. 粒子速度大小为
C.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aD.N与O点相距
【答案】AD
【解析】
【详解】A.粒子向下偏转,根据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可知粒子带负电,A正确;
BC.粒子运动的轨迹如图
由于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的夹角 ,根据几何关系可知

则粒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
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
根据动能定理得
D错误。
故选BC。
第Ⅱ卷
9.某实验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把白纸和复写纸叠放一起固定在竖直木板上,在桌面上固定一个斜面,斜面的底边ab与桌子边缘及木板均平行。每次改变木板和桌边之间的距离,让钢球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滚下,通过碰撞复写纸,在白纸上记录钢球的落点。
①为了正确完成实验,以下做法必要的是________。
B. 受电线圈中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恒定不变
C 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通过互感现象实现能量传递
D. 手机和基座无需导线连接,这样传递能量没有损失
【答案】AC
【解析】
【详解】AB.由于送电线圈输入的是正弦式交变电流,是周期性变化的,因此产生的磁场也是周期性变化的,A正确,B错误;
C.根据变压器原理,原、副线圈 通过互感现象实现能量传递,因此送电线圈和受电线圈也是通过互感现象实现能量传递,C正确;
解得
BC错误;
D. 与 点的距离为
D正确。
故选AD。
8.复兴号动车在世界上首次实现速度350km/h自动驾驶功能,成为我国高铁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标志性成果。一列质量为m的动车,初速度为 ,以恒定功率P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经时间t达到该功率下的最大速度 ,设动车行驶过程所受到的阻力F保持不变。动车在时间t内()

2020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有详细解析)

2020年天津市高考物理试卷(有详细解析)

2020年天津市⾼考物理试卷(有详细解析)2020年天津市⾼考物理试卷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单选题(本⼤题共5⼩题,共25.0分)1.在物理学发展的进程中,⼈们通过对某些重要物理实验的深⼊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理论认识。

下列图⽰的实验中导致发现原⼦具有核式结构的是()A. B.C. D.2.北⽃问天,国之夙愿。

我国北⽃三号系统的收官之星是地球静⽌轨道卫星,其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

与近地轨道卫星相⽐,地球静⽌轨道卫星()A. 周期⼤B. 线速度⼤C. ⾓速度⼤D. 加速度⼤3.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中华⼉⼥风⾬同⾈、守望相助,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巍峨长城。

志愿者⽤⾮接触式体温测量仪,通过⼈体辐射的红外线测量体温,防控⼈员⽤紫外线灯在⽆⼈的环境下消杀病毒,为⼈民健康保驾护航。

红外线和紫外线相⽐较()A. 红外线的光⼦能量⽐紫外线的⼤B. 真空中红外线的波长⽐紫外线的长C. 真空中红外线的传播速度⽐紫外线的⼤D. 红外线能发⽣偏振现象,⽽紫外线不能4.⼀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周期为T,t=0时的波形如图所⽰。

t=T时()4A. 质点a速度⽅向沿y轴负⽅向B. 质点b沿x轴正⽅向迁移了1mC. 质点c的加速度为零D. 质点d的位移为?5cm5.⽔枪是孩⼦们喜爱的玩具,常见的⽓压式⽔枪储⽔罐⽰意如图。

从储⽔罐充⽓⼝充⼊⽓体,达到⼀定压强后,关闭充⽓⼝。

扣动板机将阀门M打开,⽔即从枪⼝喷出。

若在⽔不断喷出的过程中,罐内⽓体温度始终保持不变,则⽓体()A. 压强变⼤B. 对外界做功C. 对外界放热D. 分⼦平均动能变⼤⼆、多选题(本⼤题共3⼩题,共15.0分)6.⼿机⽆线充电是⽐较新颖的充电⽅式。

如图所⽰,电磁感应式⽆线充电的原理与变压器类似,通过分别安装在充电基座和接收能量装置上的线圈,利⽤产⽣的磁场传递能量。

当充电基座上的送电线圈通⼊正弦式交变电流后,就会在邻近的受电线圈中感应出电流,最终实现为⼿机电池充电。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 天津卷(含答案)

(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物理试卷 天津卷(含答案)
三、学生训练务必得法。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要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对高三学生而言,就是要通过训练转化为学生的答题能力。一是严格限时训练。限时训练就是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完训练题目,既训练速度,又锻炼准确度。限时训练可短可长,可以是课前十分钟,可以是一节课,但必须坚决做到即练即评,长期坚持,通过教师评阅提升学生答题速度和效度,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适应高考临场答题要求。二是严格规范答题。要认真研究高考原题和高考答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认真进行比对。要把学生在考试时的原生态答卷原汁原味地展示出来,再让学生自己对照答案进行打分、评价,找出与标准答案的差距,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制定答题标准模板,保证将来一分不丢。三是突出变式训练。对于临界生的典型错题或遗漏知识点,要进行变式训练,一题多变进行训练,把错题作为“母题”,至少进行一题五变以上,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解题思路,最后总结出此类变式的特点和解题入手点。教师必须要把变式训练当做作业认真批改,带领学生共同验证解题思路,形成答题的基本思路。四是落实“作业自助餐”。对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对于清北临界生和一本临界生,学校应高度重视临界生转化工作。要把握好临界生的学科短板,制定好辅导、转化和提升的具体措施,要实行面批面改,落实“作业自助餐”。针对不同的高频错题,由教师分别独立设置变式训练题,也就是A错题出至少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B错题再出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C错题也出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错题,自主领取对应的变式训练题,通过针对性训练补齐学科或知识短板,提升整体备考效益。五是强化精神激励。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师生缺乏必要交流,学生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缺乏归属感等心理问题。为此,要对高三年级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大人总想听好听话,学生也是如此,越是鼓励越有劲,因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改变一生命运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要不吝赞美,从情绪上、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

高考物理考试说明一、高考物理考试说明变化解读一、2019 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2019 年四川《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与2019年相比没有实质性变化,只是在个别文字叙述做了调整,没有任何影响。

二、2019 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与2019年四川《考试说明》理科综合中的物理部分有所区别,《考试说明》增加:1.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2.包括计算第一宇宙速度;3.电池组的计算只限于相同电池串联;4.✪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动势的计算,只限于l垂直于B、v的情况;✪在电磁感应现象里,不要求判断内电路中各点电势的高低;✪不要求用自感系数计算自感电动势。

5.✪不要求讨论交变电流的相位和相位差的问题;✪只限于单相理想变压器。

6.简谐运动只限于单摆和弹簧振子;7.✪相对折射率不作计算要求;✪定性了解光的色散现象。

二、高考物理应考策略一、注意《考试说明》的变化,把握复习方向。

今年的《考试说明》增加七点限制性说明,实际上是减少了考试内容。

我通过把近几年的四川卷进行对比,发现在四川高考题中从没超过《考试说明》要求,因此我们更应以《考试说明》为准,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把握好方向。

二、复习要依据考试大纲,紧扣课本。

《考试大纲》是高考的指挥棒,压线的不复习,其它的都要全面复习,高考题多数源于课本,所以要仔细研读课本。

三、重视实验,尤其实验操作。

有很多老师实验基本上不做,完全在黑板上讲,为此高考将注重对实验操作的考查。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高考对实验考核的力度逐年加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复习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实验,还要重视演示实验。

近年来物理试卷对实验的考查已从考查原理和简单的实验知识扩展到考查实验的思想、方法以及开放性的设计型实验。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系列用书说明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系列用书说明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系列用书说明导读:本文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系列用书说明,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订考试大纲。

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也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说明。

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分单科出版。

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一、全国非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用书1.考试大纲《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文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七科;“理科考试大纲”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物理、化学、生物七科。

上述两本考试大纲既是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命题的参考,也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复习备考的参考。

2.考试大纲的说明《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以上两本“2019年考试大纲的说明”,是“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配套图书。

“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含语文、汉语、数学(文)、英语、文科综合五科;“考试大纲的说明(理科)”含语文、汉语、数学(理)、英语、理科综合五科。

两书可供2020年全部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试卷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兵团)使用,也可供自主命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考。

3.试题分析《高考试题分析(语文分册)(2020年版)》(不分文理)《高考试题分析(文科数学分册)(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理科数学分册)(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英语分册)(2020年版)》(不分文理)《高考试题分析(文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高考试题分析(理科综合分册)(2020年版)》2020年版试题分析将进行全面修订,分单科出版。

高考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

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试说明高考考试说明1看变化:1.阅读范围变大在阅读方面,去年“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今年删除了“熟悉的”字样,可见提高了对考生阅读范围的要求。

2.写作要求提高写作增加了对考生所写内容的“合理”和“切题”这两项要求。

而书面表达的词数由原来的100词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20词左右,加大了对写作词汇的要求。

3.词汇数量略增2022年《考试说明》新增了大约50个词汇,涉及到宗教、政治、文化、科技、安全教育、社会生活等方面。

给建议:1.坚持听力训练:不断加强对所听材料的理解能力。

2.扩大阅读范围:注意阅读题材和体裁的多样性,不断提高用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

3.重视写作训练:严格审题,切忌遗漏要点,弄清楚写作的相关要求。

考生可以熟记一些各种体裁的范文,积累一些好的语句,使文章通顺流畅。

总之,要勤动笔练习。

高考考试说明2一、比较11年说明与10说明的改变两年的说明变化不是很大,在能力要求方面的改变是:1、几项能力要求的顺序进行了调整,11年山东生物高考考试说明学习心得及今后工作计划。

原顺序是"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现在的顺序是"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把实验与探究能力顺序提到第二位,从山东往年理综高考命题来看,生物实验设计年年都有,且赋分很高。

今年还是很重视实验和探究能力。

以课本实验为抓手,多做中等难度实验题。

2、具体要求方面:理解能力中"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等内容"改为"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获取信息的能力中"重视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改为"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含答案(三)

天津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模拟考试 物理试题含答案(三)
A.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B.电表 V1 示数与 V2 示数的比值不变 C.输电线的电阻 R0 消耗的功率增大 D.流过电阻 R1 的电流增大 8.如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 A,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 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 B,整个装置 处于静止状态。把 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下 列判 断正确的是( )
R0的阻值,此值即为电压表内阻 Rv 的测量值; G.断开开关 S.
实验中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有: a.待测电压表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2000Ω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 10Ω d.电阻箱:最大阻值 9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 0.1Ω e.电阻箱:最大阻值 999.9Ω,阻值最小改变量为 0.1Ω f.电池组:电动势约 6V,内阻可忽略 g.开关,导线若干
兹力提供向心力:
qv0 B0
=
m
v02 R0
解得: v0
=
qB0 R0 m
(2)粒子在第二象限内做类平抛运动,沿着 x 轴方向:
qE = ma
v2y − 0 = 2aR0 沿与 y 轴正方向成 45° 角离开电场,所以: vy = v0 解得电场强度: E = qB02R0
a.重物下落高度应从纸带上计时点间的距离直接测出,下列测量值能完成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选项有 ________. A.OA、OB 和 OG 的长度 B.OE、DE 和 EF 的长度 C.BD、BF 和 EG 的长度 D.AC、BF 和 EG 的长度 b.用刻度尺测得图中 AB 的距离是 1.76 cm,FG 的距离是 3.71 cm,则可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是________ m/s2。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某同学为了测量一个量程为 3V 的电压表的内阻,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他先用多用表进行了正确的测量,测量时指针位置如图 1 所示,得到电压表的内阻为 3.00×103Ω,此时电 压表的指针也偏转了.已知多用表欧姆挡表盘中央刻度值为“15”,表内电池电动势为 1.5V,则电压表的示 数应为______________V(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理综物理部分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理综物理部分解析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部分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8~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14.管道高频焊机可以对由钢板卷成的圆管的接缝实施焊接。

焊机的原理如图所示,圆管通过一个接有高频交流电源的线圈,线圈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使圆管中产生交变电流,电流产生的热量使接缝处的材料熔化将其焊接。

焊接过程中所利用的电磁学规律的发现者为A .库仑B .霍尔C .洛伦兹D .法拉第15.若一均匀球形星体的密度为ρ,引力常量为G ,则在该星体表面附近沿圆轨道绕其运动的卫星的周期是ABCD16.如图,在摩托车越野赛途中的水平路段前方有一个坑,该坑沿摩托车前进方向的水平宽度为3h ,其左边缘a 点比右边缘b 点高0.5h 。

若摩托车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1,它会落到坑内c 点。

c 与a 的水平距离和高度差均为h ;若经过a 点时的动能为E 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 点。

21E E 等于A .20B .18C .9.0D .3.017.CT 扫描是计算机X 射线断层扫描技术的简称,CT 扫描机可用于对多种病情的探测。

图(a )是某种CT 机主要部分的剖面图,其中X 射线产生部分的示意图如图(b )所示。

图(b )中M 、N 之间有一电子束的加速电场,虚线框内有匀强偏转磁场;经调节后电子束从静止开始沿带箭头的实线所示的方向前进,打到靶上,产生X 射线(如图中带箭头的虚线所示);将电子束打到靶上的点记为P 点。

则A .M 处的电势高于N 处的电势B .增大M 、N 之间的加速电压可使P 点左移C .偏转磁场的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D .增大偏转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可使P 点左移18.氘核21H 可通过一系列聚变反应释放能量,其总效果可用反应式241112106H 2He 2H+2n+43.15MeV →+表示。

海水中富含氘,已知1kg 海水中含有的氘核约为1.0×1022个,若全都发生聚变反应,其释放的能量与质量为M 的标准煤燃烧时释放的热量相等;已知1 kg 标准煤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2.9×107 J ,1 MeV= 1.6×10–13 J ,则M 约为 A .40 kg B .100 kg C .400 kg D .1 000 kg19.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和电压损失大幅降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天津市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 高考考试说明物理部分Ⅰ、学科命题指导思想高考物理试题命制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着重考查考生的物理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科学素养;突出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应用;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适度体现试卷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以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并有利于激发考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

Ⅱ、能力要求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能力的考察放在首要位置。

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能力简单的对应起来。

目前,高考物理要求考查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能力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 能够清楚的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并能应用于简单的实际物理问题。

2、推理能力能够从有关物理概念和规律出发,在给定的简化情况下导出物理学中的定理或公式、能根据具体的物理问题中已知的事实和条件,结合学过的知识和获得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够把推理过程正确的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能够独立的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问题的本质,建立适当的物理模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能够把较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比较简单的问题,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得出合理的结论;能够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关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理论联系实际, 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 初步解决实际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的问题找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做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得出物理结论。

能够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的条件,恰当的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

能够通过分析所给的图象找出其所表示的物理内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5、实验与探究能力能够独立完成表2中注明“实验、探究”的内容,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

会使用实验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评价、能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问题的答案提出假设;能制定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所给的实验仪器去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察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能力。

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考查渗透在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Ⅲ、考试内容与要求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涵盖六个模块具体内容见表1,对各模块的知识内容及要求掌握的程度见表2,表2中Ⅰ、Ⅱ的含义如下:Ⅰ、基本要求:对所列知识要了解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应用。

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

Ⅱ、较高要求: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定义及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Ⅳ、试卷结构物理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8道题,每题6分,共计48分、其中前5题为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为了能深入的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整卷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试卷还设置了不定项选择题,第Ⅰ卷的后3题为不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总分72分,包括填空、作图、问答计算等多种类型。

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Ⅴ、典型题示例一、选择题1、电磁波已广泛运用于很多领域。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符合实际的是A 、电磁波不能产生衍射现象B 、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紫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C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以判断遥远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运动速度D 、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解析】衍射现象是波的特有现象,A 错误;常用的遥控器通过发出红外线脉冲信号来遥控电视机,B 错误;遥远天体和地球的距离发生变化时,遥远天体的电磁波由于相对距离发生变化而出现多普勒效应,所以能测出遥远天体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C 正确;光在真空中运动的速度在不同惯性系中测得的数值是相同的,即光速不变原理,D 错误。

【答案】C2、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中,与光的波动理论不矛盾的是A 、光电效应是瞬时发生的B 、所有金属都存在极限颇率C 、光电流随着入射光增强而变大D 、入射光频率越大,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大【解析】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电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

因为光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不能积累,所以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这与光的波动性矛盾,A 项错误;同理,因为光子的能量不能积累,所以只有当光子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B 项错误;光强增大时,光子数量和能量都增大,所以光电流会增大,这与波动性无关,C 项正确;一个光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所以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吸收的能量变大,所以最大初动能变大,D 项错误。

【答案】C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P 在支撑点M 、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B 、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C 、M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MN 方向D 、N 处受到的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M 处支持力方向与支持面垂直,即竖直向上,选项A 正确;N 处支持力与支持面垂直,即垂直MN 向上,故选项B 错误;摩擦力与接触面平行,故选项C 、D 错误。

【答案】A4、关于环绕地球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颗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 、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C 、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 、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解析】所有的同步卫星都在同一个赤道轨道上运动,C 错误;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运行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可以不同,它们的轨道平面就不会重合,D 错误;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颖卫星,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A 错误;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颗卫星,在轨道的关于长轴对称的两个位置的速率相等,所以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是正确的。

答案B 。

【答案】B5、一物块沿倾角为θ的斜坡向上滑动。

当物块的初速度为v 时,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如图所示;当物块的初速度为时,上升的最大高度记为h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物块与斜坡间的动摩擦因数和h 分别为v2H H v2A 、tan θ和B 、tan θ和222gHC 、tan θ和H H v2D 、tan θ和442gH【解析】物块向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根据受力可知,其加速度为:a =g sin θ+μg cos θ;再根据匀变速位移速度关系,有:2 H =v2,⎡v2⎡v2H2 h = ,联立解得:μ=⎡-1⎡tan θ,h =,D 项正确。

24⎡2gH ⎡【答案】D6、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周期为T 、t=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t=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B 、t=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C 、图2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D 、图2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解析】由图1的波形图可知t =0时刻,a在波峰, 速度为零,加速度最大;b 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AB 项错误;根据上下坡法可以确定0时刻b 质点向下振动,所以图2是质点b 的振动图象,C 项错误,D 项正确。

【答案】D7、如图所示,在x 轴上方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一个不计重力的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 处以速度v 进入磁场,粒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垂直于磁场且与x 轴正方向成120°角,若粒子穿过y 轴正半轴后在磁场中到x 轴的最大距离为a ,则该粒子的比荷和所带电荷的正负是× × × ×3vA、,正电荷× × × ×2aBvv × × × ×B、,正电荷2aB x3vC、,负电荷2aB v,负电荷2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洛伦兹力、洛伦兹力的方向及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知识,属于中等难度题。

【答案】C8、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 ,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l 的金属板,其上部空间有一带电粒子P 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 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 。

粒子运动加速度为D、A 、l dl dl U d g=达为:E2=,有mglU 0 图【解析】试卷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涉及库仑定律,力的合成,共点力平衡条件等知识,属于容易题。

【答案】减小,增大,控制变量法5、某同学利用图所示实验装置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获得了小车加速度a 与钩码的质量m 的对应关系图,如图所示。

实验中小车的质量为200g ,实验时选择了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和轻定滑轮,小车的加速度由位移传感器及与之相连的计算机得到。

回答下列问题:根据该同学的结果,小车的加速度与钩码的质量成关系。

由图可知,at 图象外,还可作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横轴表示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用打点计时器测重力加速度。

涉及器材的选取和用图像处理数据的方法。

①打点计时器需接交流电源。

重力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无关,所以不要天平和砝码。

计算速度需要测相邻计数的距离,需要刻度尺,选D 。

v2②由公式v =2gh ,如绘出-h 图像,其斜率也等于重力加速度。

22【答案】Dv2-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重物下落的高度27、某同学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单摆周期的因素、①他组装单摆时,在摆线上端的悬点处,用一块开有狭缝的橡皮夹牢摆线,再用铁架台的铁夹将橡皮夹紧,如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A 、保证摆动过程中摆长不变B 、可使周期测量得更加准确C 、需要改变摆长时便于调节D 、保证摆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摆动②他组装好单摆后在摆球自然悬垂的情况下,用毫米刻度尺从悬点量到摆球的最低端的长度L = 0m,再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结果如图所示,则该摆球的直径为___________mm,单摆摆长为__________m、③下列振动图象真实地描述了对摆长约为1 m的单摆进行周期测量的四种操作过程,图中横坐标原点表示计时开始,A 、B 、C 均为30次全振动的图象,已知sin5°=,sin15°=,这四种操作过程合乎实验要求且误差最小的是______、-s-sss【解析】本题通过影响单摆周期因素的实验考查学生对单摆模型的理解、对实验操作过程的细节的掌握程度,如用题设方法固定单摆的悬点的优越性,怎样测量摆长,如何测量单摆的周期,考察考生对螺旋测微器能否正确的读数,试题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对考生的实验素质要求较高,属于中等难度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