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课文预习和知识总结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图文讲解+练习(全)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图文讲解+练习知识点多音字:宁:nìng宁可níng息事宁人要:yāo要求yào要职词语解释: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
②搅扰,找人的麻烦。
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反义词:坚持——放弃困顿——富足优厚——苛刻拒绝——接受普通——特殊胜利——失败高超——拙劣敬佩——鄙视斩钉截铁——拖泥带水近义词:闻名——出名躲避——躲藏知足——满足出马——出面困顿——困窘骚扰——纠缠优厚——优越敬佩——钦佩词语扩展: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斩钉截铁翻山越岭调兵遣将良师益友通情达理甜言蜜语惊涛骇浪丰功伟绩深思熟虑奇形怪状惊天动地改朝换代摇头摆尾跋山涉水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内问题: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
部编四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朗读+知识点

课文朗读视频23 梅兰芳蓄须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他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是,在他一生中,却有8年是蓄着胡须的。
那是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他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和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日本侵略者总想逼梅兰芳演戏。
在上海,日本侵略军派流氓头子来威胁梅兰芳,梅兰芳仍坚决不演。
为了安全,他逃到香港。
香港被日军占领后,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逼梅兰芳演戏,他借口剧团不在香港,还是不肯演戏。
长期不演戏,梅兰芳就没有收入,香港的生活费很高,他的钱很快就花光了,只好又回到上海,但他还是不演戏。
为了维持生活,他只好忍痛卖掉在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无论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都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刺刀下登台演出。
一天,在北京的梅兰芳剧团的一位演员忽然来到上海,对梅兰芳说,日本侵略军要在北京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演出,如果违抗就以军法论处。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能去了。
”但是,不去演出要想个办法对付啊。
知识点多音字:宁:nìng宁可níng息事宁人要:yāo要求yào要职词语解释: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
②搅扰,找人的麻烦。
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主要内容和知识点《梅兰芳蓄须》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阅读教材,主要讲述了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故事。
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梅兰芳的生平及其对于戏曲的贡献梅兰芳,字君实,广东潮州人,是中国现代京剧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巨匠之一。
他从小喜欢戏曲,经过多年的自学和拜师,终于成为了一名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对京剧艺术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为京剧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它的艺术地位。
他在表演方法、唱腔、音乐、造型、服饰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被誉为“梅派”,成为了中国京剧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梅兰芳在表演《霸王别姬》时,为了更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决定留起胡须。
他很得意地给自己梳理须发,还特意将胡须留在脸颊上,以便表现角色的不同情绪和形态。
不料,居住在山区的农民看到梅兰芳的照片后,以为他是外来破坏者,竟然纷纷上山抵抗。
梅兰芳得知后,认为自己的胡须让人民误解,于是毅然决定剃掉须发。
这件事情让人们对梅兰芳的印象更加深刻,他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表演艺术家,更是一位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公益人士。
三、知识点解析1. 了解梅兰芳的生平和贡献,学习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
2. 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能够通过人物语言、行为、动态形态等方面揭示人物性格特点。
3. 学习接纳不同文化和审美观念的重要性,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4. 掌握逻辑推理的方法,能够通过分析和总结整个故事、事件的起因、变化和结局来推导出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梅兰芳蓄须》故事生动有趣,通过描述梅兰芳的故事,反映了现代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并传递了重要的人生价值观。
让孩子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从中领悟到道德操守和人生哲理。
本文继续探讨《梅兰芳蓄须》所涉及的主题和教育意义,探究其对于现代青少年的启示和影响。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全面分析其教育价值和意义。
统编版(教育部编写)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 图文详解 人教部编版

部编四上语文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图文详解知识点多音字:宁:nìng宁可 níng息事宁人要:yāo要求 yào要职词语解释: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①绕在一起。
②搅扰,找人的麻烦。
本文中是第二种解释。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反义词:坚持——放弃困顿——富足优厚——苛刻拒绝——接受普通——特殊胜利——失败高超——拙劣敬佩——鄙视斩钉截铁——拖泥带水近义词:闻名——出名躲避——躲藏知足——满足出马——出面困顿——困窘骚扰——纠缠优厚——优越敬佩——钦佩词语扩展:含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斩钉截铁翻山越岭调兵遣将良师益友通情达理甜言蜜语惊涛骇浪丰功伟绩深思熟虑奇形怪状惊天动地改朝换代摇头摆尾跋山涉水课文主题:本文写的是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演出,蓄须明志的事,表现出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深恶痛绝和其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内问题:1、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答: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不愿给日本人演戏,为躲避纠缠,他先是藏身上海租界,然后去了香港。
1941年香港沦陷,日本人多次逼迫,梅兰芳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
2、梅兰芳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答:(1)四处躲避日本人,想尽各种理由拒绝演出,甚至蓄须明志。
四年级上册语文23课《梅兰芳蓄须》的笔记

四年级上册语文23课《梅兰芳蓄须》的笔记一、概述本课主要讲述了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这是一篇富有我国传统文化色彩的文章。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在舞台上蓄须、盘髻、弄青楼,使得当时的群众激动不已,纷纷献上掌声。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从梅兰芳的蓄须这一细节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理解蓄须对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
二、蓄须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蓄须通常被视为一种成熟、沉稳、有智慧的象征。
而梅兰芳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蓄须,正是因为蓄须能够更好地展现他所饰演的角色的形象。
在传统的我国戏曲表演中,演员通常通过蓄须来展现出角色的成熟与睿智。
这也表明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视,以及对于个性特征的追求。
三、蓄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蓄须不仅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内涵,也在此篇文章中为梅兰芳的人物形象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梅兰芳是一个具有智慧和魅力的戏曲表演艺术家,他所蓄的须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在表现,更是对于他人物形象的深刻塑造。
通过蓄须,我们可以感受到梅兰芳角色的成熟,更能够理解他所饰演的角色的内心世界。
四、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意义在当代社会,虽然形式不同,但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电视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蓄须对角色形象的重要性。
而对于个人来说,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蓄须的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并且更加自信地传承和发扬下去。
五、结语通过四年级上册语文23课《梅兰芳蓄须》的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蓄须的文化内涵,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蓄须对人物形象的重要性。
借此机会,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更加自信地树立自己的人物形象。
对于孩子来说,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塑造积极向上的品质,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我们应该珍惜传统文化,将其发扬光大,让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个热爱我国传统文化的人,我深深地被《梅兰芳蓄须》这篇文章所打动。
四年级上册语文23课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梅兰芳蓄须》课文内容概述:1. 本课是四年级语文上册的第23课,内容主要围绕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事迹展开。
2. 课文主要讲述了梅兰芳在剧院观看表演时被道台请去,让来观赏的官员大为不满。
梅兰芳蓄须不理,结果在各地名儒的支持和律师的辩护下,梅兰芳蓄须致歉并解释了自己的打扮。
之后,他尽管挨打也不剃须,继续蓄须,并在京剧界成名。
3. 本课内容主要突出了人物对道台执意蓄须的坚持和对正义的追求。
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1. 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备受尊敬的一位,本课主要介绍了他对蓄须的坚持。
2. 梅兰芳在剧院观看表演时被道台请去,这一情节体现了梅兰芳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展示了让官员大为不满的一种性格特点。
3. 在各地名儒的支持和律师的辩护下,梅兰芳蓄须致歉并解释了自己的打扮,这体现了梅兰芳的坚定和果敢。
4. 课文还描述了梅兰芳尽管挨打也不剃须的情节,展示了他对道台的坚持和对自己对艺术追求的执着。
5.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梅兰芳在艺术道路上奋斗不懈,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京剧艺术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1. 本课是四年级上册语文中重要的一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能让学生了解到梅兰芳的不凡品质和对艺术的追求。
2. 梅兰芳被请去剧院观看表演,却拒绝剃须,面对道台的不满,他并不屈服,这展现了他的直爽和坚定。
3. 在众多名儒和律师的支持下,梅兰芳蓄须致歉并解释了自己的打扮,这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果敢。
4. 梅兰芳尽管挨打也不剃须,表现了他对自己信念的坚持,也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品格。
5.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不仅可以了解到梅兰芳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遇到困难时是怎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也可以激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勇敢前行。
梅兰芳蓄须的价值观和艺术修养:1. 梅兰芳蓄须的坚持归根结底是对个性和自我表达的追求,也是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2. 在艺术家眼中,蓄须可能是对自己个性的一种表达,对传统文化、美的追求,也是对艺术表达方式的一种创新。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解读 23 梅兰芳蓄须(含答案)

23.梅兰芳蓄须知识点一:识字与写字知识点解读:认识本课“蓄、迫”等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宁、要”,正确读写“纠缠、签订”等词语,能正确理解“深居简出、沦陷、斩钉截铁、破绽”等词语。
知识点训练:1、判断下面词语的读音是否正确。
纠缠jiūchán()蓄须xùxū()强迫qiáng pò()拒绝jǜjué()宁可níng kě()妄想wàng xiǎng()2、给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níng nìng宁.可()安宁.()宁.静()yāo yào要.求()重要.()要.领()知识点二:词语训练知识点解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在此基础上,检测字词的掌握情况,扫清阅读障碍。
知识点训练:1、组词蓄()剧()迫()邀()纠()缠()忍()扰()拒()签()订()妄()2、仿写词语滚烫滚烫: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干干净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理解词语(1)“破绽”的“绽”的意思是()A.裂开B.缝补,缝纫(2)“骚扰”的“扰”的意思是()A.搅乱B.增添麻烦C.驯顺,安D.畜养知识点三:语用训练知识点解读:掌握常用的关联词,体会关联词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
本课重点理解“宁可……也”这一关联词,课通过具体语境练习,帮助学生准确掌握。
知识点训练:1、填关联词语(1)()签订演出合同,()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2)他()卖房度日,()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3)()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拒绝了。
2、按要求写句子(1)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梅兰芳蓄须》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知识点总结、同步练习题(有答案)【知识点】一、我会认组词蓄:xù(积蓄、含蓄、蓄须)迫:pò(被迫、压迫、迫近)纠:jiū(纠结、纠正、纠纷)缠:chán(缠绕、纠缠、胡搅蛮缠)邀:yāo(邀请、邀功、应邀)扰:rǎo(扰乱、打扰、干扰)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签:qiān(签约、签订、签收)订:dìng(订书、装订、订正)宁:nìng(宁可、宁愿、宁死不屈)要:yāo(要求、要挟)妄:wàng(妄想、狂妄、胆大妄为)二、多音字宁:nìng(宁肯)níng(宁静)要:yāo(要求)yào(重要)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重:chóng(重来)zhòng(重量)三、近义词拒绝一一谢绝宁可一一宁肯侵略一一侵犯忍受一一容忍闻名一一出名骚扰一一打扰庆祝一一庆贺敬佩一一钦佩高超一一高明干干净净——一干二净斩钉截铁一一干脆利落四、反义词拒绝一一答应侵略一一抵御忍受一一恼怒危险一一安全敬佩一一憎恨相信一一猜疑破绽一一周密妄想一一期望五、理解词语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
识
点
总
结
中小学金牌教师
第23课《梅兰芳蓄须》
知识点
01我会认组词
蓄:xù(积蓄、含蓄、蓄须)
迫:pò(被迫、压迫、迫近)
纠:jiū(纠结、纠正、纠纷)
缠:chán(缠绕、纠缠、胡搅蛮缠)
邀:yāo(邀请、邀功、应邀)
扰:rǎo(扰乱、打扰、干扰)
拒:jù(拒绝:抗拒、拒之门外)
签:qiān(签约、签订、签收)
订:dìng(订书、装订、订正)
宁:nìng(宁可、宁愿、宁死不屈)
要:yāo(要求、要挟)
妄:wàng(妄想、狂妄、胆大妄为)
02多音字
宁:nìng(宁肯)níng(宁静)
要:yāo(要求)yào(重要)
藏:cáng(藏好)zàng(宝藏)
重:chóng(重来)zhòng(重量)
03近义词
拒绝一一谢绝宁可一一宁肯侵略一一侵犯
忍受一一容忍闻名一一出名骚扰一一打扰
庆祝一一庆贺敬佩一一钦佩高超一一高明
干干净净——一干二净斩钉截铁一一干脆利落
04反义词
拒绝一一答应侵略一一抵御忍受一一恼怒
危险一一安全敬佩一一憎恨相信一一猜疑
破绽一一周密妄想一一期望
05词语解释
旦:戏曲角色行当,扮演妇女,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纠缠:搅扰,找人的麻烦。
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待着,很少出门。
虚度:白白地度过。
吟唱:吟咏歌唱。
知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指生活、愿望等)。
沦陷:(领土)被敌人占领;失陷。
困顿:(生计或境遇)艰难窘迫。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明志:表明志向。
抗议:对某人、某团体、某国家的言论、行为、措施等表示强烈的反对。
不堪其扰:忍受不了对方的搅扰。
签订:订立条约或合同并签字。
优厚:(待遇等)好;丰厚。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破绽: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妄想:不能实现的打算。
气节: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
06句子解析
1.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窗户,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这些动词写出了梅兰芳酷爱艺术,想尽办法都要唱戏。
2.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亲自出马”“多次逼迫”看出日本侵略者始终不放弃他们的妄想。
3.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全部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无论……都……”“宁可……也……”含有关联词语的句子写出了梅兰芳再困难也坚决不向日本侵略者妥协,表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
4.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为了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梅兰芳不仅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甚至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来抵挡日本人的纠缠。
这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是何等的让人敬佩啊!
07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写了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期,梅兰芳为了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坚决不给侵略者演戏,就把胡须留起来了。
2.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蓄须的?他蓄须的用意是什么?
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骚扰。
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3.从梅兰芳给自己打伤寒预防针一一事可以看出什么?
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出而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打伤寒预防针的做法,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梅兰芳身上所具有的坚定的民族气节。
4.你觉得梅兰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梅兰芳先生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期间,他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08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概括交代了梅兰芳先生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二部分(2-8):具体记叙了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以及抗战胜利后又重新登台演出的事,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9):深化主题。
从表演艺术和民族气节两个方面对梅兰芳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09课文主题
这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本文讲了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些感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军想利用梅兰芳的影响粉饰太平,梅兰芳获悉后通过避居香港、蓄须、打伤寒预防针等方法一次次拒绝了日本人,充分显示出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课文原文
1、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在舞台上唱旦角,为了演出的需要,总是把胡须剃得干干净净的。
但他的一生中,有几年却是留着胡须的。
2、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梅兰芳被迫藏身租界,以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1938年底,有人邀请他去香港演戏。
演出结束后,梅兰芳在香港住了下来,深居简出,不再登台。
对于一个视舞台为生活、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不能演出,不能创作,无异于虚度生命。
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细声吟唱,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很知足了。
一个艺术大师就用这种方式坚持着对艺术的追求。
3、1941年12月香港沦陷。
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梅兰芳可以忍受生活的困顿,直面战争的危险,但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拒绝的借口都用尽了,梅兰芳最后只能蓄须明志,表示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抗议,表明不给侵略者演戏的决心。
后来,梅兰芳不堪其扰,只好又回到了上海。
4、长期不演戏,没有了经济来源,又要养家,梅兰芳准备卖掉北京的房子。
听说梅兰芳要卖房子,很多戏园子老板找上门来说:“梅先生,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有的甚至说,只要签订演出合同,就预支二十两黄金给梅兰芳。
但是,无论戏园子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梅兰芳都
拒绝了。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5、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梅兰芳斩钉截铁地说:“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但是,拒绝演出总得要想出个办法啊。
6、梅兰芳找到一位当医生的好朋友,说明了自己的危险处境,请朋友设法让他生一场“大病”,以摆脱日本人。
这个朋友被他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决心帮助他渡过难关,于是给他打了伤寒预防针,人打了这种针就会连日发高烧。
7、日本人不相信梅兰芳病了,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
日本军医闯进梅兰芳的家,看见他盖着棉被躺在床上,床边桌子上放着很多药。
军医用手摸了摸梅兰芳的额头,滚烫滚烫的,看不出破绽,只好认定梅兰芳得了重病,不能登台演出了。
日本侵略者的妄想最终没有实现,梅兰芳为此差点儿丢了性命。
8、当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梅兰芳当即剃了胡须,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前来看他演出的人太多了,很多人没有座位就站着看。
9、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