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表面活性剂

实验报告-表面活性剂

综合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表征及在精细化学产品中的应用姓名:路璞学号: 1011080312专业:应用化学班级: 0803班同组人:刘慧刘晓蕾刘国普指导教师:赵永光张建平赵莹完成时间: 2011.12.0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室目录摘要 31 绪论 42 实验原理 43 仪器、药品 53.1 实验仪器 53.2 实验药品 54 实验过程 54.1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 54.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纯化 54.3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张力及CMC的测定 54.4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64.4.1 餐具洗涤剂的工业制备及性能测定 64.4.2 牙膏的制备及检验 64.4.3 水基涂料的制备及检验 75 结果与讨论 76 结论 8参考文献 9摘要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硫酸醋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采用氨基磺酸法制备十二氨基硫酸钠,并对粗产品进行纯化,测定其表面张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制备餐具洗涤剂、牙膏和水基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结论: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制备出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出的精细化工产品符合要求。

关键词:氨基磺酸法;十二烷基硫酸钠;餐具洗涤剂;牙膏;水基涂料1 绪论具有明显“两亲” 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

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近年来,表面活性剂的品种开发和产品应用都得到了较快发展。

3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3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实验一、醇醚硫酸盐(AES)的合成一、实验目的1)了解醇醚(酚醚)氯磺酸硫酸化的反应原理、工艺条件及操作2)掌握硫酸化合成试验的仪器及装置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试剂实验所需仪器:1)四口烧瓶150ml或250ml2)滴液漏斗125ml3)水银温度计0~100℃4)水浴锅5)电动搅拌器6)电热套7)烧杯200ml×2/组实验所需试剂:1)AEO(3):分子量约为318,相对密度(25℃)0.925~0.940,HLB值6~7、pH值6~8、羟基值140~170。

主要用作亲油性乳化剂,能增强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可作为制作W/O型乳液的乳化剂。

也可作为合成纤维工业用的油剂的有效成份。

2)氯磺酸:沸点151℃,相对密度(25℃)1.77,相对分子量约为116。

用于制造磺胺类药品,也可用作染料中间体、磺化剂、脱水剂及合成糖精等。

3)NaOH三、合成原理主反应:R(OCH2CH2)3OH R:C12H25~C14H29+ClSO3H(AEO3)R(OCH2CH2)3OSO3H AES-Na副反应:ClSO3H+H2O H2SO4+HCl四、实验装置图AES制备装置简图五、实验步骤氯磺酸硫酸化反应采取间歇反应,反应是在装有搅拌装置、温度计、加料滴液漏斗及尾气排除管的四颈瓶中进行。

反应所用仪器须干燥无水。

1)反应投料比为AEO3∶ClSO3H=1∶1.02~1.04(mol/mol),若AEO3的投料量为60g,试计算出ClSO3H的投料量。

2)安装并检查装置图,称取AEO3放入四颈瓶中,称取ClSO3H放入滴液漏斗中。

3)开动搅拌器,在25℃下,强烈搅拌下15~20min内滴加ClSO3H,加完后继续在25~28℃反应45min至反应瓶中逸出的气体不含盐酸气为止(用pH试纸检测),得到硫酸酯。

4)反应生成的硫酸酯不稳定、易分解,应立即中和。

将反应瓶中的硫酸酯移入200mL烧杯中,采用4%浓度NaOH进行中和,控制中和温度在40~50℃,加料时间控制在30~45min,pH值7~8左右,注意控制搅拌速度不宜太快。

表面活性剂的试验总结

表面活性剂的试验总结

方法二: C12H25N(CH3)2+O2(空气) C12H25N(CH3)2 O
OB 12
方法三:和有机过氧酸,过氧醇反应
双氧水 十二烷基二 甲基胺,柠 檬酸 时间 操作 2:40 加入7.1g十二烷基二甲基胺 和0.1g柠檬酸 2:45 加入13.6g30%的双氧水 3:00 加入水,异丙醇 3:05 搅拌中 3:20 停止加热 3:30 冷却 3:40 加入亚硫酸钠 3:50 收集成品 升温到 69℃
中和
漂白
蒸馏
成品
时间 操作 14:23 加入冰醋酸 14:28 加入浓硫酸
现象 有刺激性气味 冒烟
14:32 加16g十二烷醇 15:05 继续搅拌 15:06 加入蒸馏水
粘稠度增加 粘稠度增加,有分层,上 层较浑浊 出现白色浑浊
15:10加入正丁醇 15:18 加入无水碳酸钠 15:30加入双氧水 15:35 静置分层 16:00 上层液蒸馏
浊点:对于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到 一定程度时,溶解度会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 称为起昙,此温度成为浊点(昙点)
实验场面有点小混乱,人员安排不够合理化,其 他都表现较好。
实验二: 实验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K12的制备 的制备
原理: 原理:
CH3(CH2)10CH2OH+H2SO4 CH3(CH2)10CH2--OSO3H+Na2CO3
16:03 收集成品,拆装置 淡黄色透明液体
注意事项
160℃是较佳的反应温度。提高温度虽然 能使反应加快,但反应颜色可能因此加深
相关知识连接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会解离,而是呈聚氧乙烯醚链, —(CHOCH2O)--.链中的氧原子和羟基都有与水分子生成氢 键的能力是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通式如下 R-O(CH2CH2O)-H

表面活性剂实验内容

表面活性剂实验内容

洗手液的配制
LAO(氧化胺):8%
K-12(十二烷基硫酸钠):4%
6501(椰油酸二乙醇酰胺):1%
甘油:3%
凯松:2滴
香精:2滴
水至50mL
护肤液的配制
凡士林:40%
羊毛脂:4%
十八醇:3%
蔗糖单月桂酸酯(蔗糖酯):1%
山梨醇:0.5%
单甘脂:1%
聚乙二醇:1.2%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尼泊金甲酯):0.5% 水:52%
洗衣粉的配制:
母粉(主要成分为硫酸钠):100g
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2g
碳酸钠:5g
6501:2mL
CMC(羧甲基纤维素):1g
低刺激性香波的配制
MAPK(磷酸单十二烷基酯钾盐):15ml BS-12(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5ml
甘油:3ml
聚季铵盐:6滴
聚二甲基硅氧烷(二甲基硅油):0.5ml 6501:3ml
珠光浆:5g
香精:3滴
水至100ml
柔顺剂的配制
2-十七烷基咪唑啉钠盐:2ml 20%氯化钠溶液:<3%
水至200ml
制成1%咪唑啉溶液
金属除锈液的配制
LAS:10%
石蜡油:12%
松节油:12%
二甲基硅油:6%
硅藻土:15%
1%CMC溶液:30%
水:7%
氨水:8%。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

表面活性剂实验报告导言: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表面张力变化,并进一步了解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目的:1. 观察不同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测定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并比较其差异。

3. 探究不同温度和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影响。

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是一类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的化合物,分子结构含有亲水基与疏水基,使其能够在水的表面形成有机膜。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水中聚集成为胶束结构,形成胶束的条件是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散布在水中,不影响表面张力。

而当浓度高于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开始形成胶束,可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同时,不同温度也会对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形成和表面张力产生影响。

实验材料:1. 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2. 蒸馏水;3. 倒液漏斗;4. 表面张力测量仪(如:K12型表面张力测量仪);5. 温度计。

实验步骤:1. 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以溶解。

并记录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浓度。

2. 将测量仪器放置在水平稳定的台面上,并调整仪器平衡。

3. 使用倒液漏斗将蒸馏水缓慢注入测量仪器,直至形成水的凸面。

4. 当水的凸面高度稳定后,记录下此时的凸面高度。

5. 重复步骤3和4,使用加入不同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进行测量。

数据记录与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获得的数据,我们可以通过计算表面张力值来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差异。

计算公式如下:表面张力=4hρgr^2其中,h为凸面的高度,ρ为水的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r为玻璃管的半径。

通过比较不同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值,可以得出它们的表面活性差异。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探究不同温度和浓度对表面活性剂表面张力的影响。

2014-2015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2014-2015表面活性剂化学实验资料

实验一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用多种乳化剂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学习鉴别乳状液类型的基本方法;3、了解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一种分散体系,它是由一种以上的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们不相混溶的液体中而形成的。

通常将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内相(或分散相),另一相称为外相(或分散介质)。

通常外相为水相,内相为油相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 表示,反之则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W/O 表示。

为使乳状液稳定要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多为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的性质常能决定乳状液的类型,如碱金属皂可使O/W 型稳定,而碱土金属皂可使W/O 型稳定。

有时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用HLB 值表示,此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 值在3~6 间的乳化剂可使W/O 型的乳状液稳定,HLB 值在8~18 间的乳化剂可使O/W 型的乳状液稳定。

欲使某液体形成一定类型的乳状液,对乳化剂的HLB 有一定的要求。

当几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时,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和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有如下关系:混合乳化剂HLB= ax+by+cz+…../x+y+z+…..式中a、b、c ……表示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x、y、z ……表示各单个乳化剂在混合乳化剂中占的重量分数。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有:①染色法选择一种只溶于水(或只溶于油)的染料加入乳状液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内相和外相的染色情况,再根据染料的性质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例如把油溶性染料加入到乳状液中若能使内相着色,则为O/W 型乳状液。

②稀释法乳状液易于与其外相相同的液体混合。

将1 滴乳状液滴入水中,若很快混合为O/W 型。

③电导法O/W 型乳状液比W/O 型乳状液导电能力强。

乳状液的界面自由能大,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因此,即使加入乳化剂,也只能相对地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用各种方法使稳定的乳状液分层,絮凝或将分散介质、分散相完全分开统称为破乳。

实验报告-表面活性剂

实验报告-表面活性剂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综合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纯化、表征及在精细化学产品中的应用姓名:路璞学号:1011080312专业:应用化学班级:0803班同组人:刘慧刘晓蕾刘国普指导教师:赵永光张建平赵莹完成时间:2011.12.01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理化学院综合化学实验室目录摘要 (3)1 绪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实验原理 (4)3 仪器、药品 (5)3.1 实验仪器 (5)3.2 实验药品 (5)4 实验过程 (5)4.1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 (5)4.2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纯化 (5)4.3 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张力及CMC的测定 (5)4.4 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工业中的应用 (6)4.4.1 餐具洗涤剂的工业制备及性能测定 (6)4.4.2 牙膏的制备及检验 (6)4.4.3 水基涂料的制备及检验 (7)5 结果与讨论 (7)6 结论 (8)参考文献 (9)摘要十二烷基硫酸钠是阴离子硫酸醋类表面活性剂的典型代表,具有广泛的用途。

本文采用氨基磺酸法制备十二氨基硫酸钠,并对粗产品进行纯化,测定其表面张力。

在此基础上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制备餐具洗涤剂、牙膏和水基涂料,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结论:该方法能够很好的制备出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出的精细化工产品符合要求。

关键词:氨基磺酸法;十二烷基硫酸钠;餐具洗涤剂;牙膏;水基涂料1 绪论具有明显“两亲” 性质的分子,即含有亲油的足够长的(大于10-12个碳原子)烃基,又含有亲水的极性基团(通常是离子化的)。

由这一类分子组成的物质称为表面活性剂,如肥皂和各种合成洗涤剂等,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是由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组成的,若按离子的类型分类,可分为三大类: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羧酸盐(肥皂),烷基硫酸盐(十二烷基硫酸钠),烷基磺酸盐(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主要是胺盐,如十二烷基二甲基叔胺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胺;③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氧乙烯类。

第5章表面活性剂检验

第5章表面活性剂检验
测定 使溶液不断地流下,直到水平面降至150 mm刻度处, 记录流出时间。在液流停止后30 s、3 min和5 min,分别测 量泡沫体积 4.检验结果
以所形成的泡沫在液流停止后30 s、3 min和5 min的体 积(mL)来表示结果。
二、表面张力及界面张力的测定 表面张力是指由自由表面能引起的沿液面表面作用在单 位长度的力,在数值上同单位表面上的自由表面能相等。 表面张力对测定条件非常敏感。测定条件: ① 必须在液 面不振动的干净环境中操作。② 要正确控制温度,测定体系 尽可能密闭。③应该注意水的精制纯化。 1.方法原理——圆环拉起液膜法 将圆环放在一只测量杯中待测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当拉 起环时,有一作用力垂直作用于圆环上,测量垂直作用于圆 环,使圆环从此表面脱离所需要的最大力。
用磷钨酸滴定含苯并红紫 4B的两性活性剂盐酸酸性 溶液时,首先和未与色素结合的两性活性剂络合成盐, 继而两性表面活性剂-苯并红紫4B的络合物被磷钨酸分解, 在酸性溶液中游离出色素,等电点时呈浅蓝色。
2.比色法
(1)方法原理
如果存在甜菜碱氧肟酸盐,则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与铁离子试剂反应生 成红色铁络合物,即可用于定性鉴定,也可用于定量分析。
5.2 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能试验
一、发泡力的测定 发泡力:表面活性剂起泡性能的量度。 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测定方法有搅动法、气流法、倾注法 等。国际标准(ISO 696-1975)和国家标准(GB/T 7462-94)中 采用的是罗氏泡沫仪的测定方法。下面介绍表面活性剂发泡力的 测定方法(改进Ross-Miles法)。 1.方法原理 使500 mL表面活性剂溶液从450 mm高度流到相同溶液的液体 表面之后,测量得到的泡沫体积。
5.3 定量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乳状液的制备和性质一、实验目的1、用多种乳化剂制备不同类型的乳状液;2、学习鉴别乳状液类型的基本方法;3、了解乳状液的基本性质。

二、实验原理乳状液是一种分散体系,它是由一种以上的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们不相混溶的液体中而形成的。

通常将以液珠形式存在的一相称为内相(或分散相),另一相称为外相(或分散介质)。

通常外相为水相,内相为油相的乳状液称为水包油型乳状液,以O/W 表示,反之则为油包水型乳状液,以W/O 表示。

为使乳状液稳定要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多为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的性质常能决定乳状液的类型,如碱金属皂可使O/W 型稳定,而碱土金属皂可使W/O 型稳定。

有时将乳化剂的亲水、亲油性质用HLB 值表示,此值越大亲水性越强。

HLB 值在3~6 间的乳化剂可使W/O 型的乳状液稳定,HLB 值在8~18 间的乳化剂可使O/W 型的乳状液稳定。

欲使某液体形成一定类型的乳状液,对乳化剂的HLB 有一定的要求。

当几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时,混合乳化剂的HLB 值和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有如下关系:混合乳化剂HLB= ax+by+cz+…../x+y+z+…..式中a、b、c ……表示单个乳化剂的HLB 值,x、y、z ……表示各单个乳化剂在混合乳化剂中占的重量分数。

乳状液类型的鉴别方法有:①染色法选择一种只溶于水(或只溶于油)的染料加入乳状液中,充分振荡后,观察内相和外相的染色情况,再根据染料的性质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例如把油溶性染料加入到乳状液中若能使内相着色,则为O/W 型乳状液。

②稀释法乳状液易于与其外相相同的液体混合。

将1 滴乳状液滴入水中,若很快混合为O/W 型。

③电导法O/W 型乳状液比W/O 型乳状液导电能力强。

乳状液的界面自由能大,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因此,即使加入乳化剂,也只能相对地提高乳状液的稳定性。

用各种方法使稳定的乳状液分层,絮凝或将分散介质、分散相完全分开统称为破乳。

三、仪器和药品1、仪器试管、烧杯、量筒、表面皿、离心机、离心试管2、药品十二烷基硫酸钠、甲苯、Tween-20、明胶、氢氧化钠、椰子油、油酸钠四、实验步骤1、乳状液的制备①在20ml 试管中加入2%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每加入0.5ml 摇动半分钟,至加入5ml 为止。

观察所得乳状液的外观。

②在20ml 试管中加入2%的Tween-20 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随时摇动,至加入5ml 为止。

观察所得乳状液的外观。

③在20ml 试管中加入1%明胶水溶液5ml,加热至40℃,将5ml 甲苯分数次加之,并激烈摇动。

观察所得乳状液外观,静置1~2h 后再观察之。

④瞬时成皂法a、在试管中加入0.1mol/LNaOH 水溶液5ml,逐滴加入2ml 椰子油,稍加摇动,观察之。

b、在试管中0.1mol/NaOH 水溶液5ml,逐渐加入5ml 0.9%的油酸钠水溶液5ml,逐滴加入甲苯5ml,观察之。

比较以上二种乳状液的稳定性。

2、混合乳化剂的使用已知欲使甲苯形成O/W 型乳状液,要求乳化剂的适宜HLB 值为12.5。

现有油酸钠(HLB 值为18)和Span-20(HLB 值为8.6)两种乳化剂。

通过试验比较单独使用和混合使用时的效果。

每次均取10ml 2%的乳化剂水溶液,在摇动下向其中滴加5ml 甲苯,加完后再摇动1min。

a、10ml 2%油酸钠水溶液中滴加5ml 甲苯;b、10ml 2%Span-20 水溶液中滴加5ml 甲苯;c、10ml 2%油酸钠和2%Span-20 的水溶液混合物中滴加5ml 甲苯。

油酸钠和Span-20 溶液各取的体积按基本原理中所述公式计算。

比较以上3 种情况的乳化效果和所得乳状液的稳定性。

3、乳状液类型的鉴别①用实验步骤 1 中②所制备的乳状液,在两小表面皿中分别加入少许水和甲苯,滴1 滴乳状液于其中,观察乳状液滴与水或甲苯的混合情况,判断乳状液的类型。

②2克干燥的硬脂酸锌在加热下溶于10ml 石油醚中,冷却后在激烈摇动下加入10滴(约0.5ml)水,用上述方法判断所得乳状液的类型。

4、乳状液的稳定性离心分离法比较乳状液的稳定性将上述步骤2的三种乳状液分别倒入3 支离心管中,在2000 rpm 条件下离心0.5min、1min 和3min后观察分层情况,比较它们的稳定性。

5、破乳电解质的存在对乳状液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用一个50 mL锥形瓶在激烈搅拌下将3ml 1%橄榄油—酒精溶液逐滴加入30ml 水中,得到较稳定的乳状液。

可以用电解质溶液(0.1mol/L NaCl )滴加至开始分层,观察之。

五、结果处理1、指出所制备的各种乳状液内相、外相及乳化剂各是什么?2、说明判断类型的各种方法的根据。

3、分析各乳状液破坏的原因,并找出不同电解质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实验二、表面活性剂AES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γ-lgC)一、实验目的1、掌握表面活性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2、掌握表面活性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原理和方法二、实验仪器与试剂1、全自动表面张力仪全自动表面张力计:由水平平台、测力计和仪表组成。

1)水平平台:用微调螺丝可使其垂直上下移动;装有千分尺能估计0.1 mm 的垂直位移。

2)测力计:能连续测量作用于测量单元上的力,并具有至少0.1 mN/m的准确度。

3)仪表:用于指示或记录测力计测量值。

装置应防震避风。

整个仪器要用天平罩保护起来,这有利于减小温度变化和尘埃污染。

4)铂铱环:铂铱丝直径0.3mm。

环的周长通常为(40~60)mm。

5)测量杯:玻璃制品,内径至少8 cm。

对于纯液体的测定,理想的测量杯是矩形平行六面体小皿,边长至少8 cm;这种形状有利于用洁净的玻璃棒或聚四氟乙烯板刮净液体表面。

2、表面活性剂AES3、蒸馏水三、实验原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其浓度达到一定界限时,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能(如渗透压、电导、界面张力、密度、去污力等)即发生急剧的变化,该浓度界限称为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团浓度(cmc)。

cmc的测定方法很多,它们都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性质在cmc时发生突变的这一特性。

如表面张力法、电导法、折光指数法、染料增溶法、光散射法等。

通常,采用表面张力法、电导法进行测定。

本实验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表面活性剂稀溶液随浓度增高,表面张力急剧降低,当达到cmc后,再增加浓度,表面张力不再改变或改变很小。

测定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绘制以表面张力作纵坐标,溶液浓度的对数作横坐标的曲线(γ-lgC),这曲线上的突变点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四、实验步骤1)准备测定5.00×10-2mol/L ,5.00×10-3mol/L,5.00×10-4mol/L、5.00×10-5mol/L,5.00×10-6mol/L ,等5份不同浓度的溶液(包括预期的临界胶束浓度)。

2)清洗仪器、仪器的校正及表面张力的测定:用滴体积法或环法测定蒸馏水的表面张力,对仪器进行校正,然后按照从稀至浓依次测定AES溶液表面张力。

3)绘制曲线作出表面张力-浓度对数曲线,拐点处即为CMC值。

如希望准确测定CMC 值,在拐点处增加几个测定值即可实现。

五、注意事项1)配制表面活性剂溶液时,要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温度变化应在0.5℃之内。

2)为减少误差,要在高于krafft的温度下进行测定。

3)溶液的表面对于大气灰尘或周围的挥发性化学溶剂非常敏感,所以不要在进行测定的房间内处理挥发性的物品全部仪器应该用保护罩保护起来。

实验三、表面活性剂AES发泡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罗氏泡沫仪的使用方法2)掌握洗涤剂洗涤性能-发泡力的测定方法二、实验仪器及试剂仪器设备:1、rose泡沫仪(支架、自动恒温水浴)泡沫仪由分液漏斗、计量管、夹套量筒及支架部分组成。

1)分液漏斗:容量1 L,其构成为有一个球形泡与长200 mm的管子相连接,管的下端有一旋塞。

分液漏斗梗在旋塞轴心线以上150 mm处带一刻度,供在试验中指示流出量的下限。

在分液漏斗旋塞轴线下40 mm处严格地垂直于管的长度切断管子的下端。

2)计量管:不锈钢材质,长70 mm,内径(1.9±0.02)mm,壁厚0.3 mm。

管子的两端用精密工具车床垂直于管的轴线精确地切割。

计量管压配入长度为(10~20)mm的钢或黄铜安装管,安装管的内径等于计量管的外径,外径等于分液漏斗的玻璃旋塞的底端管外径。

计量管上端和安装管上端应在同一平面上,用一段短的厚橡皮管(真空橡皮管)固定安装管,使得安装管的上端和玻璃旋塞的底端管相接触。

3)夹套量筒:容量1.3 L,刻度分度l0 mL。

由壁厚均匀的耐化学腐蚀的玻璃管制成,管内径(65±1)mm,下端缩成半球形,并焊接一梗管直径12 mm的直孔标准锥形旋塞,塞孔直径6 mm。

下端50 mL处刻一环形标线,由此线往上按分度l0 mL刻度,直至1300 mL刻度,容量准确度应满足(1300±13)mL。

距50 mL 标线以上450 mm处刻一环形标线,作为计量管下端位置标记。

量筒外焊接外径约90 mm的夹套管。

4)支架:使分液漏斗和量筒固定在规定的相对位置,并保证分液漏斗流出液对准量筒中心2、刻度量筒: 500 mL3、容量瓶: 1000 mL4、恒温水浴:带有循环水泵,可控制水温于(50±0.5)℃试剂:1、氯化钙(化学纯):CaCl2·2H2O2、硫酸镁(化学纯):MgSO4·7H2O泡沫是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征之一。

泡沫与表面活性剂的许多用途相关,如泡沫灭火器、泡沫浮选、泡沫钻井液等。

表面活性剂泡沫性能的测定方法有搅动法、气流法、倾注法等。

三、方法原理使500 mL表面活性剂溶液从450 mm高度流到相同溶液的液体表面之后,测量得到的泡沫体积。

四、实验程序1、150PPM硬水的配制(可统一配制)称取硫酸镁(MgSO4·7H2O) 0.149g,氯化钙(CaCl2·2H2O) 0.132g,溶解于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

2、试液配制分别称取AES(自制、购买样品)3g于1000mL容量瓶中(事先用小烧杯溶解后再移入),加入150PPM硬水至刻度,摇匀。

3、操作打开恒温水浴装置,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启水泵,使泡沫测定装置夹套管水温稳定在40±1℃。

用蒸馏水冲洗刻度管内壁,冲洗必须完全,然后让试液冲洗管壁也应冲洗完全。

关闭刻度管活塞,自刻度管底部装入试液,静止5分钟,调节活塞,使试液面恰在50mL刻度处。

此试液必须预先加热到40℃。

将球管或称液管注满200mL试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